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生血冲剂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

双黄生血冲剂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

一、双黄升血冲剂防治化疗引起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廖子玲[1](2021)在《揿针辅助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化疗是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化疗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副反应。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副反应,其中,白细胞水平是影响化疗的关键,也是影响肿瘤治疗的重要因素。对于白细胞减少的治疗,西医治疗疗效确切,但方法较单一,且疗效不稳定,伴随的不良反应较多,患者接受程度差,因此,从传统中医药当中,寻找辅助治疗化疗导致白细胞减少的方法十分有必要。研究方法:本试验采用了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式,收集了 2020年3月~2020年11月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进行住院化疗的64名患者,其中有3名患者因拒绝继续揿针治疗而剔除,其余61名患者随机划分为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符合入组条件,化疗前基线资料及观察指标对比均无差异。治疗过程当中,所有患者未发生不良事件。其中,对照组进行正常的化疗过程,治疗组在化疗疗程基础上,加用揿针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症状时,可予以药物升白治疗。试验期间,收集患者化疗前、化疗第3天、化疗第7天、化疗第14天患者的血常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用药频率、KP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数据,并进行组间对比以及组内前后对比,用来评估揿针治疗对白细胞,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化疗前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化疗开始后,对照组总体白细胞数量较治疗组低,两组间对比在化疗第3天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第7天及第14天数据无统计学差异。3.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总数下降情况对比,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4.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4.83%,对照组发生率为70.00%,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5.治疗组化疗前后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对比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化疗第14天,两组间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明显(p<0.05)。6.两组发生白细胞减少后的药物使用率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7.两组KPS评分前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8.两组中医症状总体评分前后对比有显着差异,两组间总体评分比较,从第3天开始有差异(p<0.05),第7天、第14天有显着差异(p<0.01)。9.单个症状来看,治疗组化疗第3天,呕吐的评分较治疗前有差异,第14天,食少纳呆、呕吐有差异(p<0.05)。而对照组在开始化疗后,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呕吐症状评分与化疗前相比都有差异,化疗第7天自汗盗汗也出现差异(p<0.05)。两组比较中,第7天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呕吐症状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第14天神疲乏力症状有统计学差异,其余症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1.在化疗疗程中加用揿针治疗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化疗导致的白细胞减少,保护骨髓。2.揿针辅助治疗可以一定程度维持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数量的稳定。3.揿针辅助治疗可以降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是否能减少药物使用频率然仍需扩大样本观察。4.揿针治疗可以改善肿瘤患者化疗时的中医症状,尤其是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呕吐症状得到较明显的改善,提升了患者的总体生活水平。

王成龙,赵东峰,杨志烈,贾友冀,常君丽,王拥军,杨燕萍[2](2017)在《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骨髓抑制模型及中药对其防治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化疗后骨髓抑制容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或出血,严重影响患者治疗、预后和生命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痛苦。中医药防治化疗导致骨髓抑制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骨髓抑制动物模型的建立、应用和成熟,中药防治化疗导致骨髓抑制机制的研究也取得许多进展,显出中药治疗的优势和前景。

