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材料在单体液压支柱中的应用

玻璃钢材料在单体液压支柱中的应用

一、玻璃钢材料在单体液压支柱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徐秀桃[1](2021)在《低温制冷行业用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开发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LNG行业、低温气体贮罐、低温风洞、军用战备气体贮罐等低温气体储存行业建设发展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家对“以塑代钢”的政策支持,鼓励各行业发展轻量化、“以塑代钢”技术,逐步扩大塑料制品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以达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目的,低温制冷行业用复合材料结构件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由于设备技术、工艺技术和产品技术都相对落后,再加上研发投入减少,严重制约了该行业在我国的发展。综上所述,低温制冷行业用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开发与研究、标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现有低温制冷行业用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成果转化,结合目前不同的应用环境,开展耐低温结构件的研制,研制出三种类型的耐低温结构件。即:低温绝热环氧玻璃钢板材、低温绝热环氧玻璃钢管材、低温绝热环氧玻璃防波板。这三种产品的研制均通过对环氧树脂的改性、固化体系的选择和增强增韧材料的选择,以及生产工艺的研究,最终得到高性能低温制冷行业用支撑板、管棒和防波板等复合材料结构件。产品可应用于气体贮罐、汽车罐车、AIP潜艇技术、低温风洞、军用战备气体贮罐等。本文主要研究了耐低温环氧树脂的合成工艺、增强材料和纳米增韧材料的设计选择、预浸料的制备工艺、低温制冷结构件的层/模压及卷制工艺技术及后加工技术、产品性能测试方法及团体标准的制定等内容。分析了低温制冷行业用复合材料常见的质量问题,通过工艺研究和优化,成功解决问题并制造成品。对制得的结构件成品进行力学(如弯曲强度、压缩强度、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层间剪切强度等)、热学(如导热系数、平均膨胀系数等)等性能测试,得到了一系列基础数据,建立了三类耐低温结构件产品标准。并参与制定了一项团体标准T/CATSI 05001-2018《移动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内容器应变强化技术要求》。

康红普[2](2021)在《煤矿巷道支护与加固材料的发展及展望》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煤矿巷道支护与加固方法主要有4种形式,包括棚式支架、支柱、砌碹支护、喷射混凝土及巷道用液压支架等围岩表面支护型,锚杆与锚索围岩锚固型,注浆加固围岩改性型及联合控制型。系统介绍各种支护材料与构件的力学特性,注浆加固及充填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分析其支护加固效果及适用条件。指出我国煤矿已形成了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煤矿巷道支护加固材料体系,实现了从木材到金属的支护材料革命,被动支护到主动支护的技术革命,不仅显着提高了巷道围岩控制效果,而且降低了巷道维护成本,为煤矿实现安全、高效建设与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最后,分析了支护加固材料与构件存在的问题,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马晖,包从望[3](2021)在《单体液压支柱轻量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针对单体液压缸在矿井使用过程中质量大、不便维修和搬运的问题,依据轻量化的设计要求,从材料、结构及工艺方面综合考虑后,设计了一种轻型单体液压支柱,该液压支柱能有效减小单体液压支柱的质量,此外,还具有强度高、刚性好、耐腐蚀性强及寿命长的优点。

王文志[4](2021)在《轻型单体液压支柱与前探梁临时支护对比效果分析》文中指出对新生煤矿100105工作面两顺槽使用前探梁临时支护与玻璃钢材料的轻型单体液压支柱作为临时支护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经实践可得,轻型单体液压支柱质量轻、操作方便,相比使用前探梁支护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安全性。

郑伟[5](2020)在《白芦矿极近距离采空区下4-2煤层首采面巷道布置及支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多变,在各种条件下探索研究合适的开采技术,以延长矿井的生产服务年限,增强煤炭资源的回采率,一直都是我们国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和焦点。