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型石化流程泵的几种设计思路

HD型石化流程泵的几种设计思路

一、HD型石油化工流程泵的几点设计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宋泽雨[1](2020)在《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石化过程操作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基于流程模拟数据,实时寻优操作参数,以实现石化生产过程操作优化是当今石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收益、节能降耗的重要方法。其中作为优化计算工具的遗传算法(GA)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其变异运算(mutation)随机性大,不能实现最优方向搜索,从而产生大量无效运算,导致GA运算效率偏低等问题。为此本文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理论的伪偏导(Pseudo Partial Derivative,PPD)概念嵌入GA,用PPD梯度引导GA的变异运算,并以期望值制约个体适应度,从而实现定向变异和个体适应度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利用MFAC方法,计算出每个个体的最优PPD取值以及下一个个体的变异值,进而得出当代各个个体的适应度。通过PPD引导,使个体向个体适应度与期望值差值最小的方向变异,即PPD梯度的方向,从而实现定向变异。(2)设置个体适应度期望值以制约个体适应度变化。基于MFAC自适应调整特性及PPD梯度方向,计算得出定向变异后的个体变异值,进而得出最优的个体适应度值。通过PPD的引导,使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更接近期望值,以达到优化个体适应度的目的。(3)针对基于模拟数据实现操作优化的研究中,变量可行域被隐形化,而不能显性表达,导致产生大量无效模拟和模拟不能收敛的问题,本文选取石油加工过程原油常压蒸馏塔作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系统产品质量、设备规格以及塔板水力学等约束对可行域的影响,以进一步完善基于PPD的改进遗传算法实现石化生产过程操作优化的研究。最后将以上基于PPD的改进遗传算法研究应用于某炼厂230万吨/年原油蒸馏装置常压塔,其中以顶循、一中、二中回流量为优化变量,以回流输出总?为目标函数。计算表明,在Intel Core i7-10510U 1.80GHz,12.0GB RAM的环境下,改进GA在第2代达到收敛,程序运行时间677s,最大输出总?505.8×104kcal/h。相比未改进GA,优化代数减少17代,运行时间减少7538s。在满足塔板水力学、产品质量约束的前提下,优化工况提升效益829.9万元/年。

胡少云[2](2019)在《德国EB大连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的方向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跨文化管理问题。在华跨国公司的内部因母国公司和中方公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文化差异,当这种文化差异发生激烈碰撞而不能融合时,产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认识文化差异,理解文化差异,实施有效的跨文化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或规避文化冲突,提高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综合管理效率和企业竞争力。以EB大连公司为例,为了解决该公司日益严重的跨文化冲突带来的管理问题,作者对该公司没有专门跨文化管理部门和以德方主导的公司管理模式现状进行描述,进而通过真实案例研究发现该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诸多方面都存在因中德文化差异,以及合资双方企业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冲突。这些冲突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经营理念方面的冲突,其次是部门之间理念不一致产生的冲突,再次是人力资源短缺方面的冲突,最后是中方和德方员工之间普遍存在缺乏信任的问题。在总结了前人跨文化管理和跨文化冲突管理理论基础上,作者通过对EB大连公司跨文化管理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后,总结出该公司跨文化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而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即通过认识和理解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制定企业跨文化发展方针、本土化和融合策略、优化流程、同理心沟通、实施跨文化项目管理等举措,以达到减少或消除因跨文化管理不当导致的企业效率降低和竞争优势下降等问题。最后为了保证各项方案的有效实施,建议首先EB大连公司应加强高层对跨文化管理的重视,对跨文化管理工作提供专项资金以便开展相关活动。其次应强化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宣传工作。再次内部还要加强沟通与交流,适时开展跨国管理培训生项目。最后还要建立起监测与反馈机制,以检验跨文化管理的实施效果。

董振[3](2018)在《DJ设计院汽车装卸场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适应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能源、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石油炼制规划和建设了大量的石油炼制工程项目,也给中国石油化工类设计院提供很好的发展机遇。但是2015年国内出现能源与资源供应“产能过剩”问题,石油炼制企业同样面临“去产能”的现状,大量的待建项目处于停滞状态或已被取消。DJ设计院作为一家中小型石油化工设计院,受到设计市场低迷和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影响,企业效益出现下滑趋势,其所承接的设计项目也由大型装置设计转向环保、节能等中小型设计项目设计。DJ设计院中小型项目设计中存在工作效率低和进度拖延的问题。因此,论文围绕DJ设计院汽车装卸场项目的进度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无疑对于提升其在中小型项目设计市场的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适应市场变化显得至关重要。论文以DJ设计院的汽车装卸场项目的进度管理为研究对象,研究设计一套中小型项目进度管理体系。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汽车装卸车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分析。