刘海伟[3](2016)在《针灸对CTX化疗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黏附分子及造血因子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化疗做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最大的不良反应之一就是导致骨髓造血及骨髓造血微环境损害,引起骨髓抑制、外周血白细胞降低,继而机体导致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骨髓造血微环境对造血实质细胞的定居、增殖、分化、发育、成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造血微环境主要由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造血生长因子组成。骨髓基质细胞(BMSC)是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通过产生分泌细胞粘附分子、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而调节和发挥作用。本研究围绕针灸对环磷酰胺(CTX)化疗后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修复和调节作用,以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及造血因子为切入点,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造血微环境中骨髓基质细胞(BMSC)细胞周期变化;运用光镜观察骨髓病理切片中红细胞系、粒细胞系的形态学变化;并运用RT-q 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VCAM-1、ICAM-1和造血因子的SCF、TGF-β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以此来研究探讨针灸对化疗后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及造血因子的调控作用以及对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作用。同时,为针灸改善化疗后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提升白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SPF级雄性昆明种(KM)小鼠120只,体重18±2g,在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60%左右的清洁级实验室中,自由喂养3天后,进行造模。各小鼠依次称重后,运用随机分层分组的方法,将小鼠分为1d组、3d组、5d组,每组40只,再依次将1d组、3d组、5d组小鼠依次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0只。具体造模方法依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编着的《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采用环磷酰胺(CTX)腹腔注射建立小鼠骨髓抑制模型,按照100mg/kg/d剂量,连续应用3天。依据环磷酰胺(CTX)药物代谢动力学,用药4小时后即失去药物活性,即模型建立成功(具体造模依据:中山医学院等编着.基础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442)。空白组依据0.02ml/g的用药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建立成功后4小时,进行治疗。空白组、模型组陪同固定,不做任何治疗。针刺组先将小鼠固定于自制的鼠板上,选用特制的华佗牌美容毫针,具体规格为:0.19×10mm,针柄长20mm,依次针刺小鼠大椎、膈腧、肾俞、足三里,进针3mm,留针6min,每日治疗1次,其中1d组小鼠治疗1次、3d组小鼠治疗3次、5d组小鼠治疗5次。艾灸组将小鼠固定于自制的鼠板上,选用特制的美容细艾条,艾条规格为:0.4×25cm,将艾条点燃后施灸小鼠大椎、膈俞、肾俞、足三里,距离小鼠皮肤高度2cm,每穴3min,每天治疗1次,其中1d组小鼠治疗1次、3d组小鼠治疗3次、5d组小鼠治疗5次。1d组、3d组、5d组治疗结束后,观察针灸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规律,并应用光镜观察小鼠骨髓病理切片中骨髓红细胞系、粒细胞系的形态学改变,再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骨髓基质细胞(BMSC)细胞周期的变化,然后应用RT-q 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VCAM-1、ICAM-1和造血因子的SCF、TGF-β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通过观察针灸后CTX化疗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及造血因子的影响变化,从骨髓造血微环境方面探讨针灸改善化疗后修复和保护骨髓造血微环境,提升外周血白细胞的作用机制。实验整个过程严格依据由国家科技部颁布的《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中相关规定执行。结果:1.“实验一”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1d组模型组、针刺、艾灸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逐渐下降,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3d组针刺组、艾灸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均开始升高,针刺组疗效优于艾灸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5d组针刺组、艾灸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均升高,已达到正常值。2.“实验二”结果显示:应用光镜观察小鼠1d组、3d组、5d组骨髓瑞氏-吉姆萨染色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艾灸组红细胞系数目增加,粒细胞系数目增加,有核细胞系数目增加,脂肪细胞减少,血窦增加。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变化更为明显。3.“实验三”结果显示: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d组、3d组、5d组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基质细胞(BMSC)细胞周期G1期、S期、G2期细胞百分率变化,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的3d组(P<0.05)与5d组(P<0.01)BMSC的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中1d组(P<0.05)BMSC的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的1d组(P<0.05)与3d组、5d组(P<0.01)BMSC的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的1d组、3d组(P<0.05)与5d组(P<0.01)BMSC的G2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艾灸组可以降低CTX化疗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骨髓基质细胞G1期细胞含量,其中3d组、5d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和艾灸可以提高3d组BMSC的S期细胞含量,针刺和艾灸可以降低5d组BMSC的S期细胞含量,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和艾灸可以提高1d组、3d组、5d组BMSC的G2期细胞含量,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中的5d组(P<0.05)BMSC的G1期、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3d组(P<0.05)BMSC的G2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实验四”结果显示:运用RT-q PCR法对1d组、3d组、5d组CTX化疗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VCAM-1、ICAM-1和造血因子SCF、TGF-β1的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1d组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VCAM-1、SCF m RNA表达下调,具有显着性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TGF-β1 m RNA表达升高,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艾灸组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针刺、艾灸后VCAM-1、SCFm RNA表达均上调,ICAM-1、TGF-β1 m RNA表达均下调,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3d组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VCAM-1、SCF m RNA表达下调,具有显着性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TGF-β1 m RNA表达升高,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艾灸组VCAM-1、SCFm RNA表达均上调,针刺组具有显着性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虽然针刺组和艾灸组ICAM-1、TGF-β1 m RNA表达均下调,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d组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VCAM-1、SCF m RNA表达下调,具有显着性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TGF-β1 m RNA表达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艾灸组VCAM-1、SCFm RNA表达均上调,无显着性差异(P>0.05);虽然针刺组和艾灸组ICAM-1、TGF-β1 m RNA表达均下调,针刺组具有显着性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五”结果显示:运用Western-Blot法对1d组、3d组、5d组CTX化疗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VCAM-1、ICAM-1和造血因子SCF、TGF-β1的蛋白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1d组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VCAM-1、SCF蛋白含量下降,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表较,针刺组VCAM-1、SCF蛋白升高,且VCAM-1蛋白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ICAM-1、TGF-β1蛋白含量下降,且TGF-β1蛋白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1天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VCAM-1、SCF蛋白升高,且VCAM-1蛋白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ICAM-1、TGF-β1蛋白含量下降,且都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VCAM-1、SCF蛋白升高、ICAM-1、TGF-β1蛋白含量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3d组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VCAM-1、SCF蛋白含量下降,且VCAM-1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TGF-β1蛋白含量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VCAM-1、SCF蛋白含量升高,且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ICAM-1、TGF-β1蛋白含量减少,无显着性差异。针灸治疗3天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VCAM-1、SCF蛋白含量升高,且VCAM-1蛋白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ICAM-1、TGF-β1蛋白含量减少,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VCAM-1、SCF蛋白含量升高、ICAM-1、TGF-β1蛋白含量减少,不具有显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d组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VCAM-1、SCF蛋白含量下降,且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TGF-β1蛋白含量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VCAM-1、SCF蛋白含量升高,且SCF蛋白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ICAM-1、TGF-β1蛋白含量减少,且TGF-β1蛋白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5天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VCAM-1、SCF蛋白含量升高,且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ICAM-1、TGF-β1蛋白含量减少,具TGF-β1蛋白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VCAM-1、SCF蛋白含量升高,ICAM-1、TGF-β1蛋白含量减少。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VCAM-1、SCF蛋白含量升高、ICAM-1、TGF-β1蛋白含量减少,不具有显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灸具有减轻环磷酰胺(CTX)化疗小鼠骨髓抑制,提升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作用,3d组开始回升,5d组达到正常值。2.针刺和艾灸可以影响骨髓形态学改变,可以促进红细胞系、有核细胞系的细胞数量增加,可以减少粒细胞的数量。3.烷化剂CTX破坏了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周期规律,产生骨髓抑制,严重影响骨髓造血功能,针刺和艾灸可以促进CTX化疗后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修复,加速骨髓基质细胞从G1期向S期的转化,增强骨髓基质细胞DNA的合成,延长G2期,同时利用细胞G2期阻滞的时机,尽快修复DNA,加速细胞有丝分裂,进入增殖状态,提高骨髓基质细胞的修复能力,保护骨髓造血微环境,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重建。4.针灸可以减轻环磷酰胺(CTX)化疗引起的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针灸能够上调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VCAM-1和造血正调控因子SCF基因和蛋白表达量,能够下调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ICAM-1和造血负调控因子TGF-β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发挥针灸保护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作用。5.通过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和造血因子的调节,可能是针灸修复和保护化疗后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提升白细胞,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的主要作用途径之一。

