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先涨后跌,亚洲普遍下跌

美股先涨后跌,亚洲普遍下跌

一、美股先升后跌 亚洲普遍下挫(论文文献综述)

鹿慧琳[1](2020)在《基于沪港通、深港通的中国资本市场本土偏好现象及原因研究》文中认为根据传统投资组合理论的观点,多元化与分散化是投资者应当践行的理念,当今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投资者所持有的投资组合应当具有国际化的特点。然而实际投资中投资者更倾向于将大部分的资金投向本国或本地区资本市场,投资于本国或本地区的权重远远超过了投资组合理论的建议值,这就是本土偏好现象。本文回顾已有文献中对于本土偏好的定义,总结归纳学者们对本土偏好发展趋势、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本文从理论层面阐述本土偏好的量化方法,并分析引起本土偏好现象的渠道限制、政策限制、信息不对称、宏观经济因素、投资者经验、行为金融因素等。本文重点关注新兴的行为金融学理论,选择投资者情绪作为创新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讨论投资者情绪通过认知偏差影响本土偏好的理论机制。根据新兴的沪港通、深港通交易数据说明中国内地市场进行本土偏好研究的可行性。接下来,本文采集中国内地股票市场和香港股票市场2011年3月-2019年3月的季度数据,利用差值法度量两个市场的本土偏好指数。以中国内地市场为代表,选择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指数、换手率、市盈率、封闭式基金溢价率、新增投资者开户数五个源指标构建复合投资者情绪指数,建立回归模型,对投资者情绪影响本土偏好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偏好指数与投资者情绪指数负相关。投资者情绪同时影响本土偏好计算式中的本国实际投资比重和最优投资比重,市场表现良好、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投资者倾向于将更高权重的资金投向本国市场,使本国实际投资比重上升,同时,投资者纷纷入市、资金进入股票市场使得股价上升,本国市值占全球总市值上升,且后一种效应强于前一种效应,投资者情绪高涨引起市值占比上升的影响更大,最终使回归结果负相关。而在香港市场中,本土偏好指数的变化量与投资者情绪正相关,该指数本身也受到正向影响,这是由于两地市场市值占比不同和投资渠道、经验差异形成的。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存在明显的本土偏好现象,且这种现象受到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影响,说明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并未完全成熟。应当合理开放资本市场,创造更多选择不同区域不同资产的机会。投资者自身的投资知识需要继续补充,精进投资策略,构建更为优化的投资组合。

朱怡茜[2](2020)在《互联网企业实施双重股权结构的动因及影响研究 ——以京东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互联网企业更多受到关注。前些年许多互联网企业选择赴美上市,且通常都选择实施双重股权结构,这与互联网企业轻财务资产而重人力资本的特点有关。在同股同权制度下,股权融资导致创始人的股权被稀释,而这将严重影响创始人人力资本的充分发挥,不利于互联网企业的良好发展。双重股权结构通过分离现金流和投票权,完成对创始人控制权的保护,被大量互联网企业采用。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对京东实施双重股权结构的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探讨互联网企业实施双重股权结构的动因、过程和影响,希望能够为互联网企业股权结构的选择、资本市场的繁荣和双重股权制度的本土化在今后的发展中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分析。本篇论文首先界定了相关内容的一些概念,并且对有关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研究进行了梳理,然后介绍了互联网企业实施双重股权制度的现状、动因及利弊。随后以京东集团为例,调查和分析了京东实施双重股权结构的具体原因,其中包括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两方面,且对其实施的各个过程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从非财务性指标和财务性指标两个维度,分析了双重股权结构给京东带来的积极影响,也对产生的风险进行了多角度剖析。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均表明,互联网企业通过实施双重股权结构,在非财务性指标维度上,能有效缓解融资带来的股权稀释问题,最大化创始人人力资本价值,进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而在财务性指标维度上,实施双重股权结构也能给京东带来积极的经济效果,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均有所提升。本文的研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双重股权结构的研究内容,同时在新三板特殊股权结构政策放开的情况下,给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尤其是选择股权结构方面具有一定引导作用。

