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下小针刀切割法治疗重症肩周炎

局麻下小针刀切割法治疗重症肩周炎

一、局麻下小针刀割法治疗重症肩周炎(论文文献综述)

孙怡鑫[1](2021)在《腹针治疗漏肩风(瘀滞型)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比腹针针刺与传统针刺治疗漏肩风(瘀滞型)的临床疗效,探讨在腹针基础方上配合关元、双大横、右上风湿点治疗本病的优势,为腹针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患者72例,随机分组法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腹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症状改善程度。疗效指标为VAS视觉模拟评分、CMS肩关节功能评分,采用SPSS25.0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治疗组有效率91.18%,对照组有效率74.2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VAS视觉模拟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一疗程、治疗两疗程与治疗前VAS评分组内比较,均能缓解肩部疼痛,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一疗程后、两疗程后组间比较,缓解肩部疼痛的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CMS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一疗程、治疗两疗程与治疗前CMS评分组内比较,均能改善肩关节功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一疗程后总评分组间比较,恢复肩关节功能的效果两组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各部分评分组间比较,在缓解肩部疼痛方面的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方面的效果两组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疗程后总评分组间比较,恢复肩关节功能的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各部分评分组间比较,在提高肌力方面的效果两组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改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方面的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两种方法治疗漏肩风(瘀滞型)均有效,均能改善肩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的症状,且腹针治疗漏肩风(瘀滞型)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2.腹针疗法相较于传统针刺,在缓解肩关节疼痛方面疗效显着,在改善日常生活活动及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方面效果较好。

于建荣[2](2021)在《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拟观察比较温针灸与常规针刺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以研究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在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肌力等方面的综合评定。为临床应用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区以及针灸中心门诊部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共76例作为入选病例。首先按照患者的就诊顺序逐一进行编号,然后再按照提前在SPSS23.0软件中产生的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治疗方法选用温针灸,对照组治疗方法选用常规针刺。常规针刺方法为肩周局部腧穴采用提插泻法、远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温针灸操作方法为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灸,两组均予以健康宣教及安全评价。每周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3周为1个疗程,观察时间为1个疗程。拟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肩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在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肩关节活动度及肌力(Manual Muscle Testing,MMT)等方面的数值变化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判定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肩痛视觉模拟评分:两组各自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分析比较,评分均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疼痛改善显着。2.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两组各自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分析比较,评分均增加(P<0.05),并且治疗组增加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在肩周做上举、外展、内外旋等综合活动度方面改善显着。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两组各自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分析比较,评分均提高(P<0.05),并且治疗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穿上衣、梳头、系围裙等日常生活活动方面改善显着。4.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两组各自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分析比较,评分均增长(P<0.05),并且治疗组增长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改善患者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力等方面的综合比较更为显着。5.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愈率为86.11%,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显愈率为50.00%,总有效率为88.89%,两组显愈率经统计学比较,有差异(P<0.05),总有效率相比,无差异(P>0.05)。说明在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但治疗组显愈程度较对照组高。结论:1.温针灸与常规针刺均对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有一定的疗效,都可止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等。2.温针灸组较常规针刺组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疗效更佳。

熊忠兴[3](2021)在《痛点注射联合推拿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痛点注射联合推拿治疗冻结期肩周炎,以缓解患者疼痛并恢复肩部功能活动。通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为临床冻结期肩周炎的诊治提供了高效可行的方案。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冻结期肩周炎患者76人,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痛点注射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取推拿治疗。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肩部注射与推拿治疗时均由同一医生完成,所有患者均配合治疗,并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VAS评分、CMS评分、炎症指标、临床疗效,选取合适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1.在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基本资料后,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年龄、性别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两组患者可以进行比较。2.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治疗前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周后VAS进行组间比较时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说明经过治疗,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3.Constant-Murley评分(CMS)比较:治疗前C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周后、1月后CMS评分经重复比较,方差分析时(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取得了治疗效果,患者疼痛、日常生活、主动活动,肌肉力量等多方面较前不断改善。行组间比较时,治疗1周后、2周后、1月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疗效更为持久。4.炎症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周后、2周后对比时,CRP、IL-6均出现下降,组间比较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降低患者血清CRP、IL-6作用较对照组更强。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存在差异,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痛点注射联合推拿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要优于推拿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疗效持久,值得肯定,且操作方法易于学习,值得推广使用以治疗冻结期肩周炎。

