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学经验

太极拳教学经验

一、太极拳教学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胡一礼[1](2022)在《对八法五步太极拳阶段式练习方法与步骤的探析》文中提出八法五步太极拳是国家体育总局经过多方面调查与研究,创编的一套比二十四式太极拳更简化的基础太极拳。大学生经常练习八法五步太极拳,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并且收到教师的教学反馈,发现八法五步太极拳阶段式教学方式比其他教学方式效果更为显着。本文从教学角度分析其教学特点及步骤,将教学阶段分为引导教学阶段、基础教学阶段、巩固整合阶段、全面掌握八法五步太极拳阶段这五个阶段,教学步骤分为初步接触、动作模仿、动作串联、整合巩固这四个步骤,为八法五步太极拳教学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李爱华,杜晓红,刘聪,太玉,王俊翔[2](2021)在《《太极拳论》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存在忽视太极理论与文化教学等现象。该研究结合文献资料和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深入挖掘《太极拳论》中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将《太极拳论》作为教学重点应用于高校太极拳教学,以期实现促进学生排除杂念、缓解精神压力和保持身心健康的目标,并为高校太极拳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林兢[3](2021)在《探索“太极拳”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优势和教学设计》文中指出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太极拳课堂教学全过程后,大学生爱国主义、勇于拼搏、努力奋斗精神显着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法律法规意识、社会道德方面的素养得到了发展和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文化修养、理想信念大大提升。在突出太极拳中攻防含义的教学创新理念下,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大幅提高,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效果,使学生身心也得到了全面发展,体会到太极"以柔克刚,以静带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特点,促进了学生对太极拳这一传统文化的了解,学生正确认识了自我,提高了学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最终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张晓丽[4](2021)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正念应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今后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担负推进“立德树人”工程实现的重任。近年来,正念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从临床到课堂的各种情境中。因此,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将正念融入初中体育教学课堂,通过教学实验,检验正念在初中体育教学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效果及实践价值。以期望于正念与体育教学的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丰富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一种思路。文章以基于正念的初中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以实验研究的方式进行,在南宁市某中学初二年级中随机选取两个班,采用组间对照实验法,在两个班中随机确定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45名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对实验班进行12周,每周三次的基于正念的太极拳教学,对照班进行与实验班运动强度相差不大的体育教学,教学前后进行儿童青少年正念量表、注意网络测试。研究结果:(1)实验组在经过正念太极拳教学后,注意网络测试中的警觉网络得分和执行控制网络得分均有显着性的变化(p<0.01;p<0.05),而定向网络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教学前后测注意网络测试各网络数据得分均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2)实验组在经过正念太极拳教学后,正念水平得分有显着性的变化(p<0.01),对照组在教学前后测正念水平得分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3)正念水平得分与警觉网络得分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r=0.592,p<0.05);正念水平得分与定向网络得分之间无显着的相关(p>0.05);正念水平得分与执行控制网络得分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r=-0.753,p<0.01)研究结论:(1)正念与我国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进行结合是可行的。(2)融入正念的体育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初中生的正念水平。(3)融入正念的体育教学能够对初中生注意网络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可以改善初中生的注意警觉效率和执行控制能力。(4)初中学生的正念水平得分与注意警觉网络得分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其与注意执行控制网络得分之间呈显着负相关。

