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尾松木材横向液体渗透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何倩[1](2020)在《高压电场诱导下木竹材及胶黏剂活化与胶合增强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木竹材作为天然高聚物材料,广泛应用于制备新型复合材料。提高木竹质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是推动产品升级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论文系统研究了木竹胶合界面在高压电场诱导下的响应规律,系统揭示了高压电场对复合材料界面的作用机制,对木竹质复合材料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动态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旋转流变仪、荧光显微镜和纳米压痕仪等先进设备和手段,在一系列高压电场条件下,研究了高压电场诱导对木竹材活化性能的影响机理;探明了高压电场诱导对胶黏剂化学组分及流变特性的作用规律;揭示了高压电场诱导下胶黏剂在胶合界面的聚集效应,并建立了微力学预测模型。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经过高压电场处理后,木竹材表面活性显着提高。并且,随着处理电压/时间的增加,表面自由基、O/C比和含氧基团数量均显着增加,接触角显着降低。在60kV条件下,表面活性增强最为显着:自由基提高26%,初始接触角降低22%,平衡接触角降低23%,自由能分量增加43%~75%,O/C比率增加34%,含氧官能团分别提高39%(C-OH)、149%(C?O或C=O)和97%(O-C=O)。高压电场处理对不同树种、不同切面间的表面特性具有差异,按表面特性参数变化率排序为:横切面<弦切面<径切面;白梧桐<毛白杨<马尾松<杉木。对于竹材而言,处理后竹青的表面活性较竹黄显着提高。在60kV条件下,竹青自由基提高35%,O/C比率增加32%,含氧官能团分别提高33%(C-OH)、136%(C-O或C=O)和71%(O-C=O)。因此,高压电场诱导下,可以显着改善木竹材的活化性能,从而有利于改善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2.随着处理电压/时间的增加,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中分子间反应程度增加。经60kV/8min处理后,C-O等官能团特征峰强度最大。在高压电场作用下,两种树脂流变行为的温度/频率依存性均发生显着变化。在温度谱试验中,处理后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显着增加,两种树脂在各种处理条件下的流变性能参数的增加率无显着性差异,但是在水分作用下导致了两种胶黏剂的不同反应特性。在频率谱试验中,随着恒定测试温度的增加,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的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的提高率均降低。因此,高压电场诱导下,可以显着提高酚醛、脲醛树脂分子间聚合反应程度,提高聚合过程中的流变性能。3.高压电场处理后,胶黏剂在胶合界面处的连续、均匀且致密分布,平均渗透深度显着降低,胶合界面处密度和胶合强度显着提高,浸渍剥离率降低。经处理后,界面峰值密度为1081 kg/m3,较处理前增加了32%。胶合强度由0.66MPa提高至1.25MPa,木破率提高至85%,浸渍剥离率降低至5.97%。高压电场处理方法对不同切面(横切面,C;弦切面,T;径切面,R)、不同树种的界面特性的诱导效应存在差异的,按界面特性参数变化率排序为:C-C<T-T<T-T⊥<R-T<R-R;白梧桐<毛白杨<马尾松<杉木。结果表明:高压电场对针叶材界面性能的改善优于阔叶材。根据相关性分析,木质素含量的增加显着提高自由基增加率、渗透深度降低率以及胶合强度的提高率。但抽提物含量、细胞腔直径与渗透深度降低率和胶合强度的提高率呈负相关关系。对于竹材而言,胶合强度经高压电场诱导后显着提高。不同部位的胶合界面存在差异,竹青与竹青面胶合强度达9.51MPa,竹破率为60%。在竹黄与竹黄组合的复合材料中,获得了最大竹破率为85%,提高了70%。因此,高压电场诱导下,可以获得胶合界面胶黏剂连续、均匀和致密分布,显着提高木竹质复合材料胶合界面胶合性能,有利于木竹质复合材料的高效利用。4.根据胶合界面的剖面密度分布,建立了胶合界面层间刚度与应力分布模型。利用纳米压痕测试,对胶合界面处刚度的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相对误差小于±15%。利用分布模型,结合复合材料力学以及层合板理论,预测了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包括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剪切模量和剪切强度。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预测误差小于30%。利用胶合界面的刚度与强度分布模型,可以实现量化表征高压电场诱导效应,从而预测高压电场诱导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揭示了胶黏剂集聚效应对胶合界面的强化机制。
陈宣宗[2](2019)在《酚醛树脂浸渍改性马尾松木材细胞壁结构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马尾松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低分子量酚醛树脂(PF)对其进行浸渍改性处理,研究不同固含量(15%、20%、25%和30%)树脂浸渍对马尾松木材宏观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应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表征树脂在木材内的分布填充状况;运用拉曼光谱、纳米压痕及动态模量成像等分析技术,探讨树脂固含量及浸渍量对改性木材细胞壁化学成分、结构及微观动静态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和影响机理。