赵雨[4](2020)在《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术治疗重症肩周炎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评估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术治疗重症肩周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重症肩周炎提供参考。方法:1.选择延边医院疼痛科2018年3月~2019年9月间收治的重症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脉冲射频组,n=30)和B组(神经阻滞组,n=30)。2.治疗方法:A组:以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于进针点插入射频套管针,进针达肩胛上神经后进行射频治疗(参数:120s,2Hz,42℃,32v),治疗时间120s,治疗后在肩周每个压痛点各注入镇痛液2ml。B组:肩胛上神经体表定位及进针点方法同A组,用7号10cm长针刺入皮肤直达肩胛上切迹后注入镇痛液10ml。两组患者均辅以痛点注射并配合被动功能锻炼,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5次。3.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肩关节VA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利用评分法评估总有效率,并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肩关节VAS评分均有所下降,A组VAS评分均值低于B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2.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A组VAS评分均值高于B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3.两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分别是90.0%和66.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全部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感染、气胸、血肿及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1.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术和神经阻滞术均可有效治疗重症肩周炎。2.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术结合肩周痛点注射,并配合被动功能锻炼治疗重症肩周炎的疗效优于神经阻滞术。

王青云[5](2020)在《同名经配穴法结合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同名经配穴法结合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为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肩周炎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n=33)及对照组(n=33),治疗组采用同名经配穴法结合肩三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条口透刺承山穴结合肩三针疗法治疗。两组均为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后休息1天,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ROM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于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患肩部位、年龄、病程、治疗前的VAS评分和ROM评分及ADL评分等方面比较,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基线一致,具备可比性。2.观察指标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ROM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的疗法均能有效缓解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3.观察指标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ROM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减轻患肩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4.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13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88%,显愈率为69.70%;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9例,好转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79%,显愈率为42.42%。经统计学检验,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同名经配穴法结合肩三针疗法与条口透刺承山穴结合肩三针这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肩周炎,但前者在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度方面均优于后者。2.同名经配穴法结合肩三针疗法治疗肩周炎,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刘庆雪[6](2020)在《肩痹汤配合“六步法”功能锻炼治疗急性期冻结肩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肩痹汤配合“六步法”功能锻炼治疗急性期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探讨肩痹汤及“六步法”功能锻炼的作用机制,并为该种疗法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与临床依据。方法:收集从2018年12月-2020年01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部就诊并符合此次研究纳入标准的急性期冻结肩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肩痹汤”中药单味颗粒,每日1剂,用200ml开水冲开后,早晚餐后半小时分服。对照组患者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每日2次,1次1粒,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两组患者均进行“六步法”功能锻炼,每日2次,每次各做10遍。“六步法”功能锻炼后即刻予以冰敷患肩20min。两组均以2w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4w。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肩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w后,治疗4w后的VAS疼痛评分、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再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肩别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的VAS疼痛评分、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治疗前后两组内VAS疼痛评分、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疗法在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肩关节活动度方面,均有一定疗效。2.治疗2w后、治疗4w后两组间患者VAS疼痛评分、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经统计学分析得:P<0.01,有显着差异。说明:在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肩关节活动度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得:Z=-2.116,P=0.034,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6.67%和83.33%,说明:治疗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肩痹汤配合“六步法”功能锻炼和塞来昔布配合“六步法”功能锻炼对急性期冻结肩患者均有治疗效果。但前者疗效更佳,在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部功能、提高肩关节活动度方面具有显着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黄灏[7](2019)在《麻醉下手法松解联合鸡尾酒注射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观察麻醉下手法松解联合鸡尾酒注射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找到治疗该病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从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病人来源为本院及附属院区骨四肢科病例中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粘连期肩周炎的患者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向患者说明用药及手术方案,征得病人签字同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患者。治疗组麻醉下手法松解后肩部注射鸡尾酒药液,对照组仅仅在麻醉下行手法松解术,两组麻醉方式均选择臂丛麻醉。鸡尾酒药液为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曲安奈德50mg(1ml:40mg)、罗哌卡因10ml(10ml:100mg)及肾上腺素0.1ml(1mg:1ml)构成。两组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完成,术后均予镇痛泵镇痛两天,两组术后均指导功能锻炼,分析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肩关节主观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并根据以上评分,判定治疗的综合疗效情况,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给予分析。结果:入选的40例患者均完成了整个治疗过程,无一例脱落,术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位、病程等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术后1月、3月的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月、3月的C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期肩周炎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症状缓解快的优点。此次研究结果表明,麻醉下手法松解联合鸡尾酒疗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手法松解术,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痛苦少,手术时间短,值得被临床推广。