侯佳怡[5](2021)在《韩国高中太极拳文化教学设计研究 ——以韩国新葛高中为例》文中提出由于能够较好地体现中华文化的主要精髓,太极拳在汉语国际传播这一重要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韩国高中学生对太极拳及其蕴含的中华文化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对韩国高中太极拳教学进行全面研究,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本论文以加涅有关教学设计的“ADDIE模型”为主要理论依据,将教学设计分为三大步骤:第一步是对太极拳文化教学设计的各要素进行分析,包括学习者、教师和教学资源。第二步是以教学各要素的调查分析为基础,策划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第三步是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实施与分析,以上就是本论文的框架支撑。全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章,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概括了太极拳与文化教学、太极拳在韩国传播、太极拳与文化教学设计三方面的相关研究,叙述了本次研究的内容和四种方法。第二章,论述了对新葛高中太极拳教学各要素包括学习者、教师和教学资源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新葛高中学生有身心特征明显、汉语水平较低、学习动机各异、学习需求较高、对太极拳认知存在偏差等几类问题;发现新葛高中的教师有教学经验参差不齐、学科知识储备不足、教学内容各有差异等问题;发现新葛高中有课程设置合理和教学设施良好等优点,给本次研究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第三章,对太极拳教学各环节的设计进行细致地构建:明确了太极拳教学在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确定了太极拳教学在语言、动作和文化三方面的教学内容;以“白鹤亮翅”为例给出一套具体的教学示例。在教学示例中细致体现了太极拳的教学流程与课时,以及仔细探讨了各教学环节设置的原因和依据。第四章,对教学设计方案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估与反思,证实了本次教学设计的总体成功,也证实了在海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太极拳文化教学有利于汉语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征、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得到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更加纯粹、学习需求基本实现、对太极拳的认知更加全面等五个方面。另外,还着重探讨了太极拳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出现的不足之处。经过反思后,提出了优化动作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提高汉语在课堂语言中的使用率等三条建议。第五章是结束语部分,对太极拳文化课的教学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指出了文章写作的局限性,并为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张振[6](2021)在《虚拟现实(VR)技术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突出情境性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娱乐、军事、教育等领域,随着不断的发展和成熟也为当前体育教学带来重要积极性作用。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为了积极探索“VR+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运用新技术助力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本研究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高校太极拳辅助教学中,使学习者借助VR设备以情境代入学习方式达到多方位视觉观察和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提高对太极拳动作的明确理解和记忆,探讨其应用的效果和可行性,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高校太极拳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本研究选取首都体育学院2019级舞蹈专业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根据各指标筛选分成实验组20名学生和对照组20名学生。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教学实验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沉浸理论为支撑,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太极拳教学,结合教学设计进行12周辅助教学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情意态度、技评成绩、身体基本素质测试数据比较分析,验证虚拟现实技术对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的科学假设。本文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1、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太极拳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更加全面掌握和理解太极拳动作角度和位置的变化,提高对太极拳动作的熟练性和动作规范性。2、通过虚拟教学反馈调查问卷得出,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太极拳教学得到良好反馈,学生在获得良好情境体验的同时加深了对太极拳动作细节的理解和记忆,学习过程有趣且印象深刻。3、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基本素质相比实验前均具有一定提升,而实验组身体基本素质各指标上升幅度略高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不存在显着性差异。4、虚拟现实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寻找知识和探索的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为促进传统太极拳教学改革注入了新动能。本文研究作为初步探索与尝试,对改善太极拳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谢仕莲[7](2020)在《来华留学生太极拳参与体验的质性研究》文中指出太极拳是众多武术拳种中的一种,其行云流水、深绵不息的气势,松缓自然、空灵睿智的神韵,以及老少皆可练习的运动方式,深受大众喜爱。因其具有的技击攻防、健身、养生价值,而在国外广受推崇。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示,武术国际化推广传播效果并不理想。来华留学生是太极拳国际推广的另一特殊受众群体,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太极拳在此群体中的教学传播效果,加强中外语言与中外体育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明确留学生对中国的人文情怀的意义。但面对越来越多停留于中国的留学生,在国家竭尽全力探索和实施向外推广武术文化的同时,却忽视了来到中国本土学习武术的这一特殊受教育群体,导致各高校对留学生的武术教学一直存在着理论严重落后于实践的状况。并且,中国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否符合留学生对太极拳的习练需求,以及教师期待的教学效果与留学生的学练效果是否相似或一致等问题都需要解决和回答。因此,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三级编码方法,辅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焦点小组研究方法,应用太极拳基本原理,结合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进行交叉研究,对留学生的太极拳参与体验采取多方面论述。包括对参与前留学生体验动机的梳理,参与过程中留学生获得的具体体验,以及参与后产生的体验意义。同时,根据留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遭遇的体验阻碍,提出改善留学生参与体验质量的建议或措施。研究认为:1)留学生太极拳参与体验主要体现为宏观的教学习练体验、微观的中国体育体验,以及延伸的交流互动体验,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2)参与体验受留学生本土文化背景(语言、体育文化思想)、习练时间、习练拳种的影响;3)留学生太极拳参与行为为留学生带来新的体悟认识、个人思想行为规范、和谐状态的精神追求的体验效益。