旨在细胞壁水平研究木材浸渍改性机理,为木质材料的有效利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马尾松木材经不同固含量PF树脂浸渍后,湿增重率基本稳定在80%左右,绝干增重率及基本密度随树脂固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绝干增重率为39.5%,基本密度为0.68g/cm3;浸渍改性木材端面硬度和顺纹抗压强度随树脂固含量的提高逐渐增大,30%固含量浸渍下分别提高39.2%和21.6%;同时,浸渍处理对木材干缩湿胀率影响显着,随树脂固含量的增加,木材弦径向干缩湿胀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径向干缩湿胀率小于弦向的1/2。木材绝干体积干缩率最高降低67.7%,饱和体积湿胀率最高降低58.9%。(2)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知PF树脂首先通过木材内较大的孔隙结构在木材微米级尺度浸入,在木材轴向管胞、木射线、细胞间隙内都有填充,并与木材细胞腔内壁结合较为紧密,且没有明显缝隙;通过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表征可以看到随着PF树脂固含量的增加,表层树脂渗透面积与渗透细胞个数逐渐增加,芯层渗透面积与个数先增加后下降。表层渗透面积与渗透个数分别为芯层的28倍和1.56倍。20%固含量树脂在木材表芯层的渗透均匀性较好。(3)拉曼光谱分析发现低分子量PF树脂不仅能在木材细胞腔、纹孔等微米尺度分布,还能通过细胞壁中微纤丝间隙进入细胞壁内,在纳米级尺度进行渗透;在改性木材拉曼光谱图中不仅出现了PF树脂特征峰,还在1000850cm-1范围内形成了新的特征峰,推测PF树脂与木材细胞壁成分发生化学交联反应。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改性材吸收峰的波数位置与原态木材基本一致,但峰的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在1110cm-1处新出现微弱的吸收峰。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表明经树脂浸渍后,木材细胞壁结晶峰位置基本没有偏移,说明浸渍处理没有破坏木材的结晶结构;细胞壁相对结晶度随树脂固含量的升高呈下降趋势。(4)静态纳米压痕测试进一步表明低分子量PF树脂可以浸入并填充马尾松木材细胞壁层,并能显着影响木材细胞壁力学性能。经不同固含量树脂浸渍后,改性材表芯层细胞壁硬度和弹性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表层细胞壁增幅明显大于芯层;随着树脂固含量的增加,木材细胞壁硬度和弹性模量先增大后下降,在20%固含量下增幅最大,分别增加了58.8%和27.1%;PF树脂是否填充细胞腔对改性木材细胞壁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增加没有显着影响。(5)动态模量成像技术可以获取完整的界面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等动态力学参数,因此可以根据扫描图来区分浸渍改性木材内部具有不同力学信息的部位(如树脂填充区、细胞壁区、胞间层区等)。PF树脂具有较低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表现出脆性;木材细胞壁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较高,表现出黏弹性;复合胞间层模量略低于细胞壁层,近似呈“w”形模量分布。经不同固含量树脂浸渍后,改性材表芯层细胞壁储能模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表层细胞壁增幅略大于芯层。随着树脂固含量的增加,木材细胞壁储能模量先增大后下降,但损耗模量变化不明显,并且有下降的趋势。木材经树脂浸渍处理后细胞壁弹性模量与储能模量变化趋势相近,但储能模量约为弹性模量的1.081.13倍。
胡拉,徐慧兰,谭健晖,杨章旗[3](2018)在《马尾松木材材性特点及加工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尾松是我国松属树种中地理分布最广的一种,也是南方的造林先锋树种和主要用材树种。文中从物理力学性能、纤维特性以及渗透性等方面论述了马尾松木材材性特点,介绍了马尾松木材干燥及脱脂处理技术、木材蓝变及其防治方法,总结了马尾松木材在实木利用、人造板生产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展望了马尾松木材加工利用的发展前景。
何盛[4](2014)在《微波处理改善木材浸注性及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功能化是实现木材高附加值利用的有效途径。目前,主要采用加压浸渍的方式,将功能剂压入木材内部,达到木材的功能化处理目的。但对于难渗透木材仍存在处理时间长、浸渍深度不够等问题。微波处理可以有效改善木材的液体浸注性能,为木材的功能化处理提供有利条件。本文以杉木及樟子松木材为试验材料,研究其用于制造加压浸渍及常压浸渍型功能材料的微波处理工艺,从微观构造、孔隙结构变化等角度揭示了微波处理材浸注性改善的机理。本论文研究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通过测试微波处理杉木的力学性能及加压浸渍吸水率,确定杉木用于制造加压浸渍型功能木材的微波处理工艺。通过测试微波处理樟子松木材的常压浸渍吸胶率,确定樟子松用于制造常压浸渍型功能木材的微波处理工艺。2)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微波处理材宏观裂纹产生位置,利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微波处理材微观结构破坏情况,分析宏观裂纹及微观结构破坏对处理材液体浸注性能的影响。3)采用图像处理方法,获得微波处理樟子松木材宏观裂纹特征信息,研究宏观裂纹状态与液体浸注性能的相关关系。4)通过压汞法和氮吸附法分析处理材微观孔隙结构变化,揭示微波处理木材液体浸注性能的改善机理。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杉木(尺寸:600mm×80mm×25mm)用于制造加压浸渍型功能木材时,较优的微波处理工艺为:微波体积功率219.78kW/m3、含水率范围40%60%、微波处理时间60s;樟子松(尺寸:600mm×80mm×25mm)用于制造常压浸渍型功能木材时,较优的微波处理工艺为:微波体积功率219.78kW/m3、含水率范围20%40%、微波处理时间90s。2.