黄峰泉[8](2019)在《内热针软组织松解术联合推拿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环境的改变,肩周炎发病率逐渐提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慢慢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元凶”。本课题旨在通过探讨内热针软组织松解术联合推拿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针灸结合推拿疗法进行对照,以让内热针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为治疗急性期肩周炎提供一个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案,并为临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于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杜氏骨伤科住院治疗的急性期肩周炎患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获得60例。治疗前采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患肩、VAS评分及CMS评分,按照随机对照研究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3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治疗组采用内热针软组织松解术,每周1次,2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予以传统针灸治疗,每周治疗5天后休息2天,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配合肩关节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于内热针治疗后第二日行推拿治疗),每日对患侧行?肩、揉肩、拿肩、分筋点穴、摇肩及搓抖等手法,每次15-20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评分)作为疗效指标,观察采集两个疗程后的相关疗效指标,分别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最后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病程、患肩、VAS评分及CM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在VAS评分上,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组间评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实验组优于对照组。(3)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上,两组患者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评分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实验组优于对照组。(4)在临床疗效上,实验组优5例,良10例,中13例,差2例;对照组治疗后优1例,良9例,中13例,差7例,经Ridit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5)在安全性评价方面,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相同。结论:对于急性期肩周炎,内热针软组织松解术联合推拿与传统针灸结合推拿都能取得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但前者在缓解疼痛,改善肌力、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方面优势明显,适合在条件具备的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程杨,程少丹,葛程,张洋,刘猛,鞠申丹,庞海莉[9](2018)在《肩关节周围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临床中医药治疗肩周炎的方法灵活多样, 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手法治疗、针刀治疗、穴位注射及功能锻炼等。本文对近年来肩周炎中医药治疗的进展性文献进行综述, 为临床治疗肩周炎提供参考。

向超[10](2018)在《经穴疏导痛点揉拨手法配合电针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肩周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肩周炎患者进行经穴疏导加痛点拨揉手法配合普通针刺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经穴疏导推拿加痛点拨揉手法特色的地方,在于探索一个安全、有效、经济的一套方法,为以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中医医院推拿科门诊肩周炎患者90例,按照病例的诊断、纳入标准,将符合要求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3组。针推组(观察组)进行经穴疏导加痛点拨揉手法结合普通针刺治疗,推拿治疗每次20-25min,针刺治疗20min;针刺组(对照组)进行普通针刺治疗,针刺治疗20min;推拿组(对照组)进行推拿治疗。三组患者治疗,1次/日,6次/周,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Mc Gill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活动评分、ADL生活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异。结果:1.针推组:治愈3例(10%),显效25例(83.33%),好转2例(6.67%),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针刺组:治愈0例(0%),显效11例(36.67%),好转16例(53.33%),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3.33%;推拿组:治愈1例(3.33%),显效10例(30.00%),好转17例(56.67%),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93.33%。2.通过组内及组间在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后三组Mc Gill、CMS、ADL、HAMA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经穴疏导痛点拨揉手法结合普通针刺对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精神质量方面均优于单纯的普通针刺及单纯的推拿手段。结论:1.经穴疏导痛点拨揉手法结合普通针刺治疗肩周炎效果良好,且优于单纯针刺及单纯推拿治疗。2.经穴疏导痛点拨揉手法结合普通针刺治疗手段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的功能活动、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精神质量。3.单纯普通针刺及单纯推拿治疗均可改善患者的功能活动,降低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及精神质量,但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二、局麻下小针刀割法治疗重症肩周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局麻下小针刀割法治疗重症肩周炎(论文提纲范文)

