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涛,胡梓滟,李芸[1](2021)在《创造力培养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的迷失与回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游戏教学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幼儿是创造的主体,教师则是游戏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是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通过反思游戏教学与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关系,对当前游戏教学阻碍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教师正确的创造观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前提,多面互动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必要手段,基于思维训练的游戏教学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核心。

罗茜[2](2021)在《基于故事情境的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创造力培养的行动研究》文中指出

刘妍[3](2021)在《运用规则游戏促进大班幼儿模式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模式能力是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形成逻辑思维的重要前提,模式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同时还能够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的基本形式,游戏是幼儿特有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能够自主学习,规则游戏是众多游戏中的一个类型,运用规则游戏影响幼儿模式能力的发展具有深刻意义。本研究以模式为切入点,探讨规则游戏在模式教育中的应用,为幼儿模式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实证资料。研究主要运用了行动研究的方法,运用规则游戏对幼儿进行干预。本研究将规则游戏与模式能力结合,设计规则游戏活动方案,旨在影响幼儿模式能力水平的发展。此次研究在大理市某幼儿园进行,研究者选取某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班级中的幼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研究活动持续三个月,研究者对实验组幼儿进行十次规则游戏活动的干预,五次活动为一轮,共进行两轮。对照组不进行规则游戏干预,保持原有正常生活作息与课程。在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幼儿的模式能力水平进行测试,通过分析相应的测试结果,来探讨规则游戏对大班幼儿模式能力发展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两轮规则游戏的干预,实验组幼儿和对照组幼儿在模式扩展能力方面的成绩并没有显着性差异;在模式复制、模式填补、模式滋长以及模式创造中两组幼儿的成绩有了显着性差异,其中模式创造能力的差异最为显着。实验组幼儿和对照组幼在儿模式能力测试中总得分差异显着,实验组幼儿的模式能力测试成绩有了显着提升。研究结果证明规则游戏对大班幼儿模式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规则游戏能够促进大班幼儿模式能力的发展。

陆瑶[4](2021)在《HABA教育机构游戏课程质量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HABA玩具是目前较为流行的玩具之一,在世界上具有知名度与影响力,在国内市场已经占有一定份额,受到家长青睐,因而得到校外教育机构的重视,并形成市场专业化课程。游戏教育是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重点,同时也是教育部“十四五”的工作重点。玩具是游戏的重要依托,而国内目前有关玩具的专门化研究较为稀少。HABA作为国际知名玩具,关于其玩具材料及其相关课程的研究,对幼儿园与社会、家庭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取某主营HABA游戏课程的校外玩具教育培训机构为研究对象,对其HABA游戏课程进行现状描述、质量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首先,通过文献搜集与实证探查,初步对HABA玩具及其游戏课程的基础理论进行归纳梳理。对HABA玩具的基本认识主要包括品牌背景、核心理念、设计特色和基本分类。对HABA游戏课程的认识主要包括理论基础、课程特色以及课程价值。其次,从理念与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实施与评价三方面描述W机构HABA游戏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而对HABA游戏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质量分析,包括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幼儿游戏学习的质量分析、课程的优势、问题及成因分析,以及课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最后,围绕游戏的本质、课程的目标、课程实施的过程以及幼儿的学习质量几个维度提出改进策略,即重视“真游戏”课程理念、完善HABA游戏课程实施、提升幼儿游戏教学质量。

王琳[5](2021)在《基于大卫·库伯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大班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建构数学思维,而这一建构过程离不开体验。以体验为主的幼儿学习过程彰显了幼儿的主体地位,顺应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深入研究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的体验式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还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国内外对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研究不断,美国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理论以循环式动态轮完整诠释了体验学习的内涵和过程。在我国,将大卫·库伯体验式学习理论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研究集中在自然科学、健康、社会、音乐等领域,而应用于数学领域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理论设计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到幼儿园进行实践,验证体验式学习理论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可行性,在轻松愉快的体验式数学学习中发展幼儿数学思维,提升教师数学活动设计的能力。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范式,在大连市X区M幼儿园中选取大一班进行合作研究。研究的绪论部分阐述选题的缘由,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文献综述、界定核心概念、明确研究思路与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第一部分主要对体验式数学教育活动的可行性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大班幼儿数学认知特点探讨体验式数学活动的价值;结合体验式学习理论剖析体验式数学活动设计的原则。第二部分为行动研究的预备工作。分为行动研究的准备、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计划几个方面。