梁小宁[4](2016)在《升板汤联合针灸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升板汤联合针灸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中医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提供新的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肿瘤科就诊的患者6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标准治疗基础上配合升板汤联合针灸治疗,治疗方法:化疗第一日开始应用升板汤联合针灸治疗,21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则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标准治疗。对比两组化疗后1、2、3周两组血细胞回升情况;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卡氏评分变化、体重变化。结果:1、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化疗后1周两组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数值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升板汤联合针灸治疗效果在这一阶段治疗中未显示出明显优势。3、化疗后2周,两组白细胞、血红蛋白数值没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血小板数值较化疗前及化疗后1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观察组外周血P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显示升板汤联合针灸治疗可有效拮抗化疗药物对血小板生成的抑制作用。4、化疗后3周观察组患者外周血PL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WBC及HGB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仍相差不大,无显着性差异(P>0.05),升板汤联合针灸治疗在促进血小板回升方面治疗优势明显。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改善情况稍优于对照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6.两组治疗前后,体重变化不明显,无显着性差异(P>0.05)。7、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升板汤对改善中医证候方面疗效显着。结论:1、升板汤联合针灸治疗可保护骨髓功能,促进外周血小板的提升,对化疗药物有减毒作用。2、升板汤联合针灸治疗可有效缓解因化疗引起的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气短懒言等症状。3、升板汤和针灸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反应,且价格低廉,易于在临床中推广。

徐文慧[5](2016)在《中药复方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核能的发展和核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受到人工电离辐射的机会越来越多。急性辐射损伤(ARI)发病急骤、病情险恶,射线照后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未能恢复与重建,引发机体严重的炎症反应和出血,是ARI患者死亡的原因。因此,免疫功能的恢复,尤其是升高白细胞是ARI救治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研究发现,TLR4信号通路在炎症反应发生时参与其中,在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目前,西医治疗辐射致白细胞减少药物疗效不甚满意,细胞因子等生物制品的应用效果较好,但药品价格高昂。故研制一种经济、高效、无毒的辐射防护中药尤为重要。目的用文献整理的方法,总结中医药防治辐射导致白细胞减少的用药规律。通过实验考查自拟中药复方对辐射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及TLR4信号通路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理论研究方面,检索CNKⅠ、万方、维普数据库中中药复方内服汤剂治疗辐射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研究文献,对中药复方所含中药进行频数分析、药性分析。实验研究方面,首先,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以5 Gy的60CoY射线照射,照后3天,观察指标,复制Balb/c小、鼠急性辐射损伤模型。其次,初步考察中药复方对辐射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5 Gy射线照射小鼠后其白细胞下降严重,故调整照射剂量、取材时间及中药复方,自拟出方一和方二,两方均能凉血解毒、益气活血、滋阴,其中方一兼能补肾,方二兼能清热。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小檗胺组、方一组、方二组。正常和模型组灌胃去离子水,其他各组灌胃相应药物,14天后以3.5 Gy 60Coγ射线照射,照后第7天检测指标,实验检测指标,包括WBC、LYMPH、外周血CD4+/CD8+比值;体重、免疫器官脏器指数及脾脏病理切片;骨髓病理切片、骨髓的CD 34+细胞、骨髓细胞周期、骨髓细胞凋亡。最后,考察中药复方对辐射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及机制研究。通过上述实验发现方一具有一定的防护效果,但在升白细胞上还存在不足。本课题组用中医理论组成新方即方三,方三功能补气生血,健脾益肾,活血化瘀,滋阴清热。同时改进药物制剂工艺,调整取材时间,实验方法同上,照后第4天检测指标,除上述指标外,检测脾脏TLR4、Myd88、NF-κB、TNF-αmRNA水平,以及血清TNF-α含量。结果1、理论研究显示,纳入文献54篇,涉及处方54首,共计101味中药、582频次。治疗辐射致白细胞减少使用频次大于10次的中药有黄芪、当归等17味;涉及16类中药,有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等;中药四气分类前3位为温、平、微温;中药五味频次前3位为甘、苦、辛;归经频次前3位为脾、肝、肾经。2、Balb/c小鼠辐射致损伤模型复制成功,5 Gy照射后小鼠体重、WBC、LYMPH、脾脏和胸腺指数显着降低,外周血CD 4+/CD 8+比值显着上升,脾脏萎缩,淋巴细胞减少,骨髓干细胞减少、脂肪化,TLR4、TNF-α的mRNA表达上升。3、Balb/c小鼠在受到3.5 Gy的照射7d后病理改变与上述实验基本一致,骨髓CD34+细胞下降,骨髓细胞周期阻滞,凋亡率升高。小檗胺能提高小鼠WBC、LYMPH,降低CD 4+/CD 8+比值,恢复小鼠体重及胸腺指数,能保护脾脏淋巴细胞,保护骨髓,升高CD34+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凋亡。方一能够降低CD 4+/CD 8+比值,较好地恢复小鼠体重,保护脾脏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降低骨髓细胞凋亡率。方二能减缓小鼠体重降低,升高脾脏指数,保护脾脏淋巴细胞、骨髓细胞。综合考虑方一优于方二,下一步实验继续考察方一。4、照后4 d,方一组能够降低CD 4+/CD 8+T淋巴细胞比值;恢复小鼠体重及胸腺指数,保护脾脏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降低TLR4、MyD88、NF-κB表达作用趋势,尤其明显降低TNF-α表达水平,降低外周血TNF-α浓度。方三组能明显升高外周WBC、LYMPH,促进小鼠体重恢复,保护脾脏和骨髓细胞,降低TLR4、MyD88、NF-κB、TNF-α作用趋势,降低外周血TNF-α浓度。结论1、通过文献整理,发现治疗辐射损伤白细胞减少药物以味甘性温的补虚药为主,辅助以活血化瘀药、理气药,以达到调畅气血的目的,其核心药物是黄芪、当归。以方测证,可以判断辐射致白细胞减少症中医辨证多为气血两虚、脾肾不足,并兼瘀血内阻,治疗以补气生血、健脾益肾为主,兼以活血滋阴。2、本实验急性辐射损伤模型复制成功,方一和方三均对辐射损伤后小鼠有防护效果,其中方三对照后白细胞的防护效果较好,方三药物温凉并用补气生血,健脾益肾,活血化瘀,滋阴清热,与理论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应用中医理论组方治疗辐射导致白细胞减少的良好效果。

