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张帆[1](2021)在《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与评价研究 ——以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为例》文中认为高速公路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高速公路的诞生对提升社会的运转效率和人们群众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众所周知,现代化高速公路的建设工程,由于各项程序复杂、多项工序交叉,使得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因而对于施工安全的管理要求也较高。作为高速公路建设这一整体复杂性的系统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的安全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所以,探讨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与评价问题,实现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在阐述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理论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以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梳理分析其安全管理现状、影响因素后,科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安全管理进行了系统地评价,继而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作者经过分析,认为施工环境、施工设备、从业人员、管理水平等因素,是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中最主要的几类影响因素。作者在论文的研究中,基于这四类因素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的安全管理进行评价和分析,发现其中的不足,并针对性从优化工程环境、提升人员素质、加强工程设备养护、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健全消防工程设计、编制工程应急预案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赵威[2](2021)在《公路隧道机电设备剩余寿命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路隧道规模的不断增加,不仅对隧道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必须依靠配套机电设备的有力支持,公路隧道机电设备对于发挥公路隧道的高品质服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公路隧道机电设备的故障特点和运行状态,以机电设备的状态监测数据为基础,提出公路隧道机电设备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对公路隧道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撑。本文首先对公路隧道机电设备的故障特性进行分析,利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管理平台的故障处理明细和出入库数据,总结出常见的机电设备故障情况以及特点。其次,选择故障率较高的电池设备和自动栏杆机为研究对象,以机电设备的状态监测数据为基础,直接建立监测数据与设备剩余使用寿命的映射关系,选择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作为机电设备剩余寿命的预测算法,并通过栏杆机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了优化LSTM循环神经网络预测方法输入数据的质量,加入稀疏自编码器(Sparse Auto Encoder,SAE)对机电设备隐藏的特征信息进行提取,进一步提出改进LSTM-SAE的机电设备剩余寿命预测模型,并通过电池数据集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最后,利用公路隧道机电设备的基础设备数据、故障统计数据和状态监测数据,构建公路隧道机电设备寿命监管模块,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和寿命情况进行可视化预警。以栏杆机的多维监测数据和锂电池数据集的监测数据为支撑,采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对机电设备的剩余寿命进行预测,使用经典的线性回归、贝叶斯回归、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具有更好的性能。研究结果可以提前预估机电设备的剩余寿命来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其结果可视化展示能有效的反映公路隧道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为隧道设备精细化管理方案制定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金尔[3](2020)在《隧道长寿命周期大修分解可行方案评价及监管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重点逐渐由建设转向运营管理。但当前由于运营养护理念、维护技术和管理策略等原因,与提升城市运行效率目标存在诸多矛盾。本研究以隧道长寿命周期运营为背景,探讨隧道大修分解的可行方案及其评价方法,运用演化博弈和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与隧道大修分解密切相关的政府方和运维方的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界定隧道养护与维修的内涵,梳理隧道养护标准等级以及隧道大、中、小修作业等级标准,分析隧道大修分解的现状以及现阶段隧道养护维修中存在的问题点。(2)从服役性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等方面分析隧道大修分解可行方案的影响因素,构建隧道大修分解可行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和赋值。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基于ELECTREⅢ模型构建方案的综合效益评价模型。(3)将隧道大修分解的监管部门——政府方,以及隧道大修分解的执行部门——运维方视作博弈中的局中人,根据博弈双方的效用函数设定支付矩阵,构建复制动态方程。根据博弈双方的策略行使概率及效用参数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政府监管策略进行仿真,并对监管策略的变化进行敏感性分析;根据局中人单方面策略稳定性分析结果,讨论政府方监管概率阈值及运营方大修分解概率的稳定性,并对隧道大修分解监管优化进行仿真。(4)以杭州文一路隧道工程为例,将本研究中所构建的大修分解可行方案评价体系以及演化博弈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于实际案例中,检验本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并提出基于政府方视角的监管策略。
