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俗的变迁与地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广东潮州意溪与枫溪两镇游神活动的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炜瑾[1](2019)在《潮州大锣鼓民间传承与学校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题目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当代潮州大锣鼓在民间与学校两种语境下的传承活动,立足于母语音乐文化思维、生态思维等角度进行研究,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基于实地考察,运用文献研究、参与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比较等方法,对潮州大锣鼓的传承实践进行理论整理、归纳和总结,弥补当前潮州大锣鼓音乐教育模式上的不足,为潮州大锣鼓在学校进行教育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文章主要包括几个章节:第一章简要梳理潮州大锣鼓的研究历程,对潮州大锣鼓进行了详细的概念界定,简述考察潮州大锣鼓民间与学校传承所用到的研究方法,确定本研究所聚焦的主要问题。第二章主要是对潮州大锣鼓在民间语境下的传承进行个案描述、并且对所涉及的传承场所、传承目的、传承内容与方式、师徒之间的关系、评价的方式,以及当下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和所面临的挑战进行阐述。第三章主要是对潮州大锣鼓在学校语境下的教学进行个案描述,对应第二章同样对学校教育中所涉及到的传承场所、传承目的、传承内容与方式、师徒之间的关系、评价方式以及当下呈现的突出特点和所面临的挑战进行阐述。第四章通过几个维度将潮州大锣鼓在民间和学校两种语境下的传承展现出的特点进行并置比较,并且从历史背景以及社会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五章提出现代社会中潮州大锣鼓学校教育的实施策略,并且结合后现代的相关理论进行探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文化情境的音乐教育;2)回归“生活世界”的音乐教育;3)基于“视界融合”的音乐教育;4)立足于“根文化”的音乐教育。
刘莉宁[2](2019)在《九龙江西溪流域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文中研究指明漳州地区“崇巫重祀”习俗自古相沿至今,已深刻影响地方社会。主要表现在漳州各地宫庙林立、信众众多、信仰种类庞杂、香火旺盛,信仰文化已成为闽南文化中富有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九龙江西溪流域为漳州地区重要地理单元,其民间信仰基于流域内自然、文化环境而产生,宫庙数量众多、民间信仰种类多样、宫庙选址独特是流域民间信仰的基本概况。在历史变迁发展过程中,西溪流域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发展呈现明显的关联性。唐宋以来,流域地方社会政治环境、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宗族组织、文化传统等均对民间信仰产生深刻影响,使西溪流域民间信仰在时间发展上由初步、快步至繁荣发展,在空间上流域内上下游、不同支流由分散至融合。当代,民间信仰与仪式结合,表现出“水”与“火”的狂欢,更为直接作用于地方民众生活。地方社会中更为多元化的力量介入其中,仪式也对地方社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及影响。总体而言,西溪流域民间信仰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域性特点。首先纵观历史发展,具有多元性特征。独特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形成了本流域多元庞杂的信仰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信众的组成也更为多元。其次空间上具有鲜明的差异性,不同支流因地理环境的不同,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上呈现“交替迸发”的特点。上、下游通过所祀神明的选择、神明传说的演绎展现不同的文化心态;且内部临水而居、靠山而居的地方民众也依照自身生活的社会环境创设出不同的信仰仪式,体现人、自然、信仰三者融合。此外,传播具有特殊性。河流是文明发展的根基,水系的流动加强了流域内部地区的联系,因此河流也成为民间信仰传播的重要媒介,但同时,山水相间的自然环境也成为信仰更大范围传播的阻碍。在西溪流域民间信仰文化的保护中应注重整体性,既对信俗的传承予以保留,更要对庙宇的修缮、保护予以关注。同时,文明依水而兴,保护好水源,就是保护村落生态、保护文化发展的基础,在文化传承中也应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刘笑寒[3](2016)在《神话“泰山石敢当”对泰安经济社会的影响及相关产业发展策略》文中指出传统经济地理学在解释地域经济发展问题时,往往倾向于从生产要素等外在有形因素来进行研究,而对于文化制度等隐藏在经济发展背后的内在因素却较少深入探讨,导致人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解释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传统神话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对地域经济社会的影响长久而深远,但对神话的研究多集中于文学或文化学而在地域经济研究中较少涉及。