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水环注治疗中所遇问题的分析及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佟印妮[1](2021)在《986例肝硬化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近5年首次住院的肝硬化患者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点,旨在更好的从病因上预防、诊断和治疗肝硬化,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首次确诊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并发症;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出血治疗方式的构成比;分析血浆D-二聚体在肝硬化不同病因、肝功能状态、有无腹水、是否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差别及在临床中的意义。结果1肝硬化的发病年龄与性别构成:发病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94岁,平均患病年龄为59.39±12.57岁,在986例患者中男性占63.7%,女性占36.3%,男:女=1.75:1。2病人在就诊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症状及体征:主要包括腹胀、食欲减退、乏力、脾亢、脾大等。3肝硬化的前五大病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431/986,43.7%)、酒精性肝病(146/986,14.8%)、隐源性肝病(124/986,12.6%)、自身免疫性肝病(89/986,9.0%)、丙型肝炎病毒感染(79/986,8.0%)。4性别在肝硬化病因中的差异:女性患者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和隐源性肝病引起的肝硬化明显高于男性,而男性发生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乙肝合并酒精肝所致肝硬化的比例远远高于女性。5肝硬化的并发症: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为上消化道出血(34.9%,344/986)、原发性肝癌(30.6%,302/986)、胆囊结石(26.6%,262/986)、低钠血症(13.5%,133/986)、肝性脑病(7.7%,76/986)、门静脉血栓(7.0%,69/986)、SBP(5.8%,57/986);入院时无并发症的患者为238例,仅出现一种并发症的患者279例,出现两种及两种以上并发症的患者共46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癌、门静脉血栓、低钠血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的发病率与酒精性肝硬化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7.964,P<0.05;χ2=5.644,P=0.018;χ2=19.138,P<0.05;χ2=10.211,P=0.001;χ2=9.461,P=0.002),而与乙肝合并酒精肝所致硬化无明显差异。6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共344例,其中出血方式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57/986,74.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门静脉高压性胃病(59/986,17.2%)为主;上消化道出血行保守治疗者144例(41.9%),行内镜下治疗者192例(55.8%)。7肝衰竭的影响因素:发生肝衰竭的患者共81例,其中并发腹水(χ2=22.425,P<0.05)、肝性脑病(χ2=81.462,P<0.05)、肝肾综合征(χ2=7.696,P<0.05)、低钠血症(χ2=56.164,P<0.05)、上消化道出血(χ2=55.534,P<0.05)患者更易出现肝衰竭。8低钠血症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首次在我院就诊的986例肝硬化患者中,有249例患者肝功能情况为Child-pugh A级,占25.3%;476例为B级,占48.2%;261例为C级,占26.5%;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在Child-pugh A级与B级(χ2=11.336,P<0.05)、A级与C级(χ2=54.811,P<0.05)、B级与C级(χ2=33.414,P<0.05)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9 D-二聚体情况:(1)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中位数均高于正常值;(2)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不同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存在差异,其中C级>B级>A级(P<0.05)。(3)腹水组血浆D-二聚体的中位数为2.16mg/L,明显高于无腹水组0.49mg/L(P<0.05);腹水SBP组D-二聚体的中位数为4.52mg/L,显着高于腹水非SBP组1.98mg/L(P<0.05)。结论1肝硬化更易好发于男性,平均年龄为59.39±12.57岁。2肝硬化患者首次入院时主要表现为腹胀、食欲下降、腹痛和乏力。3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仍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4性别在肝硬化的不同病因中存在差异,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乙肝合并酒精肝好发于男性;而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隐源性肝病更易好发于女性。5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为上消化道出血,其次是肝癌。6上消化道出血者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主要病因,出血患者行内镜下治疗的比例远高于保守治疗者。7合并腹水、肝性脑病、低钠血症、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者更易发生肝衰竭。8肝硬化患者首次入院时Child-pugh B级所占比例最大,低钠血症与Child-pugh分级关系密切。9 D-二聚体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中高于正常值,且与肝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若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应警惕腹水及SBP的发生。图0幅;表11个;参141篇。
