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解析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解析

一、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晨露[1](2021)在《上海2015-2019年中考优秀作文研究 ——以“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作文评析”中的作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作文占据着中考语文总分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考察学生在中考作文中的表现,虽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其写作能力依旧不容乐观。即使是得分较高的中考优秀作文,也反映出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弱点。通过对2015-2019年上海中考优秀作文的数据统计和文本分析,发现这些优秀作文在材料选择和内容结构上存在一些典型表征,有优点也有局限。在选材方面,这些中考优秀作文选材新颖独特、集中表现个人体验,且能够以小见大,但在选材领域上,有同质化的表现,部分材料的选择超出个人的生活经验。在故事模式方面,这些中考优秀作文能够做到层次分明,线索清晰,作文中矛盾冲突偏向内心世界,人物关系广泛。但人物类型化、故事模式化、故事结局单一、过渡句点题生硬、文章结尾主旨模糊等也是中考优秀作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顽疾”。针对上述问题,以下对策可以在写作教学与学习实践中使用,补救中考优秀作文的“局限”:在选材方面,一要建立素材库,拓宽选材渠道;二要基于个人体验,找到最适宜的材料。在内容结构上,一要深入性观察,丰富人物形象;二要聚焦式结尾,彰显文章主旨;三要创造性模仿,丰富叙事结构。

徐斌[2](2021)在《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教学对策探究 ——以近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文件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在新课标中,将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排在首位,表明新课标对语言文字基础性地位的重视。高考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方向标,是评价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而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敏度感和表达力。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以及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高考语文试卷中“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制发生了变化,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趋势下,如何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落实到高考试题中,如何使高中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与语文教学改革相适应,如何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和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部分,分为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论文的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进行概述。这部分主要分为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回顾并梳理了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发展历程,对试题的演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清楚试题的变化趋势。其次分析了高考考试改革背景下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影响。第二章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进行探究。第一节论述了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依据,掌握试题的命制情况。第二节以2011年至2020年的高考试卷为研究对象,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进行命题分析,从题型、考查形式、语言材料、解题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节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进行总结。第三章主要总结了高中语言文字教与学的现状,分析教师在当前语言文字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考试和认识情况。第四章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在全面分析高中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点以及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上升到对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实践性思考,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中语言文字运用试题、语文教材以及语言文字的教学相联系,从学生应如何提升语言文字能力,教师应如何对待语言文字的教学以及应如何有效利用语言文字资源这三方面提出一些见解,探讨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教学对策,希望对教师语言文字的教学提供启迪,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何飞,周鹏[3](2020)在《生活可以“在树上”,作文必须讲章法——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详解》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8月,浙江省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争议——有人说其晦涩难懂,故作高深,不接地气,不应该获得满分;有人说其逻辑严谨,说理到位,体现了高中生作文中少有的思想性和作者丰厚的阅读积累,获得满分无可厚非。其实,这并非第一篇引发争议的高考作文,从2001年高考江苏考生2007话写就的《赤兔之死》,