分别介绍企业和项目背景,项目设计内容,项目管理流程;第三部分,深入剖析汽车装卸场项目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具体成因,认为主要存在(1)进度计划缺乏详细工作分解和弹性;(2)设计人员的粗放式工作方式和理解偏差;(3)平行管理和区块式项目管理方式及缺少动态项目管理等原因;第四部分,提出解决对策。围绕优化项目进度管理的目的,提出(1)运用合理的工作分解标准化法和时间估算方法(2)设计内容的标准化及模块化管理方式(3)提升项目群的动态管理效率等措施,并提出方案实施与保障的建议;第五部分,结论。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结合DJ设计院中小型项目的工作流程及特点,分析汽车装卸场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并运用鱼骨图分析中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第二,结合DJ设计院汽车装卸场项目工作内容,提出运用WBS工作结构分解法和三种时间估算法;设计内容的标准化与模块化管理方式;提升项目群的动态管理效率与弹性,以及相应的技术人才保障策略等,从而提高DJ设计院汽车装卸场项目进度管理的效率。

刘万钧[4](2018)在《双蜗壳结构对离心泵叶轮径向力的影响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离心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自身结构的不对称性和流量大小的改变,水泵内部流动不均匀,会出现叶轮在周向位置所受压力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导致叶轮位置产生径向力,使轴受交变应力,产生定向的挠度,引起离心泵的振动噪声。可见,径向力是引起水泵振动噪声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以SC125-100-200A型离心泵为原模型,在保持叶轮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设计双蜗壳结构压水室,通过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两种方案离心泵内部的定常流动特性、非定常流动特性及径向力规律。首先,根据原模型设计参数,将单蜗壳结构压水室改型设计出双蜗壳结构压水室。对两种方案水泵进行定常数值模拟,并将单蜗壳结构压水室模型模拟数据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模拟数据扬程和效率要优于试验数据,但两者误差较小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本文的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度。对两种方案定常模拟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单、双蜗壳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蜗壳流道内,静压是由蜗壳进口至出口逐渐增大。设计工况下双蜗壳结构在外部流道压力较单蜗壳结构大,而内部流道双蜗壳结构在隔板初始位置出现低压区,之后压力逐渐增大。在偏工况下,双蜗壳泵在内侧流道压力明显地小于单蜗壳压力且区域面积较大。对比双蜗壳隔板内、外侧压力可以看出,在设计工况及小流量工况下隔板外侧压力波动比较平稳,且压力高于隔板内侧压力。隔板内侧压力波动较为剧烈。对比单、双蜗壳速度矢量图,在不同工况下单、双蜗壳自蜗壳进口至出口速度逐渐降低,且双蜗壳结构在设计工况下在蜗壳隔舌处和隔板初始位置均出现了相对于基圆圆心对称的高速区。双蜗壳隔板内侧速度梯度变化较大,而外侧流速较低且速度梯度变化较小。湍动能图主要反映湍流脉动的平均特性。在设计工况下单、双蜗壳结构湍动能分布最好,单、双蜗壳湍动能强烈分别出现在隔舌附近及双隔板初始位置处。小流量工况下湍动能分布最差,大流量工况下单、双蜗壳湍动能均在蜗壳出口处出现湍动能较大的情况。定常计算中叶轮径向力,最小径向力均出现在设计工况周围,且偏离设计工况越大,径向力大小也越大。然后在定常数值模拟的基础上,以定常模拟结果作为非定常模拟计算的初始值对两种不同方案的离心泵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在双蜗壳隔板两侧共设置6个监测点,分析隔板周围压力脉动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结果表明,双蜗壳泵隔板外侧监测点压力波动幅度整体上小于隔板内侧,是因为隔板内侧受叶轮出口流体流动影响较大。对比单、双蜗壳,设计工况下双蜗壳隔板初始位置压力波动较单蜗壳大,是因为添加隔板流体与隔板撞击产生压力波动。隔板中间位置及隔板末端双蜗壳压力峰值和波动幅度均小于单蜗壳。偏工况下压力波动周期性没有设计工况下明显,双蜗壳周期性比单蜗壳周期性明显,且压力波动较单蜗壳幅度大。小流量工况下压力波动最剧烈。最后,对于叶轮所受径向力的规律,介绍了径向力的计算方法。非定常数值模拟计算中,时域图中不同工况时单、双蜗壳结构均出现了6个波峰,这与水泵的叶片数一致在设计工况及偏工况条件下,双蜗壳泵径向力大小及波动幅度均小于单蜗壳泵。频域图中两种结构主频均出现在一倍叶频处,且在大于次频处迅速衰减直至高频处基本无响应。本文还对两种结构的瞬态径向力方向做了对比分析,在不同工况下单、双蜗壳叶轮径向力方向均呈椭圆形状,周期性比较明显。对比单、双蜗壳结构,双蜗壳瞬态径向力方向均在坐标原点周围,而单蜗壳瞬态径向力方向都偏离坐标原点。从上述定常和非定常径向力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双蜗壳结构可以有效地平衡部分径向力,对离心泵减震降噪有着重要意义。

廖藤藤[5](2018)在《模拟驱动石化过程操作优化研究方法的几点改进》文中指出由于原油性质、产品要求等因素变化,石化生产单元的实际操作常常偏离设计工况,造成能耗提高、产品分布变差等一系列问题。如何适应工况变化,在不改变流程和设备的条件下,契可调参数调整,使单元始终处于理想状态运行,一直是石化工业高度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开展了基于模拟数据的石化过程多变量操作优化研究。主要为:一、针对石化单元可调操作变量多,且各自对目标函数的作用机理不同,对PRO/II、ASPEN模拟计算速率的影响不同,提出了基于灵敏度分析、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操作变量优选方法,以强化对目标函数的影响和改善模拟计算的收敛特性。二、有效强化和丰富了寻优约束。包括新增单元间约束如热联合和热出料约束,强化产品质量约束、机泵负荷约束和模拟收敛特性约束等,不但大规模规避了不合理的模拟计算,缩小了寻优区域,提高了计算效率,更使优化解更贴近实际。三、遗传算法全局寻优能力强,基于数据的多变量操作优化亦多用其作为最优化计算手段,但实施过程普遍存在数据震荡大,模拟计算慢、甚至搜索停滞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以当次最优值为中心的小区域搜索方法,在得到小区域更优值后便转入下一代寻优,以逐步逼近全局最优值。同时还做了其他改进,包括:1)用精英策略改善寻优过程适应度衰退;2)如下代个体中存在与上代相同的个体,则直接赋值下代,以避免重复计算;3)用粒子群算法的选择操作替代遗传算法的选择操作,以提高其局部寻优能力。四个方面的改进可使GA计算速度提高至少2倍。四、通过Excel VBA编程实现了在Excel界面下对PRO/II文件的调用,不但提高了模拟计算效率,还为用户提供了友好的操作界面。同时,在VBA编程中嵌入了实施上述改进的遗传算法,契PRO/II、Excel、改进遗传算法三者之间的自动数据通讯,实现了复杂石化过程的多变量自动寻优。通过上述改进使得基于模拟数据的复杂化工过程多变量操作优化方法更为快捷、完善和可靠。某80万吨/年蜡油催化裂化装置主分馏塔和吸收稳定单元的应用表明,本文发展的方法是可行的。其选用一中流量、贫柴油流量和补充吸收剂流量作为优化变量,仅经过13代遗传算法寻优,便得到最佳变量组合,在其状态下操作单元可增效1461万元/年。

