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铭——西周初期以贝币交易玉器的记载

康定铭——西周初期以贝币交易玉器的记载

一、亢鼎铭文——西周早期用贝币交易玉器的记録(论文文献综述)

姜亚飞[1](2021)在《西周时期玉器流通状况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西周时期是我国玉文化的高峰,也是玉礼发展的重要阶段。《论语·八佾》中孔子曾感慨:“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玉器出现在西周社会活动中的赏赐、祭祀、朝聘、丧葬、交易等方方面面,成为西周贵族阶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材料为基础,同时结合考古出土的西周时期的玉器材料,从玉器的赏赐、相见礼中的赠玉、玉器的交易、掠夺等西周社会用玉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探讨了西周时期玉器的使用和流通情况。西周时期盛行各类赏赐活动中,而玉器为赏赐物中的重要门类。赐物中包含玉器的赏赐活动主要为册命礼、飨礼和军功赏赐。通过对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的梳理,本文对册命礼赏赐玉器中常见的瓒的定名、瓒与圭瓒的关系问题展开探讨。根据传世文献对“瓒”与“圭瓒”的描述、“瓒”字字形结构、“瓒”字与“裸”字的辨别,同时结合洛阳北窑西周墓、滕州前掌大墓地及鹿邑长子口墓中的玉柄形器出土情况,认定金文中的“瓒”即为考古学材料中的玉柄形器,玉柄形器是裸玉的一种。在确认“瓒”为玉柄形器的基础上,探讨“瓒”和“圭瓒”二者的关系。“瓒”和“圭瓒”在金文中存在着前后交替的现象,从这一现象入手,本文认为其与发生于西周中晚期的礼制改革相关。礼制改革虽不见于文献记载,但从玉柄形器(瓒)在西周中晚期后的种种变化可以证实改革的存在。在西周中晚期后周人开始形成自己的祭祀体系,圭瓒便在此时出现。另对目前学界中认为存在“璋瓒”、“璜瓒”等字的青铜器铭文的重新审视,可知这些器铭均不见明确的“璋瓒”二字。整个西周时期只见“瓒”与“圭瓒”,而不见“璋瓒”。西周时期的军功赏赐不以赐玉为通例。在西周中晚期礼制改革之后,周王对军功卓着的将领赐以圭瓒,高等级贵族也可以赐予臣属圭瓒。圭瓒和文献中记载的“命圭”二者有别,圭瓒是祭器,是裸礼中的裸玉,命圭则是周王赐予的具有符信作用的玉器。西周中晚期礼制改革也使飨礼和宾礼中赐(赠)物发生变化,在西周早期多用贝、金,到西周中晚期以后则以玉器与马匹等物品为主。以玉器代替贝、金作为赏赐及宾赠用品或与西周中期周王室与南国诸夷关系的恶化有关,但根源还是在于周王对贵族施行以“恩惠换忠诚”的笼络方式。另飨礼赐玉玉器数量多见“某”瑴,具体数量虽未有定数,但已经显示出等级差别。飨礼中对年长者的酬币较为丰厚,体现出飨礼的敬老之义。西周时期贵族相见时的贽见、觐礼、宾礼及聘礼中涉及到大量用玉行为。据金文可知,赠玉种类、所用宾赠动词也会因赠送对象不同而发生改变。另通过对霸伯盂铭文中“瓒”和“馈”字的释读,使得器铭中所记载的西周时期的聘礼的具体仪节及用玉情况得以明晰,据霸伯盂铭文,霸伯在聘享礼结束后对天子使者伯考举行过宾礼、飨礼和食礼,赠玉丰厚。玉器的交易行为鲜见于文献记载,本文通过金文中两则玉器交易事例中玉器器类及交易方式的研究推论整个西周时期玉器可以私下交易,但玉器交易并不是普遍行为,交易的目的更多是出于礼仪活动的需要。玉器交易方式也并非停留在以物易物的阶段,但到了西周中晚期,土地开始成为玉器交易中主要的交易对象。另西周时期玉器的掠夺行为只见于周初对商人玉器的掠夺,虽然大大小小的战争也充斥于整个西周时期,但不见掠夺的记载。本文通过对目前公布的西周时期墓葬材料整理,在对玉器形制、纹饰等方面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共辨识出260件来自于史前时期、二里头文化时期和商代的玉器。通过对这些遗玉出土背景的考察可知其大多出自西周早期和西周晚期及以后的姬姓高等级贵族墓。另通过一些遗玉的出土位置可知在一些墓葬中墓主已经有意识的将遗玉与时玉进行区分。本文所辨识出的遗玉大多来自周初克商所得,但也见本地流传和墓主竭力收藏而来。另从芮国墓地和虢国墓地均见的“小臣系”刻铭玉器这一现象入手,笔者通过对虢国墓地M2009和芮国墓地M26两位墓主的身份分析并结合《左传》中的相关记载,推测并论证芮国墓地所出的“小臣系”玉戚当是虢国聘问所赠。

