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湿地资源生物的可持续利用

江汉平原湿地资源生物的可持续利用

一、江汉平原湿地资源生物的可持续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奕,连海峰,林夏莹,陈双梅[1](2021)在《国内湿地时空研究可视化分析——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文中提出以1996-2020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1748篇文献为样本,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利用共现词分析、聚类分析、突现词分析、时间线图谱等方法,系统梳理国内湿地时空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前沿热点。研究表明:(1)湿地时空研究发文数量呈"J"型增长趋势,分为萌芽探索、稳步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研究内容逐渐多元丰富。(2)研究热点集中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驱动因素、景观格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3)GIS在湿地时空领域突现强度最大且时间最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是近期研究前沿热点。后续应关注湿地修复工程,加强湿地领域治理成效的研究。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2021)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海政发[2021]15号各镇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区属各单位,区内各市属公园、林场: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特此通知。2021年6月26日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前言森林城市建设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创新,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方向。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2019年,森林城市建设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城市建设,要求全市具备条件的区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要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为首都更好履行"四个服务"职责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谢佳雯[3](2021)在《平原水网地区乡村景观生态化设计研究 ——以苏州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向吉[4](2021)在《江汉平原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村意象营造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杨震[5](2021)在《基于精明收缩的石油资源枯竭型城市空间发展研究 ——以潜江市广华城区为例》文中提出

黄国伟,张亚东,樊孝萍,张新叶,邢建华[6](2021)在《江汉平原黑杨大径材高效培育技术》文中认为江汉平原黑杨大径材高效培育模式,需采用良种良法并做到因地制宜,以南方型黑杨优良品种为主,配合多种技术措施,形成高效培育技术模式或体系。

柯丁溢[7](2021)在《基于MSPA及水系连通性评价的嘉兴市蓝绿基础设施构建研究》文中指出快速城市化导致了许多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蓝绿基础设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e,BGI)则为此提供了一种综合解决方案,但现有研究中对平原河网地区BGI识别与构建的关注较少。本研究基于连通性识别出了相对重要的蓝绿廊道,相比于现行相关规划对“蓝色”河流要素的关注度更高,融合水系连通性评价的BGI构建方法对于平原河网地区蓝绿空间的科学规划与管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以浙江省嘉兴市为研究区域,探索了如何将河流水系的连通性评价结果转化为成本阻力面并纳入BGI的识别与构建中,促进了针对平原河网地区BGI构建方法和技术的地域性转化。研究基于MSPA和水系连通性评价,并通过MCR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对嘉兴市进行了潜在BGI的识别与构建,最终形成由三级蓝绿廊道、两级蓝绿源地所构成的嘉兴BGI网络体系,并提出了制定源地和廊道的分级管控措施、分等级协调BGI的多元功能复合以保障其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如下:(1)嘉兴市的核心斑块总面积118573.2hm2,西部较为破碎,其余地区连片分布,以湿地、耕地和水域为主,占比29.42%;(2)水系连通性最强的区域为中心城区由南郊河、北郊河、东环河及京杭古运河(嘉兴段)连接成环的骨干水系,并自中心向外发散;(3)研究结果显示,蓝色水系廊道在一二级廊道总长中占比68.63%,在嘉兴BGI网络中起到主要的结构连接作用。