研究者在确定研究园所并成立行动研究小组后,进入幼儿园实地考察、访谈教师、开展小组教研会议,经反复修改后确定体验式数学活动具体方案,在遵循幼儿园一日作息的前提下明确活动具体实施流程。第三部分为行动研究实践的整个过程。基于大卫·库伯体验式学习理论设计时间概念、单双数、量的统计和图形认知四个类型的数学教育活动,与教师共同发现问题(第一轮)——解决问题(第二轮)——运用提升(第三轮),力求验证体验式数学活动的可行性,行动研究中主要从幼儿表现、教师表现和活动氛围、效果进行评价。第四部分为行动研究的结论。理论运用层面:大卫·库伯体验式学习圈是支持幼儿数学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心理工具、高适切度的体验式数学教育活动理念是幼儿体验螺旋式上升的行动支撑;实践运用层面:多样化情境能增强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多角度观察能培养幼儿良好数学学习品质、交流并总结能促进幼儿数学知识深度领悟、挑战性行动任务能提升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第五部分主要是对数学教育活动的建议。创设情境,激活幼儿情感体验;支持观察,延续幼儿感官体验;鼓励表达,更新幼儿知识体验;拓展运用,支持幼儿实践体验。

杨静[6](2021)在《基于GPBL模式的学前STEAM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STEAM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即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整合教育,强调跨学科整合、动手操作以及问题解决,对于培养社会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前STEAM教育在江浙一带的幼儿园、早教机构开展的如火如荼,本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以GPBL教学模式为指导开展学前STEAM教学实践,为幼儿教师及今后的学前STEAM教育研究者提供一种参考价值。本研究对学前STEAM教学设计做了如下五部分的工作:第一部分: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学前STEAM教育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发现STEAM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学前STEAM课程的实施步骤不明确、学前教师缺乏STEAM课程相关培训、环境创设及材料提供不足等问题。第二部分:对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包括GPBL模式、STEAM教育、学前STEAM教育等概念界定,建构主义、“做中学”、游戏化学习等相关理论的启示。第三部分: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师进行学前STEAM教育教学前期调研,其次对大班幼儿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根据前期分析从学前STEAM活动目标、内容、过程与实施、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构建能做会思、能思会说、能说会玩的学前STEAM目标体系,以科学领域为中心融合其他领域知识为STEAM活动内容,采用GPBL教学模式实施STEAM活动,对幼儿的评价重点为情感态度、合作交流、创新想象以及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发展,关注幼儿的成长变化。第四部分:设计了基于GPBL模式的STEAM光影游戏主题活动,并将其应用到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将STEAM光影游戏主题活动进行具体教学设计、实施、评价、改进优化。第五部分:对教师、幼儿分别采用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分析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可以在幼儿园建构GPBL模式的学前STEAM活动,对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想象力、分享交流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不断成长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基于GPBL模式的学前STEAM教学设计为幼儿教师提供了参考价值。

王洁[7](2021)在《幼儿园玩沙游戏中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研究》文中提出学习品质包含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是影响学习质量的关键要素。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积极的学习品质和儿童入学成就之间的关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存在。学习品质作为幼儿入学准备的关键要素,能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着深远且重大意义。玩沙游戏因其极强的操作性,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玩沙游戏对幼儿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为中心,以玩沙游戏为依托,探索玩沙游戏在培养大班幼儿学习品质方面的实践。本研究采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行动研究范式,综合利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选择了H幼儿园中一个大班共计32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5人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玩沙游戏活动。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遵循兴趣性、生活化、全面性的原则,研究者与合作教师选择设计并开展了八个主题三种类型,并以户外区域活动与室内探究活动相结合的玩沙游戏。在行动研究前后利用《幼儿学习品质观察评定表》对幼儿进行前测和后测,并结合质性分析来验证玩沙游戏对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有效性,经过三个月的行动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玩沙游戏活动实施之后,幼儿在目标意识、坚持性、想象和创造能力、专注程度和独立性以及学习品质总分上明显高于行动研究前,玩沙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学习品质。2.生活化、丰富化的游戏材料对幼儿学习品质有积极的影响作用。3.教师在玩沙游戏中的有效指导策略有助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四条建议,即重新审视玩沙游戏的价值,发挥玩沙游戏的教育功能、创设环境巧用材料,丰富游戏形式、游戏与领域相互联系,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多种方式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品质表现。

