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统一常用电话代码(论文文献综述)
苏丹[1](2021)在《安卓应用行为刻画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智能移动终端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其中,安卓平台以其开放性及易用性迅速占领手机市场,与之配套的数以百万计的安卓应用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功能需求。然而,种类繁多的安卓应用中鱼目混珠,引发了新的隐私风险和安全问题。一方面,恶意应用的隐私窃取、锁屏勒索等恶意行为给用户造成了重大数据和财产损失;另一方面,大量低质量应用混迹于应用市场内,给用户在选择应用时带来困难。如何刻画应用行为,有效检测恶意应用,筛选出高质量应用,保护用户的信息和财产安全,净化安卓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信息安全领域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安卓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恶意应用家族分类、锁屏勒索软件检测、应用质量评估这三个伴随安卓系统发展衍生出的关键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基于现有的领域内研究基础,致力于安卓应用行为刻画方法及应用研究。力求探索不同实际问题场景下安卓应用的行为机理,发现行为规律,提出了多源异构细粒度的行为特征集,对行为进行精准刻画及表达,并结合具体的分类需求,构建了相应的检测模型,达到能高效区分正常应用与恶意应用、高质量应用与低质量应用的目标。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提出了基于应用关系图社区发现的恶意应用家族分类方法。首先,针对恶意应用家族边界模糊的现状,提取了包含11类多源细粒度特征刻画恶意应用家族行为。其次,针对传统聚类算法对恶意应用之间相似性评定粒度较粗的问题,将行为特征与图模型融合,构建了恶意应用关系图来刻画应用间的相似性。在构建关系图时,为克服ε图的孤立点问题和k近邻图的过度均衡问题,将二者融合,提出了 E-N建图方法。最后,本文以社区而非孤立的角度看待恶意应用,提出了基于应用关系图社区划分的恶意应用家族分类方法。本文评估了不同特征集的有效性和检测恶意应用的局限性,对比了检测的社区分布与原始家族分布的差异,提供了家族间相似性的直观展示。在来自13个家族的3996个恶意应用样本集上验证了家族特征集及家族分类方法的有效性,达到Rand指数为94.93%、准确率为79.53%的检测结果。(2)提出了基于典型行为特征的安卓锁屏勒索软件检测方法。本文是较早系统性分析国内社交网络上安卓锁屏勒索软件的工作。首先,本文对国内社交网络上的锁屏勒索软件交易进行全面研究,详细揭露交易产业链传播策略、开发模式、盈利模式及加密方式。其次,锁屏勒索软件的独特行为无法用传统常用的静态特征准确描述,本文在分析大量样本后,提出了锁屏勒索软件典型行为特征集,从多种来源提取了“言”和“行”两方面共6类特征。此特征集能够克服因混淆导致的传统基于API名称为特征的检测方法失效的问题,可以检测出加壳并伪装成热门应用的锁屏勒索软件。最后,提出了基于典型行为特征的安卓锁屏勒索软件检测方法,采用机器学习算法集成决策高效检测锁屏勒索软件。本文从国内社交网络上收集了 301个真实传播的锁屏勒索软件样本,从安智市场收集了 15751个正常样本组成实验数据集,评估了锁屏勒索软件的特征集及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特征和检测方法达到了平均99.98%的准确度。(3)提出了基于界面跳转属性图的安卓应用质量评估方法。针对基于用户生成的统计数据推荐应用而造成的冷启动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应用本身的特征对其进行质量评估。由于正常应用行为更加多样,需寻找不同种类间高质量应用的共同点,构建能对不同种类应用的质量进行统一刻画的特征。首先,本文根据调研得出能够刻画应用质量的特征依据,提出了由界面级特征和应用级特征组成的双结构应用质量评估特征集。在动态分析过程中,提出了基于界面控件优先级的动态触发机制,提高了分析覆盖率。其次,本文提出了图-向量标准化模型及多源异构特征融合方法,使得不同规模的界面级特征转化成标准的向量表达,而后与应用级特征融合,形成能刻画整个应用的特征向量。最后,提出了基于界面跳转属性图的安卓应用质量评估方法,集成机器学习算法将应用划分为不同质量等级,用于区分高质量与低质量应用。本文详细对比了不同质量应用间的特征差异,并在图-向量映射方法中与多种其他方法对比,阐述了特征集和方法的有效性。在来自Google Play的16类共3050个应用的数据集上评估了上述方法,取得最佳85%的分类准确率。
冒小栋[2](2021)在《基于卫星账户原理的高铁经济宏观效应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中国高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国际影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高铁经济学主要着眼于研究高铁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高铁经济效应的研究是高铁经济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高铁效应的评价理论、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等基本上以定性为主,缺乏一个系统、全面、定量评价高铁效应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的高铁经济效应评价研究是对高铁经济学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对进一步提升中国高铁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话语权和影响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卫星账户构建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从界定高铁经济卫星账户的生产范围、识别高铁经济特有产品开始,通过设计高铁经济宏观效应总量指标,构建并实现了高铁经济增加值核算表、高铁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表、高铁经济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交易表、高铁经济国际收支平衡表、高铁经济劳动投入核算表等核算表的编制和分析。