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省理工学院教育教学考察报告——感受篇(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伟,吴静怡,张执南,奚立峰,林忠钦[1](2021)在《构建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体系》文中研究说明布局并推动未来工业发展的过程,需要构建新型的教育体系。该教育体系不仅要停留在追求优秀的层面上,更要面向未来培养卓越人才。为此剖析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体系,需要协调好三方面的关系:基础层面协调好科学与工程的关系;外延层面处理好工程与人、社会以及自然之间的关系;知识与教育体系中处理好内在链接,即工程与文化以及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此外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未来工科人才的发展至关重要,应该在工程教育体系中贯穿始终。
龙玫[2](2017)在《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文中指出人性的升华、社会的净化,都有赖于无私、利他的品德。教育,尤其高等教育作为文明传承、知识传授的重要系统,天然地承担着这种净化的使命。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国际组织的教育政策及理念已经对各国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中,经合组织(OECD)在高等教育政策领域更是具备了 "无可争议的品牌识别",相关研究尚且有限。它的"软权力"与布尔迪厄所称的"符号权力"颇为相似。本研究对经合组织教育工作发展历程、高等教育政策的缘起、政策生成过程、政策文本特征及其对各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作了剖析,并从符号权力的视角分析了其高等教育政策生成与发挥影响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自组织成立至今,教育工作经历了萌芽期对教育与经济关联的求证、初创期的地位认可、发展期的重新定位,业已进入成熟期,逐渐成为组织的核心事务之一。高等教育领域的工作,虽然起步稍晚,但也从对高等教育机构管理的关注,不断拓展、深化,发展到对质量保障、大学功能、学习成果等各个领域的重视。以项目为依托,涌现出了大量的高等教育出版物(政策文本),承载着经合组织的理念,传播到各国。教育政策评议项目(高等教育部分)和国际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评估(AHELO)可行性研究项目,作为经合组织高等教育领域工作的范例,其运行过程较好地展现了项目式运作的优势,同时也完整地诠释了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生成中的符号权力:符号权力以应需而生为现实基础;符号结构的形成中倚重知识分子(专家)的独立性;高效、务实的工作风格是为符号权力的主体结构。通过运用MAXQDA软件对经合组织23个高等教育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文本在语气、内容与价值取向上体现出相似的特征:在高等教育发展上强调"质量为本",对高等教育功能的定位具有经济化倾向;注重营造危机感与竞争、革新的氛围,语气表述多委婉、缜密而客观;通过对术语的界定与不断重复,以及评价权力的使用来强化组织权威。这些特征,凸显了经合组织政策文本的重要性、客观性或是权威性,有助于增强其文本内容、观念乃至相关术语的传播。以英国、爱尔兰、美国和中国为案例,各国的媒体报道、学术研究、政策文本与实践中,均可寻觅到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影响的踪迹。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的若干报道中或称扬或贬损的态度,有形无形中彰显着经合组织的影响;爱尔兰高等教育评议项目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建构了它当今的高等教育体系。美国由于与经合组织的独特渊源,一方面对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发挥着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媒体报道、政策报告中见到经合组织带给它的印记。作为非成员国,中国也在逐步引入经合组织高等教育出版物、研究其高等教育政策及项目、积极参与它的高等教育项目,并在高等教育政策制定中表现出采纳相关建议及采用有关术语的种种端倪。从符号权力的视角分析,经合组织在高等教育政策领域的符号资本来自经济资本,由此带来的影响可谓利弊并存;承载着组织符号结构的高等教育政策文本是借助文化资本生成、籍由社会资本传播的;这种结构再生产的过程是组织有意引导、各国选择,再加上历史趋势推动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马廷奇,吴佳欣[3](2017)在《麻省理工学院教师的教学责任及其保障机制》文中研究表明麻省理工学院追求卓越教学的办学理念成就了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本科教育的声誉。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将教学责任作为教师最基本的学术责任,并与科研责任、社会服务责任相互协同、相互促进。麻省理工学院教师的教学责任主要体现在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坚持教研结合、追求卓越的教学质量等三个方面。实践中,麻省理工学院通过教师聘任与薪酬制度的引导、教学支持机构的保障、教学评价制度的激励,以及教学文化的熏染保障和落实教师的教学责任。
马廷奇,吴佳欣[4](2016)在《麻省理工学院教师的教学责任及其保障机制》文中认为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标志。麻省理工学院(MIT)将教学责任作为教师基本的学术责任。MIT教师的教学责任主要体现在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教研结合、追求质量卓越等三个方面,并通过教师聘任与薪酬制度的激励、教学支持机构的保障、教学评价制度的导向以及教学文化的熏染予以保障和落实。
陈思[5](2015)在《电路原理课的研究型教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电路原理课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的改革为例,探讨了专业基础课进行研究型教学的可行性思路,可供广大教师参考。
何玉云[6](2011)在《对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基础,为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各高等学校为争夺优秀研究生生源的招生竞争日趋激烈,纷纷采取有力措施来吸引考生。本文从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历年来计算机专业招生生源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现在所面临的生源问题,提出改变现状的一些个人看法。
俎云霄,于歆杰,郑君里[7](2010)在《本科课程设置新计划解读及思考——以MIT的EECS系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麻省理工学院(MIT)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EECS)系本科课程设置的新计划,对一些新增设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对课程设置的修订进行了解读,说明了其修订的基本理念和目的,特别说明了新增设的两门导论课程的作用和特点;介绍了EECS系三个专业的特点及七个研究方向的选课方案,并对比了中国高等教育与MIT的差异,分析了从中得到的启示。
