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完善农机股份合作制(论文文献综述)
白慧慧[1](2019)在《新疆沙湾县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由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转移,农民对耕地的种植意愿逐渐降低,土地零星化、碎片化问题凸现,“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股权,农民变成股东。入社土地由合作社统一耕种,农户除劳动收益外,还可享受年底分红。作为合作制与股份制的联合产物,土地股份合作社无疑是一个突破性的创新,不但同时具备股份公司与合作社的典型特征,也体现了合作社为农民服务的基本原则。沙湾县作为农业大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着力培育以共营制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解决了三权分置后经营权放活的难题,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但是在土地股份合作社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沙湾县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与运行机制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总结出沙湾县为推行土地股份合作社所采取的诸多措施,归纳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实践取得的成效:促进农业产业化、生态化,农民实现多元化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其次,分析了沙湾县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践探索过程中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成立门槛较低,运行质量不高;政府推动行为存在偏差;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高素质人才不足;运营成本高、稳定性欠佳;经营层次单一等。最后,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对策建议,为当地政府在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问题上提供决策参考,以推动沙湾县土地股份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壮大当地农村经济,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通过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促进沙湾县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八条建议:完善合作社管理制度;提升合作社竞争力;明确政府职能;构建农民收入和经营效益联动;创新灵活的融资机制,增强社员责任意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外部环境;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拓宽合作社经营范围等。
赵聪[2](2019)在《广东省幸福农场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经营体制既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和体制保障,也是国营农场的基本经济制度,关乎农场的生存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营农场农业经营体制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且自身遗留问题也较多,使得负担较重,民生问题凸显,改革迫在眉睫。必须全面推进农场经营体制改革,才能实现农场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创新国营农场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经营体制,是加快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的关键。近年来,广东农垦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企业化改革的步伐,加快打造国际化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垦区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推进农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广东省幸福农场在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方面也有了一定发展。本文以广东省幸福农场为个案进行研究,从当前农场已有的农业经营体制出发,通过理论分析、文献分析、个案研究和实地走访调查,深入剖析幸福农场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职工经营土地过于分散,导致机械化程度低、承担的风险较大,农业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行。再加上对股份合作制的认识不够全面,在股份分配上和成本控制上都存在一定问题,操作规范也有待加强,共建基地的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此,农场进行了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集中进行了股份制合作经营模式和职工家庭经营模式的创新。本文进一步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创新理论、农业现代化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得出完善广东省幸福农场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要不断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努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积极推进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现代农业发展体系。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国营农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国营农场的发展应坚持职工家庭经营的主导地位,发挥大农场直接经营的优势,在不断探索中创新发展农业经营体制。国营农场的未来发展应该走农业合作社发展道路,国营农场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中应努力增强农场统一经营功能,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力度,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和市场,以优质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一定地位。
