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企业应用ISO10012.1标准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供水企业应用ISO10012.1标准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供水企业运用ISO10012.1标准应着重考虑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汤力[1](2021)在《韧性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消防规划研究 ——以青岛市观象山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文中认为

张辉超[2](2021)在《夏热冬暖地区绿色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文中指出

郝彦鹏[3](2021)在《作业预算在E采油厂操作成本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加速推进,我国油气开采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日趋复杂。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国外石油企业纷纷将预算管理优化作为提高其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国内油气开采企业增储上产与操作成本控制的矛盾不断加剧。2018年12月国家财政部出台《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204号—作业预算》,该指引为我国油气开采企业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强化操作成本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以E采油厂为案例企业,将作业预算法引入其预算编制流程中,在对作业预算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E采油厂生产管理实践,探讨作业预算法应用的可行性及实效性,力求改善传统预算约束软化现象,发挥预算在成本控制、执行纠偏、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功能,满足E采油厂日益精细化的管理需要。本文对E采油厂作业预算操作成本管理研究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展开:第一章绪论,在背景分析和对国内外作业预算理论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研究角度和研究思路;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对预算管理及作业预算基本理论的梳理,为下一步研究分析做理论铺垫;第三章主要介绍了E采油厂基本情况、业务流程及操作成本构成,分析E采油厂操作成本预算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四章E采油厂操作成本作业预算管理体系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作业预算目标和指标确定、作业中心划分及成本动因分析、执行控制和考评;第五章E采油厂操作成本作业预算体系应用,运用企业相关数据,对预算表进行编制,对预算差异和实际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应用保障措施;第六章结论,总结全文观点。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作业预算法的应用可以帮助E采油厂加强操作成本控制,合理配置企业资源。

郑丹丹[4](2020)在《石灰—二氧化碳联用改善S市供水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S市原水具有低碱度、低硬度、强腐蚀的特征,水质化学稳定性差。经常规净水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化学稳定性仍较差,进入供水管网输送配水会导致管网内壁产生腐蚀,引发“黄水”等水质问题。石灰-二氧化碳联用工艺适用于处理低碱低硬水质,但其关键工艺参数以及在S市供水管网的应用效果仍有待研究。本课题基于石灰-二氧化碳联用工艺,考察该工艺对S市用水水质化学稳定性的改善作用,研究并评价石灰-二氧化碳联用工艺的运行参数与效果,为今后类似城市改善水质化学稳定性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通过对S市供水管网水质进行研究,发现总碱度、钙硬度和CCPP均显示出该市供水常年具有腐蚀性,水质化学稳定性较差;S市供水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与管网内壁的腐蚀结垢状态存在密切联系,水质化学稳定性越差,腐蚀性越强,会产生更多的分层瘤状管垢;在水质化学稳定性变化实验中通过水的结垢和腐蚀情况验证了水质化学稳定性判别指标总碱度、钙硬度的可靠性,为后续S市供水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的改善研究提供了基础。通过小试实验,确定了石灰-二氧化碳联用工艺的主要参数。结果表明,当进水总碱度在29.2~31.7 mg/L CaCO3、钙硬度在27.0~35.7 mg/L CaCO3、CCPP在-7.6~-6.3 mg/L CaCO3范围时,石灰-二氧化碳联用工艺的最佳投加顺序为先投加石灰后投加二氧化碳。在此最佳投加顺序下,按照石灰60 mg/L、二氧化碳43 mg/L的最佳投加量进行实验,出水总碱度、钙硬度和CCPP分别可到达86.0、66.0和2.3 mg/L CaCO3,水质化学稳定性将得到显着改善,且其他水质指标满足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将该工艺与常规水处理工艺进行中试组合研究,并进一步开展S市供水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中试稳定运行24天后,出水总碱度、钙硬度和CCPP可分别达到70.3、60.6和-8.7 mg/L CaCO3,出厂水化学稳定性较原水得到改善。管网实验中,管网水水质发生变化,化学稳定性降低,总碱度、钙硬度和CCPP分别为67.4、74.9和-7.9 mg/L CaCO3,虽较出厂水有所下降,但仍优于未开展应用研究时的管网水化学稳定性。增设该工艺后,建设成本约131.8万元,药剂成本为0.247元/m3。

张社华[5](2020)在《S县自来水公司成本控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资源是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近些年来,水污染事件频发引起人们对供水行业的高度关注。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自来水公司正在逐步进行转企改制。自来水作为一种价格排他性的混合公共物品,既具有纯粹公共物品的某些特征,又兼有纯粹私人物品的某些特性。而作为提供自来水这种混合公共物品的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常陷于水价难以上涨和成本大幅提高的两难处境。全国近30%的供水企业财务状况不容乐观,亏损连年发生。因此加强自来水公司的成本控制,确保改制后企业健康发展实已迫在眉睫。本文从S县自来水公司成本控制出发,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成本控制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2)针对S县自来水公司通过资料分析和实地访谈的方式,从其现有的成本控制制度和财务数据上分析其基本情况。