从而全面反映了高铁经济活动的运行数量特点、数量规律,客观评价了高铁经济总量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及乘数效应等,论文研究主要结论有:(1)高铁经济卫星账户是全面、系统反映高铁经济宏观效应的有效工具。卫星账户用来衡量打破SNA中心框架的现有行业分类或产品分类之后重新组合形成的如高铁经济等特定领域、主题或部门的规模和贡献的数据系统,将卫星账户原理运用到高铁经济宏观效应的评价之中正好发挥了卫星账户可以解决行业统计口径不全的问题,全面描述高铁经济的生产过程、资金来源及流向、投入与产出关系、收入分配与使用等相关问题。利用卫星账户原理构建的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可以说是最为理想、系统、全面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高铁经济宏观效应的工具。(2)高铁经济特有产品分为7个大类,有33个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行业大类相对应的特有产业,分布在43个与2018年全国投入产出表(153部门)相对应的部门中。高铁经济特有产品分为“高铁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高铁线路建设及服务”“高铁运输设备”等7个大类,23个中类,60个小类。高铁经济特有产品目录中有货物21种,服务39种;有22种特征产品、38种关联产品。高铁经济特有产业可以分为“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2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0)”等共计33个。高铁经济特有产品分布在“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品”“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玻璃及玻璃制品”等43个与2018年全国投入产出表(153部门)相对应的部门中。(3)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基本核算由高铁经济增加值核算、高铁经济投入产出核算、高铁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核算、高铁经济进出口核算四部分组成。核算表之间的一些平衡项对应着高铁经济总产出、高铁经济增加值、高铁经济最终消费支出、高铁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高铁经济进口额和出口额、高铁经济最终支出、高铁经济就业人数等一些重要经济总量。高铁经济投入产出核算是为高铁经济增加值核算提供数据来源,是编制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其他核算表的基础,按照153产品部门分类的高铁经济投入产出表中间产品矩阵为196?196方阵。(4)2018年高铁经济增加值为2,422.09亿元,占GDP比重为0.26%。收入法计算的高铁经济增加值与生产法计算结果一样,其中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占比分别为58.31%、10.04%、16.72%、14.92%,支出法计算的高铁经济增加值显着大于生产法和收入法。固定资本形成总额4112.09亿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18.35亿元、就业人数为1,423,561人。货物和服务出口额为276.65亿元,进口额为158.30亿元,进出口差值(净出口)为118.35亿元。(5)高铁经济产品部门影响力稍高于全社会国民经济平均水平,感应度显着低于全社会国民经济平均水平。43个高铁经济产品部门影响力系数取值范围为0.3657~1.5255之间,影响力大于1的部门主要来自制造业、建筑业,影响力小于1的部门主要来自服务业,平均高铁经济产品部门影响力系数为1.0290,稍稍高于全社会国民经济平均产品部门影响力。感应度系数取值范围为0.000~1.1855之间,只有“铁路旅客运输-G”“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G”“互联网和相关服务-G”3个产品部门感应度系数大于1,其他40个产品部门感应度系数均小于1,平均高铁经济产品部门感应度系数为0.4346,显着低于全社会国民经济平均产品部门感应度。(6)高铁经济具有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特点,“铁路旅客运输-G”“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G”等6个产品部门可作为高铁经济优先发展的产品部门。高铁经济与全社会国民经济相比,中间投入率高出约6个百分点,增加值率低了近6个百分点,单位中间投入创造的增加值低了近14个百分点。从支出法增加值相关比例系数看,高铁经济与全社会国民经济相比差异较大,最终消费率(消费率)低了约30个百分点,资本形成率(投资率)高了约40个百分点,净出口率高了近2个百分点。“铁路旅客运输-G”“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G”“互联网和相关服务-G”等6个产品部门作为高铁经济优先发展的产品部门。(7)2018年高铁经济完全总产出15283.22亿元,完全居民收入2285.36亿元,分别为高铁经济总产出的1.95倍,为直接高铁经济劳动者报酬的1.62倍。43个产品部门平均简单产出乘数为2.9553,差距较大。简单产出乘数效应最高的主要是制造业产品部门,最低的主要是服务业产品部门。“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G”“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G”“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服务-G”等完全总产出最大的5个部门占全部完全总产出比例高达85.00%。43个产品部门平均简单收入乘数为0.4540,收入乘数效应最高的前10个产品部门全部是服务业产品部门,最低的10个产品部门全部是制造业产品部门。高铁经济43个产品部门I型收入乘数效应呈现出与产出乘数效应相类似、与简单收入乘数效应相反的特点。(8)2018年高铁经济完全就业人数是高铁经济就业人数的3.44倍,占2018年全国就业人数比例为1.35%。高铁经济43个产品部门平均简单就业乘数为0.1150,差异较大,各产品部门就业乘数效应呈现出与产出乘数效应相似的特点。2018年高铁经济完全就业人数为4,897,457人,是高铁经济就业人数1,423,561人的3.44倍,占2018年全国就业人数比例为1.35%。(9)2018年高铁经济完全增加值4985.71亿元,为高铁经济增加值的2.06倍。43个高铁经济产品部门简单增加值乘数均为1,平均I型增加值乘数为3.9099。各产品部门I型增加值乘数差异较大,呈现制造业产品部门高、服务业产品部门低的特征。2018年高铁经济完全增加值为4985.71亿元,是生产法和收入法高铁经济增加值的2.06倍,比支出法高铁经济增加值多出158.30亿元。
