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W的一种数据加密算法

CSCW的一种数据加密算法

一、用于CSCW的一种数据加密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明[1](2020)在《基于用户体验的CSCW在线文档平台交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协同办公成为了一种趋势,办公效率的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线协同的形式从身处同地的个人办公,变为了身处异地的群体办公,这对于在线协同办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线协同办公的对象具有群体性的特点,这就需要为群体来创造更具易用性,更高效的办公文档平台。“CSCW”是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的缩写,即“计算机协同工作”。本文研究了目前在线文档办公平台中,用户在文档编辑、文档协作、文档管理体验中遇到的问题,从用户体验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CSCW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深度发掘在当前情况下,协同办公用户在基础功能、协同感知、协同心理的需求,创造友好体验的协同办公文档平台。本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来源,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CSCW与用户体验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路径与研究框架。其次对用户体验设计理论与CSCW理论进行了概述,寻找两种理论的交叉点,对主流的文档办公软件进行分析,探讨实际场景下的理论实践应用。然后通过问卷调研,用户访谈等方法深度挖掘在线协同办公用户的痛点。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对问卷调研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拟合经典用户画像与用户体验地图,整理设计机会点,确定用户需求的优先级与重要性。接下来结合理论研究与用户研究的结论,进行基于用户体验的CSCW在线文档平台的交互设计实践,分别从信息框架、用户原型、低保真界面、详细交互操作、视觉界面进行优化设计。并对设计结果进行可用性测试,对设计成果的可用性、易用性进行评估。在线办公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本文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研究上进行探索,同时在用户体验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在线协同文档办公工具的设计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周桐庆[2](2018)在《群智感知数据的安全性与选择传输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感知是以实践的方式理解世界的第一步,为分析物理现象、探索事件成因提供事实基础。在各产业、各城市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效的信息获取始终是相关服务及应用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有效的数据感知是沟通现实与蕴含诸多规律的大数据之间的桥梁、纽带。与此同时,物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不断加深对透彻以及大规模感知的需求,而传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安装维护成本、能源消耗问题和感知覆盖能力的不足却与之相掣肘。另一方面,随着无线通信、传感器技术在近年来的创新和发展,市场上智能设备的数目和种类飞速提升。这些设备普遍集成大量不同类型传感器,具备替代传统传感器观测世界的潜力。在此背景下,群智感知范式应运而生,其通过发掘群众及其普适智能设备对周围环境、事件的感知能力,完成复杂、大规模的感知任务,催生面向包括环境监测、城市管理、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大量应用。得益于人的参与,群智感知可以发挥群体的智能,完成普适的感知。然而,群体的介入是一把‘双刃剑’,问题聚焦在感知数据上。首先,不同于传统集中部署的传感器,群众及其设备是不可控的,可能出于节省开销等目的上传错误甚至伪造数据;再者,分享与当前环境相关数据容易导致用户敏感信息的泄露,隐私威胁无疑降低用户参与感知的积极性;最后,使用群体作为传感器造成感知设备基数大,感知数据体量大且冗余成分多,对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发布带来诸多挑战。上述问题围绕着数据的产生,传输和分析整个生命周期,制约着群智感知技术的发展,阻碍更多群智感知应用的出现和落地。因此,本文分别针对群智感知数据的可靠性、隐私泄露和冗余问题,展开数据可靠性保证和隐私保护两部分面向‘质’的研究,以及数据选择传输这一面向‘量’的研究,提出一系列新的模型与解决方案。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1)基于群智感知的恶意热点检测应用。本文将群体智能的思想应用到已有的恶意热点问题,设计应用并发掘其中的数据相关问题。具体地,借助移动设备对空间位置的信号强度信息进行测量,实现对合法热点的测绘,进而通过匹配测绘值与实时采样值动态识别恶意热点的出现。最后,结合案例分析群智感知流程并分析讨论存在的数据相关问题。(2)基于空间相关性和源信息的感知数据可靠性保证机制。在定义群智感知数据收集中的独立与合谋伪造问题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个感知数据可靠性保证方案。首先,利用数据的空间相关特性设计一种聚类方法,将感知数据中可靠和伪造成分分离至不同数据簇。在此基础上,引入参与者源信息和上下文源信息综合评估数据簇的可靠性。参与者源信息建立在参与者信誉度基础上,考察数据簇总体的信誉水平。基于上下文源信息参考与感知任务时空相关事件对不同数据簇的逻辑支持,建立对各个簇的信任评估。伪造数据最终通过这种多维度的可靠性评估体系被过滤。相关实验验证独立和合谋数据伪造威胁下方案对感知数据可靠性保证的能力。(3)稀疏群智感知中参与者位置隐私保护方案。已有位置保护策略应用在稀疏群智感知场景中会干扰数据恢复过程,本文设计一种具有同时保证参与者位置隐私与感知数据恢复精度的方案。首先,文章提出并证明了关于感知数据恢复过程中数据相关性的猜想,结合盲签名手段,设计一种相关性保持的、分布式位置扰动技术,实现不损害数据恢复的参与者位置隐私保护。其次,为防止感知数据作为类标识符泄露位置隐私(文中定义的推断攻击),设计一种基于同态加密的数据恢复方法。通过将数据恢复过程划分为若干原子向量操作,利用加法和向量同态加密技术实现在多方合作下的安全数据恢复。本方案的安全性经过证明,有效性和性能在相关测试中得以验证。(4)面向确定性覆盖的群智感知图片选择传输机制。本文试图解决图片群智感知数据收集过程中的数据冗余问题。具体地,明确群智感知图片的不确定性特性,综合考量图片覆盖和视图质量,形式化确定性覆盖度量并以此为图片选择目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片空间分布多样性和内容影响力的效用模型,设计了面向多粒度层级的效用最大化图片选择方案,借助均匀位置分布增大图片视野覆盖,并利用内容代表性提升总体视图质量。相关实验验证本方案在图片选择上的有效性和相比于已有技术的性能优势。本文从具体群智感知应用切入,围绕群智感知数据的安全性和选择传输两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模型和方案,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验证其有效性与性能。论文的工作可以为未来群智感知的技术发展与应用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吴亦奇[3](2017)在《协同设计中面向服务的数据交换与基于对称性的操作同步机制》文中研究说明为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协同产品开发成为当今设计与制造领域的主流产品开发趋势。