通过要素指标分析的方法,把S县自来水公司与同地区长期处于标杆地位的M自来水公司成本控制的现状进行比较,对S县自来水公司成本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访谈结果,以此为基础提出S县自来水公司目前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3)根据调研结果,对比M自来水公司为S县自来水公司的成本控制提供优化设计,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方案顺利实施。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对S县自来水公司成本控制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出其主要存在缺乏成本考核激励机制、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缺乏系统的成本控制方法、没有开展成本预算,成本分析流于形式、成本控制环境不佳等问题;(2)引入目标成本法,对S县自来水公司成本控制进行优化方案设计。优化设计的方案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目标成本的制定、目标成本的控制、目标成本的分解、目标成本的落实、目标成本的考核和分析;(3)通过提高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激励机制、强化水厂生产端的日常管理、加大销售环节供水稽查等保障措施的运用,确保优化方案顺利实施,力求能够推动其成本控制工作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减少开支,提高经济效益。

刘付国[6](2020)在《南京江北新区城建集团融资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对资金需求量大,地方政府受财力约束无法满足,城投公司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主体,目前资金来源主要依赖银行贷款,造成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成本高、融资风险较大,不利于城投公司可持续发展。对城投公司融资策略进行系统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债务理论、优序融资理论等为指导,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城投公司的融资模式,在分析南京江北新区城建集团的融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融资策略的优化目标和策略,重点对资产证券化(ABS)、PPP、产业基金和债转股等多元化融资方式的应用条件、典型项目融资路径、优化效果进行了深入判断和设计,最后提出推动集团内部深化改革、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保障措施,从而降低集团融资成本、防范融资风险,推动集团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化转型发展。本文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PPP、产业基金和债转股四种融资方式在本集团的应用,为同类城投公司改进融资结构和防范风险提供借鉴,为进一步研究更多融资方式有效应用提供参考。

张珂[7](2019)在《苏州市饮用水源和供水过程新兴污染物的分布》文中认为本论文在全面综述水环境中痕量抗生素残留的前处理技术和仪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效准确分析饮用水源水中痕量抗生素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将建立的痕量抗生素的分析方法成功运用到太湖水域和苏州市主要供水水厂的水质分析中,得到了抗生素在太湖水域和供水水厂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季节分布规律以及供水水厂各工艺对水样中痕量抗生素的去除效果。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饮用水源水中痕量抗生素分析方法的建立本论文以7种抗生素: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土霉素、头孢噻肟钠、罗红霉素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通过优化固相萃取最终确定的样品前处理条件为:固相萃取小柱类型:Waters公司的Oasis HLB(500mg,6cc);过样体积:1000 mL;上样流速10mL/min;水样pH值:4;洗脱剂类型:甲醇;洗脱剂用量:9 mL。运用美国Thermo公司TSQ Quantum Ultra EMR三重四级杆质谱检测器,在多反应选择监测离子模式(MRM)下进行目标物的分析检测,采用含0.1%甲酸的水作为流动相无机相A,乙腈作为流动相有机相B进行梯度洗脱。7种抗生素在0.5-200 ng/L的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最低检出限在0.1-1.2ng/L,平均加标回收率在68%-1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6%-10.7%之间。(2)饮用水源水中痕量抗生素的分析方法在太湖水域中的应用采用建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对太湖水域进行了全范围的目标抗生素的分析检测,共设置9个采样点。结果表明,抗生素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太湖流域东部和北部抗生素含量较高,太湖中心区域抗生素浓度最低。这可能与太湖周边污废水的排出以及水产养殖的空间位置的分布有关。太湖流域抗生素污染的季节分布规律也较为显着:冬季和春季是流感等疾病的高发期,因此水域中抗生素的检出浓度较高,夏季和秋季(本实验采样时间分别是2018年的7月和10月)是太湖水产养殖的高峰期,抗生素的使用量和使用频次均大大增加,在水产养殖集中的区域,动物源性抗生素在这两季显着上升。(3)饮用水源水中痕量抗生素的分析方法在供水水厂中的应用水厂供水中,检出除头孢噻肟钠外的其余6种抗生素,其中磺胺甲恶唑浓度最高,水源水中抗生素总浓度检出水平为14.0442.27ng/L,出厂水中抗生素总浓度水平为3.489.82ng/L,管网末梢水中抗生素总浓度为2.078.3ng/L。不同的水厂处理工艺对目标抗生素的去除效率不同,臭氧氧化池是去除抗生素的主要处理工艺,其总绝对去除率达59.3%,活性炭滤池对抗生素的总绝对去除率为11.8%。沉淀池和砂滤池两个处理工艺对抗生素几乎没有去除作用。抗生素污染的季节分布规律与太湖流域抗生素污染的季节变化规律相似:从4月份开始,随着太湖流域降雨量增多,水体中各种抗生素浓度被稀释,浓度逐渐降低,直至7月份太湖流域水位达到最高,抗生素浓度降到最小值。而后进入1月份,雨量减少,气温降低,是各种流感等疾病的高发期,各种抗生素需求量增加,水体中抗生素的残留浓度也随之增加。