刘谢[2](2021)在《健脾化浊膏治疗脾虚湿盛型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健脾化浊膏联合西医基础治疗与单纯运用西医基础治疗对脾虚湿盛型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影响,评价健脾化浊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方法:将纳入标准的48例脾虚湿盛型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予单纯西医基础治疗(规律作息;饮食上控制钠盐摄入量;坚持抗病毒等病因治疗;低蛋白血症予补充白蛋白及利尿等。);治疗组24例,该组在西医的基础治疗上联合健脾化浊膏治疗。总疗程:12周。记录两组中医症侯积分、肝功能指标、腹部超声指标、血钠值、肝脏硬度值、测量腹围及体重、记录24小时尿量及临床疗效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整合实验数据,通过SPSS 23.0统计学软件,根据观察指标的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如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选择卡方检验等方法)。结果以α=0.05为检验标准,当P≤0.05,则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则表示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12周后。最终研究结果如下:一、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腹大胀满、食慾不振、乏力、腹部和双下肢浮肿、大便溏薄等中医症候均可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面色萎黄及舌脉象的中医症候积分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二、肝功能治疗后,两组的ALT、AST及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LB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LT、AST、ALB值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TBIL值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三、肝脏硬度值经t检验,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肝硬化硬度值均可改善,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四、血钠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钠值均升高,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五、体重、腹围及24小时尿量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以改善体重、腹围及24小时尿量的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在改善体重、24小时尿量的变化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于腹围的改善无显着差异(P>0.05)。六、超声检查治疗组治疗后,脾脏厚度治疗有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改善脾脏厚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门静脉主干内经均无显着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腹水分度均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腹水分度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显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7.5%;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9.1%。两组治疗均有效果,治疗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强于对照组。八、安全性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48例患者经12周治疗结束后,复测生命体征平稳,三大常规、心电图、肾功能及电解质等均未见异常,未出现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及肝癌等并发症及疾病加重倾向。结论:一、健脾化浊膏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脾虚湿盛型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更显着,总体上优于单纯运用西医基础治疗。二、健脾化浊膏近期观察无明显副作用,可进一步进行临床推广。
彭立媛[3](2020)在《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晚期卵巢癌女性患者的生命健康被严重威胁着,迄今尚无良好治疗方法,细胞减灭术虽然能够最大限度缩小瘤体病灶,但仍有少量病灶及游离的肿瘤细胞残存于腹腔中,腹腔热灌注治疗为优化腹腔局部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次深入研究了CRS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晚期卵巢癌的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提升晚期卵巢癌的综合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延长患者生命。方法:本次研究以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行满意细胞减灭术治疗的102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001~102编号,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参照组、试验组,各51例。参照组1例患者因失访退出研究,50例完成研究,试验组全部完成研究。参照组、试验组患者年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等原始数据水平相近(P>0.05),存在可比性。予以参照组患者细胞减灭术、静脉化疗治疗,予以试验组患者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静脉化疗治疗。通过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癌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 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以及细胞免疫功能的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CA125下降≥50%或恢复正常患者比例;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肿瘤控制和腹水控制客观有效率;对所有患者进行5年随访,统计对比5年生存率。通过各项对比结果综合评估CRS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临床的效果。临床研究中运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治疗前,两组CA125水平相近,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参照组CA125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中CA125下降≥50%或恢复正常患者比例高于参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VEGF、a FGF、b FGF相似,差别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VEGF、a FGF、b FGF水平显着低于参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组间CD4+/CD25+、CD4+/CD8+水平相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D4+/CD25+显着低于参照组,CD4+/CD8+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略低于参照组,但与参照组相比,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参照组、试验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试验组中3例患者出现暂时性腹痛、腹胀,6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发热,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肿瘤控制客观有效率(62.75%)高于参照组(42.