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省国有林场手扶拖拉机道标准参数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余爱华[1](2012)在《南方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研究》文中提出多年来,我国天然林资源呈现出大幅减少、原有森林资源总量有急剧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人工林种植面积的日益扩大在应对巨大的木材需求量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使人工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减少或者清除采运作业对环境产生的危害,有必要对人工林采运作业过程中的清洁生产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依据工业行业清洁生产评价理论,在借鉴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南方人工林的采运作业进行深入调研和试验分析,探索研究了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问题。完成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针对伐区作业层面的人工林采运作业建立了物质流的分析方法和模型。以南方常见的三种人工林即马尾松林、桉树林和杉木林为例,利用跟踪观察法试验分析并绘制了生物质材料流动图(跟踪模型);就不同集材方式和运材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用定点观察法试验分析并绘制了不同集材、运材方式的土壤流图(定点观察模型)。以上结果表明:在每hm2林地中,干物质量桉树林最大,杉木和马尾松林无显着差别;集材方式中,架空索道和人力担筒集材较优;运材方式以农用车运材优于汽车运材。(2)确立并制定了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清洁生产评价标准。运用模糊聚类法对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29个初始指标进行筛选,最终选出12个评价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优选了清洁生产综合评价的方法为模糊数学法并进行例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样本企业处于清洁生产的三级水平,应在伐区设计、采运作业技术、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以及加强安全生产与管理等方面给予重点关注,以提高整个企业在采运作业方面的清洁生产水平。(3)通过对其他行业清洁生产审核的分析,结合人工林采运作业的特点,确定了采运企业在人工林采运作业中清洁生产审核的内容及程序。对南方某采运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提出了该采运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为采运作业技术、资源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管理与保护等四个方面;确定了清洁生产的目标为木材利用率达56%,采运剩余物利用率达16%,迹地更新率98%以上,更新成活率达90%以上等四项;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该企业采运作业清洁生产水平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目前处于国内一般水平;提出了9个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和2个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4)依据国家及林业行业相关法规、标准,结合人工林采运作业的特征,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我国人工林采运作业概况、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的意义和原则、清洁生产分析方法、人工林采运过程分析、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指标的构建和推行清洁生产的管理和技术措施等方面,制定了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指南。
邱荣祖,张正雄,黄总河,张火明[2](2007)在《环境友好的木材物流系统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集材段运输成本、合理林道网密度等经济模型为基础,建立木材物流系统最低费用模型,计算分析了5种物流模式的费用;依据在研究区定位测定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计算各集材方式对林地的生态干扰程度;采用专家调查法对5种物流模式进行社会效益评价;应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5种木材物流模式进行综合评价,计算结果表明,“索道集材+汽车运材”物流模式最优。为构建环境友好的木材物流系统,提供决策依据。