因此,本文旨在以神话“泰山石敢当”为例,探讨传统神话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机制及其实现形式,探索以神话为母题的相关产业发展策略,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借鉴。论文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传统神话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研究主题,在梳理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传统神话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效应和实现形式,以“泰山石敢当”神话为例,探讨了其对泰安经济社会的影响机制及其实现形式,提出了促进“石敢当”相关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本文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1)初步构建了传统神话对经济社会影响的理论机制和实现形式。传统神话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机制,一般包括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主导观念3个方面。传统神话对经济社会影响机制的实现形式一般包括5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素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创新源泉、作为区域民俗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作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精神引领、作为相关产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2)分析了“泰山石敢当”神话的内容概要,总结了其基本特征,将“泰山石敢当”神话对泰安经济社会的影响机制凝练为激励、导向、替代、渗透、创造、鼓舞等6个方面,并分别阐明了其在产业发展中的6类实现形式。(3)提出了推进泰安“泰山石敢当”相关产业发展的策略,主要包括:打造“泰山石敢当”产业发展的3种环境、全面推进“泰山石敢当”相关产业发展的6项措施、以“泰山石敢当”产业助推泰安经济社会发展的2项策略,为全面提升“泰山石敢当”相关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泰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本文初步探索了传统神话对经济社会影响的理论机制和实现形式,基本阐明了“泰山石敢当”神话对泰安经济社会的影响机制与实现形式,提出了推进相关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结果对类似以传统神话为母题的相关产业和与泰安市类似地区利用传统神话促进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较直接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陈载元[4](2015)在《潮州市潮剧团运营与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潮州市潮剧团自1956年成立至今已走过59个春秋,是目前潮汕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潮剧团之一。从剧团成立到今日,随着历史的进程与社会环境的变迁,其经营方式经历了多次变革。在历次变革中,50年代的重组、文革时期的挫折、80年代的调整,与新世纪市场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都成为该团的重大历史转折点。与此相应,该团在经营与管理两个层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而近20年,该团逐渐呈现出一种二律背反的态势:一方面是剧团演艺与声望与日俱增;而另一方面是剧团的生存危机日见深重,从而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本文在剧团经营管理史分析的基础上,对剧团的经营困境及剧团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进行反思。意在从文化使命的高度,明确建构剧团愿景;并就其今后的调整策略,提出一孔之见。