体视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微波处理材宏观裂纹产生的位置集中在射线薄壁细胞与轴向管胞的胞间层及轴向管胞间的胞间层,裂纹沿处理材径向发展;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杉木及樟子松微波处理材中均可观察到射线薄壁细胞与轴向管胞的胞间层处的微裂纹、轴向管胞胞间层处的裂纹、纹孔缘破坏及闭塞纹孔复位等现象;樟子松微波处理材中还可观察到交叉场纹孔区域产生破坏现象。微观构造破坏可以有效改善处理材液体浸注性能。3.通过图像类型转换、图像增强、图像分割及形态学处理操作,可以获得微波处理材宏观裂纹数量、长度、宽度及面积等特征信息,计算出处理材裂纹区域面积所占的百分数、裂纹总长度及裂纹平均宽度。4.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裂纹区域面积百分数与裂纹总长度与吸胶率(30min)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51和0.643,而裂纹平均宽度与吸胶率(30min)线性相关系数为0.27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微波处理材吸胶率主要与裂纹区域面积百分数及裂纹总长度有关,多因素线性回归方程为:y=23.206+0.765x1+0.014x2。5.压汞法分析结果显示,经微波处理后,樟子松及杉木总孔体积、比表面积、中孔直径及孔隙率均有一定幅度增大。在具体的孔径分布方面,微波处理后樟子松及杉木木材管胞直径变化不大(樟子松微波处理材:6823.8nm左右,对照样:7082.3nm左右;杉木微波处理材:25908.4nm左右,对照样:25918.2nm左右)。处理材纹孔塞缘部位的小孔孔径增大(樟子松微波处理材:283.8nm左右,对照样:226.7nm左右;杉木微波处理材:921.1nm左右,对照样:480.2nm左右)。微波处理樟子松及杉木木材产生大量孔径小于13.7nm的微孔,使处理材比表面积大幅增加。微波处理材纹孔塞缘上小孔孔径及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增大其液体浸注性能。6.氮吸附法分析结果显示,孔径分布范围18.59nm40.03nm内,杉木微波处理材孔的数量小于对照样;在孔径分布范围40.03nm343.3nm内,处理材孔的数量多于对照样。
苗平,王晓敏,肖雪芹,魏思文,陈馨[5](2011)在《含水率对杨木木材气体渗透性的影响》文中指出采用升水容积置换法分别测量了I-72杨木材径向、弦向和纵向的气体渗透性,分析了含水率对杨木气体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含水率条件下,I-72杨木材径向气体渗透性稍大于弦向;在较高的含水率阶段,纵向气体渗透性略大于横向(径向、弦向),随着含水率降低,纵向气体渗透性与横向的差异急剧增大。而在各个纹理方向上不同部位的渗透性差异不明显。随含水率的降低渗透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变异性较小。基于此,拟合出I-72杨木材的渗透性随含水率变化的关系模型。
齐华春[6](2011)在《落叶松木材高温高压蒸汽脱脂干燥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落叶松资源丰富,蓄积量大,具有其它树种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但落叶松也有很多缺点,如木材内含有丰富的树脂,极大地影响了落叶松的使用范围,也给其加工利用带来很多不利。由于树脂的存在,在木制品的深加工领域,落叶松材仍无一席之地。到目前为止,虽然人们对松木脱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也提出了多种工艺方法和专利技术等,虽然松木脱脂已有了多种工艺方法,但从脱脂效果及效率来看,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前函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利用较少的能源,并且不损伤木材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以高效快速的方法对落叶松进行脱脂,实现落叶松的高效利用。本研究综合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相关技术,探索非化学处理、无环境污染、高效率的木材脱脂干燥方法。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真空脱脂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前人探索的经验,对东北落叶松板材进行脱脂干燥方法的研究,探讨了落叶松板材的脱脂机理,并分析测试了落叶松板材的脱脂率及脱脂后各项性能,为落叶松的脱脂干燥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相应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并定制了一套多功能高温高压蒸汽处理装置,该装置以高温高压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为干燥介质对木材进行高温处理,干燥过程中主要通过控制蒸汽介质的温度和饱和度等参数来保证处理效果,干燥速度快,干燥质量好。该装置能够自主设置处理木材的时间、温度、真空度及保持真空时间。可适用于木材的高温高压蒸汽热处理以及松木的脱脂干燥。(2)首次对不同厚度规格、不同初含水率的落叶松板材进行高温高压蒸汽-真空脱脂干燥处理,通过不同的处理温度、时间及真空时间,分别对落叶松进行脱脂干燥,然后测定脱脂干燥处理后的落叶松板材的树脂含量及脱脂率。研究表明:随试件初含水率的增加、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以及厚度的减小,板材的脱脂率明显增加。由于板材中松香含量的变化较小,且松香的存在不影响落叶松的后期利用,而且,松节油在板材径向的脱除率远远大于弦向,因此,本研究将松节油在板材的径向移动作为研究重点。(3)通过试验,对高温高压蒸汽-真空脱脂干燥处理后的板材进行各项性能检验:①分析测试了处理后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横纹抗压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顺纹抗剪强度、顺纹抗拉强度、吸湿解吸特性);②测试了处理后板材的色度学参数,分别计算出明度L*、饱和度C*、色调角Ag*及处理材与对照材的色差△E*;③测试了处理后板材的涂饰性能(漆膜光泽度、漆膜附着力)。