赵鑫[3](2006)在《观光游览苗圃发展研究与规划设计初探》文中认为园林苗圃是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木是园林绿化建设的物资基础。随着近几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尤其是自从北京申奥、上海申博成功后,中国的园林苗圃行业发展十分迅猛,苗木市场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竞争十分激烈。然而,回顾中国园林苗圃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园林苗圃的建设和经营形式并没有大的改变,仍是简单的生产——直销的过程。形式单一,设备老化,体制陈旧,苗木结构不合理,苗圃企业活力不足已经成了园林苗圃行业的普遍现象。园林苗圃也逐渐变成了园林建设的“死角”。作者密切跟踪园林苗圃发展进程,深入挖掘园林生产苗圃的潜在价值,对观光游览苗圃的发展、经营、管理、规划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为苗圃行业焕发新的活力出谋划策。 传统意义上的苗圃,是一种纯生产性的绿地。基于这一认识,长期以来,苗圃的规划设计流于粗放,甚或根本就不用规划,只需在适合的地方搭好大棚,种下苗木就大功告成。因此,作为生产性绿地苗圃,往往较少具备观赏和游览价值。近年来,随着观光农业的兴起,生产性绿地的景观价值越发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可能的条件下,苗圃不仅应具有生产性质,同时也应满足人们游览、休闲的需要。首先,苗圃可以作为一个科普基地激发园艺爱好者亲手操作的兴趣。其次,可以通过品花尝果等系列活动传播园艺学、植物学方面的知识。同时,通过展示新品种,演示先进的培育手段等丰乨乪乬亠亢交 (?)鎯竒□□G □脉樃□ □□(?)帄景观的特点上有别于其他个类型的园林景观形式,随着城市的扩张、人民生态意识的提高、城市居民近郊旅游活动的兴起,观光游览苗圃的旅游潜力十分巨大。将苗圃的生产功能、休闲娱乐与科普展示功能结合的规划思路,在国外已十分普遍,然而国内这样的实例并不多见。本论文努力寻求一种现代型苗圃的规划设计思路,结合设计实例,将苗圃规划从单纯的功能性布局向着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布局方面转化。为实现苗圃价值的多元化,拓展苗圃企业的经营形式,挖掘苗圃在生态与景观上的潜力作出有益的探索。
张正雄[4](2004)在《闽西北人工林生态采运作业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往的生态采运研究主要针对天然林,且多数只研究采集作业段。人工林资源条件不同于天然林,其树种及林分结构比较单一,林地地表植被少,林分径级较小,传统的天然林采运作业技术已不能适应人工林这种资源条件了。关于人工林生态采运作业技术的系统研究,国内外报道很少。因此,开展以人工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生态采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择南方山地人工林伐区为特定的研究区域,作业试验地位于闽西北地区的永安市元沙林业采育场和建瓯市墩阳林业采育场。通过作业试验,采用常规的土壤分析和植被调查方法,首先研究不同采运作业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植被和森林景观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皆伐作业对不同林分结构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尾叶桉阔叶纯林、杉阔混交林、马杉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皆伐对不同坡度(坡度分别为16°、23°和30°)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影响,坡度小的林地比坡度大的林地大;皆伐5种不同集材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皆伐作业土滑道集材、皆伐作业手扶拖拉机集材、皆伐作业手板车集材、皆伐作业人力担筒集材和皆伐作业全悬索道集材;农用车运材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影响小于汽车运材;皆伐后灌木层种数减少,而草本层种数增加,且皆伐对杉阔混交林林地植物的干扰影响比尾叶按纯林林地小;不同采伐方式对森林景观生态的影响不同,择伐的影响比皆伐小,伐区配置形式以顺序块状排列较好,可减少森林的破碎度。 其次,经过对人工林集材设备和工艺的多年试验研究,从中得到(研制出)适合人工林资源条件、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SJ-0.4/2轻型遥控人工林集材索道和JS3-1.5型集材绞盘机等2种新的轻便型集材设备。此外,对集材手板车结构进行改进设计,改进后可提高其作业安全性和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第三,应用综合评价法,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对常用的8种人工林采运作业模式进行定量综合分析评价,得到伐区最优作业模式为模式Ⅱ(油锯采伐手扶拖拉机集材船运木材),次优作业模式为模式Ⅲ(油锯采伐索道集材农用车运材),其余综合效益由大到小依次为:模式Ⅰ(油锯采伐手扶拖拉机集材汽车运材)、模式Ⅳ(油锯采伐索道集材汽车运材)、模式Ⅵ(油锯采伐手板车集材排运木材)、模式Ⅴ(油锯采伐手板车集材农用车运材)、模式Ⅷ(油锯采伐人力担筒集材农用车运材)、模式Ⅶ(油锯采伐土滑道集材农用车运材),为林业生产决策部门合理选择人工林伐区木材生产作业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梁文英[5](2001)在《福建省国有林场手扶拖拉机道标准参数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针对福建省国有林场伐区木材生产状况.分析修建手扶拖拉机集材道的可行性。并根据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机械性能.研究手扶拖拉机林道设计行车速度、最大纵坡、最小弯道半径等主要技术标准参数。
姚绍图[6](1995)在《福建省国有林场集运材方式选择》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分析福建省国有林场集运材生产入手,提出我省国有林场合理的集运材方式。
二、福建省国有林场手扶拖拉机道标准参数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建省国有林场手扶拖拉机道标准参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南方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森林生态采运理论概述 |
1.1.1 森林生态采运理论的提出 |
1.1.2 生态采运理论的发展 |