李璇[3](2016)在《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农民股份合作社是一个新型的农民经济组织,它是在顺应了我国农业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通过股份制经济与合作制经济相互融合所产生的,它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经济组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在农业生产方面,原有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阻碍,出现了农业生产率低、农民产权不清晰、农民收益低等问题。面临着这些问题的凸显,我国农民股份合作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农民股份合作社弥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足,农民用自己的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作为股份加入到合作社当中,在合作社中能够享受到合作社提供的农业方面的服务,也能够通过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得到分红。在我国农村建立农民股份合作社,一方面是有利于拓展农民增加农业收入的渠道,又是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一项重要举措。首先,促进农民在集体财产中确立自己的地位,使农民增加自身的财产收益与投资收益。将集体资产量化到每一位农户的身上,使得产权虚置问题得到解决,让农民真正的成为财产的主体,农民除了获得劳动报酬收入之外还能够通过自己在合作社中的投资获得分红,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财产收益。第二,能够使农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一定的提高。新型股份合作社是一种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经济组织,有利于克服以户为单位分散、落后的经营方式的弊端,为农村经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基础。第三,使农村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得到解决,如农村资产融资难、变现难、农民脱离土地难等问题。本文从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的股份合作发展的角度为研究核心,运用规范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结合以及调研为主要研究方法。首先,对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股份合作社相关概念界定;其次,对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的股份发展现状,进一步证明农民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的意义。本文从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的产权结构、运营管理、经营范围、经济运行情况、利润分配五个方面了解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运行的基本现状,股份合作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成员、土地面积、产业链都得到扩展,为合作社带来了明显的收益。通过对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的研究发现: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合作社内部制度不健全、收入分配不科学、持续增收能力弱、政府监督缺失、人才匮乏等问题。最后,针对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在股份合作发展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推进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发展的相关建议:一,完善农民股份合作社的产权制度;二、健全农民股份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三、保证成员收益;四、提高盈利能力;五、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
魏巍[4](2014)在《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和主要标志,而农机经营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兵团目前正处在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实现农业机械化尤为重要。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在其特殊的体制背景下,兵团农机经营模式与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核心问题是采用何种经营模式来发展农业机械化,进一步优化农机资源配置,提高农机利用效率,推进兵团农业现代化进程。本文以此为研究出发点,结构安排如下:首先是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主要对农业机械、农机经营、模式以及农业机械经营模式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主要有分工与专业化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第二是兵团农业机械化概况。介绍了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程,进而构建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兵团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第三是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的变迁。通过对兵团农机经营模式变迁的剖析,分析兵团农机经营模式是怎么来的,并对兵团农机经营模式变迁作出经济学解释,试图探究兵团农机经营模式变迁的一般规律。第四是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的分类描述与效率分析。本章在对兵团农机经营模式分类的基础,对各种模式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别测算了兵团与新疆地方农机经营模式、农机对外经营模式、农机户经营模式的技术效率,并通过比较定性分析兵团农机自购自用模式以及农机服务公司模式的技术效率。第五是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的缺陷与制度成因。本章归纳总结兵团农机经营模式存在的缺陷,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剖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第六是农机经营模式的经验借鉴。