一、无二氧化硫伤害的葡萄保鲜剂中试(论文文献综述)
李瑶瑶[1](2015)在《红提葡萄SO2伤害阈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新疆伊犁地区红提葡萄为试材,研究不同熏蒸环境下SO2伤害阈值、最佳熏蒸浓度及熏蒸方式,并对红提葡萄贮藏期间优势致病菌进行鉴定,结合SO2间歇熏蒸,确定红提葡萄最佳贮藏温度,明确红提葡萄低伤害、低残留的SO2熏蒸保鲜方式,为延长红提葡萄贮藏保鲜期提供理论依据。(1)通过研究不同种类(成熟度、地理位置、果实位置)红提葡萄冰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及硬度大小,进一步验证了:对红提葡萄进行贮藏保鲜,为延长保鲜期,应选取成熟果实,不得采用青果或二次果。(2)不同熏蒸条件使得红提葡萄SO2伤害阈值不同。SO2超量熏蒸使红提葡萄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升高,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果梗叶绿素及果皮花青素含量大幅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果梗褐变,果皮表面出现漂白斑。(3)通过对低温下红提葡萄吸收S02的动态研究,推断出S02主要是通过果梗和果刷进入果实内部,且果梗和果刷最易受到SO2漂白伤害。另外,采用不同包装量贮藏保鲜红提葡萄效果不同,当包装量为10kg时,红提葡萄失重率、果皮漂白指数及好果率等指标均较佳,保鲜效果较好。(4)通过分析比较红提葡萄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及SO2残留量等指标的变化,确定红提葡萄最佳熏蒸浓度和熏蒸方式为:首次熏蒸500 μ1/L×1.0h,每隔15d,300μl/L×0.5h熏蒸处理。(5)采后对红提葡萄致病菌进行鉴定,确定红提葡萄优势致病菌分别为根霉、黑曲霉、灰霉及青霉。在SO2间歇熏蒸的基础上,当红提葡萄贮藏温度为-0.5℃时,果肉、果皮、果梗带菌率及果粒发病率均较低,果实贮藏效果较佳。
杨相政[2](2014)在《不同品种葡萄SO2伤害阈值及红提伤害机理研究》文中认为以新疆红提葡萄、天津奥古斯特葡萄、维多利亚葡萄和力扎马特葡萄为试材,研究了四种葡萄低温和常温下的SO2急性伤害阈值和慢性伤害阈值,四种葡萄贮藏保鲜最佳SO2熏蒸浓度和熏蒸方式,并对红提葡萄S02伤害机理进行了探究,明确四种葡萄的低SO2伤害、低SO2残留的SO2熏蒸保鲜方式,并为研究避免葡萄贮藏保鲜过程中产生SO2伤害提供理论依据。(1)在相同的处理下,不同品种葡萄的低温下出现S02慢性伤害的时间、SO2急性伤害阈值和常温下SO2急性伤害阈值均不同,其中红提葡萄、奥古斯特葡萄、维多利亚葡萄、力扎马特葡萄0℃下出现S02慢性伤害时间分别为40d、45d、48d和60d,同一品种葡萄常温下比低温下对SO2敏感,相同温度下这四种葡萄对S02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红提、奥古斯特、维多利亚、力扎马特。(2)通过低温下红提葡萄和维多利亚葡萄对S02吸收的动态研究,得出在熏蒸贮藏期间,葡萄果梗内S02残留量呈线性趋势增长,S02吸收累积速度最高,其次是果刷,而葡萄果皮和果肉内S02累积速度较慢,因此可以推断S02主要是通过果梗和果刷进入果实内,果梗和果刷最易受到S02漂白伤害。(3)四种葡萄的S02最佳熏蒸浓度和熏蒸方式分别为:红提首次熏2000μ1/L×1.0h,每隔15d,500μl/L×0.5h熏蒸处理;奥古斯特首次熏蒸2000μl/L×1.0h,每隔15d,500μl/L×0.5h熏蒸处理;维多利亚首次熏蒸3000μl/L×1.0h,每隔15d,1000μl/L×0.5h熏蒸处理;力扎马特首次熏蒸3500μl/L×1.0h,每隔15d,1000μl/L×0.5h熏蒸处理。(4)通过研究低温贮藏下红提葡萄S02伤害机理,得出S02伤害抑制果实呼吸强度的变化,促进果梗叶绿素和果皮花青素的分解,抑制维生素C和果肉酸度的下降;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加电导率和丙二醛的含量;刺激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增强酶的活力;破坏果皮表面蜡质层,伤害表皮细胞,引起果皮表面漂白伤害。
王学峰[3](2009)在《葡萄节能贮藏保鲜技术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葡萄属浆果类果品,不耐不耐贮存,75%以上用于鲜食,但鲜葡萄采后置常温下容易失水、脱粒、腐烂变质,因此,机械冷藏是解决长期贮藏,延长供应期的有效方法。葡萄贮藏不但可以延长供应时间,而且能够显着增加葡萄销售的经济效益。葡萄保鲜贮藏的原理和其它果品一样,关键是降温、保温、调节气体成份、抑制真菌活动和降低果实的呼吸作用。本文介绍一下葡萄微型节能冷库贮藏保鲜技术。此技术操作简单,管理方便,保鲜贮藏6~8个月,好果率达97%以上。
王东礼[4](2010)在《强制通风预冷及包装对葡萄运输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葡萄是我国主要鲜食水果之一,很多因素对其采后品质的保持起到影响作用,例如采前种植条件、采收质量、低温管理、保鲜剂等措施。预冷作为果蔬低温管理的第一步,已经被国内外同仁一致看好,在查阅大量资料后,本文对当前果蔬预冷作了综述,选择以强制通风预冷作为预冷方式,采用我国当前比较普遍的鲜食品种巨峰葡萄和牛奶葡萄,初温为20℃,采用变频器控制轴流风机为葡萄强制通风预冷提供所需风速。在此基础上,控制环境RH为90+5%,风速为0.5m/s、1.0m/s、1.5m/s、3.5m/s、5.5m/s,对开孔率为2%、4%、6%的纸箱和泡沫箱以及不同包装方式的塑料筐包装上述试材后预冷至0℃的时间变化及其预冷期间失水率作了大量试验,最终模拟运输保鲜试验确定采用1.5m/s风速塑料筐套袋作为方式,亚常温组以不预冷处理和1.5m/s风速塑料筐裸放处理为对照,20d内测定各指标;常温组以不预冷处理为对照,在8d内测定各指标。试验后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在课题设定试验条件下,相同的包装方式的葡萄预冷时间随风速增大而缩短,总体而言,风速从3.5m/s到5.5m/s随着风速的增大,风速对预冷时间的影响变小。相同的风速下,葡萄预冷时间随着纸箱与泡沫箱孔率的增加而缩短,从2%到6%开孔率增大对葡萄预冷时间影响变大。巨峰和牛奶葡萄均是套袋包装预冷时间最长,分别为843min和767min;裸放时间最短,分别为67min和53min。其余预冷时间均在此二者之间。2.相同包装力方式的葡萄在课题所定试验条件下,预冷期间失水率随风速增大而开高。相同风速下,泡沫箱与纸箱开孔率增加,失水率变大3.根据试验结果,如得知冷库风速分布,可以预测冷库内各位置放置萄萄的降温速度及上述2种萄萄失水情况。4.在模拟运输试验时,通过对呼吸强度、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果实耐拉力、腐烂率、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商品指数、果皮硬度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所选择的预冷方式与对照相比,对于葡萄运输过程中品质起到了很好的保持作用。5.检测出模拟25℃常温运输主要腐烂真菌为灰霉(Botrytis cinerea)、青霉(Penicillium spp.)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4℃亚常温运输主要腐烂真菌为灰霉(Botrytis cinerea)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Penicillium spp.)在4℃亚常温条件下得到了抑制。
