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基础业务网络发展策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田博[1](2021)在《面向5G的前传光网络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应对5G不断增长的数据业务需求,降低运营成本,集中式接入网络(C-RAN)被看作5G可能的系统架构,受到广泛关注,前传光网络作为基带处理池(BBU Pool)和远端射频单元(RRH)之间数据传递的通道,是C-RAN在5G中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部署的关键。然而,随着小区的密集化部署,运营商将部署更加复杂的前传光网络,同时对其在满足5G新业务发展需求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前传光网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前传光链路连接固定,架构不灵活,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二是不断扩大的网络规模造成更多的能量消耗,链路故障概率增加;三是无法保障多样化业务在相同的物理网络中共存时的服务质量;四是不断增长的数据传输速率导致数字前传光网络面临严峻的带宽压力。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围绕5G通信业务的需求,深入分析和开展了前传光网络在资源调度、可靠性、能效、多样化业务共存和数据传输能力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而尽可能地提高前传光网络的性能。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现有前传光链路连接固定,架构不灵活导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流量预测的前传光网络资源动态映射的方法。该方法打破了 BBU和RRH之间的静态配置,基于RRH的流量预测结果,以最小化系统总能耗,包括BBU池执行基带信号处理产生的能耗、BBU板卡激活与关闭状态间切换的能耗以及RRH在不同的BBU板卡间切换产生的能耗为目标,建立整数线性模型(ILP),并提出一种基于最小切换数的BBU和RRH之间的动态资源映射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和静态配置的前传网络相比,所提出的动态资源映射方法可以将流量集中到少数BBU中,使系统的平均能耗减少34%。2.针对不断扩大的前传光网络规模造成更多的能量消耗以及链路故障概率增加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前传光网络可靠性和能效联合优化的基站部署策略。首先,提出一种利用带内毫米波在RRH之间进行资源实时调度的方法来提高前传光网络的可靠性和降低能耗。考虑到毫米波覆盖范围小的特点,RRH的部署位置会很大程度影响RRH之间资源调度的能力,进而影响前传光网络的可靠性和能效。因此,本文进一步地提出面向前传光网络可靠性和能效联合优化的网络部署问题,建立ILP模型,并提出一种求解最优化RRH部署位置的自适应遗传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提升前传光网络可靠性和能效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且对比它们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性能差异,为运营商在未来网络建设中提供参考。3.针对目前的前传光网络无法保障多样化业务服务质量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eMBB和uRLLC业务共存的成本最优化的网络升级策略。该策略考虑两种业务在时延、可靠性和吞吐量等方面差异化的需求,提出联合毫米波RRH和前传链路的网络升级方法。网络升级过程中,将带内毫米波作为光纤链路的一种补充的前传方式,有助于降低部署成本,且针对uRLLC业务超高可靠性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双连接结构的可靠性保障方案。本文以最小化网络的升级开销为目标,建立ILP模型,并提出一种协同优化RRH和前传链路的网络升级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和其他两种非联合优化的网络升级策略相比,本文所提出的联合优化方法的网络升级成本平均降低43%和20%。4.针对不断增长的数据速率导致数字前传光链路带宽压力严峻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QAM-MPPM-RZ混合调制格式的光载射频前传光网络传输方案,和标准QAM信号相比,QAM-MPPM-RZ信号将能量集中在少量脉冲时隙中,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号的接收能力。此外,QAM和MPPM信号携带不同速率的基带信息,通过光纤和无线电资源的共享,为同一个RRH中差异化的用户需求提供服务,有助于降低C-RAN中的部署成本。本文搭建仿真平台,分析验证QAM-MPPM-RZ信号的传输效果,结果表明,传输相同比特速率的数据时,QAM-MPPM-RZ信号具有更好的传输效果。此外,在仿真部分考察了 QAM-MPPM-RZ信号对于激光器线宽的容忍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在线宽较大时,QAM-MPPM-RZ信号仍然保持较好的传输效果。因此,在前传光网络的部署过程中,可以考虑选择成本低的高线宽激光器,进一步降低整个系统的部署开销。
张雨姗[2](2021)在《面向关键业务网络的流量异常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关键业务网络中传输和存储的信息数据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许多网络攻击者处心积虑地想获取业务网络中的潜藏利益。关键业务网络正面临着巨大安全威胁,目前迫切需要采用有效的异常流量检测方法实现网络安全事件的告警功能,快速、准确地对网络运行状况进行检测与分析,找到异常发生的根本原因,以防止攻击事件对关键业务网络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面向关键业务网络的流量异常检测系统必须要满足准确率高、误报率低、效率高这三点要求,故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熵与LSTM相结合的流量异常检测方法。首先通过计算所选取特征的信息熵来对流量进行初步检测,将得到的熵值与设定阈值比较得出粗略判断结果。如果检测到可疑流量,再利用LSTM进行深度检测。通过LSTM对可疑流量序列进行预测,得到预测值后与实际值进行比对,来最终确定可疑流量是否为攻击流量。信息熵可以体现网络的明显变化,迅速发现并定位网络异常,而LSTM则非常适合用于对具有固定工作序列的网络行为进行建模与预测,二者相互补足,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误报率高和检测效率低的弊端。使用CICIDS2017数据集对该流量异常检测方法进行评估,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在极大程度上满足对流量异常的高效检测,印证了其可行性和准确性。基于对上述流量异常检测方法的验证结果,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关键业务网络的流量异常检测系统。通过对该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功能模块组成、各模块实现流程的详尽介绍,从整体到局部来展现整个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实现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实验对系统的各项功能展开验证,并对检测性能进行评估。仿真实验结果显示,本系统在针对关键业务网络的流量异常检测方面,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准确率高、误报率低、效率高的流量异常检测要求。