最近这些年,我国的煤炭资源一直都进行着非常大强度的开采,赋存状态比较好的煤炭资源储量逐年下降,一些赋存条件差的煤炭资源如近距离煤层群的开采问题,渐渐地凸显出来,与单一煤层相比,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的矿压显现规律,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以及如何提高采出率,如何进行安全高效的开采,这些问题也是我国煤炭资源开采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1)进行对4-2煤的围岩力学性质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测得4-2煤顶板的单轴抗压强度为34.13MPa、测得的单轴抗拉强度为1.68MPa,测得的泊松比为0.19,实验结果测得的4-2号煤的单轴抗压强度为16.40MPa,测得的泊松比为0.31,测得的单轴抗拉强度为0.73。(2)当巷道整体使用外错法布置的时侯,围岩整体塑性区较大,同时,当向煤柱底板中心线靠近的时候,塑性区呈现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与围岩塑性破坏规律一致。在八种布置巷道的方式下,当使用内错法布置时,相对外错法来说,围岩变形量出现明显减少。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最小不均衡应力的位置,在距煤柱边缘10m~12m处,所以最终结论是回采巷道采取内错10m的方式布置。(3)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锚杆的合理间距为700mm。为了使得单排锚杆所能形成的压应力区能让围岩形成较大且均匀承载体,每一单排锚杆形成的压应力区相互叠加和连接以使得锚杆与锚杆之间有效压应力区大,形成的支护结构整体有效。最终通过计算分析可以确定锚杆的合理排距为700mm。此论文内有73幅图、11个表格和73篇参考文献。

王永伟[6](2020)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拉挤集成技术及工程化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内碳纤维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相关产业初具规模。拉挤成型技术作为最成熟和普及的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具有快速的生产效率和极高的原料利用率,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纤维沿轴向方向上优异的力学性能,近几年逐步形成一系列标准的工业化产品,尤其是在能源、建筑领域,出现了用于电力输送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油田开采用的碳纤维抽油杆,风力发电叶片用碳纤维加强筋梁等制品。这些应用领域均为连续长度使用,少则数十米,多则成百上千米,甚至是要求高达数千米而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接头,因此对拉挤制品在轴向方向上各项性能的连续和稳定性上有极为严苛的要求。本文对能源领域中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油田用抽油杆和风电叶片加强筋板的轴向拉挤-环向缠绕-玻纤带包覆一体化成型技术和工程化应用关键技术上开展了研究。对影响复合材料连续拉挤成型过程中质量不稳定因素及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树脂特性变化以及固化反应的差异性对拉挤产品微观组织结构及宏观性能的影响形式;研究了拉挤产品裂纹、形变等缺陷产生的机理及消除方法;对连续拉挤中、高温树脂体系反应动力学与拉挤工艺控制关系进行了研究,实现了树脂体系在连续拉挤过程中均一、连续稳定固化;研究了影响连续拉挤稳定成型的各项因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对各关键因素实现了可调可控,有效抑制了各种产品制备过程中内部缺陷的产生,实现了拉挤制品的连续稳定化制备。对多层功能复合型碳纤维增强光纤探测杆和电信号缆开展了研制工作。以环向缠绕层对内芯功能部位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居中定位,以环向包覆高强玻璃纤维带层实现对制品径向的保护和性能的提升。开发了轴向拉挤-环向纤维缠绕-包覆玻纤带一体化成型技术。通过优化成型工艺,改进生产装备,配套各项保障体系,实现生产过程中制品内外结构稳定,高温树脂体系均一固化,并进一步验证制品性能的连续稳定,达到设计要求。实现两个系列产品超长距离连续稳定化制备。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和抽油杆工程应用关键技术开展了研究。包括实现长距离力学性能传递的连接金具及配套安装技术,安全施工用的导向装置,连续长度应用所需的抗扭转、防偏磨、断裂保护以及临时夹持装置。根据纤维材料的各项异性以及径向方向性能的差异,对抽油杆施工作业车进行了设计,并在实际现场验证了设备的各项功能,实现了稳定的施工作业工序。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胜利油田以及延长油田开展科研项目并对碳纤维抽油杆进行推广应用,对现场各项采油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对杆柱设计和采油工艺优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合理化的应用和设计方案,以提高采油效益和并实现能耗控制。在连续拉挤制品施工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即是连接金具的制作,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施工的安全性以及产品的综合寿命。而在施工放线作业各项环节中,不可避免的会对杆体径向造成挤压、扭转、弯折或冲击损伤,但此类产品通常表面被包覆金属绞线或有油污,难以通过肉眼发现内部损伤;另一方面在系列产品服役周期过程中,还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判定产品质量并预测寿命。因此施工质量验收和产品运营维护均需要专业配套的无损检测技术。本文基于X射线成像机理,开发了一款便携式无损探伤仪,系统研究了不同成像手段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图像增强技术,实现了对绞合拉挤产品复合材料芯棒以及关键连接部位缺陷的清晰识别;基于振动频谱响应原理,开发了一款长距离拉挤复合产品缺陷识别便携装备,通过振动扫频和频谱识别,建立了复合拉挤产品缺陷探测和谱图识别方法;实现了拉挤产品施工以及运营维护过程中损伤局部检测和长距离缺陷探测,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得到了验证。