马春平[8](2020)在《对外汉语之“太极拳”教学设计 ——以坦桑尼亚多多马大学孔子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太极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优秀载体。因此,在孔子学院开设太极拳课程,能够丰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内容,让汉语学习更加立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有机结合,能够增加学习者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开展。现今,国内对太极拳的研究更多的侧重点在太极拳的历史、传播方式等方面,而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太极拳的教学设计研究相对较少。在海外教学过程中,受到学习者汉语水平的制约,许多平时被忽略的问题可能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比如如何将太极拳教学与汉语教学有机结合,如何通过太极拳教学促进汉语学习等问题,都会影响到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我们借鉴前人经验,结合所在孔院的汉语教学背景,运用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理论,对教学对象加以分析,使学生沉浸式地体验学习太极文化,并以具体教学情况为依据,对太极拳课程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本文由六部分构成:第一章对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对太极拳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第三章对这次教学设计进行前端分析。第四章是太极拳课具体教学设计方案。我们以当地的教学背景为依据,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选择符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课时、设计教学流程,完成教学设计。第五章对本教学设计及其实施进行评估与反思。最后以结语的形式对全文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其他志愿者提供参考,方便更多汉语老师、志愿者进行太极拳教学和文化的传播。

周惠新[9](2020)在《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走进新时代,以太极拳为典型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以鲜活个案在国际传播中实现从“文化走出去”到“文化走进去”,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中华文化国际软实力、助力国家形象建构贡献应有力量等,是太极拳理应思考的时代命题。研究将太极拳跨文化传播作为独立的“文化事项”加以命题和界定。在文化学、传播社会学、符号学、身体哲学等学科理论指导下,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网络民族志法、多元话语分析法、计算机(NVivo)辅助质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节点统计、概念提炼、话语分析、动态编码展示,对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理论阐释、历史进路、时代使命、现实困境及发展对策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实质是太极拳从技艺传播到跨文化对话的深度国际化传播,其主旨在于服务全人类健康生活的同时促进不同国家、地区、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实现和谐共存。2.太极拳跨文化传播是一个全球混融的历史过程,历经了国际交流、国际推广及跨文化传播三个相互交织阶段,稳步上升的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社会动力。3.基于传播学拉斯韦尔5W理论模式:目前,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传播者以国家外派各孔子学院、高校各文化交流中心的专业太极拳教师以及民间武术组织的太极拳拳师为主;传播内容以各式太极拳技术+中华传统文化为主;传播途径主要以人际传播、赛事传播、融媒体传播为主要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主体为海外中老年人、青少年学生、文化学者等;传播效果在体育健身服务、休闲健康生活引导等方面得到了国际各界的广泛认可。4.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新时代使命有:第一,以柔传播为发展理念,阐释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觉;第二,以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方向,传播太极拳的健康理念,坚定文化自信;第三,以建设体育强国为己任,推进中华武术申奥进程,彰显文化自强。5.制约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在于:基于文化霸权的文化冲突、基于文化差异的符号误读、基于身体缺场的受众群体边缘化和小众化、基于传播失序的文化认同程度不高、基于软实力构建的服务意识欠缺等五个维度。6.根据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进路及其现实困境,其理论发展对策在于:(1)聚焦文化内涵,打造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战略高地;(2)消融符号冲突,彰显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中国印象;(3)凸显身体参与,提升太极拳跨文化传播中的具身认知;(4)追求文化认同,实现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终极目标;(5)弘扬中华文明,助力太极拳跨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

包锡茹[10](2020)在《翻转课堂对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认为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是民族色彩与文化特性同存的体育项目,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部分。在高校中以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形式开展广泛,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良好促进作用。但是太极拳教学多以单操式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学过程多进行动作重复练习,课堂氛围多单调、乏味,这对学生学习太极拳积极性造成了一定阻碍。积极探索太极拳教学的新模式与新方法是太极拳一线教学教师与体育教学研究者的课题之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也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信息科技被应用于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充分应用信息科技工具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积极效果。本研究以翻转课堂对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实验为研究对象,以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教学效果以及其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为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设计并实施太极拳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用于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比较。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太极拳技术水平、体质水平、锻炼态度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实验组学生比传统组学生的技能水平更高;实验组学生与传统组学生的体质水平几乎无差异;实验组学生与传统组学生在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上产生差异,在行为态度上没有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思与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太极拳教学中应用的影响,这有利于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太极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2、培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3、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4、教师的把控力是太极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的保证。5、太极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要求更高。并针对性的提出如下建议:1、推广太极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2、增强学生自尊、自强、合作、竞争等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3、通过改进现有的教育模式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体育中来,并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掌握终身体育的知识和技能。4、增强教师课堂把控力以保障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效果。5、提高学生自觉性与主动性以促进学生锻炼态度形成。以期能够丰富高校太极拳教学模式,促进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发展。

