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伊犁地区逆温带果树主要害虫的发生及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武越[1](2019)在《仿生安全治理蟠桃园蛀果类害虫的示范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梨小食心虫给果农带来日益严重的损失,为了减少损失果农多采用见效快的化学农药对其进行防治,但大量频繁地使用又会演变出一系列其他的问题。“仿生防治”是一种利用人工合成昆虫性信息素干扰交配的害虫防治技术,具有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等特点,用于防治蛀果类害虫可显着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需要大力推广。新疆阜康市蟠桃产业与天池、王母并成为阜康现代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的支柱型产业。打造有机生态高品质蟠桃园,是政府、企业共同关注的事业。山西农业大学食心虫项目组于2016-2018年在阜康市进行了“仿生安全治理蟠桃园蛀果类害虫”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对主要推广的虫害监测技术和迷向防治技术效果进行了实地评估,并系统调查了2年生和15年生蟠桃园内的昆虫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1)监测技术示范在15年生和2年生桃园内进行,发现的害虫有: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李小食心虫Grapholita funebrana Treitscheke、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其中蛀果类害虫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虫量较多;危害叶片的金纹细蛾虫量较多;检疫性蛀果类害虫苹果蠹蛾虫量较少;此四种害虫在15年生和2年生桃园内发生量存在差异,15年生桃园梨小食心虫虫量比2年生桃园多1.24倍,李小食心虫虫量多1.12倍。(2)在“王母”桃园采用迷向制品,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进行了迷向防治技术示范。对照区内梨小食心虫诱集量48.5±3.2、苹果蠹蛾诱集量4.25±1.3;迷向丝示范区梨小食心虫诱集量0.25±0.2,迷向瓶示范区未诱集到梨小食心虫,迷向丝示范区未诱集到苹果蠹蛾,由此可见迷向防治效果显着。(3)在“监测区”运用不同浓度食诱剂引诱梨小食心虫,食诱剂原液诱集数量11.5±2.8,稀释10液诱集数量24.5±5.3头;性诱剂诱集数量51±3,不同稀释倍数下食诱剂比性诱剂吸引效果差。在“迷向区”中,食诱剂原液诱集数量1±0.4,稀释10倍液诱集数量3±1.4,两种剂型差异不显着。(4)在15年生和2年生桃园内采用扫网和挂黄板的方法,调查了昆虫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发现昆虫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随时间变化而波动,6月下旬昆虫多样性指数高于7月和8月。2年和15年蟠桃园昆虫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着。(5)项目示范推广期间,制作了宣传展板进行科普宣传以及科研人员现场讲解,同时辐射周边地区。本次项目示范推广,把迷向技术带入了阜康市,此技术具有针对性、不直接接触果实、无抗药性,提高农产品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构建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同时,针对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混栽不宜混栽的果树,如桃树和梨树、苹果树和梨树等,需要设置隔离带;食诱剂挥发较快、诱集食蚜蝇较多,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能遮光且开口较小的诱捕器;示范区培训人员有较多专业不对口、需要开展针对性学习。
徐阳,宋义前,王佳武,于庆帆,唐永清,王朴[2](2019)在《伊犁垦区苹果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为摸清伊犁垦区苹果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危害情况,从而促进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控。本文于2016-2018年在伊犁垦区苹果主栽区采用系统普查、标准地监测及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法,对苹果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动态及危害规律进行调查,探讨苹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结果表明:伊犁垦区苹果常见病害8种,常见虫害9种,其中以苹果黑星病、腐烂病、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红蜘蛛、蚜虫为主要病虫害。危害较重的病害为苹果黑星病,该病每年4月上旬开始侵染,早春低温多雨有利于该病的爆发。危害较重的虫害是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通过定点监测,得出苹果蠹蛾在伊犁垦区一年发生3代,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5代,由于受7、8月高温的影响,这两种食心虫均出现世代重叠现象。主要以幼虫钻蛀果实进行危害,防治难度较大,对晚熟品种果实危害严重。在苹果生产上采用合理密植、适时修剪、科学施肥、选种抗病品种及冬季、早春清园为主的农业措施防治,糖醋液、果实套袋及性诱剂诱杀成虫的物理措施,配合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苹果病虫害的发生。