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腹水控制客观有效率(43.14%)明显低于参照组(76.4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5年生存率(47.06%)高于参照组(28.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卵巢癌应用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可以提高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同时遏制肿瘤标志物的分泌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减少VEGF、a FGF、b FGF、CA125的分泌;能够进行免疫调节,增强免疫功能;能够提升肿瘤、腹水的客观控制效果及远期生存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安全可靠,具有应用可行性,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腹腔热灌注治疗技术还不成熟,所用化疗药物、应用剂量及疗程等均没有规范化标准,与此有关的其他问题仍需更深层次的研究探索。
姜贺[4](2019)在《犬瘟热病毒N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文中研究表明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引起的一种多种属动物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患病动物通常表现为双相热、胃肠道与呼吸道损害,严重的会发展至神经症状甚至死亡。CDV的感染对不同年龄不同种属动物的致死率不同,其中对未免疫疫苗的家养宠物幼犬致死率高达80%,对于家养犬科宠物如宠物犬、貂或经济动物雪貂,以及其他野生动物如大熊猫、虎等构成严重威胁。然而在实验研究中,了解CDV感染的方法主要依赖于细胞病变的观察,具有主观性的缺点。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尚缺少一种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来鉴定细胞水平上CDV感染的方法,而向国外购买荧光抗体价格高昂。因此,本研究目的在于获得CDV N蛋白抗原,并制备单克隆抗体,为建立CDV的直接荧光免疫方法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从CDV毒株中扩增N结构蛋白全长的目的片段,通过酶切连接的方法将其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质粒p ET-22b(+)构建了p ET-22b-CDVN原核表达质粒;经测序验证CDV N基因正确插入表达质粒且未发生突变后,利用适当浓度IPTG对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诱导表达以获得N结构蛋白;大批量诱导所得融合蛋白N后经过蛋白纯化柱纯化及复性操作后,与弗式完全佐剂混合乳化后作为免疫原,免疫六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从小鼠脾脏收集活化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SP2/0体外融合,通过程序化的筛选以及亚克隆,获得稳定分泌抗CDV N蛋白为抗原的杂交瘤细胞株系CDVN-SP2/0。将CDVN-SP2/0体外培养扩增,计数后注射入经弗式不完全佐剂处理后七天的六周龄雌性BALB/c小鼠腹腔,小鼠腹部膨大后收获腹水,即为抗CDV 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本研究克隆了CDV的N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了CDV N的结构蛋白,制备了抗该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的制备,有助于CDV病毒的检测方法的建立。
姚龑茹[5](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王曦星教授治疗癌性腹水用药规律》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是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王曦星教授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用药规律。首先筛选出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王曦星教授门诊治疗癌性腹水的有效病历,将选取的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1)”(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简称TCMISS)。运用该系统对收集的癌性腹水处方进行分析,阐明和总结出王曦星教授治疗癌性腹水的用药规律,同时进行临床组方用药规律的研究,指导临床实践。预期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王曦星教授临床辨治癌性腹水,症—证—法—方—药之间的相互规律,总结出临床有效新方。方法1.通过收集王曦星教授治疗癌性腹水的处方,总结王曦星教授治疗对于癌性腹水病因病机的认识,分析王曦星教授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经验。2.按纳入标准筛选出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王曦星教授门诊治疗癌性腹水的60例有效病例,将得到的处方由研究生本人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1)”(以确保录入的准确性)。录入完成后,由导师汪欣文主任进行数据审核,以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3.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数据分析”功能中的“药物分析”功能,进行用药频次、药对规律、组方规律的分析。结果1.王曦星教授分析癌性腹水的病机为虚实夹杂,以脾虚为本,气滞、痰凝等为标,治疗以健脾利水为主,兼以疏肝理气,养阴清热之法。王曦星教授常用的方子有六君子汤、逍遥散、四逆散合小柴胡汤、知柏地黄丸等,常用的加味药物有百合、龙葵、车前子、薏苡仁、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山慈菇、浙贝母、蜈蚣等。2.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显示:(1)王曦星教授常用的药物出现频次大于20次的药物有:百合、龙葵、茯苓、半夏、蛇六谷、太子参、陈皮、车前子、白术、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土茯苓、山慈菇、浙贝母、莪术、壁虎、蜈蚣、柴胡。(2)王曦星教授常用药物的四气比例为:温性药物34.32%,平性药物25.77%,寒性药物31.59%,凉性药物8.31%。(3)王曦星教授常用药物的五味比例为:甘味药物41.43%,苦味药物29.69%,辛味药物24.55%,酸味药物4.15%,咸味药物0.16%。(4)王曦星教授常用药物归经的前三位为:脾经,肺经,胃经。(5)统计出王曦星教授使用频次大于30的药物组83组,常用的药对有百合与龙葵,半夏与陈皮,车前子与茯苓,土茯苓与薏苡仁。(6)统计出7组核心组方及7个新方组合。结论:王曦星教授从事恶性肿瘤防治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本人通过跟随王曦星教授学习,同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王曦星教授治疗癌性腹水的经验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出癌性腹水从发病,病机,变化到治疗的一系列规律。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了癌性腹水,同时能够更加系统的诊治癌性腹水。