荀玉根[3](2019)在《融资方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基于对美国、日本、中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体的发展既包括总量的发展,也包括结构的优化。近年来由于大部分经济体都走向成熟,学者的注意力开始从总量的研究开转向结构的研究,产业结构升级便是其中一项重要议题。而产业结构的升级本质上是产业内部各个子产业新旧更替的结果。产业的发展或者衰退站在长周期看有人口、技术等趋势性影响因素,但放到中周期看也有制度、资本等相对来说短期影响较大的因素。那么从资本的角度来看,什么样的融资方式会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产业结构升级又有哪些影响差异?不同的产业是否需要不同的融资方式来一一配合发展?本文回顾了世界各国的融资方式演变史以及产业结构变迁史,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我国的融资方式与产业结构关系,从而希望能为我国的融资方式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提出相应的建议。行文结构上,本文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首先对融资方式下了定义并且从各个角度对比了各类融资方式的差异。接下来,本文分析了融资方式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发现三大产业融资方式的侧重点不同,且融资方式与产业结构升级是互相关联的。在分析完融资方式与产业结构的一般规律后,本文将美国与日本两个国家融资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情况作为案例进行了重点分析。美国以股权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促使了科技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日本以债务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促进了日本制造业的兴起,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融资方式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核心内容上,本文认为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以往举债发展经济的模式在宏观杠杆率高企的背景下将难以为继,未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将更加类似美国,以第三产业与高端制造业为主,而目前我国以债务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将无法满足经济转型要求。因此,未来我们应当推进上市制度与退市制度改革,完善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功能,推动我国股市从交易型市场走向配置型市场,让股权融资助力产业结构升级。

潘菲[4](2016)在《欧美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对我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冲击效应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世界经济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与此同时,各种不利因素导致的金融危机严重地影响经济与金融市场。近几年,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使各国债券与股票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欧元区国家和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的频繁下调导致欧美国债收益率屡创历史新高,同时也将全球股市推向不断动荡状态,严重地影响各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因而,研究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对我国债券与股票市场冲击效应异同及跨市场效应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欧美债务危机发生后,主权信用评级及其冲击效应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也取得了一些有益成果。但是少有研究评级事件对不同金融市场冲击效应的异同和冲击的跨市场效应。事实上,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金融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由于其本身特质的不同,它们在面对各国主权信用风险时也应有不同于国外市场表现。因此,本文结合欧美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的现实背景,使用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债券与股票市场遭受各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冲击的异同,并对冲击下的跨市场效应进行检验。首先,本文使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从金融市场联动的角度实证比较了主权信用评级变动对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冲击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欧美主权信用评级变动会对我国债券与股票市场形成冲击,但有着不同的表现;从造成冲击的主权国家数量来说,评级事件对我国债券市场影响更大,并且对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影响方向基本相反。其次,本文使用事件研究法,实证对比了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对债券与股票市场冲击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评级事件初期,评级事件对我国债券与股票市场不存在负面冲击;事件发生后一段时间,相同的评级事件会对我国债券与股票市场造成相反影响;评级事件造成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但我国股票市场对欧美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的反应较为滞后。最后,本文构建似不相关模型并加入定单流指标以捕捉资金的流向,在前两部分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冲击的跨市场效应检验。研究发现,欧美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会引起我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间的跨市场效应,投资者为了规避主权信用风险,将在我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间进行投资转移。

王盛辉[5](2016)在《人口结构变动与金融资产价格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详尽的文献综述,论证了人口结构变动对金融资产价格影响的理论和实证基础,并就此建立了包含29个国家26个年度的动态面板样本,以股票价格指数为被解释变量,各年龄人口占比为被解释变量,经济发达程度、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为控制变量,运用了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和纠偏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BC-LSDV)同时进行估计,并通过分组估计和应用不同的估计方法,验证了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得到了三点主要结论:(1)全球范围内人口投资效应确实存在,劳动人口比例与以股票价格为代表的金融资产价格存在正向关系;(2)人口投资效应在发展中国家中存在滞后现象,发展中国家子样本估计结果中,45至64岁人口比例与股票价格指数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而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与股票价格指数仍呈现出显着正相关的关系;(3)我国人口投资效应显着,45至64岁人口比例与股票价格指数显着正相关,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与股票价格指数显着负相关。依据文献综述、事实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本文给出了四点政策建议:(1)调节我国生育政策;(2)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3)加快发展我国资本市场;(4)加大对教育事业投入力度。