崔伟林[3](2020)在《北京市工会经费管理系统研建》文中指出工会经费是工会工作的血脉,支撑了工会工作的持续运转。工会经费业务体系庞大,形成了多级管理和服务体制,涉及全国总工会、市总工会、区总工会、街道工会和地税部门等管理机构,以及企业、银行、国库等相关机构,增加了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难度。大部分企业仍以通过缴费凭证到银行柜台去缴纳工会经费,既浪费了时间,又增加了泄露关键信息的风险。同时,工会经费业务管控难度大、业务环节较多。流程复杂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管理工作难度直线上升。本文整理分析了企业信息核实及变更、申报缴款、申请退费、经费分配等功能,设计了B/S结构的北京市工会经费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Bootstrap框架实现前端页面,结合Spring Boot、My Batis等主流优秀框架快速搭建服务,简化代码,节省开发时间。系统在客户端、服务端等方面使用缓存技术,增强用户体验,比如Redis服务器缓存降低访问数据库次数,加快访问数据速度;Local Storage、Session Storage等页面缓存减少网络带宽消耗,加快页面刷新速度。并且利用Nginx进行集群部署,增加系统伸缩性;使用AES算法对网络传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安全性。企业信息核准校验、工会经费拨付等业务流程复杂,各个环节之间密切相关。据此,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最终形成了一套集信息采集及核实、申请缴费、经费分配、统计分析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系统。该系统的投入使用加强了北京市工会财务的规范化管理,提升了工会管理工作决策的执行力,提高了工会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了工会经费的有效管理。
贾婉华[4](2020)在《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在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当代社会,硕士研究生的扩招给院校的招生工作带来了机遇与考验,“研招”工作信息化中招生系统的规范性、公平性、灵活性、全面性、易用性等方面都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国内硕士招生政策、招生流程、现有系统优缺点的基础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研究合理地授权与校、院协同配合为起点,以研究招生工作流引擎为手段,设计并实现了具有普适性的“研招”信息化系统。依据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依托“研究生招生”工作流程、依靠BRAC授权机制,结合高校实际,综合分析招生工作中出现的多种分支流程、授权要素,论文依据工作流引擎原理与设计实践方法,深入研究与分析了研招工作流,规范地完成了2个审核阶段的工作流BPMN建模,采用Activiti予以实现。以此为基础,应用基于数据的权限控制,采用面对向象的系统分析方法,基于UML设计、实现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考生与招生资料准备、计划招生缺额统计、接收调剂学科确认、调剂生接收、复试资格审核、复试、拟录取审核等阶段性功能,具备各级审核流程可配置、审核流程容错性高、对权限管理严格且相对灵活等特点。在系统设计与实现上,采用瀑布流的开发模式,分析设计阶段使用UML语言进行建模;开发阶段采用基于Java语言的Spring系列框架:Spring MVC、Spring Boot。后端结合Mysql数据库和Mybatis来进行数据交互,前端则使用j Query函数库和Bootstrap框架来简化设计;测试阶段使用JMeter测试工具进行功能及性能测试。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于冰[6](2020)在《基于MVC的治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特种行业应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根据公安部相关标准和文件精神,结合省级本地的实际情况,特种行业治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对特种行业治安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八个特种行业治安管理信息子系统进行研究。本人参与了系统的研发过程,包括系统的需求调研,开锁服务业治安管理信息子系统的设计过程,系统的实施等工作;本文对这些工作进行梳理,结合软件开发的技术和方法,阐述相关的开发思路和方案,为同类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在整体架构方面,本文采用B/S分层体系架构设计方案,表示层使用Struts2+JQuery框架,业务层采用Spring框架,持久层采用Ibatis框架,每层之间的数据传输使用FORM和Domain类对象,采用MVC技术对表现层进行实现,实现业务规则和数据分离。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本文对治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研发,重点对综合管理平台和开锁行业子系统进行说明,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提供特种行业企业管理、从业人员管理、预警管理、协查通报、日常检查、全国在逃查询、可疑情况管理、案事件管理等管理功能;开锁行业子系统实现企业端、公安端两部分功能。为了便于对复杂的功能进行实现,系统实现按照多层多阶的方式组织成了若干个逻辑上相对独立的功能区。为了实现子系统与治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为不同的用户提供更为流畅的服务,系统建立了内外网数据库服务器集群、磁盘阵列、备份系统,提供数据交换、存储以及备份等功能;建立了内外网负载均衡和应用服务器集群,提供业务应用、平衡数据流分配以及合理利用应用服务器资源;建立了外网交换网络,满足外网对网络通信的要求。此外,本文设计了系统测试方案,说明了测试用例和测试结果,形成了系统价值分析。目前,治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已经顺利上线运行,根据现有的运行情况来看,系统的运行有效整合了各类特种行业子系统,将各子系统数据集中到一个大数据库之中,彼此相互关联,实现了对开锁服务等涉及到的企业、人员、物品、案(事)件信息的采集、比对、查询和统计,实现了各种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及共享,能够更好的为各级公安机关服务。
