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推动变频调速和软启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推动变频调速和软启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一、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推动变频调速和软起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禄[1](2021)在《基于FCS舞台调速吊杆同步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追求着更高层次的文化艺术消费,比如歌剧,演唱会等。舞台作为呈现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它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现代剧场规模大、被控对象多的特点,对其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电机同步控制技术是舞台设备控制的核心技术之一,吊杆群作为舞台机械中需要同步运行的设备之一,它的运动形式多样化,只有通过同步控制技术和高效的通信网络,才能达到舞台与舞美、演员、灯光、场景等因素协调变化的艺术效果。本文以调速吊杆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研究舞台调速吊杆控制系统,并展开对多电机同步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基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了解舞台调速吊杆同步控制技术的研究意义。根据国内外舞台控制技术的现状,指出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舞台控制技术在平稳性能、同步效果等方面的差距。针对舞台吊杆控制工艺要求,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控制要点及解决的控制难点问题。从调速吊杆同步控制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出发,研究变频矩阵切换控制,对比分析PLC、DCS、FCS三大控制系统,对基于FCS的舞台调速吊杆同步控制系统进行理论和应用研究。2)针对舞台调速吊杆悬挂对象的多样性以及传动机械带来的非线性因素,采用传统PID控制很难自适应舞台的复杂环境。通过分析多电机同步控制原理,在相邻偏差耦合控制的基础上引入自适应模糊PID控制设计舞台调速吊杆的同步控制方法,并在相邻偏差耦合控制方式下对常规PID和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分别在MATLAB平台进行仿真研究,最后通过引入调整因子来优化改进自适应模糊PID控制。仿真研究表明,基于相邻偏差耦合控制结构的自适应模糊PID同步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控制精度,且带调整因子的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具有更好的同步性能。3)对舞台调速吊杆同步控制系统进行硬件和控制软件设计,采用Visual Studio 2019和Sqlite3开发上位机监控系统,并在上位机监控系统中完成同步控制算法的实现。总结所做的研究工作,并简单分析舞台调速吊杆同步控制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阐述未来的研究方向。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2](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黄文聪[3](2020)在《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及其合闸涌流抑制研究》文中指出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是实现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软起动的核心部件,在轨道交通、港口码头、隧道、船舶等交通运输领域以及其他工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及其合闸涌流抑制,是高压大功率电动机顺利起动、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延长电力电子电抗器使用寿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工程意义。本文以解决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起动引起的过电流问题为出发点,着眼于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软起动系统的整体性能优化,针对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相关科学问题,展开数学建模方法、合闸涌流抑制方法、本体设计方法及多物理场耦合的研究。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传统磁控电抗器受电力电子器件耐压限制,不适合于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软起动的问题,采用融合、创新思路,提出了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软起动用磁控电抗器的拓扑结构;设计了单绕组和多绕组磁控电抗器的拓扑结构并分析了两者的工作原理,阐明了两者工作原理和电抗变换的一致性。建立了IGBT式和晶闸管式磁控电抗器的数学模型,并对其阻抗变换机理进行了分析。针对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数学建模依赖于二次绕组侧电力电子阻抗变换电路,且阻抗变换机理分析存在理论推导复杂和计算冗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磁控电抗变换器建模方法,构建了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变换器通用数学模型,揭示了通过控制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变换器二次绕组的电流可以实现一次绕组阻抗值连续平滑调节的阻抗变换机理。