张甜甜[6](2017)在《过渡流道结构参数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蜗壳式多级泵以其高效区域宽,性能曲线平缓,振动和噪声小,机加工量少和装配维修方便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制造、矿山排水和民用高层给水等方面。在实际应用中,过渡流道内的水力损失较大,严重影响了离心泵的性能。因此,本文选200SHL160×2型石油化工流程泵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模拟,深入探讨过渡流道的结构参数对离心泵性能和内部流动规律的影响。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查阅国内外蜗壳式多级泵的研究现状,着重剖析过渡流道的研究进展;对所选择的离心泵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过渡流道的内部流动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流量的增加,过渡流道的水力损失越大,且小流量工况下,这种变化趋势较缓,而大流量工况下,这种变化趋势较快;由于流道的面积变化和弯曲,扩散段和过渡段有二次流、漩涡形成。2.用四种不同径向长度的过渡流道匹配所选择的离心泵得到不同的模型,并对各个模型进行数值计算。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泵的能量特性和过渡流道内部的流动状态。结果表明:小流量工况下,过渡流道径向长度的改变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不大,但在设计工况和大流量工况下,随着过渡流道径向长度的减小,过渡流道的水力损失越严重,离心泵的扬程和效率均有所减低,效率最大相差3.4%;径向长度的变化,对过渡流道内部的压力分布影响较小,而对速度分布影响较大。3.提出过渡流道断面面积均匀增大的线型变化和非均匀增大的凹型、凸型变化。将过渡流道径向长度为420mm的离心泵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工况下,分别对这三种形式过渡流道的离心泵进行数值计算,并对离心泵的内、外特性及内部流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凹型过渡流道断面面积的变化是最佳的,相对于其他两种变化,泵的扬程最大可提高12.86m,效率最大可提高3.42%;过渡流道断面面积的变化对流道内的压力分布影响较小,而对速度分布的影响较大。

杨庆春[7](2017)在《油页岩炼制过程基础模型、过程开发与集成优化》文中提出油页岩作为一种非常规能源,储量巨大,其开发利用对于发展替代油气战略新兴产业、缓解我国油气资源短缺问题将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与石油化工行业相比,我国油页岩加工利用技术仍然相当落后,存在油收率低、油品质量差、干馏气利用效率低、经济性能不佳、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而在现有的工程研究中,还几乎未考虑炼制工艺过程集成、油气产品高值化利用、过程污染物控制以及能量梯级匹配等问题。上述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油页岩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建立了油页岩炼制过程关键单元及整体工艺的基础分析模型,并采集工业数据对模型进行校验。在模型可靠的基础之上,采用常规和先进?分析方法,弄清了油页岩炼制过程物质、能量利用情况及瓶颈。结果表明,油页岩炼制过程?效率只有34.17%,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在众多设备中,干馏炉具有最大的改进空间。通过对干馏炉进行优化,使得干馏炉的可避免?损失降低了28%。针对传统热力学和经济学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先进?经济的系统分析与优化框架,并论证了新方法在量化系统可避免费用,分析各单元在技术经济性能上的相互关系,以及确定系统改进空间等方面的优势。利用该方法对传统油页岩炼制过程进行系统分析与优化,发现油页岩炼制过程真正的改进空间为35.75%,而提高过程技术经济性能的重点在于降低?损费用。以总可避免费用和总生产成本最小化为目标,通过系统优化,使得各个单元及系统的?经济成本降低了6.93%-11.28%,可避免费用节省了17.03%。针对传统油页岩炼制过程中干馏气利用效率低、油品质量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化学链增强的油页岩炼制油气提质增效(OSR-HPHD)新工艺。该过程更为灵巧地将干馏气中有效成分转化为高纯度、高经济价值的氢气,部分氢气作为页岩油加氢提质的氢源,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整个新工艺的经济效益。在全流程建模及参数优化结果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传统油页岩炼制(FSOSR)过程、集成干馏气制氢的油页岩炼制(OSR-HP)过程及集成页岩油加氢提质的油页岩炼制(OSR-HD)过程相比,发现OSR-HPHD和OSR-HP过程都具有最佳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低油价下,OSR-HPHD和OSR-HP过程可以扭转FSOSR和OSR-HD过程亏损的局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以高含油率油页岩为原料的炼厂,建议采用OSR-HPHD过程可以更具竞争优势;相反,以低含油率的炼厂,则建议采用OSR-HP过程。此外,为了高效利用油页岩开发利用过程中碎屑油页岩、伴生煤以及半焦等资源,分别提出了一种耦合气体和固体热载体的油页岩综合利用(OSRGS)新过程、一种集成煤超临界水气化的油页岩综合利用(OSR-CGH)新过程以及一种集成半焦燃烧发电的油页岩综合利用(OSR-SCE)新过程,并对三个新工艺进行了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油页岩炼制过程相比,OSRGS过程可生产更多的页岩油和电力产品,既提高了过程的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也使得传统过程的内部收益率提高了6.55%;OSR-CGH过程可以生产高经济价值的氢气和清洁燃料,使得传统过程的内部收益率提高了7.39%;OSR-SCE过程将半焦燃烧发电、灰渣制备建筑材料,变废为宝的同时,也显着提高了过程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新工艺可有效地提高传统过程的技术-经济-环境性能,为未来油页岩高效、大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李军[8](2016)在《重整分离单元的设计与优化》文中认为催化重整是世界各地重要石油加工工艺之一,它以石脑油为原料,主要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和芳烃。