吴秋霞,徐振晔,孙庆生[6](2015)在《双黄升白颗粒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升白细胞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双黄升白颗粒预防性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所致白细胞计数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分别于干扰素治疗开始同时服用双黄升白颗粒(15 g/次,3次/d)和利血生(20mg/次,3次/d),然后检测每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2例(73.3%)患者发生骨髓抑制,其中轻度14例、中度6例、重度2例;治疗组12例(37.5%)患者发生骨髓抑制,其中轻度9例、中度2例、重度1例。对照组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治疗组(χ2=10.980,P=0.011)。结论双黄升白颗粒预防性用药对于治疗干扰素所致白细胞计数减少较利血生效果好,同时所致骨髓抑制发生率更低,双黄升白颗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干扰素所致白细胞计数减少的有效药物。

王卉[7](2011)在《穴位艾灸治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文献综述的题目是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机制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主要从白细胞减少症的病理生理机制、药物机制和近年来中西医治疗方面进行了论述。综合分析,化疗药物常常导致正常骨髓造血细胞受到抑制,从而出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是影响着化疗顺利进行和延续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了疗效及生存。西医治疗主要基于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和分化,成熟粒细胞释放,应用于临床较成熟的药物主要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并有相对系统的应用规范及并发症的应对方式,但价格昂贵,作用时间短,停药后易反复。中医药治疗以整体论治的优势、辨证施治的特色和灵活多样的治疗手段补充了西医治疗的不足,达到多重治疗目的,但作用较慢,缺乏大样本的研究,同时缺乏针对白细胞减少的病机探讨。临床研究部分,通过分析白细胞减少特有的生理特点、临床症状和治疗规律,发现与中医“卫阳”理论的相关性,观察了应用艾灸气海、关元、足三里穴的方法,升发卫阳,抗御外邪,升高白细胞水平的疗效。目的:观察艾灸气海、关元、足三里穴治疗化疗引起的Ⅰ度-Ⅱ度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化疗后Ⅰ、Ⅱ度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选取气海、关元、双侧足三里,每个穴位灸30分钟,每日1次,连续艾灸7天。对照组20例口服生血丸,一次5g,一日3次,连续服用7天。监测开始治疗的第3天、7天、10天、14天的白细胞计数,及治疗前后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统计感染发生率。疗效标准:治疗后白细胞>4.O×109/L,并在疗程中能维持疗效直至停药后1周,临床症状显着减轻或消失为显效;治疗后白细胞<4.0×109/L,但较治疗前上升(0.5-1.0)×109/L,并在疗程中维持疗效直至停药后1周,临床症状好转为有效;治疗后白细胞上升<0.5×109/L,临床症状无好转为无效。结果:治疗组20例患者中治疗后白细胞>4.0×109/L,并在疗程中能维持疗效直至停药后1周,临床症状显着减轻或消失者17人,显效率85%(17/20),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4.0×109/L,但较治疗前上升(0.5-1.0)×109/L,并在疗程中维持疗效直至停药后1周,临床症状好转者3人,有效率15%(3/20),总有效率100%,感染发生率为0%,生活质量较前提高。结论:艾灸气海、关元、双侧足三里能明显改善化疗引起的Ⅰ度-Ⅱ度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白细胞水平,起效迅速,疗效稳定,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郑仁省[8](2009)在《调营饮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调控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目前,化疗仍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破坏具有无选择性,故而化疗会导致机体一系列毒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较为常见。严重时影响化疗如期进行而被动减量或停药,导致化疗失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何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是化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故寻找有效的防治骨髓抑制的手段极为重要。目前,西医治疗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方法有:口服升白药,如利血生、鲨肝醇、维生素B4之类,其升白作用较差;再者就是输注成分血或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此两项治疗不容易反复使用和广泛推广;当前新型的升血药物有: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利血宝、怡泼津等),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慧尔血、格拉诺赛特、瑞白等),基因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能),血小板生成素,白细胞介素-11(重组人白细胞介素、巨和粒、迈格尔等)。这些药物疗效肯定,但价格昂贵。综观近年来中医药在骨髓抑制方面的报道,或从补益气血、或从健脾补肾填精、或从解毒化瘀之法论治,而我们的组方有以下特点:一、多脏腑多层面的补益:考虑到化疗对机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骨髓抑制的同时脾胃功能大多受损,肝功能也可能损害。因此调营饮之补益则从肝、肾、脾胃、气血多方面调治,因肝“藏血”,“肾藏精,血为精所化”,“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二、“补”与“运”、“行”相结合:调营饮注意了防止“呆补”、“壅补”,在补益的同时行气血,助运化。三、调营饮的组方也考虑到了对肿瘤的作用:扶正以抑癌,整体调整以抗癌,这也是中药复方优于单纯西药的一个方面。我们在临床上应用调营饮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者,每每取得显着疗效。该方剂为导师刘亚娴教授依据中医理论,分析化疗对机体的非单一性损害,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拟定的方剂,由熟地、山茱萸、山药、鸡内金、黄芪、当归、黄精、何首乌、丹参、鸡血藤十味药组成。为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拟进行本实验研究,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取昆明清洁级小鼠168只,体重18-22克,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调营饮治疗组,调营饮减丹参鸡血藤组,六味地黄汤组,八珍汤组,当归补血汤组。