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云[1](2021)在《苇茎汤加减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苇茎汤加减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相关性指标及肺部CT等的影响,以评价苇茎汤加减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福州市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苇茎汤加减治疗,疗程为12天,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肺部CT、病原学检查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并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病原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11%,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第7天、治疗第12天,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4)炎症指标:治疗第7天、治疗第12天,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指标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天和治疗第12天观察组降钙素原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第7天,对照组降钙素原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第12天对照组降钙素原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治疗第7天、治疗第12天在改善降钙素原方面疗效相当(P>0.05)。(5)影像学情况:观察组的肺部炎症总吸收率为89.19%,对照组的总吸收率为83.33%,两组治疗方案在促进肺部炎症吸收方面疗效相当(P>0.05)。(6)病原学情况:治疗第12天,两组病原学检出例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两组在清除病原体方面疗效相当(P>0.05)。结论:(1)苇茎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改善CAP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优于西医常规治疗。(2)苇茎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降低CAP痰热壅肺证患者的炎症相关性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方面优于西医常规治疗。(3)苇茎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改善PCT、清除病原体及促进肺部炎症吸收方面与西医常规治疗的疗效相当。(4)苇茎汤加减治疗CAP痰热壅肺证患者的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具有良好安全性。
饶一帆[2](2021)在《急诊病区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体特征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急诊病区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病原体的种类、分布;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及变迁。为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2019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EICU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体培养结果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分析用SPSS17.0进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14年-2019年EICU收治了505例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286株,检出率56.63%。2、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的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感染(43.96%),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消化道感染(18.81%);血液源性感染(17.82%);泌尿道感染(6.1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5.35%);皮肤软组织感染(2.77%);化脓性扁桃体炎(0.20%);盆腔感染(0.20%);另有24例感染源不明(4.75%)。3、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 G-)132株(75.0%),革兰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 G+)43株(24.43%),真菌(fungus)1株,(0.57%)。病原菌中来源于血液81株(46.02%);呼吸道57株(32.39%);消化道20株(11.36%);泌尿道15株(8.52%);皮肤软组织3株(1.70%)。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E.coli,Eco)(62株,35.23%);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n)(20株,11.36%);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18株,10.23%);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13株,7.39%);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sa,Pae)(11株,6.25%)。4、病原菌中检出的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ce Organism,MDR)127株,检出率72.16%,依次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i,ESBL)的大肠埃希菌42株,检出率67.74%;耐碳氢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CR-AB)15株,检出率83.33%;耐碳氢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1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lnosa,MDR-PA)5株,检出率45.45%;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检出率25%;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MRSA)3株,检出率23.08%;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2株,检出率66.66%。5、对各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处于较高水平的细菌为Aba;对G-菌敏感的各类抗生素依次为:碳氢霉烯类、β-内酰胺酶加酶抑制剂、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对G+菌敏感的各类抗生素依次为:多肽类、恶唑烷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结论:1.急诊病区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消化道感染及血液源性感染次之,病原菌以G-菌为主,MDR检出率高,以产ESBL-Eco为主。2.急诊病区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体中Aba对各类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对G-菌敏感的抗生素主要为碳氢霉烯类及β-内酰胺酶加酶抑制剂,对G+菌敏感的抗生素主要为多肽类及恶唑烷酮类。
