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娘子关泉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马志敬[1](2021)在《黑龙洞泉域岩溶水循环演变规律研究》文中指出黑龙洞泉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部,是北方岩溶泉群的代表之一,该泉域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水源。论文以黑龙洞泉域岩溶水为研究对象,对泉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分析了泉域岩溶水水化学演化规律,并开展成因分析,建立了多尺度多重介质水文地质模型,模拟泉域岩溶水运动规律,提出了黑龙洞泉域岩溶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对策。本次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岩溶发育及岩溶水流场特征。收集分析泉域内113个钻孔抽水资料,得出泉域岩溶发育规律,随着灰岩埋深的增加岩溶发育减弱。对岩溶水水位长期观测资料与降水观测数据分析,岩溶地下水位变化随大气降水的变化大约每十年左右为一个周期。通过分析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岩溶地下水流场变化特征得出地下水流场变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2)岩溶水化学分布特征。根据不同时期的水化学资料,并借助Piper三线图分析得出在径流条件好的北部和南部径流带水化学类型多为HCO3-Ca·Mg及HCO3·SO4-Ca·Mg型,而在鼓山东侧随着奥灰顶板埋深的加大,岩溶发育减弱,水化学类型变化为SO4·Cl-Ca及Cl·SO4-Na·Ca。煤矿开采导致岩溶水动力条件复杂,导致更多的矿物溶解,Ca、Mg离子含量增加,硫酸盐更多的溶解于水中,造成水中矿化度增加。对岩溶水系统取样进行微量元素测试,通过对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得出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与泉域径流条件相关性大,在地下水流速快、岩溶发育程度高区域离子交换作用强。(3)岩溶水循环周期研究。根据氚同位素进入地下水后质量守恒的原理,计算得出岩溶水循环周期为17~85a,并分析出补给区地下水更新速率最快,径流区次之,排泄区最慢。(4)岩溶水运动规律模拟。以黑龙洞泉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结果为基础,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借助Visual MODFLOW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模拟岩溶水运动规律。分别运用数值模拟法和均衡法对水资源量进行计算及分析预测,得出岩溶水可开采量为21086万m3/a。(5)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对泉域不同行政区不同用水类型进行需水预测,2030年、2040年需水量大于岩溶水可供水量,开展水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多目标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得到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结合泉域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措施。论文的创新点体现在基于长时间序列的水化学监测资料,阐明了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规律;通过泉域岩溶地下水微量元素水化学特征研究,揭示了泉域岩溶地下水运动规律;对泉域补给区入渗系数分区,提高了参数精度,建立了泉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数值模型。
苗蕾[2](2021)在《某煤炭洗选项目对娘子关泉域水环境影响评价》文中认为某煤炭洗选项目位于白马河支流石门河上游左岸,距石门河河道约220 m,属娘子关泉域西北部径流补给区,距娘子关泉域重点保护区边界的最近距离约25.63 km。文章结合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对娘子关泉域水环境现状及项目实施后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提出了水环境影响防冶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进而对娘子关泉域水环境保护提出了系统的建议。
常建忠[3](2021)在《山西省岩溶大泉地下水超采治理保护措施与经验》文中提出岩溶大泉地下水超采是山西省水资源管理中面临的一大挑战。为强化岩溶大泉地下水的管理与保护,山西省采取了构建法律法规体系、开展体制机制研究、深入实施治理工程、强化泉域取水管理、提升岩溶大泉监测能力、严格地下水管理等具体举措,岩溶大泉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了山西省岩溶大泉地下水超采治理的经验。
杨凤鸣[4](2020)在《阳泉市娘子关泉域岩溶水环境现状及成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娘子关泉域岩溶水在阳泉市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市内工业生产用水和民众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娘子关泉域水环境出现了水质恶化、泉流量减少、区域水位下降、煤矿老窑水污染问题凸显等水环境问题,该文通过系列年份对比、实地勘测调查等方式,对娘子关泉域水环境现状进行了定量或定性的论述,对其成因进行了科学、客观地分析,并介绍了近年来阳泉市开展泉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措施和经验。