何景成[2](2020)在《礼仪文化在西周商品交换发展中的作用》文中认为礼仪文化是西周贵族生活的重要内容,其影响已渗透至西周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西周时期,商品交换已经较为活跃。从物品商品化发展角度来看,由于不同物品在礼仪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不同,其商品化发展进程存在较大差异。对于玉器、皮币等用品而言,西周礼仪文化促进了这类物品的商品化发展;而对于青铜礼器而言,礼仪文化则抑制了其商品化发展。这显示了礼仪文化对西周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戴冠来[3](2020)在《我国价格概念源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文物考证,论证了我国价格概念在4000年前随贝币的使用而在中原产生,而后随货币的流行从中原向华夏大地扩展的历史。发现最早表示价格概念的文字是3000多年前的"才"字,用"贾"字表示价格始于2700多年前春秋时期,而用"价"字表示价格则始于2470多年前的鲁国《论语》;通过区域货币向全国货币的演变最终在秦朝实现了用统一货币表现的价格。但在自然经济为主的先秦社会货币与价格的职能虚弱,市场和价格还没有起到配置社会资源的决定作用。

陈絜[4](2019)在《甲骨金文中的“■”字及其相关问题之检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衆所周知,甲骨、金文中经常用"■"或其省体"■",以表铸造之义。同时,也会使用由上述二体衍生而成的"■"与"■"字,以表达同样的词义。但"■"字本义究竟是什麽,至今尚有很大分歧。与之相关的"■"、"■"、"■"、"■"、"宝"、"■"等一系列文字,自然也很难取得明晰而统一的认识。近年来,陈剑先生提出"■"爲"琮"之表义初文的新主

周祥[5](2019)在《重读《三年卫盉》、《亢鼎》铭文——兼论中国货币的产生》文中提出关于中国最早的货币,史学界一般都根据《史记·平准书》的记载":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从来久远,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认为海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因为这种认识已成为学术界的普遍共识,所以,

杨升南[6](2019)在《从甲骨文的“买”字说到商代的商业》文中研究指明无论在商代甲骨文还是西周金文里,"买"字都有被作动词使用的例证。"买"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是一种用来表示交易的词汇。商代平民阶层所需的是普通日用品,而商王、贵族所需的是奢侈品,但它们都是商品。由于所需商品的品类不同,从而显出商品交换中的不同层次。从商代甲骨文、青铜铭文和考古材料分析,商代的贝已具有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职能,所以贝是商代的货币。在文字训诂学中,"商"字和"交易"行为本没有什么关系。将"商"与"交易"行为相联系,只是人们(应是西周时的人们)认为这种行为是出自商族人的缘故,是商族人所操的职业而称为"商人的职业",简称为"商业"。交易活动是社会必不可或缺的,周以后的人同样需要和进行物品的交易,相沿成习,就把这种行为称为"商业",而将从事这种行业的人称为"商人",于是逐渐与商族人的联系模糊而脱钩。

冯时[7](2018)在《六祀■其卣与“瑞、■”二字考》文中研究说明殷商晚期器六祀邲其卣,其盖、器对铭云:乙亥■其易(锡)乍(作)册■瑞一■,用乍(作)且(祖)癸■彝。才(在)六月,隹(唯)王六祀翼日。亚獏。铭文内容虽并不复杂,然可论者仍有三事。一、器主此卣之主人,旧多以为■其,因铭末"亚獏"氏名与同人所作之二祀、四祀两卣相同,固无可疑。然卣铭所云"■其锡作册■瑞一■",明■其为瑞玉之赏赐者。赏赐者旌功作器,与金文习见因受赏而作器的情况不合,故学者或因此碍而强解■其为受赐者,以文法为被动式,