(1)腹针治疗漏肩风(瘀滞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漏肩风的认识
        1.1 病名研究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分型
        1.4 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漏肩风的认识
        2.1 病名研究
        2.2 病理机制
        2.3 临床分期
        2.4 西医治疗
    3 小结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分组
        2.2 对照方法
        2.3 治疗组
        2.4 对照组
        2.5 疗程
    3 观察方法
        3.1 记录时间
        3.2 观察指标
        3.3 疗效标准
    4 统计学处理方法
    5 不良事件及脱落病例的处理
    6 研究结果
        6.1 一般资料比较
        6.2 两组患者各时期VAS评分比较
        6.3 两组患者各时期CMS评分比较
        6.4 两组患者治疗两疗程后疗效比较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腹针针刺选穴依据
    3 腹针治疗漏肩风(瘀滞型)的原理
        3.1 中医学原理
        3.2 针灸学原理
        3.3 腹针学说原理
    4 VAS、CMS评分
        4.1 VAS视觉模拟评分
        4.2 CMS肩关节功能评分
    5 结果分析
        5.1 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5.2 患者VAS视觉模拟评分比较
        5.3 患者CMS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5.4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结论
问题与展望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VAS视觉模拟评分
    附录2:CMS肩关节功能评分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1.8 伦理学要求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设计
        2.1.1 样本量估算
        2.1.2 随机分组
        2.1.3 对照方法
        2.2 治疗方法
        2.2.1 对照组
        2.2.2 治疗组
        2.3 功能锻炼
        2.4 健康宣教
        2.5 不良情况记录与处理
        2.6 观察指标
        2.6.1 一般观察指标
        2.6.2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2.6.3 安全性指标
        2.7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2.8 统计学处理方法
        2.9 研究质量控制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部位、病程)比较
        3.2.1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
        3.2.2 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比较
        3.2.3 两组患者患肩部位比较
        3.2.4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3.3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结果比较
        3.3.1 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
        3.3.2 肩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分比较
        3.3.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
        3.3.4 Constant-Murley(CMS)评分比较
        3.4 疗效判定标准
        3.5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1.1 中医命名
        1.2 病因病机
        1.3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
        1.3.1 内治法
        1.3.2 外治法
    2 西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2.1 肩周炎的病名
        2.2 主要病因
        2.3 主要病理变化
        2.3.1 盂肱关节及周围组织病变
        2.3.2 肩周滑膜囊病变
        2.3.3 肌腱与腱鞘的退行性病变
        2.3.4 其它肩周组织的病变
        2.4 肩周炎的西医治疗
        2.4.1 西药口服疗法
        2.4.2 物理疗法
        2.4.3 痛点局部封闭及关节腔注射疗法
        2.4.4 手法松解术
        2.4.5 手术治疗
    3 选穴依据
        3.1 肩周经脉
        3.2 选穴原则
        3.2.1 近部选穴
        3.2.2 远部选穴
        3.2.3 对症选穴
        3.2.4 辨证选穴
    4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理论依据
        4.1 中医理论依据
        4.1.1 “针”与“灸”
        4.1.2 温针灸中医理论
        4.2 西医理论依据
        4.2.1 镇痛机理
        4.2.2 热刺激机理
    5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
    6 研究结果分析
        6.1 病例完成情况分析
        6.2 一般资料分析
        6.3 观察指标结果分析
        6.3.1 VAS评分结果分析
        6.3.2 ROM评分结果分析
        6.3.3 ADL评分结果分析
        6.3.4 CMS评分结果分析
        6.4 临床疗效评判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情况
    2 参与课题情况
    3 获奖情况