敖冬[8](2018)在《缺水城市水体再生水补水与景观水质保障理论和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缺水城市可用于生态用水的天然水资源较少,为防止城市水体水质恶化,需将再生水作为其补水水源。但由于再生水营养物浓度高等,导致城市水体水质难以满足基于水环境系统健康制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相关评价目标,阻碍了再生水回用。然而,多数城市水体的主要功能是营造城市水环境景观,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亲水空间,因此需要强调其景观功能。另外,虽然再生水的高氮磷易引起藻类生长使其景观功能下降,但其低悬浮物有利于景观功能的提升,所以需从城市水体的景观功能去评价再生水补水对其水质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基于城市水体的景观功能,指出应注重其景观水质,并通过推导分析,提出了城市水体景观水质的控制指标。基于此,根据该控制指标的计算原理,分析影响它的主要污染物,并以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为突破点,将上述污染物与其在水体中相关水质参数的物理、生物等相关过程数值化,构建了具有城市水体特点的景观水质模型。并针对再生水高氮磷低悬浮物的水质特点,借助模型模拟,揭示了再生水补水对城市水体景观水质的影响,提出了再生水补水优化方案及其景观水质改善策略。最后,以规划有再生水补水的西安市为例,研究了保障缺水城市水体景观水质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此研究可为缺水城市水体景观水质保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提出将水体透明度(SD)作为城市水体景观水质控制指标。现有用于评价城市水体的地表IV或V类水体的水环境质量标准与其主要承担的景观功能不相匹配,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水体的景观功能进行评价,容易导致指标过于严格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城市水体的主要功能,以其景观功能为出发点,提出应着重关注含色度和浑浊度等视觉感官性状的景观水质,来评价其水质状况。并考虑要模拟再生水补水对景观水质的影响,需选择可计算的参数作为其控制指标。最后,根据城市水体色度和浑浊度的产生机制及水体SD的理论内涵与计算方法,通过对比研究影响两者的污染物分布及其程度,论述了以SD作为城市水体景观水质控制指标的科学性和适用性。(2)构建城市水体景观水质模型。根据SD计算方法,并基于城市水体污染物特征,提出了以对光衰减贡献较大的藻类、残渣物和无机悬浮物作为变量的SD计算模块。然后根据污染物在水体中输移扩散、生物转化和与底泥相互作用等过程,构建了各变量的计算模块。其中,藻类包括其生长、死亡和被浮游动物捕获等过程;残渣物包括藻类和浮游动物的死亡、捕获未利用藻类、矿化和与底泥相互作用等过程;无机悬浮物则只与底泥相互作用相关。并针对城市水体水浅、底泥易悬浮的特点,强化了无机悬浮物、营养盐和残渣物等污染物在底泥悬浮时向上覆水中的释放过程。基于此,将藻类、残渣物和相关物质采用碳、氮和磷三种形式来使其参与的生物转化等过程数值化,形成闭环的景观水质模块。最后,选择MIKE3作为数值求解软件,并通过将构建的景观水质模块与其水动力模块的镶嵌耦合,完成了具有城市水体特点的景观水质模型构建。(3)基于水质模拟提出缺水城市水体再生水补水的优化方案及其景观水质改善策略。根据城市水体特点,分别选取汉城湖和兴庆湖作为城市河道型和湖泊型水体的代表,经过长期数据对汉城湖和兴庆湖景观水质模型参数的反复率定,使得其各指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在此基础上,模拟了不同补水条件对其景观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城市水体都可通过调节水源中再生水占比,最大程度的发挥再生水低悬浮物弥补其高营养盐带来的藻类生长对SD影响的优势,节约其用水量,优化再生水补水方案。但是两类水体间其优化组合对应的再生水占比及其所需补水量有所差异。以SD≥70 cm为例,对于汉城湖和兴庆湖,在5-10月份,再生水占比分别为35-45%和25-35%;11-4月份,分别为85-100%和75-100%时,其补水组合为最优。且在相同条件下,相比兴庆湖,汉城湖所需补水量对应的水力停留时间可更长,其差异可达35.7%。通过对两类城市水体再生水补水优化方案的综合分析,提出可通过合理配置水源、优化水体流态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等策略,改善城市水体景观水质。(4)以西安市为例,研究保障缺水地区再生水补水城市水体景观水质的水资源配置方案。首先,根据规划内容,结合实际情况,研究了“八水绕长安”中湖池系统的再生水补水方案。其次,通过群体分布法对14个西安市湖池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其景观水质保障目标为SD≥70 cm。最后,通过WEAP建立的西安市水资源配置模型,得出各湖池补水的水质和水量,并借助景观水质模型模拟的SD值,对各湖池景观水质进行评价。通过不同预案的水源配置和水质模拟的结果表明,将再生水作为湖池补水水源,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湖池总需水量,且其SD平均增加13 cm,湖池景观水质有所改善。然而在规划年内,部分湖池的SD仍较低,其均值为45 cm。经进一步的配置模拟分析表明,可通过调节补水中再生水占比发挥再生水低悬浮物对景观水质改善优势,节约7.6%湖池总用水量,使其SD平均增加12 cm;或可根据地势将湖池串联,降低63.3%串联湖池所需补水量,节约10.2%湖池总用水量,使其SD全部达到景观水质保障目标。因此,以西安市为例,提出可将再生水利用及其合理配置和湖池串联等作为改善缺水城市水体景观水质的有效策略。

马毅[9](2018)在《东北严寒地区绿色村镇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东北严寒地区大部分土地空间承载着生态和粮食生产的国家主体功能,绿色与生态是其关键特征与长期发展目标,基于粮食生产、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而形成的村镇空间,既是与自然环境协同共生的形态表征,也是区域绿色发展系统的重要载体;而寒地气候条件下,东北地区村镇的行为活动、空间形态、景观风貌都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面向严寒气候与东北区域功能双重特征影响下的村镇规划复杂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东北严寒地区村镇面临生态空间胁迫、产业升级滞后、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足、乡村活力衰退、公共与基础设施体系缺失等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于村镇发展方向和动力、建设速度和质量与其核心职能不相匹配,规划框架与技术体系全面滞后于建设与发展速度,系统性的规划、支撑技术与应用系统还缺乏针对性研究与普及,造成全局层面的生态、绿色、可持续村镇发展路径难以实现。研究以“绿色村镇”内涵为核心,系统的梳理了绿色村镇的理论体系与数据库系统应用实践,以绿色村镇发展理念下的村镇规划思路为突破点,通过东北严寒地区村镇地域特征与核心问题的研判,结合绿色村镇规划要点探析,提出针对东北严寒地区绿色村镇规划目标要素框架与技术支撑特征,并据此提炼数据库系统设计层面的数据组织与主体功能架构要点。在明确绿色村镇数据库系统设计需求的前提下,建立基础数据库、标准数据库、数据应用三大板块的系统主体功能以及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服务层的技术结构,并梳理了各部分数据逻辑关系;最后对东北严寒地区村镇基本状态解读、绿色发展特征识别、规划专题模块及提升策略等数据应用模式进行阐述与延伸讨论。绿色村镇数据库系统研究与应用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基本方面:(1)基于绿色村镇实态调研与信息收集,立足于东北寒地村镇现实特征,提出绿色村镇基础信息集成与整合方案,并据此构建绿色村镇基础数据库、形成其内部数据组织方案;(2)依托总体设计层面的绿色村镇规划目标要素,结合东北严寒地区村镇基础数据各项特征,构建由6个子系统层、24个目标状态层、88个量化属性层组成的绿色村镇量化引导指标体系,并确定绿色标准引导序列值,在量化引导框架与引导序列的基础上,构建绿色村镇标准数据库;(3)以典型乡镇及区域乡镇集合作为研究实例,对绿色村镇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应用板块进行实践与讨论,验证了数据库系统在乡镇基本发展状态判断、绿色综合评价与特征识别方面的应用模式,并对自然生态空间管控、绿色产业发展、乡镇景观风貌等绿色村镇规划重点专题等模块的设计原理与运算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以东北严寒地区大量乡镇实态调查与信息收集为研究基础,构建面向村镇地区的基础数据集成、标准数据引导、多源数据应用为主体的信息平台框架,期望反映东北严寒地区村镇绿色发展关键问题、探究绿色发展的动力与机制、健全绿色发展目标体系、引导绿色村镇规划专项建设,为保障国家主体功能的实现及区域村镇宜居空间的长效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任刚[10](2019)在《热带岛礁地区零碳太阳能建筑的策略及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岛礁空间价值的不断强化,建筑节能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组织开发岛礁关注的焦点。