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人工流产的最佳剂量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人工流产的最佳剂量

一、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最佳剂量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孙艳萍[1](2021)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取卵术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ART)指以建立妊娠为目的,在体外进行的有关人类配子或者胚胎的治疗方法或过程的总称,包括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及其衍生技术等。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取卵术是其关键步骤之一。大多数患者进行取卵术时会感受到中度以上的疼痛。取卵术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一般在门诊完成,这要求麻醉诱导起效快,恢复完全。迄今尚缺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目前关于麻醉药如丙泊酚、瑞芬太尼等对ART结局的影响也不清楚。研究目的(1)评价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取卵术(以下简称取卵术)的麻醉效果。(2)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ART结局的影响。研究方法实验一评价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取卵术的麻醉效果选取因输卵管性不孕行取卵术的患者,共160例,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4组(每组n=40)。丙泊酚组(P组):术中仅给予丙泊酚维持麻醉;瑞芬太尼低剂量复合丙泊酚组(R1组);麻醉诱导静注瑞芬太尼0.2μg/kg同时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瑞芬太尼中剂量复合丙泊酚组(R2组):麻醉诱导静注瑞芬太尼0.25μg/kg同时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瑞芬太尼高剂量复合丙泊酚组(R3组):麻醉诱导静注瑞芬太尼0.3μg/kg同时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麻醉质量评价主要指标分别为体动次数、体动程度、辅助呼吸例数、手控呼吸例数、术毕睁眼例数、术毕清醒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OAA/S)、睁眼时OAA/S、入恢复室至完全清醒持续时间、术后下腹部疼痛评分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实验二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ART结局的影响为了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ART结局的影响,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n=95)。空白对照组(Con组),丙泊酚组(P组)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P组),Con组患者清醒状态下取卵,P组给予单纯丙泊酚麻醉,R+P组根据实验一的结果,选择最佳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ART结局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获卵数、MII卵数、获卵率、MII卵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等。研究结果实验一评价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取卵术的麻醉效果1.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R2及R3组显着低于P组与R1组(P<0.05),R2、R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患者术中不良反应评价,术中呛咳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动次数、小于2次体动例数、3级体动例数R2及R3组低于P和R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2、R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辅助呼吸例数(包含手控呼吸例数),R2与P、R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3组显着多于P组、R1和R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术后苏醒质量评价指标,术毕睁眼占比、术毕及睁眼时OAA/S值R2、R3组明显高于P组及R1组(P<0.05),R2、R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恢复室至完全清醒持续时间R2及R3组明显短于P组及R1组(P<0.05),R2、R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评价,术后下腹部疼痛及恶心、呕吐发生率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ART结局的影响1.获卵数、MII卵数、获卵率、MII卵率、正常受精率、多PN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D3无可利用胚胎周期率、因卵子质量差或精卵结合障碍改ICSI率等指标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等指标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可以改善无痛取卵术的麻醉效果,其中以瑞芬太尼0.25μg/kg复合丙泊酚麻醉组麻醉效果最佳。2.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辅助生殖结局(获卵率、MII卵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等)不产生不良影响。