王学峰[5](2008)在《葡萄节能贮藏保鲜技术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葡萄属浆果类果品,不耐不耐贮存,75%以上用于鲜食,但鲜葡萄采后置常温下容易失水、脱粒、腐烂变质,因此,机械冷藏是解决长期贮藏,延长供应期的有效方法。葡萄贮藏不但可以延长供应时间,而且能够显着增加葡萄销售的经济效益。葡萄保鲜贮藏的原理和其它果品一样,关键是降温、保温、调节气体成份、抑制真菌活动和降低果实的呼吸作用。本文介绍一下葡萄微型节能冷库贮藏保鲜技术。此技术操作简单,管理方便,保鲜贮藏6~8个月,好果率达97%以上。
薛丽霞[6](2008)在《酒堡葡萄酒加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葡萄酒的加工方式有很多种,酒堡就是其中的一种。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规模小、投资少、工艺技术含量高的酒堡技术是我国葡萄酒特色加工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不同地块、同一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以及长期贮藏的玫瑰香葡萄进行酿酒试验,研究不同原料来源对酿酒品质的影响,并对原料的处理方式、酿酒酵母、果胶酶、澄清剂种类进行筛选,以此为依据,确定酒堡葡萄酒加工工艺参数。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用GC/MS法分离检测,比较分析主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的玫瑰香葡萄理化特性不同,山地阳坡的葡萄品质表现最好,汉沽地区与昌黎地区的玫瑰香葡萄相比,可溶性固形物和出汁率较低,还原糖较高。(2)葡萄酿酒品质山地葡萄酒明显好于平地葡萄酒,山地阳坡葡萄酒优于阴坡的葡萄酒,葡萄经贮藏后再酿酒,与贮藏前相比原酒品质没有太大差异,在贮藏过程中被SO2伤害严重的葡萄不宜酿酒。(3)对原料进行50%手工破碎,0.01%果胶酶2处理,酶解时间为1 h、酶解温度为30℃左右,添加200 mg/L的ICV活性干酵母,在20~25℃条件下发酵,发酵结束后以0.04%比例加入果胶酶澄清剂,并采用冷冻处理,是酒堡葡萄酒的最佳加工工艺。(4)芳香物质测定结果表明:山地葡萄酒的香气成分最多,检测到20种,其中含量较多的是烯类和醇类,而平地葡萄酒检测到13种,烯类和酚类含量较多,葡萄经贮藏后,葡萄酒香气成分减少,特有的香气成分是酯类。
刘伟[7](2006)在《化学防腐剂对红提葡萄贮藏保鲜的应用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提葡萄是典型的鲜食品种,不适宜大规模的加工,因此发展红提葡萄的贮藏保鲜事业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红提葡萄的贮藏保鲜技术仍然没有完全解决。红提葡萄既有一般晚熟葡萄品种所具有的贮藏共性,也有其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的特殊问题。突出的问题是红提葡萄贮藏保鲜过程中极易发生SO2伤害。主要症状是果梗和果粒表面出现漂白斑,严重影响葡萄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使用SO2类防腐剂是目前葡萄贮藏保鲜必不可少的手段。SO2作为葡萄防腐保鲜剂,使用剂量必须适当。剂量过小,葡萄容易干梗、褐变、霉烂;剂量过大,虽然葡萄果梗鲜绿、腐烂率低,但果粒极易漂白,且残留量过高对人体有害。本试验主要研究了几种防腐剂对红提葡萄贮藏保鲜的应用,同时初步提出降低SO2伤害的方法。本试验对一定贮藏温度下,不同的防腐剂对红提葡萄还原糖、可滴定酸、Vc、MDA、SO2残留量等指标的变化及其对贮藏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可部分取代SO@2的防腐剂和保鲜方法做一定的研究和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导致本试验红提葡萄腐烂的主要病原菌为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青霉(Penicillum spp)、交链孢霉(Alternairia spp)。 2.新洁尔灭对交链孢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新洁尔灭对交链孢霉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025%,而它对灰霉菌、青霉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均为0.4%;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三种致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均为0.04%,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三种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大小接近,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三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接近:ICC对交链孢霉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00mg/kg,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性能,其对青霉菌和灰霉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200mg/kg和400mg/kg,对青霉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对灰霉菌的抑制作用;纳米银粒子溶液表现出较强的抑菌作用,对三种致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很低,对交链孢霉、灰霉菌、青霉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80mg/kg、160mg/kg、160mk/kg。 3.适宜浓度的SO2(4袋CT2/5kg果穗)和其他防腐剂配合使用,能抑制果实的还原糖、可滴定酸和Vc的消耗,抑制果实MDA的产生,延缓果实的成熟和衰老。其效果优于或接近于单独使用SO2类保鲜剂。 4.葡萄各部位SO2残留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果梗、穗轴、果皮、果刷、果肉。葡萄果实由低温移至常温放置,各部位SO2含量发生变化。SO2常量处理的葡萄低温贮藏150d以后,葡萄食用部位(果皮、果肉、果刷)SO2含量低于FDA标准(10mg/kg)。货架期条件下,葡萄果梗、果刷处SO2含量有所增加,果皮、穗轴SO2含量下降,果肉SO2含量也有所下降。 5.适宜浓度的SO2(4袋CT2/5kg果穗)配合0.0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2%新洁尔灭(包埋)、适宜浓度的SO2(4袋CT2/5kg果穗)配合80mg/kg纳米银粒子溶液、适宜浓度的SO2(4袋CT2/5kg果穗)配合100mg/kgICC均能明显降低SO2伤害程度。但是以上处理的防腐与防褐变效果不同,和单独使用正常剂量的SO2相比较:适宜浓