(4)探讨了落叶松板材高温高压蒸汽-真空脱脂干燥机理。①高温高压蒸汽处理比常规热处理更容易使木材内部迅速升温,树脂道内的水分迅速蒸发,树脂道内的树脂随水分移动到木材的表面,有利于树脂的排出;②木材经高温高压蒸汽处理,从板材的超微构造(SEM)可观察到细胞壁和纹孔有了一定程度的裂隙和结构松弛,从而使得处理后木材的渗透性得以提高;③木材经高温高压处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子结构和含量发生了变化,半纤维素的降解,使羧基的含量减少,从而木材的水亲和力变小,导致了处理后板材的润湿性略有降低;④处理后板材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的峰值的变化也进一步说明,处理后木材内的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受热分解,羟基的含量减少,淀粉、糖类等营养物质产生挥发,木材内部重新形成新的化学键结合,从而使处理后板材的脱脂效率、颜色、抗弯强度、涂饰性能等方面,都要优于以往常规热处理后的板材。
王晓敏[7](2010)在《两种常用速生阔叶材的渗透性及其改善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渗透性反映流体通过木材的难易程度,是木材的重要物理特性之一,提高渗透性可以提高木材的干燥速度以及木材改性时流体的浸注效果。杨树和桉树作为我国人工林速生材的主要树种,将日益成为木材工业的主要原料,与天然林相比,速生林木材一般材质疏松、强度较低、易霉变、难干燥,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此,改善速生材的综合性能,提高其利用价值,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对人工林的干燥及功能性改良,如染色、阻燃、防腐和强化等处理均受到木材渗透性的制约。本文系统的研究了杨木、赤桉材的气体渗透性。结果表明:在同一含水率条件下,杨木直径方向各部位渗透性差异不明显,随含水率的降低渗透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纵向渗透性远大于横向渗透性,径向渗透性稍大于弦向渗透性,总结出杨木渗透性随含水率变化的数学方程。而同一含水率条件下,赤桉直径方向各部位横向渗透性变化不明显;纵向渗透性在心材部位变化不明显,由边材部位向树皮方向逐渐增加,边材纵向渗透性远大于横向渗透性;赤桉横向渗透性很低,径向、弦向渗透性差异小。对上述木材经汽蒸、水煮和爆破预处理。结果表明,汽蒸、水煮预处理在相同处理温度条件下,时间越长,气体渗透性越大;在相同处理时间内,温度高的试件气体渗透性好于温度低的试件气体渗透性。在爆破预处理温度相同条件下,压力高的试件渗透性好于压力低的试件渗透性;在相同爆破压力条件下,同样也是温度高的试件渗透性好于温度低的试件渗透性。三种预处理材渗透性经比较分析t检验(α=0.05),杨木渗透性改善效果最佳的是汽蒸预处理,其次是水煮预处理,爆破预处理改善杨木渗透性效果不显着;而爆破预处理提高赤桉渗透性效果高度显着,汽蒸、水煮预处理次之。在实际生产中可供参考。常规窑干试验结果表明:当试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时,两种木材经预处理后干燥速度均得到提高,木材内水分的流动是毛细管张力作用下的渗透,预处理改善木材渗透性,提高了水分的流动强度;当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预处理对木材渗透性的改善效果均不明显。干燥试验验证了预处理能改善木材的渗透性。
杨霞[8](2009)在《马尾松木材微波脱脂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马尾松木材为研究对象,较全面地阐述了微波脱脂机理,系统分析了树脂道和泌脂细胞内流体的受力状况,建立了微波脱脂理论预测模型,对微波脱脂实施的临界压力和温度条件进行了数学模拟,研究了微波脱脂的基本规律,揭示了微波脱脂处理对木材干燥特性和渗透性的影响规律,获得了较优的微波脱脂处理工艺。本文主要成果如下:(1)阐述了松木微波脱脂机理,首次明确提出了微波高效脱脂的实施条件:木材温度不能低于树脂熔点;木材内外压强差能够把树脂道内的树脂排除到木材表面;木材内产生的内压强足以破坏泌脂薄壁细胞,使其所含的大量树脂能快速进入树脂道。(2)首次建立了微波脱脂理论预测模型,并对其临界压强与温度条件进行了数学模拟,结果表明:马尾松木材微波脱脂的理论最小临界压强为1.17×105Pa,其对应的最小临界温度为104℃;若要在泌脂细胞层次上破坏木材微观构造,取得非常理想的脱脂效果,则木材内外临界压强差和木材温度应分别控制在0.23~0.3MPa、135~140℃范围内。(3)探明了微波脱脂的基本规律:在微波脱脂过程中,木材温度变化分为快速升温和恒温脱脂两个阶段,温升速率随辐射强度的增加和试件初含水率的减小而增加;随着辐射功率的增加,木材失水量、含水率变化、失水速率和脱脂率显着增加;随着辐射时间的增加,木材失水量、含水率变化和脱脂率显着增加,但其失水速率呈减小趋势;随着木材初含水率的增加,木材失水量、含水率变化、失水速率和脱脂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4)探明了微波脱脂处理对木材渗透性的影响规律:微波脱脂处理能有效改善马尾松木材渗透性,其渗透性的改善规律与脱脂率的变化规律基本相近,脱脂材的吸液量随微波辐射强度、辐射时间和木材初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与对照材相比,脱脂材常压浸注吸液量的提高率最高可达73.62%。(5)揭示了微波脱脂处理对木材干燥速率的影响规律:随着微波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的增加,脱脂材在后续常规干燥中的干燥速率略有提高,提高率不超过6%。(6)制定了较优的微波脱脂工艺:微波辐射强度4Kw,试件初含水率80%左右,微波辐射时间7min,此工艺的脱脂率最高可达58.96%。微波脱脂具有处理时间短,脱脂效率高,脱脂材能保持木材本色的特点,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松木脱脂新技术。
苗平,张文静[9](2009)在《汽蒸处理对木材横向渗透性的影响》文中指出分别对针叶树材的杉木和马尾松木材,以及阔叶树材的假水青冈和香椿木材进行汽蒸处理。处理条件为:杉木和马尾松木材的汽蒸温度分别为90、100℃,假水青冈和香椿木材的汽蒸温度分别为70、90℃,处理时间分别为4 h和8 h,并对汽蒸处理前后木材的弦向和径向气体渗透性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汽蒸处理后木材的径向和弦向、心材和边材的渗透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汽蒸处理温度的提高木材气体渗透性有较大提高,汽蒸处理时间对不同木材渗透性的影响有所不同。