研究结果为涌流抑制方法研究、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本体设计及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奠定了基础。(2)针对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合闸接入电网产生的严重涌流问题,提出了空载工作状态和带负载工作状态下不同的涌流抑制方法。当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空载接入电网时,针对传统的合闸电阻法需要增加额外的合闸电阻问题,提出了控制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合闸角的方法来抑制涌流,研究了电抗器合闸接入电网的相位角控制规律;当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带负载接入电网时,针对控制合闸相位角不能实现偏磁与剩磁相抵消的问题,提出了无功功率动态补偿策略来抑制合闸涌流,研究了无功功率补偿量计算方法和动态补偿方法。分别建立了空载合闸和带负载合闸的仿真模型,验证了合闸涌流抑制方法的有效性,涌流均被抑制在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额定电流的2倍以内,涌流抑制效果明显。(3)针对传统电抗器设计多采用经验法,手工计算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套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本体设计方法,包括铁芯结构设计方法、绕组设计方法、主电抗计算方法、漏电抗计算方法等,开发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针对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在合闸运行状态下产生的振动、噪声和温升问题,提出合闸涌流抑制可以有效减小振动、噪声和温升。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构建了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电磁模型、结构力学模型、声学模型和三维流场-温度场耦合模型,进行了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对比了合闸涌流抑制前后铁芯磁通密度、铁芯等效应力、铁芯形变、声压级以及温升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证明,采用涌流抑制方法可以将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的噪声抑制在66d B以内,其温升不超过54K,满足A级电力设备的相关国家标准。(4)构建了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软起动系统试验平台,将成功研制的20000k W/10k V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应用于某钢厂19000k W/10k V高压大功率电动机的软起动中,并进行了挂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带高压大功率电动机接入电网,起动电流小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2倍,电网电压压降小于5%,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具有优秀的连续电抗调节特性,可以有效地抑制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这类冲击负荷接入电网引起的过电流现象,起动过程无涌流,起动电流曲线平滑,起动性能良好。本文完成了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及其合闸涌流抑制的研究,在理论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和试验平台构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的研制以及基于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的软起动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王大会[4](2016)在《基于变频工况的起重机工作机构动力学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对起重机械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市场化的激烈竞争也对起重机械经济效益的要求逐渐提高。基于起重机械目前所处的位置和面临的挑战,其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需要不断的革新、改善和充实,同时更要注重引入和吸收机械、电气、电力电子技术等行业取得的新技术以及新成果。比如变频调速技术出色的调速特性以及无可比拟的节能功效。因此,如何把变频调速技术引入并应用到起重机械行业中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所研究的基于变频工况起重机工作机构动力学分析与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对于起重机械的设计计算而言,如何对结构及机构所承受的载荷进行准确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变频工况下的工作机构更是如此。起重机械动力学就是针对机械系统位于各异工况运行的机械特性做出动力学模拟与分析。工作机构主要由传动部件构成,起重机动力学主要就是对这些传动部件所承受的载荷进行分析与研究,而这便与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工作状态和传动系统的制造精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电动机起动时是否猛烈,起动时传动系统是否有间隙,包括电动机的调速方式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把变频调速技术应用到起重机械的工作机构中,以及传动系统起动时所承受的动载特性。首先对变频调速技术的基础理论和调速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变频器的原理、分类、控制方式以及调速时的机械特性等。对起重机动力学理论所研究的方面、研究方法和适用范围也做了简明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对起重机工作机构按照弹性理论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建模,推导出了在变频调速工况下工作机构起动时刚性动载系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数值分析;然后运用MATLAB中的Simulink技术模块对该课题做出系统仿真,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与研究,并以输出结果为依据对变频工况下工作机构的动载特性及其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