张渊[5](2020)在《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开展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可为泉域内岩溶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有效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对泉域内的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采用迭置指数法。水质脆弱性评价的指数为地下水埋深D、入渗补给量R、土壤介质S、地形坡度Tg、土地利用类型L、上覆岩层O和含水层富水性A。水量脆弱性评价的指数为入渗补给量R,地下水开采系数C、含水层厚度Tk和含水层富水性A。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水质及水量脆弱性评价指标的权重。由此确定水质脆弱性评价为DRSTgLOA模型,水量脆弱性评价为RCTkA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分区,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水质高脆弱性分区面积约为106km2,占总面积的1.47%,分布于泉群出露带、巨城镇、温河渗漏区、桃河渗漏区、松溪河渗漏区、油瓮水库渗漏区和大石门水库渗漏区附近,在此区域内应该重点进行水质监督与保护。水质较高脆弱性分区面积约为1138km2,占总面积的15.77%,分布于泉域中的碳酸盐岩裸露区及其周边。水质中等脆弱性分区面积约为1530km2,占总面积的21.20%,分布于平定县的局部、阳泉市市区的中部、昔阳县的东部、和顺县的东部、左权县的东部、盂县局部、寿阳县的中部和太原市大部。水质较低脆弱性分区面积约为3452km2,占总面积的47.83%,分布于平定县的西部、阳泉市市区的西部、昔阳县的西部、和顺县的西部、左权县的西部、盂县的中南部、寿阳县大部、榆次市大部、太原市的东部。水质低脆弱性分区面积约为991km2,占总面积的13.73%,分布于平定县的西南部、阳泉市市区局部、昔阳县的西部、和顺县的西部、左权县的西北部、盂县的西部、寿阳县局部和榆次市局部。水量高脆弱性分区面积约为160km2,占总面积的2.21%,分布于平定县的西南部和东部、娘子关泉口北部、寿阳县的南部,在此区域内应重点进行水量的监督与保护。水量较高脆弱性分区面积约为1850km2,占总面积的27.63%,分布于平定县大部、阳泉市市区的西部和北部、寿阳县的东南部和西北部、榆次区的北部、太原市全境。水量中等脆弱性分区面积约为3431km2,占总面积的47.55%,分布于平定县局部、阳泉市市区的东南部、盂县大部、寿阳县的中西部、榆次市的南部。水量较低脆弱性分区面积约为1755km2,占总面积的24.31%,分布于阳泉市市区的东南部、盂县的南部和东部、昔阳县的东部、和顺县的东部、左权县的东部。水量低脆弱性分区面积约为21km2,占总面积的0.30%,分布于油瓮水库渗漏区、义井镇、昔阳县县城的东侧、和顺县县城的东侧、左权县县城的东侧。
黄惠[6](2020)在《山底河流域酸性老窑水排泄对岩溶地下水污染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尤其北方煤产量巨大,但山西的煤矿开采已经对全省范围内的岩溶水资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天然状况下娘子关泉域范围内的补给,有1/3来自上覆煤系地层砂岩裂隙水及地表水,但由于数十年来“矿坑水化”日益加重,使得娘子关泉水来自上游的补给大为减少,迫使区域地下水位连续下降,对泉域岩溶地下水整体产生不良影响。或当煤炭开采标高低于岩溶水位时,大量岩溶水可能会通过导水构造涌入巷道中,造成矿井突水,对岩溶地下水资源造成破坏。近年来煤矿开采导致的酸性老窑水排泄对岩溶地下水的污染尤为严峻。山西省阳泉市山底河流域酸性老窑水不断排泄蓄积使地下水位上升溢出地表进而渗漏到娘子关泉域碳酸盐岩渗漏段,渗漏补给深层岩溶水,对区域岩溶地下水造成很大威胁,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居民的生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及政府高度重视。因此,本文针对阳泉市山底河流域酸性老窑水排泄对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的影响展开研究,采用资料收集、实地调查踏勘、水体监测取样分析等方法,对研究范围内的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象水文条件、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污染源现状进行调查,查明酸性老窑水的出流方式、流量,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山底河流域的水体水质进行评价。然后,根据研究区目标含水系统的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概化出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区域地下水的水流情况以及污染物运移情况,通过模型模拟预测得到山底河流域酸性老窑水出流后对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造成的影响。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水体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山底河流域水体各取样点指标浓度空间差异性明显;有13项指标超出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其中SO42-、Fe3+、Fe2+等的超标率超过50%,Fe3+、Fe2+的超标倍数高达四千多倍;11个取样点中水质极差的3处是S6、S7和S9,S6的WQI高达519.8;相关性分析表明,酸性老窑水特征离子与重金属Zn、Cd、Mn具有极强相关性;(2)研究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山底河流域酸性老窑水的排泄对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的污染迁移是随时间不断加速的,其污染范围逐步扩大,污染程度日益加剧。污染物运移1年、10年、20年、50年后,污染方向沿着地下水流动方向迁移,污染范围从开始的碳酸盐岩渗漏区逐渐扩散到径流汇水区再到娘子关泉排泄口,污染浓度从800mg/l逐渐累积至4000mg/l。山底河流域酸性老窑水的出流排泄问题日益严重,且对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的潜在污染威胁与日俱增,应对此加以重视,尽早采取治理措施,以防对娘子关泉域造成更严重的污染。