白龙飞[3](2021)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电能交易平台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类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世界各国正在面临着资源短缺、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诸多问题,大力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加入能源交易市场势在必行。随着分布式电能的加入,电能交易者的身份不再是单一的电能生产者或电能消费者,涌现出一批电能生产消费者,成为电能交易的主体。用户可以将多余的电能进行出售从而获取利润,也可以从其他用户那里购买相对廉价的电能来节省用电成本,同时降低电网负荷。与此同时,分布式电能的加入也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由于分布式电能交易用户之间多对多的分散交易模式与传统的电力交易统购统销的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提供新的电能交易策略来协调电能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资源合理分配。另一方面,由于所有的电能产消者都对自身的发用电设备有着一定的控制权限,并且电能交易呈现少量多次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传统的中心化交易系统而言,会造成资源消耗加重、运行成本增加、交易结算效率低下、交易公平性和透明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分布式的通信和数据交换技术,来应对信息流和能量流大量涌入可能导致的危机。区块链的技术特点为分布式电能交易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能够给能源产消者提供可信任、可交互、低成本的交易支持。首先,区块链上的所有交易都依托点对点(P2P)网络在用户之间直接进行,满足智能合约的条件就可以自动执行;其次,区块链上的所有节点共同完成信任背书,提供用户之间的强制信任,不依赖于第三方审计机构,降低信任成本;另外,区块链上所有节点共同维护时序增长的链式信息存储。所有交易的数据都可以被追溯到,保证数据不能够被篡改。针对区块链技术在能源交易中的应用,本文在研究分布式电能交易策略的基础上,基于Hyperledger Composer区块链技术设计了分布式电能交易平台。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电能交易体系。结合分布式电能交易场景,将用户操作、区块链部署、电能调度的过程分别抽象为用户层、交易层、物理层三层体系。这样的分层结构将用户使用、区块链开发和电能控制过程彼此分割,三个部分的开发和使用不会互相影响,便于开发、更新、移植。2)提出一种适用于区块链交易场景的交易策略。该策略旨在实现买家和卖家之间的点对点交易,一方面给予卖家自由制定供电计划和销售电价的权力,充分考虑电能卖家的主观意愿;另一方面由买家通过自利化的迭代计算选择最有利于降低自身用电成本的方案,通过博弈的方式来争夺廉价的电能资源。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交易策略可以通过少量的迭代计算快速实现买家个体和系统总体用电成本的最小化。3)基于Hyperledger Composer技术搭建区块链电能交易平台。从交易流程、平台架构、具体层次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开发和部署,通过模拟交易验证了该平台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对该平台的系统时延、交易吞吐量、容错性等方面进行了测试,通过与以太坊平台的对比,证明了Hyperledge Composer技术拥有更快的响应速度的和交易吞吐量,同时具备很好的系统容错性。另外,该技术将交易参与者、资产、交易逻辑等内容抽象为业务网络,简化了区块链开发流程,降低了区块链开发难度,有助于区块链技术向各个领域拓展。
彭顺凯[4](2021)在《基于模糊分析的网络运行态势预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如今,网络已进入千万寻常百姓家,这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便利,另一方面伴着网络模型越来越庞大,多种形式组网如:传感器网、ADHoc网络、天基网络等新出网络的增添,使得拓扑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很难去精准获得;网络设备数量很大,组网方式多种多类,接收信息次数变得越来越多等,这些多种状况的凸显,这提升了网络管理者在维护网络正常运行状态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运行态势感知技术应时而生。本文是基于网络运行态势感知技术,从网络业务的视角出发,采用基于时间序列和预期业务损失的方法,构建综合的网络运行态势预警机制,根据网络运行事件及反映出的状态变化,利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大数据分析预测。本文重点在于怎样去构建合理有效的预警机制,怎样准确完美地完成层次之间的指标转换,以及怎样构建实时并且准确预警的数学模型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如下:1.建立了基于视频业务的网络运行态势预警模型。本文根据网络层次化管理的思想,网络的层次化管理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数据处理过程,最下层负责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工作,而最上层则是需求管理和分析。该模型很好的结合了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定方法,改进的RBF神经网络等技术手段,建立一个实时精确的网络运行态势预警模型结构。2.提出了使用熵权方法去修正层次分析方法的模糊综合网络运行态势评定的方案。在原来的层次分析法中,权重比较容易被专业人士知识的拘束,欠缺对真实采集数据的反馈,拥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质。采用熵权法对层次分析法进行了修正,使用将主观方案和客观方案融合的方法,使得权重计算方法变得更加合理。通过将模糊理论融合进模型,将定量的属性转化为定性的分析,提高评估模型的准确度,是一种具有优越性的模型。3.提出了自适应k值聚类以及自适应学习率的RBF神经网络。在以往的神经网络中,聚类方法中,k值即隐含层节点数量以及迭代学习时学习率的如何选择是一个比较大问题。本文从k值聚类和网络学习率的角度出发,使用轮廓系数确认k值,RBF网络的最佳学习速率通过公式推导得到,并在每一次的迭代中进行替换和计算。改进的RBF神经网络在避免了人为选取学习率的不便时,同时可以让网络正常进行迭代学习,也可以提升网络的迭代速度。