白海军[7](2020)在《上榆泉煤矿长壁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研究》文中认为上榆泉煤矿具有煤层厚度大、浅埋深、薄基岩、厚表土层的特点,矿井9号煤层的开采实际表明,工作面回采巷道的支护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针对10号煤层,论文采用现场调研、实验室测试、数值模拟、现场测试等研究手段,以1031003工作面回采巷道为研究背景对支护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优化对象包括工作面主、辅运顺槽,开切眼,以及工作面主回撤通道。论文针对1031003工作面巷道顶板和10号煤试件进行实验室测试,得出了煤与直接顶岩层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内摩擦角及粘聚力指标,为后续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了基础参数。对主运顺槽的顶板窥视表明,距回撤通道340~740m处,存在几条竖直的裂缝组,交界处的煤破碎且水平裂隙发育;距回撤通道940~1140m处,交界处的煤较为破碎,无明显裂隙,完整性差,表明针对10号煤层开展回采巷道参数优化是必要的。通过理论和工程对比的方法,针对工作面主、辅运顺槽、主回撤通道、切眼进行了锚杆锚索支护参数优化,列出了具体的支护参数和经济性分析,并对各个方案进行了定性分析,确定了优化后的方案。数值模拟针对工作面回采巷道的支护原方案、支护新方案借助FLac3D软件分析了垂直应力和塑性区的分布,两种支护方案相比较,新的支护方案在支护强度上有明显增加,支护的塑性区范围有明显减小,保证了优化后的方案能够在上榆泉煤矿巷道支护上取得良好效果。现场测试对主运顺槽布置30多个测点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支护方案,顶板岩层完整性良好,无明显离层及下沉现象,优化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论文研究成果对于上榆泉煤矿10号煤层的安全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工作面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期间的顶板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时对类似地质条件的巷道支护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黄勇[8](2020)在《寸草塔煤矿回采巷道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是推动国家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煤炭生产技术水平及回采工艺的提高对于煤炭持久稳定供应,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长壁开采工作面布置方式工作面之间皆留有不同尺寸的护巷煤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为了提高煤炭的回采率,使用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巷道掘进量和维修量,使得企业能够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沿空留巷技术在近浅埋煤层回采巷道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工程实践价值。本文以寸草塔煤矿22301工作面运输顺槽留巷工程为研究背景,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工程实践等多种研究手段对22301运输顺槽留巷工程进行综合研究。理论分析了沿空留巷顶板上覆岩层移动特征及应力分布特征。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顺槽留巷前期支护参数的支护效果。分析了在留巷前支护参数的基础上顶部采用锚网索加强支护;巷旁支护为巷内原位浇筑1m柔模混凝土连续墙体;顶板采用补打锚索进行加强支护、副帮采用加强锚索及玻璃钢锚杆支护;采用“一梁(π型梁)三柱”进行滞后临时支护。分析了不同宽度柔模墙体支护下留巷巷道的支护效果,最终确定了选择1.0m宽度柔模墙体的巷旁支护方式。通过对现场支架阻力监测研究了留巷巷道对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影响。经过对留巷后巷道围岩变形监测分析,得出了锚杆(索)受力均值与工作面距离关系和围岩变形量、变形速率与工作面距离关系。验证了现有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能够保持稳定状态。