王文生[8](2005)在《臭氧保鲜果品的应用技术及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1年美国FDA将臭氧列入可直接和食品接触的添加剂,这为臭氧在食品保鲜及加工方面的应用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也对加快臭氧在果品保鲜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生产性应用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本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温度、相对湿度和气体成分对臭氧分解速率的影响;冷藏条件下臭氧处理对巨峰、玫瑰香葡萄和冬枣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常温下臭氧处理对梨、苹果、葡萄以及大久保桃生理变化和货架寿命的影响;臭氧处理对引起果蔬腐烂的几种主要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如下: 1.在0.5℃,5℃,10℃,15℃和20℃五种温度下,随贮藏环境温度升高,臭氧分解速率明显加快,通过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出了五种温度下臭氧分解的半衰期分别为66min,64min,47min,28min和20min; 在0.5~1℃的条件下,RH 42%与RH 84%相比,随相对湿度增高,臭氧分解速率有加快的趋势,在23±1℃下,RH 86%与RH 17%、RH 40%相比,前者极显着地加速了臭氧的分解;在26±1℃下,RH 95%与RH 40%相比,前者也极显着地加快了臭氧的分解。可见,温度高时,RH高低对臭氧分解速率的影响要比温度低时更大;在N2和4.5%CO2+95.5%N2中,臭氧的分解速率显着低于在3.5%O2+96.5%N2、6.0%O2+94.0%N2、3.1%O2+4.4%CO2+92.5%N2和空气中的分解速率。 2.在-0.5±0.5℃下,使用亚硫酸盐葡萄保鲜剂或用6.42 mg/m3、12.84 mg/m3的臭氧每两周处理1次,与对照相比,前两种处理方式,均可以显着地降低巨峰葡萄的腐烂率。经12.84 mg/m3臭氧处理,浆果呼吸强度、PPO活性均显着高于使用亚硫酸盐葡萄保鲜剂的果实,而单宁和Vc的保存率较低。贮藏120d时,综合评价结果是,使用亚硫酸盐葡萄保鲜剂的效果优于采用臭氧处理;采用每天处理1次、每次30s,使袋内臭氧浓度达143.38 mg/m3的方式,-0.5±0.5℃下下贮藏120d,虽然显着抑制了玫瑰香葡萄的霉烂,但果梗褐变和干枯程度却比对照果实严重,这是臭氧对果梗产生伤害的表现;在-1.5±0.5℃下,用0.64~1.07mg/m3的臭氧处理结合微孔膜覆盖保水,在冬枣贮藏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贮藏127d的冬枣,好果率达95.7%。 3.在20±1℃下,采用臭氧每天短时间(30s和60s)处理鸭梨、雪花梨和黄金梨1次,使包装内臭氧浓度达128.4 mg/m3和288.9 m/m3,对三个品种的梨均有降低腐烂率的作用。与对照相比,在黄金梨上抑制了果实的呼吸代谢,延缓了TA、果肉硬度的下降和果肉相对电导率的升高;虽然臭氧处理也降低了红富士和金冠苹果的腐烂率,但使金冠苹果的呼吸强度极显着的升高,说明金冠苹果对臭氧反应比较敏感。20±1℃下,臭氧处理没有引起供试的梨和苹果表皮和内部出现可见的臭氧伤害症状。 采用8.56 mg/m3、17.12 mg/m3、32.1 mg/m3和42.8 mg/m3四种浓度的臭氧,1次性处理已经过冷藏一段时间的红富士苹果20min,然后在20℃下存放78d,四种浓度均有明显减低果实腐烂的作用,其中以8.56 mg/m3臭氧处理的效果最好,42.8 mg/m3处理的果面出现了小黑点,判断这些小黑点是果实遭受臭氧伤害后表现出的症状。 在20±1℃下,采用臭氧每天短时间(30s和60s)处理巨峰、红地球和玫瑰香葡萄1次,使包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装内臭氧浓度达158,36 mg八113和2996 mg加3,巨峰葡萄果梗霉变程度明显减轻,果实腐烂率极显着降低,果实失重率显着减少,其中158.36m留m3还延缓了浆果可滴定酸的降低。试验中三个品种的葡萄均未发现经臭氧处理后对果梗、果粒和果肉造成的可见伤害。 4.采用浓度为36.38 mg/m3的臭氧,处理在PDA培养基上接种了灰葡萄抱霉(B。妙tis。inerea)的菌片20min和40min,放入25℃恒温培养箱培养,与对照及8.56 mg加3的臭氧处理相比,显着地抑制了菌落的生长,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对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加强,而用642 mg/m3的臭氧处理加min,对交链抱霉(A lternaria sPP.)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显着;用6.42m留m3、12.84m留m3和17.12m留m3的臭氧,处理接种灰葡萄抱霉并长出菌丝体的巨峰葡萄30min,然后从浆果上切取一定面积的菌丝体在25℃下进行培养,与对照相比,三种臭氧浓度均明显延缓了灰葡萄抱霉菌落的扩大,而以17.12 mg/m3的臭氧处理作用最强;将灰葡萄抱霉抱子悬浮液针刺接种于巨峰葡萄浆果上,随后用6.42 mg/m,、12.84 mg/m,和17.12m留耐三种浓度的臭氧处理浆果3omin,均不同程度地延缓了灰葡萄抱霉抱子的萌发,并且随着臭氧处理浓度的提高,浆果发病率有所降低。关键词:臭氧,果品,贮藏,采后生理,保鲜剂
王文生[9](2004)在《无二氧化硫伤害的葡萄保鲜剂中试》文中研究说明 从栽培面积和产量看,葡萄已成为我国的第四大水果,总面积已发展到近424万亩,年产量近328万吨。由于葡萄属浆果类水果,鲜果上市集中,贮运保鲜问题很突出。目前国内外SO2的制剂(如亚硫酸盐制剂)或直接通入SO2气体进行葡萄贮运保鲜,但这类保鲜剂易对葡萄等果实产