夏炎,彭红,卢晓宁[10](2007)在《木材流体渗透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回顾了国外在木材流体渗透性方面进行的研究情况,介绍了木材流体渗透性研究领域中的主要理论和木材结构模型,简述了我国木材流体渗透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现状,以及我国在提高木材渗透性上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马尾松木材横向液体渗透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尾松木材横向液体渗透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压电场诱导下木竹材及胶黏剂活化与胶合增强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引言 |
1.2 生物质复合材料胶合界面研究 |
1.2.1 生物质复合材料概述 |
1.2.2 复合材料胶合理论 |
1.2.3 生物质复合材料界面结构特性 |
1.2.4 生物质复合材料界面力学特性 |
1.2.5 木质复合材料胶合界面改性研究 |
1.2.6 竹质复合材料胶合界面改性研究 |
1.3 高压电场诱导对生物质及其复合材料的影响研究 |
1.3.1 高压电场诱导对材料物化性能的影响 |
1.3.2 电流体动力学 |
1.3.3 高压电场诱导对生物质材料的影响因素 |
1.3.4 高压电场对生物质材料胶合界面特性影响 |
1.3.5 高压电场诱导效应的其他应用 |
1.4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5 技术路线 |
1.6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二章 高压电场诱导对木竹材活化性能的影响机理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高压电场处理方法 |
2.2.3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 |
2.2.4 静、动态接触角测试法 |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法 |
2.2.6 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方法 |
2.2.7 化学成分分析法 |
2.2.8 结晶度测试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高压电场诱导条件(电压/时间)对木材表面特性影响 |
2.3.2 高压电场诱导对木材不同切面的表面特性影响 |
2.3.3 高压电场诱导对不同树种的表面特性影响 |
2.3.4 高压电场诱导对木材与银粒子的反应特性影响 |
2.3.5 高压电场诱导对竹材的表面特性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高压电场诱导对胶黏剂化学组分及流变性行为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 |
3.2.2 高压电场处理方法 |
3.2.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方法 |
3.2.4 流变性能分析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高压电场诱导条件(电压/时间)对胶黏剂中化学组分的影响 |
3.3.2 高压电场诱导条件下胶黏剂流变性行为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
3.3.3 高压电场诱导条件下胶黏剂流变性行为与频率的变化关系 |
3.4 小结 |
第四章 高压电场诱导对木竹复合材料界面特性的影响机理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复合材料制备及高压电场处理方法 |
4.2.3 荧光显微镜分析法 |
4.2.4 X射线断面密度扫描分析法 |
4.2.5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
4.2.6 浸渍剥离测试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高压电场诱导条件(电压/时间)对木材胶合板界面特性影响 |
4.3.2 高压电场诱导对木材不同切面组合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影响 |
4.3.3 高压电场诱导对不同树种组合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影响 |
4.3.4 高压电场诱导对竹质复合材料界面特性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高压电场诱导下胶合界面层间刚度与应力分布模型 |
5.1 引言 |
5.2 设计理论 |
5.2.1 木材基本力学特性 |
5.2.2 单层板弹性常数设计理论 |
5.2.3 层合板刚度设计理论 |
5.2.4 层合板强度设计理论 |
5.3 高压电场诱导胶合界面刚度强度分布力学模型 |
5.3.1 基本假设 |
5.3.2 RVE中弹性常数与强度指标的预测 |
5.3.3 RVE中力学性能参数的预测 |
5.4 材料与方法 |
5.4.1 试验材料 |
5.4.2 高压电场处理方法 |
5.4.3 荧光显微镜分析法 |
5.4.4 X射线断面密度扫描分析法 |
5.4.5 纳米压痕测试方法 |
5.4.6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
5.5 结果与分析 |
5.5.1 高压电场诱导下单板层积材界面特性 |
5.5.2 RVE单元的力学性能预测与验证 |
5.5.3 层合板力学性能预测与验证 |
5.6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论与研究展望 |
6.1 总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2)酚醛树脂浸渍改性马尾松木材细胞壁结构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木材细胞壁结构与渗透性 |