谢雨杉[7](2020)在《智慧城市多源信息系统元数据映射研究 ——以长春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慧城市是以信息通信技术设施为基石,以促进社会发展、加强社会管理、丰富社会生活为核心任务,以更优化、更绿色、更惠民、更精细为主要特征的城市现代化与信息化高级形态。与单纯的城市信息化相比,智慧城市不仅仅停留在信息技术的层面,还包含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智慧城市实现技术融入生活,重点满足市民的城市参与感、注重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社会管理、资源利用、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惠民特征。智慧城市还将信息化过程中形成的多源信息系统发展成为互联感知的网络,以协作的方式互相衔接、智能响应,为城市的民生、公共服务、公共安全以及商业活动等多领域的高效运行创造了巨大的价值。由于这些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在来源、用途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呈现出多种表达形式,这种多样性导致了不同信息系统之间互操作难以进行等问题,妨碍了政府对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同时给市民一站式获取及利用资源带来不便。元数据是网络信息资源描述的重要工具,可以提供某种资源的结构与内容,是组织智慧城市多源信息系统间信息资源的重要工具。因此可以通过元数据形成一种统一的智慧城市多源信息系统标准,并通过元数据映射解决异构问题,实现不同信息系统的信息协同与数据共享。面对结构复杂的智慧城市多源信息系统,建立哪些元数据内容、通过哪些合适的方法实现元数据之间的映射,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笔者选取智慧城市相关领域的元数据标准,制定元数据内容、格式,研究元数据之间的映射方法,以长春市为例进行设计,为国内其他智慧城市多源信息系统元数据映射的实现提供借鉴。本文共包括6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介绍相关研究背景及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评述,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第2章基础理论及相关智慧城市元数据标准。阐述了智慧城市、元数据与智慧城市元数据等相关概念,总结了已出台的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中有关智慧城市元数据标准。第3章智慧城市多源信息系统元数据结构。通过上一章节的进行调查,借鉴目前关于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元数据内容及架构,提出智慧城市多源信息系统元数据的内容与格式。第4章智慧城市多源信息系统元数据映射关系及方法。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建立元数据映射关系与方法框架。第5章智慧长春多源信息系统的元数据分析及其映射方案设计。以长春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法,设计智慧长春多源信息系统的元数据及其映射方案。第6章结语。本研究设计出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多源信息系统元数据内容和结构、并提出其映射的关系和方法。为我国智慧城市多源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升级,以及元数据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依据,同时具有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间信息协同,提高工作效率的现实意义。
刘奕[8](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9](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提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钟波[10](2020)在《区县交警大队辖区网格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公安系统对网络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但仅限于国家及省地市层面,到区县及其以下单位网络技术的运用受限甚至长期缺失。网格信息管理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新型管理模式,是交警辖区管理工作的新突破。因此如何提高交警辖区管理工作效率,将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交警服务系统关键的问题。本文以自贡市沿滩区交警大队辖区网格信息管理需求为线索,将交警大队日常工作和辖区网格化思想相结合,提出基于web的自贡市沿滩区交警大队辖区网格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并完成了该系统的需求分析、整体设计与开发实现。本文对自贡市沿滩区交警大队和下属各中队的工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基于数据分析,利用PowerDesigner搭建数据结构,完成数据库表的设计和数据表之间的关联,同时完善每个数据表所包含的字段及数据类型;使用MSSQL建立系统数据库,涵盖包括交警大队所管理的辖区、车辆、驾驶员等各类信息。