刘卫平[6](2015)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及其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货币政策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当前世界经济己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本文基于后金融危机视角,对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及其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从2007-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和1929年的“大萧条”还是存在本质区别的,这次危机并未触发“大萧条”式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今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中央银行都采取了应对措施,阻止了金融系统的崩溃,同时也创造了必要的流动性来避免银行机构的倒闭,而“大萧条”时的银行公开倒闭潮曾让世界经济走向崩溃边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基本进入“零利率时代”,以联邦基金利率为工具的常规货币政策无法继续发挥效力,随即美联储开始大规模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证券从而掀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序幕,事实证明2008年美国的QE货币政策的调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次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中,美联储早期实行的不当货币政策,可以说是为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埋下了伏笔。由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是非线性的关系,对于金融动荡在理论上难以形成成熟的可遵循的规则。当必要调整货币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时,货币政策的选择就表现得更像是一种权衡的艺术,而不是“科学”。因此,货币政策决策对解决金融危机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应制定严谨的货币决策机制以决定货币政策框架,进而间接控制危机的蔓延。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文章首先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阐明研究思路和方法,指出文章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接着本文简要总结了货币政策的相关理论,分别从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以及货币政策调整的传导机制方面说明货币政策赖以生存的根基和渠道,并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美国货币政策理论基础的演变进行回顾。其次,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美国货币政策演进的历史历程及其影响,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货币政策调整的国内外背景、并从货币政策工具、国际传导机制、退出效应等方面探讨了美国货币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其中主要包括常规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然后本文运用VAR模型首先对美国货币政策调整的世界经济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分析政策调整的国内影响、对发达经济体的影响,以及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文章接着考察了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特征、影响路径以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结合实证研究以明确在大国博弈环境下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多视角多层面冲击。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选取更加全面的中国数据实证检验了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后金融危机时代常规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存在差异,且后者影响较为显着;接着论证了这种调整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所带来的压力,本文认为中国需要在经济发展方式、对外经贸战略等方面进行战略性调整。最后本文总结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对中国应对美国货币政策调整主要从经济发展战略与金融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张春生,蒋海[7](2014)在《人口结构与股票市场:文献综述》文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了一次生育高峰,这群婴儿潮于20世纪80-90年代进入工作年龄,而80-90年代正好为美国股市的繁荣期,由此引发人口结构影响股市的研究。现有研究从生命周期储蓄、生命周期资产选择、实体经济、资产定价四个方面展开,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结构变化影响股市涨跌,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引起股市上涨,而非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引起股市下跌。人口结构对股市的影响受世界人口结构、理性预期、移民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人口结构对未来利率、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资本流动及房地产市场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杨健[8](2014)在《A-H股价价差探析 ——有关解禁股和做空机制等因素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从总体上看,A股市场的股票价格长期高于H股相应上市公司的股价,历来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和研究。本文针对2008年开始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的A股与H股市场的股价价差,不仅将许多已有微观因素,如换手率、交易量、波动率等因素纳入了研究范畴,也注重宏观以及制度的变迁因素,如货币增速、解禁股市值、卖空制度等较新的影响因子;并综合收集和归纳了2008年1季度至2013年1季度34家A股与H股双重上市公司的日交易数据和季度会计信息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通过协整关系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A股对于H股更具有影响力。此外,本文进行了豪斯曼检验,构建了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聚类稳健标准差进行了模型的相关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市场有效与投资理念性差异、风险报酬差异因素、流动性差异、宏观货币政策影响、解禁股因素、做空机制的因素均显着影响A股与H股市场的股价价差,而信息不对称因素不显着。通过回归结果的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增强市场监管,处罚违规违法行为,提升金融市场有效性,矫正投资行为偏差,减少不必要的金融管制,形成套利机制等建议。

周自信,黄海亮,杜敏,郑文慧,巫素萍,王楠[9](2013)在《华强北指数继续冲高 木材价格创出新低——2013年2月广东价格指数点评》文中认为果菜指数振荡上扬后市行情或趋弱势江南果菜价格指数2月报141.65点,环比上涨7.64%,同比上涨0.66%;月初报129.59点,月末报148.24点,涨幅14.39%。由走势图(图1)分析可知,前半月江南果菜批发价格指数先降后升,降少升多;后半月走势稳中略跌。近期天气晴