这种开发模式加强了全球化生产中各参与成员的交互性,通过跨区域、跨组织与跨部门的协同工作,高效地利用产品生产环节的各种资源。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及云技术、服务式架构等技术的影响,面向服务的生产开发环境成为当前实现协同产品开发的最新趋势,形成云设计与制造理念。对于协同设计领域的研究,可分为以数据为中心的异构产品数据交换方法的研究,及以交互为中心的协同同步系统的研究两个重要方向。对于以数据为中心的协同设计研究,为实现有效的协同数据分享及互操作,需在云设计环境下实现异构CAD系统间的特征数据交换。同时,在云环境下的数据交换过程中,CAD模型中所含的敏感信息及知识产权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对于以交互为中心的协同系统研究,旨在为协同设计提供实时的并发设计交互平台,确保通过协同成员的协同设计操作获得一致性设计结果。为此,本文展开协同设计中对以数据为中心和以交互为中心两个方向上若干为的研究,在面向服务的特征数据交换、基于变形的模型安全保护方法、集成的安全数据交换服务架构及协同CAD同步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特征数据交换架构。在此架构内,特征数据交换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云设计与制造环境,协同成员通过请求所需的特征数据交换服务的方式,实现异构CAD系统间数据交换功能。为更高效地实现面向服务的特征数据交换,设计了点对点的服务架构,解决了传统集中式数据交换在数据交换及应用于云环境中存在的固有问题。针对特征数据交换、点对点特征数据交换服务、面向服务的数据交换过程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讨论。针对目前协同设计过程中信息安全风险,从提高CAD模型的安全性出发,提出一种基于CAD特征模型局部变形的敏感信息保护方法。通过对草绘参数进行变换,使模型几何形状发生变化,达到隐藏原模型信息的目的。提出了基于变形矩阵的草绘变形技术,采用一个变形矩阵对草绘中的控制点参数进行转换。进一步,为更好地控制变形后模型的变形趋势,引入几何计算中的自由变形方法,使用变形控制晶格对草绘进行变形,提出基于自由变形的草绘参数隐藏方法。提出安全的数据交换云框架。框架内整合特征数据交换服务与模型安全方法为安全的数据交换服务,实现带有模型信息安全保护的异构CAD数据交换。引入云安全保障机制,以确保服务被安全、正确、有效地使用。对框架的组成和关键技术进行讨论。提出基于对称建模过程的协同CAD同步机制。针对基于特征的复制式协同CAD系统,以建模特征为操作粒度,根据建模状态向量确定操作关系。根据操作间的关系,给出具体的建模操作排序规则,在此过程中,检测可能产生的操作冲突并给予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各站点上对称且有效的建模操作过程。由于建模过程的一致性,使得各站点上建模历史保持一致。由此,各协同站点通过协同设计操作,可以获得一致、有效的建模结果。综合以上内容,本文针对协同设计中以数据为中心及以交互为中心的两个重要方向,对特征数据交换,模型安全保护,面向服务的安全数据共享及协同设计一致性维护方面相关内容展开研究,实现了面向服务的安全数据交换和基于对称性的协同设计同步机制,为云设计中安全的数据共享与互操作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王博[4](2013)在《基于Agent的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密切的配合以及多层次的交流是建筑设计最大的特点,近年来,建筑设计工作日趋复杂,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来自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和挑战。因此,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持,将群体设计能力通过网络(Internet/Intranet)凝聚起来,实现协同设计过程中的信息和资源共享,提高设计师群体的协同工作效率,对整个建筑设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协作质效,本文针对当前协同工作系统模型和构建方法中存在的灵活性差、缺乏主动性等问题,将Agent概念融入CSCW系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中,探索更具智能性的建筑设计协同工作解决方案。首先,本文利用Agent概念建立起具有主动性特征的协同工作辅助支持模型(ACWASM),对模型的各成分及组织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模型基本构建单元Agent的设计模型,多Agent间的安全通信模型,为ACWASM的应用和基于ACWASM的系统实现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持。接着,本文深入研究了建筑设计的协同工作机制,包括设计师群体的协作方式和协同设计流程,对设计师群体在协同支持方面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现有协同设计系统存在的不足。进而,本文基于ACWASM具体设计了更加高效,更具有主动性和智能性特征的建筑协同设计解决方案。最后,本文从程序开发的角度对ACWASM在应用系统开发中的具体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实现方案,并依据前文提出的原理和方法具体实现了基于ACWASM的建筑协同设计系统实例,并对实现细节和实例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一方面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模型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证实了基于该模型所开发的系统可切实提高建筑设计协同工作质效,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周笑[5](2010)在《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移动远程医疗监护技术是远程医疗技术在移动网络和嵌入式技术上的应用,其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实时、便捷的医疗服务。它是无线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以及现代医疗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的产物。由于移动远程医疗监护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优点,移动远程医疗监护技术已经成为远程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相比较传统医疗技术而言,移动远程医疗监护技术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些挑战极大的增加了移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设计的难度。本文根据移动远程医疗监护的实际需求,针对移动远程医疗监护的技术难点展开研究,主要研究点概括如下:以计算机协同工作思想为指导,提出了移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整体结构设计;针对移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便携式特点,提出了基于单片机为主控模块的硬件设计方案;考虑到无线网络的不稳定性,在数据采集端设计了数据传输可靠性方案,通过数据压缩、数据加密等方法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可靠性能;为解决大量用户并发处理对服务器带宽的巨大需求等问题,通过分布式的服务端架构,使得数据采集、数据传输、用户会话控制等功能在服务器上物理分离,有效提升了服务端整体性能。本文设计了移动式远程心电监护系统,构筑系统框架,规划工作服务流程,分析系统功能模块,并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可以正确测量、分析出人体血压和心率值,并能为用户提供及时监护服务。