汪满[5](2016)在《串联三重化交交变频器的研究》文中指出人类对于电能的利用渗透到工农业生产、商业、家居等很多个方面,然而在许多传动场合,其使用效率非常低,特别在风机、水泵类拖动系统中,能源随意被挥霍的问题非常厉害,所以对节能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对串联三重化交交变频器进行了研究。相对于IGBT全控器件为核心的变频器,在性能上,本文提出的用半控器件晶闸管组成的串联三重化交交变频器并不占优势,但是在一些高压大容量并对速度调节方面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如在风机、水泵类拖动系统中应用很合适,运用本文所研究的交交变频器具有很高的成本优势,且不受国外技术限制。首先,本文以串联三重化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为基础对三重化整流电路进行了分析,根据Matlab就该串联三重化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建立相关模型,根据不断变化的控制角状况下详细分析了电路输出电压波形采用仿真试验,并推导了整流电路输出电压与触发移相角两者间相互联系。然后逐步延伸对串联三重化交交变频系统电路进行建模和仿真,主要对37.5Hz、42.86Hz、45Hz三个频率的输出做了理论和仿真分析。其次,由于本文所研究的串联三重化交交变频器在输出频率较低的时候控制起来比较繁琐,而高压大容量电机不能直接起动,所以将交交变频运行与软起动运行分成两个不同的阶段进行控制,提出了一种变频器软起动控制策略,在不增加任何硬件成本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软起动控制策略实现将电机从0速度起动到变频工作速度,再使用变频控制策略进行调速运行。该软起动策略是通过切换三重输出之间的相位关系来控制三重化后的输出电压从而限制起动电流的。本文对三重化电路做了电压矢量分析,并利用Matlab矢量叠加的输出电压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证明可以使用该思想进行大容量电机的软起动控制,而且具有起动过程中电压和电流为纯正弦波、三相平衡的优点。最后,对整个串联三重化交交变频器系统搭建实验平台和实验分析。包括主控芯片的选择,以及同步检测、阻容吸收、脉冲驱动、电流检测等电路的设计,并做了大量的实验分析,实验表明理论分析和仿真的结果正确。

白淙宇[6](2016)在《基于异步电动机软起动装置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异步电动机也为发生的变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日趋成熟,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直接起动以及传统的降压类起动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为了获得更小的起动电流和较大的起动转矩,本文提出了以离散变频理论为核心的异步电动机晶闸管软起动控制技术。论文首先介绍了直接起动的弊端以及优选起动方案的宗旨,即减小起动电流和调整起动转矩,简单描述了软起动装置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详细分析了降压类和变频类软起动装置的优缺点。通过对异步电机理论的学习和晶闸管调压原理的分析,得到了降低起动频率可以提升起动转矩的结论,浅析了几种常用的软起动装置的起动方式,提出了采用离散变频起动方式的优势。论文详细阐述了离散变频理论,通过有选择性触发晶闸管,规律地控制工频电源正负半周波通过或截止的触发策略,可以获得更好的起动性能。本文第三章利用MATLAB仿真软件中的SIMULINK工具箱分别搭建了直接起动、工频软起动以及离散变频软起动三种模型,通过示波器将三种模型的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进行了对比,发现离散变频软起动更有利于减小起动电流和提高电动机的起动转矩,对电网冲击更小。论述了采用美国Microchip公司芯片去进行离散变频软起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其中包括系统整体结构,主电路设计,检测电路,触发电路,通信电路和显示电路的设计。本文介绍了系统软件程序设计和编程策略流程图,最后通过现场调试和实验证明该算法是有效可行的。与传统软起动装置相比,本系统具有以下优点:硬件电路简单、体积小,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起动电流小等特点。用户可以方便地在显示板控制电机起停等功能,从而广泛地应用到工业、农业等众多传动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徐元凤[7](2014)在《引领电动机软起动行业科学发展初探》文中研究表明软起动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相互交叉的高科技产业,是制约新兴工业发展水平的基础装备之一,通过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电机变压器技术、电力自动化技术以及它们的集成解决电机起动中的电网、电机和机械负荷问题。所涉及的工业控制设备、节能设备、机床电气设备、传感仪表等60多种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建材、煤炭等各个领