系统采用B/S架构,操作系统为WINDOWS SERVERS 2008,利用IIS服务器进行配置;网站采用基于Java的SSM框架进行开发,配置顺序为Spring、SpringMVC、MyBatis。针对沿滩区交警大队的实际工作需要,本系统设计并实现相应的个性化功能模块;前端使用HTML、CSS、JSP及JQUERY等技术开发网站页面,整体风格简洁实用,提高了用户的操作体验。本论文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有效地提升区县级交警的辖区管理工作效率,同时在开发时注重代码的兼容性与灵活性,预留端口对接其他相关管理系统,达到数据共享,完善区县级交警对辖区内信息的管理。通过采用网格思想对辖区道路交通、车辆、驾驶员进行管理,进而形成出现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的“四及时”优势,逐步建立起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辖区道路交通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
二、全国统一常用电话代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统一常用电话代码(论文提纲范文)
(1)安卓应用行为刻画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 |
1.2.1 安卓系统框架 |
1.2.2 安卓系统的安全机制 |
1.2.3 安卓应用简介 |
1.2.4 安卓应用分发和传播平台 |
1.2.5 安卓恶意应用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安卓应用行为刻画及恶意应用检测通用方法研究 |
1.3.2 安卓恶意应用家族分类研究 |
1.3.3 安卓勒索软件检测方法研究 |
1.3.4 安卓应用质量评估及分类方法研究 |
1.3.5 当前研究的不足 |
1.4 研究内容 |
1.4.1 基于应用关系图社区发现的恶意应用家族分类方法 |
1.4.2 基于典型行为特征的安卓锁屏勒索软件检测方法 |
1.4.3 基于界面跳转属性图的安卓应用质量评估方法 |
1.5 论文结构 |
2 基于应用关系图社区发现的恶意应用家族分类方法 |
2.1 引言 |
2.1.1 问题描述 |
2.1.2 本章贡献 |
2.2 相关背景知识 |
2.2.1 反编译过程 |
2.2.2 Smali文件结构 |
2.2.3 权限-API映射 |
2.2.4 无向图的构建方法 |
2.3 恶意应用家族行为特征 |
2.3.1 行为特征刻画 |
2.3.2 行为特征描述方式 |
2.4 基于文档频率法的应用相似度计算方法 |
2.5 E-N算法构建恶意应用关系图 |
2.6 应用关系图社区划分方法 |
2.7 实验结果及分析 |
2.7.1 实验数据及环境 |
2.7.2 评价指标 |
2.7.3 恶意应用家族分类结果分析 |
2.7.4 相关工作对比 |
2.7.5 方法讨论 |
2.8 本章总结 |
3 基于典型行为特征的安卓锁屏勒索软件检测方法 |
3.1 引言 |
3.1.1 问题描述 |
3.1.2 本章贡献 |
3.2 相关背景知识 |
3.2.1 勒索软件发展历程 |
3.2.2 恶意应用分类模型 |
3.3 国内的安卓锁屏勒索软件模式分析 |
3.3.1 锁屏勒索软件通用传播策略 |
3.3.2 典型密码类型及解锁方式 |
3.4 锁屏勒索软件典型恶意行为分析及刻画 |
3.4.1 锁屏勒索软件行为表现形式 |
3.4.2 锁屏勒索软件行为特点分析 |
3.4.3 锁屏勒索软件行为特征刻画 |
3.5 锁屏勒索软件检测方法 |
3.6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6.1 实验数据及环境 |
3.6.2 评价指标 |
3.6.3 锁屏勒索软件检测结果 |
3.6.4 时间花销 |
3.6.5 锁屏勒索软件与正常应用的特征对比 |
3.6.6 相关工作对比 |
3.6.7 方法讨论 |
3.7 锁屏勒索软件治理进展 |
3.8 本章总结 |
4 基于界面跳转属性图的安卓应用质量评估方法 |
4.1 引言 |
4.1.1 问题描述 |
4.1.2 本章贡献 |
4.2 应用质量评估特征 |
4.2.1 特征选取依据分析 |
4.2.2 应用级特征刻画 |
4.2.3 界面级特征刻画 |
4.3 基于界面控件优先级的动态触发机制 |
4.4 图-向量标准化模型及异构特征融合方法 |
4.4.1 构建界面跳转属性图 |
4.4.2 图-向量标准化模型 |
4.5 应用质量评估方法 |
4.6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6.1 数据集及实验环境 |
4.6.2 评价指标 |
4.6.3 质量标签划定 |
4.6.4 应用质量评估结果分析 |
4.6.5 不同质量应用的特征差异 |
4.6.6 时间花销 |
4.6.7 相关工作对比 |
4.6.8 方法讨论 |
4.7 本章总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的主要贡献 |
5.2 下一步研究方向 |
5.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基于卫星账户原理的高铁经济宏观效应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铁效应及分类研究现状 |
1.2.2 宏观经济层面高铁效应研究现状 |
1.2.3 中观经济层面高铁效应研究现状 |
1.2.4 微观层面高铁效应研究现状 |
1.2.5 卫星账户研究有关现状 |
1.2.6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高铁与高铁经济 |
2.1.2 高铁经济效应与高铁经济宏观效应 |
2.1.3 卫星账户与高铁经济卫星账户 |
2.2 国民账户与卫星账户相关理论 |
2.2.1 国民账户基本理论 |
2.2.2 卫星账户理论 |
2.3 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原理 |
2.3.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平衡关系 |
2.3.2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假定及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
2.3.3 投入产出系数及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铁经济特有产品识别及分类 |
3.1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生产范围的界定 |