于歆杰,陆文娟,王树民[8](2006)在《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选材与创新——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课程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课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为例,讨论了在科技迅猛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对经典教学内容进行选材与创新的可行思路,可供广大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参考和借鉴。
于歆杰,陆文娟,王树民[9](2006)在《专业基础课中的研究型教学——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课案例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课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的改革为例,讨论了在科技迅猛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前提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进行研究型教学的可行思路,以供广大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参考。
于歆杰,王树民,陆文娟,刘秀成[10](2005)在《讲授二端口网络的时机和方法》文中研究表明介绍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课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有关二端口网络讲授时机和方法的一种新的处理思路。二端口网络在电路原理课程中一般放在最后部分进行讲授,因此学生很难将二端口网络融入电路原理的教学内容,造成的后果是这部分内容普遍教学效果不好。本文提出的处理思路是将二端口网络讲授提前,并且在整个电路原理教学过程中从认知规律出发不断展现二端口网络的相应内容,弥补了传统处理方式的缺陷,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麻省理工学院教育教学考察报告——感受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麻省理工学院教育教学考察报告——感受篇(论文提纲范文)
(1)构建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 基础层面:科学与工程需协同发展 |
(一) 确立拔尖理科教育在卓越工程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
(二) 跨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未来知识交叉融合的核心。 |
二、 工程教育与人、社会及自然需和谐发展 |
(一) 建立工程伦理以及工程实践引导类课程。 |
(二) 改革通识教育体系,确立优秀教师对校园文化的引领地位。 |
三、 实现跨地域、跨领域、跨学科的文化与知识交叉 |
(一) 高等教育国际化:跨地域的文化交叉。 |
(二) 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跨领域的育人方式交叉。 |
(三) 新工科课程建设:跨学科的知识交叉。 |
四、 终身学习能力是工程教育进阶的必要条件 |
(一) 教师主体素质的培育与提升:推广基于OBE的教育模式。 |
(二) 项目式教学:从“学中学”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五、 结语 |
(2)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界定 |
一、教育政策 |
二、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 |
三、研究视角界定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经合组织特征及教育历程的研究 |
二、关于经合组织(高等)教育项目的研究 |
三、关于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文本的研究 |
四、关于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影响的研究 |
五、关于其他国际组织高等教育政策的研究 |
六、关于经合组织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研究 |
七、相关研究述评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主题 |
二、研究框架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的缘起 |
第一节 成立背景与历史沿革 |
第二节 机构设置与工作方式 |
一、机构设置的演变 |
二、工作方式 |
三、经费来源 |
第三节 教育工作溯源 |
一、萌芽期:求证教育与经济关联 |
二、初创期:认可教育工作的地位 |
三、发展期:教育工作的重新定位 |
四、成熟期:教育逐渐成为核心事务 |
第四节 高等教育工作进展 |
一、高等教育机构管理项目(IMHE) |
二、高等教育着作及报告 |
三、高等教育期刊 |
第三章 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的生成:项目运行 |
第一节 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评议项目 |
一、项目覆盖范围:协商确定 |
二、评议过程:流程清晰 |
三、评议专家:知识分子主导 |
四、信息采集:背景报告与实地调研并重 |
五、评议报告:理念一致,重点各异 |
第二节 国际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评估可行性研究 |
一、项目背景:高等教育扩张与国际化 |
二、项目范围:自愿参与,统筹规划 |
三、经费筹措与管理:开源与节流并重 |
四、项目开展:倚重专家团队 |
五、管理方式:分工协作 |
六、项目报告:详尽而客观 |
七、项目的外界评价与反馈 |
第三节 经合组织高等教育项目运行特征的符号权力解读 |
一、符号权力的现实基础:应需而生 |
二、符号对象的形成:倚重知识分子的独立性 |
三、主体结构:科学、务实的工作方式 |
第四章 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文本分析 |
第一节 话语、文本与政策分析 |
第二节 政策文本的选取及其分析框架 |
第三节 高等教育政策文本的内容特征 |
一、高等教育发展:"质量为本" |
二、高等教育功能:经济化倾向 |
第四节 高等教育政策文本的语气特征 |
一、氛围营造:强调危机感与竞争、革新 |
二、语气表述:委婉、缜密而客现 |
第五节 高等教育政策文本的价值取向 |
一、术语的界定与强化 |
二、对政策优劣的评判 |
第五章 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 |
第一节 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对欧洲成员国的影响:以英国、爱尔兰为例 |
一、媒体影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关于OECD的报道分析 |
二、爱尔兰高等教育评议及其影响 |
第二节 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对非欧洲成员国的影响:以美国为例 |
一、美国与经合组织关系的特殊性 |
二、美国对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 |
三、经合组织对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 |
第三节 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对非成员国的影响:以中国为例 |
一、经合组织高等教育出版物逐渐引入 |
二、关于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与项目的研究起步 |