周文昌,张维,胡兴宜,付甜,史玉虎[8](2021)在《湖北省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评估》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以湖北省湿地为对象,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评估,旨在为长江流域湿地保护、恢复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湿地资源、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和旅行费用支出法等,选择了12项指标,评估了2019年度湖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湖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达1.89×1012元,占2019年度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40%。12项指标中的价值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气候调节(占58.18%)、调蓄洪水(占16.49%)、淡水产品(占6.24%)、释放氧气(占5.50%)、能源生产(占4.04%)、水资源供给(占3.07%)、固碳(占2.68%)、休闲娱乐(占2.41%)、航运(占1.16%)、水质净化(占0.23%)、原材料生产(占0.003%)和科研教育(占0.001%)。[结论]气候调节、调蓄洪水和淡水产品3项服务价值为主导服务(占服务价值总量的80%),体现了湖北省湿地的重要性及其生态属性特征。

张晗[9](2021)在《大庆市主城区景观格局演变及其人为干扰度的响应研究》文中提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现今各学科的研究热点,黑龙江省大庆市作为典型的石油资源城市,在资源产业发展进程中出现各种生态问题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改善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状况,同时促进资源产业积极转型,开展本次景观格局演变与人为干扰响应研究。本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1990年、2000年、2010年与2018年4个时相的土地利用图像为基本数据源,分析区域内景观格局结构演变与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过程,以人为干扰为视角,探究人为干扰度时空演变与景观格局变化过程的相关性,剖析大庆市主城区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与现存问题,最终提出景观格局的优化策略以及生态规划对策。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期间大庆市主城区人为干扰度显着增加。1990-2018年间大庆市主城区人为干扰度显着增加,严重干扰度区域逐步向东扩张,轻微干扰区域由团块式分布变为分散式分布,景观连续性降低。(2)近30年间大庆市主城区景观格局变化明显。研究期间大庆市主城区范围内草地与耕地类型面积占比较大,呈现聚集式分布,林地、湿地景观类型零星分布,研究期间建设用地向东北方向扩张。研究区景观格局整体上趋于整合,局部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加深。(3)人为干扰度演变与景观格局具有显着相关性。人为干扰度与景观格局演变具有明显相关性.:随着人为干扰增强,景观形状复杂性降低,异质性与景观多样性降低,而景观破碎化增强,人为因素是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4)规范人类活动、引导式自修复方案以及完善空间格局是景观格局优化的重要策略。具体包括从干扰源头分级控制人类活动,适度减少人类干扰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合理分配土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分级采用引导式斑块自修复方案,保证各干扰等级区域破碎斑块能得到高效恢复的同时降低修复成本;从提升景观异质性、功能多样性与边缘缓冲区等方面入手,完善区域空间格局,同时提升中心城区绿地建设,实现景观格局的总体优化。通过对大庆市主城区景观格局及人为干扰度时空演变的响应研究,探究景观格局优化策略,为今后研究者及相关从业人员开展资源型城市景观格局优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本研究对大庆市未来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方萍[10](2021)在《南方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水量核算方法分区分类适应性研究》文中认为保障生态水量是维持河湖生态平衡和满足河湖基本功能的关键,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南方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条件丰富,但因受气候变化和不合理开发利用等自然和人类双重因素的影响,河流干旱断流、湖泊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问题仍旧存在,加之当前我国南方平原河网地区在生态水量有关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导致居民日常生活、城市生产和环境生态用水的矛盾依然严重,因此开展南方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水量研究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生态水量研究发展历程、生态水量的概念和内涵以及相关的核算方法;以我国南方平原河网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明确南方平原河网地区范畴,梳理南方平原河网地区特性,探明了生态水量在南方平原河网地区的表征方式,并结合当前有关生态水量的资料,明确了南方平原河网生态水量的内涵及性质;基于“空间分区、水体分类”的理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了分区指标的筛选,借助对南方平原河网结构类别分析,构建了南方平原河网的分区分类体系;在分区分类结果的基础上,对生态水位核算方法进行了适应性研究,并进行了分区分类下生态水位核算方法的选取,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南方平原河网地区的生态水量核算方法体系;最后,选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里下河平原河网作为南方平原河网的典型区,实现了南方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水量分区分类适应性研究在里下河平原河网地区的完整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生态水位来表征南方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水量更为合理;(2)南方平原河网可被划分为湿润地区河流类、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河流类、湿润地区湖泊类、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湖泊类;(3)频率曲线法、Qp法、近十年最小水位法适宜于核算湿润地区河流类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河流类的基本生态水位;湿周法、总体达标法、参考国家对内河航道等级的规定水深法分别适宜于湿润地区河流类维持鱼类生境生态水位、满足稀释和自净需水水位、满足航运功能水位的核算;水量损失法、最小水位法、年保证率法、变化速率法适宜于湿润地区湖泊类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湖泊类基本生态水位的核算;最小生物空间法适宜于湿润地区湖泊类维持鱼类生境生态水位的核算;换水周期法、物质平衡法适宜于湿润地区湖泊类满足稀释和自净需水水位的核算;暂不考虑满足航运功能水位。