1.1.3 森林生态采运理论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
1.2 国内外人工林采运研究 |
1.3 人工林采运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
1.4 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 |
1.5 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评价研究的意义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
2.2 研究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
2.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2.3.1 研究方法 |
2.3.2 技术路线 |
3 人工林采运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
3.1 物质流分析方法 |
3.2 物质流分析指标 |
3.2.1 生物质流指标 |
3.2.2 土壤流指标 |
3.3 物质流模型 |
3.3.1 生物质流模型 |
3.3.2 土壤流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4 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评价 |
4.1 清洁生产评价概述 |
4.1.1 清洁生产的概念 |
4.1.2 清洁生产的特点 |
4.2 国内外清洁生产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
4.2.1 国外清洁生产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
4.2.2 国内清洁生产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
4.3 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 |
4.3.1 评价内容 |
4.3.2 评价指标 |
4.3.3 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评价的标准 |
4.4 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 |
4.4.1 综合指数法 |
4.4.2 灰色关联度法 |
4.4.3 模糊数学评价法 |
4.4.4 BP 神经网络法 |
4.5 例证分析 |
4.5.1 评价方法 |
4.5.2 评价过程 |
4.5.3 评价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5 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审核 |
5.1 清洁生产审核概述 |
5.1.1 清洁生产审核的概念及思路 |
5.1.2 清洁生产审核的内容及程序 |
5.2 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审核 |
5.2.1 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审核的内容 |
5.2.2 人工林采运清洁生产审核的思路及程序 |
5.2.3 人工林采运清洁生产审核例证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指南 |
6.1 适用范围 |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6.3 术语和定义 |
6.4 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的意义 |
6.5 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的原则 |
6.6 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 |
6.6.1 指标对比法 |
6.6.2 分值评定法 |
6.6.3 分析方法的选择 |
6.7 人工林采运过程描述 |
6.7.1 规划设计 |
6.7.2 工艺过程 |
6.7.3 作业技术 |
6.7.4 经营管理 |
6.8 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构建 |
6.8.1 构建的原则 |
6.8.2 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
6.9 推行清洁生产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详细摘要 |
(2)环境友好的木材物流系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
2 研究方法 |
2.1 物流模式设计 |
2.2 土壤取样与测定方法 |
2.3 优化方法 |
3 木材物流系统经济效益评价 |
3.1 集材段运输成本分析 |
3.2 运材段运输成本分析 |
3.2.1 林道修建费分摊 |
3.2.2 汽车运输成本 |
3.3 木材物流系统最低费用模型 |
3.4 木材物流系统最低费用分析 |
4 木材物流系统生态效益评价 |
4.1 集材段运输环境影响分析 |
4.1.1 索道集材 |
4.1.2 手板车集材 |
4.1.3 手扶拖拉机集材 |
4.1.4 农用车集材 |
4.1.5 人力担筒集材 |
4.2 集材段运输生态效益定量评价 |
4.2.1 林道路面土壤的坚实度提高 |
4.2.2 林道各部分的土壤养分含量下降 |
4.2.3 土壤侵蚀量增加 |
4.2.4 路面的植被盖度低 |
5 环境友好型木材物流系统优化 |
6 结论与讨论 |
(3)观光游览苗圃发展研究与规划设计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1 我国园林苗圃发展历史及现状 |
1.1 我国园林苗圃的发展历史简介 |
1.2 我国园林苗圃的发展现状 |
1.2.1 区域特征明显,产品结构地区差异较大 |
1.2.2 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