作为节能型建筑的高层次产品,零碳太阳能建筑的研究和利用逐渐成为实现岛礁生态开发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南海岛礁的开发与建设正在逐步推进进程中,但针对该地区零碳太阳能建筑的策略及方法研究却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将太阳能应用技术所包含的内容作为建筑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进行整合,使太阳能系统真正成为建筑整体的一部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营建成本,减少由建筑带来的能源损耗,还可以提高太阳能利用的综合效率,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于热带岛礁环境的零碳太阳能建筑。首先,论文从热带岛礁地区的区域环境特征、太阳能资源潜力、住宅建筑用能季节及用能比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基于太阳能利用的零碳建筑基础模型参数,建立了太阳能建筑综合优化系统模型设计。其次,通过太阳能集热构件与建筑界面整合设计,形成太阳能建筑围护结构模块。该模块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界面的保温隔热等基本功能,还能充分捕集太阳能热能资源实现建筑电力和热水的自主供应。再次,利用太阳能建筑围护结构模块与室内的设备进行耦合,使太阳能系统真正成为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在管控太阳能系统对建筑能源利用和室内热环境影响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太阳能利用的整体效率。然后,根据模型建筑的综合负荷布置集热模块的部位与数量,同时完成太阳能系统的应用与补偿设计,并利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 Plus对该模型能源供应及运行能耗进行模拟计算,从而对热带岛礁地区零碳太阳能建筑设计的可行性作出初步设计评价。最后,划分太阳能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阶段和范围,通过模型建筑参数对其进行经济、能源和环境等项目效益分析,进一步论证热带岛礁地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的经济性和可行性,为其它具有类似气候特征的地域环境提供可靠及客观的参照。

二、供水企业运用ISO10012.1标准应着重考虑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供水企业运用ISO10012.1标准应着重考虑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3)作业预算在E采油厂操作成本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预算管理
        2.1.1 预算定义及功能
        2.1.2 预算组织体系
        2.1.3 预算管理体系
    2.2 作业预算
        2.2.1 作业预算产生背景
        2.2.2 作业预算理论依据
        2.2.3 作业预算基本概念
        2.2.4 作业预算编制步骤
        2.2.5 作业预算管理内容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采油厂操作成本预算管理现状及问题
    3.1 E采油厂概况
        3.1.1 基本情况
        3.1.2 生产特点及业务流程
        3.1.3 操作成本构成及项目
    3.2 E采油厂操作成本预算管理现状
        3.2.1 预算组织机构
        3.2.2 预算编制原则
        3.2.3 预算编制方法
        3.2.4 预算指标分解
        3.2.5 预算执行调整
        3.2.6 预算监控考核
    3.3 E采油厂操作成本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预算认识不够全面
        3.3.2 指标测算不够科学
        3.3.3 成本控制不够精细
        3.3.4 考评激励不够完善
    3.4 E采油厂操作成本实施作业预算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3.4.1 E采油厂操作成本实施作业预算的必要性分析
        3.4.2 E采油厂操作成本实施作业预算的可行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采油厂操作成本作业预算管理应用设计
    4.1 作业预算应用思路及内容
    4.2 作业预算目标及指标
        4.2.1 作业预算目标确定
        4.2.2 作业预算指标分解
    4.3 E采油厂作业中心划分
        4.3.1 采油生产作业中心
        4.3.2 注水生产作业中心
        4.3.3 集输生产作业中心
        4.3.4 井下作业中心
        4.3.5 其他辅助生产作业中心
        4.3.6 动态监测作业中心
    4.4 E采油厂操作成本动因分析
        4.4.1 采油作业操作成本动因
        4.4.2 注水作业操作成本动因
        4.4.3 集输作业操作成本动因
        4.4.4 井下作业操作成本动因
        4.4.5 其他辅助作业操作成本动因
        4.4.6 动态监测作业操作成本动因
    4.5 作业预算执行控制
        4.5.1 作业预算控制步骤
        4.5.2 作业预算控制内容
    4.6 作业预算考评
        4.6.1 考评体系
        4.6.2 指标选取原则
        4.6.3 考评指标构建
        4.6.4 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4.6.5 作业预算考评模型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E采油厂操作成本作业预算应用
    5.1 作业预算表编制
    5.2 作业预算执行差异分析
    5.3 作业预算实施效果
    5.4 E采油厂操作成本作业预算应用保障措施
        5.4.1 重视成本文化建设
        5.4.2 加强基础计量工作
        5.4.3 调整预算管理机构
        5.4.4 完善预算考评体系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4)石灰—二氧化碳联用改善S市供水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背景
    1.2 水质化学稳定性研究进展
        1.2.1 判别指标
        1.2.2 影响因素
        1.2.3 控制方法
    1.3 石灰-二氧化碳联用工艺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与材料
    2.1 实验设备与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管垢样品表征方法
        2.2.2 腐蚀结垢实验研究