蒋曲然[4](2020)在《高速公路隧道交通控制和防灾救援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与经济实力不断提高,高速公路发展迅猛,建设体量不断增大。高速公路担负着我国各大城市及地区间的陆地交通运输任务,是我国公路网中等级最高的主干道,在保障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实现高速公路“高速、高效、安全、舒适、通畅”的营运,成为一个新的重要课题。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营运及防灾救援是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日常运营管理的枢纽,是交通管理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包括梳理道路交通信息、制定交通控制措施、指挥调度等。研究隧道安全营运及防灾救援的目的是减少隧道内事故发生的几率、降低隧道内事故发生的规模、减小隧道内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收集高速公路隧道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将隧道内突发事件分为交通事故事件、火灾事件、危险化学品事件三类,通过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致因进行分析,在各类事件的分类分级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该事件所导致的人身和财产损失程度以及对隧道运营造成的影响为标准,确定其危险等级。制定应急策略是预防事故的重要举措,应急策略的制定,离不开隧道监控系统。通过分析长寿坝隧道监控设施的构成和配置,以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级别作为划分依据,在不同的区域制定相应的隧道监控交通控制应急策略。以遵余高速长寿坝隧道为研究对象,对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特点及火灾等危险突发事件的救援风险性进行分析,对隧道防灾救援资源配置、防火救灾通风方案及突发事件救援策略进行研究,制定突发事件救援策略。将高速公路隧道监控设备的控制策略及交通流的控制和诱导方法植入隧道监控软件系统,构建应急预案系统,通过对应急预案模块的功能需求进行研究,构建各子功能模块。
肖珊[5](2020)在《高速公路长大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交通事业蓬勃发展,高速公路隧道里程和长大隧道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营运隧道事故频发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其运营安全问题成为了交通行业关注的重点。受其闭塞空间限制,隧道内部若出现重特大事故,其造成的危害将远远超过一般路段同类事件,由其带给隧道本身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是难以估计。因而,对高速公路长大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风险管理理论以及相关风险管理办法指南,提出了高速公路长大隧道运营安全风险的定义。通过对收集的国内外隧道运营事故资料以及浙江省高速公路长大隧道交通事故数据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到隧道运营事故特征规律,从人、车、路、环境、管理角度辨识归纳了隧道运营安全风险源影响因素,为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提供依据。结合隧道运营管理现状,确定了高速公路长大隧道运营安全风险等级划分。从隧道状况、交通特性、运营环境、运营管理四个角度,构建了隧道分区段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能够进行实际操作的指标分级标准。通过对常用风险评估方法的对比分析,基于传统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和模糊分析理论,引入了一种新的问卷调查形式(专家系统分析法)收集专家意见,并据此提出了新的模糊数确定方法转化专家意见,从而建立了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和集对分析法SPA(Set Pair Analysis)相结合的高速公路长大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最终实现主观赋权与客观评价结合,提高了长大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从降低隧道运营期事故可能性或事故损失的角度出发,从监测预警、警示告知、风险减轻、应急处置角度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以及运营管理相关建议。最后应用工程实例,演示了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的具体操作过程,并分别将采用传统AHP和三角FAHP确定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本文提出的高速公路长大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更具合理性和准确性。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6](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王乾[7](2019)在《城市道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城镇化率越来越高,未来城市发展趋向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城市道路隧道能有效缓解交通压力,规避城市交通翻越山岭、跨越江河的限制,在城市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隧道结构为封闭环境,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其疏散和救援相对困难。因此,开展城市道路隧道交通安全的相关研究十分重要。本文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城市典型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安全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三之子课题3“复杂环境下城市道路隧道风险动态评估技术”为依托,围绕城市道路隧道交通安全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在阐述城市道路隧道概念的基础上,对比了城市道路隧道与城市道路、公路隧道在道路、交通、环境的不同特点,分析了国内城市道路隧道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事故形态、事故车型、事故隧道等特征,总结了与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差异,提出了预防城市道路隧道交通事故的针对性措施。2)将道路、设施、环境、管理等客观条件为隧道交通安全提供保障的程度定义为“交通安全保障度”,根据交通安全保障度对行车安全的作用方式建立了城市道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度机理模型,从道路条件、安全设施、环境特征、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城市道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度的影响因素分析。