晏飘[4](2020)在《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文中指出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是考核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并已逐渐引起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但目前实用类文本阅读无论是从深度、广度来看,研究都还不够。本文以恢复高考以来贵州历年高考阅读试题为例,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依据、命题原则、文本材料、试卷题型、考查标准等进行详细的归纳整理并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针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解答和教师教学等问题进行研究,对应提出建议,冀此为一线教师和学生在该类文本的教学和解题方面提供有益参考。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对贵州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进行研究。绪论部分对近年来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同时对研究意义进行陈述、对相关研究概念进行必要的界定。正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梳理贵州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依据、命题原则,各个时期以及高考改革的各个阶段,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的历史演变过程,总结贵州高考语文卷选用情况。第二章主要从考查的能力层级、选文的来源、文本呈现方式以及试题的题目类型、分值变化等方面对贵州省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根据近几年考试中学生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失分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策略。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对一线教师教学实用类文本提出可行的建议,以提高一线教师在实用类文本体裁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李熹[5](2020)在《美国SAT作文命题:理念、形态与启示》文中研究指明SAT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举办的一项重要的大学入学考试,它同时也是一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性测试。近年来,SAT通过主动变革、优化测评理念,提升测评质量。2005年SAT采用的“Essay”试题,也被称为“观点表达型”作文试题。自启用之日,该题型就备受国内外教育研究专家的关注,尤其是语文教育相关的研究专家。2016年3月,面对社会舆论与竞争对手ACT(American College Testing)的多重压力,SAT启用了全新的测试题型,其中变化最为显着的是“分析性”作文试题。美国SAT作文试题作为学术能力测试的重要一环,其由“任务驱动型作文”向“分析性”作文的转变历程背后反映出大学理事会对于考生从事学术研究必备的关键能力与综合素养的重视。研究者有必要深入解读SAT作文命题革新的核心理念、提炼其基本特征,为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的完善与创新带来一些启示。SAT作文命题即SAT作文试题的内蕴价值、外部形态以及其评价标准诸要素的呈现与相互关系。具体而言,本文从梳理SAT演变历程、剖析SAT作文命题理念及形态、现实启迪三大方面展开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挖掘SAT作文命题的理念导向,呈现SAT作文试题与评分标准的基本形态。为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与丰富性,本文中翻译并整理了大量的SAT官方文件与研究报告。第一部分整体回顾了SAT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的成立与智力测验的大力开发、推广是催生SAT的两大重要力量。其中SAT的演变历史主要分为正式确立、迅速发展与试题框架变革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本部分聚焦于改革前、后“观点表达型”作文与“分析性”作文两大SAT作文题型并分别介绍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难点,第二部分就SAT官方文件中有关作文命题理念的内容展开深度思考。写作命题改革千头万绪,但其突破口在于命题理念的研究。SAT作文命题从学生未来开展学术研究与职业发展所必需的写作能力出发,涵盖语言运用、思维发展等多个维度,并最终指向写作主体语言人格的成长。这部分提炼出历年来SAT作文命题的三大核心理念即渗透批判性思维、唤醒交际意识、锤炼表达品质以及最新SAT作文命题理念的发展趋势即降低“宿构”机率、考核多元能力。第三、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第三部分从“观点表达型”作文与“分析性”作文试题的真实样态出发,归纳其基本特征。其中,“观点表达型”作文试题具有丰富多样的提示性材料与开放、辩证的写作任务,“分析性”作文试题的阅读提示聚焦论证要素、源文本面向公共事务、写作任务紧扣论证过程。作文试题是命题理念的重要载体之一。对SAT作文所涉及的主题类型、写作任务的表达方式展开分析,这有利于人们深化对于命题理念的认识。第四部分将作文评分标准的静态分析与评价环节的动态分析相结合,较为全面、细致地展现了SAT作文评价环节的完整过程。通过前四部分的论述,SAT作文的命题理念得到了较为清晰地解读。同时,SAT作文试题的基本形态与评价环节也得以具体地呈现。当然,SAT作文命题植根于美国独特的教育生态环境,这需要研究者辩证看待与审慎借鉴。第五部分在尽可能准确而深入地把握SAT作文命题的理念、形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的现状,尝试展开作文命题“中国化”的思考,这也是研究SAT作文命题理念、形态的旨归。在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大背景下,SAT作文命题的积极经验将为我国高考作文命题人员与一线语文教师在重新审视中学生的写作实践活动、转变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理念、丰富作文试题形态与完善作文评价体系等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陈俐鹏[6](2020)在《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命题一致性研究 ——以《新课标》和《量表》为标准》文中研究说明英语作为高考的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年的高考英语命题也攒足眼球。命题工作者应紧紧围绕英语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等来命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首次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和高考英语命题建议,在此背景下探究高考英语命题与《新课标》的一致性具有必要性。《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是我国首个覆盖教育全学段的英语能力标准,高考英语命题工作者适时参照《量表》进行试题命制,能使高考英语更加符合国情和学情;同时,学生也能借助《量表》中的自我评价量表对自己的英语能力进行评价。因此,探究高考英语命题与《量表》的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三项内容:1)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的命题内容与《新课标》的一致程度;2)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的命题内容与《量表》描述语的一致程度;3)学生英语能力的自我评价情况及其与学生英语成绩的一致程度。