于庆帆[3](2018)在《伊犁地区树上干杏6个不同株系抗寒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果树的抗寒性是指其能够抵抗冬季一定零下低温的特性,它将直接影响果树在低温地区的扩展。伊犁地区寒冷的冬季严重制约了树上干杏(俗称吊死干或小金杏)的种植分布和生长繁殖。树上干杏是稀有的鲜食、制干和取仁兼用的良种,原是伊犁地区的野生杏,上世纪80年代在伊犁地区引种驯化成功并于90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给当地带来了极高的经济收益。目前伊犁地区依然是种植树上干杏的优势区域,但是由于当地引种混乱导致果实品质参差不齐,低温冷害发生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树上干杏的产值。因此,本研究对筛选的6个优化树上干杏株系进行抗寒性研究并评价其抗寒性,为良种的筛选和遗传育种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农四师农科所园艺研究室综合评价优异树上干杏的6个优选株系一年生枝条为材料。设置温度4℃(对照)、-15℃、-20℃、-25℃、-30℃、-35℃进行处理,从4℃开始以4℃/h降温至设定值并保留6 h。测定低温处理后样品中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以及样品电导率变化,以相对电导率求出Logistic曲线、半致死温度(LT50)。通过相关性和隶函数值分析,综合评价6个株系的抗寒性。结论: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6株系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含量均出现逐渐上升变化;而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再降低;CAT含量则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变化。相对电导率能反映膜系统受损程度,所以它与植株的抗寒性负相关,根据其他6个指标与相对电导率的相关性,可以推算出MDA与树上干杏抗寒性成负相关,而其他5个指标呈现正相关。各株系的半致死温度为S3(-18.08℃)>S5(-15.15℃)>S6(-14.29℃)>S4(-13.95℃)>S2(-12.02℃)>S1(-9.40℃),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S3最耐寒;以7个指标值进行隶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6个树上干杏株系抗寒性排序为:S6(Mj=0.5366)>S3(Mj=0.0.5098)>S1(Mj=0.0.4823)>S5(Mj=0.4662)>S2(Mj=0.4552)>S4(Mj=0.4482),株系S6的抗寒性最强,而S4抗寒性最弱。
王秀梅[4](2018)在《伊犁河谷甜樱桃露地越冬防寒措施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甜樱桃(Cerasus avium)是蔷薇科李亚科樱属的乔木果树,被誉为“水果中的钻石”。但甜樱桃幼树阶段在新疆冬季露地栽培极易发生冻害,因此,研究不同防寒措施对甜樱桃越冬能力的影响并筛选有效的防寒措施,为该地区甜樱桃防寒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为甜樱桃产业在特克斯县及周边地区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本研究以伊犁特克斯县千亩樱桃园内甜樱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石灰水、涂白剂、塑料薄膜、培土+草帘、毛毡、草帘、培土、培土+毛毡8种防寒措施在越冬前期对甜樱桃树体主干进行喷涂及包裹。结合田间气温观测,分别在休眠前期、休眠中期、休眠后期采集一年生枝条测定其生理指标含量的变化。求出不同防寒措施下甜樱桃的半致死温度,枝条的恢复生长率并在翌年观测田间甜樱桃冻害情况。对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应用主成分法、隶属函数法以及聚类分析对防寒措施进行综合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试验研究不同防寒措施对甜樱桃生理特性及恢复生长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与越冬性成负相关,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与越冬性成正相关。可溶性蛋白、保护酶活性均与甜樱桃越冬性呈正相关,且随气温的降低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培土+草帘处理在经历低温-22℃时,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33.75 mg·g-1与对照呈极显着差异,培土+毛毡次之;在三种保护酶中,培土+草帘处理的SOD、POD、CAT三者酶活性均最高。在防寒措施下,培土+草帘和培土处理的甜樱桃耐临界低温分别为-23.20℃、-22.34℃比对照低出近6℃,两者恢复生长率分别为80%左右,均高于其他处理,而对照的恢复生长率在越冬后期仅为43.89%。(2)试验研究不同防寒措施对甜樱桃田间冻害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土+草帘与培土处理可有效减轻甜樱桃幼树冻害的程度,主干树皮裂口、主、枝干韧皮部褐变防寒等级均为Ⅰ级;草帘、培土+毛毡的主干树皮裂口防寒等级为Ⅰ级,其韧皮部褐变均为Ⅱ级;塑料薄膜、毛毡、涂白剂、石灰水处理防护效果不理想。就芽的褐变率而言,培土+草帘处理最低,仅为12%。(3)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甜樱桃枝条越冬期生理变化是各指标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主成分分析显示,POD活性、CAT活性、蛋白质、脯氨酸、电导率、丙二醛、恢复生长率及可溶性糖可作为评价甜樱桃越冬能力的指标。冻害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一级冻害率对春季甜樱桃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主要与二级冻害率和三级冻害率有关。通过对指标运用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与主成分分析法一致,均为培土+草帘最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防护效果分为Ⅲ类,培土+草帘,培土防护效果较好;草帘、培土+毛毡一般;毛毡等四个处理较差。
孟和巴图[5](2016)在《新疆伊犁地区红富士苹果生产种植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伊犁河谷水、土光照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林果业。本文从建园、土肥水管理、冻害的预防、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介绍了伊犁地区红富士苹果的种植方法,为当地农牧民增产增收提供借鉴及方法。
王瑾,尚振江,刁永强,卢磊,陶俊,林德胜,顾斌[6](2016)在《‘树上干’杏抗寒性调查分析》文中认为‘树上干’杏是优良的杏资源,为确认‘树上干’杏在伊犁河谷的适宜栽培区,于20122015年对伊犁河谷‘树上干’杏果园冻害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建议。