3)借鉴或改进相关评价方法对城市道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度进行评价,根据影响因素分析和专家意见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参考相关规范和研究成果确定了指标等级判定标准,提出了以问卷调查和变权理论计算指标权重的方法,给出了城市道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度评价等级划分标准。4)运用所建模型进行实例隧道的应用分析,评价结果与隧道实际运营情况较符,针对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改善对策。通过隧道交通安全影响调查表明了洞口内外平-纵线形一致性、紧急停车带、照明环境、通讯和消防系统、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等因素对隧道交通安全影响较大。本文以城市道路隧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道路隧道相关特点,定义了交通安全保障度内涵,建立了城市道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度评价模型。研究成果为提高城市道路隧道交通安全提供了参考,对于城市道路隧道交通安全理论研究体系的完善,以及城市道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工程的实施意义重大。
梁磊[8](2017)在《左黎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备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伴随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总数也在继续升高,同时为了达成缩短行车里程、提高线型标准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目的等一系列目标,公路隧道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机电系统对公路隧道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隧道供配电、照明、通风、监控及通信等多方位的应用。隧道机电系统设备有着种类多、数量大、涉及的领域广等特点,而且机电系统的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机电设备和运行管理,要求较高的专业程度和技术含量,其规模普遍较大,更新迭代的速度也较快。为了对隧道机电系统的建设做进一步的保障,就需要挖掘机电系统当前的整体状态和不足之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便更好的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做出安全保障,方便人们通行。本文以山西省左权至黎城高速公路隧道机电施工为背景,针对该段高速公路隧道的机电设备施工技术做了详细的分析,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隧道机电系统工程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根据其具体功能作用不同,划分为供配电系统工程、照明系统工程、通风系统工程、监控系统工程以及通信系统工程五大部分,其各个部分间相辅相成,且其具体设计方案根据不同隧道分布情况和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进行调整。由于隧道机电系统安装所涉及的技术学科领域较为广泛,施工难度大以及对质量的严格把控,使其成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的一个难点。基于此,本文进一步介绍了电缆敷设、配电箱及控制箱安装、风机安装、柴油发电机组安装、低压配电柜安装的详细细节及要求。(2)为了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针对具体的机电项目,结合当地的环境、气候、车流量大小,以及车辆类型等多种原因,对机电系统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以原设计为基础,对隧道机电设计方案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在隧道机电施工的前期准备过程中,针对施工人员技术、设备及材料、以及施工机具等各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详细的描述了与隧道机电施工相关的进度控制任务、进度控制检查、进度管理改进方法及调整。对隧道机电施工重点、难点及相应处置办法进行了阐述,较为细致的对光电缆线路工程、摄像机安装、风机设施、电气接地对应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描述。(3)以山西省左权至黎城高速公路隧道为依托工程,对左黎全线机电设备进行了全面优化,包括隧道口可变信息发布屏优化、隧道内车行横洞监控图像优化、隧道监控通信光缆优化、灯具方案优化及电缆线方案优化。通过实际施工案例,详细阐述了新技术、新产品在隧道机电工程的应用,同时也说明了机电工程施工方案的多样化和延展性、扩容性,在高度信息化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现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投资比例在总体项目投资中也继续攀升,技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的新型产品和技术应用,使得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有了更大程度的保障和灵活性。(4)调试工作是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的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施工中的一个难点,把调试工作做好是使工程质量和设备质量满足各项技术及指标要求的前提。本文明确了联合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并就其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排查,其中包含单系统调试和多系统联合调试,对于隧道设备本地控制连接中的外场设备管路、线缆的检查和测试做了细致的描述,对机电系统开通调试前期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调试过程中的步骤与记录都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做指导。