1.2.3 非公有制苗圃迅速发展,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 |
1.3 我国苗圃生产和市场经营上存在的问题 |
1.3.1 园林绿化苗木市场无序竞争 |
1.3.2 苗木销售方式单一 |
1.3.2.1 信息闭塞,缺乏与设计施工单位的交流沟通 |
1.3.2.2 市场缺乏多元化 |
1.3.3 苗圃企业经营水平落后、体质陈旧 |
1.3.3.1 苗圃经营产业化程度低 |
1.3.3.2 苗圃管理专业化程度低 |
1.3.3.3 苗木生产标准化程度低 |
2 观光游览苗圃的发展与可行性研究 |
2.1 观光游览活动在苗圃中的出现 |
2.2 发展观光游览苗圃的必然性 |
2.2.1 园林苗圃自身的发展 |
2.2.2 人们生态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觉醒 |
2.2.3 城市扩张给苗圃带来的威胁与机遇 |
2.2.3.1 城市化所引发的思考 |
2.2.3.2 田园城市对于我们的启示 |
2.3 观光游览苗圃的可行性 |
2.3.1 观光游览苗圃是苗圃的一种新的经营形式 |
2.3.2 建设观光游览苗圃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 |
2.3.3 观光游览苗圃的政策与经济可行性 |
2.3.3.1 苗圃的相关政策法规 |
2.3.3.2 观光游览行业的蓬勃发展 |
3 观光游览苗圃的定义与特点 |
3.1 观光游览苗圃的定义 |
3.2 观光游览苗圃的特点 |
3.2.1 性质的独特性 |
3.2.2 类型的多样性 |
3.2.2.1 按面积分类 |
3.2.2.2 按经营形式分类 |
3.2.2.3 按设计建造方式分类 |
3.2.3 景观的独特性 |
3.2.4 功能用途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
4 观光游览苗圃的规划设计要点 |
4.1 观光游览苗圃规划设计一般遵循的基本原理及原则 |
4.1.1 观光游览苗圃规划的基本原理 |
4.1.1.1 生产与游览活动之间辩证统一的原理 |
4.1.1.2 经济学原理 |
4.1.2 观光游览苗圃规划的基本原则 |
4.1.2.1 整体性与开放性原则 |
4.1.2.2 生态性原则 |
4.1.2.3 经济性原则 |
4.1.2.4 参与性原则 |
4.1.2.5 特色性原则 |
4.1.2.6 文化延续性原则 |
4.1.2.7 多样性原则 |
4.1.2.8 适宜性原则 |
4.1.2.9 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性原则 |
4.2 观光游览苗圃的总体布局 |
4.3 观光游览苗圃的道路规划 |
4.4 观光游览苗圃的景观规划 |
4.5 观光游览苗圃的基础设施规划 |
4.6 观光游览苗圃的保护与防护规划 |
4.7 观光游览苗圃的游览设施规划 |
5 规划设计实例分析——天津多维园艺观光游览苗圃规划设计方案 |
方案一 |
方案二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4)闽西北人工林生态采运作业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CT |
1 引言 |
1.1 森林生态采运理论与实践概述 |
1.2 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生态采伐 |
1.2.1 概述 |
1.2.2 人工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3 人工林实现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
1.2.4 人工林的生态采伐 |
1.3 闽西北人工林生态采运作业系统研究的意义 |
1.4 南方人工林生态采运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1 南方人工林生态采运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研究区域概况与试验设计 |
2.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
2.2 闽西北地区人工林及采伐利用概况 |
2.2.1 人工林资源概况 |
2.2.2 人工林采伐利用概况 |
2.3 试验方案设计 |
3 不同采运作业方式对林地土壤的影响 |
3.1 不同采运作业方式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3.1.1 皆伐作业对不同林分结构人工林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3.1.2 集材作业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3.1.3 运材作业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3.2 不同采运作业方式对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3.2.1 皆伐作业对不同林分结构人工林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3.2.2 集材作业对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3.2.3 运材作业对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3.3 不同采运作业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分析 |
3.3.1 皆伐对不同林分结构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分析 |
3.3.2 不同集材作业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分析 |
3.3.3 不同运材作业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4 采集作业对林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
4.1 试验地概况 |
4.2 皆伐作业对林地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 |