邓世芸[2](2021)在《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人流术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序贯法和概率单位法(Bliss法)分别推测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人流术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方法:选择87例2019年7月1日至2021年3月26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无痛人流患者,年龄18~50岁,BMI18~25/2,ASA I~II级。使用1%丙泊酚对所有人流患者进行麻醉诱导,使其达到合适的镇静深度,即改良拉姆齐镇静分级(Ramsay sedation scale,RSS)达到6~7级。随后缓慢推注瑞芬太尼(阴道消毒前)辅助镇痛。采用的两种实验方法如下:1.序贯法进行实验:瑞芬太尼起始浓度0.277μg/kg,剂量区间为0.1μg/kg~1.0μg/kg,相邻剂量比值为1.29。以手术开始后5分钟内,患者的体动反应作为镇痛有效性指标,由上一例患者的术中体动情况决定下一例患者瑞芬太尼剂量。若手术开始后5分钟内出现体动反应,则视为无效,增加下一例剂量;反之,则视为有效,降低下一例剂量。研究进行至10个有效及无效交叉时,结束实验,采用Dixon计算公式计算ED50及其95%CI。2.Bliss法进行实验,将50个患者随机分层抽样分为5组,每组10人。瑞芬太尼浓度分别为0.215μg/kg(A组)、0.277μg/kg(B组)、0.357μg/kg(C组)、0.461μg/kg(D组)、0.594μg/kg(E组)。诱导方法同序贯法。记录手术开始后5分钟内未发生体动的人数、丙泊酚总量、三个时间点生命体征(麻醉诱导前T1,扩宫操作时T2,手术结束后10 T3)、记录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术后10、30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情况。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瑞芬太尼抑制人流术体动反应的ED50及其相应的95%CI。结果:序贯法中共纳入37例择期行无痛人流患者,年龄21~41岁,BMI18kg/m2~24.5kg/m2,ASA I~II级。通过计算,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人流术中体动的ED50为0.28μg/kg,95%CI为0.223μg/kg~0.335μg/kg。概率单位(Bliss)法中瑞芬太尼用于人流术镇痛的ED50估计值为0.35μg/kg(95%CI 0.212μg/kg~0.457μg/kg),ED95为0.74μg/kg(95%CI0.576μg/kg~1.559μg/kg)。术中各组SPO2T2点较T1点下降(<0.05),而E组SPO2在T2点时下降较A组明显(<0.05)。所有患者术中无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发生。术中有呼吸抑制6人,均在托举下颌及上调吸氧流量后好转。A、B组离院时间长于C组(<0.05)。五组丙泊酚总剂量、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10 VAS、30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丙泊酚时,两种方法测定瑞芬太尼抑制人流术中体动反应的ED50分别为0.28μg/kg(95%CI 0.223μg/kg~0.335μg/kg)、0.35μg/kg(95%CI 0.212μg/kg~0.457μg/kg)。通过临床实践,认为0.28μg/kg~0.35μg/kg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规范的麻醉监测下行无痛人流手术安全可靠,所有患者苏醒迅速,术后恢复质量佳。

邓昌辉[3](2020)在《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对老年胃癌手术应激反应及苏醒期影响》文中提出背景及目的:由于老年患者存在各器官系统功能减退,其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力相对降低,麻醉及手术创伤导致的应激反应不利于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故而选择合理的镇痛策略对老年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预防性镇痛是使患者取得相对完善、长时间、覆盖整个围术期镇痛的理念。目前为止,预防性镇痛药物有很多,然而,常规的麻醉镇痛药物常常存在苏醒期延长、镇静程度较深、影响苏醒质量等不良反应。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用于预防性镇痛是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纳布啡是一种新型的阿片受体的激动-拮抗剂,能与μ和κ相关的受体结合,同时还可以激活脊髓水平的κ受体,从而发挥一定镇痛效果,其已被证实在小儿、妇科、产科等患者中取得一定的镇痛效果,且并发症较少,然而其在行手术的老年患者预防性镇痛中的效果不清楚的,且相关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纳布啡在老年胃癌根治术预防性镇痛的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其对患者苏醒期血液动力学、镇静、镇痛等情况影响,结合应激指标变化趋势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为纳布啡在临床的应用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8月在我院确诊胃癌且需行胃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四组,即对照组(C组)、纳布啡低剂量组(L组)、纳布啡中剂量组(M组)及纳布啡高剂量组(H组),每组25例。纳布啡L/M/H三组分别于全麻诱导前5min给予纳布啡0.1 mg·kg-1、0.15 mg·kg-1、0.2 mg·kg-1静脉推注;对照组同一时间采用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推注。四组患者麻醉诱导药物均为:咪达唑仑(0.05-0.10 mg·kg-1)、舒芬太尼(0.3-0.5μg·kg-1)、依托咪酯(0.1-0.2mg·kg-1)、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0.2mg·kg-1);麻醉维持:全凭静脉麻醉,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起始血浆浓度分别为4μg·ml-1和4ng·ml-1(术中根据BIS值调控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浓度),连续性泵入1.5μg·kg-1·min-1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四组患者术中均进行BIS监测,维持BIS值在40-60之间。记录四组患者一般资料及麻醉诱导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及拔管后30 min(T3)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及T0、T1、T2及T3时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记录四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后5 min及30min镇静评分(Ramsay)、5 min及30min镇痛(VAS)评分、苏醒期躁动评级;记录四组术后24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呼吸抑制、体温变化、寒战、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等。结果:(1)四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及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诱导前(T0),四组患者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时(T1)、拔管后5min(T2)及拔管后30 min(T3)纳布啡L/M/H三组患者MAP、H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C组(P<0.05),且纳布啡L/M/H三组患者MAP、HR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3)麻醉诱导前(T0),四组患者的血浆Cor、NE、E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及拔管后30 min(T3)纳布啡L/M/H三组患者血清Cor、NE、E含量均低于对照组C组(P<0.05),且纳布啡L/M/H三组患者血清Cor、NE、E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4)四组患者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纳布啡L/M/H三组患者拔管后5min及30min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组;5min及30min 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组(P<0.05),其中纳布啡M组5min及30min VAS评分最低,5min及30min Ramsay镇静评分最高(P<0.05)。(5)纳布啡L/M/H三组0级躁动发生例数均高于对照组C组(P<0.05),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C组(P<0.05);其中纳布啡M组0级躁动最高及躁动发生率最低(P<0.05)。(6)纳布啡L/M/H组患者拔管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C组(P<0.05),且纳布啡M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术前给予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同时有效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静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其中0.15 mg·kg-1纳布啡效果最为明显,并发症最少。