迪丽达尔·亚森江[7](2014)在《伊犁地区入侵植物物种的适生区分析及其风险评估》文中研究指明外来种入侵作为地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已经对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入侵的物种会对本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会影响生态系统的进程、会引发某种程度的病虫害、会降低本土物种的生物多样性、最严重的是会造成其他本土物种的灭绝。因此,对入侵物种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高度关注。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据统计,目前已成功入侵至我国的外来物已达到近300种,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近1200亿元。然而,我国针对外来物种的研究起步较晚、进展较慢,尤其是在新疆,对外来入侵物种更没有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以伊犁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生态位模型中的Maxent模型对意大利苍耳、大麻、反枝苋、刺苍耳等四种伊犁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物种进行了适生区预测,并依据ROC曲线进行精确度的判断,ROC曲线也就是受试工作者曲线,曲线中横坐标为假阳性,纵坐标为真阳性,通过改变阈值,获得不同的真假阳性概率值进行曲线的绘制。ROC曲线绘制完成后,曲线所覆盖区域的面积称之为AUC值,AUC值的范围是0到1,其值越大,表明预测结果月接近与实际分布情况。结果表示:(1)意大利苍耳的适生区分布在伊犁地区各县市的绝大部分区域,即除包围伊犁地区四周的科古琴山、婆罗科努山、依连哈比尔尕山、那拉提山、乌孙山等山地之外的其余平原地区。模型训练集的AUC值为0.959,测试集的AUC值为0.931,得到的结果表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分布情况很接近。(2)大麻的适生范围非常广,与意大利苍耳相似,相比之下高适生区相对较少。模型训练集的AUC值为0.956,测试集的AUC值为0.970。(3)反枝苋的高适生区为伊犁地区霍城县、察布查尔县、伊宁市、伊宁县、巩留县等的大部分区域;中适生区为巩留县以东、新源县大部分区域和特克斯县的一小部分;特克斯县、低适生区为昭苏县的大部分区域和尼勒克县。高适生区范围较集中,与实地考察记录很吻合。模型训练集的AUC值为0.850,测试集的AUC值为0.882。(4)刺苍耳的适生区为伊犁地区四周的山脉和乌孙山以外的大片区域,这与实地调查结果吻合,霍城、伊宁县、伊宁市、察布查尔等县市为高适生区,但实地考察中发现,除了在霍城县扩散趋势比较严重以外,其他县市均处于停滞期,需引起一定的重视。模型训练集的AUC值为0.849,测试集的AUC值为0.832。本研究预测得到四种植物的适生范围后,根据我国有害外来物风险评估体系的要求,结合伊犁地区实际状况,制定了意大利苍耳在伊犁地区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有效结合定性、定量的方法对各级指标进行了赋值,结算结果表示:意大利苍耳在伊犁地区的风险值为60.3%,这将对伊犁地区的环境、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茹克亚·阿部力孜,买尔哈吧·买买提,伊布拉因·吉力力[8](2010)在《果树食心虫防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伊犁是新疆的果树生产基地之一,以盛产苹果而闻名全疆。近年来,伊犁大力发展逆温带果树生产,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果树虫害也在不断地加重。通过对果树食心虫害虫的发生情
孙兰凤[9](2009)在《可持续视角下的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林果业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结构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林果业以其较大的经济生态效益,较为广泛的从业人数和深远的产业开发前景,以及对社会需要和人民生活不可替代的必要性,成为农业经济增长、农村建设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性产业。由此,近年我国林果业发展进入新一轮高潮,这就需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发展方式,以改变传统的片面追求的数量型的粗放经营模式。本文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己被全世界各国政府和广大人民所接受,并己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共同遵循的指导原则和战略目标的今天,强调林果业是在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提倡一种对环境、对社会以及对人更为友好的方式和态度,来确保其具有可以继续发展的潜力和活力的问题。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又是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具体体现。新疆素有“水果之乡”的美称。由于种植栽培历史早,形成了众多的名特优果品。新疆特色林果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得到长足发展,己初具规模。目前,林果业己成为新疆仅次于粮食、棉花的第三大产业,2007年林果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9.72%,2006年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经把林果业列为新疆农业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并予以政策上的扶持,以此带动新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广大果农增加收入。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是实现新疆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新疆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新疆虽为果品生产大省区,林果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发展水平。但其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林果大区和支柱产业的地位极不相称,严重制约了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在西部大开发的良好宏观背景下,如何协调种植业与林果业之间的关系,探寻把林果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目前促进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实践需要与理论研究的需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审视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问题,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关林果业的发展问题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产业界的重视,很多省区都做了林果业发展规划,将林果业的发展提高到了战略的高度。