山东某石化公司120万吨/年连续重整项目主要目的是生产国Ⅴ标准汽油的调和组分。基于该公司的这个项目,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相关成果如下:(1)利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山东某石化公司12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项目中重整分离单元原设计工艺进行了模拟,并完成了该部分新工艺的设计与优化。对原工艺与新工艺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得出新工艺在设备投资上节约89.58万元,每年在公共能耗上节约423.73万元,新工艺生产出产品总价值比原工艺高3589.96万元。新工艺流程对实际工程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利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各塔进行模拟,再结合Cup-Tower完成了塔设备的选型。通过换热器模拟软件HTRI Xchange Suite 5.0模拟结果,参考换热器及空冷器选型手册,完成换热器的选型。通过Aspen Plus流程中泵的模拟结果及泵选型的相关知识完成泵的选型。为该项目的实际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设备型号。

刘晓亭[9](2016)在《常减压蒸馏装置仿真培训系统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目前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生产装置新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多,并趋于复杂化;单套装置的处理量也越来越大,大型、特大型设备日益增多;过程控制系统日益繁琐复杂,一套大型的生产装置通常就是由几个人所控制,对有关人员的素质提出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故对这些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就显得越发重要。而石化仿真培训系统可以解决这些难题。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技术水平和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后续装置产品的收率、质量以及经济效益,为确保装置高效、平稳运行,开发该装置的全流程仿真培训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以某炼油公司2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为背景,运用RealSim仿真培训系统开发平台开发工艺仿真培训系统,对仿DCS系统数据库的组态和系统画面组态以及建立评分系统等各主要环节进行详细阐述。首先以该装置的设计数据和生产数据为基础,明确整体模型的建模思路,参照用于生产的工艺流程,通过调用软件原有单元模块和开发新单元模块,形成全流程的工艺模型,工艺过程全流程仿真模型开发完成。然后对DCS界面进行开发,完成仿DCS流程图组态、数据库点组态。最后完善仿真培训系统的功能,其中功能包括:评分、工况选择、故障设置、报警监测等,评分包括开停工操作评分以及事故处理评分。各个系统通过OPC联系,完成相互之间的通讯。仿真培训系统运行测试表明,系统模型具有较强的机理性,仿DCS界面操作与实际生产主控操作一致,得到了客户的认同。通过整体工艺的模拟运行情况分析,整个模拟过程与装置实际运行情况极为相似,能够逼真模拟实际生产装置的开、停车、正常运行和事故处理等工况的动态响应,贴近生产实际,动态特性较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不仅可以用来进行仿真培训,更值得作更深层次的探讨与拓展。

赵元秀[10](2014)在《石油化工离心泵内流场流动特性数值分析及性能预估》文中指出IHF70-65-60型离心泵在石油、化工、合成纤维、化肥、电站、冶金、食品及医药等工业部门应用广泛,且在输送介质为清洁或含有颗粒的液体、低温或高温的液体、中性或腐蚀性液体时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吸入性能、调节性能和抗汽蚀性能,并具有无过载、效率高及高效区宽等优点。为深入了解其特性,便于优化调节,较低设计成本及周期,本文应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IHF70-65-60型石油化工离心泵进行了水力设计、三维模型建立、数值控制方法,对泵模型分别进行定常和非定常离散求解,得到其内流场的流动特性,并结合外特性的定性研究,以及工况变化,研究结果表明,IHF70-65-60型石油化工离心泵功率曲线随流量变化不大,一般无过载问题,电机功率可按最佳效率点选择,效率高,且高效区宽广,额定流量下泵的效率最高,最高效率的89%,达到了应用的要求。

二、HD型石油化工流程泵的几点设计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D型石油化工流程泵的几点设计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石化过程操作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石化工业两类节能措施
    1.3 操作优化研究现状
        1.3.1 模型驱动操作优化
        1.3.2 数据驱动操作优化
    1.4 优化算法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改进遗传算法
    2.1 遗传算法
    2.2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2.2.1 SISO系统
        2.2.2 MIMO系统
    2.3 基于PPD的改进遗传算法
        2.3.1 SISO系统的改进
        2.3.2 MIMO系统的改进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进GA实现及测试函数对比
    3.1 Excel VBA代码
        3.1.1 GA选择操作
        3.1.2 GA交叉操作
        3.1.3 GA变异操作
        3.1.4 改进GA变异操作
    3.2 改进前后的GA算法效果对比
        3.2.1 Ackley函数
        3.2.2 Rastrigin函数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石化单元操作优化
    4.1 目标函数与优化变量
    4.2 可行域
    4.3 约束条件
        4.3.1 产品质量约束
        4.3.2 设备约束
        4.3.3 塔板水力学约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应用