常雨芳[8](2013)在《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自耦磁控软起动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压大功率电动机广泛应用于交通、港口、码头、钢铁、建材、石油、化工、冶金、煤矿等行业,是这些行业内风机、水泵、提升机、皮带运输机、起重机、窑磨等大型设备拖动的原动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行业领域使用的高压电动机容量越来越大,从几百千瓦到几万千瓦。目前,高压大功率电动机的数量在几千万台以上,并且逐年递增。高压大功率电动机直接起动时产生的大电流对电网、电动机及拖动设备危害极大,易导致继电保护误动作、自动控制失灵等故障。使用软起动装置,可以避免电动机直接起动所造成的危害及影响。因此,电动机软起动装置工作时间虽短,但作用非常重要、不可或缺。近年来,电动机软起动技术及装置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并且有很多重要成果被报道。这些成果各具特色,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软起动技术及装置的实际应用也具有指导作用。然而这些电动机软起动技术及装置的成果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目前所提出的大部分成果,应用在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软起动时,产生的起动电流虽然有所减小,但对电网造成的影响仍然较大;第二,目前大部分成果仅关注电动机起动过程中功率因数的变化,忽略起动过程中无功功率的动态补偿;第三,目前大部分成果仅考虑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软起动时电流幅值限制,没有考虑起动过程中起动电流与起动时间的协调优化控制。基于以上考虑,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软起动方法及关键技术。在本论文中,从综合的观点考虑,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分别引入相应的原理和技术,提出对应的综合设计方法和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电动机软起动限流问题,提出了自耦磁控软起动方法,构建了自耦磁控软起动器拓扑结构及等效数学模型,进一步减小了电动机起动从电网吸收的电流本文对国内外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软起动方法进行分析与比较,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立足于课题组多年的研究积累,结合自耦降压与磁控调压软起动技术优势,提出了自耦磁控软起动方法,该方法具有自耦降压与磁控调压双重特性,可进一步降低电动机起动时从电网吸收的电流。运用电磁场理论、电工理论及电机学原理,构建自耦磁控软起动器拓扑结构,建立了自耦磁控软起动器等效数学模型,研究了自耦磁控软起动器限流机理。通过对直接起动、自耦降压起动、白耦磁控起动方法的MATLAB仿真及分析,验证了自耦磁控软起动方法具有良好的限流效果。(2)针对电动机起动过程中功率因数较低问题,提出了软起动与无功功率动态补偿一体化方法。本文在研究电动机起动过程中功率因数变化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动机起动过程中功率因数较低的原因。针对功率因数较低问题,提出了软起动与无功功率动态补偿一体化方法,研究了软起动过程中无功功率动态补偿方案及实现技术。构建了自耦磁控软起动与无功功率动态补偿一体化拓扑结构、研究了无功功率补偿量的计算方法及无功补偿量最优投切策略。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在电动机软起动过程中进行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可有效提高软起动过程中的功率因数,降低电网压降,减小电动机起动对电网的影响。(3)针对电动机软起动过程中限流与起动时间的协调控制问题,提出了自耦磁控软起动动态规划优化控制策略。异步电动机起动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多变量时变系统,通过对其数学模型的分析,阐述起动过程中电流及转矩振荡原因。在软起动控制过程中,常规控制策略往往只关注限制起动电流而忽略起动时间,容易因起动时间过长而引起热故障,造成起动失败。本文在分析电动机起动过程状态方程及电动机理想起动曲线的基础上,针对起动过程明显的时序性,提出了基于动态规划方法的异步电动机起动过程优化控制策略,在满足起动电流限制的前提下实现了起动时间最优控制。通过对软起动斜坡控制、恒流控制及动态规划三种控制方式的MATLAB仿真比较,验证了动态规划控制策略是可行的。(4)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自耦磁控软起动器研制与试验本文在研究自耦磁控软起动方法理论及技术的基础上,对高压大功率自耦磁控软起动器的方案、结构及原理进行了设计,并研制出21000kW/10kV高压大功率软起动器,通过挂网试验及运行,验证了本文理论及技术研究的正确性。最后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并讨论将来进一步要做的工作。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9](2013)在《2011-2012年中国高压大功率软起动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软起动行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批以高压大功率软起动器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和主攻低压软起动器的企业。软起动市场的这一自然划分有利于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握市场动向都非常有利。

贾常艳[10](2011)在《关注软起动产业标准化 助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文中研究说明近日,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主办的2011"标准化与软起动产业发展"质量与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北古城襄阳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襄阳市科学技术局、襄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湖北电机控制与电能质量优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承办,此外,襄阳大力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万洲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湖北追日电气股份有