徐永新,张志祥,张永波,梁永平,曹建华,蒋忠诚[7](2017)在《山西岩溶泉研究进展与前瞻》文中研究表明山西是我国北方岩溶分布最广的省份,有19个岩溶大泉,岩溶水成为山西重要的供水水源。从泉流量变化趋势、降水补给及时滞、岩溶水资源评价、水化学及环境同位素、脆弱性、采煤及工程建设对岩溶水影响、泉域子系统划分、保护管理措施等方面对山西岩溶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山西部分泉域岩溶水水质已不同程度地遭受污染,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分别是影响岩溶泉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人类活动对岩溶泉影响的主要行为为过度开采岩溶水及采煤排水等。因此,建议加强岩溶泉水保护,并指出了山西岩溶泉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可为山西岩溶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张浩,郭勇,缪萍萍,孙凯艳[8](2014)在《娘子关泉域水生态调查状况及泉流量衰减成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娘子关泉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泉,泉域包括山西阳泉、平定、昔阳、盂县及寿阳等市县,是晋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由于气候、人口和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娘子关泉域水资源瓶颈日益凸显。泉域受地面临缺水和生态退化的威胁。本文调查了娘子关泉域水生态状况,分析了存在的水资源问题和原因。
许娅红[9](2012)在《娘子关泉域水资源保护对策与建议》文中研究指明娘子关泉域岩溶水是阳泉市工业和城市生活最重要的供水水源,结合娘子关泉域概况,分析了泉域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行政管理职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科研投入,全面整治污染企业,处理回用全部煤矿矿坑水等保护对策和建议。
郑丽芝[10](2011)在《岩溶泉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岩溶泉水流量稳定、水质优良、地下调蓄能力强,在供水方面有很大优越性,并且很多岩溶泉区具有景观和历史价值,如济南的趵突泉、太原的晋祠泉等都是着名的旅游胜地。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和降水量的减少,与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相伴生的泉水流量衰减、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岩溶塌陷等一系列岩溶环境地质问题也逐步凸显并受到人们的关注。济南市为恢复岩溶泉群喷涌采取了一些列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因此,有必要对济南岩溶泉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以指导和完善济南泉域管理与保护工作,也为我国其它岩溶泉域管理与保护提供借鉴。本文系统总结了济南以及山西岩溶泉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措施,从行政、法律、技术、工程、经济及环境等全方位出发,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本着可实施推广的原则,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采用绩效评估的方法,构建了岩溶泉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三个模块:能力建设评估、职责评估、成效评估。为了使该指标体系得到推广应用,本文针对各个指标给出的相应评价因素采用“是否”来控制,尽可能地简化评估过程。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本文采取专家打分法来确定。本文随后采用指数集成的方法,把各部分的评价状况按权重集成起来得到泉域管理与保护工作评价指数。最后根据建立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济南岩溶泉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进行了评价。济南泉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评价指数为94.24,根据本次研究制订的等级划分标准可知,济南岩溶泉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处于最高等级“优秀”的水平。从泉域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各个方面分析可见,不论从能力建设、职责工作、还是从管理和技术措施所取得的效果方面,济南都具有较高的水平。然而,济南仍有一些地方需要继续改进。建议济南完善泉域地下水的水位、泉流量、水质三项监测。其次,进一步做好综合节水方面的工作,最后要加强对泉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浅谈娘子关泉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娘子关泉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洞泉域岩溶水循环演变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1.2.1 岩溶水系统方面研究现状 |
1.2.2 岩溶水数值模拟方面研究现状 |
1.2.3 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研究现状 |
1.2.4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 |