(4)经里下河平原河网生态水位核算方法分区分类适应性研究,认为通榆河基本生态水位推荐值为0.32m,适宜生态水位推荐值为0.68m。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南方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水量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进一步确定南方平原河网地区的生态水量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该研究所探索出的适合我国南方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水量核算方法体系及相关案例研究,可供南方平原河网其他流域借鉴,也可为下一阶段各流域河湖生态水位目标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二、江汉平原湿地资源生物的可持续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汉平原湿地资源生物的可持续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湿地时空研究可视化分析——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
    2.1 研究方法
    2.2 数据采集
3 国内湿地时空研究现状概述
4 湿地时空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4.1 国内湿地时空热点分析
    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4.3 关键词突变前沿分析
    4.4 研究热点演化过程
5 结论

(2)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
    1.1 海淀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背景
        1.1.1 国家层面
        1.1.2 京津冀区域层面
        1.1.3 北京市层面
        1.1.4 海淀区层面
    1.2 海淀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意义
2.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河流水系
        2.1.5 土壤条件
    2.2 社会经济条件
        2.2.1 历史沿革
        2.2.2 行政区划和人口
        2.2.3 经济发展概况
        2.2.4 交通条件
    2.3 自然资源
        2.3.1 土地资源
        2.3.2 水资源
        2.3.3 湿地资源
        2.3.4 动植物资源
        (1)植物资源
        (2)动物资源
        2.3.5 旅游资源
    2.4 生态环境状况
        2.4.1 空气环境质量
        2.4.2 水环境
        2.4.3 土壤环境
        2.4.4 声环境
        2.4.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2.5 特色文化
        2.5.1 皇家园林文化
        2.5.2 古树名木文化
        2.5.3 大运河文化
        2.5.4 红色文化
        2.5.5 高等教育文化
        2.5.6 中关村科创文化
3. 森林城市建设基础分析
    3.1 森林资源特征分析
        3.1.1 林地资源
        (1)总体情况
        (2)空间分布
        3.1.2 林种结构
        3.1.3 乔木林特征
        (1)林龄组成
        (2)林分起源
        (3)优势树种
        3.1.4 林木蓄积
        3.1.5 森林覆盖率
    3.2 城区绿地特征分析
    3.3 生态科普载体分析
    3.4 资源管护情况分析
        3.4.1 森林防火
        3.4.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3.4.3 林业信息化建设
        3.4.4 公益林管护
        3.4.5 绿地管护
        3.4.6 野生动植物保护
        3.4.7 林业队伍
    3.5 指标达标情况分析
        3.5.1 森林网络
        (1)林木覆盖率
        (2)城区绿化覆盖率
        (3)城区树冠覆盖率
        (4)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5)城区林荫道路率
        (6)城区地面停车场绿化
        (7)乡村绿化
        (8)道路绿化
        (9)水岸绿化
        (10)农田林网
        (11)重要水源地绿化
        (12)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
        3.5.2 森林健康
        (1)树种多样性
        (2)乡土树种使用率
        (3)苗木使用
        (4)生态养护
        (5)森林质量提升
        (6)动物生境营造
        (7)森林灾害防控
        (8)资源保护
        3.5.3 生态福利
        (1)城区公园绿地服务
        (2)生态休闲场所服务
        (3)公园免费开放