1.2.2 木材浸渍增强改性 |
1.2.3 木材细胞壁微观力学性能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PF树脂浸渍改性马尾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设备 |
2.2.3 PF树脂浸渍干燥处理 |
2.2.4 树脂分子量分布测定 |
2.2.5 增重率及密度测定 |
2.2.6 尺寸稳定性测试 |
2.2.7 宏观力学性能测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PF树脂分子量分布测定 |
2.3.2 PF树脂浸渍处理对马尾松木材增重率及基本密度的影响 |
2.3.3 PF树脂浸渍处理对马尾松木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
2.3.4 PF树脂浸渍处理对马尾松木材宏观力学强度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F树脂浸渍改性马尾松木材树脂渗透及分布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设备 |
3.2.3 PF树脂浸渍干燥处理 |
3.2.4 渗透性能分析 |
3.2.5 微观形貌观察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PF树脂在马尾松木材内渗透及分布 |
3.3.2 PF树脂浸渍改性马尾松木材微观结构形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F树脂浸渍改性马尾松木材细胞壁化学成分及结构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设备 |
4.2.3 PF树脂浸渍干燥处理 |
4.2.4 拉曼光谱分析 |
4.2.5 红外光谱分析 |
4.2.6 结晶度测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马尾松管胞壁拉曼光谱分析 |
4.3.2 PF树脂浸渍改性马尾松木材细胞壁拉曼光谱分析 |
4.3.3 PF树脂浸渍改性马尾松木材细胞壁红外光谱分析 |
4.3.4 PF树脂浸渍改性马尾松木材细胞壁结晶度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PF树脂浸渍改性马尾松木材细胞壁静态力学性能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材料 |
5.2.2 试验设备 |
5.2.3 PF树脂浸渍干燥处理 |
5.2.4 纳米压痕测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PF树脂浸渍处理对马尾松木材细胞壁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5.3.2 PF树脂填充对浸渍后马尾松木材细胞壁力学性能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PF树脂浸渍改性马尾松木材细胞壁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试验材料 |
6.2.2 试验设备 |
6.2.3 PF树脂浸渍干燥处理 |
6.2.4 动态模量成像测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PF树脂浸渍改性马尾松木材模量成像分析 |
6.3.2 PF树脂浸渍处理对马尾松木材细胞壁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3)马尾松木材材性特点及加工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马尾松木材材性特点 |
2 马尾松木材加工利用现状 |
2.1 木材干燥及脱脂处理 |
2.2 木材蓝变及其防治方法 |
2.3 实木利用 |
2.4 人造板生产 |
2.5 其他加工利用 |
3 结语与展望 |
(4)微波处理改善木材浸注性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微波处理木材研究进展 |
1.2.1 微波处理木材原理 |
1.2.2 微波处理工艺及性能研究 |
1.2.3 微波处理在木材功能化改性中的应用 |
1.3 木材流体渗透性研究进展 |
1.3.1 木材渗透性控制因素 |
1.3.2 改善木材渗透性的方法 |
1.3.3 微波处理木材的渗透性研究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1 微波处理木材工艺研究 |
1.5.2 微波处理木材微观结构观察 |
1.5.3 微波处理木材宏观裂纹评价 |
1.5.4 微波处理木材微观孔隙分析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微波处理木材工艺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微波处理效果 |
2.3.2 加压浸渍型材料微波处理工艺 |
2.3.3 常压浸渍型材料微波处理工艺 |
2.4 结论 |
第三章 微波处理木材微观结构观察 |
3.2 引言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体视显微镜观测结果 |
3.3.2 扫描电镜观测结果 |
3.3.3 透射电镜观测结果 |
3.3.4 微观结构破坏产生机理分析 |
3.3.5 微观结构破坏对液体浸注性能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图像处理的微波处理木材宏观裂纹评价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图像类型转换 |
4.3.2 图像增强处理 |
4.3.3 图像分割 |
4.3.4 图像形态学处理 |
4.3.5 处理材裂纹状态对浸注性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微波处理木材微观孔隙分析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材料 |
5.2.2 试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樟子松微观孔隙的压汞分析 |
5.3.2 杉木微观孔隙的压汞分析 |