韩文娜[8](2021)在《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成于历史传统之中、植根于民间生活沃土、彰显儿童天性趣味的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蕴含着宝贵的可供现代体育课程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本论文旨在集中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中所潜藏的教育意蕴,通过现代课程手段,转化为以立德树人、培育素养为导向的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建设资源,以服务于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体育改革的推进和课程质量的提升。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立足当代中国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实际,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体育课堂育人质量提升为具体目标,以儿童认知、课程组织和多元文化课程转化等教育学、心理学和体育学原理为理论前提,采用历史史料梳理、学术文献分析、课程田野调查、专家对话访谈、教学案例设计等质性研究和量化统计相结合的方法,遵循历史与当下相统一的问题导向,按照“有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解题思路,尝试论证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资源有效表达转译为现代体育课程语言的学理依据与实践进路。本文共分6章,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如下:绪论从缓解当下课程危机的现实情境和推进体育课程现代化研究的学术意义出发,描述本文选题的缘起并介绍论文的解题设想和基本架构。第一章首先以历史学的方法,在史料梳理基础上再现1949年以前中华传统民间儿童体育游戏所承载的社会教化功能。第二章转向现实关切,力争回答以民间传统形态遗存至今的儿童体育游戏在发挥课程育人和课程改造方面,能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与正向价值。课程表达的价值目标与当下现状间存在实际落差。准确测量这一落差、找到课程表达困阻症结之所在,正是第三章的主题。在揭示民间体育游戏实现当下体育课程表达的困境及其成因之后,第四章集中对课程表达的原理与程序进行设计,即在规范层面提出民间儿童体育游戏中的什么元素,在现代体育课程中的哪些环节,以何种载体和形式实现表达。其中所涉及的课程化理论问题构成本文研究的难点。紧随理论设计,论文第五章聚焦实践案例,以学生发展一般素养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上位指南,为体育游戏育人作用的发挥设计了文化价值、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三大课程表达功能区,为了更好的确认本研究提出的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体系构建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在后期初步检验了课程表达的效果。通过对专家访谈,对授课教师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践检验结果分别为:有质量的体育课,有内涵的体育课和有意思的体育课。证明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既有文化内涵又有实践意义。由于事关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故此本章构成研究的重点。论文第六章研究民间儿童体育游戏实现合理课程表达的外部环境,力争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位一体的促进游戏资源向课程资源转化的保障体系,由此形成实现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内外合力。论文研究结论如下:1、将中华传统儿童体育游戏表达为现代课程语言,能够强化当下中国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探索体教融合的实践新路。2、中华传统儿童体育游戏是基于儿童娱乐天性的社会交往活动。以儿童“兴趣”为切入点,通过游戏为手段,可以构建儿童社会交往的实践路径,从而避免生硬灌输。3、当前民间儿童体育游戏存在使用频率较低且类型单一等问题,不能释放其应有的功能来激活校园活力。但大部分教师对其文化价值等教育价值存在一定认可。4、课程表达不是用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取代现代体育课程,而是旨在汲取其优长,强化现代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5、将传统游戏转译为现代课程语言遵循着现代课程表达的规则与程序,包括课程目标的厘定、游戏资源的遴选及其在现代课程体系中的嵌置等步骤。6、学生发展一般素养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实现现代体育课程返本开新的重要遵循。7、加强顶层制度支持,着力民间体育游戏落地课堂的政策引导;强化学校组织支持,创设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学校文化;巩固家庭活动支持,构建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家校联动;培育社区空间支持,促进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场域延伸。

彭彦[9](2021)在《3-6岁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现状研究 ——以保定市G县为例》文中指出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对幼儿具有促进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很多人关注的是幼儿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中重要的作用,忽视了幼儿父亲的存在,亲子游戏中幼儿父亲角色缺失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本文的作者,是一位有23年教学经验的在职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两位孩子的母亲,本人在调查地观察到,因为当地工业特点,幼儿父亲工作繁忙,参与亲子游戏的状况很不乐观,所以对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这个课题很感兴趣。由于幼儿的父亲参加亲子游戏的参考资料很少,本研究参考了国内外的亲子游戏,以幼儿的父亲参加亲子游戏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保定市G县3-6岁的幼儿的父亲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本研究对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参加亲子游戏的客观条件、对亲子游戏的主观认知、游戏现状的四个部分进行了深入调查,对保定市G县的幼儿父亲参加亲子游戏的现状有了深刻的了解。第二,根据上个调查环节的数据分析,对幼儿父亲参加亲子游戏的客观条件、主观认知、实际参与亲子游戏的状况、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关于分析幼儿父亲参与游戏的现状和问题的原因,对这些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措施。增加了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的时间,加强了幼儿父亲对亲子游戏的认知度,期待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程度加深的指导策略,同时重视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叶玉华[10](2021)在《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探究 ——基于“学习故事”的视角》文中提出随着现代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的关注点已从重视幼儿“学习结果”向“学习过程”转变,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强调幼儿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深度学习”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提高幼儿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与“学习故事”的关注点不谋而合。