    5.1 原油蒸馏工艺介绍
    5.2 常压塔模拟拟合
    5.3 软件集成
        5.3.1 Excel、PRO/II交互
        5.3.2 Excel、PRO/II与改进遗传算法的集成
    5.4 常压塔操作优化
        5.4.1 基于遗传算法的常压塔操作优化
        5.4.2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常压塔操作优化
        5.4.3 GA与改进GA优化结果对比
    5.5 优化后常压塔操作情况分析
        5.5.1 塔板水力学分析
        5.5.2 优化前后常压塔操作情况对比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德国EB大连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方法
        1.2.2 技术路线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2 文献综述和实践进展
    2.1 文献综述
        2.1.1 跨文化管理研究
        2.1.2 跨文化冲突研究
    2.2 中外企业跨文化实践案例
        2.2.1 跨文化管理的失败案例-明基
        2.2.2 跨文化管理的成功案例-星巴克
3 德国EB大连公司概况及跨文化管理现状
    3.1 德国EB大连公司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行业背景
        3.1.3 组织架构
    3.2 德国EB大连公司跨文化管理现状
        3.2.1 无跨文化管理部门
        3.2.2 德方主导的公司管理模式
4 德国EB大连公司跨文化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德国EB大连公司跨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中德双方经营理念存在冲突
        4.1.2 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理念不一致
        4.1.3 人力资源短缺
        4.1.4 中德人员缺乏信任
    4.2 德国EB大连公司跨文化管理问题的成因
        4.2.1 经营理念冲突产生的原因
        4.2.2 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理念不一致的原因
        4.2.3 人力资源短缺产生的根本原因
        4.2.4 中德人员缺乏信任的原因
5 德国EB大连公司跨文化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5.1 经营理念冲突的解决方案
    5.2 部门间冲突的解决方案
    5.3 人力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方案
    5.4 实施跨文化项目管理消除信任问题
6 德国EB大连公司跨文化管理保障措施
    6.1 重视跨文化管理的工作
    6.2 设立企业跨文化管理专项资金
    6.3 强化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宣传工作
    6.4 强化培训及实施管理培训生计划
    6.5 建立监测与反馈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DJ设计院汽车装卸场项目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2 DJ设计院汽车装卸场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分析
    2.1 企业概况
        2.1.1 DJ设计院的概况
        2.1.2 DJ设计院的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概况
    2.2 汽车装卸场项目简述
        2.2.1 项目的概况
        2.2.2 项目设计的范围与工作量描述
    2.3 项目进度管理的具体内容
        2.3.1 项目工作结构分解
        2.3.2 H公司汽车装卸场项目设计工作的逻辑关系
        2.3.3 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
3 汽车装卸场项目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项目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1 结点进度延误
        3.1.2 设计返工增加设计周期
        3.1.3 项目组成员不稳定
        3.1.4 进度延误调整措施滞后
    3.2 汽车装卸场工程设计进度管理问题的成因
        3.2.1 进度计划缺乏详细工作分解和弹性
        3.2.2 设计人员的粗放式工作方式和理解偏差
        3.2.3 平行管理和区块式项目管理方式
        3.2.4 缺少动态项目管理
4 提升汽车装卸场项目进度管理的对策建议
    4.1 运用合理的工作分解标准化法和时间估算方法
        4.1.1 设计WBS工作结构分解模块
        4.1.2 采用三种时间估算方法
    4.2 设计内容的标准化及模块化管理方式
        4.2.1 根据标准化工作流程设计相应的标准化表格
        4.2.2 设计工作模块管理
    4.3 提升项目群的动态管理效率
        4.3.1 将项目管理职能独立
        4.3.2 编制专业工作计划一览表
        4.3.3 整合专业设计人力资源提升项目动态管理弹性
    4.4 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与保障
        4.4.1 明确专业室的职责划分
        4.4.2 推进模块化的奖励机制
        4.4.3 技术保障与人员培训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双蜗壳结构对离心泵叶轮径向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离心泵内部非定常流动研究现状
        1.2.2 双蜗壳离心泵径向力研究现状
        1.2.3 径向力产生的原因
    1.3 本文研究内容概述
第2章 离心泵内部流动计算方法
    2.1 湍流概述
    2.2 流动控制方程
    2.3 湍流模拟方法
        2.3.1 直接数值模拟(DNS)
        2.3.2 大涡模拟(LES)
        2.3.3 Reynolds平均法(RANS)
    2.4 湍流模型
        2.4.1 零方程模型
        2.4.2 一方程模型
        2.4.3 两方程模型
    2.5 商业CFD软件介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离心泵定常数值分析
    3.1 离心泵基本设计参数
    3.2 计算域三维建模
        3.2.1 叶轮三维建模