舒畅[5](2013)在《贵州遵义烟草公司卷烟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烟草行业长期处于专卖体制保护下,市场相对封闭。烟草行业的营销理念和策略显得相对滞后。在此形势下,创新营销观念以增强行业整体营销能力,是中国烟草行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论文重点以遵义烟草为例,系统分析了遵义民俗消费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了遵义烟草在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卷烟民俗营销观念,阐述了遵义烟草的营销策略设计和应用,对我国烟草行业营销过程中的困境提出了相关对策。在具体的民俗消费研究中,论文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总体分析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依据对遵义地区的民俗消费调查,对民俗消费市场进行了总体描述和分类研究,为制定针对性的卷烟营销策略提供切入点。本文主要有以下创新和结论:1、对遵义各民俗市场及民俗消费的普遍性、传承性、地方性和变异性进行研究,将民俗市场细分为七种类型,并以婚礼、节日民俗为例,从多个层次进行了分析,注重分析了各民俗市场消费特点与卷烟营销的相关性,对民俗消费市场进行了分析。2、结合对民俗消费市场的层次分析,以及遵义烟草市场实际情况和相关数据表格,提出了品牌营销策略、渠道营销策略、客户关系管理策略,并就每种策略的具体操作提出了可行性建议。论文紧密联系遵义烟草民俗消费和卷烟营销实例,分析研究的实用性较强,对于提升遵义烟草乃至我国烟草行业的营销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璇[6](2008)在《民俗活动中潮州大锣鼓的观众态度研究 ——以潮州市意溪镇为研究样本》文中研究表明民俗活动中的潮州大锣鼓历来颇受研究者们关注,虽已有不少研究者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但从音乐社会心理学角度观照民俗活动中潮州大锣鼓的研究则仍未见。本文以潮州市意溪镇民俗活动中潮州大锣鼓的观众态度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混合研究设计,兼采定性与定量两种研究方法,并以三个子研究架构起本研究的逻辑框架。本研究主要包括:研究一“仪式活动与观众行为的参与观察”;研究二“观众态度量表的编制与测量”;研究三“观众态度的个人访谈”。其中,研究二的量表测量是观众态度研究的核心部分,研究一和研究三是围绕其所作的探索性和解释性研究。最后,获得以下主要的研究结果:结论一:观众态度包含观众认知、观众行为倾向、观众情感三个层次。观众态度与其三个层次之间的两两相关呈显着的高正相关。结论二:观众认知、观众行为倾向和观众情感三个层次之间的两两相关呈显着的高正相关。结论三:观众认知包括互有关联的六个维度:情绪情感表达、民间信仰、审美愉悦、社会整合、文化传承、节日娱乐;观众行为倾向包括与观众认知维度相对应的、互有关联的六个维度:表达情感情绪、祈求平安好运、欣赏评鉴技艺、追求社会和谐、寻求节日娱乐;观众情感则包含一个维度:喜爱感。以上观众态度各维度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结论四:观众对民俗活动中潮州大锣鼓的态度倾向积极方面。结论五:老、中、青、少四个年龄段的观众,除了青年与青少年观众之间的态度的差异不显着外,其余年龄段间的差异均为显着。不同年龄段观众对民俗活动中潮州大锣鼓的态度程度,依据年龄从大到小的次序,呈递减趋势。结论六:观众对民俗活动中潮州大锣鼓的态度没有显着的性别差异。
郑衡泌[7](2006)在《妈祖信仰传播和分布的历史地理过程分析》文中提出论文综合大量历史文献、前人研究成果和本人的实地田野调查资料,以宋代以来的千年历史过程为经,从湄洲、福建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地理空间过程为纬,从历史文化地理的视角全面分析评价妈祖信仰的形成和发展的时空过程及推动这一过程的各种因素;提出妈祖信仰空间扩展的两种形式——中心扩散形式和跳跃式扩展形式,分析了这两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归纳出推动妈祖信仰发展的三种力量:文化自发性传播力量、民间流动人群和国家政府;深入分析三种推力的作用特点、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并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这些作用进行统计验证;分析影响妈祖信仰传播的三个主要文化经济因素:海洋、商业和方言。通过归纳和综合,认为妈祖信仰相对于其他民间信仰而言,其历史发展和传播有其特殊机遇和条件,其形成环境以海洋特色、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环境与特定区域人文环境的结合,福建特别是闽南海商经营环境的恶劣、浓厚的宗教意识和海洋开放意识的结合对航运安全精神依托的需求及其活动范围的地理特征,以及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央政府对航运安全精神依托的特殊要求,共同作用使妈祖从地方性神祗中脱颖而出,以国家海神身份走向全国以致世界。研究结果表明,从历史文化地理角度,进行跨学科的文化专门史研究,是可行的,也是有价值的。