        2.2.3 工艺运行参数研究
        2.2.4 水质指标检测方法
第3章 S市水质化学稳定性变化特征研究
    3.1 供水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研究
        3.1.1 原水化学稳定性
        3.1.2 出厂水化学稳定性
        3.1.3 管网水化学稳定性
        3.1.4 季节性变化规律
    3.2 供水管网管垢特征研究
        3.2.1 管网管材分布
        3.2.2 管垢表观形貌
        3.2.3 管垢微观形态
        3.2.4 管垢元素组成
    3.3 水质化学稳定性变化及影响研究
        3.3.1 总碱度
        3.3.2 钙硬度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石灰-二氧化碳联用工艺参数研究
    4.1 进水水质情况
    4.2 投加顺序对联用工艺影响
        4.2.1 对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4.2.2 对其他常规指标的影响
        4.2.3 对金属指标的影响
    4.3 投加量对联用工艺影响
        4.3.1 对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4.3.2 对其他常规指标的影响
        4.3.3 对金属指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石灰-二氧化碳联用工艺应用研究
    5.1 进水水质情况
    5.2 石灰-二氧化碳联用工艺中试研究
        5.2.1 工艺参数选择
        5.2.2 对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5.2.3 对其他常规指标的影响
        5.2.4 对金属指标的影响
    5.3 石灰-二氧化碳联用工艺管网研究
        5.3.1 采样点分布及参数选择
        5.3.2 对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5.3.3 对其他水质指标的影响
        5.3.4 对金属指标的影响
    5.4 经济可行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5)S县自来水公司成本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
        1.2.2 关于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
        1.2.3 关于成本控制优化思路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成本及成本控制
        2.1.2 自来水企业成本及构成
    2.2 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2.2.1 成本控制的目标
        2.2.2 成本控制的原则
        2.2.3 成本控制的内容
        2.2.4 成本控制的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S县自来水公司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3.1 S县自来水公司企业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实地调研过程
        3.1.3 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3.1.4 S县自来水公司成本及其构成分析
    3.2 S县自来水公司成本控制现状
        3.2.1 成本控制相关岗位分工及职责
        3.2.2 生产成本控制现状
        3.2.3 采购成本控制现状
        3.2.4 管理费用控制现状
        3.2.5 财务费用控制现状
    3.3 S县自来水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3.3.1 没有开展成本预算,成本分析流于形式
        3.3.2 缺乏系统的成本控制方法
        3.3.3 漏损率高,管网成本难以控制
        3.3.4 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人浮于事”现象突出
        3.3.5 缺乏成本考核激励机制
        3.3.6 成本控制环境不佳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S县自来水公司目标成本控制方案设计
    4.1 设计思路
    4.2 设计目标
        4.2.1 达到成本控制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
        4.2.2 合理降低制造费用和人工费用
        4.2.3 实现成本控制的预先管理
        4.2.4 实现对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奖励激励
    4.3 设计原则
        4.3.1 成本效益原则
        4.3.2 例外管理原则
        4.3.3 广义成本原则
    4.4 S县自来水公司目标成本控制方案的设计
        4.4.1 目标成本制定
        4.4.2 目标成本分解
        4.4.3 目标成本落实
        4.4.4 目标成本控制
        4.4.5 目标成本考核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S县自来水公司成本控制方案实施措施
    5.1 提高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
    5.2 强化水厂生产端的日常管理
    5.3 加强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
    5.4 加大销售环节供水稽查,维护公司利益
    5.5 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激励机制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南京江北新区城建集团融资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创新
第二章 融资相关理论与实践
    2.1 融资概述
        2.1.1 融资概念
        2.1.2 政府融资
        2.1.3 城投公司融资
        2.1.4 城投公司融资策略
    2.2 融资相关理论
        2.2.1 政府债务理论
        2.2.2 优序融资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国外文献综述
        2.3.2 国内文献综述
    2.4 国内外融资实践
        2.4.1 国外融资模式
        2.4.2 国内融资模式
第三章 南京江北新区城建集团融资现状及问题
    3.1 南京江北新区城建集团概况
        3.1.1 南京江北新区概况
        3.1.2 江北新区城建集团基本情况
    3.2 南京江北新区城建集团融资现状
        3.2.1 融资方式
        3.2.2 融资成本
    3.3 南京江北新区城建集团财务分析
        3.3.1 偿债能力分析
        3.3.2 营运能力分析
        3.3.3 盈利能力分析
    3.4 南京江北新区城建集团融资存在的问题
        3.4.1 过于依赖银行贷款的单一融资方式
        3.4.2 债务规模大影响偿债能力
        3.4.3 融资成本过高加剧再融资风险