王站立[6](2010)在《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异构信息共享平台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部门、各单位的广泛应用,种类繁多的各种信息系统被人们采用。这些信息系统绝大部分都是采用各自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开发的,其所承载的海量信息也绝大部分都是采用各自不同的数据类型、表示形式等。因此,在应用或数据等层面上DBMS和信息是彼此分离的,各系统的业务逻辑也不同,而且在数据库的建设上没有遵循统一的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异构数据环境。随着网络化与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部门、行业和领域的各类信息越来越迫切需要能最大限度地相互共享、交换、集成和再利用。本课题旨在建立一种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异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体系结构,为实现各部门、行业和领域以及各相关的应用系统信息共享提供简单方便、及时准确、综合完整和系统一致的服务平台。本文主要讨论了异构数据库信息共享的技术。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在异构数据库信息共享技术的发展成果,提出系统的体系结构应遵循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Broker Architecture公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标准,按照多目录数据库技术保存异构数据源各结点信息,采用基于CSCW(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的异构数据库数据群体协同和并发控制技术,按照XML的规范制定数据库互操作的接口标准框架。接着,从制定异构数据库互操作的标准和规范、基于分布式异构环境的共享数据库建模、基于多目录数据库的异构共享、基于CSCW的异构数据库数据群体协同并发控制、基于分布式异构环境的多层B/S、支持常用网络通信协议和服务模式的异构数据库数据流量控制、支持常用网络通信协议和服务模式的异构数据库安全控制等几个方面来考虑异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体系结构的设计工作。最后提出了一个基于Web的异构数据源集成模型。利用本课题研究的技术,可以为不同地点、不同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很好的信息共享平台。

黄宏伟[7](2009)在《基于CSCW的大学多校区教育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多校区大学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规模和水平。但在管理上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影响人类群体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对多校区大学管理研究的现状,以及多校区大学沿用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并引入了CSCW(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理念。提出了建立基于CSCW的大学多校区教育管理系统。其次介绍了CSCW的发展历史、CSCW的概念,分类及实例和基本特征,使CSCW理论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为本论文研究多对象协同工作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再次,介绍了大学多校区教育管理系统,分析了远程教育中同步模式的传输特性、可靠性和实时性;对异步协同式多校区教育管理系统作了全面的分析和设计,并对其实现技术中的Web与数据库接口技术作了较深入地剖析,提供了一个连接的类。异步协同模式是CSCW一种协同工作模式,是最简单但也是很实用的一种模式。接着,本章指出了多校区教育管理系统应该有两个部分组成,即多校区教学管理系统和多校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分析了各功能部分的实现并给出了相应的结构图。最后,从CSCW的关键技术和通信技术两个角度,分析了同步、异步协作式多校区教育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建立基于CSCW的大学多校区教育管理系统的原型。

王翔宇[8](2009)在《基于自治域的异构信息协同机制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信息系统间信息的集成、融合、交互、共享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据同步与共享主要采用企业数据库的同步方案,缺乏通用性,稳定性不高。本论文通过建立异构信息协同机制解决这些问题。论文在分析异步消息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异构系统整合后的分布性,给出一种基于Web服务的广域网的消息机制,设计了消息的生成、适配、处理和远程发送等处理器;考虑到分布式信息系统异构信息交互的随机性,论文建立了一种基于自治域的异构信息协同机制。该机制采用web服务完成信息系统间的相互连接,通过定义消息机制完成异构系统间的信息转换,以解决信息不一致、信息丢失、信息冗余等问题,并使用订阅/发布的模式动态组织系统间的逻辑结构,解决功能和结构紧密耦合的问题;论文在研究关系数据库的基础上,设计出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对象,以实现不同类型数据库间信息的标准化处理,并实现了自治域信息协同处理过程;论文研究了网格资源管理机制,引入了自治域内资源管理机制和相关的辅助机制;为解决协同信息的异步发送与处理以及Web大任务超时等待问题,论文设计了基于日志Web异步任务管理,给出了基于日志的优先队列任务调度方案;为实现协同信息有效性恢复,设计了周期性任务管理模型。最后,论文分析了现有专家信息系统的业务和系统组织情况,根据建设全国性专家信息服务平台的需求,采用异构信息协同机制,设计出全国性的专家信息服务平台原型。

王巍[9](2006)在《基于CSCW和Web的MIS安全技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企业遇到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强大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高、速度缓慢,维护难度大,非短时间内可以完善,这就造成了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的状况:多数企业不具备信息化管理系统,部分具备的企业其系统也是数据分散,无法集中的、合理的使用资源,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信息孤岛现象日益明显,同时企业机密信息的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这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 如何能使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最大限度地支持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并在资源得到最大共享的同时能够保障企业内部机密信息的安全,使MIS系统更好更切合实际地适应企业的需求。本文从上述问题出发对如何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为了使MIS系统能够合理地工作,有必要将CSCW(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 Cooperative Work)的概念和技术引入到MIS系统中,从而形成基于CSCW环境的MIS系统。