但是,林果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尚很零散、缺乏系统性,对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或者是集中在以产业发展的不同环节的经验总结方面,或者是对产业发展对策等局部内容的研究与探讨,因此,建立系统的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丰富和发展产业经济理论、指导现代产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迫切需要。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经济理论、产业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在大量搜集相关数据、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新疆特色林果业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论文除引言和结论与展望外,主要分为四部分:理论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产业实践,梳理了当前的林果业研究理论,探讨了林果业发展的理论及实践依据。主要阐述作为研究林果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石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农业产业化理论等,并阐述之所以选择这些理论作为理论依据的主要原因;在分析世界林果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总结了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世界主要林果发达国家林果业发展的经验,从中提炼出林果业发展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新疆发展特色林果业提供借鉴,以此作为全文研究的大背景。基础篇:剖析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现状。对新疆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重点分析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定性及定量分析了新疆发展特色林果业具备的优势,剖析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特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全文研究的另一背景。研究篇:对林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用来解释和分析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要素的“钻石模型”,探讨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主要影响因素;在分析影响因素及借鉴林果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尝试地对林果业可持续法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提出了适合新疆区情的林果业发展战略;探寻新疆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策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新疆特色林果业的基地能力建设、加工能力建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市场营销能力建设、灾害防控能力建设及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建设等问题,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马兴旺,孟凤轩,许咏梅,刘骅,刘福旺,罗新湖[10](2008)在《伊犁河流域农业开发问题与技术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伊犁河谷将要开发的25.33×104hm2土地,分析了农业开发的有利条件是水资源能在时间尺度上保证作物或林草在整个生长期随时的灌溉用水、在空间上保证开发区任何土地的灌溉用水,以及逆温带资源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不利条件是:(1)坡度大。坡度在1/1001/200,对于条田建设、土地平整的工程量大,无论采取哪一种灌溉方式,都必须预防发生地面径流,否则水土流失问题严重。(2)土层浅且时空变异大。土壤分布在伊犁河冲积平原的三四级阶地和河流南北两岸的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扩展,浅于60 cm的土壤占到30%多,并且以带状或斑块状分布,给农作物布局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必须根据土壤厚度选择合适的种植作物或林草品种;同时对于农作物的水肥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证作物水肥的供应和保持,避免渗漏损失。(3)土壤次生盐渍化威胁。新开发土地中盐渍化土壤难以治理,同时有可能对老绿洲安全造成威胁。(4)有可能发生面源污染。提出在新开垦土地上进行农业开发既要利用各种优越的自然条件,同时要通过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来克服各种不利条件,要高起点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生产。要发展农业技术有:(1)保护性耕作技术,(2)新垦土地快速改良培肥技术,(3)次生盐渍化预防和治理技术,(4)筛选适宜新垦土地的高效作物或林草品种、制定优质高效栽培技术,(5)推广节水灌溉技术,(6)新型施肥技术,(7)应用区域化成套先进生产机械。
二、伊犁地区逆温带果树主要害虫的发生及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伊犁地区逆温带果树主要害虫的发生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仿生安全治理蟠桃园蛀果类害虫的示范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主要蛀果类害虫简介 |
1.2.1 主要蛀果类害虫 |
1.2.2 梨小食心虫 |
1.3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合成 |