        (4)乡村公园
        (5)绿道网络
        (6)生态产业
        3.5.4 生态文化
        (1)生态科普教育
        (2)生态宣传活动
        (3)古树名木
        (4)市树市花
        (5)公众态度
        3.5.5 组织管理
        (1)建设备案
        (2)规划编制
        (3)科技支撑
        (4)示范活动
        (5)档案管理
        3.5.6 总体情况
    3.6 森林城市建设潜力分析
        3.6.1 国土增绿潜力分析
        (1)林业用地
        (2)村庄驻地、四旁用地
        (3)城区绿地
        3.6.2 森林健康提升潜力
        3.6.3 森林服务提升潜力
        3.6.4 森林文化提升潜力
    3.7 优势与问题
        3.7.1 优势
        (1)生态区位重要,规划站位较高
        (2)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支持有力
        (3)生态格局完整,建设基础扎实
        (4)群众基础较好,爱绿氛围浓厚
        3.7.2 面临的问题
        (1)城市绿地空间分布与服务功能还需进一步优化提升
        (2)乡村绿化特色和乡愁生态景观还需进一步挖掘强化
        (3)生态场所服务和生态活动传播还需进一步发动扩散
4. 森林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4.1 指导思想
    4.2 建设原则
        4.2.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4.2.2 坚持服务首都核心功能
        4.2.3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绿化
        4.2.4 坚持近自然化理念
        4.2.5 坚持科学节俭绿化
        4.2.6 坚持人文生态融合
        4.2.7 坚持全民共建共享
    4.3 规划愿景
    4.4 规划依据
        4.4.1 法律法规
        4.4.2 标准规范
        4.4.3 国家、地方文件与规划
    4.5 规划范围
    4.6 规划期限
    4.7 规划目标
        4.7.1 总体目标
        4.7.2 阶段目标
        (1)近期目标(2021年—2023年)
        (2)中期目标(2024年—2025年)
        (3)远期目标(2026年—2035年)
        4.7.3 指标目标
5. 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
    5.1 上位规划衔接
        5.1.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1)规划分析
        (2)对本规划的指导
        5.1.2《北京市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
        (1)规划分析
        (2)对本规划的指导
        5.1.3《海淀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
        (1)规划分析
        (2)对本规划的指导
    5.2 总体布局
        (1)一屏四心
        (2)多廊多点
6. 森林网络体系建设
    6.1 城区绿地完善工程
        6.1.1 建设范围、人口数量
        6.1.2 建设目标
        6.1.3 建设内容
        (1)公园绿地建设
        (2)小微绿地建设
        (3)老旧公园升级
        (4)环境友好型社区改造
        (5)森林城市建设示范活动
        (6)森林城市科技主题公园建设
    6.2 两道绿隔扩展工程
        6.2.1 建设现状
        6.2.2 建设目标
        6.2.3 建设内容
        (1)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提质增绿
        (2)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优化扩绿
    6.3 道路景观提升工程
        6.3.1 建设现状
        6.3.2 建设目标
        6.3.3 建设内容
        (1)新建道路高标准绿化
        (2)已建道路绿化景观提升
        (3)林荫停车场建设
    6.4 生态水系打造工程
        6.4.1 建设现状
        6.4.2 建设目标
        6.4.3 建设内容
        (1)“水清岸绿”生态河渠建设
        (2)小月河生态廊道建设
        (3)北部生态湿地群营建
    6.5 绿色村镇建设工程
        6.5.1 建设现状
        6.5.2 建设目标
        6.5.3 建设内容
        (1)休闲场所建设
        (2)村庄绿化提升
        (3)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
    6.6 近自然片林营建工程
        6.6.1 建设现状
        6.6.2 建设目标
        6.6.3 建设内容
    6.7 自然保护地优化工程
        6.7.1 建设现状
        6.7.2 建设内容
    6.8 古树名木保护工程
        6.8.1 保护现状
        6.8.2 建设目标
        6.8.3 建设内容
7. 森林健康体系建设
    7.1 高质量森林经营
        7.1.1 林分抚育提质
        (1)建设现状
        (2)建设目标
        (3)建设内容
        7.1.2 生态公益林管护
        (1)建设现状
        (2)建设内容
    7.2 生境营建
        7.2.1 建设目标
        7.2.2 建设内容
        (1)完善生态廊道
        (2)划建自然保留区
        (3)营造鸟类栖息地
        (4)改善河道水生态系统
        (5)建设城市水鸟保护区域
        (6)海淀区城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建设
