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榆岭隧道进水段堵水方法探讨

漕榆岭隧道进水段堵水方法探讨

一、草峪岭隧洞涌水段堵水方法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强,陈丽影,赵敏,孟庆鑫,罗孝芹[1](2017)在《红层隧道涌水流量衰减曲线特征分析——以雅康公路飞仙关隧道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岩溶隧道涌水在隧道建设过程中较为常见,但在红层隧道中鲜有先例。以雅康公路飞仙关隧道为例,基于泉流量衰减方程,将地质条件加以概化,拟合预测曲线,并与隧道涌水流量衰减实测曲线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先拟合,后预测,再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方程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实测曲线与预测曲线相契合,表明方程选取适当,并且侧面佐证了隧道涌水的来源预测结果。

陈冬[2](2014)在《红层褶皱储水构造隧洞施工涌水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以滇中引水工程风屯隧洞为例》文中提出滇中红层区地层岩性以泥岩和砂岩为主,在复杂地质构造运动作用下,裂隙非常发育,宏观上形成泥砂岩互层的含水岩组,成为地下水存储、运移的良好通道,高峰寺组(K1g)含水层通常构成集中型地下水供水水源地。风屯隧洞穿越储水构造中K1g含水层时,必然对周边地下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可能产生较大涌水量。鉴于此,本文以滇中引水工程风屯隧洞为例,采用Visual Modflow模拟隧洞穿越红层储水构造的涌水过程,以期为风屯隧洞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根据风屯隧洞地质环境条件,对研究区储水构造及水文地质单元分析,在此基础上,按隧洞穿越不同水文地质单元的分段,初步探讨隧洞施工涌水过程特征,针对于风屯隧洞涌水特点,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隧洞涌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区构造以近南北向褶皱为主,由西向东形成为柳家村向斜、他思鲊背斜、烧香台向斜、风屯穹窿的连续复式褶皱区。寺脚底水文地质单元(Ⅱ)由K1g含水层构成,其层间裂隙水同时具有深循环和浅循环两套循环模式,尤其以深部循环具有特殊性:补给范围大、排泄较为集中。(2)针对研究区储水构造及隧洞穿越K1g含水层各段的涌水过程特征,建立天然渗流场模型:通过剖面取得砂泥岩互层情况,并对含水介质的空间位置进行概化;通过野外的裂隙统计确定K1g含水层渗透张量,并根据压水试验结果对其校正;选择河流和地表分水岭作为模型边界;建立水文地质区水均衡方程式获取研究区入渗系数(a)。在隧洞施工过程中,采用全排水和堵排结合的施工方法,模拟两种工况下隧道穿越K1g含水层段的涌水过程。(3)在全排水工况下,隧洞穿越他思鲜背斜核部转折端时,涌水量为14443.73m3/d,对背斜核部地下水影响较大,影响半径约700m,向斜东翼出现明显降位漏斗;隧洞施工到烧香台向斜东翼时,涌水量为12445.66m3/d,地下水位继续下降,稳定影响半径为1.75km,同时由于向斜两翼地下水水力坡度逐渐减小,西翼涌水量为11763.25m3/d,明显减小。(4)堵排结合工况下,隧洞穿越他思鲜背斜核部转折端时,背斜核部地下水渗流场改变较小,向斜东翼出现微弱的降位漏斗:隧洞施工到烧香台向斜东翼时,他思鲊背斜核部地下水位明显回升,向斜东翼隧洞涌水量为13692.46m3/d,较全排水工况明显增大。(5)研究区内受红层渗透性较弱的影响,地下水循环较慢,隧洞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地下水渗流场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封堵后地下水渗流场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天然状态。

周义,郑新厂,韦立德[3](2008)在《煤矿工程出水预测主要方法探讨》文中提出随着煤矿生产逐渐向深部发展,煤矿水害事故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本文由简到繁地介绍了有效地预测煤矿涌水量的地下工程出水预测的考虑多场耦合的几种主要方法,包括考虑渗流与应力耦合的解析法、考虑渗流与应力耦合的经验解析法、考虑渗流与应力耦合的数值方法、考虑渗流-应力-温度耦合环境的数值方法和基于反演分析的考虑渗流-应力-温度耦合环境的数值方法。