1.3.2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应用 |
1.4 食诱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立题意义 |
第二章 新疆阜康市“仿生防治”项目示范推广 |
2.1 新疆阜康市简介 |
2.2 蟠桃园主要害虫发生动态监测 |
2.2.1 监测对象 |
2.2.2 监测地点和概况 |
2.2.3 监测10 种害虫的时间、材料和方法 |
2.2.4 数据处理 |
2.3 蟠桃园蛀果害虫迷向防治技术示范 |
2.3.1 迷向防治对象 |
2.3.2 迷向防治示范地点 |
2.3.3 迷向防治的时间、材料和方法 |
2.3.4 数据处理 |
2.4 宣传版面制作与技术宣传推广 |
2.4.1 宣传版面制作 |
2.4.2 技术宣传推广 |
2.5 结果与分析 |
2.5.1 实时监测示范区结果 |
2.5.2 迷向防治示范区结果 |
第三章 不同浓度食诱剂防治效果研究 |
3.1 食诱剂防治对象 |
3.2 试验时间及地点 |
3.3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4 数据处理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蟠桃园不同浓度食诱剂消长动态 |
3.5.2 不同浓度食诱剂引诱效果比较 |
第四章 不同树龄蟠桃园昆虫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
4.1 实验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
4.1.1 实验地概况 |
4.1.2 调查方法 |
4.1.3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桃园昆虫群落的组成与多样性时序动态 |
4.2.2 桃园主要害虫及天敌益害比 |
第五章 讨论和展望 |
5.1 讨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附录 |
致谢 |
(2)伊犁垦区苹果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苹果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 |
1.2 主要病虫发生危害动态监测 |
1.2.1 苹果黑星病发生情况监测 |
1.2.2 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发生动态监测 |
1.3 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计算 |
1.3.1 农业防治措施 |
1.3.2 性诱剂防治 |
1.3.3 物理防治 |
1.3.4 药剂防治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苹果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 |
2.2 主要病虫发生危害动态监测结果 |
2.2.1 苹果黑星病发生及危害情况 |
2.2.2 苹果蠹蛾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 |
2.2.3 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 |
2.3 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
2.3.1 农业防治 |
2.3.2 物理防治 |
2.3.3 性诱剂防治 |
2.3.4 化学防治 |
(1) 苹果黑星病药剂防治。 |
(2) 食心虫药剂防治。 |
3 结论与讨论 |
(3)伊犁地区树上干杏6个不同株系抗寒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杏的价值和分布概述 |
1.2 果树抗寒性的胞内机制 |
1.2.1 细胞质壁分离和抗寒性表达 |
1.2.2 细胞结构和紧密度与抗寒表达 |
1.3 植物生理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
1.3.1 水分运输功能失调 |
1.3.2 植物光合作用降低 |
1.3.3 植物生物膜系统受损 |
1.4 抗寒相关的生理指标变化 |
1.4.1 膜脂过氧化与植物抗寒 |
1.4.2 防御酶系统与植物抗寒 |
1.4.3 可溶性糖与植物抗寒性 |
1.4.4 可溶性蛋白与植物抗寒性 |
1.4.5 脯氨酸(Pro)与植物抗寒性 |
1.4.6 杏树抗寒能力鉴定的方法 |
1.4.7 隶属函数法对植物抗寒能力综合评价应用 |
2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目标与意义和研究内容 |
2.1 研究思路 |
2.2 技术路线图 |
2.3 研究目标 |
2.4 研究内容 |
2.4.1 不同低温处理下树上干品种电导率变化趋势 |
2.4.2 不同低温处理下树上干品种保护酶的变化趋势 |
2.4.3 不同低温处理下树上干品种生理指标变化趋势 |
2.4.4 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
2.4.5 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与植株抗寒性关系 |
3 实验材料和方法 |
3.1 供试材料 |
3.2 仪器设备与试剂 |
3.3 样品处理 |
3.4 测定方法 |
3.4.1 电导率的测定方法 |
3.4.2 脯氨酸Pro的测定 |
3.4.3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
3.4.4 可溶性糖的测定 |
3.4.5 CAT酶活性测定 |
3.4.6 SOD酶活性测定 |
3.4.7 丙二醛(MDA)测定 |
3.5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低温处理对6个株系树上干杏枝条相对电导率影响 |
4.2 低温处理对6个株系树上干杏枝条脯氨酸(Pro)含量影响 |
4.3 低温处理对6株系树上干杏枝条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 |
4.4 低温处理对6个株系树上干杏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影响 |
4.5 低温处理对6个株系树上干杏枝条丙二醛MDA含量影响 |
4.6 低温处理对6个株系树上干杏枝条SOD酶活性的影响 |
4.7 低温处理对6个株系树上干杏枝条CAT酶活性影响 |
4.8 7个生理指标与相对电导率的相关性 |
4.9 6个株系树上干杏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
5 讨论 |
5.1 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与抗寒性关系 |
5.2 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Pro与植物的抗寒性 |
5.3 SOD酶、CAT酶活性与植物抗寒性关系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附件 |
(4)伊犁河谷甜樱桃露地越冬防寒措施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防寒措施在生产上的实践及研究进展 |