本研究通过收集分析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的试题内容及听力文本材料,调查漳州市某中学402名高三学生的英语能力自我评价情况,并与高考英语成绩进行相关分析,主要有以下发现:1)2019年高考英语卷Ⅰ命题内容符合《新课标》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对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要求,但对文化知识的考查较少,仅3个语篇涉及文化因素;在语言知识中的语法知识方面,主要考查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法知识,而同位语从句的考点属于选修(提高类)课程的要求,非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要求。在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致性分析上,本卷从多方面、多角度考查了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但在文化意识的考查上,涉及文化因素的语篇较少,主题也比较局限,在具体试题中也未涉及到对文化知识的考查。2)2019年高考英语卷Ⅰ的命题内容与《量表》中组构知识运用能力、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4级描述语的要求一致,仅在语用能力方面,高考测试要求的难度大于4级《量表》中对语用能力的要求。3)总体上,学生在英语能力的自评上较为积极,五个维度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书面理解能力(M=4.74)、语用能力(M=3.51)、组构知识运用能力(M=3.33)、听力理解能力(M=3.24)、书面表达能力(M=3.15);低(M=61.84)、中(M=73.45)、高分组(M=80.71)的问卷总分均值呈上升趋势,说明学生英语能力自我评价随英语成绩的上升而上升;学生英语成绩与英语能力自我评价呈中度相关(r=0.579),表明学生英语成绩越高,学生英语能力的自我评价能力越高,大部分学生能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做出正确的自评。因本次研究的调查问卷取自《量表》自我评价量表中的4级量表,问卷结果与学生英语成绩呈正相关,也从另一方面表明2019年高考英语卷Ⅰ的命题内容与《量表》具有一致性。根据数据分析,笔者认为命题工作者要考虑融入更多类型的文化因素的语篇,并在语篇中适当加入文化知识考查的试题;英语教师在教学要紧紧围绕英语课程标准,创造性地利用《量表》,做到教-学-评一致,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英语学习者要积极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同时学会反思,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水平。

原浩然[7](2020)在《数学文化融入高考试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文化”一词备受瞩目,数学文化作为整个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并促进其全面发展.高考作为现今国内极其重要的人才遴选方式,考查的内容对高中的教学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要求高考试题的命制中要融入数学文化,可喜的是随着高考数学试题内容的不断丰富,已有不少数学文化内容融入到高考试题之中,并且高考试题中数学文化内容不断繁荣,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分值,从而引起了师生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有关高考试题中数学文化的研究多以某套试卷或个别题目进行研究,分析题目中的数学文化,但鲜有提及试题中数学文化的运用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首先,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笔者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类与处理,归纳出目前高考试题中数学文化的研究现状与不足,进而引出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其次,鉴于同一地区文理科试题中有较多的重复题与姊妹题,数学文化背景相似度较高,故本文以2015年-2019年全国理科试卷(包括全国卷I、全国卷II、全国卷III、北京卷、浙江卷、江苏卷、天津卷、上海卷)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出98道蕴含数学文化背景的高考试题,给出数学文化试题统计表,统计涉及年份、出处、文化背景、考查的数学内容、题型、分值六项内容,并对其进行整体的分析.接着从中选取部分数学文化背景鲜明的试题,将这些题目按照数学文化背景分为融入数学史、数学美、数学应用三类的考查,毎类中给出子类别,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每道试题进行评析,以便概括出每类试题的共性.再次,对融入数学文化的高考试题进行了七个方面的统计与分析:文化背景分布、题型分布、考查数学内容分布、不同地区试卷分布、数学史、数学美、数学应用在高考试题中的逐年变化、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中数学文化试题逐年变化、数学文化试题中函数及预备知识、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逐年变化,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并预测其变化趋势.继而,本文借鉴汪晓勤教授等人所建立的研究框架,将高考题目中数学文化的运用水平依次分为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逐级升高.运用定量分析法,先对题目中数学文化的运用水平进行了整体的分析,之后又进行了数学文化背景分布、题型分布两方面的统计分析.最后,基于融入数学文化的高考试题的分布特征与运用水平,给出高考命题与教学两方面的启示.命题方面:数学文化背景丰富化与创新化;注重题型的均衡化与多样化;增加数学文化试题考查数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提升数学文化运用水平.教学方面:开展数学文化专题教学;注重隐性数学文化的教学;利用历史相似性原理进行教学;与时俱进,将先进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之中。