张旭龙[10](2002)在《新疆瓜果保鲜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瓜果的贮运保鲜作为农业生产的延续,是降低农产品损失,提高其附加值,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先进保鲜技术的探讨,结合新疆瓜果实地情况,研究开发出能适用新疆瓜果贮运的高效低毒复合型的化学防腐剂及保鲜技术。并研制出一种长效葡萄保鲜剂及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气体发生器。本论文共分7部分。1. 介绍了瓜果采后生理及保鲜原理,评述瓜果保鲜产业的近期发展,对一些典型的瓜果保鲜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阐明了新疆瓜果保鲜技术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2. 从瓜果中分离出新疆瓜果贮运中存在的6种典型致病病原菌,通过抑菌实验选择出有效的杀菌剂组合,并通过对有效抑菌浓度实验的考察,研究不同杀菌剂的有效浓度及组合中的不同配比对杀菌效果的影响。3. 通过对新疆不同产地的不同品种的甜瓜进行多种保鲜剂及保鲜方法的试验, 最终确定合适的保鲜剂及适合新疆甜瓜保鲜贮藏的可行温度、湿度、包装等外界条件。4. 为对保鲜剂在甜瓜中残留量及保鲜过程中保鲜剂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本文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甜瓜中甲基托布津含量测定的研究,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同时测定甲基托布津、扑海因含量的的研究。5. 针对目前存在的多数葡萄保鲜剂存在的释放二氧化硫气体释放量不稳定,释放时间短,易对葡萄产生伤害等缺点,本文研制出一种长效葡萄保鲜剂, 它具有二氧化硫释放量比较稳定、适量、释放时间比较长等特点,经实验证明采用该长效葡萄保鲜剂保鲜葡萄效果良好。6. 针对二氧化氯气体易挥发、易分解、易爆炸,只能就近生产,尽快使用等缺点,本文采用将氯酸盐和固体酸性物质混合,同时加入一定的稳定剂,制成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气体发生器,从而具有制备方便、释放周期长,浓度适中等特点,是一种新的二氧化氯气体制备方法。7.本文对SO2检气管进行了研究。该检测管具有变色长度与SO2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检测的重现性较好等优点,与经典的化学法相比较,测定结果两者无显着性差异。
二、无二氧化硫伤害的葡萄保鲜剂中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二氧化硫伤害的葡萄保鲜剂中试(论文提纲范文)
(1)红提葡萄SO2伤害阈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常用英文缩写表 |
1 前言 |
1.1 红提葡萄概况 |
1.1.1 红提葡萄生物学特性研究 |
1.1.2 红提葡萄营养价值 |
1.1.3 红提葡萄品种独特性 |
1.2 红提葡萄采后贮运病害 |
1.2.1 红提葡萄灰霉病 |
1.2.2 红提葡萄青霉病 |
1.2.3 红提葡萄根霉腐烂病 |
1.3 国内外葡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3.1 常温贮藏保鲜 |
1.3.2 低温贮藏保鲜 |
1.3.3 气调贮藏保鲜 |
1.3.4 化学药剂保鲜 |
1.3.5 SO_2结合气调保鲜 |
1.3.6 葡萄贮藏保鲜技术发展趋势 |
1.4 SO_2熏蒸及硫制剂对葡萄贮藏保鲜中的伤害 |
1.4.1 硫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
1.4.2 SO_2及硫制剂应用技术难点 |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背景及意义 |
1.5.1 背景与意义 |
1.5.2 主要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供试仪器与试剂 |
2.2.1 供试仪器与设备 |
2.2.2 供试试剂 |
2.2.3 保鲜膜 |
2.2.4 保鲜剂 |
2.2.5 PDA培养基配制 |
2.3 试验设计 |
2.3.1 提葡萄SO_2伤害阈值相关性指标研究 |
2.3.2 提葡萄SO_2伤害阈值研究 |
2.3.3 红提葡萄最佳包装量及SO_2残留量动态研究 |
2.3.4 红提葡萄最佳熏蒸方式研究 |
2.3.5 红提葡萄优势致病菌鉴定及带菌率变化 |
2.4 指标测定及方法 |
2.4.1 红提葡萄SO_2残留及伤害相关指标测定 |
2.4.2 红提葡萄品质相关指标测定 |
2.4.3 红提葡萄优势致病菌鉴定及不同部位带菌率测定 |
2.5 结果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红提葡萄SO_2伤害阈值相关性指标研究 |
3.1.1 红提葡萄冰点研究 |
3.1.2 红提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研究 |
3.1.3 红提葡萄硬度研究 |
3.1.4 小结 |
3.2 红提葡萄SO_2伤害阈值研究 |
3.2.1 红提葡萄SO_2急性伤害阈值研究 |
3.2.2 SO_2伤害对红提葡萄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3.2.3 SO_2伤害对红提葡萄果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4 SO_2伤害对红提葡萄果皮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
3.2.5 SO_2伤害对红提葡萄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3.2.6 SO_2伤害对红提葡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
3.2.7 小结 |
3.3 红提葡萄最佳包装量及SO_2残留量动态研究 |
3.3.1 不同包装量红提葡萄SO_2残留量动态研究 |
3.3.2 不同包装量对红提葡萄呼吸强度的影响 |
3.3.3 不同包装量对红提葡萄好果率、失重率及漂白指数的影响 |
3.3.4 小结 |
3.4 红提葡萄最佳熏蒸方式研究 |
3.4.1 不同熏蒸方式对红提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3.4.2 不同熏蒸方式对红提葡萄可滴定酸(TA)含量的影响 |
3.4.3 不同熏蒸方式对红提葡萄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3.4.4 不同熏蒸方式对红提葡萄SO_2残留量的影响 |
3.4.5 不同熏蒸方式对红提葡萄失重率、腐烂率及果皮漂白指数的影响 |
3.4.6 小结 |
3.5 红提葡萄优势致病菌鉴定及带菌率变化 |
3.5.1 红提葡萄优势致病菌的分离纯化鉴定 |
3.5.2 不同贮藏温度对红提葡萄各部位带菌率影响 |
3.5.3 不同贮藏温度对红提葡萄果粒发病率影响 |
3.5.4 小结 |
4 结论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 致谢 |
(2)不同品种葡萄SO2伤害阈值及红提伤害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四种不同品种葡萄概况 |
1.2 国内外葡萄贮藏保鲜研究进展与趋势 |
1.2.1 低温贮藏保鲜处理 |
1.2.2 气调贮藏保鲜处理 |
1.2.3 化学药剂保鲜处理 |
1.2.4 SO_2结合气调保鲜处理 |
1.2.5 葡萄贮藏保鲜技术发展趋势 |
1.3 SO_2熏蒸及硫制剂对葡萄贮藏中的伤害 |
1.3.1 葡萄SO_2保鲜剂的研究与应用 |
1.3.2 葡萄SO_2及硫制剂应用技术难点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背景及意义 |