王德伟[9](2017)在《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养护技术经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建设,与高速公路快速建设相配套的科学合理及时的养护管理工作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其复杂的线形、较高的桥隧比以及特殊的天气条件等增加了高速公路的养护成本和管理难度。本论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高速公路养护技术经济研究基础上,以西汉高速为例,基于真实的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建养数据,对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养护的技术状况、相关养护工作量内容和组成进行详细梳理;分析了高速公路养护土建设施技术经济性,获得了大中修及日常养护费用及其组成,并与丘陵、平原地区的高速公路养护费用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山岭重丘区养护费用水平;分析了山岭重丘区消防站点设立的必要性,基于西汉高速秦岭管理所管辖路段的真实事故发生地点、消防站点位置、救援时间分布等数据,构建了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消防站点选址模型,并将该模型对该消防站点事故与消防管理进行评价;最后探讨了不同运行条件下长大隧道照明系统、通风系统的开启触发模式,解析了隧道机电系统的故障组成及养护费用水平,以西汉高速秦岭I号隧道上行线为例测算了高压钠灯替换成LED灯对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照明系统经济费用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受地形地质因素影响,山岭重丘区土建设施养护技术性强,重载货运车辆对桥隧路面损害严重,养护管理成本高,相比于丘陵区和平原区的高速公路,山岭重丘区的高速公路养护费用处于较高的水平。西汉高速的大中修养护每公里费用为19.28万元/km,为丘陵区和平原区的高速公路的4.9倍和3.4倍,特别地,山岭重丘区的中修养护费费用达到10.04万元/km,这与山岭重丘区频繁的安全设施、桥梁桩基围挡、挡土墙修缮等养护维修工作密切相关;西汉高速2010-2015年小修养护费用3.89万元/km,为丘陵区和平原区的高速公路的1.7倍和1.8倍。(2)构建了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消防站点选址模型,评估了秦岭管理所消防队设置地点合理性。(3)当高压钠灯达到更换维修年限后,LED灯取代高压钠灯节省费用效果明显,经济性优势更突出。本研究的成果对于正确理解和评价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技术和经济性,掌握山区高速公路技术经济特征的共性、个性特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养护维修,不断探索管理新思路,对于山区高速公路养护决策以及制定安全高效的管理方案,最终创建安全、舒适、快捷、美观的行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李智[10](2017)在《简化BIM模型构建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施运维综合管理平台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的总里程快速增长,已突破12.35万公里,国内小车保有量也翻倍增加,同时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施也不断更新,这些给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施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此外,高速公路隧道设施的运维成本占设施全寿命周期成本的80%左右,且运维中故障发生的概率都是随机的,而传统的设施管理办法是监控管理和设施数据库管理分开独立的,有些地方还存在手工文档管理的模式。为了解决上述维护量大、效率低、成本高和管理不统一的问题,本文引入BIM技术、系统工程方法论和层次分析法,借助BIM技术的可视化和共享数据信息的功能,整合了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施运维数据库信息,通过系统工程方法论和层次分析法,实现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施运维综合管理平台的构思。本文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的文献数据,明确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提出了简化BIM模型构建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施运维的综合管理平台和四方面功能的构思。同时对宁武、福宁、福寿三条高速公路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了解了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施运维现状,并获取设施重要度和供应商优势度两个评估模型的权重数据。应用了系统工程方法论和层次分析法,实现了简化BIM模型的监控管理,故障和仓库信息管理,设施重要性和维修策略的选择,备件供应商优选排序。最后,以目前正在构建的杨梅岭隧道机电设施运维综合管理平台为例,详细地展示了杨梅岭隧道机电设施运维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的功能和效果。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是:简化BIM模型构建综合管理平台应用于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施运维管理中,通过四方面功能,实现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施的集中管理、可视管理和智能管理,有效地提高维护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目前这方面研究学者较少,本研究成果对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施运维管理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拓宽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意义。同时本研究也存在部分的不足之处,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
二、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与评价研究 ——以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 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
2.1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原因 |
2.2 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的特点 |
2.3 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内容 |
2.3.1 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 |
2.3.2 安全施工方面的教育与培训 |
2.3.3 隧道消防工程安全检查 |
2.3.4 现场安全管理 |
2.3.5 消防应急设施维护管理 |
2.4 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安全管理理论 |
2.4.1 系统安全理论 |
2.4.2 公共安全管理理论 |
2.5 评价的相关理论 |
2.5.1 系统评价理论 |
2.5.2 安全评价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
3.1 云南高速公路及隧道消防概况 |
3.2 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基本情况 |
3.2.1 隧道消防工程项目概况 |
3.2.2 项目安全管理组织 |
3.2.3 项目安全管理目标 |
3.2.4 项目安全管理基本制度 |
3.2.5 项目安全管理具体措施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 |
4.1 项目人为因素 |