付谭谭[8](2020)在《微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文中指出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传统语文写作教学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缺乏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让微写作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14年北京高考新增微写作题型,标志微写作正式进入语文教学。微写作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具有微型化、便捷化和主体性的特征,可以将其作为传统写作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将微写作应用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有助于改善传统写作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找到新的生长点。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法,以Z市某学校初二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两轮行动研究,对微写作应用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方法、过程、效果等进行论证。第一轮行动研究为尝试探索阶段,应用微写作开展专题式写作教学,聚焦微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环节。行动后发现存在微写作的灵活性还未充分发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还不够等问题。第二轮行动研究为改进提升阶段,探究不同文体的微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对第一轮行动中发现的问题从增加微写作机会、丰富微写作内容、加强与大作文的衔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善,同时对新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结合传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微写作训练,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增强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能力。针对写作教学中具体的难“点”,教师设计明确的微写作应用环节,重点突出、目标清晰,以多个“点”的微写作训练促成学生整体写作“面”的提升,从而实现微写作与大作文的联动。两轮行动研究中,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优化总结微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过程。行动结果显示:学生的写作习惯逐渐形成,交际意识不断增强,写作兴趣明显提升,整体的写作水平有了提高。通过以上研究,提出可供教师借鉴的写作教学建议:第一,分析写作学情,确定微小的教学目标;第二,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齐全的写作任务;第三,选择教学支架,提供有效的过程指导;第四,提供评价要素,进行多元的评价交流。

米慧琴[9](2020)在《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2006年出现的新材料作文是相对于传统的旧材料作文而言的,这种命题形式的作文虽然同样是为学生提供材料,学生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自己选择角度,确定立意,选择文体,自拟题目进行创意性的表达,但与传统材料作文不同的是,新材料作文可以从材料的整体或者从材料的某一个侧面选择角度进行立意,只要不超出材料的含义范围即可,而且文体不限,这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写作的束缚,另一方面又能通过材料的规定最大限度地保障写作教学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加之其用来命题的材料永远能在时代发展和课程变革中更新,新材料作文一直到现在还是写作训练和中高考命题的重要形式。那么,新一轮的课改之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继续发挥新材料作文的优势,更好地开展新材料作文教学?这就需要对新材料作文教学做一个现状调查,从课堂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在新材料作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策略。本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整合,并将此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并通过分析学生的习作,了解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经过调查发现新材料作文教学中存在这些问题:学生不了解新材料作文;缺乏对新材料作文多种审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立意角度单一,缺乏新意;写作文体不明确,文体训练单一;教师缺乏书面批改,学生缺乏二次修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可行性策略:渗透新材料作文相关知识,保证作文课时;加强审题方法练习,学会灵活运用审题方法;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进行立意;加强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书面批改与当面批改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进行二次修改。

彭博[10](2020)在《高考作文试题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以2010-2019年全国卷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高考语文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分数占比最高,其时效性和命题走向直接影响着高中的作文教学。因此,本文尝试以2010—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全国卷)试题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剖析作文教学现存的问题,并把握其十年间的变化导向,在总结经验与依据中探讨高考作文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启发,借此贯穿于教学实践中,促进高中作文教学的进步和发展。论文除绪论外,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了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尚存的问题。解读了教师主体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理论的偏颇,并指出作文讲解和批改环节的粗略。同时,学生主体在接受作文教学时也存在作文言之无物,作文立意与思维呈现两难的窘境,考场作文仍发现套作、宿构的风险。此系列的问题为后续所得出的作文教学启发做铺垫。第二部分将视角直接对准近十年的高考作文选题的导向分析。具体从命题方式、话题内容、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近十年间选题的动态变化及成因说明。此外,把握高中作文随之牵引的新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两部分,究其利弊,意在寻求内核,把总结出来的经验运用到高中作文教学,以此改善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不足。第三部分着力阐释高考作文试题给高中作文教学带来的启发。每一点都照应第一部分所发现的问题,借典型的“黑天鹅”命题突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倡导教师撰写“下水作文”和采取多元对话的教学模式。教学课堂进行文本解读与作文教学相融合的方式,力求在良性互动的氛围中激发学生思维创造,增添作文内容和情感的真实性。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梳理近十年使用范围最广的高考作文(全国卷)试题,结合作文教学的现状,重点在于把握作文导向,总结归纳出改善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给高中语文工作和作文教学的带来新启示。