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推动变频调速和软起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推动变频调速和软起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FCS舞台调速吊杆同步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舞台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舞台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国内舞台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1.2.3 国内外舞台控制技术对比
    1.3 多电机同步控制研究现状
        1.3.1 多电机同步控制方式
        1.3.2 多电机同步控制算法
    1.4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舞台调速吊杆控制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舞台调速吊杆简介
        2.1.1 曳引式电动吊杆
        2.1.2 卷扬式电动吊杆
        2.1.3 舞台调速吊杆工艺概述
    2.2 舞台调速吊杆控制要点及功能分析
    2.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4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2.4.1 变频矩阵切换控制系统分析
        2.4.2 PLC、DCS和FCS的对比分析
    2.5 三级两层网络结构设计
        2.5.1 管理级设计
        2.5.2 控制级设计
        2.5.3 现场级设计
        2.5.4 通讯网络设计
    2.6 系统安全性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舞台调速吊杆同步控制方法研究
    3.1 舞台调速吊杆同步控制方案
    3.2 多电机同步控制原理
        3.2.1 速度同步控制原理
        3.2.2 位置同步控制原理
    3.3 舞台调速吊杆同步控制算法研究
        3.3.1 传统PID控制
        3.3.2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
        3.3.3 带调整因子的自适应模糊PID控制
    3.4 舞台调速吊杆同步控制算法仿真
        3.4.1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3.4.2 带调整因子的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3.4.3 仿真研究
        3.4.4 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舞台调速吊杆同步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硬件设计
        4.1.1 硬件设计原则
        4.1.2 变频矩阵切换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3 硬件配置
        4.1.4 检测电路设计
    4.2 控制软件设计
        4.2.1 变频矩阵切换控制子程序
        4.2.2 设备控制子程序
        4.2.3 通信子程序
        4.2.4 报警及故障处理子程序
    4.3 上位机软件设计
        4.3.1 上位机功能分析
        4.3.2 软件介绍
        4.3.3 登陆界面
        4.3.4 主界面
    4.4 同步控制算法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3)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及其合闸涌流抑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拓扑结构与数学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合闸涌流抑制研究现状
        1.2.3 本体设计与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研究现状
    1.3 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磁控电抗器数学建模与阻抗变换机理研究
    2.1 磁控电抗器拓扑结构设计
        2.1.1 单绕组拓扑结构设计
        2.1.2 多绕组拓扑结构设计
    2.2 磁控电抗器工作原理分析
        2.2.1 基本工作原理分析
        2.2.2 多绕组工作原理分析
    2.3 典型磁控电抗器的数学建模与阻抗变换机理分析
        2.3.1 IGBT式磁控电抗器变换机理
        2.3.2 晶闸管式磁控电抗器电抗变换机理
    2.4 磁控电抗变换器数学建模与阻抗变换机理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磁控电抗器涌流成因与涌流抑制方法研究
    3.1 合闸涌流成因分析
    3.2 合闸涌流抑制方法
        3.2.1 空载合闸涌流抑制方法
        3.2.2 带负载合闸涌流抑制方法
    3.3 合闸涌流抑制仿真分析
        3.3.1 空载合闸涌流抑制仿真分析
        3.3.2 带负载合闸涌流抑制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磁控电抗器振动及噪声分析
    4.1 振动来源及传递途径分析
        4.1.1 振动来源分析
        4.1.2 振动传递途径分析
    4.2 铁芯振动及噪声产生机理
    4.3 振动及噪声有限元仿真建模与分析