2.1.1 位置交通 |
2.1.2 水系 |
2.1.3 气象 |
2.1.4 地形地貌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2.2.1 行政区域划分 |
2.2.2 社会经济状况 |
2.2.3 国民经济现状 |
2.2.4 煤炭资源及开发状况 |
2.3 地质条件 |
2.3.1 地层岩性 |
2.3.2 地质构造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黑龙洞泉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
3.1 区域水文地质分析 |
3.1.1 系统边界 |
3.1.2 含水层 |
3.1.3 隔水层 |
3.1.4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
3.2 岩溶发育特征 |
3.2.1 主要岩溶形态及发育规律 |
3.2.2 岩溶含水层富水性特征 |
3.3 控水构造 |
3.4 岩溶水流场特征 |
3.4.1 岩溶水动态特征 |
3.4.2 地下水流场特征 |
3.5 鼓山东西两侧水力联系分析 |
3.5.1 构造特征 |
3.5.2 含水层富水性分区 |
3.5.3 地下水流场变化 |
3.5.4 水化学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黑龙洞泉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多元素特征反演分析 |
4.1 岩溶水水化学常量分布特征及水-岩相互作用 |
4.1.1 多年岩溶水水化学分布特征 |
4.1.2 水-岩相互作用 |
4.1.3 岩溶水水化学变化规律 |
4.2 岩溶水水化学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反演 |
4.2.1 原始数据处理 |
4.2.2 元素空间特征 |
4.2.3 分析结果 |
4.3 岩溶水循环周期 |
4.3.1 地下水更新性分析指标 |
4.3.2 地下水更新速率估算原理 |
4.3.3 1953~2019年大气降水氚浓度序列恢复 |
4.3.4 地下水更新速率计算结果 |
4.4 煤矿开采的水文地质效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黑龙洞泉域岩溶水多尺度多重介质数值模拟 |
5.1 多尺度多重介质水文地质模型 |
5.1.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5.1.2 数学模型 |
5.1.3 数值模型 |
5.2 参数选取及调试 |
5.3 水资源量计算 |
5.3.1 水文地质数值模拟法 |
5.3.2 均衡法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黑龙洞泉域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
6.1 水资源评价 |
6.1.1 水质评价 |
6.1.2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
6.1.3 需水预测 |
6.2 水资源优化配置 |
6.2.1 管理模型 |
6.2.2 模型求解 |
6.2.3 优化结果 |
6.3 水资源可持续开发措施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某煤炭洗选项目对娘子关泉域水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1.1 项目概况 |
1.2 水文气象 |
1.3 河流水系 |
1.4 取水方案 |
1.5 退水方案 |
2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2.1 地表水质量评价 |
2.2 地下水质量评价 |
2.2.1 水质监测成果 |
2.2.2 评价标准 |
2.2.3 评价方法 |
2.2.4 评价结果 |
3 项目运营对娘子关泉域的影响 |
3.1 厂址对娘子关泉域岩溶水系统影响分析 |
3.2 项目取水对娘子关泉岩溶地下水的影响 |
3.3 项目退水对娘子关泉岩溶地下水的影响 |
3.4 固体废物对娘子关泉域水环境影响分析 |
4 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
4.1 工程措施 |
4.2 非工程措施 |
5 结论建议 |
(3)山西省岩溶大泉地下水超采治理保护措施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岩溶大泉生态修复保护 |
1. 以法律为保障,率先制定泉域保护地方法律规范 |
2. 以工程为基础,加强岩溶大泉生态修复保护 |
3. 以机制为支撑,理顺岩溶大泉治理体制机制 |
4. 以监测为手段,完善岩溶大泉监测体系 |
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岩溶大泉地下水管理 |
1. 严格制度,强化泉域内取用水管理 |
2. 结合实际,有序关停城镇自备井和农灌井 |
3. 紧抓重点,强化泉域内煤矿的监督和管理 |
4. 用好政策,推进水权水价改革 |
三、总结治理经验,持续推进岩溶大泉生态修复保护 |
1. 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综合施策 |
2.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治理能力 |
3. 研究分层封堵技术,实施深井科学治理 |
4. 实施“一增一减”措施,有效增加泉域出流 |
(4)阳泉市娘子关泉域岩溶水环境现状及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娘子关泉域概况 |
1.1 概况 |
1.2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
1.2.1 地层岩性 |
1.2.2 地质构造 |
1.2.3 水文地质条件 |
1.3 域岩溶水的补径排条件 |
1.4 泉域岩溶水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现状 |
1.4.1 天然资源量及可开采量 |
1.4.2 泉域岩溶水开发利用现状 |
2 娘子关泉域水环境状况 |
2.1 泉水水质不断恶化 |
2.2 泉水流量衰减 |
2.3 岩溶地下水位趋势性下降 |
2.4 煤矿老窑水污染已开始显现,未来岩溶水将面临严峻的潜在威胁 |
3 成因分析 |
3.1 泉水水质恶化原因分析 |