何晓娟[3](2021)在《细菌性肺炎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分析细菌性肺炎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工作中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0年5月于我院诊断为细菌性肺炎合并尿路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痰培养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统计分析细菌性肺炎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原菌及耐药性特点。结果1.总计纳入患者91例,男性有35例(38.5%),女性有56例(61.5%)。患者的年龄为29~91岁,平均年龄为68.05±14.44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2.74±5.907天。其中痰培养阳性率为44.6%,尿培养的阳性率为58.5%。2.有吸烟史的患者共18例(19.78%);合并症中高血压病35例(38.46%)、糖尿病28例(30.77%)、肾功能不全19例(20.88%)、冠心病17例(18.68%)、心功能不全17例(18.68%)、低蛋白血症15例(16.4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呼吸衰竭各10例(10.99%)、肝功能不全7例(7.69%)、肺栓塞3例(3.30%)、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2例(2.20%)及其他并发症12例(13.19%);在临床症状和体征中,咳嗽占60.44%、咳痰占48.35%、发热占47.25%,而尿频、尿急、尿痛及腰痛所占百分比依次为21.98%、17.58%、12.09%、10.99%,啰音(干啰音或湿啰音)占49.45%。3.有合并症患者白细胞计数≥10×109/L的占45.45%,中性粒细胞比率≥75%的占77.27%,降钙素原>0.05 ug/L的占87.88%,C-反应蛋白>10mg/dl的占81.82%,丙氨酸转移酶>50U/L的占18.18%,天冬氨酸转氨酶>40U/L的占22.73%,肌酐>97μmol/L的占31.82%,肾小球滤过率≥75 ml/min的占45.45%。4.痰培养分离得到病原菌70株,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32.9%)、肺炎克雷伯菌(22.9%)、金黄色葡萄球菌(14.3%)、鲍曼不动杆菌(7.1%)、洋葱伯克霍尔德菌(7.1%)、腿伤克斯特氏菌(5.7%)、流感嗜血杆菌(4.3%)、洛菲不动杆菌、皮氏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各占(1.4%),其中高达85.7%的为G-菌。痰培养主要病原菌的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为60.9%、52.2%、52.2%、47.8%,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舒普深、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0.0%、0.0%、4.3%、0.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的耐药率为56.3%,其ESBLs阳性率为31.3%,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0%;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对左氧氟沙星、舒普深、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80.0%、80.0%、60.0%、6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90.0%、70.0%、60.0%、60.0%,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0%。5.尿培养分离的到病原菌100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2株、产酸克雷伯菌5株、奇异变形杆菌4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短稳杆菌株1株、屎肠球菌14株、耐久肠球菌及鹑鸡肠球菌各3株、铅黄肠球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真菌32株,其中G-菌占45.0%,G+菌占23.0%。尿培养主要病原菌的药敏结果: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耐药率分别为81.3%、71.9%、68.8%、68.8%、62.5%,其ESBLs阳性率为56.3%;产酸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为为60.0%,ESBLs阳性率为60.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头孢吡肟、庆大霉素、舒普深、哌拉西林、四环素等多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大于60%,ESBLs阳性率为66.7%,但是三者对厄他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0%。G+菌中以肠球菌为主(22/23,95.7%),其中屎肠球菌占有肠球菌的63.6%(14/22),该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对呋喃坦啶、利福平、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0.0%、85.7%、57.1%;其他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5.0%、75.0%、75.0%、62.5%;G+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为100.0%。所有肠球菌和金葡菌对氯霉素、达托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0%。结论1.细菌性肺炎合并尿路感染以老年患者更为多见,其中女性所占比例较高,普遍住院时间较长;且患者的症状主要以咳嗽、咳痰、发热为主,少数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腰痛。2.细菌性肺炎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痰培养及尿培养结果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而革兰阳性菌中以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3.细菌性肺炎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中的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多见,且产ESBL比例较高,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最为常见,其中鲍曼不动杆菌表现为多重耐药,且耐药率较高。
米淑琦[4](2021)在《针罐联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脑卒中后遗症期遗留吞咽障碍或肢体障碍导致长期卧床的患者是肺炎的高发人群,具有基础情况差、病原菌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西医常规治疗手段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化痰、氧疗等对症处理为辅,在控制感染、排痰不畅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受到关注。既往不少针灸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针刺、拔罐分别用于肺炎的治疗中,具有抗炎、改善肺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的作用,能够缩短病程,改善预后。本次研究在于探究针罐结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患者的优势所在。研究目的1.基于现代文献数据挖掘,探究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提供选穴依据。2.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评价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拔罐在肺炎治疗的作用优势及特点,为拔罐疗法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提供参考。3.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针罐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对比,观察针罐结合辅助治疗方案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治疗作用,包括对患者肺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尤其在排痰方面)、血液炎性指标、预后等,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患者提供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1.