樊晋华[5](2020)在《基于区块链的药物历史溯源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在大数据时代,患者的历史用药记录往往都是高度隐私并且极度敏感的,这些用药信息的丢失和泄露都可能被商业所利用或导致诈骗交易,如何安全可靠的存储这些数据并且进行可信的溯源对于患者的健康和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医疗机构依赖于集中式系统来存储以及溯源药物历史数据。然而,这种方式缺乏有效的机制来确保从一个医疗机构转移到另一个机构的药物历史数据是准确,安全和值得信赖的。以及如何保证处方者只有获得患者批准才拥有患者处方记录溯源的权限。所以本文进行了基于区块链的药物历史溯源系统的研究,利用区块链的优势来管理和追溯药物历史记录。具体主要工作包括:首先,为解决中心化系统的安全问题,采用去中心化模式,对其安全性、可靠性进行了研究讨论。并且对于药物数据采用加密存储的方式,保障了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其次,跨机构对于药物数据要进行共享和溯源,这需要患者的授权。系统中处方医生为患者开药,然后通过患者的公钥加密处方。医疗机构经患者授权,可以从医疗机构的不同历史中查询用药记录,然后通过私钥解密处方。从而保证了医疗机构不再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使用用户数据,实现了存储和使用的权限分离。此外,实现数据的不可篡改,可溯源,传统模式对于药物数据记录变更的处理方式存在安全风险,系统将通过智能合约链码对执行的所有数据处理交易记录到链上,从而无法被篡改,降低信息敏感患者用药记录泄露的风险。并且由于将交易存储在区块中,因此可以进行数据的溯源。保证了交易的可追踪性。最后通过对系统的测试评估表明了本文研究实现的基于区块链的药物历史溯源系统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张源[6](2020)在《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众所周知,随着科技发展与智能手机普及,互联网+已经广泛融入大众生活。例如,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软件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交往以及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互联网不仅深度融入了大众日常生活,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的行为及习惯: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民的增加,让网络更容易沟通有无,产品进行网络营销将更加便捷;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兴起、社交软件和新媒体发展,大众消费、舆论、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而面对新媒体网络时代变化,谁能够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营销中占据制高点,谁便能在新一轮的产品营销中拔得头筹。近年来,商业银行传统营销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网络时代发展,互联网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如何加大营销力度,抢占客户成为各大银行的必然选择。在这种背景下,包括YC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纷纷布局产品网络营销,积极销售本行个人理财产品,取得了较好的营销效果,同时传统银行转型智慧银行进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网络营销同样存在一定的“水土不服”,针对产品网络营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YC银行SD分行为例,采取了PSET、SWOT、波特五力模型等工具分析了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环境,针对其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网络营销理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有助于解决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促进银行提升经济效益,对其他分行及商业银行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第一、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主要存在的问题为产品同质化,定价差异化不够,网络促销不够主动,网络渠道拓展不够充分,网络营销的组织架构不够完善以及客户流失较多等问题,通过对产品、价格、促销、渠道及推广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第二、SD分行应采取SO战略,即利用YC银行品牌优势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占有力,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强化管理,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以期能够长期、稳定、持续提供产能;第三,从4PS角度提出了完善对策,具体来说:采取优化产品组合,提升产品竞争力;制定差异化价格,灵活调整收益;完善网络营销渠道,开发服务终端;完善广告促销,促进线上线下联动营销五个措施进行网络营销战略的实施。最后,研究通过完善组织架构,建立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及健全制度体系的角度进行基于保障的组织支持。
孔德恺[7](2020)在《基于图神经网络的蜜网动态配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新型网络攻击。传统的静态、被动的网络防御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越来越无法适应当今的网络安全需求,网络攻防中的防御方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为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对动态、主动的网络防御技术进行研究,而蜜网技术就是一种典型的主动防御技术。蜜网是通过欺骗攻击者来实现防御的,即在网络中部署虚假的主机系统、应用服务等作为诱饵,以吸引攻击者攻击它,从而降低网络攻击对业务网络的损害。同时,蜜网还能在攻击者攻击时,通过信息采集记录攻击行为,以对攻击行为进行后续的追踪溯源,以及审计和取证。评估蜜网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欺骗攻击者的能力。为提高蜜网的欺骗能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已提出了很多蜜网技术方案。