5.3.3 氮吸附法分析微波处理杉木微观孔隙结构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1.1 微波处理木材工艺研究 |
6.1.2 微波处理木材微观结构观察 |
6.1.3 基于图像处理的微波处理木材宏观裂纹评价 |
6.1.4 微波处理木材微观孔隙分析 |
6.2 创新点 |
6.3 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导师简介 |
致谢 |
(5)含水率对杨木木材气体渗透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渗透性的测量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含水率对I-72杨木不同方向气体渗透性的影响 |
2.2 I-72杨木材在横断面上渗透性的差异分析 |
2.3 I-72杨木材的渗透性与含水率的关系模型 |
3 结 论 |
(6)落叶松木材高温高压蒸汽脱脂干燥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落叶松资源状况 |
1.2 落叶松的特征及性质 |
1.2.1 落叶松构造特征 |
1.2.2 松木的树脂道 |
1.2.3 落叶松木材的材性 |
1.2.4 松脂的性质 |
1.2.5 落叶松木材的颜色 |
1.2.6 落叶松木材的渗透性 |
1.3 落叶松木材脱脂技术研究现状 |
1.4 木材高温干燥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
1.5 过热蒸汽干燥的特点 |
1.6 过热蒸汽的传热传质 |
1.7 真空脱脂干燥的原理 |
1.8 落叶松的脱脂方法 |
1.8.1 物理方法 |
1.8.2 化学方法 |
1.8.3 综合法脱脂 |
1.9 本研究提出的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
1.10 主要研究内容 |
2 多功能高温高压蒸汽处理装置 |
2.1 高温高压蒸汽处理装置的结构设计 |
2.1.1 设计思想 |
2.1.2 结构设计 |
2.2 高温高压蒸汽处理装置的设计计算 |
2.2.1 设计参数 |
2.2.2 结构形式 |
2.2.3 罐体 |
2.2.4 加热系统 |
2.2.5 真空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3 落叶松木材脱脂干燥工艺条件对脱脂率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方法和设备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试验设备 |
3.2 结果与讨论 |
3.3 本章小结 |
4 落叶松木材脱脂干燥工艺条件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
4.1 抗压强度的试验 |
4.1.1 试验材料、方法和设备 |
4.1.2 结果与讨论 |
4.2 抗弯强度的试验 |
4.2.1 试验材料、方法和设备 |
4.2.2 结果与讨论 |
4.3 抗剪强度的试验 |
4.3.1 试验材料、方法和设备 |
4.3.2 结果与讨论 |
4.4 顺纹抗拉强度的试验 |
4.4.1 试验材料、方法和设备 |
4.4.2 结果与讨论 |
4.5 吸湿解吸特性试验 |
4.5.1 试验材料、方法和设备 |
4.5.2 结果与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5 落叶松木材脱脂干燥工艺条件对颜色和涂饰性能的影响 |
5.1 试验材料、方法和设备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1.3 试验设备 |
5.2 结果与讨论 |
5.3 本章小结 |
6 落叶松木材高温高压真空脱脂干燥机理分析 |
6.1 脱脂干燥前后落叶松木材的超微构造(SEM)分析 |
6.1.1 试验材料、方法和设备 |
6.1.2 结果与讨论 |
6.2 脱脂干燥前后落叶松木材的波谱分析 |
6.2.1 试验材料、方法和设备 |
6.2.2 结果与讨论 |
6.3 脱脂干燥前后落叶松木材的表面润湿性分析 |
6.3.1 试验材料、方法和设备 |
6.3.2 结果与讨论 |
6.4 脱脂干燥前后落叶松木材的渗透性分析 |
6.4.1 试验材料、方法和设备 |
6.4.2 结果与讨论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两种常用速生阔叶材的渗透性及其改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速生人工林应用现状 |
1.2.1 杨木及其应用 |
1.2.2 桉树及其应用 |
1.3 木材渗透性研究概况 |
1.3.1 木材渗透性的基本理论 |
1.3.2 国内外木材渗透性研究概况 |
1.4 木材渗透性的研究趋势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特色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杨木 |
2.1.2 赤桉 |
2.2 实验设备 |
2.2.1 构成 |
2.2.2 木材气体渗透性计算方法 |
2.2.3 试件制作 |
2.2.4 实验方法 |
2.3 预处理实验 |
2.3.1 水煮和汽蒸处理 |
2.3.2 爆破处理 |
3 杨木渗透性的研究 |
3.1 杨木未处理材渗透率的研究 |
3.1.1 直径方向渗透性的差异 |
3.1.2 纵横向渗透性的差异 |
3.1.3 含水率对于杨木渗透性的影响 |
3.2 汽蒸预处理对杨木渗透性影响的研究 |
3.3 水煮预处理对杨木渗透性影响的研究 |
3.4 爆破预处理对杨木渗透性影响的研究 |
3.5 爆破预处理对杨木试材力学性能及含水率的影响 |
3.6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杨木渗透性影响的比较 |
3.7 本章小结 |
4 赤桉渗透性的研究 |
4.1 赤桉未处理材渗透率的研究 |
4.1.1 赤桉心边材渗透性的差异 |
4.1.2 纵横向渗透性的差异 |
4.1.3 含水率对赤桉渗透性的影响 |
4.2 汽蒸预处理对赤桉渗透性影响的研究 |
4.3 水煮预处理对赤桉渗透性影响的研究 |
4.4 爆破预处理对赤桉渗透性影响的研究 |
4.5 爆破预处理对赤桉试材力学性能及含水率的影响 |
4.6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赤桉渗透性影响的比较 |
4.7 本章小结 |