王依娜[8](2018)在《西周金文句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周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上承商代,下接春秋战国,时间近三百年,西周汉语研究是上古汉语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相比西周传世文献,西周时期最重要的出土文献——西周金文虽然数量巨大,语料内容庞大,但是研究却相对薄弱。已有研究存在使用语料不够全面,运用的语言学理论不够新颖,方法上以举例为主,少有穷尽描写和研究等问题。随着西周金文语料的增多,考释水平的提高,语言学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的推陈出新,西周金文的句法研究,尤其是一些特色句式的研究也亟待进一步深入。本文以《殷周金文集成》及其后新发表的西周金文为研究对象,针对语料封闭性特点,借鉴了专书语法研究之方法,对语料进行穷尽性统计和分析,并在定量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定性分析,同时以历时比较的方法进行历时关照,深入研究各类句式发展脉络。论文细致考察了西周金文的判断句、有字句、在字句、兼语句、与格句式、连动式、并列式等7种重要句式,结合西周传世文献、殷墟甲骨卜辞、春秋战国时期语料,分析了上述7种句式的历时演变面貌,并借鉴语言类型学、语法化理论、认知语法、语义地图等理论依次探讨了殷商西周时期汉语判断句的表达类型和语用策略、先秦汉语领有动词“有”的语法化、西周金文在字句的语义类型、兼语句与使动表达之关系、上古汉语与格句式的句式演化以及语义地图等一系列问题。

黄明磊[9](2018)在《册命礼与西周官制研究》文中认为周人灭商后,将商王朝的外服制改造为各等级诸侯国,而将内服制改造为王畿,由王室直接掌控。居住于王畿内的除周族外,还有迁入的殷遗族群。经过周公平定三监之乱的第二次东征,大量的东方族群也被迁入王畿之内安置。在血缘关系尚未被地域关系完全取代的大背景下,王畿内外最基层的政治、军事及生产组织是大大小小的族。由于当时的商品经济还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周王室对畿内各族群的统治与剥削是通过指定服役的模式来实现的,各族的族众都要在该家族宗主的率领下向王室承担某种相应的义务,而此类义务一旦确定就会由该族世代承袭,固定不变。在此统治模式下,各族的宗主就会逐渐演变为王朝中负责某项具体事务的官吏,因为职务的长期世袭,又导致了世官现象的出现。周武王的早逝,成王幼年继位,以周公旦、召公奭为代表的王族亲贵集团长期把持着宗周与成周地区的行政权,对西周早期政治格局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西周早期的成、康、昭时期,王权一直笼罩在大世族阴影下。因此,摆脱大族控制,强化王权成为王室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经过近百年的人口繁衍,王畿内的家族每隔一代都会衍生出大量的旁支小宗。但是各族的领地与财产是相对固定的,这就导致各家族越来越难以安置不断激增族内人口。因此,至西周中期前段,有很多的小宗家族被迫从本族中分离出来,他们在旧的统治模式中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和位置,日益成为西周王朝的不稳定因素,对原有的政治体制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周王室为了将这些小宗家族重新纳入到王朝的掌控之中而创立了册命制度,通过授予王室某部分财产的管理权及王畿内各族之间纠纷调解权等方式,与小宗家族结成新的依附关系,以便将之另行纳入周王朝的统治序列内。如此,既能妥善安置大量的下层贵族,维护了政治稳定,又能在周王身边集结起一股强大的政治团体以对抗大族对王权的制约,加强了王权。这也决定了西周册命制度下的职事授派并非成熟的“官僚制度”。册命制度虽然暂时缓解了西周中期以来贵族阶层中日趋严重的人口压力,但是王室财产的管理权在受命者家族内部迅速实现了世袭化,造成了受命者对王室财产的世袭占有的形势,变相瓦解了周王室的经济、军事基础,使得周王室逐渐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财政危机,同时也削弱了它作为中央政府履行其基本义务的能力。因此,西周末年厉王实行了“专利”政策,宣王又力图“料民于太原”,都是在试图解决册命制度引起的政治危局。另外,周王利用册命制度团结了大批的中下层贵族,企图以此对抗周、召、毕、虢、毛等老牌世族的做法,激化了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经过“国人暴动”的打击,新继位的宣王不得不与大族和解,任命毛公(?)为王朝执政。与此同时又无法终止册命制度的继续施行,只得通过继续牺牲王室利益的双向妥协政策重新安定了内部。以至于到了幽王时期,周王室已经虚弱到了不堪的地步,根本承受不住任何形式的冲击。西周灭亡后,东迁的王室再也没有资源和必要继续将册命制度延续下去,册命作为一项政治制度最终被逐渐废弃了。