出于对企业机密数据安全的考虑,本文引入了密码学技术和安全套接层(SSL,Security Socket Layer)技术,从而实现了安全的用户身份验证和数据的加密传输。保证了机密数据只能被授权的用户和相关的工作人员读写,从而构造了一个安全的基于CSCW环境和Web技术的MIS系统。 本文首先论述了课题的来源、背景,并介绍了与课题相关的的一些技术以及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接着对CSCW的概念及其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在MIS系统中引入CSCW技术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MIS系统中C/S工作模式和B/S工作模式的优缺点,根据某市公路局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两种模式混合使用、互补不足的观点,即在局域网内部使用C/S模式,并利用密码学技术来保证用户身份验证和关键数据的安全;在广域网部分使用B/S模式,利用安全套接层(SSL)技术实现用户的安全登陆和对关键数据的加密传输。最后本文给出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及部分关键代码。

陈恺[10](2005)在《协同设计系统中基于P2P的安全通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系统已由传统的问题求解和数学计算,越来越多地转向支持人类广泛和有效的工作模式——协同,即帮助一组用户进行交互和支持他们的合作工作。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自80年代中期提出后,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至今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CSCD)是CSCW在工程设计领域的具体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传统基于C/S模式的CSCD系统已经无法适应,P2P计算模型的出现解决了C/S模式下服务器的瓶颈和单点失效问题,实现负载平衡,同时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基于P2P的协同设计系统摆脱了服务器的束缚,也产生了新的问题,研究这些新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所做的工作是基于P2P的协同设计系统研究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实现协同设计系统中基于P2P的安全通信平台。论文首先分析了P2P技术和CSCW技术,提出了基于P2P的协同设计模型,并重点研究了Sun的P2P开发平台JXTA。安全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论文做了深入的讨论:研究了JXTA如何在P2P这样一个自组、动态、不安全的网络中实现端到端安全通信;协同设计系统同时还是一个群组通信系统,论文对安全群组通信的密钥更新算法做了研究,设计实现了安全群组通信的框架;整个协同设计系统的安全是建立在PKI基础之上,论文研究了入侵容忍技术,将其与PKI的核心CA结合起来,这种分布式结构使得CA具有一定的抗攻击能力,避免了单点失效问题的出现。在对以上理论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最终使用JXTA技术为协同设计系统实现了一个基于P2P的安全通信平台,并详细介绍了平台的模块实现,为上层提供的接口函数,平台的安全性验证等,同时也实现了一个分布式入侵容忍CA,为各协同成员签发证书提供了一种更安全的方法,从而提高平台和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最后对论文所做的工作做了总结,提出了不足和未来的工作。

二、用于CSCW的一种数据加密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于CSCW的一种数据加密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用户体验的CSCW在线文档平台交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与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1.5 创新点与难点
    1.6 研究框架与流程
第2章 用户体验与CSCW理论
    2.1 CSCW理论概述
        2.1.1 众包与群体协作
        2.1.2 CSCW的组成元素
        2.1.3 CSCW的结构
        2.1.4 CSCW的协同感知
        2.1.5 CSCW的协同心理
    2.2 用户体验理论概述
        2.2.1 用户体验需求层次
        2.2.2 用户体验情感化设计
        2.2.3 用户体验交互设计
    2.3 基于用户体验的CSCW在线文档平台案例研究
        2.3.1 印象笔记
        2.3.2 谷歌文档
        2.3.3 石墨文档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CSCW线文档平台用户研究
    3.1 用户研究
        3.1.1 用户研究目的
        3.1.2 用户研究内容与步骤
        3.1.3 用户预分类
    3.2 问卷调研与数据处理
        3.2.1 调研问卷设计
        3.2.2 问卷数据分析
        3.2.3 用户数据特征聚类
    3.3 用户访谈
        3.3.1 访谈介绍
        3.3.2 访谈过程
        3.3.3 访谈结果分析
    3.4 用户画像与用户体验地图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CSCW在线文档平台设计实践
    4.1 在线文档平台构建策略
    4.2 需求分析与功能列表
    4.3 信息架构与交互原型设计
        4.3.1 信息架构设计
        4.3.2 交互原型设计
    4.4 界面设计
        4.4.1 低保真界面设计与详细交互
        4.4.2 高保真界面与视觉设计
    4.5 可用性测试与评估
        4.5.1 可用性测试介绍
        4.5.2 测试准备
        4.5.3 测试过程
        4.5.4 测试结果
        4.5.6 测试总结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展望
附录A 问卷调查表
附录B 用户数据聚类表
附录C 用户访谈脚本
附录D 用户访谈语言关键信息提取
附录E 可用性测试量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群智感知数据的安全性与选择传输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2.1 群智感知的范畴与特点
        1.2.2 群智感知的系统结构
        1.2.3 群智感知的典型应用
        1.2.4 群智感知的主要研究问题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工作
    2.1 恶意热点检测
    2.2 群智感知数据的可靠性保证
        2.2.1 基于模型评估的数据可靠性保证
        2.2.2 基于错误检测的数据可靠性保证
    2.3 群智感知数据的隐私安全
        2.3.1 位置隐私保护
        2.3.2 数据隐私保护
    2.4 群智感知图片数据的选择传输和质量评估
        2.4.1 群智感知图片的选择传输
        2.4.2 群智感知图片质量评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群智感知的恶意热点检测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恶意热点问题
        3.2.1 问题背景
        3.2.2 攻击模型
    3.3 恶意热点检测应用设计与评估