1.4.1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1.4.2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供试仪器和试剂 |
2.2.1 供试仪器 |
2.2.2 供试试剂 |
2.3 试验设计 |
2.3.1 不同品种葡萄低温下慢性SO_2伤害阈值研究 |
2.3.2 不同品种葡萄急性SO_2伤害阈值研究 |
2.3.3 不同品种葡萄不同部位SO_2残留量动态监测 |
2.3.4 不同品种葡萄SO_2最佳熏蒸浓度和熏蒸方式研究 |
2.3.5 红提葡萄SO_2伤害机理研究 |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4.1 葡萄SO_2残留量及SO_2伤害相关参数的确定 |
2.4.2 葡萄生理品质相关指标的测定 |
2.4.3 葡萄SO_2伤害衰老相关指标的测定 |
2.7 结果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不同品种葡萄低温下慢性SO_2伤害阈值研究 |
3.2 不同品种葡萄急性SO_2伤害阈值研究 |
3.2.1 不同品种葡萄常温下急性SO_2伤害阈值研究 |
3.2.2 不同品种葡萄低温下急性SO_2伤害阈值研究 |
3.3 不同品种葡萄不同部位SO_2残留量动态监测 |
3.4 不同品种葡萄SO_2最佳熏蒸浓度和熏蒸方式研究 |
3.4.1 红提葡萄SO_2最佳熏蒸浓度和熏蒸方式研究 |
3.4.2 奥古斯特葡萄SO_2最佳熏蒸浓度和熏蒸方式研究 |
3.4.3 维多利亚葡萄SO_2最佳熏蒸浓度和熏蒸方式研究 |
3.4.4 力扎马特葡萄SO_2最佳熏蒸浓度和熏蒸方式研究 |
3.4.5 小结 |
3.5 红提葡萄SO_2伤害机理研究 |
3.5.1 PVC保鲜袋内SO_2气体浓度的变化 |
3.5.2 SO_2伤害对红提葡萄呼吸强度的影响 |
3.5.3 SO_2伤害对红提葡萄果肉汁液pH的影响 |
3.5.4 SO_2伤害对红提葡萄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3.5.5 SO_2伤害对红提葡萄果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5.6 SO_2伤害对红提葡萄果皮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
3.5.7 SO_2伤害对红提葡萄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3.5.8 SO_2伤害对红提葡萄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3.5.9 SO_2伤害对红提葡萄多酚氧化酶(PPO)含量的影响 |
3.5.10 SO_2伤害对红提葡萄过氧化物酶(POD)含量的影响 |
3.5.11 红提葡萄伤害果皮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 |
3.5.12 红提葡萄伤害果皮表面扫描电镜(SEM)镜观察 |
3.5.13 红提葡萄伤害组织结构观察 |
3.5.14 小结 |
4 结论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 致谢 |
(4)强制通风预冷及包装对葡萄运输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葡葡及其贮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1.1 葡萄的生物学特性 |
1.1.2 我国鲜食葡萄发展现状 |
1.1.3 影响葡萄贮运保鲜效果的主要因素 |
1.2 我国葡萄贮运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
1.3 提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1.3.1 立体依据 |
1.3.2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主要试剂与药品 |
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4 试验设计 |
2.4.1 强制通风预冷风场的建立及不同包装的处理 |
2.4.2 模拟运输保鲜试验设计 |
2.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5.1 预冷时间 |
2.5.2 呼吸强度 |
2.5.3 可滴定酸(TA)含量 |
2.5.4 总糖含量 |
2.5.5 果皮及果肉硬度 |
2.5.6 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 |
2.5.7 维生素C含量 |
2.5.8 果实耐拉力 |
2.5.9 失水率及腐烂率 |
2.5.10 商品指数 |
2.5.11 致病霉菌的鉴定 |
2.6 数据处理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强制通风预冷效果比较 |
3.1.1 巨峰葡萄 |
3.1.2 牛奶萄葡 |
3.1.3 强制通风预冷试验结果讨论 |
3.1.4 模拟运输试验预冷方式的选择 |
3.2 不同方式模拟运输试验效果比较 |
3.2.1 呼吸强度的变化 |
3.2.2 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 |
3.2.3 总糖含量的变化 |
3.2.4 果皮及果肉硬度的变化 |
3.2.5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
3.2.6 果实耐拉力的变化 |
3.2.7 Vc含量的变化 |
3.2.8 腐烂率的变化 |
3.2.9 商品指数 |
3.2.10 致病菌的鉴定 |
4 结论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8 致谢 |
(6)酒堡葡萄酒加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国内外葡萄酒工业的产业概况 |
1.1.1 国外葡萄酒工业的产业概况 |
1.1.2 国内葡萄酒工业的产业概况 |
1.2 国内外酒堡葡萄酒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酒堡葡萄酒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
1.2.2 国内酒堡葡萄酒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
1.3 现代化大型葡萄酒产业与酒堡葡萄酒加工的异同及优劣分析 |
1.3.1 现代化大型葡萄酒产业与酒堡葡萄酒加工的异同概述 |
1.3.2 现代化大型葡萄酒产业与酒堡葡萄酒加工的优劣分析 |
1.4 国内外酒堡葡萄酒加工技术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1.4.1 国外酒堡葡萄酒加工技术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1.4.2 国内酒堡葡萄酒加工技术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1.5 影响酒堡葡萄品质的环境因素 |
1.5.1 土壤结构 |
1.5.2 温度 |
1.5.3 水分 |