黄文才[6](2019)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改良右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1.在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下,改良右半肝切除术(在标准右半肝切除基础上肝断面右移1cm左右)通过增加剩余肝体积并保留残存右肝组织的肝动脉供血,从而达到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安全限量要求。2.通过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预后等指标,以评估改良式右半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性。3.通过比较实际手术切除肝脏的体积与三维重建测量的切除肝脏的体积,以评价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临床精准肝切除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我院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4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1=32例,行标准右半肝切除术)和改良组(N2=12例,行改良式右半肝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基本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肝功能(ALT、TBiL、ALB)、术后并发症(胸腹水、胆瘘、肝衰竭等)及预后随访情况。对照组术后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回顾性测量出其左肝体积等数据。改良组术前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测量出其左肝体积、拟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体积等数据。利用排水法测量改良组的实际切除肝体积,比较其与拟切除肝体积的差异。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对改良组的拟切除肝体积和实际切除肝体积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其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累积生存率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三维可视化技术可真实立体显示肝内病灶的位置、大小及毗邻关系,脉管的走向分布,肝脏整体等解剖信息。2.改良式右半肝切除术通过在标准右半肝切除线基础上将切除线右移1cm断肝,可使剩余肝体积百分比由(34.8±1.6)%增加至(43.3±13.7)%,增加的剩余肝体积(即保留的部分右肝组织体积)为(104.5±13.2)ml,范围为85132ml,占标准肝体积的(8.5±1.1)%,范围为6.6%10.4%。3.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左肝体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复发转移率、生存曲线等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4.实际手术操作中,改良组患者采取的术式及所切除的范围与术前三维重建规划的手术方案基本一致,其术前拟切除肝脏体积(696.3±79.8)ml,实际切除肝脏体积(682.7±86.6)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r=0.928,P<0.05)。结论:1.改良式右半肝切除术通过在标准右半肝切除线基础上将切除线右移1cm断肝,可使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剩余肝体积百分比由左半肝体积百分比的(34.8±1.6)%增加至(43.3±13.7)%,从而达到肝切除安全限量的要求。2.保留肝右动脉的改良右半肝切除作为一种新术式,可保留部分右肝组织,较标准右半肝切除术能有效降低胸腹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3.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术前虚拟肝切除、测量肝体积、评估手术风险、优化手术方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韩易宸[7](2019)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不同亚型的预后特征及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定义仍未完全统一,亚太肝病学会(APASL)和欧洲肝病学会慢性肝衰竭联盟(EASL-CLIFC)对于是否将基础肝病为无肝硬化的慢性肝炎和失代偿期肝硬化两类患者定义为ACLF,存在分歧。世界胃肠病组织(WGO)提出可根据发生ACLF的肝病基础,即慢性肝病、肝硬化代偿期和肝硬化失代偿期,将其分为三型,均纳入ACLF研究范畴,有望实现学界对ACLF的定义统一。但目前仍缺乏对各亚型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而根据现有研究中的数据,部分结果甚至存在矛盾,并且WGO共识中A型无肝硬化ACLF的28天短期死亡率是否能达到ACLF超过15%的客观标准仍需循证依据。本研究旨在明确乙型肝炎(HBV)相关ACLF各亚型的预后特征,并探讨不同预后评分在三种亚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两个中心因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胆红素≥5mg/dl且INR≥1.5)或乙肝肝硬化急性失代偿而住院的患者720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及死亡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ACLF的诊断参考EASL-CLIF的定义,但除外对基础肝病为肝硬化的限定。并根据肝硬化和失代偿的有无将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ACLF(A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ACLF(B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ACLF(C型)。考虑到多器官衰竭是ACLF发生发展的关键,按器官衰竭的种类和数量分为1级(单肾衰竭,或伴肾功能不全/脑功能障碍的非肾单器官衰竭)、2级(2个器官衰竭)和3级(3个及以上器官衰竭)。对比分析A、B、C三型患者的一般情况、急性肝损伤打击因素、转氨酶等实验室指标和器官衰竭种类及数量等基线临床特征。比较3型患者的28天、90天和1年无移植死亡率,并通过K-M法进行生存分析。分别构建CTP、MELD、EASL-C OF和EASL-C ACLF各模型预测三型患者28天、90天和1年预后的ROC曲线,并通过Z检验对比各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1)共275名患者达到EASL-CLIF定义ACLF的器官衰竭标准,其中A型73人,B型117人,C型85人。与B型和C型患者相比,A型患者的年龄相对更轻,且以HBV病毒的再激活作为主要的急性肝损伤的打击因素(65%),仅12%患者为细菌感染,而B型和C型患者中感染作为打击因素的比例显着增加,尤其是C型占比为32%。