二、太极拳教学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太极拳教学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对八法五步太极拳阶段式练习方法与步骤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八法五步太极拳核心内容
2、八法五步太极拳教学理念及目标
3、八法五步太极拳的阶段式教学与步骤分析
    3.1、八法五步太极拳教学阶段的具体划分
    3.2、八法五步太极拳教学步骤
4、结论

(2)《太极拳论》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1.2 内容分析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太极拳论》在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
        2.1.1 桩功——感悟体松心静
        2.1.2 技术习练——着熟渐悟懂劲
        2.1.3 技击阐释——阴阳转换
        2.1.4 生活迁移——正心诚意
    2.2《太极拳论》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作用
        2.2.1 有助于学生静心投入,修身养性
        2.2.2 推动学生对太极拳为“老年运动”的思想改观
        2.2.3 增进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2.2.4 深化文化认识,促进终身运动项目选择
3 结语

(3)探索“太极拳”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优势和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对中外“太极拳”运动认知情况的梳理
    1.1“太极拳”世界性的健康运动
    1.2“太极拳”是我国文化发展和武术发展的结晶
    1.3“太极拳”是高度和谐的身心整体运动
2“太极拳”课程教学创新理念及价值
    2.1 太极拳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建设理念
        2.1.1 融入思政教育后课程包含的德育元素
        2.1.2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2.1.3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2.1.4 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意义
    2.2 太极拳的教学创新理念应以分析每个招式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和攻防含义为主导
    2.3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丰富课程的价值为创新点
    2.4“太极拳”课程教学增强团队合作价值
3 高校太极拳课程教学、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陈旧
    3.2 教师的太极拳教学水平的相对薄弱
    3.3 教材配备的相对缺乏
4 高校太极拳课程教学与体育思政教学改革和优化
    4.1 现代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4.2 科学研究太极拳基础动作教学模式
    4.3 突出“太极拳”教学中的攻防含义
5 结束语

(4)初中体育教学中正念应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正念的概念界定
    2.2 正念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综述
        2.2.1 正念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综述
        2.2.2 正念在体育教育中的研究现状综述
        2.2.3 正念对学生注意能力改善的研究现状综述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初中体育教学中正念应用的实验设计
    4.1 实验研究目的
    4.2 实验研究假设
    4.3 实验设计的内容
        4.3.1 正念太极拳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4.3.2 被试选取
        4.3.3 研究工具
        4.3.4 实验研究程序
        4.3.5 课程内容安排
        4.3.6 实验过程的监控
5 研究结果
    5.1 正念太极拳教学对初中生注意网络测试得分的结果
        5.1.1 两组被试注意网络测验描述性统计
        5.1.2 两组被试注意网络测试得分同质性检验情况
        5.1.3 两组被试注意网络测验前后测对比
    5.2 正念太极拳教学对初中生正念水平的结果
        5.2.1 两组被试正念水平同质性检验情况
        5.2.2 两组被试正念水平前后测对比
    5.3 正念水平与注意力的相关性分析
6 分析与讨论
    6.1 正念太极拳教学对初中生注意能力的影响
        6.1.1 正念太极拳教学对初中生注意警觉网络的影响
        6.1.2 正念太极拳教学对初中生注意定向网络的影响
        6.1.3 正念太极拳教学对初中生注意执行控制网络的影响
    6.2 正念太极拳教学对初中生正念水平的影响
    6.3 正念水平与注意力的相关关系
    6.4 正念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应用效果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论文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件1 儿童青少年正念量表(CAMM)
致谢