        3.3.1 研究思路及挑战
        3.3.2 方案设计
        3.3.3 实验与结果分析
        3.3.4 讨论
    3.4 恶意热点检测应用的数据相关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群智感知数据的可靠性保证研究
    4.1 引言
    4.2 基础知识与问题描述
        4.2.1 系统模型
        4.2.2 群智感知的错误数据
        4.2.3 威胁模型
        4.2.4 逻辑推理基础知识
    4.3 基于空间相关性和源信息的感知数据可靠性保证方案
        4.3.1 框架设计
        4.3.2 感知数据的聚类
        4.3.3 低可靠性感知数据过滤
    4.4 安全性分析
    4.5 实验与结果分析
        4.5.1 实验设置
        4.5.2 仿真结果
        4.5.3 性能评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群智感知数据恢复中的位置隐私保护研究
    5.1 引言
    5.2 位置隐私问题描述
        5.2.1 稀疏群智感知系统模型
        5.2.2 稀疏群智感知位置隐私问题
        5.2.3 威胁模型
    5.3 空间属性隐藏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案
        5.3.1 总体框架
        5.3.2 相关性保持的位置混淆机制
        5.3.3 加密数据恢复机制
        5.3.4 数据解密与位置重排
    5.4 安全性分析
        5.4.1 针对被动监测的隐私保护
        5.4.2 针对推断攻击的隐私保护
    5.5 实验与结果分析
        5.5.1 实验设置
        5.5.2 结果分析
    5.6 讨论
        5.6.1 不足与启示
        5.6.2 感知目标隐私泄露威胁和对策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图片群智感知的数据选择传输研究
    6.1 引言
    6.2 图片选择问题描述
        6.2.1 图片群智感知与图片冗余
        6.2.2 确定性覆盖目标与挑战
    6.3 图片确定性覆盖的效用模型
        6.3.1 空间多样性因素
        6.3.2 内容影响力因素
        6.3.3 图片集合的效用度量
    6.4 面向确定性覆盖的图片选择方案设计
        6.4.1 兴趣点未知的图片选择方法
        6.4.2 兴趣点已知的图片选择方法
    6.5 实验与结果分析
        6.5.1 实验设置
        6.5.2 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A 附录

(3)协同设计中面向服务的数据交换与基于对称性的操作同步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数据交换
        1.2.2 面向服务与基于云的设计环境
        1.2.3 协同设计安全保护
        1.2.4 协同CAD一致性维护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面向服务的特征数据交换
    2.1 引言
    2.2 云设计中的FBDE服务
        2.2.1 FBDE的建模过程恢复
        2.2.2 P2P FBDE架构
        2.2.3 架构概述
    2.3 P2P架构下的FBDE服务
        2.3.1 P2P FBDE服务的组成
        2.3.2 P2P FBDE的服务过程
        2.3.3 Pre-P2P FBDE服务
        2.3.4 Pre/post P2P FBDE间的拓扑实体匹配
        2.3.5 Post-P2P FBDE服务
    2.4 实验与分析
        2.4.1 面向服务的FBDE实验
        2.4.2 方法分析与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特征CAD模型局部信息保护方法
    3.1 引言
    3.2 基于草绘的CAD特征模型变形
        3.2.1 基于变形的设计信息保护
        3.2.2 支持变形的草绘元素分类体系
        3.2.3 草绘参数变换下的特征模型变形
        3.2.4 协同设计中安全的模型信息共享
    3.3 CAD模型的局部变形保护措施
        3.3.1 局部变形保护流程
        3.3.2 草绘控制点间过定义处理
        3.3.3 圆形草绘深度变形处理
    3.4 草绘控制点变换计算
        3.4.1 基于变形矩阵的变形计算
        3.4.2 基于自由变形的变形计算
        3.4.3 安全性分析
    3.5 实验与分析
        3.5.1 CAD模型局部变形保护实验
        3.5.2 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云设计中的安全特征数据交换
    4.1 引言
    4.2 面向服务的多层次安全数据交换
        4.2.1 模型共享的情况分析
        4.2.2 协同设计中的敏感信息保护
        4.2.3 传输过程中的信息保护
    4.3 对安全服务的数据交换
    4.4 云安全服务群组
        4.4.1 云身份管理服务
        4.4.2 功能权限认证服务
        4.4.3 操作权限认证服务
        4.4.4 云安全服务间的通信
    4.5 面向服务的安全数据交换平台设计与实现
        4.5.1 整体架构设计
        4.5.2 功能设计
        4.5.3 功能实现
        4.5.4 应用实例
    4.6 本章小节
第5章 基于对称建模过程的协同CAD同步机制
    5.1 引言
    5.2 相关概念
        5.2.1 协同CAD建模中的相关概念
        5.2.2 特征间的依赖关系
        5.2.3 操作队列
    5.3 总体方法
    5.4 对称同步模型
        5.4.1 因果关系维护
        5.4.2 偏并发关系处理及并发操作搜索
        5.4.3 对称并发关系控制策略
        5.4.4 本地及异地站点上操作的执行
    5.5 实验与分析
        5.5.1 实例研究
        5.5.2 比较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Agent的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
        1.2.2 面向 Agent 的软件工程(AOSE)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组织方式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组织方式
第二章 基于 Agent 的协同工作理论研究
    2.1 CSCW 基本理论研究
        2.1.1 CSCW 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1.2 CSCW 系统的基本分类
    2.2 Agent 基本理论研究
        2.2.1 Agent 基本定义分析
        2.2.2 Agent 体系结构研究
        2.2.3 Agent 协作机制研究
    2.3 面向 Agent 的软件开发技术研究
        2.3.1 面向 Agent 的系统分析和设计
        2.3.2 面向 Agent 的程序设计
        2.3.3 分布式复杂环境下的软件开发方法分析
第三章 基于 Agent 的协同工作辅助支持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3.1 面向协同工作支持的 Agent 定义
    3.2 协同工作辅助支持模型总体设计
    3.3 面向 CSCW 的 Agent 设计模型研究
        3.3.1 混合式 Agent 实现体系结构设计
        3.3.2 CSCW 环境下的 Agent 感知机制研究