1.5.4 光照 |
1.5.5 土壤质地 |
1.5.6 采收期 |
1.6 影响酒堡葡萄酒品质的因素 |
1.6.1 原料问题 |
1.6.2 酒堡葡萄酒生产工艺 |
1.6.3 关于葡萄酒生产设备 |
1.7 葡萄与葡萄酒的芳香成分的研究进展 |
1.8 玫瑰香葡萄品种生产现状(天津为例) |
1.8.1 自然环境与立地条件 |
1.8.2 生产现状 |
1.8.3 优质果品实施产前标准化栽培技术 |
1.8.4 建立健全产、贮、运、销、深加工一条龙服务体系 |
1.9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葡萄 |
2.1.2 主要仪器 |
2.1.3 主要试剂 |
2.2 主要指标测定方法 |
2.2.1 还原糖测定 |
2.2.2 总酸—NaOH滴定法 |
2.2.3 酒度测定—蒸馏法 |
2.2.4 总酚测定—福林肖卡法 |
2.2.5 单宁测定—高锰酸钾滴定法 |
2.2.6 葡萄酒香气成分的测定 |
2.3 实验方案 |
2.3.1 技术路线 |
2.3.2 不同地块玫瑰香葡萄酿酒品质研究 |
2.3.3 不同立地条件玫瑰香葡萄酿酒品质研究 |
2.3.4 玫瑰香葡萄长期贮藏对酿酒品质的影响研究 |
2.3.5 酒堡葡萄酒酿酒工艺参数的确定 |
2.3.6 对成品酒的香气成分的测定 |
2.3.7 中试试验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汉沽不同地块玫瑰香酿酒品质的比较 |
3.1.1 玫瑰香葡萄果实基本成分的测定 |
3.1.2 发酵情况 |
3.1.3 原酒基本成分的测定 |
3.2 昌黎玫瑰香葡萄酿酒品质的比较研究 |
3.2.1 不同立地条件玫瑰香葡萄果实基本成分测定 |
3.2.2 不同立地条件玫瑰香葡萄酿酒品质的比较研究 |
3.3 玫瑰香葡萄长期贮藏对酿酒品质的影响研究 |
3.3.1 贮藏后玫瑰香葡萄果实基本成分的测定 |
3.3.2 发酵情况 |
3.3.3 玫瑰香葡萄长期贮藏对酿酒品质的影响 |
3.4 酒堡酿酒工艺参数的确定 |
3.4.1 原料不同处理方式对酿酒品质的影响研究 |
3.4.2 酿酒酵母的筛选 |
3.4.3 酿酒用果胶酶的筛选 |
3.4.4 不同澄清剂澄清效果的研究 |
3.4.5 冷冻处理对酒的影响 |
3.4.6 对实验酿制酒的评价 |
3.5 香气成分的测定 |
3.6 中试试验 |
3.6.1 工艺流程 |
3.6.2 发酵温度、比重记录情况 |
3.6.3 原酒指标分析 |
4 结论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 致谢 |
附录 |
(7)化学防腐剂对红提葡萄贮藏保鲜的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1.1 葡萄的采后生理研究 |
1.2 葡萄保鲜技术研究 |
1.3 葡萄贮藏中的病害 |
1.4 采收及采后技术对红提葡萄贮运保鲜的影响 |
1.5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2.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红提葡萄防腐剂的筛选 |
2.2.2 MA条件下红提葡萄防腐剂的筛选 |
2.2.3 红提葡萄贮藏中果实内SO_2残留的变化 |
2.3 测定分析方法 |
2.3.1 果品内含物的测定 |
2.3.2 MDA含量和SO_2残留量的测定 |
2.3.3 腐烂率、漂白指数、穗轴褐变指数、果梗褐变指数 |
2.4 结果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红提葡萄防腐剂的筛选 |
3.1.1 红提葡萄主要病原菌的鉴定 |
3.1.2 防腐剂抑菌效果 |
3.1.3 防腐剂最小抑制浓度(MIC) |
3.2 防腐剂处理对红提葡萄果实品质与生理的影响 |
3.2.1 红提葡萄贮藏过程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
3.2.2 红提葡萄贮藏过程中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 |
3.2.3 红提葡萄贮藏过程中Vc含量的变化 |
3.2.4 红提葡萄贮藏过程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3.3 葡萄果实SO_2残留量的变化 |
3.3.1 低温贮藏试验比较 |
3.3.2 常温放置试验比较 |
3.3.3 MA条件下红提葡萄SO_2残留量的比较 |
3.4 红提葡萄的贮藏效果比较 |
3.4.1 红提葡萄的感官评定 |
3.4.2 红提葡萄果实品质评定 |
3.5 本试验处理的总体效果评价 |
3.6 本试验推荐的贮藏工艺及技术要点 |
4.讨论 |
4.1 葡萄采后常见的病原菌 |
4.2 防腐剂在贮藏过程中的使用 |
4.3 防腐机理探讨 |
4.3.1 SO_2防腐机理 |
4.3.2 无机试剂防腐机理 |
4.3.3 防腐剂的复配 |
4.4 展望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7.作者简历 |
8.致谢 |
附录 |
(8)臭氧保鲜果品的应用技术及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1.1 臭氧技术的发展简史 |
1.1.2 臭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 臭氧的特性 |
1.2.1 臭氧的物理性质 |
1.2.2 臭氧的化学性质 |
1.3 臭氧生产技术 |
1.3.1 电晕放电法产生臭氧(Corona discharge ozone generator, CDOG) |
1.3.2 紫外线辐射法产生臭氧(UV radiation ozone generator, UV-ROG) |
1.3.3 电解法产生臭氧(Electrolysis ozone generator, EOG) |
1.4 臭氧浓度的主要检测方法 |
1.4.1 臭氧浓度的主要检测方法 |
1.4.2 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和产量的测定 |
1.5 臭氧保鲜果蔬的效果及其原理 |
1.5.1 杀灭或抑制微生物,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
1.5.2 对果蔬新陈代谢和贮藏效果的影响 |
1.5.3 使果蔬新陈代谢产物氧化,减少农药残留 |
1.5.4 臭氧处理诱导果蔬产生抗性 |
1.6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1.6.1 立题依据 |
1.6.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贮藏环境条件对臭氧分解速率的影响 |
2.1 贮藏库温度对臭氧分解速率的影响 |
2.1.1 仪器装置与试验方法 |
2.1.2 结果与分析 |
2.1.3 讨论 |
2.2 不同相对湿度对臭氧分解速率的影响 |
2.2.1 仪器装置与试验方法 |
2.2.2 结果与分析 |
2.2.3 讨论 |
2.3 不同气体组分中,臭氧浓度的衰减速率比较 |
2.3.1 仪器装置与试验方法 |
2.3.2 结果与分析 |
2.3.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两种建筑类型的冷库中臭氧浓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