    7.3 绿地养护
        7.3.1 建设目标
        7.3.2 建设内容
        (1)绿地有机覆盖
        (2)城市林木近自然管理
    7.4 森林火灾防控
        7.4.1 建设目标
        7.4.2 建设内容
        (1)完善防火预警预测体系
        (2)提升防火调度水平
        (3)提升扑救火能力
        (4)开展常态化防火宣传
    7.5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7.5.1 建设目标
        7.5.2 建设内容
        (1)完善有害生物监测体系
        (2)提升有害生物防治能力
        (3)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宣传
    7.6 林业信息化建设
        7.6.1 建设现状
        7.6.2 建设目标
        7.6.3 建设内容
        (1)完善园林绿化资源管理体系
        (2)建设智慧林业信息系统
8. 生态福利体系建设
    8.1 绿道网络建设
        8.1.1 建设现状
        8.1.2 建设目标
        8.1.3 建设内容
        (1)三级绿道体系建设
        (2)绿道服务点建设
        (3)绿道管理养护
    8.2 生态休闲空间发展
        8.2.1 建设现状
        8.2.2 建设目标
        8.2.3 建设内容
        (1)郊野公园休闲空间建设
        (2)清河滨水休闲空间建设
        (3)生态田园休闲空间建设
        (4)森林康养休闲空间建设
    8.3 农林产业发展带建设
        8.3.1 建设现状
        8.3.2 建设目标
        8.3.3 建设内容
9.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9.1 生态文化体验基地建设
        9.1.1 建设目标
        9.1.2 建设内容
        (1)森林文化体验基地
        (2)湿地文化体验基地
        (3)古树文化体验基地
        (4)园林文化体验基地
        (5)义务植树基地
    9.2 全民自然教育网络构建
        9.2.1 建设目标
        9.2.2 建设内容
        (1)成立海淀区自然教育网络
        (2)成立海淀区自然教育中心
        (3)自然教育基地建设
        (4)自然教育驿站建设
    9.3 生态标识系统建设
        9.3.1 建设目标
        9.3.2 建设类别
        9.3.3 建设内容
        (1)海淀区生态标识系统设计
        (2)生态科普标识标牌布设
    9.4 生态文化传播
        9.4.1 建设目标
        9.4.2 建设内容
        (1)制作森林城市建设宣传物料,服务百姓生活
        (2)拍摄图文视频素材全方位展示森林海淀风貌
        (3)开展多种形式的森林城市建设宣传活动
        (4)持续推动森林城市建设惠民活动
1 0. 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价
    1 0.1 估算依据
    1 0.2 工程总投资
        1 0.2.1 按照建设项目与费用构成分
        1 0.2.2 按照建设期限分
    1 0.3 资金筹措
        1 0.3.1 上级生态建设类项目资金
        1 0.3.2 地方财政投入
        1 0.3.3 社会性投入
    1 0.4 效益评价
        1 0.4.1 生态效益分析
        (1)涵养水源
        (2)保育土壤
        (3)净化大气环境
        (4)调节小气候
        (5)固碳释氧
        (6)保护生物多样性
        1 0.4.2 社会效益分析
        (1)美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
        (2)传播森林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提高城市综合实力
        (4)增加就业机会
        1 0.4.3 经济效益分析
        (1)直接经济效益
        (2)间接经济效益
1 1.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 1.1 全面建立林长制
        1 1.1.1 分级设立林长
        1 1.1.2 建立工作机制
    1 1.2 严格考核反馈
    1 1.3 全面统筹,保障资金
    1 1.4 人才强林,科技兴林
        1 1.4.1 加强人才培养
        1 1.4.2 凸显科技创新特色
        1 1.4.3 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
    1 1.5 林政资源管理
        1 1.5.1 制定合理的林木采伐限额
        1 1.5.2 划定林地保护红线,统筹国土空间
        1 1.5.3 建立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体系
    1 1.6 森林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6)江汉平原黑杨大径材高效培育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造林地选择
2 深翻整地
3 良种壮苗选择
4 造林方法
5 栽植密度
6 农林复合经营
    6.1 林粮油模式
    6.2 林药模式
    6.3 林菌模式
    6.4 林菜模式
    6.5 林畜草模式
    6.6 林禽模式
7 平衡施肥
8 中耕除草
9 整形修枝
10 病虫害防治
11 采伐

(7)基于MSPA及水系连通性评价的嘉兴市蓝绿基础设施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
    1.5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2 国内外相关研究
    2.1 BGI的概念演变
    2.2 BGI的理论研究基础
        2.2.1 城市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服务