        3.3.3 CSCW 环境下的 Agent 自主行为决策算法设计
    3.4 面向 CSCW 的 Agent 通信模型设计
        3.4.1 基于 KQML 的安全通信扩展
        3.4.2 Agent 通信方式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CWASM 在建筑协同设计中的应用
    4.1 建筑设计协同工作逻辑模型
        4.1.1 协同设计过程分析
        4.1.2 协作流程驱动机制分析
    4.2 基于 ACWASM 的建筑设计协同系统框架
    4.3 CAD 同步协同设计
        4.3.1 设计图的实时同步模型
        4.3.2 设计图的并发控制策略
    4.4 基于 Agent 的协作流程驱动机制
    4.5 协同资源共享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 ACWASM 的建筑协同设计系统开发实例
    5.1 ACWASM 实现方法的分析和设计
        5.1.1 面向 Agent 的开发平台选择
        5.1.2 Agent 类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5.1.3 Agent 程序的运行方式设计
        5.1.4 Agent 程序的自更新方法设计
        5.1.5 ACWASM 中公共服务层的建立方法
    5.2 协同设计系统开发实例
        5.2.1 开发平台及运行环境
        5.2.2 协同设计系统中的数据库设计
        5.2.3 设计会商
        5.2.4 协同编辑
        5.2.5 项目信息共享
        5.2.6 协作流程自主驱动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5)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3 本文工作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技术综述
    2.1 移动远程医疗监护相关概念
        2.1.1 远程医疗技术综述
        2.1.2 远程医疗监护相关研究内容
        2.1.3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综述
    2.2 无线网络相关理论综述
        2.2.1 GPRS网络构成
        2.2.2 GPRS网络数据传输
    2.3 血压测量原理
        2.3.1 听诊法原理
        2.3.2 示波法原理
        2.3.3 示波法与听诊法比较
        2.3.4 心率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移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及数据采集端
    3.1 移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3.2 数据采集端整体结构
        3.2.1 数据采集端设计原则
        3.2.2 数据采集端整体结构
        3.2.3 硬件设计
        3.2.4 软件设计
    3.3 数据传输可靠性解决方案
        3.3.1 数据压缩
        3.3.2 数据加密
        3.3.3 数据传输
    3.4 通信协议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移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服务器端
    4.1 移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服务器端架构
        4.1.1 服务器端分布式架构设计方案
        4.1.2 系统可扩展性
        4.1.3 数据流处理流程
    4.2 诊断算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设计目标及原则
    5.2 系统平台介绍
        5.2.1 网络平台
        5.2.2 采集端平台
        5.2.3 服务器端平台
        5.2.4 手机端平台
    5.3 系统演示
        5.3.1 系统功能
        5.3.2 运行界面
    5.4 系统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异构信息共享平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工作及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异构数据库信息共享实现技术的分析
    2.1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异构数据共享技术
        2.1.1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2.1.2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2.1.3 数据分布与分布的透明性
        2.1.4 异构分布式数据库集成技术
    2.2 多数据库系统的异构数据共享技术
        2.2.1 多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2.2.2 多数据库集成器(MDBI集成器)
        2.2.3 MDBI集成器中的数据存取流程
    2.3 空间数据库共享技术
        2.3.1 空间数据库
        2.3.2 异构空间信息共享
    2.4 联邦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技术
        2.4.1 联邦数据库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2.4.2 联邦式数据库理论研究
        2.4.3 联邦数据库系统构成
        2.4.4 联邦数据库研究的核心问题
        2.4.5 联邦数据库集成技术
    2.5 数据仓库系统的异构数据共享技术
        2.5.1 数据仓库的特点
        2.5.2 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
        2.5.3 数据仓库的元数据
        2.5.4 数据仓库的异构特性
        2.5.5 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开采
        2.5.6 基于异构环境建立数据仓库的实现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异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体系结构设计
    3.1 异构数据库信息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
    3.2 制定异构数据库互操作的标准和规范
    3.3 基于分布式异构环境的共享数据库建模
    3.4 基于多目录数据库的异构共享技术
    3.5 基于CSCW的异构数据库数据群体协同并发控制
        3.5.1 CSCW基本概念
        3.5.2 CSCW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关键技术
    3.6 基于分布式异构环境的多层B/S体系结构
        3.6.1 传统两层C/S模式的局限性
        3.6.2 多层体系结构的概念和划分
        3.6.3 Internet多层结构与浏览器(B/S)运行模式
    3.7 支持常用网络通信协议和服务模式的异构数据库数据流量控制
    3.8 支持常用网络通信协议和服务模式的异构数据库安全控制
        3.8.1 请求数据的用户身份鉴别
        3.8.2 数据传输加密技术
        3.8.3 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
        3.8.4 防抵赖技术