石中坚,付春光[8](2004)在《民俗的变迁与地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广东潮州意溪与枫溪两镇游神活动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章通过对广东潮州市意溪镇与枫溪镇的民俗活动与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探讨民俗文化活动的变迁与地域经济发展之间内在的密切关系。指出 :民俗文化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活动 ,健康积极的民俗活动是地域经济的发展的催化剂
二、民俗的变迁与地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广东潮州意溪与枫溪两镇游神活动的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俗的变迁与地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广东潮州意溪与枫溪两镇游神活动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潮州大锣鼓民间传承与学校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有关潮州大锣鼓与锣鼓经的相关研究 |
二、有关民间音乐进校园的相关研究 |
三、研究方法的相关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一、潮州大锣鼓与潮州锣鼓经 |
二、民间传承 |
三、学校教育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参与观察法 |
三、访谈法 |
四、比较研究法 |
第二章 潮州大锣鼓的民间传承 |
第一节 现场描述 |
一、场域分析:竹摺村锣鼓班 |
二、场域分析:池湖村锣鼓班 |
三、锣鼓师傅(谢老师) |
第二节 社会功用 |
一、历史社会功用 |
二、现今社会功用 |
第三节 行为方式 |
一、传承机制 |
二、传承体制 |
第四节 制度情境 |
一、教学基础 |
二、教学对象 |
三、师生关系 |
四、评价标准 |
第三章 潮州大锣鼓的学校教育 |
第一节 现场描述 |
一、场域分析:城南中英文学校一一潮州大锣鼓第二课堂 |
二、场域分析:大澳小学 |
三、锣鼓教师(丁老师) |
第二节 教学目的 |
一、基于传承项目的任务式教学 |
二、参加比赛和演出 |
三、基于传承人才培养的教学 |
第三节 行为方式 |
一、教学设置 |
二、实施过程 |
第四节 制度情境 |
一、教学情境 |
二、招生来源 |
三、展示平台 |
四、评价标准 |
第四章 比较与分析 |
第一节 比较 |
第二节 分析 |
一、潮州大锣鼓民间传承背景分析 |
二、潮州大锣鼓学校教育背景分析 |
第三节 特点与挑战 |
一、基于潮州大锣鼓民间传承的现状分析 |
二、基于潮州大锣鼓学校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五章 讨论 |
第一节 现代社会中潮州大锣鼓学校传承的实施策略 |
一、从技术到文化 |
二、从舞台到生活 |
三、从权威到对话 |
四、从传人到育人 |
第二节 情境、生活、交往与根 |
一、重视文化情境的音乐教育 |
二、回归“生活世界”的音乐教育 |
三、基于“视界融合”的音乐教育 |
四、立足于“根文化”的音乐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2)九龙江西溪流域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一章 西溪流域民间信仰基本概况 |
第一节 西溪流域自然与文化环境 |
第二节 西溪流域内民间信仰分类 |
第三节 庙宇建造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二章 西溪流域民间信仰发展与社会变迁 |
第一节 唐代:民间信仰初步发展 |
第二节 宋元:民间信仰的快速发展 |
第三节 明清:民间信仰的繁荣发展 |
第三章 西溪流域民间信仰仪式与地方生活 |
第一节 “水”与“火”的狂欢 |
第二节 个案分析 |
第三节 仪式的作用及影响 |
第四章 西溪流域民间信仰特点 |
第一节 发展多元性 |
第二节 空间差异性 |
第三节 传播特殊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3)神话“泰山石敢当”对泰安经济社会的影响及相关产业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传统神话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
1.1.2 经济文化交叉研究日趋紧密 |
1.1.3 “泰山石敢当”神话代表性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神话传说概念 |
2.2 国外研究 |
2.2.1 直接转化为产品 |
2.2.2 作为设计理念 |
2.2.3 作为营销内核 |
2.3 国内研究 |
3 传统神话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实现形式 |
3.1 传统神话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3.2 传统神话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实现形式 |
3.2.1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素材 |
3.2.2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创新源泉 |
3.2.3 作为区域民俗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 |