主要对农业机械化发达的美国、法国、日本、黑龙江等四个经济体农机经营模式进行考察,总结其一般性的规律,提出对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的借鉴经验。第七是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的优化与创新。结合兵团农机经营的实际,提出兵团农机经营模式优化与创新的整体思路、原则及动力,对兵团农机经营的现有三种模式进行分类优化,并提出新的兵团农机经营模式——农机股份合作制模式。第八是兵团农机经营模式优化与创新的保障措施。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兵团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较高,但农业机械化综合效益水平较低。本文通过构建兵团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1—2010年的样本数据,对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兵团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上升,从2001年的50.56%上升至2010年的83.32%。但是二级指标中的农业机械化综合效益水平偏低,其主要原因是百元农机原值纯收入与千瓦动力农机作业收入水平有待提高,说明兵团农机经营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2.兵团农机经营模式变迁的诱因是兵团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兵团农机经营模式变迁的主要方式为强制性变迁。兵团农机经营模式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兵团、团场、农机经营主体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再分配过程。3.兵团农机经营模式分为自购自用模式、农机户模式(包含农机联户模式)、农机服务公司模式,其中农机户模式与农机服务公司模式又可以合称为对外经营模式。在对外经营模式中,根据行政力量与市场力量在推动农机经营中的作用强弱的不同,将农机对外经营模式分为行政推动型模式和市场推动型模式,兵团农机对外经营模式属于行政推动型模式,地方农机对外经营模式属于市场推动型模式。4.在兵团农机经营模式技术效率与新疆地方对比中,兵团规模化经营且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等原因导致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的整体技术效率高于新疆地方,但是兵团农机对外经营模式包括农机户经营模式的技术效率都低于新疆地方,说明兵团行政推动型的农机对外经营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的比较发现,农机自购自用模式的技术效率高于农机对外经营模式,在兵团农机对外经营模式中,农机户经营模式的技术效率要高于农机服务公司模式。这同时也印证了农业要以农户经营为主体的结论。但是农机服务公司和其他农机经营组织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提高农机利用效率方面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是农机经营模式的有益补充。5.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兵团农机自购自用模式优化主要是进一步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农机户经营模式优化是逐步减少团场对农机产权的限制,在加强农机宏观调控的前提下走市场化道路;农机服务公司模式优化是逐渐退出行政性垄断,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向民营化发展。农机股份合作制公司模式是兵团今后要重点发展的农机经营模式。
薛鸿仪[5](2012)在《浅谈完善农机股份合作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就农机股份合作制在实践运作过程中如何进一步的完善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薛鸿仪[6](2012)在《浅谈完善农机股份合作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就农机股份合作制在实践运作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梁备战[7](2010)在《新时期农机化经营模式的研究与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各个历史时期,我国始终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农业机械化经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何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使农业机械化更好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农业机械化经营有着不同的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制约因素。本文对我国不同时期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从农业机械化经营与经济的关系、农业机械化贡献等方面分析了河南省农业机械化经营发展的基本状况,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对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对农机化贡献率的影响作了说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农机化规模经营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人均收入是影响农业机械化规模经营发展的主要经济因素,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经营发展模式的思路和意见。
张晓辛,唐国华[8](2009)在《江苏省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运行机制及其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论述了江苏省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类型及其运行机制,并就各类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运行机制在组织成立、法律属性、经营管理机制、利益联结与分配机制等方面做出了比较,同时对各组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马翠华[9](2008)在《农机股份合作制模式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农机股份合作制是新形势下适应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制度创新。这种新型的农机经济组织形式,对于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分析了农机股份合作制产生的诱因,由于产权主体不同体现出的不同组织形式,以及分析了制度创新的优势所在。