3.1.1 SNA2008 的生产范围 |
3.1.2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的生产范围 |
3.2 高铁经济产业链与国民经济行业统计分类 |
3.2.1 高铁经济产业链 |
3.2.2 国民经济行业统计分类中有关高铁经济产业链的分类 |
3.3 高铁经济特有产品的识别 |
3.3.1 高铁经济产品的划分与分类 |
3.3.2 高铁经济特有产品的识别原则和路径 |
3.3.3 高铁经济特有产品的识别与行业小类 |
3.4 高铁经济特有产品及特有产业分类 |
3.4.1 高铁经济特有产品分类 |
3.4.2 高铁经济特有产业分类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铁经济宏观效应总量指标及核算框架的确定 |
4.1 高铁经济宏观效应总量指标的确定 |
4.1.1 高铁经济宏观效应作用机理分析 |
4.1.2 高铁经济宏观效应总量指标的确定 |
4.2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核算框架构建 |
4.2.1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核算框架构建思路 |
4.2.2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体系的基本框架 |
4.3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基本核算 |
4.3.1 高铁经济增加值核算 |
4.3.2 高铁经济投入产出核算 |
4.3.3 高铁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核算 |
4.3.4 高铁经济进出口核算 |
4.4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扩展核算 |
4.4.1 高铁经济劳动投入核算的作用 |
4.4.2 高铁经济劳动投入核算的范畴 |
4.4.3 常用的就业统计指标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基本表式 |
5.1 高铁经济相关产品部门分类 |
5.1.1 基于153 产品部门投入产出表分类 |
5.1.2 基于42 产品部门投入产出表 |
5.1.3 其他产品部门分类 |
5.2 高铁经济增加值表 |
5.2.1 生产法与收入法高铁经济增加值表 |
5.2.2 支出法高铁经济增加值表与增加值总表 |
5.3 高铁经济投入产出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表 |
5.3.1 高铁经济投入产出表 |
5.3.2 高铁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表 |
5.4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其他核算表 |
5.4.1 高铁经济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交易表 |
5.4.2 高铁经济国际收支平衡表 |
5.4.3 高铁经济劳动投入核算表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核算表测算及分析 |
6.1 高铁经济比例的确定 |
6.1.1 高铁经济比例计算的理想方法 |
6.1.2 高铁经济比例计算的实际方法 |
6.1.3 产品部门高铁经济比例测算结果 |
6.2 高铁经济投入产出表的建立及结果 |
6.2.1 高铁经济投入产出表建立方法 |
6.2.2 高铁经济投入产出表测算结果 |
6.3 高铁经济增加值测算 |
6.3.1 生产法高铁经济增加值测算 |
6.3.2 收入法高铁经济增加值测算 |
6.3.3 支出法高铁经济增加值测算 |
6.3.4 高铁经济增加值总表测算及分析 |
6.4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其他总量指标测算 |
6.4.1 高铁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测算 |
6.4.2 高铁经济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测算 |
6.4.3 高铁经济劳动投入总量测算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高铁经济产业关联及乘数效应测算与分析 |
7.1 高铁经济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
7.1.1 后向联系(拉动作用)分析 |
7.1.2 前向联系(推动作用)分析 |
7.1.3 高铁经济产品部门影响力和感应度综合分析 |
7.2 高铁经济产品部门乘数效应分析 |
7.2.1 高铁经济产品部门产出乘数效应分析 |
7.2.2 高铁经济产品部门收入乘数效应分析 |
7.2.3 高铁经济产品部门就业乘数效应分析 |
7.2.4 高铁经济产品部门增加值乘数效应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1.1 理论研究主要结论 |
8.1.2 实证研究主要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3)北京市工会经费管理系统研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2 系统相关技术简介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概述 |
3.2 系统功能需求 |
3.2.1 企业用户功能 |
3.2.2 工会用户功能 |
3.2.3 系统管理员功能 |
3.3 系统性能需求 |
3.4 系统安全需求 |
3.4.1 数据传输安全 |
3.4.2 数据存取安全 |
3.5 原型设计 |
3.5.1 企业用户功能原型 |
3.5.2 工会用户功能原型 |
3.5.3 系统管理员功能原型 |
3.6 本章小结 |
4 系统概要设计 |
4.1 系统架构设计 |
4.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2.1 企业信息表 |
4.2.2 工会信息表 |
4.2.3 核实表 |
4.2.4 变更表 |
4.2.5 缴费申请表 |
4.2.6 退款申请表 |
4.2.7 拨付经费表 |
4.2.8 审批表 |
4.3 系统接口设计 |
4.3.1 系统常用接口 |
4.3.2 系统上传下载文件接口 |
4.3.3 第三方接口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核实及变更模块 |
5.2 缴款及补缴模块 |
5.3 审核管理模块 |
5.4 分配管理模块 |