3.1 仪器装置与试验方法 |
3.1.1 仪器装置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冷藏条件下臭氧处理对巨峰葡萄、玫瑰香葡萄和冬枣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 |
4.1 冷藏条件下臭氧处理对巨峰葡萄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影响 |
4.1.1 材料与方法 |
4.1.2 结果与分析 |
4.1.2.1 冷藏条件下臭氧处理对巨峰葡萄呼吸强度的影响 |
4.1.2.2 冷藏条件下臭氧处理对巨峰葡萄可滴定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
4.1.2.3 冷藏条件下臭氧处理对巨峰葡萄单宁含量的影响 |
4.1.2.4 冷藏条件下臭氧处理对巨峰葡萄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
4.1.2.5 冷藏条件下臭氧处理对巨峰葡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
4.1.2.6 冷藏条件下臭氧处理对照巨峰葡萄果肉组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4.1.2.7 冷藏条件下臭氧处理对巨峰葡萄贮藏效果的影响 |
4.1.3 讨论 |
4.2 冷藏条件下臭氧处理对玫瑰香葡萄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 |
4.2.1 材料与方法 |
4.2.2 结果与分析 |
4.2.2.1 冷藏条件下臭氧处理对玫瑰香葡萄几个理化指标的影响 |
4.2.2.2 冷藏条件下臭氧处理对玫瑰香葡萄感官品质的影响 |
4.2.2.3 冷藏条件下臭氧处理对玫瑰香葡萄果粒带菌量的影响 |
4.2.2.4 冷藏条件下臭氧处理对玫瑰香葡萄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2.3 讨论 |
4.3 冷藏条件下臭氧处理在冬枣贮藏上的应用 |
4.3.1 材料与方法 |
4.3.2 结果与分析 |
4.3.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梨、苹果、葡萄和桃生理变化和货架寿命的影响 |
5.1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梨生理变化和货架寿命的影响 |
5.1.1 材料和方法 |
5.1.2 结果与分析 |
5.1.2.1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供试的三种梨呼吸强度的影响 |
5.1.2.2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供试的三种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5.1.2.3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供试的三种梨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5.1.2.4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供试的三种梨果肉硬度的影响 |
5.1.2.5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供试的三种梨果肉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5.1.2.6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梨果实感官品质的影响 |
5.1.3 讨论 |
5.2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苹果生理变化和货架寿命的影响 |
5.2.1 材料和方法 |
5.2.2 结果与分析 |
5.2.2.1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供试的三种苹果呼吸强度的影响 |
5.2.2.2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供试的三种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5.2.2.3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供试的三种苹果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5.2.2.4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供试的三种苹果果肉硬度的影响 |
5.2.2.5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供试的三种苹果果肉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5.2.2.6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供试的三种苹果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
5.2.2.7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供试的三种苹果腐烂率的影响 |
5.2.3 讨论 |
5.3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葡萄货架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
5.3.1 材料和方法 |
5.3.2 结果与分析 |
5.3.2.1 常温下三个品种葡萄处理前常规品质指标的比较 |
5.3.2.2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三种葡萄货架期品质变化的影响 |
5.3.2.3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巨峰葡萄货架品质的影响 |
5.3.2.4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红地球葡萄货架品质的影响 |
5.3.2.5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玫瑰香葡萄货架品质的影响 |
5.3.3 讨论 |
5.4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大久保桃生理代谢和贮藏效果的影响 |
5.4.1 材料和方法 |
5.4.2 结果与分析 |
5.4.2.1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大久保桃失重率、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变化的影响 |
5.4.2.2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大久保桃PG酶活性的影响 |