这种社会化、企业化的农机发展道路必将成为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杜俊英[10](2007)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问题。本论文以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资源配置理论和资产专用性理论为基础,综合应用对比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的变迁历程,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以农机专业户为主,这种模式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很多弊端,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弊端。一是低水平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导致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二是农业机械服务未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三是农业机械监管体系不健全;四是农业机械管理难度大。其次,通过分析国内外各国家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的历程和现状,总结出先进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化程度高,以农机合作组织的形式存在;土地达到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对合作组织给予扶持;农业机械科研开发体系完善,为农机合作组织提供坚实的产品后盾等。再次,在兵团特殊的体制下,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探讨出兵团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应该走兵团特色的双层经营农机合作模式的道路,所谓双层经营是指在兵团、师和团场的统一经营和管理下,农机专业户自由竞争和联合,由此组建股份(合作)制的农机联合体,或是兵团、师独立出资或和社会资本联合组建农机服务公司,或在其引导下,农机制造企业、农机租赁公司、农机服务公司和农机经销商对外出租农机具,达到农业机械合作共用的目的。最后,从外部和内部环境两个角度提出兵团双层经营农机合作模式的保障体系。
二、浅谈完善农机股份合作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完善农机股份合作制(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沙湾县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农民专业合作社 |
2.1.2 土地股份合作社 |
2.1.3 土地股份合作制与部分土地流转模式的比较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产权理论 |
2.2.2 制度变迁理论 |
2.2.3 交易费用理论 |
第三章 沙湾县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实践探索 |
3.1 沙湾县土地股份合作社产生背景 |
3.1.1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
3.1.2 土地整合推进规模经营 |
3.1.3 土地流转不规范 |
3.2 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 |
3.2.1 数量与规模 |
3.2.2 运行机制 |
3.2.3 主要类型 |
3.2.4 收益分配机制 |
3.3 推行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
3.3.1 做好农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
3.3.2 强化政策支持与示范引领 |
3.3.3 强化金融支持,创新土地经营权贷款模式 |
3.3.4 以规范清理、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全面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 |
第四章 沙湾县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成效与问题 |
4.1 取得的成效 |
4.1.1 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生态化 |
4.1.2 促进了农民多元化持续增收 |
4.1.3 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
4.2 存在的问题 |
4.2.1 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 |
4.2.2 成立门槛低,运行质量不高 |
4.2.3 政府推动行为存在偏差 |
4.2.4 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
4.2.5 高素质人才不足 |
4.2.6 运营成本高、稳定性欠佳 |
4.2.7 经营层次单一 |
第五章 沙湾县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合作社管理制度 |
5.2 提升合作社竞争力 |
5.3 明确政府职能 |
5.4 构建农民收入与经营效益联动机制 |
5.5 创新融资机制,增强社员责任感 |
5.6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外部环境 |
5.7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
5.8 拓宽合作社经营范围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2)广东省幸福农场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一)农场发展的研究 |
(二)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研究 |
(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研究 |
(四)研究述评 |
三、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五、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一)可能的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广东省幸福农场的发展概况 |
第一节 广东省幸福农场发展历程 |
一、幸福农场简介 |
二、幸福农场历史沿革 |
第二节 广东省幸福农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
一、区位条件 |
二、经济状况 |
三、产业结构 |
四、人口情况 |
第二章 广东省幸福农场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动因分析 |
第一节 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
二、国家政策的导向 |
第二节 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迫切性 |
一、幸福农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