目前使蜜网欺骗能力受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现有蜜网技术方案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态势信息的图数据特征来评估网络安全状态,这使蜜网系统难以准确评估网络态势,欺骗攻击者的能力受到严重限制。此外,现有蜜网动态配置方案侧重于蜜网拓扑和访问规则的动态配置,缺少对于蜜网中蜜罐节点属性的动态配置。为提高蜜网的欺骗能力,本文在传统蜜网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动态蜜网架构,该蜜网架构能实时获取必要的网络态势信息,并采用图神经网络来对这些图类型数据进行聚合,对网络态势图的多个维度的信息进行关联分析,基于图神经网络半监督学习的特性来预测未知状态节点的安全状态。为确保采用图神经网络处理网络态势信息的可靠性,本文还研究基于图神经网络通过对网络态势信息挖掘、聚合所得到的网络节点特征信息引导蜜网动态配置的算法。在此基础上,基于网络态势的实时分析结果指示蜜网动态调整自身的属性,如网络拓扑、部署的应用服务等。最后,根据上述蜜网系统的总体架构,构建基于网络态势信息动态调整蜜网参数与状态的网络系统架构,并证明其可行性,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动态蜜网系统确实能够有效地抵御常见的网络攻击,这对于主动防御和蜜罐蜜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廖淞[8](2019)在《A公司车险业务网络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刻。在商品销售领域,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造成消费者消费方式和偏好的变迁。在这一背景下,网络营销逐渐成为车险销售领域的重要营销模式,成为传统营销模式的重要补充,为车险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本文通过对A公司网络营销现状调研,结合网络营销方式理论,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各类网络营销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介绍了A公司网络营销发展的状况,分析其面临的背景和环境,指出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A公司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网络营销策略,也为未来其他保险公司的网络营销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首先,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A公司车险业务网络营销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调研发现A公司车险业务网络营销存在问题主要包括:无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车险网络销售的产品单一和范围狭隘、车险费率定价线条偏粗、车险业务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矛盾突出和促销形式过于简单。其次,采取SWOT分析工具对A公司车险业务网络营销研究后发现:A公司受成立时间不长,品牌影响力不强等因素影响,在发展中存在一些短期内难以克服的障碍。但公司在技术、人才、管理模式等方面的优势,也对A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保证A公司的发展,在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公司应细分目标市场,不断推进渠道创新,实施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再次,从通过大数据应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强化产品创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合理定价、通过整合渠道资源推进协同发展和通过构建系统性促销体系强化互联网推广等方面制定A公司车险业务网络营销策略。最后,从加强网络营销人员管理、强化网络营销的制度保障和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提出A公司车险业务网络营销策略实施保障。对A公司机动车辆互联网营销体系的建设,提高其经营绩效,深度挖掘客户价值、拓展公司客户数量、推动公司业务发展,提高公司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王笑千[9](2019)在《5G多空中接口的业务疏导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种新型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和新型业务种类不断涌现。因此在同一热点区域内有较大的可能同时存在多种无线网络覆盖的情况,例如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Fifth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s,5G)、4G和3G同时覆盖。因此,下一代通信系统应该是能够有机地将现有和未来的各种无线接入网络融合在一起的异构无线网络。在5G融合网络场景下,如何合理地疏导业务完成与网络的交互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未来5G异构网络场景中的多业务疏导问题,本文着重研究了业务疏导技术中的网络选择技术。网络选择技术作为业务疏导技术中接入网侧的技术,可以智能地将不同的业务分配到不同的接入网。网络选择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网络利用率的最大化,是业务疏导过程的第一步。本文的主要贡献为:首先本文分析了5G新场景下可能出现的业务类型:交通类业务、工业自动化和公共事业类业务,医疗类业务、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类业务和智能城市类业务。并且给出了这些业务的对不同网络属性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关于业务类型的分析是业务疏导理论的基础。针对业务疏导中的网络选择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分图多重匹配的网络选择方法。该方法从图论的角度分析了网络选择问题,并使用最小费用最大流算法得到最优匹配结果。与对比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可实现网络的接入用户数均衡,改善网络负载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网络接入的开销。为了分析网络选择带来的资源竞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演化博弈的网络选择方法。本文不仅改进了先前研究中的奖励函数,还将单业务场景扩展到多业务场景。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均衡网络负载,降低切换开销。为进一步解决演化博弈方案中由于集中式处理带来的信令开销问题,本文还提出了两种基于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RL)的网络选择方法。所提方法不仅可以均衡网络接入用户数,还可以改善网络负载情况并降低系统总功耗。