各实验室指标中,A型患者的白细胞和转氨酶明显高于B型和C型,胆红素和凝血指标三型间无显着差异,而血小板和白蛋白随A、B、C三型逐渐降低。三型患者器官衰竭的种类和数量相同,Grade1-3级构成比无显着差异(p=0.731),其中A、B、C各亚型中最严重的Grade-3级患者比例分别为21%、16%和18%。2)A型患者28天无移植死亡率为34%,与B型(35%)和C型(41%)无明显差异(p=0.595)。三型患者90天无移植死亡率也无明显差异,分别为46%、52%和56%(p=0.461),1年无移植死亡率分别为49%、59%和64%,三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两两对比也无显着差异。生存曲线分析与无移植死亡率对比结果一致。3)A、B、C三型患者Grade1至3级的28天和90天无移植死亡率均无差异,并随1至3级显着增加。各亚型中Grade-2级占比均超过50%,1年无移植死亡率分别为43%、61%和66%(p=0.070),且A型显着低于C型(p=0.032),也低于肝硬化型ACLF(即B&C型,p=0.024),而28天和90天无移植死亡率无显着差异。生存分析结果也证实A型患者中Grade-2级的1年长期预后更好(p=0.047)。三型患者Grade-3级的28天无移植死亡率分别为77%、73%和75%(p=0.976),90天无移植死亡率分别为83%、86%和83%(p=0.981),1年无移植死亡率分别为83%、86%和92%(p=0.823),均无统计学差异。4)三型间的基线CTP、MELD、CLIF-COF和CLIF-CACLF各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在各评分评估A、B、C三型ACLF患者28天、90天和1年预后构建的ROC曲线中,CLIF-C OF的所有AUC均达到0.76以上,而CLIF-CACLF均超过0.8,二者无显着差异,但均优于MELD和CTP评分。MELD评分除在A型28天和90天的AUC小于0.7之外,其余各型各时间点的AUC均达到0.7以上,而CTP评分均未达到 0.7。结论:1.EASL-CLIF定义下,A、B、C各亚型HBV相关ACLF患者器官衰竭的种类和数量,及相应的ACLF分级一致,但A型主要以病毒再激活触发,而B、C型以感染触发的比例显着增加;2.无论肝硬化与否以及既往是否失代偿,各亚型HBV相关ACLF的28天、90天和1年无移植死亡率无显着差异,均符合ACLF高短期死亡率的特征;3.A型ACLF中伴两个器官衰竭的Grade-2级患者1年远期预后较B、C型的Grade-2级患者更好;4.A、B、C三型患者均可使用CLIF-C OF和CLIF-C ACLF准确评估28天至1年的预后。
魏莹洁[8](2018)在《抗癌消臌方脐敷治疗恶性腹水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1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价脐敷抗癌消臌方治疗中阳不足瘀毒、水结型恶性腹水的疗效,重点观察其对腹水稳定率,中医症状、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2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56例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抗癌消臌方脐敷联合利尿剂,对照组则单纯采用利尿剂治疗,以近期腹水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腹围变化、24h尿量、血常规、肝肾功能为观察指标,两组均观察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3结果(1)腹水暗区最大深度比较:①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腹水暗区最大深度减少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腹水暗区最大深度无明显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腹水暗区最大深度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腹水疗效评价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有效率为8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腹围数值比较:①组内比较:治疗组腹围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治疗组腹围减少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症状比较:治疗组鼓胀、腹胀、青筋暴露、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晦暗、气短、纳呆食少等中医症状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候积分比较:①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20例(71.43%),无效8例(28.57%),总有效率达71.43%;对照组有效病例10例(35.71%),无效18例(64.29%),总有效率达35.71%,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生活质量评分比较:①组内比较: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KPS疗效比较:治疗组改善21例(75.00%),稳定3例(10.71%),降低4例(14.29%);对照组改善 13 例(46.43%),稳定 5 例(17.86%),降低 10 例(35.71%),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可显着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24h尿量疗效比较:①组内比较:治疗组24h尿量较前增加(P<0.05),对照组24h尿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治疗组24h尿量变化较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0)安全性评价:①血常规:两组治疗前后WBC、HGB、NE%、PLT等观察指标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功能:两组治疗前后ALB、ALT、AST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肾功能:两组治疗前后BUN、Cr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结论:抗癌消臌方脐敷联合利尿剂治疗恶性腹水,可有效减少患者腹水深度,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突出了抗癌消臌方脐敷辅助西医治疗恶性腹水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刘凯,姜艳[9](2018)在《基于循证理论的护理路径对肝硬化腹水并腹股沟疝围术期患者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腹股沟疝围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腹股沟疝围术期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问卷量表(SF-36)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各维度SF-36评分均较护理前显着提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一般状况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较对照组的40.00%显着降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较对照组的65.00%显着升高(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腹股沟疝围术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郭婧[10](2017)在《人卵巢癌网膜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卵巢癌对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建立能够使用活体成像监测肿瘤生长的人卵巢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同时对其两种造模方式,即细胞悬液原位注射(COI)和组织块原位移植(SOI),进行成瘤率、活体成像、肿瘤生长和转移及肿瘤微环境等方面的比较,并使用该模型通过体内筛选建立人卵巢癌网膜高转移亚细胞系及卵巢癌网膜高转移小鼠模型;鉴定卵巢癌网膜转移前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s)活化的存在,并探讨卵巢癌细胞刺激MVECs活化的功能改变。