1.2 低温冻害与植物生理生化指标及恢复生长率的关系 |
1.3 低温冻害与植物形态指标的关系 |
1.4 甜樱桃研究概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技术路线 |
第2章 不同防寒措施对甜樱桃露地栽培生理特性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与结论 |
2.4 小结 |
第3章 不同防寒措施对甜樱桃露地越冬田间冻害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与结论 |
3.4 小结 |
第4章 多指标的综合分析及评价 |
4.1 研究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与结论 |
4.4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新疆伊犁地区红富士苹果生产种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建园 |
2 土肥水管理 |
3 冻寒的预防 |
4 病虫害防治 |
5 新技术应用 |
5.1 整形修剪 |
5.2 授粉和疏花疏果 |
5.3 果实套袋 |
6 结语 |
(6)‘树上干’杏抗寒性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地点及方法 |
1.1 调查地点 |
1.2 调查方法 |
2 冻害调查 |
3 结果与分析 |
4 建议 |
(7)伊犁地区入侵植物物种的适生区分析及其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1.1 外来物种入侵现状 |
1.2 对生物入侵机理的研究 |
1.3 外来物种适生区研究 |
1.4 对生物入侵预测模型的研究 |
1.5 对生物入侵风险评估的研究 |
1.6 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及扩散趋势 |
1.6.1 刺苍耳 |
1.6.2 意大利苍耳 |
1.6.3 野生大麻 |
1.6.4 反枝苋 |
第二章 伊犁地区外来入侵种的调查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调查方法 |
2.2.1 文献调查 |
2.2.2 实地调查 |
2.2.3 数据处理模型 |
2.2.4 模型的验证 |
第三章 几种有害入侵植物的适生性分析 |
3.1 模型运行所需数据 |
3.1.1 植物物种分布数据 |
3.1.2 环境变量数据 |
3.2 意大利苍耳的预测图与模型验证 |
3.3 野生大麻的预测图与模型验证 |
3.4 反枝苋的预测图与模型验证 |
3.5 刺苍耳的预测图与模型验证 |
3.6 小结 |
第四章 伊犁地区入侵植物物种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有害外来物种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 |
4.1.2 伊犁地区有害入侵植物物种风险分析指标体系的结构 |
4.2 有害物种的风险评估结果 |
4.2.1 综合指标的计算方法 |
4.2.2 指标权重的设置 |
4.2.3 预警级别的划分 |
4.2.4 三级指标的赋值依据 |
4.2.4.1 入侵性评估 |
4.2.4.2 适应性评估 |
4.2.4.3 繁殖扩散能力评估 C |
4.2.4.4 潜在危害性评估 D |
4.2.4.5 防控能力评估 E |
4.3 风险评估结果 |
4.3.1 各级指标的权重值 |
4.3.2 意大利苍耳入侵伊犁地区的概率值 |
4.4 风险管理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1.1 四种外来入侵植物的适生区预测 |
5.1.2 意大利苍耳的入侵风险评估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果树食心虫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苹果蠹蛾 |
1.1 分布与危害 |
1.2 生活史及习性 |
2 梨小食心虫 |
2.1 分布与危害 |
2.2 生活史及习性 |
3 防治方法 |
3.1 植物检疫 |
3.2 农业防治 |
3.3 生物防治 |
3.3.1 诱杀成虫 |
3.3.2 放养赤眼蜂 |
3.4 化学防治 |
(9)可持续视角下的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主题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主题 |
1.1.3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有关林果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1.3.3 研究评述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产业的含义 |
1.4.2 特色产业的含义 |
1.4.3 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产业 |
1.4.4 林果业相关概念 |
1.5 本文的研究范围 |
1.6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1.6.1 研究思路 |
1.6.2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
1.7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7.1 可能的创新 |
1.7.2 不足之处 |
本章注释 |
2. 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 比较优势理论 |
2.3 竞争优势理论 |
2.4 规模经济理论 |
2.5 产业经济理论 |
2.5.1 产业结构理论 |
2.5.2 产业组织理论 |
2.5.3 产业政策理论 |
2.6 农业产业化理论 |
本章注释 |
3. 国外林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
3.1 世界林果业发展概述 |
3.1.1 世界林果产品生产及其加工概况 |
3.1.2 世界果品贸易概况 |
3.2 国外林果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
3.2.1 国外林果业发展概况 |
3.2.2 国外林果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
3.2.3 国外林果业可持续发展对新疆的几点启示 |
本章注释 |
4.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现状剖析 |
4.1 新疆特色林果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4.1.1 发展新疆特色林果业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
4.1.2 发展新疆林果业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 |