        2.2.2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格局
        2.2.3 水文学与水系连通性
    2.3 BGI的相关探索与实践
    2.4 BGI的识别与构建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概况
        3.1.1 自然概况
        3.1.2 水利概况
        3.1.3 社会经济概况
        3.1.4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3.2 数据准备及预处理
    3.3 研究方法
        3.3.1 MSPA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
        3.3.2 景观连接度指数
        3.3.3 基于图论的水系连通性评价
        3.3.4 MCR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3.3.5 重力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嘉兴市BGI识别与构建
    4.1 空间格局分类与核心斑块识别
        4.1.1 基于MSPA的空间格局分类
        4.1.2 核心源地识别
    4.2 水系连通性评价
        4.2.1 由数字河网建立图模型
        4.2.2 确定边权值并建立加权邻接矩阵
        4.2.3 水系连通性计算
        4.2.4 水系连通性评价
    4.3 BGI网络识别与构建
        4.3.1 最终成本阻力面构建
        4.3.2 潜在BGI网络的识别
        4.3.3 BGI网络重要性分级
        4.3.4 嘉兴市BGI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嘉兴市BGI实施策略
    5.1 识别评估潜在的蓝绿源地并分级管控
        5.1.1 对一级核心源地实行严格管控
        5.1.2 对二级源地进行弹性维护
    5.2 连通性评价优化蓝绿网络格局
        5.2.1 一级廊道的保护利用策略
        5.2.2 二三级廊道的开发控制策略
    5.3 分等级协调BGI的多元功能复合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讨论
        6.1.1 结论
        6.1.2 讨论
    6.2 研究不足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8)湖北省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3 评估方法
        1.3.1 供给服务价值 淡水产品价值计算公式:
        1.3.2 调节服务价值 调蓄洪水价值计算公式:
        1.3.3 文化服务价值 科研教育价值计算公式[21]:
2 结果与分析
    2.1 淡水产品
    2.2 水资源供给
    2.3 原材料生产
    2.4 航 运
    2.5 能源生产
    2.6 调蓄洪水
    2.7 水质净化
    2.8 气候调节
        (1) 降低温度。
        (2) 增加空气湿度。
    2.9 固 碳
    2.10 释放氧气
    2.11 科研教育
    2.12 休闲娱乐
    2.13 湖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
3 讨 论
4 结 论

(9)大庆市主城区景观格局演变及其人为干扰度的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土地资源危机及环境问题突出
        1.1.2 资源型产业关系到城市及国家安全
        1.1.3 石油资源为大庆市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景观格局演变研究现状
        1.3.2 景观格局优化研究现状
        1.3.3 人为干扰度研究现状
        1.3.4 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相关研究
        1.3.5 大庆市景观生态建设研究现状
        1.3.6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简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区域概况
        1.5.1 自然条件概况
        1.5.2 社会经济概况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2 资源型城市人为干扰度与景观格局的基础理论研究
    2.1 景观生态相关理论
        2.1.1 景观
        2.1.2 景观要素
        2.1.3 景观格局
        2.1.4 景观格局优化
        2.1.5 景观生态学理论在研究内应用
    2.2 人为干扰度演变理论
        2.2.1 人为干扰理论
        2.2.2 人为干扰度综合模型
        2.2.3 人为干扰理论在研究内应用
    2.3 资源型城市生态修复理论
        2.3.1 资源型城市
        2.3.2 城市生态学
        2.3.3 城市双修理论
        2.3.4 引导型自修复理论
        2.3.5 资源型城市生态修复理论在研究内应用
    2.4 本章小结
3 大庆市主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3.1.1 图像数据源获取与景观类型分类
        3.1.2 地图及参考数据
        3.1.3 景观类型重分类
    3.2 研究方法
    3.3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3.1 土地类型量化分析
        3.3.2 土地类型转移过程分析
    3.4 景观格局演变过程分析
        3.4.1 景观格局重心转移过程分析
        3.4.2 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大庆市主城区人为干扰度动态分析
    4.1 研究方法
        4.1.1 人为干扰度模型
        4.1.2 研究尺度选择
        4.1.3 人为干扰度计算
        4.1.4 人为干扰度赋值
    4.2 人为干扰度分级
    4.3 人为干扰度空间变化特征