3.2 娘子关泉水流量衰减原因分析 |
4 阳泉市已开展的泉域保护治理工作 |
5 结语 |
(5)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地下水脆弱性概念发展历程 |
1.2.2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 |
1.2.3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现状 |
1.2.4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娘子关泉域概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泉域范围以及重点保护区 |
2.1.3 地形地貌 |
2.1.4 土壤及土地利用类型 |
2.2 气象水文 |
2.2.1 气象 |
2.2.2 水文 |
2.3 地质概况 |
2.3.1 地层岩性 |
2.3.2 地质构造 |
2.4 水文地质概况 |
2.4.1 含水岩组特征 |
2.4.2 岩溶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
2.5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
2.5.1 岩溶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及可开采量 |
2.5.2 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
2.5.3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
第三章 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水质脆弱性评价 |
3.1 评价方法的选取及介绍 |
3.2 水质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2.1 地下水埋深D(Depth of water table) |
3.2.2 入渗补给量R(Recharge of infiltration) |
3.2.3 土壤介质S(Soil media) |
3.2.4 地形坡度T_g(Topography) |
3.2.5 土地利用类型L(Land use type) |
3.2.6 上覆岩层O(Overlying layer) |
3.2.7 含水层富水性A(Abundance of aquifer) |
3.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3.3.1 层次分析法 |
3.3.2 组合权重 |
3.4 水质脆弱性评价 |
3.4.1 地下水埋深脆弱性评价 |
3.4.2 入渗补给量脆弱性评价 |
3.4.3 土壤介质脆弱性评价 |
3.4.4 地形坡度脆弱性评价 |
3.4.5 土地利用类型脆弱性评价 |
3.4.6 上覆岩层脆弱性评价 |
3.4.7 含水层富水性脆弱性评价 |
3.4.8 水质脆弱性综合评价 |
3.5 评价结果分析 |
3.5.1 评价结果验证 |
3.5.2 评价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水量脆弱性评价 |
4.1 评价方法选取及指标体系构建 |
4.1.1 入渗补给量R(Recharge of infiltration) |
4.1.2 地下水开采系数C(Coefficient of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
4.1.3 含水层厚度T_k(Thickness of aquifer) |
4.1.4 含水层富水性A(Abundance of aquifer) |
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 水量脆弱性评价 |
4.3.1 入渗补给脆弱性评价 |
4.3.2 地下水开采系数脆弱性评价 |
4.3.3 含水层厚度脆弱性评价 |
4.3.4 含水层富水性脆弱性评价 |
4.3.5 水量脆弱性综合评价 |
4.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五章 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 |
5.1 水质保护 |
5.1.1 水质保护分区 |
5.1.2 水质保护措施 |
5.2 水量保护 |
5.2.1 水量保护分区 |
5.2.2 水量保护措施 |
5.3 娘子关泉域综合保护措施 |
5.3.1 水质与水量综合保护措施 |
5.3.2 管理保护措施 |
5.3.3 技术保护措施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山底河流域酸性老窑水排泄对岩溶地下水污染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序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气象 |
2.1.4 水文 |
2.2 研究区地质条件 |
2.3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 |
2.3.1 含水岩组 |
2.3.2 泉群出流及水流量变化 |
2.3.3 岩溶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 |
2.3.4 岩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
2.3.5 岩溶水水化学特征 |
2.4 研究区水质动态特征 |
第三章 山底河流域水体环境影响评价 |
3.1 山底河流域概况 |
3.1.1 地理位置 |
3.1.2 气象水文 |
3.1.3 地形地貌 |
3.1.4 地质构造 |
3.1.5 水文地质 |
3.2 流域污染源概况 |
3.3 水质评价 |
3.3.1 采样点布设 |
3.3.2 水样检测分析指标的选取和检测方法 |
3.3.3 数据分析 |
3.3.4 水质评价方法 |
3.4 水质评价结果与分析 |
3.4.1 地表水水质评价结果分析 |
3.4.2 重金属离子分析 |
3.4.3 酸性老窑水特征离子分析 |
第四章 研究区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预测 |
4.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4.1.1 目标含水层水力特征及结构概化 |
4.1.2 模型边界条件及概化 |