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分析计算机检索CNKI、CBM、万方、维普4个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2月,纳入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疗效观察、队列研究。采用Excel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26.0和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分析针灸疗法在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2.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检索 CNKI、CBM、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和 Cochrane Libaray,检索时间自建库起至2021年2月,纳入相关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拔罐在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病程及有效率方面的作用。3.针罐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依据随机数字表,将6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患者分至试验组、对照组。3.1治疗方案3.1.1对照组根据2019年《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制定西医治疗方案:积极治疗原发病;先使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待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回示后改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并积极施以化痰、吸氧、退热等对症治疗。治疗7天是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3.1.2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和拔罐治疗。针刺:主穴为肺俞、大椎、尺泽、合谷、足三里。实证加中脘;虚证加气海。发热加鱼际,腹胀便秘加天枢,咳痰不畅加天突。操作:患者取侧卧位,针刺肺俞、大椎,肺俞行平补平泻法30秒,大椎行提插泻法15秒,均不留针;而后取仰卧位,针刺合谷、尺泽、足三里,诸穴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30秒,留针15-20分钟。拔罐:选穴为大椎、风门、肺俞以及依据胸部听诊啰音较多部位局部选穴。操作:患者取侧卧位,充分暴露背部,先在上背部和听诊啰音较多部位施予闪罐,而后在上述选穴施予留罐5分钟,力度使得罐内皮肤隆起约1-2mm,不宜过度吸拔。每日行针刺、拔罐治疗各1次,治疗7天是1个疗程,共1个疗程。3.2观察指标和评价时点3.2.1主要观察指标和评价时点排痰积分:痰液性质和排痰量。评价时点:每日监测,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结束后进行比较。3.2.2次要观察指标和评价时点包括血WBC、NE%、CRP,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患者第14天、第28天死亡率。评价时点:实验室指标、CPI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结束后评价。死亡率于治疗结束后第14天、第28天随访记录评价。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一1.1纳入文献情况共检索出4276篇文献,查重后剩2740篇文献,最终纳入44篇文献,共提取处穴位处方51组,涉及腧穴82个,总频次340次。1.2结果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选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居多;取穴以四肢、背腰部为主;五输穴、交会穴、背俞穴、络穴较为常用;根据关联规则分析核心穴对:曲池-足三里-合谷。根据聚类分析可分为三大类:足三里、曲池、合谷、太冲、丰隆;列缺、中府、风池;脾俞、肾俞、肺俞、大椎。2.文献研究二2.1纳入文献情况按照检索策略共检索到714篇文献,最终纳入13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表时间为2007-2020年,均为中文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措施均为单纯拔罐加西药治疗与西药对照。9项研究对象为儿童,余4项研究对象为成年人,又以中老年人居多。2.2结果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RR=1.19,95%CI(1.14,1.24),P<0.00001];试验组较对照组能缩短患者退热、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长,[MD=-0.46 天,95%CI(-0.68,-0.24),P=0.0005;MD=-1.86 天,95%CI(-2.05,-1.67),P<0.00001;MD=-1.00 天,95%CI(-1.13,-0.87),P<0.00001]。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较对照组而言,试验组能缩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改善肺部体征。3.临床研究3.1排痰积分在排痰积分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排痰积分经治疗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第3天与治疗前、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7天与治疗第3天的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痰液性质积分,组内比较:两组经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天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各自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排痰量积分,组内比较:试验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第7天低于治疗第3天(P<0.01);对照组中,治疗第7天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个评价时点的两两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血液炎性指标WBC在组内比较:试验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第3天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第7天分别与治疗前、治疗第3天相比均有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经治疗后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3天较治疗前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NE%在组内比较:试验组在治疗第7天、治疗第3天NE%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第7天低于第3天(P<0.01);对照组在治疗第7天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两组经治疗后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两组治疗各时点两两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在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第7天、治疗第3天较治疗前,治疗第7天较第3天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第7天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天比较无差异(P>0.05),在治疗第7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分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3 CPIS组内比较:两组经治疗后CPIS评分显着降低(试验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第3天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第7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评价时点的两两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4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组内比较:两组经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分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5第14天及第28天死亡率两组患者在第14天、第28天死亡率经卡方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针灸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结果提示:针灸治疗本病重视近部选穴,循经远取;阳经使用居多;强调特定穴使用;核心穴对是“曲池-合谷-足三里”。