复制CTX所致小鼠骨髓抑制模型:配制l0mg/ml的CTX注射液,各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0.2ml,空白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3天。造模当天,CTX注射后4小时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10天。模型组及空白组予等量蒸馏水,于实验的第4、7、10天取静脉血,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外周血WBC、RBC、HGB、PLT,第7天的血同时检测EPO(放免法),之后取右侧股骨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HE染色)及GM-CSF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同时取小鼠胸腺和脾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第10天取血完毕,剥离小鼠股骨,PBS液冲出骨髓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1、对外周血WBC的影响:模型组小鼠在各时段外周血中的WBC较正常组明显减少,第4天降至最低点,第7、10天略有上升,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水平,且有显着差异(P<0.01)。使用调营饮及各方组分后,各给药组不同时间点的白细胞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第4d调营饮、调营饮拆方、及八珍汤组的WBC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第7d调营饮拆方组、六味地黄组、当归补血汤组的WBC水平虽高于模型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调营饮组、八珍汤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第10d各给药组的WBC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除八珍汤组外,调营饮明显优于其它各药物组(P<0.01)。2、对外周血RBC的影响:CTX对小鼠RBC水平的影响具有一定规律性,从注射完CTX开始,RBC呈下降趋势,第7d降至最低水平,而此后RBC水平略有上升。第4d,以调营饮拆方、六味地黄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第7d各用药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拮抗RBC水平的降低,而以调营饮、调营饮拆方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第10d,用药组均有加速RBC回复的作用,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调营饮组明显高于其它各治疗组,差异显着(P<0.05)。3、对外周血HGB的影响:CTX具有明显降低HGB水平的作用,其作用趋势同对RBC水平的影响,第7d降至最低,然后有所上升。第4d以调营饮拆方及六味地黄组能明显阻止水平HGB的下降(P<0.05)。第7d各用药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拮抗HGB水平的降低,而以调营饮、调营饮拆方、六味地黄汤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第10d,各组的HGB均明显提高,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调营饮组明显高于其它各治疗组,差异显着(P<0.05)。4、对外周血PLT的影响:经CTX造模各组在第4d,PLT均明显低于正常组水平,并具有显着差异(P<0.05或P<0.01),说明CTX能够成功的降低小鼠PLT水平;各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只有八珍汤组和调营饮组差异显着(P<0.05)。第7d,各给药组均不同程度的拮抗了PLT的下降,与模型组比较,除六味地黄汤组外均有显着差异(P<0.05或P<0.01);第10d,模型组及各给药组的PLT进一步上升,与模型组比较调营饮及八珍汤组差异显着(P<0.05),调营饮虽高于八珍汤组,但二者之间并无差异。5、对胸腺指数、脾指数的影响:模型组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与正常组相比,均显着降低(P<0.05或P<0.01);经调营饮及各治疗组治疗后,脾指数明显提高,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或P<0.01);调营饮与其它各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胸腺指数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只有调营饮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6、对EPO的影响:模型组的EPO明显高于正常组,并有差异显着性(P<0.01)。经调营饮及各治疗组治疗后,进一步提高骨髓抑制小鼠血中EPO水平(P<0.05或P<0.01);调营饮明显优于其它各药物组(P<0.05)。7、对骨髓有核细胞数的影响:模型组小鼠骨髓中的有核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减少(P<0.05),各药物组均能明显升高骨髓有核细胞数,除当归补血汤组外,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调营饮与其它各药物组比较,升高骨髓细胞的作用更为明显(P<0.05)。8、各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HE染色观察:正常组骨小梁结构清晰,造血细胞丰富,排列紧密,骨髓有核细胞及巨核细胞较多。模型组小鼠骨髓组织大量坏死、水肿,血窦扩张,骨髓有核细胞明显减少,未见有巨核细胞,并有梭形成纤维细胞增生。各给药组在连续用药7d后,骨髓造血组织不同程度地得到了修复,以调营饮组效果更为明显,血窦扩张不明显,骨髓有核细胞、巨核细胞明显增加,亦见有少量成纤维细胞。9、对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模型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GM-CSF)表达即平均光密度值较正常组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经调营饮及各药物组治疗后,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营饮组光密度值高于其它药物组和正常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调营饮及各药物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的提高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的作用。在升高WBC方面,调营饮与八珍汤组效果相当,均明显优于其它各组,优势表现在起效快,升高幅度大,维持时间长;六味地黄汤、当归补血汤、调营饮拆方三者效果较差。对于RBC、HGB的影响,调营饮效果最好,拆方及六味地黄次之。在生血小板方面,调营饮与八珍汤组效果较好,均明显优于模型组。对于提升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的作用,调营饮组明显优于其它各组。2调营饮及各药物组均可提高骨髓抑制小鼠的脾指数。在升高胸腺指数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只有调营饮组差异显着。提示调营饮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及促进髓外造血作用。3调营饮及各药物组均可促进EPO的分泌及GM-CSF的表达,在此方面调营饮组明显优于其它各治疗组。4调营饮及各治疗组均可不同程度的促进受损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血窦扩张不明显,骨髓有核细胞、巨核细胞明显增加,以调营饮组效果更为明显,接近于正常组。