张草[10](2018)在《殷商时期金文中赏赐贝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铜器上开始出现文字的时间大约为商代中期,商代青铜器铭文的字数远不如西周时盛,但也出现了记事性质的铭文,行文格式也已初具规模。其中赏赐性质的铭文就是其中一类,而在赏赐铭文中,关于贝的赏赐又占据了铭文的主要内容。贝之赏赐应始于商代,商末周初时为最盛。

二、亢鼎铭文——西周早期用贝币交易玉器的记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亢鼎铭文——西周早期用贝币交易玉器的记録(论文提纲范文)

(1)西周时期玉器流通状况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凡例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西周时期的赏赐用玉
    第一节 册命礼赐玉
        一、瓒的定名
        二、瓒与圭瓒
        三、瓒与璋瓒
        四、册命礼中的其它赐玉
    第二节 军功赐玉
        一、军功赐玉种类
        二、赐玉原因探析
    第三节 飨礼赐玉
        一、飨礼赐玉性质
        二、飨礼赐玉的种类、数量
        三、飨礼赐物与礼制改革
第二章 西周时期的相见礼用玉
    第一节 贽见礼与觐礼用玉
        一、贽见礼用玉
        二、觐礼用玉
    第二节 宾礼用玉
    第三节 霸伯盂铭文与西周聘礼用玉
第三章 西周时期玉器的交易与掠夺
    第一节 西周时期玉器的交易
        一、玉器交易的器类
        二、玉器交易的方式
    第二节 西周时期玉器的掠夺
第四章 西周时期墓葬出土遗玉研究
    第一节 出土遗玉的辨识
        一、史前时期遗玉
        二、二里头文化遗玉
        三、商代遗玉
    第二节 遗玉使用背景考察
        一、出土墓葬年代
        二、姬姓与异姓使用遗玉差异
        三、墓葬等级与遗玉数量
        四、遗玉出土位置
    第三节 遗玉的来源途径
        一、战争掠夺
        二、墓主特意收集
        三、本地流传
        四、朝聘赏赐和诸侯往来
结语
附表一 出土遗玉情况统计表
附表二 遗玉出土单位统计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礼仪文化在西周商品交换发展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与商品交换有关的西周铭文解说
二、交易物品和礼仪的关系
三、礼仪用品的商品化

(3)我国价格概念源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价格概念最早出现的时期和地域
    (一)价格现象出现的最早时间
    (二)价格概念源流的空间地域
        1.“最早的货币”玉币出土和流行的地区
        2.贝币出土和扩展的地区
二、我国最早的表示价格概念的文字
    (一)最早出现的表示商品交易的文字是甲骨文的“贾”字
    (二)最早充当价格概念的文字是西周金文中的“才”字
    (三)春秋以来价格概念开始大量用“贾”(读架)字表达
    (四)战国时期“贾”字开始与“价”字分立
三、价格概念演变传布的具体方式
    (一)价格概念形成的历史,是物与物交换向物与币交换发展的历史
    (二)价格概念演进的历史是货币职能和价格职能发展的历史
    (三)价格概念传布的过程是区域货币向全国货币发展的过程
四、结论

(5)重读《三年卫盉》、《亢鼎》铭文——兼论中国货币的产生(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周土地交换的发生
二商人的出现
三交易市场的出现

(6)从甲骨文的“买”字说到商代的商业(论文提纲范文)

一、甲骨文“买”字析义
二、商品交换
    (一) 奴隶阶级是最受压迫的一个阶级。
    (二) 在奴隶主阶层中, 作为国家代表的商王, 他所需要的物品, 主要是通过政权方式获得, 即由国王直接经营的王室产业生产或由方国、诸侯、贵族贡纳, 以赋税的形式, 向国王提供 (4) 。
    (三) 贵族所需要的物品, 特别是生活必需品, 主要也是由其领地内自产的。
    (四) 商代的平民阶层 (“邑人”) , 在商品交换中是很活跃的。
        l.日用陶器。
        2. 小件青铜器。
        3. 玉器。
        4. 食盐。
        5. 其他物品。
三、货币
结语