赵野恩[10](2012)在《金融危机传染对中国金融安全冲击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金融危机爆发日益频繁,金融危机在不同的子市场进行传染也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对近几次金融危机的分析,金融危机传染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比如金融资产价格剧烈波动、金融机构经营状况迅速恶化甚至外汇储备消耗殆尽等。因此,金融危机传染也就成为威胁一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安全是近年来金融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这是因为金融安全已取代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本文正是拟从检验金融危机传染对中国金融安全冲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维护中国金融安全的方法,这样的探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概况、主要研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几个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包括金融危机传染、金融安全等,同时对一国金融安全指标构成进行简要分析,并定性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一国金融安全的影响。第三部分是金融危机传染的渠道分析,这是金融危机传染理论的精华所在,本章从几个典型的金融危机传染渠道对金融危机对中国传染的状况进行分析。第四部分由两小节构成,第一小节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金融危机是否对中国存在传染进行检验,第二小节是通过构建适合描述中国金融安全状况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了中国的金融安全指数,并估算出金融安全指数数值,以此来检验金融危机传染对中国金融安全影响的冲击。第五部分是在针对第四部分分析受到危机传染的主要金融安全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维护中国金融安全的措施以及防范金融危机传染对中国金融安全冲击的化解对策。

二、美股先升后跌 亚洲普遍下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股先升后跌 亚洲普遍下挫(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沪港通、深港通的中国资本市场本土偏好现象及原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本论文创新点及不足
        1.5.1 本论文创新点
        1.5.2 本论文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本土偏好概述
    2.2 本土偏好发展的趋势
    2.3 引起本土偏好的原因
        2.3.1 宏观经济因素
        2.3.2 信息不对称
        2.3.3 投资者个体特性
        2.3.4 行为心理因素
    2.4 行为金融学在资本市场研究中的应用
    2.5 文献总结与评述
第三章 理论分析
    3.1 本土偏好的衡量
    3.2 本土偏好原因分析
    3.3 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3.3.1 传统金融理论及其受到的挑战
        3.3.2 行为金融学理论
    3.4 投资者情绪
        3.4.1 投资者情绪定义
        3.4.2 投资者情绪影响本土偏好的机制
        3.4.3 投资者情绪的度量
    3.5 中国内地市场与香港市场本土偏好研究的可行性
第四章 中国内地市场与香港市场本土偏好的实证研究
    4.1 中国内地市场的本土偏好
    4.2 中国香港市场的本土偏好
    4.3 投资者情绪指数的构建
        4.3.1 代理变量的选择
        4.3.2 样本描述性统计
        4.3.3 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数
    4.4 内地市场的回归分析
        4.4.1 图像分析
        4.4.2 回归分析
    4.5 香港市场的回归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互联网企业实施双重股权结构的动因及影响研究 ——以京东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及方法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双承股权结构
        2.1.2 双重股权结构的特征与发展
        2.1.3 互联网企业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控制权理论
        2.2.3 高层梯队及人力资本理论
        2.2.4 声誉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双重股权结构应用的选择研究
        2.3.2 双重股权结构应用的动因研究
        2.3.3 双重股权结构应用的影响研究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互联网企业实施双重股权结构的理论分析
    3.1 互联网企业双重股权结构实施现状
    3.2 互联网企业实施双重股权结构的动因分析
        3.2.1 内部动因
        3.2.2 外部动因
    3.3 互联网企业实施双重股权结构的影响分析
        3.3.1 积极影响
        3.3.2 消极影响
第四章 案例公司选择
    4.1 案例选取
        4.1.1 京东集团公司简介
        4.1.2 京东集团发展历程
    4.2 京东集团双重股权结构实施情况
    4.3 案例选取依据及理由
第五章 京东实施双重股权结构的案例分析
    5.1 京东实施双重股权结构的动因分析
        5.1.1 上市前多轮融资导致股权稀释
        5.1.2 保护创始人控制权和人力资本
        5.1.3 创始人寻求个人满足感
        5.1.4 资本市场大环境及政策变化
    5.2 京东实施双重股权结构的积极影响分析
        5.2.1 基于非财务性指标的分析
        5.2.2 基于财务性指标的分析
    5.3 京东实施双重股权结构的风险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2.1 加强信息披露
        6.2.2 完善监督机制
        6.2.3 维护创始人声誉形象
    6.3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3)融资方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基于对美国、日本、中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总体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难点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难点和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融资方式与宏观经济的现实联系