王立芳,徐振晔,金长娟,沙慧芳,王中奇,邓海滨[9](2009)在《双黄升白颗粒对Lewis肺癌荷瘤鼠细胞周期双重调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双黄升白颗粒对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期的细胞周期的双重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Lewis肺癌荷瘤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化疗骨髓抑制模型,用双黄升白颗粒干预治疗。常规计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和肿瘤大小,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和肿瘤细胞周期分布,计算其增殖指数(PI),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细胞周期相应CDKs/CyclinsmRNA的表达。结果双黄升白颗粒治疗组白细胞、骨髓细胞PI、骨髓中CDK4、CDK6与CyclinDmRNA表达均高于模型对照组,肿瘤细胞PI、CDK4、CDK6与CyclinDmRNA表达则均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双黄升白颗粒对化疗骨髓抑制期的Lewis肺癌荷瘤鼠的细胞周期具有双重调控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对CDK4、CDK6与CyclinDmRNA的表达的调控有关。

陆清昀[10](2007)在《中医药防治肿瘤化疗后血细胞减少》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肿瘤化疗后血细胞减少的研究概况。方法: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药理研究、个人经验等4个方面对中医药防治肿瘤化疗后血细胞减少的研究状况进行阐述。结论:中医药防治肿瘤化疗后血细胞减少具有巨大的前景。

二、双黄升血冲剂防治化疗引起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黄升血冲剂防治化疗引起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揿针辅助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研究进展
    1. 概述
    2. 现代医学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认识
        2.1 白细胞的来源
        2.2 化疗导致白细胞减少机制
    3.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西医治疗
        3.1 骨髓造血生长因子
        3.2 其他升白药物
    4. 中医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认识
        4.1 病名探讨
        4.2 中医病因病机
    5.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中医药治疗
        5.1 中药治疗
        5.2 外治法治疗
        5.3 其他治疗
    6.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揿针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 揿针的治疗原理
    2. 揿针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一、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二、结果
    1. 基线对比
    2. 两组患者白细胞对比
    3. 两组血小板、血红蛋白对比
    4. 两组患者用药频率对比
    5. KPS评分对比
    6. 中医症状评分对比
    7. 数据剔除
    8. 结果分析
    9. 结论
三、讨论
    1. 将揿针应用于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
    2. 选穴依据
    3. 疗效分析
    4.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2)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骨髓抑制模型及中药对其防治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环磷酰胺 (CTX) 诱导的小鼠骨髓抑制模型
2 中药对环磷酰胺诱导的骨髓抑制防治作用机制
    2.1 骨髓造血组织形态结构
    2.2 造血干/祖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
    2.3 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细胞因子和信号途径
    2.4 细胞周期
    2.5 细胞凋亡
    2.6 细胞氧化还原作用
    2.7 DNA损伤
3 小结与展望