5.4.2.3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大久保桃PME酶活性的影响 |
5.4.2.4 臭氧处理对大久保桃呼吸强度的影响 |
5.4.2.5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大久保桃腐烂率的影响 |
5.4.3 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5.5.1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梨生理变化和货架寿命的影响 |
5.5.2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苹果生理变化和货架寿命的影响 |
5.5.3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葡萄货架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
5.5.4 常温下臭氧处理对大久保桃生理代谢和贮藏效果的影响 |
第六章 臭氧处理对引起果蔬腐烂几种主要病原微生物抑制作用的研究 |
6.1 臭氧处理对灰葡萄孢霉菌丝生长和葡萄腐烂的抑制 |
6.1.1 材料和方法 |
6.1.2 结果与分析 |
6.1.2.1 不同浓度臭氧处理对灰葡萄孢霉和交链孢霉菌落生长的抑制 |
6.1.2.2 不同浓度的臭氧处理对接种灰葡萄霉后葡萄腐烂的抑制作用 |
6.1.3 讨论 |
6.2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新疆瓜果保鲜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 新疆瓜果的优势及瓜果产业所面临问题 |
2 瓜果贮藏保鲜的基本原理 |
2.1 瓜果成分及其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
2.2 瓜果呼吸作用与贮藏保鲜的关系 |
2.3 乙烯对瓜果贮藏的影响 |
3 影响甜瓜耐贮运性的因素 |
3.1 品种 |
3.2 采收成熟度 |
3.3 采前处理 |
3.4 温度对瓜果贮藏影响 |
3.5 贮藏期间的病害 |
4 贮藏保鲜技术 |
4.1 我国果品贮藏业的发展 |
4.2 瓜果贮藏保鲜技术 |
5 新疆瓜果保鲜贮藏现状及本论文进行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新疆甜瓜贮藏期几种致病典型病原菌的分离及杀菌剂选择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抑制病原菌杀菌剂的选择 |
2.1 抑菌圈法测抑菌作用 |
2.2 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
3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甜瓜保鲜剂在甜瓜保鲜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保鲜剂的配置 |
2.2 甜瓜处理 |
2.3 实验情况 |
3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测定甲基托布津的分光光度法的研究 |
1 实验部分 |
1.1 主要仪器 |
1.2 试剂 |
1.3 甲基托布津提取与精制 |
1.4 样品及纯度的检验 |
1.5 实验方法 |
2 结果和讨论 |
2.1 甲基托布津组分的沉淀反应条件 |
2.2 干扰条件 |
2.3 样品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原子吸收光度法间接测定甲基托布津的含量 |
1 实验部分 |
1.1 主要仪器 |
1.2 试剂 |
1.3 甲基托布津提取与精制 |
1.4 样品及纯度的检验 |
1.5 实验方法 |
2 结果和讨论 |
2.1 甲基托布津组分的沉淀反应条件 |
2.2 干扰条件 |
2.3 样品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甲基托布津和扑海因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仪器与试剂 |
2.2 标准品纯度验证 |
2.3 色谱条件 |
2.4 分析方法 |
2.5 工作曲线的制备 |
2.6 含保鲜剂样品的预处理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检测波长的确定 |
3.2 干扰实验 |
3.3 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与检测限 |
3.4 精密度和稳定性实验 |
3.5 样品分析 |
3.6 回收率实验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气体发生器制备的研究 |
1 前言 |
2 实验部分 |
3 结果与讨论 |
3.1 不同氯酸盐的选择 |
3.2 酸性物质的选择 |
3.3 稳定剂的选择 |
3.4 不同酸含量对反应的影响 |
3.5 密封实验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长效葡萄保鲜剂的研究 |
1 实验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复配酸性试剂的选择 |
2.2 复配试剂成分比例的选择 |
2.3 保鲜剂包装的选择 |
2.4 释放时间 |
2.5 释放量及释放后残留量的比较 |
2.6 保鲜实验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二氧化硫检气管的研制 |
1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4 变色长度与浓度的相关曲线的测定 |
5 检气管标尺的确定 |
6 检气管的使用方法 |
参考文献 |
四、无二氧化硫伤害的葡萄保鲜剂中试(论文参考文献)
- [1]红提葡萄SO2伤害阈值研究[D]. 李瑶瑶. 天津科技大学, 2015(02)
- [2]不同品种葡萄SO2伤害阈值及红提伤害机理研究[D]. 杨相政. 天津科技大学, 2014(06)
- [3]葡萄节能贮藏保鲜技术的探讨[A]. 王学峰. 山东制冷空调——2009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烟台冰轮杯”优秀论文集, 2009
- [4]强制通风预冷及包装对葡萄运输效果的影响[D]. 王东礼. 天津科技大学, 2010(01)
- [5]葡萄节能贮藏保鲜技术的探讨[A]. 王学峰. 第六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 2008
- [6]酒堡葡萄酒加工技术研究[D]. 薛丽霞. 天津科技大学, 2008(06)
- [7]化学防腐剂对红提葡萄贮藏保鲜的应用技术研究[D]. 刘伟. 河北农业大学, 2006(08)
- [8]臭氧保鲜果品的应用技术及作用机理研究[D]. 王文生.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4)
- [9]无二氧化硫伤害的葡萄保鲜剂中试[J]. 王文生. 华夏星火, 2004(01)
- [10]新疆瓜果保鲜技术的研究[D]. 张旭龙. 新疆大学,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