二、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2015-2019年中考优秀作文研究 ——以“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作文评析”中的作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研究问题与价值
    三 研究对象与方法
    四 研究综述
第一章 研究中考优秀作文水平的依据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的要求
        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关于写作的要求
        二 《上海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对写作教学基本要求
    第二节 考试与评价的规定
        一 写作能力与中考作文
        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关于写作评价的要求
        三 《上海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关于写作评价的要求
第二章 上海中考优秀作文中材料涉及的生活领域考察
    第一节 考察中考作文中材料的必要性
        一 材料及材料类型
        二 记叙文中材料的重要性
        三 中考作文材料选择的得失衡量
    第二节 上海中考作文中材料的内容分布及其特点分析
        一 材料内容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
        二 材料选用的主要特点
        三 选材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三章 上海中考优秀作文的故事模式考察
    第一节 记叙文中的故事模式考察
        一 记叙文与故事的关系
        二 故事模式的要素与衡量标准
    第二节 中考优秀作文中的故事模式
        一 情节的关联性
        二 冲突与冲突解决
        三 故事的结局
        四 人物关系
    第三节 中考优秀作文的故事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归因
        一 中考优秀作文中故事模式的特点
        二 中考优秀作文中故事模式存在的问题
        三 中考优秀作文中故事模式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初中生写作中选材及故事模式问题的改进策略
    第一节 针对材料类型问题的改进对策
        一 建立素材库,拓宽选材渠道
        二 基于个人体验,找到最适宜的材料
    第二节 针对故事模式问题的改进对策
        一 深入性观察,凸显人物形象
        二 聚焦式结尾,彰显文章主旨
        三 创造性模仿,丰富叙事结构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教学对策探究 ——以近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类试题分析研究
        (二)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命题趋势
        (三)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教学策略研究
    三、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一)创新点
        (二)重难点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统计分析法
        (三)问卷、访谈调查法
第一章 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概述
    第一节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发展历程
        一、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初始阶段(1977—1984)
        二、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发展阶段(1985—2006)
        三、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创新阶段(2007—2016)
        四、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成熟阶段(2017 年至今)
    第二节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背景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试题
        一、新课改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影响
        二、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内容改革影响
第二章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探究
    第一节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依据
        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二、 《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
    第二节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分析
        一、语文高考试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题型分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语言材料
        三、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发展趋势
第三章 高中语言文字运用教与学现状
    第一节 高中语言文字运用教师教学现状
        一、缺乏国际视野及对新课标理念理解
        二、教师对高考试题重视程度各有不同
        三、必修与选修课程没有很好的相结合
    第二节 高中语言文字运用学生的学习现状
        一、考试情况与分析
        二、问卷调查与分析
第四章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教学对策
    第一节 落实新课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建构学生的知识基础,用语言表达培养语感
        二、科学的逻辑思维训练,要增强合作探究能力
        三、注重具体情境的设计,创建学生的审美体验
        四、从传统提升文化涵养,在现实挖掘人文精神
    第二节 端正教学观念,提高语言文字运用教学地位
        一、推动育人方式转变,注重研究高考试题新动向
        二、转变教学的方式,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