        3.2.2 单、双蜗壳结构三维建模
        3.2.3 吸入段与排出段三维建模
    3.3 计算域网格划分
        3.3.1 叶轮网格划分
        3.3.2 单、双蜗壳网格划分
        3.3.3 吸入段与排出段网格划分
    3.4 定常计算设置
        3.4.1 准备计算网格
        3.4.2 确定计算模型
        3.4.3 材料定义
        3.4.4 数值模拟边界条件设置
        3.4.5 创建网格交界面
        3.4.6 离心泵外特性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3.5 离心泵定常数值模拟流场特性分析
        3.5.1 离心泵中间截面静压分布分析
        3.5.2 双蜗壳隔板内、外侧压力分布分析
        3.5.3 离心泵中间截面速度矢量分布分析
        3.5.4 离心泵中间截面湍动能分布分析
    3.6 定常数值模拟径向力计算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离心泵非定常数值模拟及径向力分析
    4.1 非定常计算监测点设置及边界条件
    4.2 离心泵非定常计算
        4.2.1 非定常流动控制方程的离散
        4.2.2 滑移网格模型
    4.3 离心泵压力脉动计算及分析
    4.4 离心泵径向力非定常计算
        4.4.1 径向力计算方法
    4.5 瞬态径向力计算结果分析
        4.5.1 瞬态径向力时域分析
        4.5.2 瞬态径向力频域分析
        4.5.3 瞬态径向力方向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成果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模拟驱动石化过程操作优化研究方法的几点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操作优化的必要性和含义
        1.1.2 操作优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2 操作优化的研究现状
        1.2.1 模型驱动操作优化
        1.2.2 数据驱动操作优化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选择优化变量
    2.1 灵敏度分析
    2.2 多变量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行域与约束条件
    3.1 装置间约束
    3.2 装置内约束
    3.3 产品质量约束
    3.4 设备约束
    3.5 基于PRO/Ⅱ计算特性设定约束条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软件与改进GA集成的石油化工过程多变量操作优化研究
    4.1 优化算法
        4.1.1 遗传算法
        4.1.2 粒子群算法
        4.1.3 改进遗传算法
        4.1.4 三种算法效果对比
    4.2 软件集成
    4.3 PRO/Ⅱ、Excel与改进遗传算法集成
    4.4 案例说明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拟驱动石化过程操作优化研究方法的几点改进在 80×10~4t/a 蜡催装置中的应用
    5.1 蜡油催化裂化主分馏塔和吸收稳定模拟
        5.1.1 主分馏塔模拟拟合
        5.1.2 富气压缩机部分模拟拟合
        5.1.3 吸收稳定系统模拟拟合
    5.2 蜡油催化裂化主分馏塔和吸收稳定系统操作优化
        5.2.1 基于现存在问题的操作优化
        5.2.2 基于软件与改进遗传算法集成的多变量操作优化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过渡流道结构参数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蜗壳式多级泵的简介
        1.2.2 过渡流道的研究现状
        1.2.3 弯管流动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CFD理论及数值模拟方法
    2.1 计算流体动力学概述
    2.2 湍流时均流动的控制方程
    2.3 划分计算网格
    2.4 控制方程的离散
    2.5 湍流模型
        2.5.1 标准k-ε 湍流模型
        2.5.2 RNGk-ε 湍流模型
    2.6 壁面函数及近壁区的网格处理
    2.7 压力修正算法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蜗壳式离心泵内部流场分析
    3.1 模型泵的主要结构参数
    3.2 计算域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3.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3.2.2 计算模型的网格划分
    3.3 数值模拟设置
    3.4 计算结果及分析
        3.4.1 模型检验
        3.4.2 过渡流道水力损失计算
        3.4.3 过渡流道内部流场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过渡流道径向长度对离心泵性能影响的分析
    4.1 不同径向长度过渡流道的模型设计
    4.2 过渡流道的网格划分
    4.3 外特性曲线对比分析
    4.4 过渡流道水力损失的计算
    4.5 内部流场对比分析
        4.5.1 过渡流道内部流动分析
        4.5.2 叶轮内部流动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过渡流道断面面积变化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
    5.1 不同断面面积变化规律
    5.2 外特性曲线对比分析
    5.3 过渡流道水力损失的计算
    5.4 内部流场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油页岩炼制过程基础模型、过程开发与集成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油页岩开发利用的关键单元技术研究进展
        1.2.1 气体热载体干馏技术
        1.2.2 固体热载体干馏技术
        1.2.3 页岩油提质技术
        1.2.4 干馏气提质技术
    1.3 油页岩炼制过程基础建模研究进展
    1.4 油页岩开发利用系统集成技术研究进展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研究方案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油页岩炼制过程建模与模拟
    2.1 建模与模拟方法概述
    2.2 建模与模拟的假设
    2.3 油页岩炼制过程基本模型的构建
        2.3.1 油页岩干馏单元
        2.3.2 油气分离单元
        2.3.3 供热单元