(3)痛点注射联合推拿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1.1 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1.2 中医对肩周炎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研究
        2.2 发病机制
        2.3 影响因素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研究
        1.1 病历来源
        1.2 一般情况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入院常规处理
        3.2 分组
        3.3 治疗方法
        3.4 治疗疗程
        3.5 观察指标
    4 并发症
    5 统计学方法
        5.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5.2 VAS比较
        5.3 CMS评分量表比较
        5.4 CRP
        5.5 白介素-6(IL-6)
        5.6 临床疗效
第三部分 讨论
    1 肩周炎查体及辅助检查
    2 肩周炎的鉴别诊断
    3 丹皮酚磺酸钠的由来
    4 推拿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原理
    6、丹皮酚磺酸钠配伍利多卡因的安全性
    7、CRP、IL-6的临床意义
第四部分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肩周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4)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术治疗重症肩周炎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及方法
第三章 结果
    1. 临床资料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评分
    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肩周炎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同名经配穴法结合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一、肩周炎概况
        二、肩周炎的病因病机
        三、肩周炎的西医治疗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一、病名的认识
        二、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中医治疗概况
        四、中药疗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选择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中止及剔除标准
        六、中止及剔除的处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样本量估算
        二、随机分组方法
        三、盲法实施
        四、治疗方法
        五、疗效评定
        六、不良事件处理
        七、统计分析处理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入组情况及临床资料比较
        二、观察指标比较
        三、临床疗效比较
        四、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部分
    第一节 研究结果分析
        一、临床资料分析
        二、观察指标分析
        三、临床疗效分析
        四、不良反应分析
    第二节 选题依据
        一、靳氏肩三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依据
        二、手足同名经配穴法治疗肩周炎的依据
        三、荥、输穴治疗肩周炎的依据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6)肩痹汤配合“六步法”功能锻炼治疗急性期冻结肩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中医学对冻结肩的认识
        1.1 病名及症状的记载
        1.2 病因病机
        1.2.1 内因
        1.2.2 外因
        1.2.3 病机
        1.3 辨证分型
        1.4 中医对冻结肩的治疗
        1.4.1 中药疗法
        1.4.2 针灸疗法
        1.4.3 小针刀疗法
        1.4.4 推拿疗法
        1.4.5 练功疗法
        1.4.6 综合疗法
    2.现代医学对冻结肩的认识
        2.1 冻结肩的病名
        2.2 肩关节的解剖结构
        2.3 冻结肩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3.1 病因
        2.3.2 发病机制
        2.4 冻结肩的分型与分期
        2.4.1 分期
        2.4.2 分型
        2.5 现代医学对冻结肩的治疗
        2.5.1 药物疗法
        2.5.2 物理疗法
        2.5.3 运动疗法
        2.5.4 肩关节松解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2.5 中止标准
        1.2.6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
    3.疗效评价
        3.1 评分指标
        3.1.1 肩部疼痛评价
        3.1.2 肩关节功能评价
        3.1.3 肩关节活动度测量
        3.2 观察指标
        3.3 安全指标
    4 统计方法
    5 统计结果
        5.1 一般资料
        5.1.1 两组患者性别差异分析
        5.1.2 两组患者年龄差异分析
        5.1.3 两组患者病程差异分析
        5.1.4 两组患者病变肩别差异分析
        5.2 观察指标分析
        5.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5.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S评分比较
        5.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5.2.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5.2.5 安全性报告
第三部分 讨论
    1.肩痹汤的组方依据和现代药理研究
        1.1 组方依据
        1.2 方药组成
        1.3 组方解析
        1.4 现代药理学研究
    2.“六步法”功能锻炼的来源及作用
        2.1 “六步法”功能锻炼的来源
        2.2 “六步法”功能锻炼的作用
    3.冰敷的重要性及作用
第四部分 结语
    1.结论
    2.不足
        2.1 研究设计方面
        2.2 研究样本方面
        2.3 研究观察指标方面
    3.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冻结肩的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7)麻醉下手法松解联合鸡尾酒注射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一般资料
        1.2.1 研究对象
        1.2.2 试验药物
    1.3 诊断标准
        1.3.1 中医诊断标准
        1.3.2 西医诊断标准
        1.3.3 临床肩关节周围炎分期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术前工作
    2.3 麻醉方法
    2.4 手术方法
    2.5 术后处理
    2.6 功能锻炼
    2.7 不良事件处理
    2.8 评分标准
    2.9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的比较
    3.2 两组CMS评分的比较
    3.3 两组ROM的比较
    3.4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的比较
4 讨论
    4.1 对粘连期肩周炎的认识
        4.1.1 祖国医学对粘连期肩周炎的认识