        4.3.1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4.3.2 有限元几何建模
        4.3.3 电磁模型有限元仿真与分析
        4.3.4 结构力学模型有限元仿真与分析
        4.3.5 声学模型有限元仿真与分析
    4.4 涌流抑制对振动及噪声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磁控电抗器本体设计与温度场分析
    5.1 磁控电抗变换器本体设计
        5.1.1 磁控电抗变换器铁芯结构设计
        5.1.2 磁控电抗变换器绕组设计
        5.1.3 磁控电抗变换器主电抗计算
        5.1.4 磁控电抗变换器漏电抗计算
    5.2 磁控电抗变换器计算机辅助设计
        5.2.1 辅助设计软件开发
        5.2.2 磁控电抗器设计实例
    5.3 温度场分析与有限元仿真
        5.3.1 温度场分析
        5.3.2 三维流场-温度场有限元仿真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软起动系统试验研究
    6.1 基于磁控电抗器的软起动系统拓扑结构
    6.2 软起动系统硬件设计与研制
        6.2.1 主电路设计
        6.2.2 人机交互单元设计
        6.2.3 控制单元设计
        6.2.4 阻抗变换器设计
    6.3 控制软件设计
        6.3.1 软件设计流程
        6.3.2 软起动控制算法设计
    6.4 磁控电抗器软起动系统挂网试验
        6.4.1 空载挂网试验
        6.4.2 带负载挂网试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参加的科研项目和获得授权专利

(4)基于变频工况的起重机工作机构动力学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变频调速技术的进展情况
        1.2.1 国外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
        1.2.2 国内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
    1.3 国内外对起重机工作机构动力学研究动态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调速技术
    2.1 变频器的分类
        2.1.1 按频率变换环节方式分类
        2.1.2 按变频器电压调制方式归类
    2.2 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和机械特性
        2.2.1 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
        2.2.2 变频调速的机械特性
        2.2.3 各类变频器基本特点的比较
    2.3 变频器的控制方式
        2.3.1 非智能型控制方式
        2.3.2 智能型控制方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起重机动力学基本理论
    3.1 起重机械动力学及其探究对象
        3.1.1 起重机动力学基础
        3.1.2 起重机动力学的研究方面
    3.2 起重机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与策略
        3.2.1 动载系数法
        3.2.2 少自由度动力学建模法
        3.2.3 有限元分析法
        3.2.4 基于虚拟样机的动力学仿真
    3.3 起重机动力学的相关问题
    3.4 起重机动载系数法
    3.5 研究起重机动载荷的现用方法
        3.5.1 工作机构加速引起的动载荷
        3.5.2 起重机水平惯性力
        3.5.3 刚性动载系数的计算方法
    3.6 有关起重机的动载系数举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作机构变频工况下惯性载荷理论分析
    4.1 变频工况下工作机构建模准备
        4.1.1 传动系统刚性动载荷的确定
        4.1.2 变频电动机的启动
        4.1.3 转动惯量的简化
    4.2 变频工况下数学模型的建立
    4.3 起动转矩为常数时的动载荷分析
    4.4 动载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频工况下的动力学分析
    5.1 MATLAB/Simulink软件介绍
    5.2 Simulink仿真分析算例介绍
    5.3 建立Simulink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
        5.3.1 起升机构空载起动
        5.3.2 起升机构带载起动
        5.3.3 变频条件下的动载荷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论文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串联三重化交交变频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变频器概述及变频技术的发展
        1.2.1 变频器概述
        1.2.2 变频控制技术的发展
    1.3 交交变频研究现状
        1.3.1 国外交交变频技术研究的发展现状
        1.3.2 国内交交变频技术研究的发展现状
    1.4 选题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5 本文所做的工作
第2章 串联三重化交交变频器主电路分析设计及系统建模与仿真
    2.1 三重化技术的选用
    2.2 串联三重化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分析
        2.2.1 串联三重化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2.2 晶闸管的导通顺序分析
        2.2.3 串联三重化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建模及仿真分析