(3)针灸对CTX化疗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黏附分子及造血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实验一 针灸对CTX化疗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动物模型复制与分组
        1.5 实验方法
        1.6 实验取材及检测方法
    2.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针灸对 1d组CTX化疗小鼠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3.2 针灸对 3d组CTX化疗小鼠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3.3 针灸对 3d组CTX化疗小鼠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4. 讨论
实验二 针灸对环磷酰胺(CTX)化疗小鼠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1.2 主要试剂及主要仪器
        1.3 建立模型
        1.4 固定小鼠
        1.5 具体治疗
        1.6 观察指标及方法
    2. 结果
        2.1 光镜下观察 1 d组C T X化疗小鼠骨髓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
        2.2 光镜下观察 3 d组C T X化疗小鼠骨髓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
        2.3 光镜下观察 5 d组C T X化疗小鼠骨髓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
    3. 讨论
实验三 针灸对CTX化疗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基质细胞(BMSC)细胞周期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1.2 主要试剂及主要实验仪器
        1.3 建立模型
        1.4 固定小鼠的方法
        1.5 具体治疗
        1.6 观察指标及方法
        1.7 流氏细胞仪检测
        1.8 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CTX化疗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骨髓基质细胞(BMSC)G1期细胞百分率比较
        2.2 各组CTX化疗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骨髓基质细胞(BMSC)S期细胞百分率比较
        2.3 各组CTX化疗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骨髓基质细胞(BMSC)G2期细胞百分率比较
    3. 讨论
实验四 RT-q PCR法检测针灸对CTX化疗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VCAM-1、ICAM-1 及造血因子SCF、TGF-β1m RNA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流程
    2.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针灸对CTX化疗 1d组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及造血因子基因表 达的影响
        3.2 针灸对CTX化疗 3d组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及造血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3.3 针灸对CTX化疗 5d组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及造血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实验五 Western-blot法检测针灸对CTX化疗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 及造血因子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针灸对CTX化疗 1d组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及造血因子蛋白量的影响
        3.2 针灸对CTX化疗 3d组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及造血因子蛋白量的影响
        3.3 针灸对CTX化疗 5d组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及造血因子蛋白量的影响
    4. 讨论
讨论
    1.中医学对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症)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白细胞减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虚劳治疗的认识
        1.3 中医药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概况
    2. 现代医学对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症)及骨髓造血微环境的认识
    3. 结果与讨论
        3.1 实验模型小鼠的建立
        3.2 穴位的选取
        3.3 结果
    4. 本研究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骨髓造血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RT-q PCR 操作部分实验图片
附录三 瑞氏-吉姆萨染色病理切片制作部分实验图片
附录四 Western-Blot 操作部分实验图片
附录五 RT-q PCR 部分典型图片
附录六 Western-Blot 部分典型图片
在校期间学术成绩
致谢

(4)升板汤联合针灸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
    1.3 易引起骨髓抑制的化疗药物的认识
    1.4 中医对血液的认识
    1.5 中医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认识
    1.6 中医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来源
    2.2 治疗方法
    2.3 主要材料
    2.4 诊断标准
    2.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线情况
    3.2 观察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结果分析
    4.2 升板汤联合针灸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独特优势
    4.3 升板汤应用的中医理论依据讨论
    4.4 针灸穴位功效讨论
    4.5 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第五章 结语
    5.1 结论
    5.2 存在的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中药复方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急性电离辐射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 白细胞的生理
        2 辐射致白细胞减少
        3 TLR4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4 辐射所致白细胞减少的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对辐射致白细胞减少的防护研究进展
        1 中医对射线的认识
        2 中医对辐射致白细胞减少的认识
        3 中医药对白细胞减少的防护及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正文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中药煎剂治疗辐射致白细胞减少的用药规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复制Balb/c小鼠急性辐射损伤模型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中药复方对辐射损伤小鼠防护作用研究初探
        一 中药复方对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二 中药复方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三 中药复方对辐射损伤小鼠白细胞生成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实验三 中药复方对辖射损伤小鼠防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一 中药复方对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二 中药复方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三 中药复方对辐射损伤小鼠白细胞生成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四 中药复方对辐射损伤小鼠防护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存在问题与不足
致谢
个人简历