4.1.1 项目人员对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
4.1.2 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
4.2 项目材料设备因素 |
4.2.1 消防产品质量 |
4.2.2 施工现场可燃材料 |
4.2.3 电气线路 |
4.2.4 消防水源设置 |
4.3 项目环境因素 |
4.3.1 自然环境 |
4.3.2 项目周围环境 |
4.4 项目管理因素 |
4.4.1 消防设备安装施工管理 |
4.4.2 消防设备的质量验收或检测管理 |
4.4.3 竣工验收管理 |
4.4.4 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评价 |
5.1 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和思路 |
5.1.1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5.1.2 指标体系的建立思路 |
5.2 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1 评价指标的选择 |
5.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3 武倘寻高速公路消防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 |
5.3.1 评价过程 |
5.3.2 评价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优化对策 |
6.1 完善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体系 |
6.1.1 安全管理目标体系的完善 |
6.1.2 责任制度体系的完善 |
6.1.3 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
6.2 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
6.2.1 重视人员配置和安全意识培养 |
6.2.2 重视从业人员能力和水平的培养 |
6.3 优化消防工程设计,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
6.3.1 控制消防设计质量 |
6.3.2 加强消防工程设计监管 |
6.4 重视机械设备的养护维护,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
6.5 优化施工环境,制定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论文的不足及展望 |
7.2.1 论文的不足 |
7.2.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2)公路隧道机电设备剩余寿命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公路隧道机电设备管理现状 |
1.2.2 机电设备寿命预测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公路隧道机电设备故障及寿命分析 |
2.1 公路隧道机电设备概述 |
2.1.1 公路隧道机电设备分析 |
2.1.2 公路隧道机电设备分类 |
2.2 公路隧道机电设备故障特点 |
2.2.1 机电设备故障定义及规律 |
2.2.2 机电设备故障统计及特性 |
2.2.3 公路隧道机电设备故障分析 |
2.3 公路隧道机电设备寿命预测分析 |
2.3.1 机电系统设备寿命分析 |
2.3.2 关键设备剩余寿命预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LSTM的机电设备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
3.1 机电设备剩余寿命特征因子的提取 |
3.1.1 异常值处理及去噪 |
3.1.2 数据归一化 |
3.1.3 寿命特征因子提取方法 |
3.2 基于LSTM的机电设备剩余寿命预测模型 |
3.2.1 循环神经网络结构和训练过程 |
3.2.2 预测模型的搭建和预测流程 |
3.2.3 机电设备寿命预测准确性检验 |
3.3 设备剩余寿命预测算例 |
3.3.1 自动栏杆机监测数据预处理 |
3.3.2 自动栏杆机寿命特征因子提取 |
3.3.3 自动栏杆机剩余寿命预测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改进LSTM-SAE的机电设备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
4.1 稀疏自编码器原理 |
4.2 基于LSTM-SAE的机电设备剩余寿命预测模型 |
4.2.1 预测模型框架 |
4.2.2 预测方法流程 |
4.3 实例验证 |
4.3.1 电池设备监测参数分析 |
4.3.2 电池寿命特征因子提取 |
4.3.3 剩余寿命预测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公路隧道机电设备寿命监管模块设计 |
5.1 寿命监管模块总体设计 |
5.1.1 监管模块需求分析 |
5.1.2 与现有系统对接要求 |
5.2 监管模块功能设计与实现 |
5.2.1 设备状态自动监测 |
5.2.2 故障处理及统计 |
5.2.3 寿命分析与预测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隧道长寿命周期大修分解可行方案评价及监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隧道养护维修现状问题研究综述 |
2.2 ELECTREⅢ法文献研究综述 |
2.3 演化博弈理论文献研究综述 |
2.4 本章小结 |
3 隧道养护维修现状研究 |
3.1 隧道养护与维修基本概念 |
3.1.1 隧道养护 |
3.1.2 隧道维修 |
3.2 隧道养护维修现状分析 |
3.2.1 隧道大修分解现状 |
3.2.2 隧道养护维修问题点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隧道长寿命周期大修分解可行方案评价 |
4.1 隧道大修分解可行方案的服役性能研究 |
4.1.1 机电系统(D) |
4.1.2 路面质量(L) |
4.1.3 土工结构(G) |
4.2 隧道大修分解可行方案的社会效益研究 |
4.2.1 安全性能(S) |
4.2.2 通勤质量(B) |
4.2.3 交通拥堵(T) |
4.3 隧道大修分解可行方案的环境效益研究 |
4.3.1 大气污染 |
4.3.2 噪音污染 |
4.3.3 城市风貌 |
4.4 隧道大修分解可行方案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的构建 |
4.4.1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 |
4.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3 评价模型的构建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演化博弈及系统动力学的隧道大修分解监管策略研究 |
5.1 隧道大修分解演化博弈与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5.1.1 隧道大修分解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 |
5.1.2 隧道大修分解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
5.1.3 隧道大修分解监管策略仿真及敏感性分析 |
5.2 隧道大修分解均衡解稳定性分析 |
5.2.1 隧道大修分解静态策略下系统稳定性分析与仿真 |
5.2.2 隧道大修分解动态策略下系统稳定性分析 |
5.2.3 隧道大修分解动态惩罚策略下的系统演化仿真 |
5.3 基于演化博弈的隧道大修分解的监管策略分析 |
5.3.1 参与人单方面稳定性分析 |
5.3.2 隧道大修分解监管优化仿真 |