杨晓宙[10](2019)在《基于Fabric区块链群智合约协同开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协同办公系统作为当今时代各企业组织方便快捷办公的最有效方案,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之后,现已是国内以及全世界普遍使用的办公技术。协同办公技术的使用,节约了许多时间成本并减少了其他无关紧要的麻烦,显着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现有的协同办公系统采用“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很容易出现单点故障,数据丢失以及故障难以追踪等问题,而且这些办公系统只支持单一企业内部办公而并不适用于企业联盟。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崭新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架构,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其他特性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本文考虑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协同开发系统中,研究实现一套安全可信的去中心化的可供企业组织联盟之间协同开发智能合约的协同办公系统。本文针对传统协同办公平台架构过度中心化导致安全系数低等系列问题,设计实现了基于Fabric区块链的群智合约协同开发系统。系统使用超级账本Fabric区块链技术将用户信息和智能合约数据记录在账本中,保证了系统数据的可信性和安全性,解决了中心化架构带来的安全信任问题。针对系统需要工作流协同和流程管理的问题,本文考虑将区块链技术与业务工作流管理技术结合的方法,通过组合编排区块链业务逻辑服务以及管理协同开发流程,解决了系统协同开发流程管理的问题。本文针对需要实现的基于Fabric区块链的群智合约的协同开发系统,首先分析了现有协同办公系统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协同办公的整体流程。然后通过对系统总体架构的设计、用户接口设计、区块链业务网络设计以及系统控制类的设计实现了整个智能合约协同开发系统。整个系统实现了系统成员管理、协同流程管理、智能合约管理以及系统管理四个模块的具体功能,而这些功能最终可以实现协同开发智能合约的系统目标。通过对整个系统的实现以及测试表明,基于Fabric区块链群智合约协同开发系统在满足基础功能的前提下,支持数据信息的去中心化存储、可追踪、防篡改等特性,为高度可信的去中心化协同办公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二、数据基础业务网络发展策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据基础业务网络发展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5G的前传光网络若干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集中式接入网架构的演进 |
1.3 5G前传光网络面临的挑战和关键问题 |
1.3.1 面向业务动态性的网络资源灵活调度问题 |
1.3.2 面向可靠性和能效优化的网络部署问题 |
1.3.3 面向多样化业务共存的网络升级问题 |
1.3.4 面向高速率数据业务的网络高性能信号传输问题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前传光网络中动态资源分配研究现状 |
1.4.2 前传光网络中可靠性和能效优化的研究现状 |
1.4.3 多样化业务在相同物理网络共存的研究现状 |
1.4.4 基于光载射频的前传光网络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6 本文组织结构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面向潮汐业务的网络资源动态映射策略研究 |
2.1 引言 |
2.2 基于LSTM网络的流量预测算法 |
2.2.1 数据集预处理 |
2.2.2 基于LSTM的流量预测算法 |
2.3 BBU和RRH间动态资源映射问题 |
2.3.1 问题描述 |
2.3.2 ILP模型 |
2.4 基于最小切换数的BBU和RRH间动态资源映射算法 |
2.5 仿真结果分析 |
2.5.1 流量预测性能分析 |
2.5.2 资源映射算法性能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面向网络可靠性和能效联合优化的基站部署策略研究 |
3.1 引言 |
3.2 基于异构C-RAN结构的RRH间资源实时调度的方法 |
3.2.1 网络结构 |
3.2.2 毫米波RRH间资源实时调度方法 |
3.3 面向可靠性和能效联合优化的基站部署问题 |
3.3.1 问题描述 |
3.3.2 ILP模型 |
3.4 一种面向可靠性和能效多目标优化的自适应遗传算法 |
3.5 仿真结果分析 |
3.5.1 仿真设置 |
3.5.2 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面向多样化业务共存的网络升级策略研究 |
4.1 引言 |
4.2 系统模型和eMBB/uRLLC业务传输模式 |
4.2.1 场景模型 |
4.2.2 传输模型 |
4.2.3 时延计算模型 |
4.2.4 eMBB/uRLLC业务穿插/叠加技术 |
4.2.5 uRLLC业务可靠性保障方案 |
4.3 面向多样化业务共存的网络升级问题 |
4.4.1 问题描述 |
4.4.2 ILP模型 |
4.4 基于成本优化的联合RRH和前传链路的网络升级算法 |
4.5 仿真结果分析 |
4.5.1 仿真设置 |
4.5.2 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基于混合调制技术的光载毫米波前传方案研究 |
5.1 引言 |
5.2 基于LN-MZM的外调制技术 |
5.3 基于QAM-MPPM-RZ混合调制格式的RoF前传光网络方案 |
5.3.1 网络架构设计 |
5.3.2 QAM-MPPM-RZ混合调制格式的编码原理 |
5.3.3 QAM-MPPM-RZ混合调制格式信号传输分析 |
5.4 仿真结果分析 |
5.4.1 仿真设置 |
5.4.2 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缩略语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面向关键业务网络的流量异常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1.2.2 网络流量异常检测系统应用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准备 |
2.1 关键业务网络 |
2.1.1 关键业务网络概述 |
2.1.2 关键业务网络流量研究与分析 |
2.2 异常流量 |
2.2.1 DoS/DDoS攻击类异常流量 |
2.2.2 端口扫描类异常流量 |
2.2.3 Web应用攻击类异常流量 |
2.2.4 僵尸网络类异常流量 |
2.3 流量异常检测技术 |
2.3.1 基于统计分析的异常检测方法 |
2.3.2 基于特征工程的异常检测方法 |
2.3.3 基于机器学习的异常检测方法 |
2.4 信息熵 |
2.5 神经网络 |
2.5.1 理论基础 |
2.5.2 激活函数 |
2.5.3 损失函数 |
2.5.4 卷积神经网络 |
2.5.5 循环神经网络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信息熵与LSTM相结合的流量异常检测 |