        3.4.4 城投公司融资受政策影响大
第四章 南京江北新区城建集团融资策略优化
    4.1 融资策略优化目标
        4.1.1 打造多元化融资体系
        4.1.2 降低融资成本
        4.1.3 控制融资风险
    4.2 实施资产证券化
        4.2.1 资产证券化的基础
        4.2.2 自来水资产证券化方案设计
        4.2.3 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预期效果
    4.3 推广应用PPP融资模式
        4.3.1 实施PPP的基础
        4.3.2 江北新区街道污水设施PPP方案设计
        4.3.3 实施PPP模式的预期效果
    4.4 创新运用产业基金
        4.4.1 实施产业基金的政策条件
        4.4.2 产业基金运作模式
        4.4.3 江北新区浦口火车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产业基金方案设计
        4.4.4 实施产业基金的预期效果
    4.5 积极开展实施债转股
        4.5.1 实施债转股的政策条件
        4.5.2 债转股运作模式
        4.5.3 债转股融资方案设计
        4.5.4 实施债转股的预期效果
第五章 南京江北新区城建集团融资策略保障措施
    5.1 加快集团市场化转型
        5.1.1 以资源整合为抓手盘活存量资产
        5.1.2 围绕集团混改助力市场化转型
    5.2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5.2.1 调整人力资源规划策略
        5.2.2 完善人才评价标准
        5.2.3 建立人才晋升机制
        5.2.4 优化集团薪酬体系
    5.3 强化融资风险管理
        5.3.1 建立健全融资管理制度
        5.3.2 建立集团化管控体系
        5.3.3 构建融资风险预警体系
        5.3.4 加强外部融资管理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苏州市饮用水源和供水过程新兴污染物的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资源形势及污染现状
        1.1.2 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1.1.3 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状况
    1.2 水环境中抗生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2.1 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2.2 抗生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饮用水水源抗生素研究目标物的确定
    2.1 抗生素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
        2.1.1 抗生素的定义
        2.1.2 抗生素的分类
        2.1.3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2.2 抗生素研究目标物的确定
第三章 7种抗生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3.1 仪器与设备
    3.2 试剂与材料
        3.2.1 试剂
        3.2.2 材料
    3.3 分析步骤
        3.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3.3.2 样品前处理
        3.3.3 HPLC-MS/MS条件
    3.4 分析条件优化
        3.4.1 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3.4.2 HPLC-MS/MS条件的优化
    3.5 方法评价
        3.5.1 检出限
        3.5.2 线性关系
        3.5.3 加标回收率与精密度
第四章 太湖流域及苏州市供水系统中抗生素的分布研究
    4.1 研究区域概况
        4.1.1 苏州市概况
        4.1.2 太湖流域概况
        4.1.3 苏州市产、供水概况
    4.2 样品采集
        4.2.1 采样点选取
        4.2.2 采样频次
        4.2.3 水样采集注意事项
    4.3 太湖流域抗生素污染状况与季节分布规律分析
        4.3.1 抗生素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
        4.3.2 抗生素污染的季节分布规律
    4.4 供水系统中抗生素的污染状况与季节分布规律分析
        4.4.1 水厂各工艺对抗生素的去除
        4.4.2 水厂抗生素的季节分布规律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历

(8)缺水城市水体再生水补水与景观水质保障理论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缺水城市水环境建设中的再生水利用
        1.1.1 我国的城市缺水问题
        1.1.2 缺水城市水环境建设的用水需求
        1.1.3 缺水城市水体补水中的再生水利用现状
    1.2 城市水体补水的水质水量问题
        1.2.1 城市水体的水环境功能和目标水质
        1.2.2 城市水体补水的水质与水量需求
        1.2.3 城市水体再生水补水的问题点
        1.2.4 城市水体景观功能保障的控制指标
    1.3 城市水体补水技术及发展概况
        1.3.1 补水水源保障技术
        1.3.2 水体水质保障技术
        1.3.3 关联水质模型及其应用
    1.4 论文研究概述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代表性城市水体选择
    2.2 取样和分析方法
        2.2.1 水样采集
        2.2.2 水质分析
    2.3 城市水体景观水质情景模拟分析
        2.3.1 模型建立
        2.3.2 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
        2.3.3 模型情景设置
    2.4 再生水补水湖池的景观水质评价
        2.4.1 景观水质目标值确定
        2.4.2 水资源配置模型选择
        2.4.3 水资源配置模型建立方法
        2.4.4 水资源配置预案及景观水质评价
3 城市水体景观水质控制指标研究
    3.1 基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指标分析
        3.1.1 单项水质指标限值
        3.1.2 综合水质评价
        3.1.3 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评价
        3.1.4 缺水城市水体水质达标的限制因素
    3.2 城市水体景观水质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景观水质的定义
        3.2.2 影响景观水质的无机污染物
        3.2.3 影响景观水质的有机污染物
    3.3 城市水体景观水质控制指标
        3.3.1 水体透明度的科学内涵
        3.3.2 水体透明度的计算及其影响水质指标
        3.3.3 透明度作为景观水质的控制指标
    3.4 本章小结
4 城市水体景观水质模型构建