    2.4 全流程模拟与结果分析
        2.4.1 全流程模拟
        2.4.2 模拟结果分析与验证
    2.5 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5.1 干馏温度对系统性能影响
        2.5.2 气化段m(air)/m(H_2O)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油页岩炼制过程热力学分析
    3.1 ?概念及其计算模型
        3.1.1 物理?的计算模型
        3.1.2 化学?的计算模型
        3.1.3 混合?的计算模型
        3.1.4 化石燃料?的计算模型
    3.2 常规?分析
        3.2.1 常规?分析基本原理
        3.2.2 常规?分析结果
    3.3 先进?分析
        3.3.1 先进?分析基本原理
        3.3.2 先进?分析结果
        3.3.3 常规与先进?分析结果与比较
    3.4 系统节能分析与优化
        3.4.1 减少外部?损失的优化策略
        3.4.2 减少内部?损失的优化策略
        3.4.3 节能效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油页岩炼制过程先进?经济分析与系统优化
    4.1 基于先进?经济分析的系统分析与优化模型
    4.2 常规?经济分析模型
    4.3 先进?经济分析模型
    4.4 系统优化模型
    4.5 油页岩炼制过程?经济分析与系统优化
        4.5.1 常规?经济分析结果
        4.5.2 先进?经济分析结果
        4.5.3 系统优化结果
    4.6 新系统分析与优化框架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油页岩炼制过程油气提质增效新技术
    5.1 油气提质增效技术创新与过程集成基本原理
    5.2 油页岩炼制过程油气提质增效新工艺概述
    5.3 油页岩炼制过程油气提质增效新工艺流程建模与模拟
        5.3.1 干馏气提质制氢单元
        5.3.2 页岩油加氢提质单元
        5.3.3 关键操作参数优化
        5.3.4 全流程模拟结果
    5.4 油页岩炼制油气提质增效新工艺技术经济分析
        5.4.1 技术分析
        5.4.2 经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油页岩资源全效综合利用新工艺
    6.1 耦合气体和固体热载体的油页岩全效利用新过程
        6.1.1 OSRGS新工艺的流程描述
        6.1.2 OSRGS新工艺建模与模拟
        6.1.3 流程模拟结果与分析
        6.1.4 OSRGS新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
    6.2 集成煤超临界水气化的油页岩综合利用过程
        6.2.1 OSR-CGH新工艺流程概述
        6.2.2 OSR-CGH过程建模与模拟
        6.2.3 关键操作参数优化
        6.2.4 全流程模拟结果
        6.2.5 OSR-CGH过程技术经济分析
    6.3 集成半焦发电的油页岩综合利用过程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重整分离单元的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催化重整
        1.1.1 催化重整工艺类型
        1.1.2 催化重整装置
        1.1.3 催化重整工艺发展趋势
    1.2 换热网络
        1.2.1 换热网络设计方法
        1.2.2 换热网络综合研究进展
    1.3 精馏技术
        1.3.1 精馏技术原理
        1.3.2 精馏技术种类
        1.3.3 精馏节能技术
    1.4 流程模拟技术介绍
        1.4.1 流程模拟技术发展现状
        1.4.2 流程模拟系统分类
        1.4.3 化工过程模拟基本方法
    1.5 国内外流程模拟软件简单介绍
    1.6 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53-57]
    1.7 文献综述小结
第2章 催化重整分离单元原工艺流程模拟
    2.1 物性选择
    2.2 基础设计数据
    2.3 工艺流程概述
    2.4 催化重整分离单元流程模拟
        2.4.1 模拟流程的建立
        2.4.2 流程模拟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工艺流程的设计与优化
    3.1 新工艺流程简述
    3.2 塔的模拟与优化
        3.2.1 脱戊烷塔的模拟与优化
        3.2.2 脱C4塔模拟与优化
        3.2.3 脱C6塔模拟与优化
    3.3 新工艺基本流程模拟
        3.3.1 基本模拟流程的建立
        3.3.2 基本模拟流程的结果
    3.4 夹点法对基本模拟流程换热网络优化设计
        3.4.1 夹点法分析步骤
        3.4.2 换热部分的优化改造法则
        3.4.3 复合曲线
        3.4.4 当前换热网络
        3.4.5 改造换热网络
        3.4.6 改造后的流程模拟
    3.5 原工艺流程与新工艺流程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设备选型
    4.1 塔的设计及选型
        4.1.1 概述
        4.1.2 塔型选择
        4.1.3 脱戊烷塔的设计
        4.1.4 脱C4塔的设计
        4.1.5 脱C6塔的设计
    4.2 换热器设计及选型
        4.2.1 概述
        4.2.2 换热设备
        4.2.3 换热器设计及选型
        4.2.4 换热器选型结果汇总
    4.3 泵选型
        4.3.1 概述
        4.3.2 泵选型原则
        4.3.3 工业用泵特点及选型要求
        4.3.4 泵选型计算
        4.3.5 泵选型结果汇总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常减压蒸馏装置仿真培训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化工过程系统工程概述
    1.2 化工仿真培训系统
        1.2.1 化工仿真培训系统简介
        1.2.2 化工仿真培训系统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常减压仿真培训系统
        1.3.1 常减压蒸馏的工艺原理
        1.3.2 常减压蒸馏仿真概况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意义
2 工艺过程动态数学模型开发
    2.1 工艺流程简述
    2.2 过程建模思路
    2.3 仿真数学建模
        2.3.1 蒸馏塔数学模型