4.1.3 发展新疆林果业有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
4.1.4 发展新疆林果业有利于深化农村改革 |
4.1.5 发展新疆林果业有利于新疆生态环境的保护 |
4.2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特征分析 |
4.2.1 供需矛盾性 |
4.2.2 栽培的地域性 |
4.2.3 劳动密集性 |
4.2.4 产销安全性 |
4.2.5 生态性 |
4.2.6 市场需求多重性 |
4.2.7 发展的不平衡性 |
4.2.8 鲜活易损性 |
4.2.9 复杂性 |
4.3 新疆特色林果业比较优势分析 |
4.3.1 比较优势的内涵 |
4.3.3 新疆林果业比较优势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测算 |
4.4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现状 |
4.4.1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阶段分析 |
4.4.2 新疆特色林果种植现状 |
4.4.3 新疆特色林果贮藏加工现状 |
4.4.4 新疆特色林果销售现状 |
4.4.5 特色林果业对果农增收的贡献 |
4.5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5.1 基地建设水平低 |
4.5.2 林果产业结构不合理 |
4.5.3 科技管理水平低 |
4.5.4 生产技术难已突破 |
4.5.5 产业化程度低 |
4.5.6 市场营销能力弱 |
4.5.7 社会化服务水平低 |
本章注释 |
5.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要素分析 |
5.1 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 |
5.1.1 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 |
5.1.2 对波特“钻石模型”的评价 |
5.2 可持续视角下的林果业发展“钻石模型” |
5.3 林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要素 |
5.3.1 自然条件 |
5.3.2 气候资源 |
5.3.3 水资源 |
5.3.4 土地资源 |
5.3.5 生物资源 |
5.3.6 林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要素分析结论 |
5.4 林果业发展的经济要素 |
5.4.1 资本资源 |
5.4.2 市场因素 |
5.4.3 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 |
5.4.4 林果产业结构 |
5.4.5 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 |
5.4.6 果农收入 |
5.4.7 品牌 |
5.4.8 林果业发展的经济因素分析结论 |
5.5 林果业发展的社会要素 |
5.5.1 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5.5.2 人力资源状况 |
5.5.4 机械化 |
5.5.5 果农组织 |
5.5.6 基础设施 |
5.5.7 林果业发展的社会要素分析结论 |
5.6 林果业发展的环境要素 |
5.6.1 生态环境 |
5.6.2 自然灾害 |
5.6.3 林果业发展的环境要素分析结论 |
5.7 机遇 |
5.7.1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 |
5.7.2 西部大开发带来了发展机遇 |
5.7.3 国家政策带来了发展机遇 |
5.7.4 政策带来了发展机遇 |
5.7.5 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带来机遇 |
5.7.6 市场需求空间大 |
5.7.7 信息化带来的机遇 |
5.8 政府因素 |
5.8.1 制度因素 |
5.8.2 政府行为因素 |
5.9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
5.10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机理分析 |
5.10.1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
5.10.2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
小结 |
本章注释 |
6. 新疆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 |
6.1 构建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意义及必要性 |
6.1.1 构建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意义 |
6.1.2 构建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
6.2 新疆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
6.2.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类型 |
6.2.2 构建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方法 |
6.2.3 构建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 |
6.2.4 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 |
6.2.5 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
6.2.6 层次总排序 |
6.2.7 权重总排序小结 |
6.3 新疆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
6.3.1 评价的基本步骤 |
6.3.2 评价的方法-目标值和指标基础数据的确定 |
6.3.3 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模型 |
6.3.4 结论和建议 |
本章小结 |
本章注释 |
7.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战略构想 |
7.1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 |
7.1.1 SWOT 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7.1.2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SWOT 分析 |
7.2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指导思想和战略原则 |
7.2.1 指导思想 |
7.2.2 战略原则 |
7.3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