        一、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融资方式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
    第二节 融资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基础
        一、融资方式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
        二、融资方式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差异
    第三节 中国股权融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研究
    第四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融资方式与产业结构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有关概念界定
        一、融资结构
        二、产业结构
        三、产业结构升级
    第二节 融资结构相关理论
        一、交易费用理论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资本结构理论
    第三节 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一、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二、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第四章 融资方式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机理分析
    第一节 各类融资方式的对比分析
        一、股权融资方式的特点
        二、债务融资方式的特点
        三、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差异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融资方式与产业结构的相互联系
        一、不同产业融资特征异质性分析
        二、融资方式与产业发展互动机理分析
    第三节 融资方式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海外经验分析
        一、各国融资方式分为两大类
        二、两种融资类型国家的产业结构比较
    第四节 发达国家融资方式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数据说明与指标选择
        二、理论基础与模型介绍
        三、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四、实证结果与启示
第五章 美国融资模式与其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
    第一节 美国产业结构升级历程
        一、1970年代以前:工业化兴起与完善
        二、1970年代至今:第三产业发展及成熟
    第二节 美国股权融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一、股权融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二、美国纳斯达克助力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节 美国股市融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
        一、数据说明与指标选择
        二、理论基础与模型介绍
        三、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四、实证结论
    第四节 美国股权融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经验总结
        一、股市制度改革方便企业融资
        二、投资制度改革引入长线资金
第六章 日本融资模式与其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
    第一节 日本产业结构演变史
        一、二战后至1970年代:大力发展重工业
        二、1970-1990年代:制造业内部升级
        三、1990年代至今:三产发展快于二产
    第二节 日本融资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回顾
        一、银行信贷支持重工业发展
        二、银行信贷及债券融资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
        三、股权融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力度亟需加强
    第三节 日本银行融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数据说明与指标选择
        二、理论基础与模型介绍
        三、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四、实证结果与启示
    第四节 日本融资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经验总结
        一、工业化阶段债务融资是较好的融资方式
        二、后工业化时期股权融资发展不够
第七章 中国融资方式与其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
    第一节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史
        一、1949至1978年:建立重工业基础
        二、1978年至今:工业体系完善,服务业渐起
    第二节 中国多种融资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性特征
        一、财政拨款助力重工业起步
        二、银行融资推动工业体系完善
        三、股权融资助力第三产业发展
    第三节 中国融资方式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实证研究
        一、指标选择
        二、理论基础与模型介绍
        三、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四、实证结果与启示
    第四节 中国融资方式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总结
        一、债务融资促进工业体系完善的历史回顾
        二、大力发展股权融资,积极促进经济转型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基本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启示
        一、完善多层次股权市场
        二、深入推进上市与退市制度改革
        三、推动股市从交易型市场走向配置型市场
参考文献
致谢