本研究选取W市某幼儿园某大班4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采用了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等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通过“学习故事”对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深度学习的影响进行观察评价和行动支持。旨在(1)促进幼儿有效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2)丰富学前教育领域中有关深度学习的理论研究,提升自身的教科研能力;(3)给一线老师指导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深度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和可行性策略。本研究以教育分类学、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某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阻碍幼儿深度学习的原因,通过为期两个月的实践调查研究,基于“学习故事”这一评价方式,最终提出促进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策略,对研究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研究者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该班级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浅层学习现状:(1)游戏中专注度不强;(2)游戏中合作能力欠缺;(3)问题解决能力薄弱;(4)批判性思维显不足。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出阻碍幼儿深度学习的原因有:(1)游戏缺乏目的性;(2)缺乏有效的指导;(3)不重视空间环境创设;(4)忽视幼儿的评价环节。基于对研究对象的深度学习问题的研究,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四方面的行动策略:(1)制定游戏计划,提高幼儿专注度;(2)教师适时指导,提升幼儿合作能力;(3)利用支持性建构游戏环境,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分享学习故事,形成批判性思维。

二、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创造力培养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的迷失与回归(论文提纲范文)

1 幼儿园游戏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审思
2 当前幼儿园游戏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的迷失
    2.1 教师在幼儿游戏教学中缺乏有效引导
    2.2 幼儿的兴趣需要在游戏教学中受到忽视
    2.3 游戏环境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3 创造力培养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的回归路径探索
    3.1 教师树立正确的创造力教育观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前提
    3.2 多面互动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必要手段
    3.3 基于思维训练的游戏教学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核心

(3)运用规则游戏促进大班幼儿模式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幼儿园模式教育的现状
        2.模式对于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3.规则游戏对幼儿模式能力发展的意义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依据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模式
        2.模式能力
        3.规则游戏
    (三)幼儿模式能力的相关研究
        1.幼儿模式发展水平的现状研究
        2.影响幼儿模式能力发展的因素
        3.幼儿在模式活动中出现的错误类型
        4.模式能力的培养途径
    (四)规则游戏的相关研究
        1.对规则游戏中“规则性”的探讨
        2.规则游戏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文献法
        3.自然观察法
        4.访谈法
    (四)研究对象
    (五)研究工具
        1.测查工具
        2.统计工具
    (六)信度和效度
        1.信度
        2.效度
四、前测研究
    (一)教师情况分析
        1.教师对模式能力的认识不足
        2.对规则游戏的应用存在困惑
    (二)大班幼儿模式能力情况分析
        1.大班幼儿模式能力发展水平测查结果
        2.大班幼儿在模式能力测试中的表现
        3.大班幼儿模式能力发展总体水平
        4.大班幼儿模式能力发展现状对游戏设计的启示
五、行动过程
    (一)活动开展具体安排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
        1.行动方案的设计
        2.行动方案的实施
        3.行动研究的反思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
        1.行动方案的设计
        2.行动方案的实施
        3.行动研究的反思
六、行动研究效果分析
    (一)量化分析
        1.对照组与实验组幼儿模式能力前测比较分析
        2.对照组幼儿模式能力前后测比较分析
        3.实验组幼儿模式能力前后测比较分析
        4.对照组与实验组幼儿模式能力后测比较分析
    (二)质性分析
        1.教师的变化
        2.幼儿的变化
七、研究结论
八、教育建议与研究不足
    (一)教育建议
        1.遵循幼儿模式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的设计规则游戏
        2.在游戏中要给予幼儿正向引导,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
        3.游戏与幼儿生活相结合,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模式
    (二)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HABA教育机构游戏课程质量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玩具的重要性
        (二)HABA游戏课程的独特价值
        (三)研究者的个人兴趣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述评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个案研究法
        (一)选取个案
        (二)搜集资料
        (三)执行个案
        (四)资料分析
        (五)研究伦理及信效度
第二章 HABA玩具及游戏课程概述
    一、HABA玩具概述
        (一)品牌背景
        (二)核心理念
        (三)设计特色
        (四)基本分类
    二、HABA游戏课程概述
        (一)理论基础
        (二)课程特色
        (三)课程价值
第三章 W机构HABA游戏课程的现状描述
    一、HABA游戏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一)课程理念
        (二)课程目标
    二、HABA游戏课程的内容与结构
        (一)课程内容
        (二)课程结构
    三、HABA游戏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准备
        (二)课程实施
        (三)课程整理