        三、实现教师专业化,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第三节 丰富教学资源,积累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知识
        一、结合日常教学,充分利用必修与选修教材
        二、关注试题命制,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三、开发隐性资源,打开视野并积累素材来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4)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概念界定与创新之处
    四、研究目标与方法
第一章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试题命题依据及历史沿革
    第一节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试题的命题依据
    第二节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命题原则
    第三节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卷选用情况
    第四节 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的演变进程
第二章 高考语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
    第一节 考查能力层级的分析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内容和命题情况分析
    第三节 贵州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失分原因
    第四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规律及趋势
第三章 高考背景下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第一节 联结必修和选修教材的内容
    第二节 分体裁进行阅读教学
    第三节 教师教学准备精细化
    第四节 学生知识储备及解题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美国SAT作文命题:理念、形态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顺应国际作文命题的主流趋势
        2.美国SAT作文试题形态变革
        3.我国高考作文呼唤理性思考
    (二)文献综述
        1.“观点表达型”作文相关研究
        2.“分析性”作文相关研究
        3.SAT与我国高考作文试题的比较研究
    (三)概念界定
        1.SAT作文命题
        2.批判性思维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历史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一、SAT测试:产生、发展与变革
    (一)SAT产生的基本背景
        1.成立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
        2.大力开发、推广智力测试
    (二)SAT发展的历史进程
        1.SAT正式确立
        2.SAT迅速发展
        3.SAT试题框架调整
    (三)SAT作文题型的重大变革
        1.2005 年:SAT首设Essay试题
        2.2016年:SAT更新作文题型
二、美国SAT作文命题的理念阐释
    (一)历年SAT作文命题的核心理念
        1.渗透批判性思维
        2.唤醒交际意识
        3.锤炼表达品质
    (二)最新SAT作文命题理念的优化趋势
        1.降低“宿构”机率
        2.考核多元能力
三、美国SAT作文试题形态的要素剖析
    (一)回顾“观点表达型”作文试题
        1.丰富多样的提示性材料
        2.开放、辩证的写作任务
    (二)新探“分析性”作文试题
        1.阅读提示聚焦论证要素
        2.源文本面向公共事务
        3.写作任务紧扣论证过程
    (三)SAT作文试题形态的优化趋势
        1.完善作文试题架构
        2.增加阅读材料容量
四、美国SAT作文评分标准的特征提炼
    (一)“观点表达型”作文评分标准的特点
        1.整体评分,体现区分度
        2.观点至上,注重思想性
    (二)“分析性”作文评分标准的特点
        1.分项赋分,维度清晰
        2.层级鲜明,易于操作
五、SAT作文命题对我国高考作文的启示
    (一)优化作文命题理念
        1.推动批判性写作实践
        2.建构真实的交际语境
        3.平衡命题弹性与边界
    (二)丰富作文试题形态
        1.创新高考作文题型
        2.建设高考作文题库
    (三)完善作文评价体系
        1.评分标准精细化
        2.评价方式多样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2005 版SAT作文“多项选择题”部分
附录2 SAT“观点表达型”作文真题
附录3 SAT“分析性”作文真题(亚太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命题一致性研究 ——以《新课标》和《量表》为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语言测试与高考英语测试
        二、一致性
        三、英语能力自我评价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测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二、测试与《量表》的一致性研究
        三、学生英语能力自我评价与学生英语成绩的一致性研究
    第三节 研究依据
        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的试卷文本及听力文本
        二、2019年漳州市某中学高三学生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文本分析法
        三、统计分析法
    第四节 研究工具
        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及《中国英语等级量表》
        二、高中生英语能力自我评价量表
        三、SPSS21.0
    第五节 研究过程
        一、论文定题与开题阶段
        二、数据收集阶段
        三、论文撰写阶段
第四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2019年高考英语卷Ⅰ与《新课标》的一致性分析
        一、2019年高考英语卷Ⅰ命题内容与课程内容的一致性分析
        二、2019年高考英语卷Ⅰ命题内容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致性分析
    第二节 2019年高考英语卷Ⅰ与《量表》描述语的一致性分析
        一、组构知识运用能力
        二、听力理解能力
        三、阅读理解能力
        四、书面表达能力
        五、语用能力
    第三节 学生英语能力的自我评价情况及其与学生英语成绩的一致性分析
        一、问卷的总体情况分析
        二、问卷分项情况分析
        三、不同水平学生的自我评价差异分析
        四、学生英语成绩与学生英语能力自我评价的关系
    第四节 结果与讨论