        4.1.2 现代医学对粘连期肩周炎的认识
    4.2 粘连期肩周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4.2.1 功能锻炼
        4.2.2 中药内治法
        4.2.3 中药外用法
        4.2.4 针灸疗法
        4.2.5 推拿手法治疗
        4.2.6 中医综合治疗
    4.3 现代医学治疗粘连期肩周炎
        4.3.1 药物治疗
        4.3.2 物理治疗
        4.3.3 手术治疗
        4.3.4 中西医结合治疗
    4.4 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机理
    4.5 鸡尾酒疗法
        4.5.1 鸡尾酒疗法的由来
        4.5.2 鸡尾酒镇痛的理论基础
        4.5.3 鸡尾酒疗法的药物组成
    4.6 “鸡尾酒”在本研究中的疗效分析
    4.7 存在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词缩略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内热针软组织松解术联合推拿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分期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及脱落标准
    2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不良事件及相应处理
        3.4 仪器材料
        3.5 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及指标
        3.6 观察项目
        3.7 统计分析及数据处理
第二章 结果及分析
    1 基本资料分析
    2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3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
    4 临床疗效评价
    5 安全性评价
    6 结果总结
第三章 讨论与结论
    1 传统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1.1 肩周炎的病因病机
        1.2 肩周炎的辨证分型
        1.3 中医治疗肩周炎的现况
    2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2.1 肩关节的功能解剖
        2.2 肩关节的血供和神经支配
        2.3 肩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
        2.4 肩周炎发病的解剖学因素
        2.5 肩周炎的发病机制
        2.6 急性期肩周炎的西医治疗现况
    3 内热针软组织松解术的理论基础
        3.1 内热针治疗的作用机制
        3.2 内热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3.3 内热针治疗的安全性干预措施
        3.4 内热针治疗麻醉的选择与意义
        3.5 内热针治疗的定位布点依据与针刺技巧
        3.6 内热针治疗与传统针灸治疗的比较
    4 推拿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理论依据
    5 本课题确立的理论依据与目的
    6 结论
    7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知情同意书
附件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附件3.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
附件4.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经穴疏导痛点揉拨手法配合电针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中医诊断标准
        1.3 临床分期标准
        1.4 西医诊断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标准
        1.8 脱落(退出)标准
        1.9 疗效评价指标
        1.10 疗效评价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所需器械
        2.2 针推组(观察组)
        2.3 推拿组(对照组)
        2.4 针刺组(对照组)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4.2 总体疗效评价
第二部分 讨论一
    1 祖国医学对肩痹病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3 粘连期肩周炎的影响因素
第二部分 讨论二
    1 经穴疏导加痛点拨揉手法内涵外延及治病机制
        1.1 手法的内涵
        1.2 手法的外延
        1.3 .经穴疏导加痛点拨揉手法治疗肩周炎的机理探讨
        1.3.1 筋骨并重
        1.3.2 所选手法治疗肩周炎的机理
        1.3.3 所选穴位治疗肩周炎的机理
    2 将焦虑评分纳入疗效观察指标之一的依据
        2.1 焦虑抑郁产生的机制
        2.2 疼痛与焦虑抑郁共病的研究
        2.3 推拿疗法对焦虑抑郁干预的研究
    3 采用McGill疼痛评定表的依据
    4 采用生活质量(ADL)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法的依据
    5 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CMS)评分表评分法的依据
    6 电针治疗肩周炎的机理
结语
    结论
    安全性评价
    不足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随机数表及随机方法
    附录2:McGill疼痛评定表
    附录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
    附录4: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
    附录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附录6:知情同意书
致谢

四、局麻下小针刀割法治疗重症肩周炎(论文参考文献)

  • [1]腹针治疗漏肩风(瘀滞型)的临床观察[D]. 孙怡鑫.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D]. 于建荣.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痛点注射联合推拿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熊忠兴.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术治疗重症肩周炎的疗效分析[D]. 赵雨. 延边大学, 2020(05)
  • [5]同名经配穴法结合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 王青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肩痹汤配合“六步法”功能锻炼治疗急性期冻结肩的临床研究[D]. 刘庆雪.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7]麻醉下手法松解联合鸡尾酒注射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D]. 黄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内热针软组织松解术联合推拿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D]. 黄峰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肩关节周围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程杨,程少丹,葛程,张洋,刘猛,鞠申丹,庞海莉.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8(03)
  • [10]经穴疏导痛点揉拨手法配合电针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D]. 向超.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8(11)

标签:;  ;  ;  ;  ;  

局麻下小针刀切割法治疗重症肩周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