二、幸福农场农业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
三、农场职工发展进步的需要 |
第三章 广东省幸福农场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
第一节 广东省幸福农场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原则 |
一、职工主体原则 |
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 |
三、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原则 |
四、开放共赢原则 |
第二节 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的实践探索 |
一、试点基地的建立 |
二、取得的成效 |
第三节 职工家庭经营模式的实践探索 |
一、大力推进职工适度规模经营 |
二、重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 |
三、进一步“扩岗增效” |
第四章 广东省幸福农场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职工家庭经营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机械化程度低,种植成本高 |
二、土地分散,经营效率不高 |
三、劳动力素质偏低,年龄偏大 |
第二节 股份合作制经营存在问题分析 |
一、思想认识问题 |
二、股权分配问题 |
三、成本控制问题 |
四、规范操作有待加强 |
第五章 完善广东省幸福农场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提高农业经营效率 |
一、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 |
二、提升农场自主经营能力 |
第二节 制定奖励机制,积极引进人才 |
一、鼓励创新发展 |
二、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 |
第三节 结合自身实际,适度规模发展 |
一、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
二、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三、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是关键 |
二、职工家庭经营是农场发展的前提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一、股份合作制,公司化经营的重要地位 |
二、国营农场农业品牌的建设 |
三、国营农场市场的开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合作社 |
2.1.2 农民专业合作社 |
2.1.3 农民股份合作社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制度变迁理论 |
2.2.2 产权理论 |
2.2.3 产业组织理论 |
3 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发展历程与现状 |
3.1 克山县仁发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发展历程 |
3.2 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发展现状 |
3.2.1 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的产权结构 |
3.2.2 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的运营管理 |
3.2.3 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经营范围 |
3.2.4 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的经济运行情况 |
3.2.5 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的利益分配 |
3.3 本章小结 |
4 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发展中存在问题 |
4.1 产权结构及治理结构不尽合理 |
4.2 利益分配有待完善 |
4.3 持续盈利能力较弱 |
4.4 高层次人才匮乏 |
4.5 股份合作社配套政策缺失 |
4.6 本章小结 |
5 克山县农民股份合作社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 产权结构的影响 |
5.2 治理结构的影响 |
5.3 盈利能力的影响 |
5.4 相关政策的影响 |
5.5 成员素质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6 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
6.1 完善农民股份合作社产权制度 |
6.2 健全农民股份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 |
6.3 保证社员收益 |
6.4 提高盈利能力及销售水平 |
6.5 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农业机械 |
2.1.2 农机经营 |
2.1.3 模式 |
2.1.4 农机经营模式 |
2.2 理论基础 |
2.2.1 分工与专业化理论 |
2.2.2 交易费用理论 |
2.2.3 制度变迁理论 |
2.2.4 产权理论 |
第三章 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
3.1 兵团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
3.2 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
3.3 兵团农业机械化的水平评价 |
3.3.1 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3.2 评价指标计算和标准确定 |
3.3.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系数 |
3.3.4 评价结果 |
第四章 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的变迁 |
4.1 兵团农机经营模式变迁的历程 |
4.1.1 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机经营模式分析(1954—1982年) |
4.1.2 家庭承包时期的农机经营模式(1983—1996年) |
4.1.3 农机产权改革后的农机经营模式(1997—至今) |
4.2 兵团三个时期农机经营模式的比较 |
4.2.1 农机所有权与投资主体的比较 |
4.2.2 农机管理的比较 |
4.2.3 农机经营收益分配的比较 |
4.3 兵团农机经营模式变迁的经济学解释 |
4.3.1 兵团农机经营模式变迁的诱因 |
4.3.2 兵团农机经营模式变迁的方式 |
4.3.3 兵团农机经营模式变迁的实质 |
第五章 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的现状与效率分析 |
5.1 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的分类 |
5.2 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的现状 |
5.2.1 农机自购自用模式的现状 |