研究方法1.慢病毒转染建立稳定表达GFP和萤火虫荧光素酶的卵巢癌稳转细胞系;2.稳转细胞系建立COI和SOI模型后,使用生物发光活体成像监测肿瘤成瘤、生长和转移;观察结束,解剖对比两组模型原发瘤体积及腹腔转移情况;3.分别使用EdU和划痕实验检测形成COI和SOI肿瘤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差别;4.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肿瘤组织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E-cadherin和Vimentin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水平差异。5.使用卵巢癌稳转细胞ES2-luc,建立SOI原位移植瘤,进行三次原位移植-网膜转移循环的体内筛选;6.取第三代小鼠网膜转移灶经原代提取后建立高转移亚细胞系;7.体外实验:用EdU、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matrigel粘附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失巢凋亡,对高转细胞进行功能表型鉴定;8.体内实验:高转细胞及亲代细胞分别建立原位移植瘤模型,对比其成瘤、肿瘤生长及转移;9.HE染色及CD34、CD105免疫组化观察两组小鼠网膜转移及血管生成变化。10.收集临床卵巢癌手术患者的网膜标本,免疫组化进行泛血管标志物CD34、MVECs活化标志物CD105染色;11.差异过滤法提取无转移网膜原代MVECs,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CC)和流式细胞术进行表面标志物的鉴定;12.用癌细胞条件培养基(CM)刺激MVECs,通过EdU增殖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内皮细胞渗透性实验检测其各功能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VECs增殖活化标志物CD 105表达水平的变化;研究结果1.通过慢病毒转染,成功建立两株可用于活体成像的卵巢癌稳转细胞系ES2-1uc和SKOV3-luc;使用该两株稳转细胞系成功建立了 COI和SOI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两种模型中成瘤率分别为87.5%和100%。可疑细胞渗漏在COI中的发生率为37.5%;2.解剖及活体成像观察发现SOI肿瘤生长得更快,转移性较COI肿瘤更强;3.EdU及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形成SOI肿瘤的癌细胞体外迁移和增殖能力明显较形成COI肿瘤的细胞更强;4.免疫组化检测发现,相较COI肿瘤,SOI基质中含有更多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及MMP2、MMP9,微血管密度更高;5.通过SOI模型的体内筛选,第一、二、三代小鼠发生转移的时间逐渐提前,生存期逐渐缩短;成功从第三代小鼠网膜转移灶中提取出目标亚细胞群,命名为ES2-luc-OMP3;6.与ES2-luc相比,ES2-luc-OMP3细胞普遍折光性强,呈间质细胞形态,并具有增强的迁移、侵袭、抗失巢凋亡能力,其增殖、克隆形成、粘附能力降低;7.体内实验证实ES2-luc-OMP3转移能力增强,且形成网膜转移的能力增强;网膜转移灶HE染色表明ES2-luc-OMP3细胞对网膜高度浸润,免疫组化证实其接种小鼠网膜中血管生成水平增高;8.已有网膜转移的患者网膜标本中,CD34、CD105阳性的微血管密集存在,而在无转移的早期(FIGO 1期)卵巢癌网膜中,CD34标记微血管稀疏,CD105阳性染色几乎不可见,但在其余部分无转移的网膜中,存在较多CD34、CD105阳性的微血管;9.网膜原代提取的MVECs经纯化培养后,CD34染色阳性,流式检测纯度达90%以上;10.MVECs经癌细胞CM刺激后,CD105表达升高,细胞形态由短圆变得细长,体外实验表明其增殖、迁移、侵袭及成管能力增强,内皮单细胞层渗透性下降。研究结论1.我们分别通过COI和SOI成功建立了卵巢癌小鼠原位移植瘤,并且比较后发现尽管SOI在技术上比COI更为困难且耗时,但SOI建立的模拟临床患者卵巢癌生长和转移的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更为可靠。2.通过SOI模型的体内筛选,我们成功建立了人卵巢癌网膜高转移亚细胞系及原位移植瘤网膜转移小鼠模型,用于卵巢癌网膜转移的体内体外研究。3.卵巢癌患者转移前网膜中存在活化的MVECs,癌细胞可能通过分泌活性物质活化MVEC促进网膜血管新生,从而为卵巢癌网膜转移提供便利条件。
二、腹水环注治疗中所遇问题的分析及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水环注治疗中所遇问题的分析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986例肝硬化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实验方法 |
1.1.3 统计分析 |
1.2 结果 |
1.2.1 基本情况分析 |
1.2.2 入院时的临床表现 |
1.2.3 病因分布特点 |
1.2.4 并发症的分布特点 |
1.2.5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方式分析 |
1.2.6 肝衰竭与并发症的关系 |
1.2.7 低钠血症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及其对肝硬化并发症的影响 |
1.2.8 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1.3 讨论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及相关并发症诊治的最新进展 |
2.1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发病机制、诊断、评估、分级 |
2.2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一线治疗 |
2.2.1 一般治疗 |
2.2.2 常规利尿剂 |
2.3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二线治疗 |
2.3.1 新型利尿剂 |
2.3.2 收缩血管活性药物 |
2.3.3 大量抽腹水(large volume paracentesis, LVP) |
2.3.4 输注白蛋白 |
2.3.5 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 |
2.4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三线治疗 |
2.4.1 自动化低流量腹水泵(alfapump, AP) |
2.4.2 腹水浓缩回输治疗(concentrated ascites reinfusion therapy, CART) |
2.4.3 肝移植 |
2.4.4 其他 |
2.4.5 联合治疗 |
2.5 其他治疗方案 |
2.5.1 利福昔明 |
2.5.2 可乐定 |
2.5.3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onselective beta-blockers, NSBB) |
2.5.4 奥曲肽 |