唐雪梅[4](2017)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术中血液流变学及围手术期低氧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术中血液流变学及围手术期低氧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择期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麻醉,观察组予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统计两组苏醒时间、清醒时疼痛程度、丙泊酚用量、镇痛效果、低氧血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比给药时(T0)、术中(T1)、睁眼时(T2)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中切及低切黏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清醒时疼痛评分、丙泊酚用量及苏醒时间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效果相比,观察组[95.45%(42/44)]高于对照组[77.27%(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时刻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中切及低切黏度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T1、T2时刻观察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氧血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4.55%(2/44)]低于对照组[20.45%(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9.09%(4/44)]低于对照组[27.28%(1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可有效缩短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苏醒时间,缓解其清醒时疼痛程度,减少丙泊酚用量及低氧血症发生,改善术中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镇痛效果较为显着,且安全性较高。

李世多,白文娟,马涛,张侃[5](2017)在《不同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给药方案在人工流产术中抑制体动的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不同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给药方案在人工流产术中抑制体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延安市人民医院120例早期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人工静脉推注舒芬太尼1μg/kg,1 min后静脉推注丙泊酚1.01.5μg/kg,以4 mg/s术中间隔推注;观察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首次剂量为2μg/mL,入睡后以1.8μg/mL速度输注。观察两组麻醉疼痛情况,两组相关时间和药物用量,以及麻醉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镇痛和术后宫缩痛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扩宫刮宫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5.7±0.8)min比(7.7±0.9)min,(3.4±0.5)min比(4.8±0.8)min,(71.6±7.8)mg比(129.5±26.7)mg],而舒芬太尼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0.9±5.4)mg比(32.1±6.4)mg](P<0.01)。观察组体动、嗜睡乏力、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5.0%(3/60)、3.3%(2/60)、3.3%(2/60)、3.3%(2/60),低于对照组的30.0%(15/60)、15.0%(9/60)、18.3%(11/60)、20.0%(12/60)(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对人工流产术中抑制体动效果好,术后恢复迅速。

冯锐,郑颖,高亚乾,李东,刘江,杜文力[6](2015)在《瑞芬太尼对丙泊酚作用影响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促进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的合理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就瑞芬太尼对丙泊酚作用的影响进行总结、归纳和综述。结果:不同剂量或不同给药方式的瑞芬太尼对丙泊酚作用相关方面的影响结果不尽相同,联合瑞芬太尼可以减少丙泊酚的维持用量,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增强其镇静作用,提供安全的呼吸功能保证,减少其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改善其麻醉效果。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但联合用药剂量和给药方式还需进一步研究。

马忠良[7](2014)在《人工流产手术中持续小剂量丙泊酚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持续小剂量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实施无痛人流手术的早期妊娠孕妇,利用抛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手术前,对照组给予0.1 mg芬太尼静脉推注后,立即给予孕妇总量丙泊酚静脉推注,在孕妇呼之不应、睫毛反映消失后进行手术;观察组在给予0.1 mg芬太尼静脉推注后,立即给予丙泊酚(总量-60 mg)静脉推注,在孕妇呼之不应、睫毛反映消失后将余量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持续供给,同时开始进行手术。对比两组孕妇丙泊酚总用量、手术过程中的体动情况、呼吸抑制发生率、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体动发生率以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手术中持续小剂量丙泊酚能够发挥显着的麻醉镇静效果,不仅减少了丙泊酚总用量,还能够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以及术中体动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