3.1 模型总体架构 |
3.2 流量特征选择 |
3.3 基于信息熵与LSTM相结合的流量异常检测模型 |
3.3.1 基于信息熵的流量异常检测模型 |
3.3.2 基于LSTM的流量异常检测模型 |
3.3.3 基于信息熵与LSTM相结合的流量异常检测模型 |
3.4 异常检测模型性能评估 |
3.4.1 数据集介绍 |
3.4.2 选取特征分析 |
3.4.3 基于信息熵的异常检测模型性能评估 |
3.4.4 基于LSTM的异常检测模型性能评估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流量异常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设计目标 |
4.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3 系统各个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1 流量采集模块 |
4.3.2 数据预处理模块 |
4.3.3 流量异常检测模块 |
4.3.4 数据存储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结果展示与性能分析 |
5.1 测试环境搭建与部署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2.1 流量采集 |
5.2.2 数据预处理 |
5.2.3 流量异常检测 |
5.2.4 数据存储 |
5.3 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电能交易平台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分布式电能交易体系研究 |
1.2.2 分布式电能交易策略研究 |
1.3 论文创新点 |
1.4 论文章节结构 |
第二章 能源区块链相关技术基础 |
2.1 区块链技术基本原理 |
2.2 区块链技术架构 |
2.3 区块链技术类型 |
2.4 分布式电能交易系统架构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适用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电能交易策略研究 |
3.1 基于区块链的交易市场模型 |
3.2 传统集体最优化方法 |
3.3 基于买家博弈的分布式最优化方法 |
3.4 仿真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Hyperledger Composer的交易平台设计 |
4.1 Hyperledger Composer架构 |
4.2 交易平台架构设计 |
4.3 交易流程设计 |
4.4 系统应用层设计 |
4.5 业务逻辑层设计 |
4.5.1 模型文件设计 |
4.5.2 交易逻辑设计 |
4.5.3 访问权限控制设计 |
4.5.4 查询设计 |
4.6 区块链底层设计 |
4.7 交易平台搭建 |
4.7.1 基础环境配置 |
4.7.2 配置Hyperledger Composer开发环境 |
4.7.3 部署Hyperledger Fabric底层环境 |
4.7.4 部署区块链业务网络 |
4.8 交易平台性能测试 |
4.8.1 模拟交易测试 |
4.8.2 系统时延和吞吐量测试 |
4.8.3 系统容错性测试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4)基于模糊分析的网络运行态势预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论文相关的基础知识 |
2.1 网络态势感知 |
2.2 层次化的网络结构 |
2.3 模糊理论 |
2.3.1 模糊理论的概念 |
2.3.2 隶属度函数的确立方法 |
2.4 神经网络 |
2.5 RBF网络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业务的网络运行态势评估体系的预警模型构建 |
3.1 面向业务的网络运行态势评估体系 |
3.1.1 网络层指标选择 |
3.1.2 业务性能指标选择 |
3.1.3 层次间的指标映射 |
3.2 预警模型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熵权的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
4.1 熵权法存在的问题 |
4.2 层次分析法存在的问题 |
4.3 基于熵权的层次分析法的缺点 |
4.4 基于熵权的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
4.5 实验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网络运行态势预警模型 |
5.1 自适应的RBF神经网络 |
5.1.1 RBF网络的学习率以及存在的缺点 |
5.1.2 对RBF神经网络聚类的改进 |
5.1.3 对RBF神经网络的学习率的改进 |
5.1.4 对自适应的RBF神经网络的优越性进行验证 |
5.2 基于业务的网络运行态势预警 |
5.2.1 从节点和节点到整个网络的指标转化 |
5.2.2 基于时间序列的网络运行态势预警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5)基于区块链的药物历史溯源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区块链与超级账本 |
1.3.3 现有研究不足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2章 超级账本平台 |
2.1 HYPERLEDGER超级账本 |
2.2 网络交易 |
2.3 智能合约链码 |
2.4 共识算法 |
2.5 HYPERLEDGER COMPOSER开发工具集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区块链的药物数据存储系统设计 |
3.1 系统层次架构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3 系统网络架构 |
3.4 智能合约模块 |
3.5 数据存储模块 |
3.5.1 业务网络交易过程 |
3.5.2 药物历史信息加密处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去中心化网络的药物历史信息溯源系统设计 |
4.1 药物历史信息的溯源 |
4.2 药物历史信息的跨机构访问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药物历史溯源系统实现与测试评估 |
5.1 药物历史溯源系统功能实现 |
5.2 医疗共享平台功能测试 |
5.2.1 个人信息处理模块 |
5.2.2 药物数据录入模块 |
5.2.3 药物记录溯源及共享模块 |
5.3 药物历史溯源系统安全性讨论 |
5.4 系统评估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研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设计方案、预期结果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3.4 预期成果 |
1.4 论文创新和不足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个人理财产品相关概念 |
2.1.1 理财 |
2.1.2 理财产品 |
2.1.3 个人理财产品 |
2.2 网络营销相关理论概述 |
2.2.1 网络营销 |
2.2.2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营销理论) |