    4.4 人为干扰度时间变化特征
    4.5 本章小结
5 景观格局指数对人为干扰度时空变化的响应
    5.1 研究方法
    5.2 景观格局指数对人为干扰度在时间变化上的响应
    5.3 景观格局指数对人为干扰度在空间变化上的响应
    5.4 景观格局指数对人为干扰度的相关性分析
    5.5 景观格局演变驱动因素探究
    5.6 本章小结
6 大庆市主城区景观格局优化及发展模式探究
    6.1 大庆市主城区景观格局特征
    6.2 大庆市主城区景观格局现存问题
    6.3 大庆市主城区景观格局优化原则
    6.4 大庆市主城区景观格局优化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10)南方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水量核算方法分区分类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生态水量研究发展历程
        1.2.2 国内外生态水量的概念及内涵
        1.2.3 国内外生态水量核算方法研究
        1.2.4 生态水量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南方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水量的表征方式
    2.1 南方平原河网地区范畴
    2.2 南方平原河网地区特性
        2.2.1 形态特性
        2.2.2 水文特性
        2.2.3 水动力特性
        2.2.4 功能特性
    2.3 南方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水量的表征方式
        2.3.1 生态水量表征指标
        2.3.2 南方平原河网生态水量表征指标
        2.3.3 南方平原河网生态水位内涵及性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南方平原河网地区分区分类研究
    3.1 南方平原河网分区
        3.1.1 分区指标选择
        3.1.2 指标筛选方法
        3.1.3 指标筛选过程
        3.1.4 分区结果及分析
    3.2 南方平原河网分类
    3.3 分区分类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区分类下的南方平原河网生态水位核算方法适应性研究
    4.1 南方平原河网生态水位的功能特性及组成
        4.1.1 南方平原河网生态水位的功能特性
        4.1.2 南方平原河网生态水位的组成
        4.1.3 分区分类下南方平原河网生态水位的组成
    4.2 南方平原河网生态水位核算方法适应性分析
        4.2.1 河流类生态水位核算方法适应性分析
        4.2.2 湖泊类生态水位核算方法适应性分析
        4.2.3 生态水位核算方法适应性分析结果
    4.3 分区分类下生态水位的核算方法
        4.3.1 湿润地区河流类生态水位的核算方法
        4.3.2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河流类生态水位的核算方法
        4.3.3 湿润地区湖泊类生态水位的核算方法
        4.3.4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湖泊类生态水位的核算方法
    4.4 分区分类下生态水位核算方法适应性研究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里下河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水位核算方法分区分类适应性研究
    5.1 区域概况
    5.2 生态水位核算
        5.2.1 基本生态水位
        5.2.2 维持鱼类生境的生态水位
        5.2.3 满足稀释和自净需水水位
        5.2.4 满足航运功能水位
        5.2.5 生态水位核算结果
    5.3 生态水位核算方法适应性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江汉平原湿地资源生物的可持续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湿地时空研究可视化分析——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J]. 陈奕,连海峰,林夏莹,陈双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11)
  • [2]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的通知[J].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1(03)
  • [3]平原水网地区乡村景观生态化设计研究 ——以苏州为例[D]. 谢佳雯.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4]江汉平原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村意象营造策略研究[D]. 向吉. 长江大学, 2021
  • [5]基于精明收缩的石油资源枯竭型城市空间发展研究 ——以潜江市广华城区为例[D]. 杨震. 长江大学, 2021
  • [6]江汉平原黑杨大径材高效培育技术[J]. 黄国伟,张亚东,樊孝萍,张新叶,邢建华. 湖北林业科技, 2021(03)
  • [7]基于MSPA及水系连通性评价的嘉兴市蓝绿基础设施构建研究[D]. 柯丁溢. 浙江大学, 2021(01)
  • [8]湖北省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评估[J]. 周文昌,张维,胡兴宜,付甜,史玉虎. 水土保持通报, 2021(03)
  • [9]大庆市主城区景观格局演变及其人为干扰度的响应研究[D]. 张晗.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10]南方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水量核算方法分区分类适应性研究[D]. 方萍.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标签:;  ;  ;  ;  ;  

江汉平原湿地资源生物的可持续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