(8)西周金文句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现状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内容、特点和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特点
        1.2.4 研究方法
    1.3 相关问题说明
        1.3.1 语料选取
        1.3.2 体例、简称等说明
第二章 西周金文判断句研究
    2.1 判断句内涵和外延问题的理论探讨
        2.1.1 已有判断句定义简述
        2.1.2 判断句内涵和外延界定
    2.2 西周金文判断句的描写和分析
        2.2.1 西周金文判断句之描写
        2.2.2 西周金文判断句之特点分析
    2.3 西周传世文献、殷商时期判断句及其与西周金文判断句的比较
        2.3.1 西周传世文献的判断句
        2.3.2 殷商时期的判断句
        2.3.3 与同时期传世文献、殷商时期判断句的比较
    2.4 殷商西周汉语判断句的表达类型及其语用策略
        2.4.1 殷商西周汉语判断表达的构式类型
        2.4.2 殷商西周汉语判断表达的语义类型
        2.4.3 殷商西周汉语判断表达的语用策略
        2.4.4 余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西周金文有字句研究
    3.1 西周金文有字句的描写和分析
        3.1.1 已有研究
        3.1.2 西周金文的有字句
    3.2 西周传世文献、殷商时期有字句及其与西周金文有字句比较
        3.2.1 西周传世文献的有字句
        3.2.2 殷商时期的有字句
        3.2.3 与西周传世文献、殷商时期有字句的比较
    3.3 殷商西周时期的领有动词“有”
        3.3.1 领有和空间存在的区别判定
        3.3.2 领有动词“有”的考察
    3.4 先秦汉语领有动词“有”的语法化
        3.4.1“有”语法化的认知理据和源头语境
        3.4.2“有”在动词连用中的语法化
        3.4.3“有”语法化的进一步扩展
        3.4.4 余论
    3.5 小结
第四章 西周金文在字句研究
    4.1 西周金文的在字句
        4.1.1“在字句 1”
        4.1.2“在字句 2”
    4.2 西周传世文献、殷商时期的在字句
        4.2.1 西周传世文献的在字句
        4.2.2 殷商时期的在字句
        4.2.3 与西周传世文献、殷商时期在字句比较
    4.3 基于认知的西周金文在字句语义分析
        4.3.1“在字句 1”的语义分析
        4.3.2“在字句 2”的语义分析
    4.4 余论和小结
        4.4.1 余论
        4.4.2 小结
第五章 西周金文兼语句研究
    5.1 西周金文兼语句的结构类型
        5.1.1 齐全式
        5.1.2 省略式
        5.1.3 特殊式
    5.2 西周金文兼语句的语义类型
        5.2.1 使令类
        5.2.2 助佑类
        5.2.3 任命类
    5.3 与同时期传世文献、殷商和春秋战国时期兼语句的比较
        5.3.1 与同时期传世文献兼语句的比较
        5.3.2 与殷商时期兼语句的比较
        5.3.3 与春秋战国时期兼语句的比较
    5.4 兼语句起源及其与使动范畴发展顺序问题
    5.5 小结
第六章 西周金文与格句式研究
    6.1 与格句式概论
        6.1.1 研究思路、内容及相关说明
        6.1.2 与格句式的内涵和外延
        6.1.3 与格句式之双宾语结构
        6.1.4 与格句式之于类句式和以类句式
        6.1.5 与格句式与双及物结构
        6.1.6 小结
    6.2 西周金文的与格句式
        6.2.1 结构类型
        6.2.2 语义类型
        6.2.3 小结
    6.3 同时期传世文献、殷商、春秋战国时期与格句式的结构类型
        6.3.1 同时期传世文献与格句式的结构类型
        6.3.2 殷商甲骨卜辞与格句式的结构类型
        6.3.3 春秋战国时期与格句式的结构类型
        6.3.4 小结
    6.4 同时期传世文献、殷商、春秋战国时期与格句式的语义类型
        6.4.1 同时期传世文献与格句式的语义类型
        6.4.2 殷商时期与格句式的语义类型
        6.4.3 春秋战国时期与格句式的语义类型
        6.4.4 小结
    6.5 西周金文与格句式特点及先秦与格句式的演变
        6.5.1 西周金文与格句式之特点分析
        6.5.2 与格句式结构类型的演变
        6.5.3 与格句式语义类型的演变