        2.2.4 串联三重化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输出电压分析
    2.3 串联三重化交交变频电路建模及仿真分析
        2.3.1 单相三重化交交变频电路模型建立
        2.3.2 单相三重化交交变频电路参数分析及设置
        2.3.3 单相三重化交交变频仿真及分析
        2.3.4 三相串联三重化交交变频电路
    2.4 小结
第3章 串联三重化交交变频器的软起动控制策略
    3.0 高压大容量电动机直接起动
        3.0.1 高压大容量电动机直接起动的危害
        3.0.2 电动机直接起动要求
    3.1 软起动技术概述
        3.1.1 引言
        3.1.2 软起动技术的分类
    3.2 串联三重化交交变频器软起动控制策略思想
    3.3 三重化电压矢量分析
    3.4 串联三重化交交变频电路建模及仿真分析
        3.4.1 串联三重化交交变频电路建模
        3.4.2 参数设置
    3.5 仿真结果及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串联三重化交交变频系统设计及实验分析
    4.1 串联三重化交交变频系统构成
    4.2 交交变频主电路结构
    4.3 串联三重化交交变频控制系统
        4.3.1 控制芯片的选择
        4.3.2 外围电路设计
        4.3.3 系统软件设计
    4.4 实验平台及实验分析
        4.4.1 实验平台
        4.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总结及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异步电动机软起动装置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1.3 本文主要内容概述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2. 异步电动机起动分析及离散变频理论研究
    2.1 异步电动机软起动装置的分类
        2.1.1 定子串电阻起动装置
        2.1.2 定子串电抗起动装置
        2.1.3 转子串电阻起动装置
        2.1.4 星三角起动装置
        2.1.5 自耦变压起动装置
        2.1.6 变频器
        2.1.7 离散变频软起动器
    2.2 异步电动机特性分析
        2.2.1 异步电动机的原理
        2.2.2 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分析
    2.3 常见的软起动器的控制方式
        2.3.1 电压斜坡控制
        2.3.2 电流限幅控制
        2.3.3 转矩控制
    2.4 晶闸管调压原理
    2.5 离散变频原理及研究
        2.5.1 离散变频的方法
        2.5.2 离散变频后的相位角及相序研究
        2.5.3 离散变频的综合分析
        2.5.4 定子端电压和触发角的计算
3. 异步电动机起动仿真
    3.1 直接起动仿真模型
    3.2 工频起动仿真模型
    3.3 离散变频起动仿真模型
        3.3.1 同步电压脉冲子系统
        3.3.2 频率脉冲子系统
        3.3.3 触发角控制子系统
        3.3.4 晶闸管子系统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1 仿真结果
        3.4.2 结果分析
4. 软起动控制系统硬件分析与软件设计
    4.1 系统硬件主体设计
    4.2 主回路及晶闸管选择
    4.3 主控板电路设计
        4.3.1 电源模块设计
        4.3.2 传感器模块设计
        4.3.3 检测电路
        4.3.4 模/数转换模块
        4.3.5 触发电路
    4.4 显示板电路设计
        4.4.1 显示板芯片选择
        4.4.2 最小系统及电路
        4.4.3 供电电源
        4.4.4 通讯电路
        4.4.5 LED指示灯及按键输入电路
    4.5 控制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4.5.1 开发环境MPLAB(IDE)简介
        4.5.2 系统初始化及主程序设计
        4.5.3 电压同步信号检测程序
        4.5.4 触发程序
        4.5.5 显示及键盘程序
5. 实验及结论展望
    5.1 实验
        5.1.1 实验过程及装置
        5.1.2 实验结果
    5.2 结论及课题展望
        5.2.1 结论
        5.2.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7)引领电动机软起动行业科学发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机软起动技术概述
二、软起动行业发展
三、软起动联盟应运而生

(8)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自耦磁控软起动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软起动方法
        1.2.2 软起动方法比较分析
        1.2.3 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软起动常用控制方法分析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自耦磁控软起动器拓扑结构及限流机理研究
    2.1 自耦磁控软起动器拓扑结构研究
        2.1.1 自耦降压软起动器拓扑结构
        2.1.2 磁控调压软起动器拓扑结构
        2.1.3 自耦磁控软起动器拓扑结构
    2.2 自耦磁控软起动器限流机理研究
        2.2.1 自耦降压起动电流分析
        2.2.2 磁控调压阻抗变换机理
    2.3 限流软起动仿真分析
        2.3.1 异步电动机参数辨识算法
        2.3.2 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仿真
        2.3.3 自耦降压起动仿真
        2.3.4 自耦磁控软起动仿真