        (四)课程评价
第四章 W机构HABA游戏课程的质量分析
    一、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一)总体目标达成度分析
        (二)具体目标达成度分析
    二、幼儿游戏学习的质量分析
        (一)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三)幼儿社会性及情绪的发展
    三、课程的优势、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课程的优势
        (二)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四、游戏课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物质因素
        (二)人际因素
第五章 W机构HABA游戏课程的改进建议
    一、重视“真游戏”课程理念
        (一)机构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二、完善HABA游戏课程实施
        (一)制订具体可操作目标
        (二)课程结构划分幼儿发展梯度
        (三)重视游戏课程实施的完整性
        (四)进行科学规范化的课程评价
    三、提升幼儿学习质量
        (一)支持创造反思的教学策略
        (二)提升教师家长专业素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大卫·库伯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大班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基于幼儿在数学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基于数学素养对幼儿终身发展的重要性
        (三)基于体验式学习符合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趋势
    二、文献综述
        (一)经典体验式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
        (二)大卫·库伯体验式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相关研究
        (四)对已有综述的评述
    三、核心概念
        (一)大卫·库伯体验式学习理论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资料的整理
        (一)人物编码
        (二)资料编码
第1章 研究的意蕴诠释——大卫·库伯体验式数学教育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一、体验式数学教育活动的价值探讨
        (一)幼儿数学认知特点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特征相契合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特性与体验式学习圈相契合
    二、体验式数学活动设计的原则剖析
        (一)幼儿主体原则
        (二)寓教于乐原则
        (三)学以致用原则
        (四)过程至上原则
        (五)社会交往原则
第2章 研究的预备工作——大卫·库伯体验式数学教育活动的准备与设计
    一、行动研究的准备
        (一)研究园所的选择
        (二)研究对象的确立
        (三)研究小组的成立
    二、方案设计与实施计划
        (一)初探体验式数学活动方案——基于教师访谈的资料分析
        (二)明确体验式数学活动方案与实施计划——基于小组教研会议的合作协商
第3章 研究的实际行动——大卫·库伯体验式数学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历程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实施方案呈现效果,探寻体验式数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计划:活动准备,客观记录体验式数学活动过程
        (二)实施:立足实践,开展大班幼儿体验式数学活动
        (三)第一轮行动的考察
        (四)第一轮行动的反思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明确体验式数学活动理念,营造体验式数学活动氛围
        (一)计划:凝练理念,探索体验式数学教育活动具体过程
        (二)实施:检验效果,再次开展大班幼儿体验式数学活动
        (三)第二轮行动的考察
        (四)第二轮行动的反思
    三、第三轮行动研究——活用体验式学习圈,提升教师设计体验式数学活动的能力
        (一)计划:研学思考,深层次定义可操作的体验式学习圈
        (二)实施:提升运用,再次开展大班幼儿体验式数学活动
        (三)第三轮行动的考察
        (四)第三轮行动的反思
第4章 行动研究实施的结论
    一、理论运用层面
        (一)大卫·库伯体验式学习圈是支持幼儿数学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心理工具
        (二)高适切度的体验式数学教育活动理念是幼儿体验螺旋式上升的行动支撑
    二、实际行动层面
        (一)多样化的情境能增强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多角度观察能培养幼儿良好数学学习品质
        (三)交流并总结能促进幼儿数学知识深度领悟
        (四)挑战性行动任务能提升幼儿解决问题能力
第5章 行动研究的教育建议及结语
    一、研究对数学活动的教育建议
        (一)创设情境,激活幼儿情感体验
        (二)支持观察,延续幼儿感官体验
        (三)鼓励表达,更新幼儿知识体验
        (四)拓展运用,增强幼儿实践体验
    二、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访谈提纲
    二、大班数学教育活动观察记录表
    三、大班数学教育活动实施过程研讨活动记录表
    四、行动研究的活动方案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基于GPBL模式的学前STEAM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学前STEAM教育背景
        二、GPBL教学模式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学前STEAM教育研究现状
        二、国内学前STEAM教育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意义
        一、目前学前STEAM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GPBL模式
        二、STEAM教育
        三、学前STEAM教育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做中学”理论
        三、游戏化学习理论
第三章 基于GPBL模式的学前STEAM教学设计
    第一节 学前STEAM教育教学前期研究
        一、学前STEAM教育教学调研
        二、学前STEAM教学特征分析
    第二节 基于GPBL模式的学前STEAM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学目标设计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三、教学过程设计
        四、教学评价设计
    第三节 基于GPBL模式的学前STEAM教学活动优势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GPBL模式的学前STEAM教学应用实践
    第一节 教学实践准备
        一、教学场地介绍
        二、教学时间安排
        三、教学案例简介
    第二节 《影子的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一、 《影子的故事》教学设计
        二、教学实施
        三、教学评价
        四、教学问题分析