(5)韩国高中太极拳文化教学设计研究 ——以韩国新葛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相关研究综述
        1.太极拳与中华文化的相关研究
        2.太极拳与文化教学的相关研究
        3.太极拳与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
        4.太极拳在韩国传播现状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二、新葛高中太极拳文化教学各基础要素调查分析
    (一)学习者调查与分析
        1.身心特征明显
        2.汉语水平较低
        3.学习动机各异
        4.学习需求较高
        5.认知存在偏差
    (二)教师调查与分析
        1.教学经验参差不齐
        2.学科知识储备不足
        3.教学内容各有差异
    (三)教学资源调查与分析
        1.课程设置合理
        2.教学设施良好
三、新葛高中太极拳文化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2.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
        3.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1.太极拳语言认知教学的内容
        2.太极拳文化认知教学的内容
        3.太极拳动作技能教学的内容
    (三)教学方案设计示例
四、新葛高中太极拳文化教学评估及反思
    (一)教学评估
        1.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
        2.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得到提升
        3.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更加纯粹
        4.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基本实现
        5.学习者对太极拳的认知更加全面
    (二)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总体完成
        2.教学内容仍需优化
        3.课堂活动参与度低
    (二)教学建议
        1.优化动作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内容
        2.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
        3.提高汉语在课堂语言中的使用率
        4.其他建议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韩国高中太极拳文化教学情况调查》学生版
    (二)《韩国高中太极拳文化教学情况调查》教师版
致谢

(6)虚拟现实(VR)技术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1.1.2 虚拟现实技术对现代教育发展的价值
        1.1.3 高校太极拳教学方式改革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虚拟现实技术相关概述
        1.4.1.1 虚拟现实技术概念
        1.4.1.2 虚拟现实技术特征
        1.4.1.3 虚拟教学概念
        1.4.2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理论基础
        1.4.3 虚拟现实技术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4.4 虚拟现实技术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4.5 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2.2.6 教学实验法
        2.2.6.1 实验目的
        2.2.6.2 实验对象
        2.2.6.3 实验流程
        2.2.6.4 实验控制
        2.2.6.5 测试内容
        2.2.6.6 教学设计
        2.2.6.7 教学实验设备
        2.2.6.8 VR教学视频制作流程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实验对象同质性检测
        3.1.1 实验对象身体形态与基本素质同质性检测
        3.1.2 实验对象太极拳学习情况与情意态度同质性检测
        3.1.3 实验对象VR技术认知与应用同质性检测
    3.2 实验后对两组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对比分析
        3.2.1 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基本素质组内纵向对比
        3.2.2 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基本素质组间横向对比
    3.3 实验后对两组学生情意态度指标对比分析
        3.3.1 实验组与对照组情意态度组内纵向对比
        3.3.2 实验组与对照组情意态度组间横向对比
    3.4 实验后对两组学生技评成绩测评结果分析
    3.5 实验后学生对虚拟教学反馈结果分析
    3.6 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教学效果分析
    3.7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优势分析
        3.7.1 太极拳课堂教学层面
        3.7.2 太极拳动作结构层面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录二 学生太极拳学习情意态度调查表
附录三 虚拟教学反馈调查表
附录四 太极拳动作评分标准
附录五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六 专家效度检验
附录七 专家问卷