        2.3.2 加热炉数学模型
        2.3.3 换热器数学模型
        2.3.4 泵的数学模型
        2.3.5 储罐数学模型
    2.4 全流程建模过程及数学模型处理策略
    2.5 本章小结
3 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
    3.1 仿真培训系统的结构
        3.1.1 系统的硬件构成
        3.1.2 系统的软件构成
    3.2 工艺流程模型的搭建
    3.3 DCS界面开发
        3.3.1 仿DCS流程图组态
        3.3.2 操作面板及趋势图
    3.4 仿真培训评分系统
    3.5 事故设定
        3.5.1 事故设定方法
        3.5.2 事故的动态模拟及结果分析
    3.6 教师站
        3.6.1 教师站的功能
        3.6.2 教师站的设计
    3.7 学员站
        3.7.1 学员站的功能
        3.7.2 学员站的设计
    3.8 本章小结
4 仿真结果与讨论
    4.1 各运行工况实现
        4.1.1 开工运行工况
        4.1.2 停工运行工况
        4.1.3 稳态运行工况
    4.2 稳态性能测试
        4.2.1 常压塔模拟
        4.2.2 减压塔模拟
    4.3 动态性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石油化工离心泵内流场流动特性数值分析及性能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石油化工泵研究现状
        1.2.1 石油化工泵简介
        1.2.2 石油化工泵理论研究
        1.2.3 石油化工泵设计研究
        1.2.4 石油化工泵实验研究
        1.2.5 石油化工泵结构及材料研究
    1.3 流体机械内部数值方法的研究
        1.3.1 数值模拟方法的原理及发展
        1.3.2 数值模拟的过程和步骤
        1.3.3 数值模拟的离散方式
        1.3.4 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
    1.4 本文主要工作概述
第2章 石油化工离心泵模型建立、网格划分
    2.1 石油化工离心泵结构
        2.1.1 叶轮
        2.1.2 泵体
        2.2.3 轴
        2.2.4 轴承箱
    2.2 石油化工离心泵模型建立
        2.2.1 石油化工离心泵叶轮的设计参数
        2.2.2 石油化工离心泵叶轮的建模
        2.2.3 蜗壳建模
        2.2.4 石油化工离心泵的整机模型
    2.3 网格划分
        2.3.1 划分网格
        2.3.2 网格无关性检查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石油化工离心泵流动理论分析
    3.1 石油化工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3.1.1 离心泵工作原理理论
        3.1.2 速度三角形
        3.1.3 叶轮作用下流体运动分析
    3.2 离心泵主要工作参数
        3.2.1 能量方程分析离心泵的性能参数
        3.2.2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3.2.3 影响离心泵性能的因素分析和性能换算
    3.3 离心泵汽蚀
        3.3.1 离心泵产生空化的原因
        3.3.2 离心泵汽蚀发生的机理
        3.3.3 离心泵汽蚀发生汽蚀的危害
        3.3.4 汽蚀的解决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石油化工离心泵内部流动数值分析
    4.1 数值计算方法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4.1.1 数值计算方法
        4.1.2 边界条件的设定
        4.1.3 计算迭代残差设置
        4.1.4 计算收敛性的判定
    4.2 定常数值模拟结果
        4.2.1 设计工况下流场计算结果及分析
        4.2.2 非设计工况下流场计算结果及分析
    4.3 非定常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4.3.1 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设定
        4.3.2 石油化工离心泵非定常流动性能变化
        4.3.3 设计工况下流场计算结果及分析
    4.4 性能预估
    4.5 试验验证
        4.5.1 实验目的
        4.5.2 实验原理
        4.5.3 实验装置
        4.5.4 实验参数的测量
        4.5.5 结果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HD型石油化工流程泵的几点设计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石化过程操作优化研究[D]. 宋泽雨.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德国EB大连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 胡少云.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3]DJ设计院汽车装卸场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 董振.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7)
  • [4]双蜗壳结构对离心泵叶轮径向力的影响规律研究[D]. 刘万钧. 兰州理工大学, 2018(09)
  • [5]模拟驱动石化过程操作优化研究方法的几点改进[D]. 廖藤藤.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1)
  • [6]过渡流道结构参数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D]. 张甜甜. 兰州理工大学, 2017(02)
  • [7]油页岩炼制过程基础模型、过程开发与集成优化[D]. 杨庆春.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6)
  • [8]重整分离单元的设计与优化[D]. 李军.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04)
  • [9]常减压蒸馏装置仿真培训系统开发[D]. 刘晓亭. 青岛科技大学, 2016(08)
  • [10]石油化工离心泵内流场流动特性数值分析及性能预估[D]. 赵元秀. 华东理工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HD型石化流程泵的几种设计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