        五、教学改进策略
    第三节 《神奇的手影》教学案例设计
        一、 《神奇的手影》教学设计
        二、教学实施
        三、教学评价
        四、教学问题分析
        五、教学改进策略
    第四节 《影子变身》教学案例设计
        一、 《影子变身》教学设计
        二、教学实施
        三、教学评价
        四、教学问题分析
        五、教学改进策略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GPBL模式的学前STEAM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反馈
        一、教师对幼儿STEAM教育教学的关注度提高
        二、教师形成科学的教育观,理解尊重幼儿
        三、教师研究反思能力得到提升
    第二节 幼儿反馈
        一、幼儿STEAM兴趣的形成
        二、幼儿创新想象力的提升
        三、幼儿合作性行为的增加
        四、幼儿分享交流能力的提高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学前STEAM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教师卷)
    附录B 学前STEAM教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C 幼儿STEAM活动过程评价项目与标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幼儿园玩沙游戏中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学习品质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与政策导向
        1.1.2 游戏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基本活动
        1.1.3 玩沙游戏的价值及开展现状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学习品质的相关研究
        1.3.2 玩沙游戏的相关研究
        1.3.3 玩沙游戏与学习品质的相关研究
        1.3.4 相关研究述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玩沙游戏
        1.4.2 学习品质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及研究问题
        2.1.1 研究目标
        2.1.2 研究问题
    2.2 研究现场
        2.2.1 研究场地的选择
        2.2.2 研究班级的选择
        2.2.3 选择大班的缘由
    2.3 研究思路与方法
        2.3.1 研究思路
        2.3.2 研究方法
        2.3.3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3 行动研究的准备阶段
    3.1 玩沙区的现状调查
        3.1.1 玩沙的区域设置情况
        3.1.2 材料的投放及使用情况
        3.1.3 幼儿的游戏情况
    3.2 幼儿在玩沙游戏中学习品质得分情况
    3.3 玩沙游戏中教师对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现状调查
        3.3.1 对学习品质内涵能基本把握,但不够全面
        3.3.2 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意识有待加强
        3.3.3 学习品质培养策略单一
    3.4 行动要解决的问题
        3.4.1 培养幼儿在玩沙游戏中学习品质的指导策略是什么
        3.4.2 如何设计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玩沙活动
    3.5 行动研究的方案设计
        3.5.1 玩沙游戏活动方案的理论基础
        3.5.2 玩沙游戏设计的原则
        3.5.3 玩沙游戏的具体设计
4 行动研究的过程分析
    4.1 行动研究实施阶段概述
        4.1.1 行动研究的具体时间安排
    4.2 第一轮行动研究
        4.2.1 游戏方案设计
        4.2.2 游戏实施过程
        4.2.3 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
    4.3 第二轮行动研究
        4.3.1 游戏方案设计
        4.3.2 游戏实施过程
        4.3.3 第二轮行动研究反思
    4.4 第三轮行动研究
        4.4.1 游戏方案设计
        4.4.2 游戏实施过程
        4.4.3 第三轮行动研究反思
5 行动研究的效果分析与讨论
    5.1 量化分析-基于学习品质观察量表的讨论
    5.2 质性分析-基于玩沙游戏中录像和观察的讨论
        5.2.1 玩沙材料的生活化与多样化,吸引幼儿好奇心与兴趣
        5.2.2 情境的设置与充分自主的游戏体验,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与目标意识
        5.2.3 一定挑战性的玩沙活动,促进幼儿坚持与抗挫折能力
        5.2.4 深入探究并解决问题,增强幼儿想象与创造能力
        5.2.5 平行式的玩沙游戏,提高幼儿的专注与独立性
    5.3 玩沙游戏中幼儿主动性、抗挫折能力和好奇心不具显着影响的原因分析
        5.3.1 学习品质本身的内隐性
        5.3.2 活动内容及实施过程的不足
        5.3.3 教育功能的局限性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重新审视玩沙游戏的价值,发挥玩沙游戏的教育功能
        6.2.2 创设环境巧用材料,丰富游戏形式
        6.2.3 游戏与领域相互联系,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
        6.2.4 多种方式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品质表现
    6.3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幼儿学习品质观察评定表
附录 B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C 玩沙游戏活动方案
    1.沙子的秘密
    2.沙池寻宝
    3.运沙忙
    4.城堡建造师(1)
    5.城堡建造师(2)
    6.挖水渠
    7.沙地小厨师
    8.有趣的沙画
    9.迷你沙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8)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
        (二)体育课程目标达成的规律探寻
        (三)体育课程西化危机的文化化解
        (四)民间游戏丰富内涵的价值回归
        (五)文化记忆课程开发的自觉选择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述评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民间体育游戏
        (二)儿童
        (三)课程表达
    四、理论基础
        (一)认知发展理论
        (二)课程组织理论
        (三)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转化理论
    五、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现实意义
    六、研究方法和框架
        (一)文献资料法
        (二)访谈法
        (三)实地考察法
        (四)问卷调查法
第一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历史演进轨迹
    一、体育游戏的起源假说
        (一)宗教仪式起源说
        (二)军事战争起源说
        (三)生存劳动起源说
        (四)角色模仿起源说
    二、古代儿童体育游戏的社会教化功能