5.2.2 农机户模式的现状 |
5.2.3 农机服务公司模式的现状 |
5.3 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的效率分析 |
5.3.1 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的总体效率分析 |
5.3.2 兵团农机对外经营模式与自购自用模式的效率分析 |
5.3.3 兵团农机户模式与农机服务公司模式的效率分析 |
第六章 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的缺陷及制度成因 |
6.1 农机经营模式与兵团体制特殊性 |
6.2 农机自购自用模式的缺陷及制度成因 |
6.2.1 农机自购自用模式的缺陷 |
6.2.2 农机自购自用模式缺陷的制度成因 |
6.3 农机户模式的缺陷及制度成因 |
6.3.1 农机户模式的缺陷 |
6.3.2 农机户模式缺陷的制度成因 |
6.4 农机服务公司模式的缺陷及制度成因 |
6.4.1 农机服务公司模式的缺陷 |
6.4.2 农机服务公司模式缺陷的制度成因 |
第七章 农机经营模式的经验借鉴 |
7.1 美国农机经营模式 |
7.1.1 美国的农业 |
7.1.2 美国的农业机械化 |
7.1.3 美国农机经营模式的具体模式 |
7.2 法国农机经营模式 |
7.2.1 法国的农业 |
7.2.2 法国的农业机械化 |
7.2.3 法国农机经营模式的具体模式 |
7.3 日本农机经营模式 |
7.3.1 日本的农业 |
7.3.2 日本的农业机械化 |
7.3.3 日本农机经营模式的具体模式 |
7.4 黑龙江农机经营模式 |
7.5 启示 |
第八章 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
8.1 兵团农机经营模式优化与创新的思路与原则 |
8.1.1 兵团农机经营模式优化与创新的思路 |
8.1.2 兵团农机经营模式优化与创新的原则 |
8.2 兵团农机经营模式优化与创新的动力 |
8.2.1 兵团和团场参与优化与创新的动力——社会产出的最大化 |
8.2.2 农机经营者与农户参与优化与创新的动力——外部利润 |
8.3 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的优化 |
8.3.1 兵团农机自购自用模式的优化 |
8.3.2 兵团农机户模式的优化 |
8.3.3 兵团农机服务公司模式的优化 |
8.4 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的创新——股份合作制公司 |
8.4.1 兵团农机股份合作制的现实需求 |
8.4.2 股份合作制公司的特点 |
8.4.3 兵团农机股份合作制的优越性 |
8.4.4 兵团农机股份合作制的运行机制 |
8.4.5 兵团农机股份合作制的形成途径 |
第九章 兵团农机经营模式优化与创新的保障措施 |
9.1 推进兵团农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
9.2 加强农机经营组织培育 |
9.3 建立兵团农机投入的长效机制 |
9.4 促进兵团土地流转集中和家庭农场发展 |
9.5 推动兵团农机工业发展 |
9.6 完善兵团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
9.7 加强兵团农机人才的培训 |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
10.1 研究结论 |
10.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5)浅谈完善农机股份合作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农机股份合作制经营方式的特点及优势 |
1.1 促进农场农机基层管理职能的改变 |
1.2 农机股份合作制与农业生产“两费自理”等改革 相互配合,进一步深化了农场改革 |
1.3 农机经营方式既灵活又统一 |
1.4 促进团场社会财富积累,减轻贷款利息的负担 |
1.5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转变了思想观念,加强机车管理 |
1.6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
2 完善农机股份合作制 |
(6)浅谈完善农机股份合作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机股份合作制经营方式的特点及优势 |
1.1 促进农场农机基层管理职能的改变 |
1.2 农机股份合作制与农业生产“两费自理”等改革相互配合, 进一步深化了农场改革 |
1.3 农机经营方式既灵活又统一 |
1.4 促进团场社会财富积累, 减轻贷款利息的负担 |
1.5 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 转变思想观念, 加强机车管理 |
1.6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
2 完善农机股份合作制 |
2.1 坚持农机股份合作制的组织原则 |
2.2 规范股份合作制 |
(7)新时期农机化经营模式的研究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新时期河南省农机经营模式探讨 |
2.1 河南省地理特征与农业机械经营概况 |
2.2 河南省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现状 |
2.2.1 独户经营模式 |
2.2.2 专业合作经营模式 |
2.2.3 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经营模式 |
2.2.4 农机作业协会 |
2.2.5 农机化中介服务组织 |
2.3 河南省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的特点 |
2.3.1 农机跨区作业服务 |
2.3.2 农机承包服务 |
2.3.3 农机信息化服务 |
2.3.4 托管作业服务 |
2.3.5 订单作业服务 |
2.4 农机经营模式案例研究与探讨 |
2.4.1 农民自主联合从事农机化经营服务 |
2.4.2 喜耕田农机合作社的运作方式及管理章程 |
2.4.3 喜耕田农机合作社的利益分配 |
2.4.4 喜耕田农机经营模式的评价分析及取得成效 |
第3章 不同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对农业产出贡献率的影响 |
3.1 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对农业产出贡献率的意义 |
3.2 农业机械化贡献率研究概述 |
3.2.1 专家意见法 |
3.2.2 有无比较法 |
3.2.3 数学模型法 |
3.3 贡献率的测算 |
3.3.1 生产要素的投入选取和数据采集 |
3.3.2 函数拟合及贡献率计算 |
第4章 影响农业机械化规模经营发展的因素分析 |
4.1 农业机械化环境分析 |
4.1.1 农业机械化外部环境分析 |
4.1.2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 |
4.1.3 农业机械化发展应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相协调 |
4.1.4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机械化 |
4.1.5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机械化 |
4.1.6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机械化 |
4.1.7 农业机械化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
4.2 农业机械化与土地流转 |