2.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提示:拔罐疗法辅助治疗肺炎能缩短患者退热时间、咳嗽和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长,提高临床有效率,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3.临床研究结果提示:针罐结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较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改善肺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尤其在改善痰液性质、减少痰量有明显优势;能够降低血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张静[5](2021)在《社区获得性肺炎226例呼吸道深处痰液标本病原菌学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调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呼吸道深处痰液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CAP患者22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226例CAP患者共检出21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145株,占比66.51%,革兰阳性菌检出57株,占比26.15%。在所检出革兰阳性菌中,肺炎链球菌占比最高为10.55%(23/218);在所检出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白杆菌占比最高为15.14%(33/218)。在革兰阳性菌耐药性分析中,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最高均为100.00%(23/23);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对利奈唑胺敏感率最高为100.00%(12/12)。在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为100.00%(33/33);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敏感率最高为96.30%(26/27)。结论:CAP患者呼吸道深处痰液标本中病原菌复杂多样,但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依据病原菌种类、分布和耐药性特点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张月玲,马涛,庞世超,郭改玲,邱奎[6](2020)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感染类型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感染类型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38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痰液样本,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统计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标本380份,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为253份,阳性率为66.58%(253/380)。共获得菌株287株(部分标本为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分离后共检测出12类菌种。以革兰氏阴性(G-)菌共148株(51.57%,148/287)占比最高,其中大肠埃希菌共23株(8.01%,23/287)、铜绿假单胞菌51株(17.78%,51/287)、肺炎克雷伯菌41(14.29%,41/287)。革兰氏阳性(G+)菌139株(48.43%,139/287),其中肺炎链球菌93株(32.40%,93/287);药敏试验显示,G-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曼不动杆菌等菌种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三代头孢耐药率较高,但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及阿米卡星等耐药率较低; G+菌中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及阿奇霉素耐药性较高,对万古霉素耐药性低。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致病菌以G-菌及肺炎链球菌为主,且耐药性较高,临床抗生素使用应予以重视。
李文超[7](2020)在《28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痰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痰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药敏结果,以便为临床诊治CAP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3月—2020年3月间收治的CAP患者285例资料(包括重症肺炎42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资料中患者痰液标中细菌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数据,分析其检出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导致重症肺炎的相关因素。结果:285例CAP患者痰液标本中细菌培养结果检出125株病原菌,其中86株革兰阴性菌、30株革兰阳性菌和9株真菌;常见革兰阴性菌中主要致病菌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第4代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而常见革兰阳性菌中主要致病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莫西沙星等抗菌药物较为敏感,真菌检出较少未纳入统计;导致重症肺炎的相关因素与患者有HIV感染、肿瘤、肝硬化等基础疾病具有相关性,也是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CAP患者痰标本中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二者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临床应重点做好重症肺炎的监测与预防,严防高危因素,通过痰液中病原菌的培养与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韦艳红,丁燕婷[8](2020)在《罗湖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诱导痰培养及血培养病原学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罗湖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诱导痰培养及血培养病原学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12月本院收治的109例罗湖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诱导痰培养、血培养及药敏检测,分析罗湖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学特征。结果:109例患儿共检出180株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5株(25.00%),革兰阴性菌132株(73.33%),真菌3株(1.67%)。革兰阳性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流感嗜血杆菌为主;真菌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新生儿及1~3个月婴儿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4~12个月婴儿易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1~3岁儿童易感染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4~12岁儿童易感染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克林霉素及阿奇霉素耐药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及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肺炎链球菌对阿莫西林、青霉素、四环素及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甲氧苄啶、头孢唑林及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甲氧苄啶耐药率较高。结论:罗湖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临床应根据不同年龄患儿易患病原菌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并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与控制,以防止耐药菌产生。