2.6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 |
2.7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 |
2.7.1 抗生素治疗 |
2.7.2 白蛋白治疗 |
2.7.3 利福昔明 |
2.8 肝肾综合征的分型、诊断和治疗 |
2.9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2)健脾化浊膏治疗脾虚湿盛型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中医对肝硬化腹水的认识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分型及辩证论治 |
1.4 健脾化浊膏选方研究 |
1.5 鼓胀常用中成药 |
1.6 鼓胀常用中医外治法 |
2.西医对肝硬化腹水的认识 |
2.1 肝硬化腹水的概述 |
2.2 肝硬化腹水的发病机制 |
2.3 肝硬化腹水的诊断 |
2.4 肝硬化腹水的西医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及意义 |
2.研究内容 |
3.研究资料及方法 |
3.1 病例来源 |
3.2 病例诊断标准 |
3.3 病例纳入标准 |
3.4 病例排除标准 |
3.5 病例剔除、脱落或终止标准 |
4.实验步骤 |
4.1 研究对象分组及治疗方案 |
5.观察指标 |
5.1 中医症候评分 |
5.2 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 |
5.3 体重、腹围及24 小时尿量 |
6.疗效评定标准 |
6.1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
6.2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6.3 安全性评定标准 |
6.4 安全性指标 |
7.统计学处理 |
8.研究结果 |
8.1 基本资料比较 |
8.2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8.3 肝功能指标比较 |
8.4 肝脏硬度值比较 |
8.5 血钠比较 |
8.6 治疗前后患者体重、腹围及 24 小时尿量的变化资料比较 |
8.7 超声比较 |
8.8 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
8.9 结果讨论 |
9.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综述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3)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符号对照表 |
前言 |
1 资料及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1.1 样本量计算 |
1.1.2 纳入、排除及脱落标准 |
1.1.3 伦理学问题 |
1.1.4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方法 |
1.2.1 参照组 |
1.2.2 试验组 |
1.3 观察指标 |
1.3.1 细胞因子 |
1.3.2 细胞免疫功能指标 |
1.3.3 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 |
1.3.4 客观有效率 |
1.3.5 远期生存率 |
1.4 统计学 |
1.5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两组细胞因子水平对比 |
2.1.1 两组癌抗原125(CA125)水平对比 |
2.1.2 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比 |
2.1.3 两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水平对比 |
2.2 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对比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
2.4 两组客观有效率对比 |
2.4.1 肿瘤控制客观有效率 |
2.4.2 腹水控制客观有效率 |
2.5 各组5年生存率对比 |
3 讨论 |
3.1 腹腔热灌注治疗 |
3.2 CRS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效果 |
3.2.1 CRS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
3.2.2 CRS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3.2.3 CRS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 |
3.2.4 CRS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对卵巢癌临床控制效果的影响 |
3.2.5 CRS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对卵巢癌患者远期生存情况的影响 |
3.3 CRS后腹腔热灌注治疗应用优势及适应症、禁忌症 |
3.4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卵巢癌的治疗研究进展 |
1 卵巢癌概述 |
2 卵巢癌治疗研究进展 |
2.1 手术治疗 |
2.1.1 全面分期手术 |
2.1.2 肿瘤细胞减灭术 |
2.2 化疗 |
2.3 放疗 |
3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犬瘟热病毒N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或符号表 |
1 引言 |
1.1 犬瘟热病原学 |
1.1.1 犬瘟热病毒的分类与形态 |
1.1.2 犬瘟热病毒传播方式以及环境耐受性 |
1.1.3 犬瘟热病毒的基因组与结构 |
1.2 犬瘟热的流行病学特征 |
1.2.1 宿主范围 |
1.2.2 宿主细胞受体 |
1.2.3 血清学调查 |
1.2.4 流行与分布情况 |
1.3 临床症状、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
1.4 CDV的诊断 |
1.4.1 病理学诊断 |
1.4.2 分子生物学诊断 |
1.4.3 血清学诊断 |
1.4.4 CDV的分离与培养特性 |
1.5 CDV的治疗及预防 |
1.6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病毒、菌种、载体、细胞系、实验动物 |
2.1.2 细菌培养相关试剂 |
2.1.3 分子生物学试剂 |
2.1.4 细胞培养试剂 |
2.1.5 主要溶液 |
2.1.6 抗体 |
2.1.7 主要仪器及耗材 |
2.2 方法 |
2.2.1 CDV在 Vero.细胞上的传代 |
2.2.2 病毒的RT-PCR鉴定 |
2.2.3 CDVN基因的扩增 |
2.2.4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2.2.5 CDVN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原核表达 |
2.2.6 表达产物的检测分析 |
2.2.7 表达条件的优化 |
2.2.8 目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2.2.9 包涵体的溶解与复性 |
2.2.10 目的蛋白的纯化 |
2.2.11 纯化蛋白浓度测定 |
2.2.12 表达后纯化产物的质谱分析 |
2.2.13 N蛋白抗原制备 |
2.2.14 BABL/c小鼠的免疫 |
2.2.15 间接ELISA条件摸索 |
2.2.16 细胞融合 |
2.2.17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2.2.18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 |
2.2.19 阳性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及冻存 |
2.2.20 细胞复苏 |