        (一)伦理秩序的规范
        (二)社会行为的体验
        (三)劳动经验的传授
        (四)集体意识的培养
    三、近代儿童体育游戏的变革与维新
        (一)晚清时期儿童体育游戏的变革
        (二)民国时期儿童体育游戏的发展
        (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儿童游戏观
第二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价值
    一、当代学校体育课程改造的示范
        (一)平衡日益西化的课程价值取向
        (二)厚植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底色
        (三)释放学校体育课程的潜在活力
    二、体育课程立德树人功能的凸显
        (一)在身心体验中享受运动乐趣
        (二)在自主锻炼中增强身体素质
        (三)在群体交往中完善健全人格
        (四)在积极求胜中培养道德意志
第三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现状
    一、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调研的设计
        (一)调研对象
        (二)调研工具
        (三)分析工具
    二、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问题诊断
        (一)课程表达的总体概况
        (二)课程表达的成效与经验
        (三)课程表达的瓶颈与局限
    三、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困境表现
        (一)课程表达的目标失联
        (二)课程表达的内容失语
        (三)课程表达的方法失策
        (四)课程表达的评价失措
第四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设计
    一、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程序规则
        (一)层级与过程:课程表达的靶向调整
        (二)嵌入与整合:课程表达的进路选择
        (三)展示与竞技:课程表达的要素呈现
        (四)目标与结果:课程表达的评价再构
    二、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功能定位
        (一)儿童价值观念的正向引领
        (二)儿童运动能力的自主提升
        (三)儿童身心习惯的正确养成
    三、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载体
        (一)教材教具:内容载体
        (二)课堂教学:形式载体
        (三)校运动会:拓展载体
第五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案例
    一、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类型划分
        (一)身体素质类游戏的课程表达
        (二)运动能力类游戏的课程表达
        (三)文化素养类游戏的课程表达
    二、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案例呈现
        (一)翻山头与送军粮:灵敏素质的发展
        (二)蹦房子与跳大绳:运动能力的强化
        (三)赛龙舟与蝶穿花:文化素养的涵育
    三、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效果反馈
        (一)有质量的体育课:专家评价与建议
        (二)有内涵的体育课:教师自评与反思
        (三)有意思的体育课:学生评价与期待
第六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环境
    一、顶层制度支持:着力民间体育游戏落地课堂的政策引导
        (一)顺应时代的课程建设导向
        (二)因地制宜的特色政策保障
    二、学校组织支持:创设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学校文化
        (一)学科统整视域下的教学软环境营造
        (二)体育教师“游戏认知与素养”的提升
    三、家庭活动支持:构建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家校联动
        (一)游戏育人职责在家庭中的落实
        (二)体育游戏、师徒模式与亲子关系的加固
    四、社区空间支持:促进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场域延伸
        (一)“全民健身”对社区儿童体育游戏的接纳
        (二)社区空间与儿童体育游戏的课外拓展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3-6岁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现状研究 ——以保定市G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缘起
        1.1.1 提倡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1.2 亲子游戏中幼儿父亲角色缺失已成普遍现象
        1.1.3 本人对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的研究很感兴趣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关于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的相关研究
        1.3.2 国内关于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的相关研究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父亲角色
        1.4.2 父亲参与
        1.4.3 亲子游戏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设计
        1.5.1 研究的理论基础
        1.5.2 研究设计
第2章 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的现状
    2.1 幼儿父亲与幼儿基本信息
        2.1.1 幼儿父亲的基本信息
        2.1.2 幼儿的基本信息
    2.2 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的时间和空间现状
        2.2.1 幼儿父亲的闲暇时间和闲暇时间支配
        2.2.2 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的固定空间现状
    2.3 幼儿父亲对亲子游戏的主观认知现状
        2.3.1 幼儿父亲对自身角色的认知
        2.3.2 幼儿父亲对亲子游戏的认知
    2.4 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的情况
        2.4.1 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活动的数量和品类
        2.4.2 根据幼儿年龄性别的差异性选择游戏
        2.4.3 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的频率调查现状
        2.4.4 幼儿父亲参加亲子游戏主动性调查结果分析
        2.4.5 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时的角色
        2.4.6 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的时间分配
        2.4.7 亲子游戏中幼儿父亲对幼儿进行习惯培养、游戏总结和延伸教育的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章 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3.1 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的时间和空间问题的原因分析