5.4 本章小结 |
6 案例分析 |
6.1 案例说明 |
6.2 文一路隧道大修分解可行方案综合效益评价 |
6.2.1 文一路隧道大修分解备选方案的设定 |
6.2.2 文一路隧道大修分解经济效益评价 |
6.2.3 文一路隧道大修分解备选方案综合效益评价 |
6.3 文一路隧道大修分解博弈策略分析 |
6.3.1 基于运维方视角的博弈策略分析 |
6.3.2 基于政府方视角的博弈策略分析 |
6.4 基于大修分解方案的监管策略研究 |
6.4.1 维修方案优化 |
6.4.2 监管方面 |
6.4.3 安全方面 |
6.4.4 奖惩措施方面 |
6.4.5 人员及其他方面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Ⅰ 隧道大修分解方案评价指标权重咨询表(空白) |
附表Ⅱ 隧道大修分解方案评价指标权重咨询表(政府方) |
附表Ⅲ 隧道大修分解方案评价指标权重咨询表(运营方) |
(4)高速公路隧道交通控制和防灾救援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速公路发展近况 |
1.1.2 高速公路隧道发展近况 |
1.1.3 隧道管理现状和问题 |
1.1.4 项目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宏观政策和规划层面 |
1.2.2 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层面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4.1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分级分类研究 |
1.4.2 突发事件下高速公路隧道监控交通控制应急策略研究 |
1.4.3 高速公路隧道防灾救援资源配置和突发事件救援策略研究 |
1.4.4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 |
第2章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控制和防灾救援理论 |
2.1 隧道安全运营 |
2.1.1 隧道安全运营的概念 |
2.1.2 隧道安全管理设施 |
2.1.3 隧道监控系统 |
2.2 事故 |
2.2.1 事故的定义 |
2.2.2 事故的特征 |
2.3 突发事件 |
2.3.1 突发事件的定义 |
2.3.2 突发事件的特性 |
2.3.3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定义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分类分级研究 |
3.1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的类型分析 |
3.1.1 交通事故 |
3.1.2 火灾事故 |
3.1.3 危化品事故 |
3.2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的致因 |
3.2.1 交通事故 |
3.2.2 火灾事故 |
3.2.3 危化品事故 |
3.3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分类研究 |
3.3.1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一般分类标准 |
3.3.2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分类研究 |
3.4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分级研究 |
3.4.1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分级标准 |
3.4.2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分级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突发事件下高速公路隧道监控交通控制应急策略研究 |
4.1 高速公路隧道分类、分级 |
4.1.1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分类、分级 |
4.1.2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配置 |
4.2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交通控制设施 |
4.2.1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交通控制设施构成 |
4.2.2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交通控制设施配置 |
4.3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交通控制策略研究 |
4.3.1 隧道监控交通控制总体设计原则 |
4.3.2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应急控制区域划分 |
4.3.3 Ⅰ级特别危险事件交通控制应急策略研究 |
4.3.4 Ⅱ级危险事件交通控制应急策略研究 |
4.3.5 Ⅲ级轻微事件、Ⅳ级一般事件交通控制应急策略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速公路隧道防灾救援资源配置和突发事件救援策略研究 |
5.1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特征 |
5.2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救援时间分析 |
5.3 高速公路隧道防灾救援总体设计 |
5.3.1 总体设计原则 |
5.3.2 总体设计思路 |
5.3.3 防灾救援总体流程 |
5.4 高速公路隧道防火救灾设施分类及配置 |
5.4.1 高速公路隧道防火救灾设施分类 |
5.4.2 高速公路隧道专用消防车配置分析 |
5.5 高速公路隧道防火救灾通风方案 |
5.5.1 隧道通风系统的控制基准 |
5.5.2 非火灾时隧道通风方案 |
5.5.3 火灾救援通风方案 |
5.6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救援策略研究 |
5.6.1 处置工作流程 |
5.6.2 交通组织方案 |
5.6.3 交通安全辅助措施 |
5.6.4 结论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植入研究 |
6.1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模块的构成 |
6.1.1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模块的目标 |
6.1.2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模块的构成 |
6.2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模块功能需求研究 |
6.2.1 突发事件预警与报警模块 |
6.2.2 突发事件接警与处置模块 |
6.2.3 应急救援资源管理模块 |
6.2.4 应急救援预案管理模块 |
6.2.5 交通控制策略管理模块 |
6.2.6 应急救援和交通控制演练模块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高速公路长大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高速公路长大隧道运营安全风险源 |
2.1 高速公路长大隧道运营安全风险的定义 |
2.1.1 风险的定义 |
2.1.2 高速公路长大隧道运营安全风险的定义 |
2.2 高速公路长大隧道运营事故特征分析 |
2.2.1 隧道病害分析 |
2.2.2 交通事故分析 |
2.2.3 火灾、危险品泄漏事故分析 |