4.3 集材作业对林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
4.3.1 不同集材方式对林地土壤的破坏及其侵蚀面计算 |
4.3.2 手扶拖拉机集材道路面土壤侵蚀调查 |
5 皆伐作业对林地植被的影响与恢复 |
5.1 皆伐对杉阔混交人工林林地植被的影响与恢复 |
5.1.1 试验地区概况 |
5.1.2 研究方法 |
5.1.3 结果与分析 |
5.2 皆伐对短轮伐期尾叶桉人工林林地植被的影响与恢复 |
5.2.1 试验地区概况 |
5.2.2 研究方法 |
5.2.3 结果与分析 |
5.3 皆伐对2种不同林分结构林地植被影响的分析 |
5.4 结果与建议 |
6 不同运材方式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 |
6.1 公路运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6.1.1 修建运材道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
6.1.2.木材运输车辆排放尾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6.2.水路运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6.2.1 河道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6.2.2 木材水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7 不同采集作业方式对森林景观生态的影响 |
7.1 概述 |
7.1.1 森林景观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
7.1.2 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 |
7.2 不同采集作业方式对森林景观生态的影响 |
7.2.1 主伐作业方式的影响 |
7.2.2 集材作业方式的影响 |
7.3 采集作业与森林的破碎化及其生态后果 |
7.4 减少采集作业对森林景观生态影响的措施 |
7.4.1 合理确定伐区大小和形状 |
7.4.2 合理确定伐区配置形式 |
7.4.3 合理确定伐区集运材道路网密度 |
7.4.4 在皆伐迹地上保留一定数量的活立木 |
7.4.5 迹地清理改火烧法为散铺法 |
7.4.6 伐区木材生产规划应以县市为单位 |
8 人工林生态采运工艺与设备的选优 |
8.1 人工林伐区木材生产工艺类型及其选优 |
8.1.1 人工林伐区木材生产主要工艺类型 |
8.1.2 伐区木材生产作业工艺类型选优 |
8.2 人工林伐区采集作业设备的选优 |
8.2.1 作业设备选择的原则 |
8.2.2 伐区作业设备选型的方法 |
8.2.3 人工林伐区主要采集作业设备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
8.2.4 人工林新型集材设备与工艺的试验研究 |
8.3 木材运输工艺与设备 |
8.3.1 木材公路运输工艺与设备 |
8.3.2 水路运材工艺与设备 |
8.3.3 木材铁路运输 |
8.3.4 闽西北人工林木材运输模式研究 |
8.4 采伐迹地清理方式与更新造林方案选优 |
8.4.1 采伐迹地清理方式 |
8.4.2 更新造林方案选优 |
9 人工林生态采运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与作业模式优化 |
9.1 经济效益分析 |
9.1.1 采伐作业(皆伐)经济效益分析 |
9.1.2 集材作业经济效益分析 |
9.1.3 运材作业经济效益分析 |
9.1.4 伐区不同作业模式作业费用计算 |
9.1.5 伐区常用集运材作业模式经济效益评价数学模型 |
9.2 生态效益分析 |
9.2.1 采伐段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值 |
9.2.2 集材段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值 |
9.2.3 运材段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值 |
9.2.4 采、集、运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值 |
9.3 社会效益分析 |
9.3.1 不同采伐方式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值 |
9.3.2 不同集材方式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值 |
9.3.3 不同运材方式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值 |
9.3.4 伐区常用作业模式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值 |
9.4 综合效益分析与作业模式优化 |
9.4.1 多目标决策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
9.4.2 人工林生态采运作业系统综合效益计算与作业模式优化 |
9.4.3 两种不同采伐设备综合评价与择优 |
10 结论与讨论 |
10.1 结论 |
10.2 讨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四、福建省国有林场手扶拖拉机道标准参数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方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研究[D]. 余爱华. 南京林业大学, 2012(10)
- [2]环境友好的木材物流系统优化[J]. 邱荣祖,张正雄,黄总河,张火明. 山地学报, 2007(02)
- [3]观光游览苗圃发展研究与规划设计初探[D]. 赵鑫. 北京林业大学, 2006(02)
- [4]闽西北人工林生态采运作业系统研究[D]. 张正雄. 南京林业大学, 2004(02)
- [5]福建省国有林场手扶拖拉机道标准参数的研究[J]. 梁文英. 森林工程, 2001(01)
- [6]福建省国有林场集运材方式选择[J]. 姚绍图. 福建林业科技, 19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