5 预处理对木材干燥速度影响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5.3 实验方法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4.1 预处理对杨木干燥速度的影响 |
5.4.2 预处理对赤桉材干燥速度的影响 |
5.5 三种预处理对木材干燥速度影响的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论 |
本试验的不足与下一步工作建议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8)马尾松木材微波脱脂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马尾松资源概况 |
1.2 马尾松木材的构造特征 |
1.2.1 宏观构造 |
1.2.2 微观构造 |
1.3 松脂的组成与性质 |
1.3.1 松脂的组成 |
1.3.2 松脂的性质 |
1.4 松木脱脂技术研究现状 |
1.4.1 物理法脱脂技术 |
1.4.2 化学法脱脂技术 |
1.4.3 综合法脱脂技术 |
1.5 松木脱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6 选题依据及本研究的目的 |
1.7 研究内容 |
2 马尾松木材微波脱脂理论基础 |
2.1 概述 |
2.2 木材微波加热的理论基础 |
2.2.1 微波对木材的加热作用 |
2.2.2 木材的介电特性 |
2.3 微波穿透深度的计算 |
2.4 微波脱脂理论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
2.4.1 马尾松木材树脂挤出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
2.4.2 马尾松木材泌脂细胞破坏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
2.5 本章小结 |
3 马尾松木材微波脱脂处理的基本规律 |
3.1 概述 |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设备 |
3.2.3 试验方法与步骤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辐射强度对马尾松木材微波脱脂规律的影响 |
3.3.2 初含水率对马尾松木材微波脱脂规律的影响 |
3.3.3 辐射时间对马尾松木材微波脱脂规律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微波脱脂处理对木材渗透性的影响 |
4.1 概述 |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设备 |
4.2.3 试验方法与步骤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微波辐射强度对马尾松木材渗透性的影响规律 |
4.3.2 初含水率对马尾松木材渗透性的影响规律 |
4.3.3 微波辐射时间对马尾松木材渗透性的影响规律 |
4.4 微波脱脂处理对木材微观构造的影响 |
4.4.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4.4.2 结果与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5 微波脱脂处理对木材干燥速率的影响规律 |
5.1 概述 |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材料 |
5.2.2 试验装置 |
5.2.3 试验方法与步骤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微波辐射强度对马尾松木材干燥速率的影响规律 |
5.3.2 微波辐射时间对马尾松木材干燥速率的影响规律 |
5.4 本章小结 |
6 微波脱脂处理工艺的优化 |
6.1 概述 |
6.2 正交试验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9)汽蒸处理对木材横向渗透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备及处理方法 |
1.3 渗透性测试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汽蒸处理对针叶树材渗透性的影响 |
2.1.1 对杉木木材渗透性的影响 |
2.1.2 对马尾松木材渗透性的影响 |
2.2 汽蒸处理对阔叶树材渗透性的影响 |
2.2.1 对假水青冈木材渗透性的影响 |
2.2.2 对香椿木材渗透性的影响 |
3 讨 论 |
(10)木材流体渗透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木材流体渗透性研究进展情况 |
2 我国木材流体渗透性的研究进展 |
3 木材流体渗透性研究的展望 |
四、马尾松木材横向液体渗透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压电场诱导下木竹材及胶黏剂活化与胶合增强机理研究[D]. 何倩. 南京林业大学, 2020
- [2]酚醛树脂浸渍改性马尾松木材细胞壁结构及性能研究[D]. 陈宣宗.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5)
- [3]马尾松木材材性特点及加工利用研究[J]. 胡拉,徐慧兰,谭健晖,杨章旗. 世界林业研究, 2018(01)
- [4]微波处理改善木材浸注性及其机理研究[D]. 何盛.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11)
- [5]含水率对杨木木材气体渗透性的影响[J]. 苗平,王晓敏,肖雪芹,魏思文,陈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6]落叶松木材高温高压蒸汽脱脂干燥机理的研究[D]. 齐华春. 东北林业大学, 2011(01)
- [7]两种常用速生阔叶材的渗透性及其改善的研究[D]. 王晓敏. 南京林业大学, 2010(05)
- [8]马尾松木材微波脱脂技术研究[D]. 杨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03)
- [9]汽蒸处理对木材横向渗透性的影响[J]. 苗平,张文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10]木材流体渗透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夏炎,彭红,卢晓宁. 林业科技开发,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