2.2.21 腹水制备 |
2.2.22 腹水抗体效价的测定 |
2.2.23 特异性检测 |
2.2.24 抗体亚型的鉴定 |
3 结果 |
3.1 犬瘟热病毒的RT-PCR鉴定 |
3.2 N基因的PCR扩增 |
3.3 表达质粒的鉴定 |
3.4 pET-22b-CDVN的体外诱导及诱导条件的优化 |
3.4.1 原核表达CDVN |
3.4.2 原核表达CDVN条件的优化 |
3.4.3 原核表达CDVN的可溶性分析 |
3.5 表达CDVN蛋白的体外纯化 |
3.6 免疫小鼠的抗CDVN蛋白的抗体浓度检测 |
3.6.1 间接ELISA实验条件的摸索 |
3.6.2 小鼠免疫效果检测 |
3.7 分泌抗CDV N阳性抗体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0 融合 |
3.8 获取稳定分泌抗CDVN抗体的克隆 |
3.8.1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3.8.2 阳性细胞的亚克隆 |
3.9 腹水的检测 |
4 全文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细胞融合 |
4.1.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4.1.3 CDV的预防与控制 |
4.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5)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王曦星教授治疗癌性腹水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王曦星教授治疗癌性腹水经验 |
1.病因病机 |
2.选方用药 |
2.1 主方选择 |
2.2 加减用药 |
3.病案举隅 |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王曦星教授治疗癌性腹水用药规律 |
1.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病例诊断标准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1.4 排除病例标准 |
1.5 脱落病例标准 |
1.6 脱落病例处理 |
1.7 病例收集调查表制定及病例有效率判定 |
1.8 规范病例信息 |
2.方法 |
2.1 病例收集 |
2.2 分析方法 |
2.3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
3.结果 |
3.1 病例纳入情况 |
3.2 病例分析结果 |
3.3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结果 |
4.讨论 |
5.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改良右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改良右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典型病例分析 |
讨论 |
不足与展望 |
第3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不同亚型的预后特征及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8)抗癌消臌方脐敷治疗恶性腹水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词缩略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药脐敷治疗恶性腹水的研究概况 |
1 病因病机研究 |
2 脐敷治疗 |
3 中医辨证分型 |
4 中医辨证论治 |
5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恶性腹水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发病机制 |
2 治疗现状 |
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研究方案 |
1 病例来源 |
2 病例选择标准 |
3 研究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临床疗效评定 |
6 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1 入组情况 |
2 治疗结果 |
3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恶性腹水的中西医治疗 |
2 抗癌臌方的确立 |
3 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基于循证理论的护理路径对肝硬化腹水并腹股沟疝围术期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SF-36评分比较 |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10)人卵巢癌网膜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卵巢癌对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人卵巢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鉴定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人卵巢癌网膜高转移亚细胞系的建立及其鉴定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卵巢癌对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作用的研究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四、腹水环注治疗中所遇问题的分析及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986例肝硬化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D]. 佟印妮.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2]健脾化浊膏治疗脾虚湿盛型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D]. 刘谢.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研究[D]. 彭立媛. 河南大学, 2020(02)
- [4]犬瘟热病毒N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 姜贺. 华南农业大学, 2019
- [5]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王曦星教授治疗癌性腹水用药规律[D]. 姚龑茹.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改良右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D]. 黄文才. 南华大学, 2019(01)
- [7]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不同亚型的预后特征及预警研究[D]. 韩易宸. 苏州大学, 2019(04)
- [8]抗癌消臌方脐敷治疗恶性腹水临床疗效观察[D]. 魏莹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9]基于循证理论的护理路径对肝硬化腹水并腹股沟疝围术期患者的影响[J]. 刘凯,姜艳.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05)
- [10]人卵巢癌网膜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卵巢癌对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作用的研究[D]. 郭婧.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