张晓青[8](2014)在《丙泊酚及其与不同阿片类药物配伍在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和满意度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通过观察丙泊酚及其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麻醉效果及满意度的比较,探讨一种更安全高效舒适的麻醉方法,以满足无痛人流术的需要,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随机选择长沙市四医院门诊自愿采用无痛方式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400例, ASAⅠ-Ⅱ级,年龄17-35岁,体重43-60kg,均为第一次人流,无阴道生育史,术前经妇产科相关检查及B超确诊为宫内妊娠(42-68d),患者血液分析、出凝血时间及心电图无明显异常,无药物过敏史,无心肺功能障碍,无精神障碍及外伤手术史。将400例患者随机双盲分成4组:单纯丙泊酚复合生理盐水组(A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B组)、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C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D组),每组均100例。连接多功能监测仪,监测袖带血压(BP)、心电(ECG)、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消毒铺巾后,分别给予四组麻醉药,记录四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2min,扩宫时、手术后1min的MAP、HR、和Sp02,记录苏醒时间及离院时间、腹痛(子宫收缩痛)的程度记录VAS分值、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体动,术后三天内电话回访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及术毕调查手术者的麻醉满意度,总结得出各组数据,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实验结果。结果:400例入选患者其中有12例因术中出血多注射缩宫素、手术时间长、要求自动退出而被排除于本实验,共388例患者完成实验。1、四组患者年龄、体重、孕龄及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四组患者苏醒时间比较:A组苏醒时间显着延长(P<0.05),而B组、C组和D组之间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间离院时间比较:A组离院时间显着长于其他三组(P<0.05),C组比较于B组和D组,离院时间明显短于B、D组(P<0.05)。3、观察术后10分钟四组VAS评分发现,比较于B、C、D组,A组术后VAS评分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5);而与B、C、D组比较,C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B、D组(P<0.05)。4、电话调查四组患者对麻醉满意度比较:表示A组分别同B、C、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B、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5、术毕调查手术医生对麻醉满意度比较:表示A组分别同B、C、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B、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四组患者组间比较麻醉前(T1)MAP、HR、Sp0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AP和HR在四组患者麻醉后同时间点(T2、T3、T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SP02在T3和T4时间点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2时间点,D组SP02显着低于其他三组(P<0.05)。四组患者组内比较MAP、HR和SP02均在T2时间点出现下降,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T3和T4时间点,MAP、HR和SP02的变化与T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四组丙泊酚用量比较,A组丙泊酚用量最大,A和B、C、D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与B、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8、四组间术中体动:A组较B、C、D组体动发生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B、D比较,体动发生率明显低(p<0.05)。结论结合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术后腹痛(子宫收缩痛)程度、患者及手术医生对麻醉满意度等方面,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离院时间短,麻醉镇痛效果好,能有效地抑制人工流产术后的子宫收缩痛,术中生命体征较平稳,尤其是患者及手术医生满意度高等优点,充分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无痛人流手术最舒适、高效的麻醉药物配伍。

李一[9](2013)在《地佐辛与帕瑞昔布钠防治瑞芬太尼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效果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地佐辛与帕瑞昔布钠防治瑞芬太尼麻醉所致术后痛觉过敏效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年龄4055岁,体重4565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学表法,将其随机分成3组(n=30):芬太尼对照组(A组)、地佐辛组(B组)和帕瑞昔布钠组(C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4μg/L,静脉输注丙泊酚46mg·kg-1·h-1,静脉输注阿曲库铵0.5mg·kg-1·h-1。子宫完全剥离出子宫时停止泵注阿曲库铵,B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2mg/kg,C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手术进行至冲洗腹腔时A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开始缝合皮肤时,停止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记录三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苏醒后、1h(T0T1)时拔管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布氏舒适评分(BCS)、镇静躁动评分(SAS)及拔管后苏醒室内患者恶心呕吐及寒战、烦躁等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T0-1时VAS评分降低,BCS评分升高,SAS评分降低,C组T0-1时VAS评分升高,BCS评分降低,SAS评分升高(P<0.05)。与A组相比,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升高,C组寒战及烦躁、不能耐受尿管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子宫完全剥离出子宫时静脉注射地佐辛0.2mg/kg较帕瑞昔布钠可减轻瑞芬太尼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疼痛,副作用小且效果优于帕瑞昔布钠。

傅文新[10](2012)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静脉用药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静脉麻醉药和镇痛药在个体间存在显着的差异,这种个体间量效关系的变异来源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两个方面。造成这种显着差异的机制现在仍不清楚,但受体不同可能为主要原因。除了单一药物的药代-药效动力学差异外,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但联合用药的治疗窗较窄,我们需要根据它们的量效关系及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静脉麻醉药和镇痛药以来确定最佳配伍。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患者的呼吸循环管理尤为重要,对于联合用药提出了进一步要