(7)来华留学生太极拳参与体验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依据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定义
        2.1.1 太极拳
        2.1.2 参与体验
        2.1.3 来华留学生
    2.2 运动中“体验”的相关研究
        2.2.1 运动中的身心体验研究
        2.2.2 运动中的感官体验研究
        2.2.3 运动中的时空体验研究
        2.2.4 运动中的互动体验研究
    2.3 影响国外民众太极拳体验因素的相关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访谈资料收集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焦点小组
    3.3 资料分析过程
        3.3.1 基本阶段:概念化和范畴化
        3.3.2 轴心编码:建立类属关系并提出主要类属
        3.3.3 理论编码:聚焦核心类属
4 结果与分析
    4.1 留学生太极拳运动参与体验意义
    4.2 留学生太极拳参与过程体验分析
        4.2.1 教学习练体验
        4.2.2 中国体育体验
        4.2.3 交流互动体验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留学生太极拳参与体验展现的是中外体育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5.1.2 留学生的太极拳运动体验影响留学生未来的行为意向
        5.1.3 参与体验受留学生本土文化背景、习练时间、习练拳种的影响
    5.2 提升留学生太极拳参与体验质量的建议
        5.2.1 坚持文化导向,制定“以武载文”传播目标
        5.2.2 创造“多边”联合,遴选“本土教练”对象
        5.2.3 创设优质练习环境,转变指导者教学思维
        5.2.4 促进太极生活化,实现生活太极化
参考文献
附录A 基本情况信息表
附录B 访谈简况表
附录C 访谈提纲(一)
附录D 二次访谈提纲(二)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对外汉语之“太极拳”教学设计 ——以坦桑尼亚多多马大学孔子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文化传播理论
    2.2 文化体验理论与体验式学习理论
    2.3 太极拳文化理论
    2.4 教学设计理论
第三章 教学背景分析
    3.1 教学环境分析
    3.2 教学对象分析
    3.3 太极拳教学现况
第四章 太极拳教学设计方案
    4.1 教学目标设计
    4.2 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分析
    4.3 课时安排
    4.4 教学流程设计
第五章 教学评估与反思
    5.1 教学评估
    5.2 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理论抽样
        1.3.4 信度效度检验
    1.4 研究设计思路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
        1.5.1 研究的重点
        1.5.2 研究的难点
        1.5.3 研究的可能创新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文献资料来源
    2.2 国外关于太极拳的研究
        2.2.1 域外太极拳文献分布情况
        2.2.2 域外太极拳文献研究的期刊分布
        2.2.3 国外太极拳研究的作者和科研团队情况分析
        2.2.4 国外太极拳研究热点和演变分析
    2.3 国内关于太极拳的相关研究
        2.3.1 国内关于太极拳研究的核心期刊、作者分布分析
        2.3.2 国内太极拳研究热点和演变分析
        2.3.3 国内太极拳前沿动态分析
        2.3.4 国内太极拳研究主题分析
    2.4 国外关于跨文化传播的研究
        2.4.1 国外跨文化传播文献研究高产机构/高被引机构分布
        2.4.2 国外跨文化传播文献研究的期刊分布
        2.4.3 作者分布
        2.4.4 国外跨文化研究热点分析
    2.5 国内关于跨文化传播的研究
        2.5.1 国内跨文化传播文献分布情况
        2.5.2 国内跨文化传播期刊分布
        2.5.3 国内跨文化传播高产机构与高被引机构分析
        2.5.4 国内跨文化传播研究主要作者知识图谱
        2.5.5 国内跨文化传播研究研究主题分析
3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理论阐释
    3.1 跨文化的阐释
        3.1.1 文化的阐释
        3.1.2 跨文化的阐释
    3.2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阐释
4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进路
    4.1 太极拳的国际交流
    4.2 太极拳的国际推广
    4.3 太极拳的跨文化传播
5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新时代使命
    5.1 阐释太极拳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觉
        5.1.1 太极思想源于道家哲学
        5.1.2 太极拳礼蕴涵儒家美德
        5.1.3 太极拳技阐述释家智慧
    5.2 传播太极拳健康理念,坚定文化自信
        5.2.1 太极拳“治已病”
        5.2.2 太极拳“治未病”
        5.2.3 传递“大健康”理念
    5.3 推动武术申奥进程,彰显文化自强
        5.3.1 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5.3.2 促进“一带一路”发展
        5.3.3 加快武术入奥进程
6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
    6.1 基于文化霸权的文化冲突
        6.1.1 在宏观层面,文化霸权导致文化冲突
        6.1.2 在中观层面,传播方式的差异导致文化冲突
        6.1.3 在微观层面,自我文化优先意识导致文化冲突
    6.2 基于文化差异的符号误读
        6.2.1 精神符号误读
        6.2.2 器物符号误读
        6.2.3 制度符号误读
    6.3 基于身体缺场的受众群体边缘化、小众化
        6.3.1 “离身性”认知思维的局限
        6.3.2 “重心抑身”等传播理念的缺陷
        6.3.3 “灌输式”教学方法之弊端
        6.3.4 “意识语言”对传播话语权的制约
    6.4 基于传播失序的文化认同程度不高
        6.4.1 传播内容的失序
        6.4.2 传播语境的失序
        6.4.3 传播主体的不足
        6.4.4 文化他者的镜面映射
    6.5 基于软实力构建的服务意识欠缺
        6.5.1 缺少责任与担当
        6.5.2 缺少顶层设计
7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发展对策
    7.1 聚焦文化内涵:打造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战略高地
        7.1.1 身体模式上的健康之道
        7.1.2 社会模式上的礼仪之道
        7.1.3 行为模式上的中庸之道
        7.1.4 人格模式上的君子之道
    7.2 消融符号冲突:彰显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中国印象
        7.2.1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器物符号
        7.2.2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制度符号
        7.2.3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精神符号
    7.3 凸显身体参与:对话太极拳跨文化传播中的具身认知
        7.3.1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具身性意蕴
        7.3.2 构建具身性传播思维: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
        7.3.3 培养具身性传播理念:从“重心抑身”到“身心合一”
        7.3.4 挖掘具身性教学方法:从“身体教育”到“身体对话”
        7.3.5 把握具身性传播话语权:从“意识语言”到“身体语言”
    7.4 追求文化认同:实现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终极目标
        7.4.1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文化认同意涵
        7.4.2 认同“天人合一”的文化观
        7.4.3 认同“阴阳相济”的哲学观
        7.4.4 认同“意境神韵”的审美观
        7.4.5 认同“和合为本”的伦理观
    7.5 弘扬中华文明:太极拳跨文化传播助推国家形象构建
        7.5.1 中国国家形象的核心定位
        7.5.2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助推国家形象构建的价值意蕴
        7.5.3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助力国家形象建构的理论路径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动态编码示范图
附录2 信度检验表: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编码一致性比较查询
附录3 多元话语分析原始材料
附录4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及运动成绩
致谢