张雪妍[9](2020)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下呼吸道感染是呼吸内科最为常见的疾病,是对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严重威胁的感染性疾病,随着临床上供选择的抗菌药物日益增多,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的升高。在其治疗方面,早期明确其病原体的性质,选择恰当、高效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是很重要的。由于细菌学检查阳性率低,培养结果滞后于临床,因此临床医生经验性用药对患者的治疗是十分关键的,尤其是病情危重的患者。目的:统计并分析我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分布及细菌耐药的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更好的指导经验性用药。方法:统计我院呼吸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留取痰液、肺泡灌洗液、胸腔穿刺液、血液等标本,对所留取标本送检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总体送检率80.0%,青中年组送检率为68.9%,老年组送检率为89%,老年组送检率较青中年组高,考虑与其合并多种疾病、依从性较好有关。在631株病原菌中,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9.1%,检出率第二的为真菌,占26.9%,革兰阳性菌占4.0%。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在革兰阴性菌中较为多见。白色假丝酵母菌仍然是真菌中检出率最高的一类。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革兰阴性菌中,大部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喹诺酮类敏感性较好,对半合成青霉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耐药率高,而对其他大部分抗生素敏感性较好;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第一、二代头孢耐药率较高,均在94%以上,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较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生素耐药性在40%以上;大肠埃希菌对较多数抗菌药物存在耐药现象,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有较好的敏感性;阴沟肠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性较好,对青霉素类、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在70%以上。革兰阳性菌对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在40%以上,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耐药率为0。检测产ESBLs菌株一共40株,进行药敏统计发现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耐药性普遍高于非产ESBLs的菌株。结论:革兰阴性菌仍然在下呼吸感染中占据首要位置,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喹诺酮类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对半合成青霉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性相对较高。革兰阳性菌对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大于40%,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耐药率为0。检测产ESBLs菌株共40株,药敏统计发现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耐药性普遍高于非产ESBLs的菌株。了解本地区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低成本、高效的使用抗生素,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播散。
刘浩然[10](2020)在《肺炎克雷伯杆菌菌血症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对北京医院2014-2018年发生肺炎克雷伯菌菌血症的成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药敏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和药敏特点及变化趋势;分析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菌血症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菌血症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方法:收集北京医院2014-2018年发生肺炎克雷伯菌菌血症的成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药敏数据,比较不同年度、人群,科室药敏结果的差异;按照菌株类型将患者分为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菌血症组和碳青霉烯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Sensitive Klebsiella pneumoniae,CS-KP)菌血症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病程特点,分析患者发生CR-KP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在4周和48周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状态,比较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病程特点,分析菌血症患者4周及48周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结果:2014-2018年发生肺炎克雷伯菌菌血症的成年住院患者中共119例病例。药敏分析显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高,耐药率<30%的药物仅有丁胺卡那霉素(13.4%),但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分别由2014年的11.8%和5.9%上升到2018年50.0%和32.4%(P<0.05)。其他13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未显示随年度变化的趋势。119株肺炎克雷伯对碳青霉烯的耐药率为41.2%,5年间耐药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CR-KP在老龄患者(年龄≥65岁)和非老龄患者中的分离率分别为79.6%和57.1%(P=0.011),在ICU病房和非ICU病房患者中分离率分别为51.0%和15.7%(P<0.001),在急诊病房和非急诊病房患者中的分离率为44.9%和25.7%(P=0.0029)。119例患者中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107例纳入临床研究。其中男70例,女37例,年龄27~95岁,平均年龄69.70±16.43岁,住院中位天数为36天。