并对22301运输顺槽沿空留巷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得出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论文研究成果可为矿井后续工作面以及矿区相似条件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谢文武[9](2020)在《复采工作面过空巷围岩变形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本文以岱庄生建煤矿31521复采工作面回收原315采区遗留大巷煤柱为工程背景,运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复采面过空巷时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根据31521工作面实际开采条件,提出过空巷的方法以及回采巷道支护方案,并进行现场工业性试验和监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31521工作面现场调研,确定了空巷与工作面空间位置关系;研究了空巷围岩稳定性与煤柱和顶板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煤柱垂直应力变化特征与其稳定性对工作面的影响,并通过建立复采工作面过空巷基本顶力学模型,对基本顶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使工作面安全通过空巷保证顶板不失稳的支护阻力不小于2.76MPa。(2)运用FLAC3D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工作面开采期间空巷未采取加强支护时,在采动影响下空巷围岩变形特征、应力分布规律及塑性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开采,工作面与平行空巷之间煤柱会发生失稳破坏,空巷围岩变形破坏严重,而垂直空巷围岩变形量相对较小,综合分析提出对空巷采取采前加强支护措施。(3)基于31521工作面实际开采条件,对于不同类型空巷提出分类控制、分段支护原则,采用木垛、单体支柱和高水材料充填相结合的支护方法;提出了回采巷道支护方案,确定合理支护参数,并对空巷与回采巷道交叉点处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提高围岩支护强度,保证巷道稳定性。(4)通过对31521工作面液压支架受力状况、垂直空巷及回采巷道围岩移近量、平行空巷充填体变形量现场监测可知,工作面回采期间矿压正常,巷道和充填体变形量小,支护效果良好,应用该技术后实现了遗煤安全高效回采。

李杰[10](2020)在《党家河矿半煤岩巷掘进迎头长距离临时支护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半煤岩巷采用“悬臂式掘进机+单体锚杆钻机”配合组织施工的掘进作业方式在我国矿井应用十分广泛。受掘进工艺流程影响,巷道一次掘进距离较短,导致掘进和支护工序作业频繁交替,巷道掘进效率较低。因此,研究在保证掘进迎头空顶区围岩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长距离空顶区临时有效支护,延长综掘机掘进距离,对于提高巷道掘进效率,实现煤炭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以党家河矿110辅助运输顺槽半煤岩巷为工程背景,详细分析了掘进迎头长距离空顶区顶板力学结构及其稳定性,系统研究了掘进迎头长距离空顶区围岩破坏特征及稳定性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半煤岩巷快速掘进迎头段围岩控制技术,并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对临时支护区和穿管后段永久支护区进行了设计。此外,基于新型临时支护装置特点,设计了掘进迎头长距离临时支护装置使用的掘巷施工工序及工艺流程,对巷道采用新型临时支护装置后各工序用时进行预计及比对分析。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建立了掘进迎头长距离空顶区顶板的薄板力学模型,推导了薄板模型的挠度w、应力及掘进迎头极限空顶距表达公式,并以顶板拉破坏准则为依据确定了掘进迎头理论上的极限空顶距为5.7m。帮部煤岩体强度对迎头空顶区顶板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帮部较大的支护强度会减小塑性区的演化范围,有效缩减帮部对顶板的有效支撑跨度,提高掘进迎头空顶区顶板结构的稳定性。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掘进迎头空顶距、埋深、侧压系数及巷帮煤岩比例对空顶区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掘进迎头空顶距对空顶区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较为显着,当空顶距大于4.0m后,巷道顶底板及帮部变形量陡然加剧;不同埋深及侧压系数下,空顶区围岩变形规律大致相同,顶底板及帮部围岩随着滞后排距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随着巷帮煤岩比例的增大,空顶区巷道帮部围岩变形程度越大,越容易引起巷道其它部位围岩的变形破坏。采用钛合金和玻璃钢单体支柱等材料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大循环组合梁式”临时支护装置,并结合巷道围岩分类结果和现场掘进实况进行了基本参数设计及现场掘进迎头3.2m空顶距预留设计。与此同时,基于原巷道掘进施工工序用时数据,对采用新型临时支护装置后各施工工序用时进行预计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大循环组合梁式”临时支护装置后巷道掘进速度比原方式提高近50%。

二、玻璃钢材料在单体液压支柱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玻璃钢材料在单体液压支柱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低温制冷行业用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低温制冷行业用复合材料发展现状
        1.2.1 耐低温基体树脂的研究进展