2.2.4 其他事故分析 |
2.3 高速公路长大隧道运营安全风险源的识别 |
2.3.1 隧道运营安全风险源的概念 |
2.3.2 隧道运营安全风险源的影响因素 |
2.3.3 隧道运营安全风险源的结构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速公路长大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3.1 风险接受准则 |
3.2 安全风险等级 |
3.3 评估指标选取原则 |
3.4 构建评估指标体系 |
3.4.1 评估指标体系结构 |
3.4.2 隧道分区段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 |
3.5 评估指标分级标准确定 |
3.5.1 隧道状况指标 |
3.5.2 交通特性指标 |
3.5.3 运营环境指标 |
3.5.4 运营管理指标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速公路长大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
4.1 风险评估方法 |
4.1.1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简述 |
4.1.2 本文采取风险评估方法 |
4.2 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
4.2.1 传统层次分析法 |
4.2.2 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 |
4.3 安全风险等级确定 |
4.3.1 风险等级评估方法概述 |
4.3.2 集对分析理论 |
4.3.3 集对分析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速公路长大隧道运营安全风险控制技术 |
5.1 风险控制流程 |
5.2 风险控制措施 |
5.2.1 监测预警 |
5.2.2 警示告知 |
5.2.3 风险减轻 |
5.2.4 应急处置 |
5.3 工程实例验证 |
5.3.1 工程概况 |
5.3.2 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
5.3.3 风险等级确定 |
5.3.4 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
5.3.5 运营风险控制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主要研究成果 |
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速公路长大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专家问询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7)城市道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道路隧道快速发展 |
1.1.2 隧道事故疏散救援困难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小结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城市道路隧道相关特征分析 |
2.1 城市道路隧道概念 |
2.2 城市道路隧道分类 |
2.3 城市道路隧道基本特点分析 |
2.3.1 与城市道路的比较 |
2.3.2 与公路隧道的比较 |
2.4 城市道路隧道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
2.4.1 时间分布特征 |
2.4.2 空间分布特征 |
2.4.3 事故形态特征 |
2.4.4 事故车型特征 |
2.4.5 事故隧道特征 |
2.4.6 对比分析 |
2.4.7 预防措施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城市道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度影响因素分析 |
3.1 交通安全保障度内涵 |
3.2 交通安全保障度事故机理 |
3.2.1 交通事故致因理论概述 |
3.2.2 交通安全保障度机理模型 |
3.3 交通安全保障度影响因素分析 |
3.3.1 隧道线形 |
3.3.2 路面状况 |
3.3.3 断面结构 |
3.3.4 交通设施 |
3.3.5 机电设施 |
3.3.6 交通特性 |
3.3.7 运营环境 |
3.3.8 管理工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城市道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度评价模型研究 |
4.1 安全评价方法概述 |
4.2 基元形式的模糊评价方法 |
4.2.1 评价方法的确定 |
4.2.2 评价方法的步骤 |
4.3 评价指标及其等级判定标准 |
4.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4.3.2 评价指标初选与优选 |
4.3.3 评价指标等级判定标准 |
4.4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3.1 主观权重的确定 |
4.3.2 客观权重的确定 |
4.5 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案例应用分析 |
5.1实例隧道1 |
5.1.1 隧道1 概况 |
5.1.2 隧道1 交通安全保障度评价 |
5.1.3 隧道1 评价结果分析 |
5.2实例隧道2 |
5.2.1 隧道2 概况 |
5.2.2 隧道2 交通安全保障度评价 |
5.2.3 隧道2 评价结果分析 |
5.3 隧道交通安全影响调查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城市道路隧道交通安全影响调查表 |
附录B 城市道路隧道交通安全影响调查结果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8)左黎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备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研究 |
1.2.1 机电系统设计水平现状 |
1.2.2 机电设备研究现状 |
1.2.3 机电工程施工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隧道机电的设备特点与分类 |
2.1 隧道机电系统的兴起与发展 |
2.2 隧道机电工程特点 |
2.3 隧道机电系统工程分类 |
2.3.1 供配电系统工程 |
2.3.2 照明系统工程 |
2.3.3 通风系统工程 |
2.3.4 监控系统工程 |
2.3.5 通信系统工程 |
2.4 设备安装类别 |
2.4.1 电缆敷设 |
2.4.2 配电箱、控制箱安装 |
2.4.3 风机安装 |
2.4.4 柴油发电机组安装 |
2.4.5 低压配电柜安装 |
2.5 小结 |
第三章 隧道机电系统安装方案优化 |
3.1 概述 |
3.2 施工前准备工作 |
3.2.1 施工人员技术准备 |
3.2.2 设备、材料准备 |
3.2.3 施工机具准备 |
3.3 施工组织计划安排 |
3.3.1 进度控制任务 |
3.3.2 进度控制检查 |
3.3.3 进度管理改进方法 |
3.3.4 施工进度计划调整 |
3.4 施工重点、难点及相应处置办法 |
3.4.1 标准化施工管控 |
3.4.2 光、电缆线路工程 |
3.4.3 摄像机安装 |
3.4.4 风机设施 |
3.4.5 电气接地 |
3.5 案例优化分析 |
3.5.1 隧道口可变信息发布屏优化 |
3.5.2 隧道内车行横洞监控图像优化 |
3.5.3 隧道监控通信光缆优化 |
3.5.4 隧道监控软件优化 |
3.5.5 隧道监控图像传输方案优化 |
3.6 小结 |
第四章 隧道机电设备调试 |
4.1 隧道设备本地控制连接 |