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生CR-KP菌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菌血症(OR=16.16,95%CI:1.71-163.35,P=0.016)、贫血(OR=3.85,95%CI:1.04-14.23,P=0.043)、低白蛋白血症(OR=18.52,95%CI:1.95-175.72,P=0.011)。107例患者4周死亡35例,死亡率32.7%。CR-KP菌血症和CS-KP菌血症的患者在4周内的死亡率分别是56.5%和14.8%(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存在冠心病(OR=14.00,95%CI:1.32-148.43,P=0.028)、病程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OR=6.74,95%CI:6.74-732.92,P<0.001)及病程中出现脓毒症休克(OR=4.35,95%CI:4.35-178.23,P<0.001)是肺炎克雷伯菌菌血症患者在菌血症4周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62例肺炎克雷伯菌血症的患者进行了48周随访,48周内再感染率40.3%,再入院率48.4%,4-48周死亡15人,死亡率24.2%。CR-KP菌血症和CS-KP菌血症的患者在4-48周死亡率分别是52.6%和11.6%(P=0.001),再感染率分别是78.9%和23.3%(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感染CR-KP(OR=7.24,95%CI:1.76-29.75,P=0.006)、病程中发生脓毒症休克(OR=18.05,95%CI:1.59-204.74,P=0.020)是肺炎克雷伯菌菌血症患者4-48周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论:1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高,最敏感的是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但其耐药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 CR-KP的分离率高,≥65岁患者CR-KP分离率高于<65岁,急诊科和ICU高于非急诊和非ICU科室。3 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菌血症、病程中出现贫血和低白蛋白血症是CR-KP菌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 入院时存在冠心病、病程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病程中出现脓毒症休克是肺炎克雷伯菌菌血症患者在菌血症发生4周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5 肺炎克雷伯菌血症的发生会对患者造成长期影响。发生CR-KP菌株感染是肺炎克雷伯菌菌血症的患者4-48周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苇茎汤加减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试验方法 |
3 观察指标 |
3.1 疗效性指标 |
3.2 安全性观察 |
3.3 观察方法 |
4 疗效评定标准 |
4.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
4.2 影像学疗效评定 |
5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研究结果 |
1 病例完成及分布情况 |
2 一般资料比较 |
3 疗效性指标比较 |
3.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
3.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3 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比较 |
3.4 两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比较 |
3.5 两组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比较 |
3.6 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比较 |
3.7 两组治疗后肺部炎症吸收情况比较 |
3.8 两组病原学检查情况比较 |
4 安全性分析 |
分析与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CAP的认识 |
1.1 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
1.2 CAP病原学研究 |
1.3 西医治疗 |
2 中医对CAP的认识 |
2.1 病名及沿革的认识 |
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辨证论治的认识 |
3 苇茎汤加减的方药分析 |
3.1 选方依据 |
3.2 组方特点 |
3.3 现代药理研究 |
4 苇茎汤加减治疗CAP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分析 |
4.1 对中医证候疗效的影响 |
4.2 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
4.3 对炎症指标的影响 |
4.4 对影像学检查的影响 |
4.5 对病原学检查的影响 |
4.6 安全性评价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急诊病区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体特征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临床资料收集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的感染部位 |
3.2 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体分布 |
3.3 病原菌的药敏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
3.3.1 药敏鉴定 |
3.3.2 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
3.3.3 多重耐药菌分析 |
3.4 不同感染部位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
3.4.1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
3.4.2 重症社区获得性消化道感染 |
3.4.3 重症社区获得性泌尿道感染 |
3.4.4 重症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 |
第4章 讨论 |
4.1 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的感染部位 |
4.2 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体分布 |
4.3 各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
4.3.1 药敏鉴定 |
4.3.2 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
4.3.3 多重耐药菌分析 |
4.4 不同感染部位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
4.4.1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
4.4.2 重症社区获得性消化道感染 |
4.4.3 重症社区获得性泌尿道感染 |
4.4.4 重症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细菌耐药性机制现状及控制策略 |
参考文献 |
(3)细菌性肺炎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细菌性肺炎合并尿路感染的研究现状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4)针罐联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研究进展 |
1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认识 |
2 流行病学研究 |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
4 临床表现特点 |
5 诊断方法 |
6 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综合防治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研究进展 |
1 病名延袭 |
2 中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认识 |
3 治疗方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