        1.2.2 环氧树脂低温增韧的研究进展
        1.2.3 耐低温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4 课题来源
2 实验部分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
    2.3 实验仪器和设备
    2.4 实验部分
        2.4.1 耐低温树脂基料的制备
        2.4.2 预浸料的制备
        2.4.3 耐低温结构件的制备
    2.5 测试与表征
        2.5.1 树脂含量测试
        2.5.2 树脂黏度测试
        2.5.3 胶化时间测试
        2.5.4 DSC分析
        2.5.5 红外分析
        2.5.6 复合材料密度测试
        2.5.7 拉伸性能测试
        2.5.8 压缩性能测试
        2.5.9 弯曲性能测试
        2.5.10 剪切性能测试
        2.5.11 冲击性能测试
        2.5.12 导热系数测试
        2.5.13 线膨胀系数测试
    2.6 结果与讨论
        2.6.1 耐低温环氧树脂体系的选择分析
        2.6.2 预浸料的制备工艺分析
        2.6.3 低温制冷结构件-超厚板材层压工艺分析
        2.6.4 低温制冷结构件-防波板模压工艺分析
        2.6.5 低温制冷结构件-管棒卷制工艺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产品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的建立
    3.1 引言
    3.2 制定企业标准3 项
    3.3 耐低温树脂基玻璃钢板材、卷管及防波板企业标准的建立
        3.3.1 耐低温树脂基玻璃钢板材标准的建立
        3.3.2 耐低温树脂基玻璃钢管材标准的建立
        3.3.3 耐低温树脂基玻璃钢防波板标准的建立
    3.4 行业标准的制定
    3.5 结果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煤矿巷道支护与加固材料的发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煤矿巷道支护加固材料类型
2 巷道支护材料与构件
    2.1 棚式支架
    2.2 喷层
    2.3 单体支护与液压支架
3 巷道锚固材料与构件
    3.1 锚杆
    3.2 锚索
4 巷道注浆加固与充填材料
    4.1 注浆加固材料
    4.2 充填材料
5 结论与展望

(3)单体液压支柱轻量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单体液压支柱力学模型
    1.1 内压力
    1.2 端压计算
    1.3 弯矩计算
    1.4 等效应力的计算
2 有限元分析
    2.1 额定工作阻力偏心加载工况的应力计算
    2.2 2倍额定工作阻力时的应力计算
3 优化设计
    3.1 加工工艺的确定
    3.2 支柱的轻量化设计
4 工业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5 结论

(4)轻型单体液压支柱与前探梁临时支护对比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100105工作面两顺槽地质条件
3 100105工作面两顺槽支护方式
    3.1 100105工作面两顺槽永久支护方式
    3.2 100105工作面两顺槽临时支护方式
4 临时支护材料
5 轻型单体液压支柱结构及工作原理
    5.1 结构
    5.2 设备参数
    5.3 工作原理
6 临时支护使用效果对比
    6.1 前探梁临时支护
    6.2 轻型单体液压支柱临时支护
7 结语

(5)白芦矿极近距离采空区下4-2煤层首采面巷道布置及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4~2101 工作面生产地质概况与围岩测试
    2.1 工作面地质概况
    2.2 4~(-1)与4~(-2)煤层间距特征分析
    2.3 围岩力学性能测试
    2.4 本章小结
3 4~(-1)煤层开采后底板应力分布特征研究
    3.1 数值计算模型
    3.2 4 号煤工作面回采后煤柱底板应力分布规律
    3.3 4~(-2)煤层回采巷道围岩塑性区与应力分布规律
    3.4 本章小结
4 采空区下薄层顶板稳定控制技术研究
    4.1 水力膨胀锚杆作用机理
    4.2 薄层顶板形成预应力承载层的演化规律
    4.3 不同支护方案支护效果对比分析
    4.4 动压影响下回采巷道稳定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回采巷道支护方案研究
    5.1 支护方案一
    5.2 支护方案二
    5.3 超前支护
    5.4 施工要求
    5.5 开切眼支护方案
    5.6 矿压观测方案
    5.7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拉挤集成技术及工程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创新和主要贡献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PAN基碳纤维发展现状
    1.2 连续拉挤成型工艺
    1.3 拉挤工艺发展现状
        1.3.1 工艺控制
        1.3.2 拉挤工艺国内外现状
    1.4 新型拉挤工艺介绍
        1.4.1 在线编织拉挤成型法
        1.4.2 反应注射拉挤
        1.4.3 曲面拉挤
    1.5 碳纤维拉挤制品应用现状
        1.5.1 电力
        1.5.2 石油