2.2.3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4P’s营销理论) |
2.2.4 营销环境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 |
第三章 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
3.1 YC银行SD分行概况 |
3.2 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基本情况 |
3.2.1 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业务编制架构及发展概况 |
3.2.2 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经营情况 |
3.3 宏观环境分析 |
3.3.1 经济环境分析 |
3.3.2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3.3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3.3.4 技术环境分析 |
3.4 微观环境分析 |
3.4.1 行业竞争分析 |
3.4.2 供方议价能力分析 |
3.4.3 购买者还价能力分析 |
3.4.4 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
3.4.5 替代品威胁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分析 |
4.1 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现状 |
4.1.1 网络营销方式日趋完善 |
4.1.2 网络营销规模不断提高 |
4.1.3 理财产品不断创新 |
4.2 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
4.2.1 网络营销定位偏离市场需求 |
4.2.2 网络营销手段成效差 |
4.2.3 网络渠道较为单一 |
4.2.4 网络营销运营力量不足 |
4.2.5 网络营销成效差 |
4.3 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SWOT分析 |
4.3.1 优势分析 |
4.3.2 劣势分析 |
4.3.3 机会分析 |
4.3.4 威胁分析 |
4.3.5 YC银行SD分行SWOT分析结果评述 |
4.3.6 YC银行SD分行SWOT战略 |
第五章 基于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
5.1 YC银行SD分行目标市场战略分析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选择 |
5.1.3 市场定位 |
5.2 4PS网络营销策略组合设计及实施 |
5.2.1 产品策略 |
5.2.2 价格策略 |
5.2.3 促销策略 |
5.2.4 渠道策略 |
5.2.5 推广策略 |
5.3 构建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对策保障机制 |
5.3.1 完善网络营销组织架构 |
5.3.2 建立起网络营销体系 |
5.3.3 健全网络营销制度体系 |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分析客户成本,进行合理市场定价 |
6.2.2 改进业务流程,提高客户便利性 |
6.2.3 构建信息管理平台,丰富服务渠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图神经网络的蜜网动态配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与理论研究 |
2.1 主动防御技术 |
2.1.1 主动防御技术简介 |
2.1.2 主动防御与被动防御的区别 |
2.1.3 主动防御技术体系 |
2.2 蜜罐与蜜网技术 |
2.2.1 蜜罐的功能与分类 |
2.2.2 蜜罐的架构 |
2.2.3 蜜网 |
2.3 图神经网络 |
2.3.1 图卷积神经网络与图傅里叶变换 |
2.3.2 图神经网络的研究和发展 |
2.3.3 图神经网络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蜜网动态配置研究 |
3.1 引言 |
3.2 系统设计 |
3.2.1 系统架构 |
3.2.2 网络架构 |
3.3 系统描述 |
3.3.1 系统总体工作流程 |
3.3.2 基于SDN思想实现的流量控制模块 |
3.3.3 网络流量采集模块 |
3.3.4 服务器与系统日志采集模块 |
3.3.5 蜜网动态配置模块 |
3.4 网络态势图模型 |
3.4.1 网络态势图的定义 |
3.4.2 网络态势图的构造 |
3.4.3 网络态势图的图嵌入 |
3.5 网络态势信息聚合 |
3.5.1 基于GNN的网络态势图分析模型 |
3.5.2 基于GNN的图特征提取 |
3.5.3 基于网络态势信息聚合的蜜网动态配置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蜜网系统的部署与测试 |
4.1 实验仿真环境 |
4.2 蜜网管理系统 |
4.3 核心模块测试 |
4.3.1 流量与日志采集模块 |
4.3.2 网络态势信息聚合模块 |
4.3.3 蜜网动态配置模块 |
4.3.4 流量控制模块 |
4.4 攻击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A公司车险业务网络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车险业务网络营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一、车险营销 |
二、保险网络营销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STP营销理论 |
二、4P营销理论 |
三、网络营销策略理论 |
第二章 A公司车险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
第一节 A公司车险业务及营销概况 |
一、A公司概况 |
二、A公司车险业务网络营销发展状况 |
第二节 宏观环境分析 |
一、政策环境分析 |
二、经济环境分析 |
三、社会环境分析 |
四、技术环境分析 |
第三章 A公司车险业务网络营销现状 |
第一节 A公司车险业务网络营销概况 |
一、成立了车险业务网络营销的组织机构 |
二、建立了车险业务网络营销的运营平台 |
三、明确了车险业务网络营销的业务流程 |
四、增强了车险业务网络营销的能力 |
五、形成了浓厚的网络营销文化 |
第二节 A公司车险业务网络营销存在问题 |
一、无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
二、车险网络销售的产品单一、范围狭隘 |
三、车险费率定价线条偏粗 |
四、车险业务网络渠道建设滞后 |
五、促销形式过于简单 |
第三节 车险业务网络营销SWOT分析 |
一、优势分析 |
二、劣势分析 |
三、机遇分析 |
四、威胁分析 |
五、营销组合分析 |
第四章 A公司车险业务网络营销策略制定 |
第一节 A公司车险业务网络营销的STP分析 |
一、目标市场细分 |
二、目标市场选择 |
三、市场定位 |
第二节 A公司车险业务网络营销策略 |
一、通过大数据应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
二、强化产品创新 |
三、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合理定价 |
四、通过整合渠道资源推进协同发展 |
五、通过构建系统性促销体系强化互联网推广 |