(6)双黄升白颗粒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升白细胞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7)穴位艾灸治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机制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1.骨髓抑制的机制
        1.1 病理机制
        1.2 放疗导致骨髓抑制的机理
        1.3 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机理
    2.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
        2.1 化疗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2.1.1 药物种类和剂量影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特点
        2.1.1.1 不同种化疗药物,抑制程度不同
        2.1.1.2 不同种化疗药物,发生时间不同
        2.1.1.3 药物剂量不同,抑制程度不同
        2.1.1.4 多次用药后,抑制程度加重
        2.1.2 各种抗肿瘤药物骨髓抑制的程度和发生时间
        2.1.2.1 烷化剂
        2.1.2.2 抗代谢药
        2.1.2.3 抗肿瘤抗生素
        2.1.2.4 抗肿瘤植物药
        2.1.2.5 铂类
        2.1.2.6 靶向抗肿瘤药物
        2.1.2.7 抗肿瘤激素
        2.1.2.8 其他抗肿瘤药物
        2.2 其他相关危险因素
    3.升高白细胞的药物与机理
        3.1 传统口服药物
        3.2 骨髓生长因子
        3.2.1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3.2.2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3.3 氨磷汀
        3.4 新型升白药物
    4. 粒细胞减少的应对策略
        4.1 化疗药物的剂量调整
        4.2 骨髓生长因子的应用
        4.2.1 Ⅰ度粒细胞减少
        4.2.2 Ⅱ度粒细胞减少
        4.2.3 Ⅲ和Ⅳ度粒细胞减少
        4.2.4 预防性应用
        4.3 合并感染的治疗与预防
        4.3.1 治疗前危险程度评估
        4.3.2 积极追查,明确有无感染
        4.3.3 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4.3.3.1 抗生素用药指征
        4.3.3.2 药物选择与应用
        4.3.3.3 疗程与停药指征
        4.3.4 支持治疗
        4.3.5 保护隔离和无菌病房的使用
        4.4 造血干细胞移植
    5.中医学对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认识与治疗
        5.1 中国古代的认识
        5.2 现代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5.2.1 脏腑辨证
        5.2.2 气血阴阳辨证
        5.3 辨证拟方内治
        5.3.1 从肾论治
        5.3.2 从脾肾论治
        5.3.3 从气血阴阳论治
        5.3.4 从脾肾和气血阴阳论治
        5.3.5 从血瘀论治
        5.4 单方、验方内治
        5.5 针灸治疗
        5.5.1 针刺疗法
        5.5.2 艾灸疗法
        5.5.3 电针疗法
        5.5.4 针刺艾灸并用
        5.5.5 灸法配合耳穴法
        5.5.6 穴位注射
        5.5.7 药物穴位敷灸
        5.6 中医治法的实验研究
        5.6.1 保护外周血象
        5.6.1.1 升高白细胞作用
        5.6.1.2 对多系血细胞的保护作用
        5.6.2 保护骨髓造血组织
        5.6.2.1 对骨髓造血组织形态的影响
        5.6.2.2 对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影响
        5.6.2.3 对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功能的影响
        5.6.2.4 对造血因子的影响
        5.6.2.5 对骨髓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
        5.6.2.6 对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5.6.2.7 对骨髓外造血组织的影响
        5.6.3 双向调节作用
    6.中西医治疗的利弊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穴位艾灸治疗化疗引起的Ⅰ度-Ⅱ度白细胞减少症疗效观察
    1.前言
    2.临床资料
        2.1 病例纳入标准
        2.2 病例排除标准
    3.研究内容及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指标
        3.2.1 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
        3.2.2 感染发生率
        3.2.3 症状改善情况
        3.2.4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3.2.5 有效率
        3.2.6 安全性
        3.2.7 统计学方法
    4.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化疗方案
        4.3 不同时间白细胞计数
        4.4 感染发生率
        4.5 症状改善情况
        4.6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4.7 有效率
        4.8 安全性
    5.讨论
        5.1 升白治疗现况
        5.2 从中医角度重新认识白细胞减少症
        5.3 穴位艾灸的具体思路
        5.4 穴位艾灸升白的疗效分析
        5.5 穴位艾灸升白可能的机制
        5.6 穴位艾灸升白的优点及注意事项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调营饮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调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调营饮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调控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9)双黄升白颗粒对Lewis肺癌荷瘤鼠细胞周期双重调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物及试剂
        1.1.2 实验动物
        1.1.3 主要仪器 Becton Dickinson Facscalibour流式细胞仪, JA31001型电子天平, IX50/IX70 OLYMPUS倒置显微镜。
    1.2 模型制作及分组用药
    1.3 检测指标和方法
        1.3.1 疗效检测
        1.3.2 肿瘤与骨髓的细胞周期
        1.3.3 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与骨髓中CDK/Cyclin mRNA的表达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2.2 骨髓与肿瘤细胞周期分布及PI
        2.2.1骨髓细胞周期分布及PI
        2.2.2 肿瘤细胞周期分布及PI
    2.3 Cyclins/CDKs mRNA的表达
3 讨论

(10)中医药防治肿瘤化疗后血细胞减少(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研究
2 实验研究
3 药理研究
4 个人经验
5 结语

四、双黄升血冲剂防治化疗引起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揿针辅助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研究[D]. 廖子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骨髓抑制模型及中药对其防治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王成龙,赵东峰,杨志烈,贾友冀,常君丽,王拥军,杨燕萍. 世界中医药, 2017(09)
  • [3]针灸对CTX化疗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黏附分子及造血因子的影响[D]. 刘海伟.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升板汤联合针灸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D]. 梁小宁.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05)
  • [5]中药复方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徐文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6]双黄升白颗粒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升白细胞作用的临床研究[J]. 吴秋霞,徐振晔,孙庆生. 中国全科医学, 2015(03)
  • [7]穴位艾灸治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D]. 王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8]调营饮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调控的实验研究[D]. 郑仁省. 河北医科大学, 2009(10)
  • [9]双黄升白颗粒对Lewis肺癌荷瘤鼠细胞周期双重调控的研究[J]. 王立芳,徐振晔,金长娟,沙慧芳,王中奇,邓海滨.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02)
  • [10]中医药防治肿瘤化疗后血细胞减少[J]. 陆清昀. 甘肃中医, 2007(09)

标签:;  ;  ;  ;  ;  

双黄生血冲剂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