        1.5.3 风力发电
        1.5.4 汽车轻量化
        1.5.5 建筑加固领域
    1.6 拉挤制品生产和应用存在的问题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材料及试剂
        2.1.2 实验设备
        2.1.3 技术路线
    2.2 连续拉挤成型
    2.3 工程应用研究
        2.3.1 连接金具
        2.3.2 辅助配件
        2.3.3 工程化应用评测
    2.4 无损检测研究
        2.4.1 X射线检测
        2.4.2 振动检测
    2.5 测试与表征
        2.5.1 碳纤维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
        2.5.2 拉挤制品外观
        2.5.3 直径公差及f值
        2.5.4 抗拉强度
        2.5.5 径向耐压性能实验(圆杆)
        2.5.6 玻璃化转变温度
        2.5.7 卷绕
        2.5.8 扭转实验
        2.5.9 线密度
        2.5.10 固化度测试
        2.5.11 热分析
        2.5.12 微观组织结构分析
        2.5.13 耐水压性能测试
        2.5.14 碳纤维抽油杆杆冲程损失
        2.5.15 杆体磨损性能评测
第3章 连续稳定拉挤成型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3.1 增强纤维性能对连续拉挤制品稳定性的研究
        3.1.1 碳纤维离散性
        3.1.2 摩擦磨损性能
    3.2 树脂性能对制品稳定性的研究
        3.2.1 酸酐吸湿
        3.2.2 树脂老化
    3.3 稳定成型工艺研究
        3.3.1 大直径杆体内部裂纹产生和消除
        3.3.2 风电叶片板连续拉挤成型工艺研究
        3.3.3 轴向形变
    3.4 加热温度失稳对制品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层功能型复合连续拉挤关键制备技术研究
    4.1 高T_g树脂连续拉挤成型稳定化研究
        4.1.1 树脂固化性能研究
        4.1.2 固化工艺研究
        4.1.3 树脂老化
    4.2 功能复合线缆性能指标
    4.3 多功能复合杆体的结构
    4.4 成型工艺控制及验证
        4.4.1 光纤复合缆
        4.4.2 电信号复合缆
        4.4.3 信号缆耐温性验证
        4.4.4 配套金具
        4.4.5 耐压性能评测
        4.4.6 连续稳定性生产验证
        4.4.7 设备稳定性改进和配套
    4.5 功能型复合线缆的连续生产制备
    4.6 结论
第5章 连续拉挤制品工程化应用配套技术研究
    5.1 拉挤制品连接及握着效果研究
        5.1.1 压接式连接
        5.1.2 楔形金具
        5.1.3 胶接金具
    5.2 工程化应用系统配套
        5.2.1 导向滑轮
        5.2.2 安全保险接头
        5.2.3 自锁防扭接头
        5.2.4 井口悬挂器
        5.2.5 扶正器
    5.3 连续拉挤制品耐磨性研究及防护
    5.4 混杂纤维杆体的工程化应用
        5.4.1 弯曲性能
        5.4.2 拉伸和扭转性能
        5.4.3 混杂纤维界面
    5.5 抽油杆施工作业装备设计和应用
        5.5.1 早期作业装备
        5.5.2 新型高效作业车
    5.6 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工程化应用及效果评测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连续拉挤制品无损探伤技术研究
    6.1 前言
    6.2 弯曲卷绕法
    6.3 外形尺寸监测
    6.4 X射线检测技术
        6.4.1 显影效果
        6.4.2 表面涂敷显影剂
        6.4.3 树脂改性
        6.4.4 新型便携式X射线探伤仪
        6.4.5 红外热成像
    6.5 微振动频谱分析
        6.5.1 振动检测原理
        6.5.2 检测装置
        6.5.3 振动检测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奖项
附件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上榆泉煤矿长壁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巷道围岩破坏机理
        1.2.2 巷道支护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上榆泉煤矿地质概况及支护现状
    2.1 上榆泉煤矿概况
    2.2 工作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2.2.1 综放工作面介绍
        2.2.2 煤层及顶底板
        2.2.3 水文特征
    2.3 原支护方案及效果分析
        2.3.1 现有支护方案
        2.3.2 支护效果及优化方向
    2.4 本章小结
3 巷道围岩实验室测试和钻孔窥视
    3.1 回采巷道围岩基本力学性质测试
        3.1.1 围岩基本力学性质测试取样方案
        3.1.2 实验方法
        3.1.3 煤岩基本力学参数测试
        3.1.4 实验测试结果