3.2.4 作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精神引领 |
3.2.5 作为相关产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
4 “泰山石敢当”对泰安市经济社会影响机制及实现形式 |
4.1 “泰山石敢当”神话概要 |
4.1.1 历史渊源 |
4.1.2 主要内容 |
4.1.3 文化遗存 |
4.1.4 基本特征 |
4.2 “泰山石敢当”神话对泰安经济社会的影响机制及实现形式 |
4.2.1 激励机制及其实现形式 |
4.2.2 导向机制及其实现形式 |
4.2.3 替代机制及其实现形式 |
4.2.4 渗透机制及其实现形式 |
4.2.5 创造机制及其实现形式 |
4.2.6 鼓舞机制及其实现形式 |
5 推进泰安“泰山石敢当”相关产业发展的策略 |
5.1 打造“泰山石敢当”产业发展环境 |
5.1.1 铸实教育、人才环境 |
5.1.2 完善制度环境 |
5.1.3 营造良性文化环境 |
5.2 全面推进“泰山石敢当”相关产业发展 |
5.2.1 制定完善发展规划 |
5.2.2 实施名牌战略 |
5.2.3 稳步发展相关产业行业 |
5.2.4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 |
5.2.5 创新新媒体发展 |
5.2.6 强化创新动力 |
5.3 以“石敢当”产业助推泰安经济社会发展 |
5.3.1 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5.3.2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潮州市潮剧团运营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目的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 |
(二)实地考察 |
(三)历史研究 |
(四)定性研究 |
(五)个案研究 |
(六)实证研究 |
第一章 潮剧团前身及潮州市潮剧团建制与发展概述 |
第一节 潮剧戏班运营历史探寻 |
一、潮剧戏班的组织概况 |
二、潮剧戏班内部组织分工概述 |
(一)职员部分 |
(二)乐工部分 |
(三)伶工部分通称“出棚面” |
三、潮剧戏班的童伶制度 |
四、潮剧戏班的演出市场 |
(一)游神赛会请戏 |
(二)节日时令请戏 |
(三)喜庆请戏 |
(四)神诞请戏 |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潮剧戏班的首次改革 |
一、潮剧进行改人、改制、改戏三项改革 |
二、潮剧团实行工人(艺人)民主管理阶段 |
第三节 潮州市潮剧团的建制与初期运营概况 |
一、潮州市潮剧团的建制过程 |
(一)正天香潮剧团 |
(二) 稻香潮剧团 |
(三)合二为一的潮安潮剧团 |
(四)潮州市潮剧团 |
二、潮州市潮剧团建制初期的运营概况 |
(一)潮州市潮剧团建团初期运营概况 |
(二)潮州市潮剧团演出概况 |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潮剧团的运营概况 |
第四节 新时期潮州市潮剧团的运营概况 |
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潮州市潮剧团概况 |
二、拓展新的舞台传播空间,潮剧团经营模式向市场经济迈进 |
(一)“广场戏”的复兴 |
(二)潮州市潮剧团进入农村“广场戏”市场,潮州市潮剧团向市场经济模式迈进 |
三、90 年代,潮剧团借助侨胞力量进行国际之间的演出交流 |
四、繁荣与危机共存的新世纪 |
第二章 潮州市潮剧团的管理运营分析 |
第一节 潮州市潮剧团管理模式分析 |
第二节 潮州市潮剧团演出分析 |
一、“广场戏”演出分析 |
(一)“广场戏”的演出市场分析 |
(二)“广场戏”的演出管理分析 |
二、潮州市潮剧团剧场演出概况及分析 |
(一)潮州市潮剧团近十年剧场演出概况 |
(二)潮州市潮剧团剧场演出场次分析 |
第三节 潮州市潮剧团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
一、以团带班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 |
(一)根据剧团人员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使剧团后继有人 |
(二)利用潮剧团平台充分得到演出实践机会,增加舞台经验 |
(三)师资力量雄厚,并有效的利用潮剧团有经验的老艺术家 |
二、潮州市潮剧团培训中心的潮剧推广 |
第四节 潮州市潮剧团财政收入分析 |
一、政府财政核补 |
二、专项资金拨款 |
三、商业演出收入 |
四、社会捐赠和商业赞助 |
五、剧团各项收入比例 |
第五节 文化政策对于潮州市潮剧团的影响 |
一、成立国营潮剧团体,潮剧团的运营、管理方式由政府主导 |
(一)潮州市潮剧团确立官方性质的体制模式 |
(二)从“戏子”到“人民艺术家”,潮剧演员社会地位得以提高 |
二、1964 年,毛泽东对文艺的两个批示使潮剧团演出大为转变 |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潮剧团全面为国家意识形态输出服务 |
四、80 年代改革开放,潮州市潮剧团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 |
五、新世纪、中国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潮州市潮剧团体制模式何去何从? |