        一、2019年高考英语卷Ⅰ的命题内容与《新课标》的一致性
        二、2019年高考英语卷Ⅰ的命题内容与《量表》描述语的一致性
        三、学生英语能力的自我评价情况及其与学生英语成绩的一致性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发现
    第二节 研究启示
        一、高考英语命题的启示
        二、英语教学的启示
        三、英语学习的启示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2019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试题及听力文本
附录2 高中生英语能力水平自我评价调查问卷
致谢

(7)数学文化融入高考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
        1.2.1 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1.2.2 数学文化融入高考试题的必要性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1.6 数学文化融入高考试题的理论基础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文化
        2.1.2 数学文化
    2.2 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研究评述
3 融入数学文化的高考试题的分类及评析
    3.1 2015年-2019年全国理科高考试卷中数学文化试题统计表
    3.2 融入数学文化的高考试题的分类及评析
        3.2.1 融入数学史的考查
        3.2.2 融入数学美的考查
        3.2.3 融入数学应用的考查
4 融入数学文化的高考试题的分布特征与运用水平分析
    4.1 融入数学文化的高考试题的分布特征
        4.1.1 文化背景分布
        4.1.2 题型分布
        4.1.3 考查数学内容分布
        4.1.4 不同地区试卷分布
        4.1.5 数学史、数学美、数学应用在高考试题中的逐年变化
        4.1.6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中数学文化试题逐年变化
        4.1.7 数学文化试题中函数及预备知识、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逐年变化
    4.2 高考试题中数学文化的运用水平分析
        4.2.1 数学文化运用水平分析框架
        4.2.2 数学文化运用水平示例剖析
        4.2.3 数学文化运用水平统计分析
5 基于高考中数学文化内容的启示
    5.1 对命题的启示
    5.2 对教学的启示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微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三)研究趋势
    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微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理论分析
    一、微写作内涵
        (一)微写作含义
        (二)微写作与大作文、小作文的关系
        (三)微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地位
    二、微写作特征
        (一)微型化
        (二)便捷化
        (三)主体性
    三、微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认知负荷理论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
第二章 微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行动设计及过程
    一、行动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
        (四)研究过程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和探索阶段
        (一)根据学情制定计划
        (二)“动作描写”微写作教学行动
        (三)观察与反思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改进和提升阶段
        (一)改进问题制定计划
        (二)阐释类微写作教学行动
        (三)观察与反思
第三章 微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行动效果及启示
    一、微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行动效果
        (一)写作兴趣明显提升
        (二)写作习惯逐渐形成
        (三)交际意识不断增强
        (四)写作水平取得进步
    二、微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教学启示
        (一)确定微小的教学目标
        (二)设计齐全的写作任务
        (三)提供有效的过程支持
        (四)进行多元的评价交流
    三、微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研究总结和展望
        (一)微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研究发现
        (二)微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
    (二)期刊文章
    (三)硕博论文
    (四)网络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行动前调查问卷
    附录2 行动后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一)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9)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访谈法
        1.3.4 案例分析法
2 文献综述
    2.1 材料作文的研究综述
        2.1.1 对材料作文内涵的研究
        2.1.2 对材料作文教学的研究
        2.1.3 学生写作材料作文中存在困难的研究
        2.1.4 对材料作文局限性的研究
    2.2 新材料作文的研究综述
        2.2.1 对新材料作文由来的研究
        2.2.2 对新材料作文概念的研究
        2.2.3 对新材料作文特点的研究
        2.2.4 对新材料作文的分类研究
        2.2.5 对新材料作文教学的研究
        2.2.6 学生新材料作文写作中存在困难的研究
        2.2.7 新材料作文命题误区的研究
        2.2.8 对新材料作文改进建议的研究
3 新材料作文的理论基础
    3.1 刘锡庆的“双重转化”论
    3.2 潘新和的“共能”、“异能”论
    3.3 卫灿金的写作思维学
4 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4.1 联系生活
    4.2 凸显家国情怀
    4.3 立意多样
    4.4 文体自由
    4.5 题目自拟
5 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教学调查工具的设计与实施