    3.9 基于先进的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协议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个基于Web的异构数据源集成技术模型
    4.1 基于Web的数据库采用的集成方法
    4.2 基于Web的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
        4.2.1 基于CORBA的Web数据库集成技术
        4.2.2 基于XML的Web数据库集成技术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基于CSCW的大学多校区教育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及其论文背景
    1.2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的问题
    1.4 本论文的应用前景
第二章 CSCW系统概述
    2.1 CSCW的发展历史
    2.2 CSCW的概念及分类
        2.2.1 什么是CSCW
        2.2.2 CSCW的分类
        2.2.3 CSCW的研究范畴
        2.2.4 CSCW研究的内容
        2.2.5 CSCW会议概况
        2.2.6 CSCW的未来
    2.3 CSCW的基本特征
    2.4 总结
第三章 多校区教育管理系统的设计
    3.1 大学多校区教育管理系统简介
        3.1.1 传统远距离教学
        3.1.2 多校区教育系统的体系结构--基于Web的分布式B/S结构
        3.1.3 多校区教学的应用方法
        3.1.4 多校区教学管理系统中的教学模式
    3.2 远程同步模式的传输特性
    3.3 远程异步协作式的多校区教育管理
        3.3.1 远程异步协作的原则
        3.3.2 远程异步协作模型
        3.3.3 异步协作式远程教育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3.4 总结
第四章 基于CSCW的大学多校区教育管理系统的实现
    4.1 同步协作式多校区教育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实现
        4.1.1 CSCW的关键技术
        4.1.2 通信技术
    4.2 异步协作式多校区教育管理中涉及的主要技术及实现
        4.2.1 主要技术
        4.2.2 数据库接口技术
    4.3 多校区教育管理系统总体结构图
    4.4 系统各子模块结构图
        4.4.1 入学模块子结构图
        4.4.2 考试模块
        4.4.3 毕业模块
        4.4.4 教学模块
        4.4.5 系统管理模块
        4.4.6 部门管理模块
    4.5 总结
总结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自治域的异构信息协同机制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目前专家信息库的建设现状
        1.1.2 全国专家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协同的意义
        1.1.3 全国专家信息服务平台关键问题
    1.2 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异构信息集成的研究现状
        1.2.2 异构信息同步的研究现状
        1.2.3 协同机制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本文的内容组织安排
第二章 信息协同机制相关技术
    2.1 计算机协同工作
        2.1.1 CSCW的三要素
        2.1.2 CSCW数据模型
    2.2 消息机制
        2.2.1 消息中间件
        2.2.2 消息队列
        2.2.3 消息服务模式
    2.3 网格技术
        2.3.1 网格的研究现状与水平
        2.3.2 网格安全解决方案
        2.3.3 网格的基本角色
        2.3.4 单点系统登录
    2.4 Web Service技术
        2.4.1 Web Service的特点
        2.4.2 Web服务的相关协议
        2.4.3 Web服务的相关机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自治域异构信息协同机制
    3.1 异构信息协同机制
        3.1.1 异构信息协同机制逻辑拓扑结构
        3.1.2 异构信息协同机制两站点间的层次模型
        3.1.3 异步消息模型
    3.2 自治单元信息管理
        3.2.1 自治单元的信息单元对象分析与抽取
        3.2.2 协同机制的局部信息操作对象分析的抽取
        3.2.3 SQL语句自动生成原理
    3.3 异构信息协同
        3.3.1 异构信息转换表设计
        3.3.2 消息体设计
        3.3.3 消息处理器分析与设计
        3.3.4 本地信息协同流程
        3.3.5 远程信息协同流程
    3.4 信息协同辅助机制
        3.4.1 Web服务调用机制
        3.4.2 通信安全机制
        3.4.3 粗粒度时间同步机制
    3.5 信息协同自治域管理
        3.5.1 信息发布/订阅机制
        3.5.2 信息协同资源管理
        3.5.3 异构信息协同机制环境的形成
    3.6 结论
第四章 信息协同机制中任务管理
    4.1 异步任务管理模型
        4.1.1 任务管理的系统环境
        4.1.2 任务管理逻辑模型
        4.1.3 异步任务管理模型
    4.2 基于日志的优先队列任务调度
        4.2.1 优先排队任务的调度策略和相关参数
        4.2.2 基于日志的优先排队任务调度过程
        4.2.3 基于日志的排队任务调度分析
    4.3 周期性任务调度与恢复机制
        4.3.1 周期性任务需求
        4.3.2 周期性任务管理机制
        4.3.3 任务状态转换
    4.4 结论
第五章 信息协同机制在全国专家信息服务平台应用
    5.1 专家信息系统基础架构
        5.1.1 专家信息业务分析
        5.1.2 专家信息系统组织
        5.1.3 专家信息业务对象抽取
    5.2 全国专家信息服务平台实现
        5.2.1 全国专家信息服务平台总体分析与设计
        5.2.2 全国专家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表设计
        5.2.3 全国专家信息服务平台的模块详细设计
        5.2.4 全国专家信息服务平台组织与实现
    5.3 结论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6.2 后续的研究工作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论文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

(9)基于CSCW和Web的MIS安全技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2.1 CSCW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2 CSCW系统的体系结构
    2.3 CSCW系统的分类
    2.4 CSCW系统的关键技术
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
    3.1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3.1.1 广义管理信息系统的演化与技术发展
        3.1.2 MIS的目标与功能