(4)欧美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对我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冲击效应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主权信用评级
        2.1.1 主权债务危机的内涵及发展
        2.1.2 主权信用评级概述
    2.2 主权信用评级与冲击效应
        2.2.1 主权信用评级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效应
        2.2.2 金融危机冲击的跨市场效应
第三章 主权信用评级变动对债券与股票市场的冲击效应比较
    3.1 引言
    3.2 相关理论及研究思路
        3.2.1 中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概况
        3.2.2 全球金融市场联动理论
    3.3 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冲击效应比较
        3.3.1 样本选取及数据处理
        3.3.2 模型选取
        3.3.3 实证结果及比较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评级下调对债券与股票市场冲击效应的动态比较
    4.1 引言
    4.2 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冲击效应动态比较
        4.2.1 动态相关性分析
        4.2.2 变量设计及数据来源
        4.2.3 模型选取
        4.2.4 实证结果及比较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评级下调对债券与股票市场冲击的跨市场效应
    5.1 引言
    5.2 相关概念及方法
        5.2.1 订单流
        5.2.2 订单流与跨市场效应
        5.2.3 似不相关模型
    5.3 跨市场效应的实证分析
        5.3.1 样本选取及数据处理
        5.3.2 描述性统计
        5.3.3 模型选取
        5.3.4 实证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人口结构变动与金融资产价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3 研究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生命周期储蓄理论
    2.2 生命周期理财理论
    2.3 基于贴现率的资产定价模型
    2.4 关于资本收益的新古典增长理论
    2.5 基于增长率变化的股利折现理论
3 典型国家人口投资效应事实分析
    3.1 G7国家人口结构变动与金融资产价格走势
    3.2 其他代表性国家人口结构变动与金融资产价格走势
        3.2.1 OECD 代表性国家人口结构变动与金融资产价格走势
        3.2.2 非OECD代表性国家人口结构变动与金融资产价格走势
        3.2.3 其他代表国家人口结构变动与股票价格走势小结
    3.3 我国人口结构变动与股票价格走势
4 变量选取及研究方法
    4.1 模型变量
        4.1.1 被解释变量
        4.1.2 解释变量
        4.1.3 控制变量
    4.2 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统计分析
    4.3 建立模型
    4.4 估计方法
5 典型国家人口投资效应实证分析
    5.1 实证结果
        5.1.1 总体实证结果
        5.1.2 发达程度分组实证结果
        5.1.3 地域分组实证结果
        5.1.4 时间分组实证结果
    5.2 结果分析
        5.2.1 人口投资效应
        5.2.2 滞后项
        5.2.3 控制变量
    5.3 稳健性检验
    5.4 我国实证结果分析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
        1.2.2 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
        1.2.3 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1.2.4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2 货币政策及其调整的相关理论
    2.1 货币需求理论
    2.2 货币供给理论
    2.3 货币政策调整理论
    2.4 简要评述
3 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对国际货币政策的直接影响
    3.1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的问题凸显与内外背景
        3.1.1 全球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问题的凸显
        3.1.2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的国内背景
        3.1.3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的国际背景
    3.2 美国货币政策调整的传导机制及其对国际货币政策的影响
        3.2.1 美国货币政策的工具选择与传导机制
        3.2.2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外溢效应表现与传导机制特征
    3.3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对国际货币政策的影响
        3.3.1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3.3.2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3.3.3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典型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
        3.3.4 全球货币政策调整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4 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4.2.1 研究方法
        4.2.2 数据选取
    4.3 实证分析及结果
        4.3.1 美国货币政策调整的国内效应
        4.3.2 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发达经济体各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
        4.3.3 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变量的影响
5 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变量选取与研究方法
        5.1.1 变量选取
        5.1.2 研究方法
    5.2 实证分析及结果
    5.3 美国常规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5.4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6 中国货币政策与经济调整战略的启示、挑战与策略
    6.1 中国货币政策战略的启示、挑战与策略
        6.1.1 全球金融变革与中国金融定位的启示
        6.1.2 中国金融实现全球战略定位的挑战
        6.1.3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
    6.2 中国经济调整与再平衡战略的启示、挑战与策略
        6.2.1 中国经济调整与再平衡战略的启示
        6.2.2 中国经济调整与再平衡战略的挑战
        6.2.3 中国经济调整与再平衡战略的策略
    6.3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策略
        6.3.1 促进亚欧大陆经济整合实现中国最大的战略利益
        6.3.2 当前外交环境下中国实现战略对冲的必要性
        6.3.3 中国的大战略应该是建立海权与陆权的对冲
        6.3.4 向西开放推动亚欧大陆经济整合战略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
        6.3.5 中国经济走向世界亟需“智力资本”
    6.4 “一带一路”多领域战略合作实施的策略
        6.4.1 金融领域的合作
        6.4.2 农业领域的合作
        6.4.3 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
        6.4.4 能源、矿产、水电、木材等资源领域的合作
    6.5 中国中长期投融资战略实施的策略
        6.5.1 国家发展战略对中长期融资的内在需求
        6.5.2 加快推进中长期融资体系建设
        6.5.3 中长期融资是均衡社会融资总量的关键途径
        6.5.4 借鉴混业经营经验,创新债券融资体系
        6.5.5 构建政策性金融体系与立法建设
7 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
    7.1 全文总结
    7.2 政策建议
        7.2.1 中美需要共调经济结构应对全球供求变化
        7.2.2 “一带一路”战略亟需开展海外调研工作
        7.2.3 增加需求应从调整财政制度、打破垄断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三方面加快改革
        7.2.4 着力推进中长期融资与绿色金融体系构建
        7.2.5 TPP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后记