三、参与经合组织高等教育项目 |
四、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借鉴 |
第六章 经合组织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符号权力 |
一、从经济资本中滋生的符号资本 |
(一) 成员国经济资本带来的符号资本 |
(二) 组织在经济领域积累的符号资本 |
(三) 高等教育政策的社会经济背景 |
二、借助文化资本生成的符号结构 |
三、籍由社会资本传播的符号结构 |
四、结构的再生产:经合组织与国家关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 OECD使命陈述的变迁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3)麻省理工学院教师的教学责任及其保障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责任:麻省理工学院教师最基本的学术责任 |
二、教学改革、教研融合、追求卓越:麻省理工学院教师教学责任的内在要求 |
三、制度、机构、文化:麻省理工学院教师教学责任的保障机制 |
(5)电路原理课的研究型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研究型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
1.1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1.2使用历史追溯、现实联系和未来展望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2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
2.1课堂以多媒体课件为主 |
2.2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
2.3强调复习,不鼓励预习 |
2.4全程管理,全面考核 |
3系统的教学组织是进行研究型教学的保障 |
4结论 |
(6)对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 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源的现状 |
(一) 全国历年来考研统计情况分析 |
(二) 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
二 反思 |
(一) 加强、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
(二) 提高教师影响力 |
(三) 加强重视程度 |
(四) 提高培养质量 |
(五) 加强融入社会的活动力度 |
三 结语 |
(7)本科课程设置新计划解读及思考——以MIT的EECS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EECS课程设置新计划 |
(一) EECS导论I (6.01) 简介 |
(二) EECS导论II (6.02) 简介 |
(三) 软件 (6.005) 简介 |
(四) 算法 (6.006) 简介 |
(五) 应用电磁学 (6.007) 简介 |
二、EECS的新培养计划解读 |
三、思考和建议 |
(8)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选材与创新——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课程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课的教学理念 |
2 教学内容选取的原则 |
3 传统教学内容的处理 |
1) 将二端口网络从学期末提前至电路一般分析方法之前进行讲授 |
2) 含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贯穿整个电路原理课的教学 |
3) 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紧接线性电阻电路分析 |
4) 三相交流电路的讲授紧接正弦交流稳态电路的讲授 |
(1) 支路法 |
(2) 替代定理, 互易定理, 特勒根定理 |
4 引入后续课程的元素 |
1) 目的 |
2) 侧重点 |
(1) 充分重视电路分析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 |
(2) 电路分析在模拟系统中的应用更侧重基本原理的分析 |
(3) 重视强弱电结合, 适当引入部分强电内容 |
5 教学效果和总结 |
(9)专业基础课中的研究型教学——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课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为什么要在专业基础课中进行研究型教学 |
二、 用研究型教学培养创新型思维 |
1. 普遍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
2. 使用历史追溯、现实联系和未来展望式教学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3. 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工程研究方法训练, 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 |
三、 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
四、 系统的教学组织是进行研究型教学的根本保障 |
(10)讲授二端口网络的时机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讲授二端口网络的时机 |
2 讲授二端口网络的方法 |
3 总结 |
四、麻省理工学院教育教学考察报告——感受篇(论文参考文献)
- [1]构建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体系[J]. 王丽伟,吴静怡,张执南,奚立峰,林忠钦.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1(01)
- [2]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 龙玫.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 [3]麻省理工学院教师的教学责任及其保障机制[J]. 马廷奇,吴佳欣. 现代大学教育, 2017(01)
- [4]麻省理工学院教师的教学责任及其保障机制[A]. 马廷奇,吴佳欣. 学生·教师·课堂:高等教育现代化——2016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 2016
- [5]电路原理课的研究型教学[J]. 陈思. 电子制作, 2015(20)
- [6]对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的探讨[J]. 何玉云.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05)
- [7]本科课程设置新计划解读及思考——以MIT的EECS系为例[J]. 俎云霄,于歆杰,郑君里. 高等理科教育, 2010(06)
- [8]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选材与创新——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课程案例研究[J]. 于歆杰,陆文娟,王树民.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6(03)
- [9]专业基础课中的研究型教学——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课案例研究[J]. 于歆杰,陆文娟,王树民.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01)
- [10]讲授二端口网络的时机和方法[J]. 于歆杰,王树民,陆文娟,刘秀成.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