(10)翻转课堂对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体育教学改革的急切需求
        1.1.2 社会发展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1.3 翻转课堂发展趋势使其进入高校体育教学成为可能
        1.1.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合太极拳教学特点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2.2.1 国内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2.2.2 国外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2.2.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当前时代的特点
    2.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体育课领域的应用研究
    2.4 翻转课堂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5 太极拳教学的开展现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访谈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太极拳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4.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4.2 多媒体教学媒介功能及特点
    4.3 太极拳的教学特点与翻转课堂教学的契合
    4.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太极拳教学之中的必要性
    4.5 太极拳教学工作改革的需求
5 结果与分析
    5.1 参与实验的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5.2 太极拳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
    5.3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太极拳技术水平比较与分析
        5.3.1 实验前不同组别学生太极拳技术水平分析
        5.3.2 实验后不同组别学生太极拳技术水平分析
    5.4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水平比较与分析
        5.4.1 实验前不同组别学生体质水平分析
        5.4.2 实验后不同组别学生体质水平分析
    5.5 实验组与对照组锻炼态度比较与分析
        5.5.1 实验前不同组别学生锻炼态度分析
        5.5.2 实验后不同组别学生锻炼态度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太极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6.1.2 融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6.1.3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6.1.4 教师的把控力是太极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的保证
        6.1.5 太极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要求更高
    6.2 建议
        6.2.1 推广太极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
        6.2.2 增强学生自尊、自强、合作、竞争等社会适应能力
        6.2.3 改进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2.4 增强教师课堂把控力以保障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效果
        6.2.5 提高学生自觉性与主动性以促进学生锻炼态度形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锻炼态度量表
    附录2 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设计
    附录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程设计
    附录4 《42式太极拳中起式与野马分鬓》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5 《42式太极拳中白鹤亮翅与左右搂膝拗步》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6 《42式太极拳中手挥琵琶与左右揽雀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太极拳教学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八法五步太极拳阶段式练习方法与步骤的探析[J]. 胡一礼.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02)
  • [2]《太极拳论》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J]. 李爱华,杜晓红,刘聪,太玉,王俊翔. 当代体育科技, 2021(34)
  • [3]探索“太极拳”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优势和教学设计[J]. 林兢. 科教导刊, 2021(27)
  • [4]初中体育教学中正念应用的实验研究[D]. 张晓丽. 南宁师范大学, 2021(02)
  • [5]韩国高中太极拳文化教学设计研究 ——以韩国新葛高中为例[D]. 侯佳怡.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6]虚拟现实(VR)技术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D]. 张振.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9)
  • [7]来华留学生太极拳参与体验的质性研究[D]. 谢仕莲.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8]对外汉语之“太极拳”教学设计 ——以坦桑尼亚多多马大学孔子学院为例[D]. 马春平. 安阳师范学院, 2020(08)
  • [9]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研究[D]. 周惠新.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翻转课堂对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包锡茹. 吉林体育学院, 2020(03)

标签:;  ;  ;  ;  ;  

太极拳教学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