5.5 缓存设计与实现 |
5.5.1 本地缓存 |
5.5.2 Redis缓存 |
5.5.3 My Batis缓存 |
5.6 安全设计与实现 |
5.6.1 数据安全 |
5.6.2 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
5.7 页面实现效果 |
5.7.1 审核管理 |
5.7.2 分配管理 |
5.8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2 测试方法 |
6.3 测试内容 |
6.3.1 功能测试 |
6.3.2 性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4)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各部分结构 |
2 相关研究及技术发展现状 |
2.1 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及模式发展现状 |
2.1.1 国外硕士招生制度及模式发展现状 |
2.1.2 国内硕士招生制度及模式发展现状 |
2.2 研究生招生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硕士招生信息化理论研究 |
2.2.2 研究生招生系统研究现状 |
2.3 工作流引擎发展现状 |
2.3.1 工作流及工作流引擎 |
2.3.2 第三方工作流引擎Activiti |
2.4 其他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
2.4.1 软件开发方法与模式 |
2.4.2 前端技术和框架 |
2.4.3 后端技术及框架 |
2.4.4 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 |
2.5 本章小结 |
3 研招系统工作流引擎的研究 |
3.1 工作流引擎主要技术路线 |
3.2 工作流引擎工作与实现原理 |
3.2.1 数据管理 |
3.2.2 流程解析 |
3.2.3 流程实例化及流转 |
3.3 BPMN标准 |
3.3.1 BPMN标记语言 |
3.3.2 BPMN的存储、交换和执行 |
3.4 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流建模 |
3.4.1 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流程 |
3.4.2 硕士研究生招生审核流程建模及存储 |
3.4.3 工作流引擎与业务系统的集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硕士招生系统分析与设计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1.1 功能性需求分析 |
4.1.2 功能模块分析 |
4.1.3 非功能性需求 |
4.2 系统概要设计 |
4.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2.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3 系统详细设计 |
4.3.1 基础信息模块 |
4.3.2 学生模块 |
4.3.3 审核模块 |
4.3.4 复试模块 |
4.3.5 系统管理模块 |
4.3.6 用户模块 |
4.4 基于数据的权限控制 |
4.5 数据库设计 |
4.5.1 逻辑设计 |
4.5.2 物理设计 |
4.5.3 数据表设计结果示例 |
4.6 前端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5 系统功能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代码文件及其含义 |
5.3 用户模块 |
5.3.1 登录 |
5.3.2 注销 |
5.4 基础信息模块 |
5.4.1 导入数据文件 |
5.4.2 设置各级负责人 |
5.4.3 录入初试国家分数线 |
5.4.4 调剂缺额管理 |
5.5 学生模块 |
5.5.1 调剂生注册 |
5.5.2 调剂生填写基础信息 |
5.5.3 查看学生详细信息 |
5.5.4 学生查看审核进度 |
5.5.5 教师查看学生列表 |
5.6 审核模块 |
5.6.1 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流引擎的实现 |
5.6.2 审核流程管理 |
5.6.3 审核学生 |
5.6.4 拟录取学生导师分配 |
5.7 复试模块 |
5.7.1 复试成绩管理 |
5.7.2 学生及教师查看复试成绩 |
5.8 系统管理模块 |
5.8.1 短信与邮件定向发送 |
5.8.2 数据备份与清除 |
5.9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目标与方法 |
6.1.1 测试目标 |
6.1.2 测试方法 |
6.2 功能测试实例 |
6.2.1 测试环境 |
6.2.2 测试用例设计与执行结果展示 |
6.2.3 测试结论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6)基于MVC的治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现状 |
1.2.3 存在问题及不足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关键技术 |
2.1 系统开发原则 |
2.2 开发模型-MVC |
2.3 IBATIS技术 |
2.4 JAVAEE技术 |
2.5 JQUERY |
2.6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概述 |
3.2 用户分析 |
3.3 功能性需求 |
3.3.1 综合管理平台功能 |
3.3.2 开锁行业子系统功能 |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概要设计 |
4.1 系统设计方案和方法 |
4.2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
4.3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
4.4 功能模块划分 |
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5.1 E-R图设计 |
4.5.2 数据表结构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综合管理平台功能 |
5.1.1 企业管理模块 |
5.1.2 从业人员管理模块 |
5.1.3 布控管理模块 |
5.1.4 协查通报管理模块 |
5.1.5 日常检查管理模块 |
5.1.6 案事件管理模块 |