        2.3.5 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起动仿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动机软起动过程动态无功补偿技术研究
    3.1 电动机起动过程中的功率因数分析
    3.2 电动机起动过程中的无功功率补偿方案
        3.2.1 无功功率补偿原理
        3.2.2 电动机起动过程中无功功率补偿方案确定
    3.3 软起动过程无功功率补偿实现技术
        3.3.1 软起动过程中无功功率补偿拓扑结构
        3.3.2 软起动过程中无功功率补偿容量的确定方法
        3.3.3 软起动过程中无功补偿最优投切方法
    3.4 软起动过程中无功功率补偿效果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软起动过程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4.1 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过程的数学模型构建
        4.1.1 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过程的动态方程建立
        4.1.2 电动机起动过程中电流及转矩振荡特性分析
    4.2 基于动态规划的异步电动机起动过程优化
        4.2.1 电动机起动的理想特性
        4.2.2 基于动态规划的软起动控制系统结构
        4.2.3 电动机起动过程的优化策略
    4.3 三种起动方式的软起动仿真效果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软起动实现技术
    5.1 自耦磁控软起动器整体结构设计
    5.2 自耦磁控软起动器设计及实现
        5.2.1 信号参数检测电路
        5.2.2 阻抗变换器
        5.2.3 控制器
        5.2.4 人机交互单元
        5.2.5 自耦磁控电抗器
    5.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3.1 系统初始化功能模块
        5.3.2 系统状态检测及控制参数设置
        5.3.3 软起动控制算法模块
        5.3.4 人机交互模块程序设计
    5.4 自耦磁控软起动器挂网试验及运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参加的科研项目和获得授权专利
附录A 装置照片

(9)2011-2012年中国高压大功率软起动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下】(论文提纲范文)

第3章高压大功率软起动行业主要壁垒分析
    3.1技术壁垒
    3.2渠道壁垒
    3.3资金壁垒
    3.4品牌壁垒
第4章中国高压大功率软起动行业发展及未来趋势预测
    4.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4.1.1有利因素
        1、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降耗的目标
        2、我国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的任务
        3、节约电能、提高用电质量之途径
        4、我国工业生产规模化的步伐带动着电动机制造与应用向超大功率方向高速发展
        5、国际市场
        6、行业逐步成熟
        4.1.2不利因素
        1、部分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
        2、行业共性技术研究不足
    4.2 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4.2.1 周期性
        4.2.2 区域性
        4.2.3 季节性
    4.3 行业利润水平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4.3.1 变动趋势
        4.3.2 变动原因
    4.4 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4.4.1 技术发展趋势
        4.4.2 应用领域预测
        4.4.3 市场规模预测

四、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推动变频调速和软起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CS舞台调速吊杆同步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李玉禄.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3]电力电子磁控电抗器及其合闸涌流抑制研究[D]. 黄文聪. 武汉理工大学, 2020
  • [4]基于变频工况的起重机工作机构动力学分析与研究[D]. 王大会. 太原科技大学, 2016(11)
  • [5]串联三重化交交变频器的研究[D]. 汪满. 湖北工业大学, 2016(08)
  • [6]基于异步电动机软起动装置控制系统的研究[D]. 白淙宇. 辽宁科技大学, 2016(10)
  • [7]引领电动机软起动行业科学发展初探[J]. 徐元凤. 电器工业, 2014(12)
  • [8]高压大功率电动机自耦磁控软起动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 常雨芳. 武汉理工大学, 2013(11)
  • [9]2011-2012年中国高压大功率软起动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下】[J].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电器工业, 2013(01)
  • [10]关注软起动产业标准化 助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 贾常艳. 电器工业, 2011(10)

标签:;  ;  ;  ;  ;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推动变频调速和软启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