第五章 A公司车险业务网络营销保障 |
第一节 加强网络营销人员管理 |
一、加强对营销人员培训 |
二、加强营销人员问责 |
第二节 强化网络营销的制度保障 |
一、建立客户投诉处理快速反应制度 |
二、完善车险业务营销管理制度 |
第三节 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
一、利用信息交互平台实现车辆信息的互联互通 |
二、推行远端视频定损系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5G多空中接口的业务疏导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5G业务疏导技术概述 |
2.1 5G无线异构网络 |
2.2 5G新业务类型 |
2.3 多空口业务疏导技术 |
2.3.1 网络选择技术 |
2.3.2 垂直切换技术 |
2.3.3 负载均衡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二分图多重匹配的5G多业务网络选择方案 |
3.1 异构网络系统模型 |
3.2 基于二分图网络的网络选择模型 |
3.2.1 二分图网络模型 |
3.2.2 基于AHP-GRA的二分图网络权重计算 |
3.3 基于最小费用最大流的网络算法 |
3.4 仿真与分析 |
3.4.1 仿真参数设置 |
3.4.2 仿真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演化博弈的5G多业务网络选择方案 |
4.1 演化博弈概述 |
4.2 异构网络系统模型与演化博弈模型 |
4.2.1 系统模型 |
4.2.2 演化博弈模型 |
4.3 复制动态及均衡存在性分析 |
4.4 基于演化博弈的网络选择算法 |
4.5 仿真与分析 |
4.5.1 仿真参数设置 |
4.5.2 仿真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强化学习的5G多业务网络选择方案 |
5.1 强化学习与Q-Learning算法 |
5.1.1 强化学习概述 |
5.1.2 QL概述 |
5.2 异构网络系统模型 |
5.3 单智能体网络选择方案 |
5.3.1 单智能体网络选择模型 |
5.3.2 单智能体网络选择算法 |
5.4 多智能体网络选择方案 |
5.4.1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 |
5.4.2 多智能体网络选择模型 |
5.4.3 多智能体网络选择算法 |
5.4.4 收敛性分析 |
5.5 仿真与分析 |
5.5.1 仿真参数设置 |
5.5.2 仿真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10)基于Fabric区块链群智合约协同开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协同办公 |
1.2.2 区块链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章节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技术介绍 |
2.1 Activiti工作流管理技术 |
2.1.1 Activiti核心工具 |
2.1.2 Activiti服务组件 |
2.2 区块链技术 |
2.2.1 链式区块结构 |
2.2.2 哈希函数与公钥密码 |
2.2.3 默克尔树 |
2.2.4 共识机制 |
2.2.5 智能合约 |
2.3 超级账本Hyperledger技术 |
2.3.1 Hyperledger Fabric框架 |
2.3.2 Hyperledger Composer组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Fabric区块链群智合约协同开发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传统协同办公系统 |
3.2 基于Fabric区块链的群智合约协同开发系统 |
3.2.1 区块链架构选型 |
3.2.2 系统总体概况 |
3.2.3 系统成员管理 |
3.2.4 协同流程管理 |
3.2.5 智能合约管理 |
3.2.6 系统管理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Fabric区块链群智合约协同开发系统设计 |
4.1 总体设计 |
4.1.1 系统架构 |
4.1.2 模块设计 |
4.2 用户接口设计 |
4.3 区块链业务网络设计 |
4.3.1 域模型设计 |
4.3.2 业务逻辑设计 |
4.3.3 访问控制设计 |
4.3.4 查询设计 |
4.4 系统控制类设计 |
4.4.1 系统Session管理 |
4.4.2 协同开发流程设计 |
4.4.3 Fabric接口管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Fabric区块链群智合约协同开发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平台开发环境 |
5.2 系统成员管理 |
5.3 协同流程管理 |
5.4 智能合约管理 |
5.5 系统管理 |
5.6 系统测试 |
5.6.1 业务网络智能合约测试 |
5.6.2 系统功能测试 |
5.6.3 Fabric网络监测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数据基础业务网络发展策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5G的前传光网络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田博.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面向关键业务网络的流量异常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雨姗.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电能交易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 白龙飞.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模糊分析的网络运行态势预警机制研究[D]. 彭顺凯.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基于区块链的药物历史溯源系统研究与实现[D]. 樊晋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6]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 张源.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7]基于图神经网络的蜜网动态配置技术研究[D]. 孔德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8]A公司车险业务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 廖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9]5G多空中接口的业务疏导技术研究[D]. 王笑千.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2)
- [10]基于Fabric区块链群智合约协同开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晓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