(一)剧团运营需要政府给予财政支持 |
(二)拥有官方名片,受体制内政策支持 |
(三)政府力图保留潮州市潮剧团,以体现文化建设政绩 |
第三章、潮州市潮剧团困境与发展规划策略 |
第一节 潮州市潮剧团存在困境 |
一、潮州市潮剧团演出困境 |
(一)潮剧观众锐减,风俗陪衬日渐取代艺术鉴赏 |
(二)演职人员演出态度的蜕变 |
(三)潮剧团在“广场戏”市场中无法体现专业优势 |
二、潮州市的潮剧团运营困境 |
(一)低报偿导致演职人才流失 |
(二)重获奖、轻传承与普及的创作投资 |
三、体制性质与潮剧团运营状况相矛盾 |
(一)潮州市潮剧团是否应该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发展导向? |
第二节 潮州市潮剧团发展规划策略 |
一、确立与文化事业单位相符的运营目标 |
(一)潮剧团应该肩负培养观众的责任 |
(二)潮剧团应该肩负传承优秀潮剧艺术的责任 |
二、政府加大对潮剧团的财政和政策上扶持 |
三、政府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
四、潮州市潮剧团演出规划策略 |
(一)回归剧场,建立相应潮剧演出季 |
(二)结合旅游经济,发展潮剧旅游演出 |
(三)提高“广场戏”演出质量,提高演出报偿、适当减少场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获奖目录 |
后记 |
(5)贵州遵义烟草公司卷烟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有助于准确把握烟草发展环境 |
1.2.2 有助于为烟草行业创新营销理念和改进营销方法提供借鉴 |
1.2.3 有助于规范卷烟市场秩序 |
1.2.4 有助于为国家制定和调整烟草行业政策提供依据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市场营销与民俗消费的理论概述 |
1.4.1 市场营销理论概述 |
1.4.2 民俗消费理论概述 |
1.4.3 市场营销与民俗消费的关系概述 |
第二章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2.1 论文内容 |
2.2 研究思路 |
2.3 研究方法 |
2.3.1 资料分析法 |
2.3.2 问卷调查法 |
2.3.3 对比分析研究法 |
2.4 研究框架 |
第三章 遵义烟草民俗消费与营销现状分析 |
3.1 遵义烟草消费现状分析 |
3.1.1 遵义卷烟消费市场的总体分析 |
3.1.2 遵义烟草消费的特点总结 |
3.2 遵义烟草现状与不足 |
3.2.1 遵义烟草品类与品牌构成现状 |
3.3 遵义烟草营销工作存在的主要不足 |
3.3.1 营销品类与品牌规划的自主性不强 |
3.3.2 营销品类与品牌规划的市场性不强 |
3.3.3 省产省外卷烟的营销总量比重不够合理 |
3.3.4 省产省外卷烟的营销结构比重不够合理 |
3.3.5 品牌规格的价位分布不够合理 |
3.3.6 营销渠道和客户关系管理亟待改进 |
第四章 遵义烟草的营销策略设计与应用 |
4.1 遵义烟草营销目标 |
4.1.1 品牌优化 |
4.1.2 提升销售目标 |
4.2 品牌营销策略 |
4.2.1 建立基于消费需求的品类管理体系 |
4.2.2 开展品牌生命周期管理 |
4.2.3 规范品牌引入和退出管理 |
4.2.4 完善品类管理与品牌培育的组织体系 |
4.3 产品优化策略 |
4.4 终端渠道改进策略 |
4.4.1 细化零售终端分类 |
4.4.2 加大对卷烟加盟店的管理 |
4.4.3 提高服务终端能力 |
4.5 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
4.5.1 建立卷烟消费者数据库 |
4.5.2 开展民俗消费市场调研 |
4.5.3 划分消费者客户类型 |
4.5.4 针对消费者类型,开展差异化服务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1.1 初步对民俗消费市场进行了归类分析 |
5.1.2 提出可行性建议 |
5.2 讨论 |
5.2.1 区域性限制 |
5.2.2 理论支撑不足 |
5.2.3 研究方法变量较多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民俗活动中潮州大锣鼓的观众态度研究 ——以潮州市意溪镇为研究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原因及研究对象 |
二、学科归属及概念界定 |
(一) 学科归属 |
(二) 概念界定 |
三、文献收集及现状评述 |
(一) 文献收集 |
(二) 现状评述 |
四、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
(一) 研究问题 |
(二) 研究方法 |
五、逻辑框架及具体对策 |
(一) 逻辑框架 |
(二) 具体对策 |
六、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
七、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
(一) 资料收集中的伦理问题 |
(二) 数据分析和解释中的伦理问题 |
(三) 写作和研究成果中的伦理问题 |
第一部分 研究一:仪式活动与观众行为的参与观察 |
一、研究一的设计 |
(一) 研究目的与框架 |
(二) 关于两个基本概念 |
(三) 参与观察前的准备 |
(四) 本阶段的研究抽样 |
(五) 参与观察的工具 |
(六) 研究一的信度和效度 |
二、意溪镇内正月初六游神赛会仪式观察 |