4.2 数学模型 |
4.3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建立 |
4.3.1 网格剖分 |
4.3.2 初始流场的确定 |
4.3.3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
4.3.4 源汇项的确定 |
4.4 模型识别与验证 |
4.5 溶质运移模拟模型 |
4.5.1 溶质运移数学模型 |
4.5.2 溶质运移因子选择 |
4.5.3 源强分析 |
4.5.4 地下水污染预测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山西岩溶泉研究进展与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1 山西岩溶泉研究回顾 |
1.1 泉流量变化趋势 |
1.1.1 泉流量动态记录 |
1.1.2 泉流量衰减原因 |
1.1.3 泉流量预测 |
1.2 降水与地下水补给时滞 |
1.2.1 降水入渗补给量计算 |
1.2.2 降水补给时滞 |
1.2.3 岩溶地下水位动态 |
1.3 岩溶水资源评价研究 |
1.3.1 地下水质量评价研究 |
1.3.2 天然资源量评价研究 |
1.3.3 可开采资源量评价研究 |
1.4 水化学及同位素 |
1.4.1 水化学 |
1.4.2 同位素研究 |
1.5 脆弱性 |
1.6 采煤及工程建设对岩溶水影响 |
1.7 泉域子系统划分 |
1.8 保护及管理措施 |
1.8.1 保护区划分 |
1.8.2 管理措施 |
2 存在的问题 |
2.1 泉源问题及泉流量预测方法 |
2.2 降水补给及时滞估计方法 |
2.3 水资源评价的完整性 |
2.4 酸性矿井水问题 |
2.5 水化学 |
2.6 泉域脆弱性评价方法 |
2.7 采煤及工程建设活动的影响 |
2.8 泉域子系统划分标准 |
2.9 保护区划分及保护管理 |
3 发展趋势 |
4 结论和建议 |
(9)娘子关泉域水资源保护对策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泉域概况 |
2 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
2.1 泉水流量衰减问题突出 |
2.2 岩溶地下水质污染严重 |
2.3 岩溶地下水位区域性下降 |
3 岩溶地下水资源保护对策与建议 |
3.1 加强行政管理职能 |
3.2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
3.3 加大科研投入, 为泉域保护提供科技保障 |
3.4 全面整治污染企业 |
3.5 煤矿矿坑水要全部处理回用 |
3.6 建设河道人工湿地净化工程 |
3.7 实施生态环境修复措施 |
3.8 开展泉域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
(10)岩溶泉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岩溶泉成因及泉流量影响因素分析 |
2.1 岩溶泉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
2.2 岩溶泉域泉水成因分析 |
2.3 泉流量影响因素分析 |
2.4 岩溶泉域水资源状况和存在问题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内外岩溶泉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
3.1 国内岩溶泉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 |
3.2 国外岩溶泉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 |
3.3 岩溶泉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经验总结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岩溶泉域管理与保护评价指标体系 |
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指标筛选方法 |
4.2 指标体系框架 |
4.3 指标说明及评价标准 |
4.4 评价方法及等级的划分 |
4.5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济南实例 |
5.1 济南泉域管理与保护评价计算及效果分析 |
5.2 济南泉域保护对策与措施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2 问题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浅谈娘子关泉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洞泉域岩溶水循环演变规律研究[D]. 马志敬. 河北工程大学, 2021
- [2]某煤炭洗选项目对娘子关泉域水环境影响评价[J]. 苗蕾. 山西水利, 2021(05)
- [3]山西省岩溶大泉地下水超采治理保护措施与经验[J]. 常建忠. 中国水利, 2021(07)
- [4]阳泉市娘子关泉域岩溶水环境现状及成因分析[J]. 杨凤鸣. 广东水利水电, 2020(12)
- [5]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D]. 张渊.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6]山底河流域酸性老窑水排泄对岩溶地下水污染的数值模拟研究[D]. 黄惠.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7]山西岩溶泉研究进展与前瞻[J]. 徐永新,张志祥,张永波,梁永平,曹建华,蒋忠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7(03)
- [8]娘子关泉域水生态调查状况及泉流量衰减成因分析[A]. 张浩,郭勇,缪萍萍,孙凯艳. 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 2014
- [9]娘子关泉域水资源保护对策与建议[J]. 许娅红. 山西水利, 2012(09)
- [10]岩溶泉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郑丽芝.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