(7)人口结构与股票市场: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基于生命周期储蓄视角
二、基于生命周期资产选择视角
三、基于实体经济与资产定价视角
    1. 基于实体经济角度
    2. 基于资产定价角度
四、影响人口结构作用发挥的因素
    1. 世界人口结构。
    2. 理性预期。
    3. 移民。
    4. 其他因素。
五、总结
    1. 对利率的影响。
    2. 对债市的影响。
    3. 对股市的影响。
    4. 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5. 对房市的影响。

(8)A-H股价价差探析 ——有关解禁股和做空机制等因素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结构
    1.4 论文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海外研究者文献综述
    2.2 国内研究者文献综述
    2.3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第三章 A股与H股价差因素的理论分析
    3.1 传统理论分析
    3.2 其他理论分析
第四章 A股与H股价差因素的实证和理论研究
    4.1 A股与H股市场比较
    4.2 价差特征分析
    4.3 价差的相关度
    4.4 样本数据的选择和来源
    4.5 样本指数构建和比较
    4.6 模型设定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随机效应还是固定效应的选择
    5.2 利用固定效应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
    5.3 实证结果分析
    5.4 实证结果的启示与政策建议
    5.5 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及附表
致谢

(9)华强北指数继续冲高 木材价格创出新低——2013年2月广东价格指数点评(论文提纲范文)

果菜指数振荡上扬后市行情或趋弱势
    (一)蔬菜市场行情
    (二)水果市场行情
    (三)行情预测
华强北指数继续冲高后期价格小幅整理
    (一)2月电子市场价格指数行情概述
    (二)市场交易活跃,元器件指数继续向上
    (三)激烈竞争持续,手机指数继续下滑
    (四)节日因素驱动,数码指数小幅上涨
    (五)内存芯片持续减产,IT指数继续回升
    (六)3月价格指数展望
华南进口气微幅上涨未来走势趋向上升
    (一)国际原油稳中回调
    (二)CP延续价格下挫
    (三)进口气行情表现低迷
华南粮食指数小幅上涨未来走势趋于平稳
木材价格指数创新低市场行情趋向好转
中药材指数小幅上涨市场行情有望趋稳

(10)金融危机传染对中国金融安全冲击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标目录
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评述
    0.3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 金融危机传染与金融安全
    1.1 金融危机传染与金融安仝的含义
    1.2 一国金融安全指标的构成
    1.3 金融危机传染对一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2 金融危机对中国传染的渠道分析
    2.1 贸易渠道
    2.2 金融渠道
    2.3 预期渠道
3 实证检验
    3.1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染性检验
        3.1.1 研究方法
        3.1.2 具体研究步骤
        3.1.3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3.1.4 实证分析
    3.2 金融危机传染对中国金融安全冲击的实证检验
        3.2.1 实证分析中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选取
        3.2.2 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合成及变动的分析
        3.2.3 主要结论分析
4 化解金融危机传染对中国金融安全冲击的政策建议
    4.1 审慎开放资本账户
    4.2 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4.3 密切监控新的信用风险
    4.4 稳步发展资本市场
    4.5 建立适合中国的金融安全预警系统
    4.6 提高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效率
    4.7 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附录 金融安全指标及赋值
致谢

四、美股先升后跌 亚洲普遍下挫(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沪港通、深港通的中国资本市场本土偏好现象及原因研究[D]. 鹿慧琳. 山东大学, 2020(12)
  • [2]互联网企业实施双重股权结构的动因及影响研究 ——以京东集团为例[D]. 朱怡茜. 苏州大学, 2020(03)
  • [3]融资方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基于对美国、日本、中国的研究[D]. 荀玉根.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9(10)
  • [4]欧美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对我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冲击效应比较研究[D]. 潘菲.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2)
  • [5]人口结构变动与金融资产价格研究[D]. 王盛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02)
  • [6]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及其影响研究[D]. 刘卫平. 武汉大学, 2015(03)
  • [7]人口结构与股票市场:文献综述[J]. 张春生,蒋海. 国际金融研究, 2014(06)
  • [8]A-H股价价差探析 ——有关解禁股和做空机制等因素的实证研究[D]. 杨健. 复旦大学, 2014(03)
  • [9]华强北指数继续冲高 木材价格创出新低——2013年2月广东价格指数点评[J]. 周自信,黄海亮,杜敏,郑文慧,巫素萍,王楠.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3(03)
  • [10]金融危机传染对中国金融安全冲击的实证研究[D]. 赵野恩. 辽宁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美股先涨后跌,亚洲普遍下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