(一) 意溪镇内正月初六游神赛会概况 |
(二) 游神赛会仪式中的潮州大锣鼓音乐 |
三、游神赛会仪式中观众行为的观察及分析 |
(一) 观众行为的观察 |
(二) 观众行为的分析 |
四、民俗活动中潮州大锣鼓的音乐社会功能 |
第二部分 研究二:观众态度量表的编制与测量 |
一、观众态度的内涵 |
(一) 观众认知层次的内涵 |
(二) 观众情感维度的内涵 |
(三) 观众行为倾向维度的内涵 |
(四) 总结 |
二、预试量表的编制与测量 |
(一) 受测样本 |
(二) 预测程序 |
(三) 数据分析的结果 |
三、正式量表的编制与测量 |
(一) 受测样本 |
(二) 正式量表的编制 |
(三) 正式测试的程序 |
(四) 数据分析的结果 |
第三部分 研究三:观众态度的个人访谈 |
一、研究三的设计 |
(一) 研究三的目的 |
(二) 访谈形式的确定 |
(三) 访谈对象的选择 |
(四) 个人访谈的工具 |
(五) 研究三的效度问题 |
二、资料收集和整理 |
三、访谈情境与结果 |
(一) 价值评价 |
(二) 行为倾向 |
(三) 情感 |
(四) 总结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一、观众态度内涵的各个维度 |
二、观众认知、观众行为倾向、观众情感的关系 |
(一) 观众认知与观众行为倾向 |
(二) 观众认知与观众情感 |
(三) 观众情感与观众行为倾向 |
三、观众态度的强弱程度 |
四、不同年龄段观众的态度差异 |
(一) 意溪当地文化塑造的思想与实践 |
(二) 作为文化承担者的价值观的变迁 |
五、不同性别观众的态度差异 |
结论与展望 |
一、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二、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一)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二) 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研究一的参与观察问题 |
附录二:民俗活动中潮州大锣鼓的观众态度量表 |
附录三:不同年龄段、性别观众态度各因素的方差分析 |
后记 |
(7)妈祖信仰传播和分布的历史地理过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妈祖信仰研究成果回顾 |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
第2章 妈祖信仰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考察 |
2.1 祖庙和圣墩 |
2.2 宋代的莆田和全国的发展 |
2.3 元代妈祖信仰在全国和莆田的发展 |
2.4 明清以来妈祖信仰在莆田的传播和发展 |
2.5 明清以来全国妈祖信仰的发展 |
第3章 推动妈祖信仰发展的力量作用过程和作用模式分析 |
3.1 全国妈祖庙分布态势 |
3.2 各种推进力量的作用分析 |
3.3 结论 |
第4章 几个妈祖信仰有关的文化要素分析 |
4.1 海洋 |
4.2 商业和方言 |
第5章 妈祖信仰的神只环境综合分析 |
5.1 引言 |
5.2 三个村庄的背景和神只 |
5.3 法石、蟳埔、宝山三村妈祖信仰的神只环境综合比较 |
5.4 结论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8)民俗的变迁与地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广东潮州意溪与枫溪两镇游神活动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游神民俗的社会文化特征 |
二、两镇的经济与民俗文化活动比较 |
(一) 经济上的比较 |
(二) 民俗文化活动上的比较 |
四、民俗的变迁与地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广东潮州意溪与枫溪两镇游神活动的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潮州大锣鼓民间传承与学校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比较研究[D]. 王炜瑾. 星海音乐学院, 2019(09)
- [2]九龙江西溪流域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 刘莉宁. 闽南师范大学, 2019(09)
- [3]神话“泰山石敢当”对泰安经济社会的影响及相关产业发展策略[D]. 刘笑寒.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4)
- [4]潮州市潮剧团运营与管理研究[D]. 陈载元. 星海音乐学院, 2015(09)
- [5]贵州遵义烟草公司卷烟营销策略研究[D]. 舒畅.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6]民俗活动中潮州大锣鼓的观众态度研究 ——以潮州市意溪镇为研究样本[D]. 张璇. 星海音乐学院, 2008(S2)
- [7]妈祖信仰传播和分布的历史地理过程分析[D]. 郑衡泌. 福建师范大学, 2006(01)
- [8]民俗的变迁与地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广东潮州意溪与枫溪两镇游神活动的比较研究[J]. 石中坚,付春光.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