        6.5.4 小结
第七章 西周金文连动式研究
    7.1 西周金文的连动式
        7.1.1 已有研究和连动式界定
        7.1.2 结构类型
        7.1.3 语义类型
        7.1.4 基于认知的西周金文连动式分类
    7.2 与西周传世文献、殷商、春秋战国时期连动式的比较
        7.2.1 与西周传世文献连动式的比较
        7.2.2 与殷商时期连动式的比较
        7.2.3 与春秋战国时期连动式的比较
    7.3 余论和小结
        7.3.1 余论
        7.3.2 小结
第八章 西周金文并列式研究
    8.1 复音化与并列式的判定
        8.1.1 西周时期复音化所处阶段
        8.1.2 并列式判定标准问题
    8.2 西周金文的并列式
        8.2.1 并列式的结构类型
        8.2.2 并列式的语义类型
    8.3 与西周传世文献、殷商时期并列式的比较
        8.3.1 与西周传世文献并列式比较
        8.3.2 与殷商时期并列式比较
    8.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册命礼与西周官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三、本文的结构、研究方法与指导思想
第一章 西周册命金文范畴的初步界定
    一、学术界对册命金文特征和范畴的界定及其得失
    二、含有“册命”一词的西周金文统计
第二章 西周册命金文的特征
    一、西周册命金文的格式诸要素
        (一) 册命的时间
        (二) 册命的地点
        (三) 宣命的史官
        (四) 册命礼的“右者”
        (五) 册命礼中的周王赐物
    二、周王册命的内容
        (一) 管理直属周王室的财产
        (1) 关于隶属王室群体的管理权
        (2) 关于隶属王室的山林川泽土地的管理权
        (二) 贵族间纠纷的仲裁权及服贡征收权
    三、册命金文的特有用语
第三章 西周册命金文总计
    一、有明确职事之册命文
    二、无明确职事授予的册命金文
    三、西周时期的册命金文总数
第四章 册命礼中“右者”的身份
    一、“右者”与“傧”、“摈”的关系
    二、“右者”的身份考察
        (一) 王朝的执政大臣与册命礼中“右者”的关系
        (二) 册命礼中担任“右者”的“公”
        (三) 册命礼中的其他“右者”
    三、“右者”与受命者的关系
第五章 册命礼与受命者
    一、受命贵族的出身及政治地位
        (一) 不能判明身份的受命者
        (二) 使用“日名”的受命者
        (三) 出身于周人的受命者
    二、册命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 受命者对册命制度的需求
        (1) 受命者对生存资源的需求
        (2) 受命者对提升政治地位的需求
        (二) 王室对册命制度的需求
        (1) 削弱大族世袭职权
        (2) 强化王室对下层贵族的管控
        (3) 有效管理王室直属领地和人口
第六章 册命制度的影响
    一、册命制度的负面因素与西周的灭亡
        (1) 册命制度对王室造成的冲击
        (2) 西周末年的局势
    二、结语
附录: 西周册命金文汇编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四、亢鼎铭文——西周早期用贝币交易玉器的记録(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周时期玉器流通状况的初步研究[D]. 姜亚飞. 山东大学, 2021(11)
  • [2]礼仪文化在西周商品交换发展中的作用[J]. 何景成. 社会科学, 2020(10)
  • [3]我国价格概念源流研究[J]. 戴冠来. 中国物价, 2020(01)
  • [4]甲骨金文中的“■”字及其相关问题之检讨[J]. 陈絜. 青铜器与金文, 2019(00)
  • [5]重读《三年卫盉》、《亢鼎》铭文——兼论中国货币的产生[J]. 周祥. 中国钱币, 2019(04)
  • [6]从甲骨文的“买”字说到商代的商业[J]. 杨升南. 中原文化研究, 2019(03)
  • [7]六祀■其卣与“瑞、■”二字考[J]. 冯时. 古文字研究, 2018(00)
  • [8]西周金文句式研究[D]. 王依娜.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2)
  • [9]册命礼与西周官制研究[D]. 黄明磊. 陕西师范大学, 2018(12)
  • [10]殷商时期金文中赏赐贝的研究[J]. 张草. 中国书法, 2018(08)

标签:;  ;  ;  ;  ;  

康定铭——西周初期以贝币交易玉器的记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