    3.2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基本特征
        3.2.1 MIS的系统结构
        3.2.2 MIS的基本特征
    3.3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3.4 CSCW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
        3.4.1 CSCW-MIS拥有的新功能
        3.4.2 CSCW-MIS拥有的新特性
        3.4.3 实现CSCW-MIS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3.4.4 CSCW-MIS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第4章 密码学技术
    4.1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
    4.2 对称密码学技术
        4.2.1 对称密码学概述
        4.2.2 AES算法
    4.3 非对称密码学技术
    4.4 单向散列函数
        4.4.1 散列函数
        4.4.2 消息-摘要算法MD4和MD5介绍
    4.5 SSL在MIS系统中的应用
        4.5.1 SSL概述
        4.5.2 B/S结构中SSL数据通道的构建
        4.5.3 SSL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
第5章 系统开发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5.1 两种典型开发模式的分析
        5.1.1 C/S模式与B/S模式
        5.1.2 C/S模式与B/S模式的比较
    5.2 C/S模式与B/S模式相结合的开发模式
    5.3 开发平台的选择
        5.3.1 基于J2EE开发平台的MVC开发模式
        5.3.2 基于.NET框架的ASP.NET开发模式
        5.3.3 两种开发平台的比较
第6章 基于CSCW和WEB技术的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6.1 公路MIS系统的功能结构
    6.2 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6.2.1 费收管理子系统
        6.2.2 路政管理子系统
        6.2.3 道路养护子系统
        6.2.4 工程管理子系统
        6.2.5 人事管理子系统
        6.2.6 设备管理子系统
        6.2.7 后勤管理子系统
        6.2.8 档案管理子系统
    6.3 公路MIS系统的系统架构
    6.4 系统局域网部分设计与实现
        6.4.1 局域网部分的具体实现
        6.4.2 局域网部分硬件方面的一些建议
    6.5 系统广域网部分设计与实现
    6.6 公路MIS系统的协同工作
第7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协同设计系统中基于P2P的安全通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论文背景
    1.2 论文研究目标
    1.3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P2P 和CSCW
    2.1 P2P 网络及其关键技术
        2.1.1 P2P 的概念
        2.1.2 P2P 网络模型
        2.1.3 P2P 的关键技术
    2.2 CSCW(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2.2.1 CSCW 的概念
        2.2.2 CSCW 的关键技术
        2.2.3 CSCW 的应用
    2.3 基于P2P 的协同设计
        2.3.1 CSCD(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
        2.3.2 传统协同设计网络模型
        2.3.3 基于P2P 的协同设计系统
第三章 JXTA 技术和端到端安全
    3.1 JXTA 简介
    3.2 JXTA 体系结构
    3.3 JXTA 中的一些概念
    3.4 JXTA 中的协议
    3.5 JXTA 网络组成
    3.6 端到端安全
        3.6.1 Internet 的透明性问题
        3.6.2 端到端安全
        3.6.3 JXTA 使用TLS 协议实现端到端安全
第四章 安全群组通信
    4.1 安全群组通信和密钥更新
    4.2 集中式LKH 密钥更新算法
    4.3 分布式LKH 密钥更新算法
        4.3.1 算法主要思想
        4.3.2 算法描述
        4.3.2 算法实现框架
第五章 分布式入侵容忍CA
    5.1 门限密码学与秘密共享
    5.2 Shamir (t,n)门限秘密共享方案
    5.3 t-out-of-n 门限秘密共享方案
    5.4 门限数字签名
    5.5 基于t-out-of-n 门限的分布式入侵容忍CA
        5.5.1 系统模型
        5.5.2 使用共享密钥签名过程
        5.5.3 检测被入侵的密钥共享服务器
第六章 基于P2P 的安全通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6.1 基于P2P 的协同设计系统总体设计
        6.1.1 设计目标
        6.1.2 系统整体框架图
    6.2 基于P2P 的安全通信平台设计实现
        6.2.1 平台总体设计
        6.2.2 平台模块详细设计
        6.2.3 通信平台接口设计
        6.2.4 广告及消息格式
        6.2.5 平台安全性验证
        6.2.6 分布式入侵容忍CA 的实现
        6.2.7 相关实现技术
        6.2.8 软硬件环境
第七章 论文总结和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未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四、用于CSCW的一种数据加密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用户体验的CSCW在线文档平台交互设计研究[D]. 李亚明. 山东大学, 2020(12)
  • [2]群智感知数据的安全性与选择传输机制研究[D]. 周桐庆.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3]协同设计中面向服务的数据交换与基于对称性的操作同步机制[D]. 吴亦奇. 武汉大学, 2017(06)
  • [4]基于Agent的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机制研究[D]. 王博. 东北石油大学, 2013(12)
  • [5]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周笑. 浙江大学, 2010(02)
  • [6]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异构信息共享平台的研究[D]. 王站立. 大连交通大学, 2010(08)
  • [7]基于CSCW的大学多校区教育管理系统研究[D]. 黄宏伟. 西南大学, 2009(S1)
  • [8]基于自治域的异构信息协同机制的研究与应用[D]. 王翔宇. 中南大学, 2009(05)
  • [9]基于CSCW和Web的MIS安全技术的设计与实现[D]. 王巍.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8)
  • [10]协同设计系统中基于P2P的安全通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 陈恺. 东南大学, 2005(01)

标签:;  ;  ;  ;  ;  

CSCW的一种数据加密算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