    4.1 关联水动力模块
    4.2 景观水质计算模型结构分析
        4.2.1 水体透明度计算模块
        4.2.2 藻类(Chl-a)计算模块
        4.2.3 残渣物计算模块
        4.2.4 无机悬浮物计算模块
    4.3 模型计算方法
        4.3.1 计算软件选择
        4.3.2 MIKE软件计算模块镶嵌
        4.3.3 模型数值求解方法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水质模拟的缺水城市水体再生水补水情景分析
    5.1 情景一:河道型水体
        5.1.1 模型构建及参数率定
        5.1.2 不同补水条件下的景观水质
        5.1.3 景观水质保障的再生水补水方案优化
    5.2 情景二:湖泊型水体
        5.2.1 模型构建及参数率定
        5.2.2 不同补水条件下的景观水质
        5.2.3 景观水质保障的再生水补水方案优化
    5.3 城市水体再生水补水策略
        5.3.1 多水源配置策略
        5.3.2 水体流态的影响
        5.3.3 水力调控策略
    5.4 本章小结
6 缺水城市水体再生水补水实例:“八水绕长安”工程的水资源配置
    6.1 工程概要与问题分析
        6.1.1 “八水绕长安”工程中的湖池系统
        6.1.2 湖池补水条件
        6.1.3 再生水利用的需求
    6.2 湖池补水的再生水利用方案
        6.2.1 常规水资源利用潜能
        6.2.2 再生水补水方案
    6.3 再生水补水湖池的景观水质评价
        6.3.1 景观水质保障目标
        6.3.2 再生水补水的景观水质保障功效
        6.3.3 景观水质改善的综合策略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9)东北严寒地区绿色村镇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东北严寒地区
        1.3.2 绿色村镇相关概念
        1.3.3 数据库系统的相关概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1.4.1 国内相关研究
        1.4.2 国外相关研究
        1.4.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路线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技术路线
        1.5.4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基础研究
    2.1 绿色内涵及绿色发展理念应用
        2.1.1 绿色内涵及绿色发展理念
        2.1.2 绿色发展理念的应用研究
    2.2 绿色村镇基础研究
        2.2.1 绿色导向下的村镇发展趋势
        2.2.2 现行村镇规划框架体系的解析
        2.2.3 绿色村镇特征与绿色村镇规划基本要求
    2.3 数据库类型与数据库系统的应用研究
        2.3.1 数据库类型及特征研究
        2.3.2 数据库系统的应用特征研究
    2.4 绿色村镇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研究
        2.4.1 绿色村镇数据库系统总体建构研究
        2.4.2 绿色村镇数据库内容架构研究
        2.4.3 绿色村镇数据库系统应用框架研究
        2.4.4 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绿色村镇规划目标支撑体系与数据库系统总体架构
    3.1 东北严寒地区村镇实态调研与村镇现实特征分析
        3.1.1 村镇实态调研的目标与原则
        3.1.2 调研支撑条件与乡镇基本情况
        3.1.3 村镇调研与基础信息收集方案
        3.1.4 村镇现实特征分析与关键问题梳理
    3.2 面向村镇现实特征的绿色村镇规划目标体系及技术支撑
        3.2.1 村镇规划相关绿色发展要点的分析与提取
        3.2.2 绿色村镇规划目标体系构建及目标要素框架解析
        3.2.3 基于村镇规划主体框架提升的技术支撑特征
    3.3 基于村镇现实特征与规划目标体系的数据库系统总体架构
        3.3.1 绿色村镇数据库系统的软硬件与网络性能
        3.3.2 绿色村镇数据库系统的总体架构
        3.3.3 绿色村镇数据库系统运行与管理框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绿色村镇基础信息集成与基础数据库的实现
    4.1 绿色村镇基础信息的处理与特征解析
        4.1.1 绿色村镇基础信息的处理与校核
        4.1.2 绿色村镇基础信息的总体结构性特征
        4.1.3 绿色村镇基础信息的系统性特征
    4.2 绿色村镇基础信息集成与基础数据体系构建
        4.2.1 村镇信息整合框架下的绿色村镇基础数据体系构建
        4.2.2 绿色村镇基础数据体系构建与内容解析
    4.3 基于信息集成的绿色村镇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与实现
        4.3.1 基于绿色村镇信息集成框架的基础数据库逻辑结构
        4.3.2 绿色村镇基础数据库基本功能的实现
        4.3.3 绿色村镇基础数据库更新与管理策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绿色村镇量化引导框架与标准数据库的实现
    5.1 绿色村镇量化引导框架构建的目标与原则
        5.1.1 绿色村镇量化引导框架构建的目标
        5.1.2 绿色村镇量化引导框架构建的原则
    5.2 绿色村镇量化引导框架的内容构成与典型指标解析
        5.2.1 绿色村镇规划目标体系要素的指标量化与分级策略
        5.2.2 绿色村镇量化引导框架的指标体系构建
        5.2.3 绿色村镇量化引导指标的总体构成特征与运算表达
        5.2.4 绿色村镇典型量化引导指标的内涵解析
    5.3 绿色村镇量化引导序列的推导与确定
        5.3.1 绿色村镇量化引导序列的内涵解析
        5.3.2 绿色村镇量化引导序列的运算推导
    5.4 基于量化引导体系的绿色村镇标准数据库建立与实现
        5.4.1 基于量化引导框架的村镇标准数据体系构成与运行逻辑
        5.4.2 绿色村镇标准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与运行机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绿色村镇数据库系统的应用研究
    6.1 依托数据基础应用层面的乡镇基本发展状态解读
        6.1.1 乡镇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系统
        6.1.2 乡镇绿色产业与循环经济系统
        6.1.3 乡镇土地集约与绿色空间系统
        6.1.4 乡镇绿色居民点与人居环境系统
        6.1.5 乡镇公共设施与绿色服务系统
        6.1.6 乡镇绿色基础设施与能耗系统
    6.2 基于TOPSIS的绿色村镇数据库综合评价应用研究
        6.2.1 绿色村镇量化引导指标赋权与综合评价过程
        6.2.2 基于综合评价结果的乡镇绿色发展特征研究
        6.2.3 基于综合评价特征的绿色村镇发展类型识别与提升策略
    6.3 东北严寒地区绿色村镇规划专题应用研究
        6.3.1 自然生态空间保护与生态承载力专题
        6.3.2 乡镇主导产业选择及绿色农业发展专题
        6.3.3 绿色发展视角下的村镇公共与基础设施专题