5.2 开锁行业子系统功能 |
5.3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2 系统测试用例 |
6.3 非功能性能测试 |
6.4 测试结果分析 |
6.5 系统结果展示 |
6.6 系统价值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智慧城市多源信息系统元数据映射研究 ——以长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元数据标准的研究 |
1.2.2 关于元数据映射方法的研究 |
1.2.3 关于智慧城市元数据映射方法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智慧城市 |
2.1.2 元数据与智慧城市元数据 |
2.1.3 多源信息系统 |
2.1.4 元数据映射 |
2.2 理论基础 |
2.2.1 复杂性理论 |
2.2.2 协同论 |
2.2.3 知识组织理论 |
2.3 智慧城市元数据标准与对应多源信息系统 |
第3章 智慧城市多源信息系统元数据内容与结构 |
3.1 多源信息系统的构成 |
3.2 多源信息系统元数据内容 |
3.2.1 人口信息系统元数据内容分析 |
3.2.2 法人信息系统元数据内容分析 |
3.3 多源信息系统元数据结构 |
第4章 智慧城市多源信息系统元数据映射关系及方法 |
4.1 多源信息系统元数据映射原则 |
4.2 多源信息系统元数据映射关系 |
4.3 多源信息系统元数据映射方法 |
第5章 智慧长春多源信息系统的元数据分析及其映射方案设计 |
5.1 智慧长春建设现状调研 |
5.2 智慧长春多源信息系统元数据映射方案 |
5.3 智慧长春多源信息系统元数据映射结果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智慧城市多源信息系统元数据 |
附录2 智慧长春多源信息系统元数据映射结果 |
作者及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8)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9)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10)区县交警大队辖区网格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5 论文结构与安排 |
第二章 系统相关概念及技术 |
2.1 系统架构 |
2.2 后端开发环境 |
2.2.1 后端框架 |
2.2.2 统一建模语言 |
2.3 前端开发环境 |
2.3.1 前端框架 |
2.3.2 类库 |
2.4 数据库管理系统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 |
3.2 系统分析 |
3.2.1 业务分析 |
3.2.2 功能需求 |
3.2.3 非功能需求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架构 |
4.2 系统权限结构 |
4.3 数据库建模 |
4.4 模块数据结构设计 |
4.4.1 辖区模块 |
4.4.2 驾驶员模块 |
4.4.3 车辆模块 |
4.4.4 提醒服务模块 |
4.4.5 系统管理配置模块 |
4.5 类和接口设计 |
4.5.1 分层原则 |
4.5.2 Action层的类 |
4.5.3 Service层的类 |
4.5.4 Dao层的类 |
4.5.5 Vo层的类 |
4.6 前端页面设计 |
4.6.1 页面布局 |
4.6.2 页面美化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运行的软硬件平台 |
5.2 系统角色管理 |
5.2.1 权限管理 |
5.2.2 用户授权 |
5.2.3 系统登录界面 |
5.2.4 角色管理核心代码 |
5.3 系统代码结构 |
5.3.1 配置SPRING映射文件 |
5.3.2 配置mybatis.cfg.xml文件 |
5.3.3 配置database.properties文件 |
5.3.4 配置项目所需jar包 |
5.3.5 创建VO对象 |
5.3.6 创建VO映射文件XML |
5.3.7 数据层CRUD接口实现 |
5.3.8 服务层接口实现 |
5.4 系统重要功能实现 |
5.4.1 网格系统管理主界面 |
5.4.2 辖区管理 |
5.4.3 车辆管理 |
5.4.4 驾驶员管理 |
5.4.5 提醒服务 |
5.4.6 管理员管理 |
5.4.7 系统模块管理 |
5.4.8 响应式页面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 |
6.1.1 测试方法 |
6.1.2 测试用例 |
6.2 测试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工作总结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全国统一常用电话代码(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卓应用行为刻画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D]. 苏丹.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基于卫星账户原理的高铁经济宏观效应评价研究[D]. 冒小栋.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北京市工会经费管理系统研建[D]. 崔伟林.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4]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贾婉华.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基于MVC的治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于冰.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7]智慧城市多源信息系统元数据映射研究 ——以长春市为例[D]. 谢雨杉. 吉林大学, 2020(08)
- [8]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9]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10]区县交警大队辖区网格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钟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