        3.1.1 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的时间不足
        3.1.2 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的空间不固定
    3.2 幼儿父亲对亲子游戏的认知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 幼儿父亲自身角色认知观念传统
        3.2.2 亲子游戏价值具体认知不明晰
        3.2.3 幼儿父亲没有形成参与亲子游戏“早期化”的意识
    3.3 幼儿父亲实际参与亲子游戏程度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3.3.1 参与行为与意识不一致
        3.3.2 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活动的种类不够
        3.3.3 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的频率偏低
        3.3.4 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主动性差
        3.3.5 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时游戏主体缺失
        3.3.6 延伸教育开展不够
第四章 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的指导策略
    4.1 增加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时间的指导策略
        4.1.1 当“工作忙”、“没有假期”是客观原因时
        4.1.2 当“工作忙”、“没有假期”是主观原因时
    4.2 增强幼儿父亲对亲子游戏认知的指导策略
        4.2.1 改变角色观念
        4.2.2 具体明晰认知亲子游戏
        4.2.3 形成与孩子亲子游戏“早期化”的意识
    4.3 加深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程度的指导策略
        4.3.1 提高对亲子游戏的重视度,主动参与到亲子游戏中来
        4.3.2 幼儿父亲高频率参与亲子游戏,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4.3.3 做孩子的玩伴
        4.3.4 重视延伸教育,启发幼儿创新思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探究 ——基于“学习故事”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
        (二)建构游戏的研究现状
        (三)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
        (四)学习故事的研究现状
        (五)关于研究现状的综述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分析
        (五)研究程序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幼儿深度学习
        (二)建构游戏
        (三)建构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四)学习故事
    二、理论基础
        (一)教育目标分类学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第二章 建构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建构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问题
        一、游戏中专注度不强
        二、游戏中合作能力欠缺
        三、问题解决能力薄弱
        四、批判性思维显不足
    第二节 建构游戏中阻碍幼儿深度学习的原因
        一、游戏缺乏目的性
        二、缺乏有效的指导
        三、不重视空间环境创设
        四、忽视幼儿的评价环节
第三章 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推进——基于“学习故事”
    第一节 制定游戏计划,提高幼儿专注度
        一、有计划的“榜样”幼儿
        二、计划“搁浅”,专注度欠缺
        三、计划主题,专注度渐强
        四、细化计划,高度专注
    第二节 科学指导,提升幼儿合作能力
        一、游戏初期,个别配合
        二、教师介入,合作萌芽
        三、科学指导,合作深入
    第三节 利用支持性建构游戏环境,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横向学习——多角度展示建构作品
        二、纵向成长——建立个体建构档案
    第四节 分享学习故事,形成批判性思维
        一、评价他人,促进学习
        二、自我评价,反思成长
第四章 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效果和反思
    第一节 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转变
        一、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状态转变
        二、教师的转变
    第二节 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反思和不足
        一、反思和不足
        二、遇到的问题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研究成果

四、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创造力培养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的迷失与回归[J]. 李永涛,胡梓滟,李芸.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27)
  • [2]基于故事情境的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创造力培养的行动研究[D]. 罗茜.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1
  • [3]运用规则游戏促进大班幼儿模式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D]. 刘妍. 大理大学, 2021(08)
  • [4]HABA教育机构游戏课程质量的个案研究[D]. 陆瑶.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基于大卫·库伯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大班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D]. 王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6]基于GPBL模式的学前STEAM教学设计研究[D]. 杨静.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幼儿园玩沙游戏中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研究[D]. 王洁. 成都大学, 2021(07)
  • [8]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研究[D]. 韩文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9]3-6岁幼儿父亲参与亲子游戏现状研究 ——以保定市G县为例[D]. 彭彦. 河北大学, 2021(02)
  • [10]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探究 ——基于“学习故事”的视角[D]. 叶玉华.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