    5.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5.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5.1.2 调查对象的选择
        5.1.3 问卷信效度检测
        5.1.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5.2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5.2.1 访谈提纲的设计
        5.2.2 访谈的实施
6 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6.1 学生不了解新材料作文
    6.2 缺乏对新材料作文多种审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6.3 立意角度单一,缺乏新意
    6.4 写作文体不明确,文体训练单一
    6.5 教师缺乏书面批改,学生缺乏二次修改
7 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教学改进策略
    7.1 渗透新材料作文相关知识,保证作文课时
    7.2 加强审题方法练习,学会灵活运用审题方法
    7.3 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进行立意
    7.4 加强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
    7.5 书面批改与当面批改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进行二次修改
8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教学现状调查的调查问卷
附录B 关于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教学现状的访谈提纲(学生)
附录C 关于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教学现状的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D 学生作文
致谢

(10)高考作文试题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以2010-2019年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应用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作文教学应试策略的探索
        (二)以个人的写作教学理念和思考谈高中作文教学
        (三)关于高中作文教学多角度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统计分析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对比分析法
第一章 高中作文教学问题分析
    第一节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问题
        一、作文教学理论的严重偏颇
        二、作文讲解和批改环节的粗略
    第二节 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表现
        一、缺乏知识储备,作文言之无物
        二、作文立意与思维呈现的两难性
        三、套作和宿构作文的模式化
第二章 近十年高考作文全国卷试题导向分析
    第一节 命题方式的变化与导向分析
        一、命题方式的变化
        二、近十年命题方式的导向及成因
        三、新材料作文的利弊分析
    第二节 话题内容的变化与导向分析
        一、话题内容的分类
        二、近十年话题内容的导向及成因
    第三节 写作要求的变化与导向分析
        一、近十年写作要求的变化与导向
        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利弊分析
    第四节 评分标准的导向与利弊分析
        一、等级评分制度的出现及成因
        二、等级评分制度的导向及相关思考
        三、等级评分制度的利弊分析
第三章 高考作文导向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启发
    第一节 培养批判性思维,寻找“黑天鹅”
        一、形成独立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寻找独特的“黑天鹅”
    第二节 鼓励多元互动与对话评价,撰写“下水作文”
        一、教师指导,学生互改作文
        二、引入作文多元评价的手段
        三、教师躬身实践,撰写“下水作文”
    第三节 文本解读与作文教学的融合
        一、提高教师知识素养和教学素养
        二、促成学生知识运用的迁移
        三、文本解读的多样化
    第四节 感性与理性思辨的双重并行
        一、接受历年高考作文真题的磨练
        二、打破教学模式,着重日常的作文训练
    第五节 情感求实和内容求诚的鼓励
        一、展现学生的自主思考和主体意识
        二、教师对教学理念的正确传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2015-2019年中考优秀作文研究 ——以“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作文评析”中的作文为例[D]. 张晨露.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教学对策探究 ——以近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D]. 徐斌.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生活可以“在树上”,作文必须讲章法——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详解[J]. 何飞,周鹏.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10)
  • [4]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D]. 晏飘.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5]美国SAT作文命题:理念、形态与启示[D]. 李熹.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6]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命题一致性研究 ——以《新课标》和《量表》为标准[D]. 陈俐鹏.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数学文化融入高考试题研究[D]. 原浩然. 河南大学, 2020(02)
  • [8]微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 付谭谭. 江苏大学, 2020(05)
  • [9]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米慧琴.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10]高考作文试题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以2010-2019年全国卷为例[D]. 彭博. 喀什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解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