    3.2 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破碎情况窥视
        3.2.1 窥视仪器
        3.2.2 测点布置
        3.2.3 窥视结果
    3.3 本章小结
4 巷道支护方案设计及特征分析
    4.1 回采巷道锚杆支护方案理论依据
    4.2 主、辅运顺槽优化方案
        4.2.1 支护方案一
        4.2.2 支护方案二
    4.3 主回撤通道优化方案
        4.3.1 支护方案一
        4.3.2 支护方案二
    4.4 切眼支护方案
        4.4.1 机头段方案一
        4.4.2 机头段方案二
        4.4.3 正常段方案一
        4.4.4 正常段方案二
    4.5 锚杆、锚索支护参数校核
        4.5.1 锚杆支护参数校核
        4.5.2 锚索支护参数校核
        4.5.3 锚固力及锚固长度参数校核
    4.6 本章小结
5 数值模拟研究
    5.1 模型建立
    5.2 主、辅运顺槽支护方案
        5.2.1 主、辅运顺槽未支护前
        5.2.2 主、辅运顺槽支护原方案
        5.2.3 主、辅运顺槽支护新方案
    5.3 主回撤通道支护方案
        5.3.1 主回撤通道未支护前
        5.3.2 主回撤通道原方案
        5.3.3 主回撤通道新方案
    5.4 开切眼支护方案
        5.4.1 开切眼未支护前
        5.4.2 开切眼原方案
        5.4.3 开切眼新方案
    5.5 本章小结
6 工程实践及经济性分析
    6.1 顶底板离层监测
        6.1.1 测点布置
        6.1.2 监测结果
    6.2 锚杆受力监测
    6.3 经济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寸草塔煤矿回采巷道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沿空留巷支护及矿压规律研究现状
        1.2.2 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3 技术路线图
2 寸草塔煤矿沿空留巷覆岩结构及支护机理
    2.1 工程概况
        2.1.1 矿井概况
        2.1.2 22301工作面生产条件
        2.1.3 22301工作面地质条件
    2.2 22301运输顺槽沿空留巷上覆岩层移动分析
        2.2.1 沿空留巷覆岩应力分布特征
        2.2.2 沿空留巷覆岩破断特征
        2.2.3 工作面开采后采空区内关键块B悬臂分析
    2.3 沿空留巷围岩支护机理
        2.3.1 巷内锚杆支护机理
        2.3.2 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支护机理
    2.4 本章小结
3 寸草塔煤矿沿空留巷支护数值模拟分析
    3.1 22301运输顺槽留巷前支护参数
        3.1.1 22301运输顺槽留巷前支护参数
        3.1.2 22301运输顺槽留巷后支护参数
        3.1.3 留巷巷道支护总平面图
    3.2 巷旁支护设计
        3.2.1 “分离岩块法”的巷旁支护设计
        3.2.2 “切顶法”的巷旁支护设计
        3.2.3 柔模墙体体宽度核算
    3.3 沿空留巷前后支护参数效果模拟分析
        3.3.1 模型建立及方案
        3.3.2 留巷前巷道支护参数支护效果分析
        3.3.3 留巷巷内加强支护效果模拟分析
        3.3.4 巷旁不同宽度柔模墙支护效果模拟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沿空留巷工作面矿压显现及巷道变形监测
    4.1 沿空留巷施工技术
    4.2 留巷后工作面矿压显现实测分析
        4.2.1 22301工作面矿压显现监测方案
        4.2.2 基本顶初次来压分析
        4.2.3 工作面周期来压分布特征
    4.3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分析
        4.3.1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方案
        4.3.2 顶板钻孔窥视孔分析
        4.3.3 巷道表面变形监测分析
        4.3.4 锚杆(索)受力监测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沿空留巷经济效益分析
    5.1 沿空留巷成本分析
    5.2 沿空留巷效益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复采工作面过空巷围岩变形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复采工作面概况
    2.1 矿井工程地质概况
    2.2 复采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
    2.3 复采工作面内空巷工程现状
    2.4 采煤方法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3 复采工作面空巷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3.1 空巷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3.2 空巷围岩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3.3 空巷围岩稳定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复采工作面过空巷围岩运动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4.1 数值模型建立