        6.3.4 基于景观特征识别的村镇景观风貌专题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热带岛礁地区零碳太阳能建筑的策略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3.1 岛礁开发模式研究现状
        1.3.2 太阳能利用方式的研究现状
        1.3.3 太阳能技术与建筑一体化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课题的创新性和时效性
    1.6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热带岛礁地区建筑太阳能利用的模型架构
    2.1 热带岛礁区域环境特征分析
        2.1.1 岛礁区域地理位置
        2.1.2 岛礁区域气候特征
    2.2 热带岛礁地区太阳能资源潜力分析
        2.2.1 研究区概况和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
        2.2.2 研究区太阳能资源的时间序列分布特征
    2.3 热带岛礁地区住宅建筑用能季节及用能比重分析
        2.3.1 住宅建筑用能季节时段的划分
        2.3.2 住宅建筑用能负荷比重的分析
    2.4 研究用建筑的基础模型及系统设计
        2.4.1 研究用太阳能建筑的基础模型
        2.4.2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系统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整合共生的太阳能建筑界面优化设计
    3.1 太阳能建筑界面模块概念的提出
        3.1.1 太阳能墙体模块
        3.1.2 太阳能窗户模块
    3.2 太阳能建筑界面模块能耗分析
        3.2.1 能耗模拟软件的选择
        3.2.2 基础模型围护结构参数设置
        3.2.3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3.3 模块化界面住宅建筑能耗正交分析
        3.3.1 正交实验参数设计
        3.3.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3.4 模块化界面的技术准备水平及实测影响分析
        3.4.1 技术准备水平
        3.4.2 定量分析
        3.4.3 实测及潜在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耦合共生的太阳能设备系统优化设计
    4.1 适合于热带岛礁地区的太阳能能量系统耦合设计
    4.2 能量系统与界面模块的结合方法及原型设计
        4.2.1 能量系统与界面模块的结合方法
        4.2.2 界面模块系统的原型设计及系统运行情况
    4.3 系统能量传递和转换过程及特征化分析
        4.3.1 能量系统吸收太阳辐射转换的能量
        4.3.2 能量系统转化为电能的部分能量
        4.3.3 能量系统转化为热能的部分能量
    4.4 系统运行模式设置及能量利用效率分析
        4.4.1 计算机模拟设置
        4.4.2 模型验证及效率因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热带岛礁地区驻岛官兵宿舍设计研究实践
    5.1 模型建筑的低能耗设计实践
        5.1.1 模型建筑的朝向选择
        5.1.2 围护结构的选择与构造形式
    5.2 模型建筑集热模块的部位与数量设置
        5.2.1 模型建筑的综合负荷计算
        5.2.2 集热模块的面积需求
        5.2.3 集热模块的部位与数量设置
    5.3 模型建筑太阳能系统的应用与补偿设计
        5.3.1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形式选择与补偿设计
        5.3.2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形式选择与补偿设计
    5.4 模型建筑能量平衡模拟评价
        5.4.1 模型建筑全年热水供应模拟统计
        5.4.2 模型建筑全年发电供应模拟统计
        5.4.3 模型建筑全年能耗供需平衡评价
    5.5 小结
第6章 热带岛礁地区驻岛官兵宿舍项目效益分析
    6.1 太阳能建筑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分析
        6.1.1 建筑全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
        6.1.2 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的确定
    6.2 模型建筑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6.2.1 经济效益数学模型
        6.2.2 案例分析
    6.3 模型建筑建设项目能源效益分析
        6.3.1 全生命周期能耗评价
        6.3.2 案例分析
    6.4 模型建筑建设项目环境效益分析
        6.4.1 建筑系统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6.4.2 案例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热带岛礁居住建筑使用能耗调查问卷
附录 B 南海三地典型年年平均气温和降水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供水企业运用ISO10012.1标准应着重考虑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韧性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消防规划研究 ——以青岛市观象山历史文化街区为例[D]. 汤力. 青岛理工大学, 2021
  • [2]夏热冬暖地区绿色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D]. 张辉超. 湖南工业大学, 2021
  • [3]作业预算在E采油厂操作成本中的应用研究[D]. 郝彦鹏.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4]石灰—二氧化碳联用改善S市供水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研究[D]. 郑丹丹.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5]S县自来水公司成本控制优化研究[D]. 张社华. 南华大学, 2020(01)
  • [6]南京江北新区城建集团融资策略优化研究[D]. 刘付国. 兰州大学, 2020(01)
  • [7]苏州市饮用水源和供水过程新兴污染物的分布[D]. 张珂.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 [8]缺水城市水体再生水补水与景观水质保障理论和技术研究[D]. 敖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6)
  • [9]东北严寒地区绿色村镇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D]. 马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10]热带岛礁地区零碳太阳能建筑的策略及方法研究[D]. 任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供水企业应用ISO10012.1标准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