4.3 农业机械化规模经营发展因素的层次分析 |
4.3.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
4.3.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5章 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的选择 |
5.1 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
5.2 农业机械化经营效益 |
5.3 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的选择 |
第6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喜耕田“双千斤”整体托管服务协议 |
附录 B 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章程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江苏省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运行机制及其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服务组织的类型及其运行机制 |
1.1 农机合作社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
1.2 农机专业协会及其运行机制 |
1.3 农机股份 (合作) 公司及其运行机制 |
1.4 农机服务队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
2 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运行机制比较 |
2.1 组织成立 |
2.2 组织管理机制与法律属性 |
2.3 生产经营机制 |
2.4 利益联结与分配机制 |
2.5 服务功能 |
2.6 带动规模与效应 |
3 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趋势分析 |
(1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农机化发展模式的研究范畴 |
1.2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主要内容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发达国家和地区关于农机化发展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
1.5.2 中国农机化发展模式的研究和探讨 |
1.5.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
第二章 兵团农机化发展模式变迁分析 |
2.1 兵团农机化发展模式的历史变迁 |
2.2 现有分散的农机专业户为主的私营农机模式优势和弊端分析 |
2.2.1 优势分析 |
2.2.2 弊端分析 |
第三章 国内外先进农机化发展模式及对兵团的启示 |
3.1 国内外先进农机化发展模式—农机合作组织模式 |
3.1.1 美国的农机合作组织的组织方式及扶持政策 |
3.1.2 加拿大的农机合作组织的组织方式及扶持政策 |
3.1.3 德国的农机合作组织的组织方式及扶持政策 |
3.1.4 法国的农机合作组织的组织方式及扶持政策 |
3.1.5 日本的农机合作组织的组织方式及扶持政策 |
3.1.6 中国台湾的农机合作组织的组织方式及扶持政策 |
3.2 国内外先进农机化发展模式对兵团的启示 |
第四章 兵团农机化发展模式的构建—兵团双层经营农机合作模式 |
4.1 兵团双层经营农机合作模式构建框架 |
4.1.1 兵团双层经营农机合作模式内涵 |
4.1.2 兵团双层经营农机合作模式构建的相关理论分析 |
4.2 兵团双层经营农机合作模式构建的原则 |
4.2.1 农机管理实行“五统一,五规范”和“十个标准化”原则 |
4.2.2 农机具统一调度原则 |
4.2.3 保证质量原则 |
4.2.4 统筹安排原则 |
4.3 兵团双层经营农机合作模式相关主体行为分析 |
4.3.1 兵团、师、团的农机经营管理行为 |
4.3.2 农机合作组织追求经济效益行为 |
4.3.3 农户接受农机服务的市场行为 |
4.4 兵团双层经营具体农机合作模式的案例分析 |
4.4.1 团场统一管理的农机联合体模式 |
4.4.2 兵团或师组建农机服务公司模式 |
4.4.3 兵团或师组建农机租赁公司模式 |
4.4.4 主要结论 |
4.5 兵团双层经营农机合作模式构建的引导机制 |
4.5.1 政策引导 |
4.5.2 经济引导 |
4.5.3 体制引导 |
第五章 兵团农机化发展模式构建的保障体系 |
5.1 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
5.1.1 落实土地长期承包政策,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 |
5.1.2 促进农业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
5.1.3 促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机服务产业化 |
5.2 加强农机合作组织的内部约束机制建设 |
5.2.1 给与农机合作组织合法地位 |
5.2.2 完善农机合作组织规章制度 |
5.3 加大农机合作组织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
5.3.1 财政补贴 |
5.3.2 贷款支持 |
5.3.3 税收优惠 |
5.4 加大培训和科研开发力度 |
5.4.1 研制开发科技含量高的农机具 |
5.4.2 搞好培训服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语 |
四、浅谈完善农机股份合作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沙湾县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白慧慧.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2]广东省幸福农场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研究[D]. 赵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3]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发展研究[D]. 李璇. 东北农业大学, 2016(02)
- [4]兵团农机经营模式研究[D]. 魏巍. 石河子大学, 2014(03)
- [5]浅谈完善农机股份合作制[A]. 薛鸿仪. 2012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国际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
- [6]浅谈完善农机股份合作制[J]. 薛鸿仪. 农业机械, 2012(26)
- [7]新时期农机化经营模式的研究与探讨[D]. 梁备战. 河南科技大学, 2010(02)
- [8]江苏省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运行机制及其发展趋势[J]. 张晓辛,唐国华. 农机化研究, 2009(03)
- [9]农机股份合作制模式的探讨[J]. 马翠华. 中国农机化, 2008(01)
- [1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研究[D]. 杜俊英. 石河子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