    4.2 复采工作面过平行空巷数值分析
    4.3 复采工作面过垂直空巷数值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复采工作面过空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5.1 空巷围岩控制原则
    5.2 空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5.3 回采巷道围岩支护设计方案
    5.4 本章小结
6 工程应用
    6.1 复采工作面过空巷施工方法
    6.2 矿压观测方案
    6.3 矿压观测结果分析
    6.4 效益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党家河矿半煤岩巷掘进迎头长距离临时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掘进工作面迎头空顶区围岩稳定性研究
        1.2.2 掘进工作面迎头空顶区围岩控制技术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工程概况
    2.1 矿井地质概况
    2.2 掘进工作面概况
        2.2.1 掘进工作面设备及施工工艺
        2.2.2 掘进工作面原支护方式
    2.3 影响巷道掘进速度的因素分析
    2.4 巷道围岩力学性质
        2.4.1 试样与设备
        2.4.2 煤(岩)样物理力学测试结果
        2.4.3 岩体质量评价
    2.5 本章小结
3 掘进迎头长距离空顶区围岩稳定性分析
    3.1 掘进迎头空顶区顶板结构及力学模型
        3.1.1 空顶区顶板挠度的求解
        3.1.2 极限空顶距确定
    3.2 巷帮支护强度对空顶区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掘进迎头长距离空顶区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4.1 FLAC3D软件介绍
    4.2 数值模型的建立
        4.2.1 模型本构及参数赋值
        4.2.2 数值模拟方案
    4.3 掘进迎头空顶区围岩稳定性影响规律分析
        4.3.1 掘进迎头空顶距
        4.3.2 地应力
        4.3.3 巷帮煤岩比例
    4.4 本章小结
5 掘进巷道迎头段围岩控制方案
    5.1 掘进迎头长距离临时支护区控制技术
        5.1.1 临时支护参数设计
        5.1.2 高强低密度临时支护装置设计
    5.2 穿管后段永久支护区围岩控制技术
        5.2.1 锚(杆)索支护参数理论计算
        5.2.2 锚(杆)索支护参数模拟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工业性应用设计
    6.1 掘进迎头段的支护参数设计
        6.1.1 试验巷道地质概况
        6.1.2 临时支护距离及装置使用排距设计
        6.1.3 永久支护参数设计
    6.2 长距离临时支护装置使用的施工工序
        6.2.1 施工工序及工艺流程
        6.2.2 掘进施工工序用时预计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玻璃钢材料在单体液压支柱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低温制冷行业用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开发与研究[D]. 徐秀桃.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2]煤矿巷道支护与加固材料的发展及展望[J]. 康红普. 煤炭科学技术, 2021(04)
  • [3]单体液压支柱轻量化设计研究[J]. 马晖,包从望. 能源与环保, 2021(02)
  • [4]轻型单体液压支柱与前探梁临时支护对比效果分析[J]. 王文志. 能源与节能, 2021(01)
  • [5]白芦矿极近距离采空区下4-2煤层首采面巷道布置及支护技术研究[D]. 郑伟.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6]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拉挤集成技术及工程化应用研究[D]. 王永伟. 山东大学, 2020(04)
  • [7]上榆泉煤矿长壁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 白海军.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8]寸草塔煤矿回采巷道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研究[D]. 黄勇.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9]复采工作面过空巷围岩变形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D]. 谢文武.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10]党家河矿半煤岩巷掘进迎头长距离临时支护技术研究[D]. 李杰. 河南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玻璃钢材料在单体液压支柱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