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最佳剂量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最佳剂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取卵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实验一 评价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取卵术的麻醉效果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1 病例的筛选及剔除
        2 各组间人口基线特征比较
        3 各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4 各组间取卵时间及术中丙泊酚用量比较
        5 各组间术中不良反应比较
        6 各组间术后苏醒质量比较
        7 各组间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二 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ART结局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1 病例的筛选及剔除
        2 各组间基本特征比较
        3 各组间胚胎实验室质控指标比较
        4 各组间妊娠结果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麻醉药物用于取卵术对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人流术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量(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3)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对老年胃癌手术应激反应及苏醒期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排除标准
    2 仪器与药品
        2.1 仪器
        2.2 药品
        2.3 麻醉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
    1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四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比较
    3 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应激指标比较
    4 四组患者苏醒时间、Ramsay镇静评分、VAS评分比较
    5 四组患者躁动发生情况比较
    6 四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
第四章 讨论
    1 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对全麻苏醒期镇痛的影响
    2 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3 纳布啡预防性镇痛的对苏醒期镇静效果的影响
    4 纳布啡预防性镇痛的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5 安全性评价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不同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给药方案在人工流产术中抑制体动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案
    1.4 观察指标
    1.5 镇痛效果判断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疼痛情况比较
    2.2 两组麻醉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2.3 两组相关时间和药物用量比较
    2.4 两组麻醉后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6)瑞芬太尼对丙泊酚作用影响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瑞芬太尼对丙泊酚半数有效血浆浓度(EC50)的影响
2瑞芬太尼对丙泊酚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3瑞芬太尼对丙泊酚药动学的影响
4瑞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
5瑞芬太尼对丙泊酚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6瑞芬太尼对丙泊酚呼吸抑制作用的影响
7瑞芬太尼对丙泊酚注射部位疼痛的影响
8瑞芬太尼对丙泊酚麻醉效果的影响
9瑞芬太尼对丙泊酚其他方面的影响
    9.1瑞芬太尼对应用丙泊酚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9.2瑞芬太尼对丙泊酚抑制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BRS)的影响
10结语

(7)人工流产手术中持续小剂量丙泊酚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丙泊酚及其与不同阿片类药物配伍在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和满意度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略词简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与分组
        1.1.1 一般资料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实验分组
    1.2 药品、仪器
    1.3 实验步骤
    1.4 数据收集处理
    1.5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2 四组患者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比较
    2.3 四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2.4 四组患者对麻醉满意度评价
    2.5 手术医生对四组麻醉满意度评价
    2.6 丙泊酚不同配伍组术中MAP、HR、SP02比较
    2.7 四组丙泊酚用量比较
    2.8 四组患者术中体动情况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地佐辛与帕瑞昔布钠防治瑞芬太尼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效果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1.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不同时间评分比较
    3.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讨论
    1. 术后痛觉过敏的原因及可能的机制
    2.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
    3. 地佐辛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
    4. 帕瑞昔布钠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导师评阅表

(10)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静脉用药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人工流产手术的特点
2 静脉麻醉药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
    2.1 丙泊酚 (异丙酚) 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
    2.2 依托咪酯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
    2.3 丙泊酚、依托咪酯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的比较
3 镇痛药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
    3.1 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
    3.2 瑞芬太尼 (Remifentanil, REM)
    3.3 地佐辛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
    3.4 布托啡诺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
    3.5 氟比洛芬酯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

四、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最佳剂量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取卵术的临床研究[D]. 孙艳萍. 山东大学, 2021(12)
  • [2]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人流术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量[D]. 邓世芸.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对老年胃癌手术应激反应及苏醒期影响[D]. 邓昌辉.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4]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术中血液流变学及围手术期低氧血症发生率的影响[J]. 唐雪梅. 中国实用医刊, 2017(20)
  • [5]不同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给药方案在人工流产术中抑制体动的效果比较[J]. 李世多,白文娟,马涛,张侃. 医学综述, 2017(19)
  • [6]瑞芬太尼对丙泊酚作用影响的研究现状[J]. 冯锐,郑颖,高亚乾,李东,刘江,杜文力. 中国药房, 2015(24)
  • [7]人工流产手术中持续小剂量丙泊酚的临床分析[J]. 马忠良. 中外医疗, 2014(28)
  • [8]丙泊酚及其与不同阿片类药物配伍在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和满意度比较[D]. 张晓青. 中南大学, 2014(03)
  • [9]地佐辛与帕瑞昔布钠防治瑞芬太尼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效果的临床研究[D]. 李一. 石河子大学, 2013(02)
  • [10]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静脉用药新进展[J]. 傅文新.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2(04)

标签:;  ;  ;  ;  ;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人工流产的最佳剂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