赵才顺[4](2004)在《草峪岭隧洞涌水段堵水方法探讨》文中提出结合草峪岭隧洞工程概况 ,介绍了该隧洞涌水特性 ,阐述了堵水方法的方式及材料选用和堵水工艺 ,指出应用该方法在处理砂泥岩互层段和断层带的涌水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且经济效果显着

二、草峪岭隧洞涌水段堵水方法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草峪岭隧洞涌水段堵水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红层隧道涌水流量衰减曲线特征分析——以雅康公路飞仙关隧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涌水量曲线特征分析
3 结论

(2)红层褶皱储水构造隧洞施工涌水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以滇中引水工程风屯隧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红层地下水研究状况
        1.2.2 基岩褶皱储水构造研究现状
        1.2.3 隧洞涌水预测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风屯隧洞地质环境条件
    2.1 风屯隧洞工程概况
    2.2 研究区自然地理
        2.2.2 气象、水文
        2.2.3 地形、地貌
    2.3 研究区地质条件
        2.3.1 地层岩性
        2.3.2 地质构造
    2.4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
        2.4.1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组划分
        2.4.2 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第3章 研究区地下水储水构造及水文地质单元分析
    3.1 褶皱储水构造及储水机理
        3.1.1 背斜储水构造
        3.1.2 向斜储水构造
    3.2 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3.2.1 甸河水文地质单元(Ⅰ)
        3.2.2 寺脚底水文地质单元(Ⅱ)
        3.2.3 歪头山水文地质单元(Ⅲ)
第4章 风屯隧洞涌水过程初步分析
    4.1 风屯隧洞区段划分
    4.2 隧洞涌水过程
        4.2.1 隧洞穿越双甸河水文地质单元
        4.2.2 隧洞穿越寺脚底水文地质单元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风屯隧洞数值模拟
    5.1 裂隙岩体模型的选取
    5.2 模型的建立
        5.2.1 模型边界的确定
        5.2.2 含水介质的空间概化
        5.2.3 模型主要水文地质参数的选取
        5.2.4 边界条件概化
        5.2.5 降雨入渗及模拟时间概化
    5.3 模型的校验
    5.4 隧洞施工涌水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5.4.1 全排水工况
        5.4.2 堵排结合工况
    5.5 本章小节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3)煤矿工程出水预测主要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煤矿水害事故
2 地下工程出水预测的考虑多场耦合的主要方法
    2.1 考虑渗流与应力耦合的解析法[14, 15]
    2.2 考虑渗流与应力耦合的经验解析法[14, 15]
    2.3 考虑渗流与应力耦合的数值方法[14, 15]
    2.4 考虑渗流-应力-温度耦合环境的数值方法[16, 17, 20]
    2.5 基于反演分析的考虑渗流-应力-温度耦合环境的数值方法和底板突水控制系统[18]
        2.5.1 选择控制目标——灾害性突水量
        2.5.2 寻求底板渗 (突) 水量预测模型
        2.5.3 建立调节系统
3 结语

(4)草峪岭隧洞涌水段堵水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工程概况
2 涌水特性
3 堵水方法简介
    3.1 堵水方式和材料的选用
    3.2 堵水工艺
        1) 砂泥岩互层洞段的堵水工艺。
        2) 断层、断层破碎带以及节理密集带的堵水工艺。
4堵水的经济效益

四、草峪岭隧洞涌水段堵水方法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红层隧道涌水流量衰减曲线特征分析——以雅康公路飞仙关隧道为例[J]. 张强,陈丽影,赵敏,孟庆鑫,罗孝芹. 人民长江, 2017(01)
  • [2]红层褶皱储水构造隧洞施工涌水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以滇中引水工程风屯隧洞为例[D]. 陈冬. 成都理工大学, 2014(07)
  • [3]煤矿工程出水预测主要方法探讨[J]. 周义,郑新厂,韦立德. 科技创新导报, 2008(13)
  • [4]草峪岭隧洞涌水段堵水方法探讨[J]. 赵才顺. 山西建筑, 2004(01)

标签:;  

漕榆岭隧道进水段堵水方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