7.3.1 战略目标 |
7.3.2 战略重点 |
7.4 战略规划 |
7.4.1 主要果品品种规划 |
7.4.2 主要果品种植基地区划布局 |
7.4.3 主要果品贮藏、保鲜与精深加工基地建设规划 |
7.4.4 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 |
7.5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战略选择 |
7.5.1 政府驱动战略 |
7.5.2 科技创新战略 |
7.5.3 产业集群战略 |
7.5.4 名牌果品战略 |
7.5.5 人才战略 |
本章注释 |
8. 新疆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 |
8.1 发展模式概述 |
8.1.1 模式的概念 |
8.1.2 模式的特征 |
8.1.3 模式的选择 |
8.2 新疆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
8.2.1 生态林果业模式 |
8.2.2 绿色林果业模式 |
8.2.3 休闲林果业模式 |
8.2.4 设施林果业模式 |
本章小结 |
本章注释 |
9. 新疆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
9.1 加强林果业基地能力建设 |
9.1.1 优化区域布局和调优品种结构 |
9.1.2 加强良种苗木繁育工作 |
9.1.3 加强无公害、绿色果品基地建设 |
9.1.4 加强出口果品基地建设 |
9.1.5 加大林果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
9.1.6 加强土地管理,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
9.1.7 加强节水灌溉型林果业基地建设 |
9.2 通过强化产业化提高林果业加工能力 |
9.2.1 林果产业化的内涵及其意义 |
9.2.2 林果业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
9.2.3 加快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
9.2.4 建立林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 |
9.2.5 做好产后商品化处理 |
9.3 加强林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
9.3.1 创新林果业科技机制 |
9.3.2 创新林果业科技体系 |
9.3.3 创新科技管理方式 |
9.3.4 创新科技人才政策 |
9.3.5 积极推广林果业机械化 |
9.3.6 加强林果业标准化建设 |
9.3.7 建立林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体系 |
9.4 加强林果业市场营销能力建设 |
9.4.1 完善市场营销体系 |
9.4.2 实施果品品牌营销 |
9.4.3 构建新的分销网络 |
9.4.4 强化营销沟通 |
9.4.5 制定有效的果品包装策略 |
9.4.6 完善果品物流体系 |
9.4.7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
9.4.8 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 |
9.4.9 组建果品产销战略联盟 |
9.5 加快林果业灾害防控能力建设 |
9.5.1 林果业生产经营的外部性特点 |
9.5.2 新疆林果业灾害防控能力建设的目标 |
9.5.3 新疆林果业灾害防控能力建设 |
9.6 加快政府对林果业宏观调控能力建设 |
9.6.1 发挥政府对新疆林果业的宏观调控作用 |
9.6.2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建设 |
本章小结 |
本章注释 |
10. 总结与展望 |
10.1 研究结论 |
10.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伊犁河流域农业开发问题与技术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伊犁河流域新开发土地发展农业的优势与不利条件 |
1.1 新开发土地发展农业的优势 |
1.1.1 水资源丰富有保证 |
1.1.2 逆温带资源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 |
1.2 新开发土地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
1.2.1 地形坡度大 |
1.2.2 土壤厚度空间变异大 |
1.2.3 土壤次生盐渍化威胁 |
1.2.4 面源污染的担忧 |
2 新开垦土地的农业开发技术 |
2.1 保护性耕作技术 |
2.2 新垦土地快速改良培肥技术 |
2.3 次生盐渍化预防和治理技术 |
2.4 筛选适宜新垦土地的高效作物或林草品种、制定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
2.5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
2.6 新型施肥技术 |
2.7 应用区域化成套先进生产机械 |
3 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
四、伊犁地区逆温带果树主要害虫的发生及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仿生安全治理蟠桃园蛀果类害虫的示范与研究[D]. 武越.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2]伊犁垦区苹果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 徐阳,宋义前,王佳武,于庆帆,唐永清,王朴.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04)
- [3]伊犁地区树上干杏6个不同株系抗寒性的研究[D]. 于庆帆. 石河子大学, 2018(02)
- [4]伊犁河谷甜樱桃露地越冬防寒措施的比较研究[D]. 王秀梅.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5]新疆伊犁地区红富士苹果生产种植方法[J]. 孟和巴图. 农技服务, 2016(18)
- [6]‘树上干’杏抗寒性调查分析[J]. 王瑾,尚振江,刁永强,卢磊,陶俊,林德胜,顾斌. 中国园艺文摘, 2016(07)
- [7]伊犁地区入侵植物物种的适生区分析及其风险评估[D]. 迪丽达尔·亚森江. 新疆大学, 2014(02)
- [8]果树食心虫防治技术[J]. 茹克亚·阿部力孜,买尔哈吧·买买提,伊布拉因·吉力力. 新疆农垦科技, 2010(06)
- [9]可持续视角下的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研究[D]. 孙兰凤. 新疆大学, 2009(01)
- [10]伊犁河流域农业开发问题与技术对策[J]. 马兴旺,孟凤轩,许咏梅,刘骅,刘福旺,罗新湖. 新疆农业科学, 2008(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