文献研究一 针灸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研究二 拔罐辅助西药治疗肺炎的系统评价和Met分析 |
1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中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类型设计 |
2.2 样本量估算 |
2.3 分组方法 |
2.4 伦理审查 |
2.5 治疗方案 |
2.6 观察指标 |
3 质量控制 |
3.1 严格筛选受试者 |
3.2 规范针刺、拔罐干预过程 |
3.3 依从性保证 |
3.4 盲法衡量和判断结果 |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5 研究结果 |
5.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
5.2 观察指标基线比较 |
5.3 临床疗效比较 |
5.4 安全性评价 |
6 讨论 |
6.1 选题依据 |
6.2 研究方案分析 |
6.3 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 |
6.4 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社区获得性肺炎226例呼吸道深处痰液标本病原菌学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选取标准 |
1.2.1纳入标准 |
1.2.2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病原菌采集及鉴定方法 |
1.3.2药敏试验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2.1 CAP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 |
2.2 革兰阳性菌耐药性分析 |
2.3 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
3 讨论 |
(6)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感染类型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样本采集方法: |
1.3 检测方法: |
1.3.1 细菌培养: |
1.3.2 药敏试验: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病原菌分布: |
2.2 G-菌耐药情况: |
2.3 G+菌耐药情况: |
3 讨论 |
(7)28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痰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CAP患者痰液中病原菌的检出及分布情况 |
2.2 CAP患者痰液中革兰阴性菌的药敏结果 |
2.3 CAP患者痰液中革兰阳性菌的药敏结果 |
2.4 CAP患者中导致重症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
3 讨论 |
(8)罗湖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诱导痰培养及血培养病原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病原菌分布情况 |
2.2 不同年龄段儿童对病原菌的易感性 |
2.3 主要革兰阳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 |
2.4 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 |
3 讨论 |
(9)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汇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概述 |
2.2 发病机制 |
2.3 下呼吸道感染分类及病原体分布 |
2.3.1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及其病原体分布 |
2.3.2 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及其病原体分布 |
2.4 耐药原因分析 |
2.4.1 细菌耐药的机制 |
2.4.2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
2.4.3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传播 |
第3章 材料及方法 |
3.1 菌株来源 |
3.2 方法 |
3.3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
3.4 观察对象 |
3.5 统计学处理 |
第4章 结果 |
4.1 患者菌株检出情况 |
4.2 下呼吸道感染分离常见病原菌及构成比 |
4.3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
4.3.1 革兰阴性菌总体药敏分析结果 |
4.3.2 革兰阳性菌总体药敏分析结果 |
4.3.3 常见革兰阴性菌药敏结果分析 |
4.3.4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药敏分析结果 |
第5章 讨论 |
5.1 下呼吸道感染分离常见病原菌及构成比分析 |
5.2 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
5.3 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
5.4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耐药情况分析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肺炎克雷伯杆菌菌血症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词表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1 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特点和耐药率变迁 |
2 患者基本情况 |
3 患者发生CR-KP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
4 肺炎克雷伯菌菌血症患者短期预后分析 |
5 肺炎克雷伯菌菌血症患者远期预后分析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综述1 耐碳青霉稀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与抗菌药物治疗选择 |
参考文献 |
论文综述2 老年人肺炎诊治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四、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苇茎汤加减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的疗效观察[D]. 王小云.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急诊病区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体特征及耐药性分析[D]. 饶一帆. 南昌大学, 2021(01)
- [3]细菌性肺炎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 何晓娟.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4]针罐联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D]. 米淑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社区获得性肺炎226例呼吸道深处痰液标本病原菌学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 张静. 药品评价, 2021(06)
- [6]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感染类型及耐药性分析[J]. 张月玲,马涛,庞世超,郭改玲,邱奎. 临床医学, 2020(11)
- [7]28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痰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 李文超. 抗感染药学, 2020(07)
- [8]罗湖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诱导痰培养及血培养病原学调查研究[J]. 韦艳红,丁燕婷. 中国医学创新, 2020(17)
- [9]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D]. 张雪妍. 吉林大学, 2020(08)
- [10]肺炎克雷伯杆菌菌血症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刘浩然.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