4.2 单系统调试 |
4.3 多系统联合调试 |
4.4 联合调试常见问题及原因排查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主要结论 |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养护技术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速公路养护内容和方法研究 |
1.2.2 养护工程量与费用研究 |
1.2.3 事故与消防管理研究 |
1.2.4 隧道机电系统研究 |
1.2.5 发展动态综述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山岭重丘区养护特征分析 |
2.1 概述 |
2.2 高速公路养护内容和组成分析 |
2.2.1 技术状况 |
2.2.2 日常养护作业 |
2.2.3 小修工程 |
2.2.4 中修工程 |
2.2.5 大修工程 |
2.2.6 改建工程 |
2.2.7 机电照明养护 |
2.3 影响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养护的因素分析 |
2.3.1 气候因素 |
2.3.2 地形地质 |
2.3.3 交通量 |
2.4 影响西汉高速公路养护因素特征 |
2.4.1 路段概述 |
2.4.2 数据积累情况 |
2.4.3 地形地质情况及其对养护工作影响分析 |
2.4.4 道路条件及其对养护工作影响分析 |
2.4.5 路段交通量及其对养护工作影响分析 |
2.5 小结 |
第三章 西汉高速养护土建设施技术经济性研究 |
3.1 合理养护费用组成分析 |
3.1.1 合理养护费用组成 |
3.1.2 养护内容及工作量组成分析 |
3.2 西汉高速养护费用分析 |
3.2.1 小修资金特征分析 |
3.2.2 中修资金特征分析 |
3.2.3 大修资金特征分析 |
3.3 三种地形条件下养护费用对比 |
3.3.1 小修养护费用对比 |
3.3.2 大中修养护费用对比 |
3.4 小结 |
第四章 西汉高速事故与消防管理分析 |
4.1 概述 |
4.2 山岭重丘高速公路事故管理分析 |
4.2.1 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事故特征分析 |
4.2.2 山岭重丘区西汉高速公路救援原则 |
4.2.3 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紧急事故响应等级机制分析 |
4.2.4 西汉高速公路事故处理分析 |
4.3 山岭重丘区消防管理分析 |
4.3.1 山岭重丘区消防站点设置必要性分析 |
4.3.2 山岭重丘区消防与安全管理联动分析 |
4.4 秦岭消防站点选址分析 |
4.4.1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时间分析 |
4.4.2 站点选址模型建立 |
4.5 小结 |
第五章 西汉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养护技术经济性研究 |
5.1 概述 |
5.1.1 隧道机电系统的组成 |
5.1.2 隧道机电系统的特征分析 |
5.2 特大群隧道机电系统设置及其原则分析 |
5.2.1 西汉公路特长隧道机电设置情况 |
5.2.2 照明系统运行条件 |
5.2.3 通风系统运行条件 |
5.2.4 通信系统运行条件 |
5.3 隧道机电故障损失分析 |
5.3.1 运行用电消耗 |
5.3.2 运行养护费用 |
5.3.3 可替代的照明设施经济性分析 |
5.4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简化BIM模型构建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施运维综合管理平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BIM技术的设施管理研究综述 |
1.2.2 国内BIM技术的设施管理研究综述 |
1.3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结构安排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BIM技术与设施管理相关理论 |
2.1 BIM技术 |
2.1.1 BIM技术的定义 |
2.1.2 BIM技术与运维 |
2.2 系统有关理论与方法 |
2.2.1 系统工程方法论 |
2.2.2 动态规划 |
2.3 层次分析法 |
2.3.1 层次分析法的含义与优点 |
2.3.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简化BIM模型构建机电设施运维综合管理平台 |
3.1 简化BIM模型综合管理平台的初步构建与功能 |
3.1.1 综合管理平台总体架构的构建 |
3.1.2 综合管理平台的总体功能 |
3.2 机电设施简化BIM模型监控管理的构建 |
3.2.1 设施简化BIM模型监控管理的内容 |
3.2.2 设施简化BIM模型的监控管理的构建 |
3.3 基于BIM技术构建综合管理平台的数据库 |
3.3.1 基于BIM技术构建综合管理数据库的初始化 |
3.3.2 数据库--故障与仓库信息管理的构建 |
3.3.3 数据库--层次分析法在设施重要度评估 |
3.3.4 数据库--层次分析法在供应商优势度评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案例--构建杨梅岭隧道机电设施综合管理平台 |
4.1 案例概况 |
4.1.1 案例简介 |
4.1.2 开发环境 |
4.1.3 适应条件 |
4.2 杨梅岭隧道设施BIM模型的建立 |
4.3 杨梅岭隧道设施简化BIM模型监控管理的构建 |
4.4 基于BIM技术的杨梅岭隧道数据库的初始化 |
4.5 杨梅岭隧道设施故障与仓库信息管理 |
4.5.1 问题与故障管理 |
4.5.2 设备管理 |
4.5.3 仓库管理 |
4.6 杨梅岭隧道机电设施重要度评估 |
4.7 杨梅岭隧道供应商优势度评估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 |
四、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与评价研究 ——以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为例[D]. 张帆.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公路隧道机电设备剩余寿命预测研究[D]. 赵威. 长安大学, 2021
- [3]隧道长寿命周期大修分解可行方案评价及监管策略研究[D]. 金尔. 浙江大学, 2020(01)
- [4]高速公路隧道交通控制和防灾救援策略研究[D]. 蒋曲然.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5]高速公路长大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D]. 肖珊. 长安大学, 2020(06)
-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7]城市道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度研究[D]. 王乾.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8]左黎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备施工技术研究[D]. 梁磊. 长安大学, 2017(07)
- [9]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养护技术经济研究[D]. 王德伟. 长安大学, 2017(02)
- [10]简化BIM模型构建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施运维综合管理平台的研究[D]. 李智. 福州大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