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竞争力源于鲜明的特色——《科技日报》蝉联中国新闻奖版面一等奖的奥秘(论文文献综述)
陈佳美[1](2016)在《基于性别差异的中国新闻奖项女性得主研究 ——以长江韬奋奖为例》文中指出新闻从业人员的性别构成是关系到传播的源头与未来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男女不同的性格特点及各自的优势决定了新闻稿件的指向性及关注点的不同,对于引导舆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针对职业女性主义的研究较为纷杂,而对媒体行业的女性研究较少,而且国内尚无针对历届中国新闻人物奖全样本数据的分析。随着女性新闻从业者的迅速增多,已有研究内容的广度及深度已不足以体现我国新闻精英的全貌。当前,女性新闻从业者在数量上已超过男性,然而作为新闻领域表彰杰出新闻工作者的最高人物奖项-长江韬奋奖,在其得主的性别方面,女性以不到20%的获奖比例处于绝对劣势,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值得分析。本文利用假设论证的思路对包括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工龄及推荐单位级别等在内的各因素与男女性别进行关联性分析,对男女获奖得主的代表作进行统计分析,将报道领域分为九个版块,分析出男女获奖者擅长的领域及关注的内容,结合女性得主访谈及代表作内容在文中论证出女性新闻从业者的优势,对于指导女性新闻工作者规划个人职业发展路径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媒体文化管理层根据现状修正评选规则,从而引导相关从业者积极投身新闻传播事业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通过量上的数据分析及质上的深度访谈全面解析了我国新闻从业者的性别特点,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第一,中国新闻作品奖及人物奖在评选结果上具有较浓的政治特色,这既体现在长江韬奋奖得主中无职务新闻工作者占比极低,也体现在中国新闻作品奖的获奖作品往往是由较大的新闻媒体推荐。第二,对女性来说性别劣势仍然存在,性别角色冲突将众多女性束缚在了家庭中,严重限制了女性职业发展,但部分女性也有其他资本优势。第三,与男性相比,女性新闻人物奖获得者以更高的教育背景和较好的成长环境为获奖增加了一定机会,而随着近些年地方媒体的崛起,地方性媒体与中央媒体的任职人员相比,在评选中已经没有明显的劣势。第四,男性代表作报道领域较为均衡,女性则在民生动态领域的报道有着细致、独特的角度,能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同时女性也有能力掌控重大事件报道,女性新闻从业者的作品不再仅仅是“软新闻”,此外女性新闻从业者也应拓展自身的视野,关注更多不同领域。
毕琳[2](2011)在《媒介塑造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形象研究 ——以《科技日报》人物报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传播学的研究中,“媒介与性别”几乎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且,随着女性主义研究的逐步深入,“媒介与性别”研究成果也在不断丰富。媒介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多维度的构成,她既是某一领域的特殊人物,又可能是一个与普通女性并无二致的独立个体;女性工作的杰出成果可能是大众关心的话题,而其家庭生活、音容笑貌、着装打扮等因素也可能为大众感兴趣。因此,研究媒介如何构建特殊群体的女性形象,可以较好地呈现当前媒介在性别意识、刻板印象等方面的情况,也能为媒介在报道中进一步改善性别意识提供理论铺垫。本文选取《科技日报》“前沿人物”版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总结出《科技日报》塑造了兼具多重身份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形象。本文通过研究《科技日报》中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形象,不仅要关注媒体如何塑造女性科技工作者形象,还要探究媒介塑造出此种女性科技工作者形象的深层原因和影响,并进一步论证大众传媒在两性平衡发展中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做到及时地反映社会现实,创造积极的舆论导向。本文的总体结构是提出研究假设——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对媒介与性别研究发展历程,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理论的研究综述。理论梳理之后,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科技日报》“前沿人物”版的人物报道中,对女性科技工作者形象的呈现存在社会性别的“刻板成见”;第二章是通过内容分析和文本解读来探讨《科技日报》“前沿人物”版中呈现兼具多重身份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形象。第三章是探讨与启示,通过对比报道中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形象和对现实生活中科技领域的女性参与现状,得出结论:媒介在呈现女性科技工作者形象时存在偏差,并进一步探讨存在这种偏差的原因。针对这种偏差,对大众传媒如何实现两性平等提出建议。
张晶慧[3](2007)在《党报科技报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论述了科技新闻发展的状况,提出科技进步与新闻传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重视科技新闻报道工作,是新形势下搞好科技报道特别是党报科技新闻报道工作的第一步。探讨党报科技报道的问题,不仅是着眼于提高这一专业报道类型的业务水平,更是从坚持党性原则出发,致力于增强党报的综合实力即传媒竞争力,从而确保这一中国的主流媒体形态具有持续的传播影响力和公信力,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做出贡献。以党报新闻报道为例,从业务角度探讨了改进科技新闻报道的几种方法,提出科技新闻不仅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还应当“生活化”、“艺术化”和“哲理化”等,并进而归纳党报科技报道的采编规律,寻找党报科技报道的改进之路,供新闻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借鉴。
陈泉涌,阎新华[4](2004)在《竞争力源于鲜明的特色——《科技日报》蝉联中国新闻奖版面一等奖的奥秘》文中提出
二、竞争力源于鲜明的特色——《科技日报》蝉联中国新闻奖版面一等奖的奥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竞争力源于鲜明的特色——《科技日报》蝉联中国新闻奖版面一等奖的奥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性别差异的中国新闻奖项女性得主研究 ——以长江韬奋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已有研究的不足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两性传媒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概况 |
2.1 女性在传媒领域的兴起 |
2.2 女性在传媒领域的发展特点及现状 |
2.2.1 女性新闻人支撑起我国新闻事业的“半边天” |
2.2.2 女性新闻从业者报道领域的扩展 |
2.2.3 女性在新媒体领域存在感的提升 |
2.3 传媒领域从业者性别差异情况 |
2.3.1 传媒领域从业者性别组成现状 |
2.3.2 传媒行业性别差异现状的情况描述 |
2.4 长江韬奋奖项的社会承认度分析 |
2.4.1 长江韬奋奖项的设立由来 |
2.4.2 长江韬奋奖的评选 |
2.4.3 长江韬奋奖对获奖个人职业发展的促进情况 |
2.5 长江韬奋奖男女获奖得主概述 |
第3章 长江韬奋奖获奖得主性别差异对比 |
3.1 “性别劣势”的存在对女记者的影响 |
3.1.1 角色冲突 |
3.1.2 刻板印象的无形压制 |
3.1.3 “职场天花板”现象解析 |
3.1.4 职业女性的现实困境 |
3.2 补偿模型的可能性检验 |
3.3 社会性别塑造 |
第4章 长江韬奋奖获奖男女得主代表作品研究 |
4.1 范长江新闻奖及长江系列男女获奖者代表作品的报道领域研究 |
4.1.1 男性获奖者代表作品报道领域分析 |
4.1.2 女性获奖者代表作品报道领域分析 |
4.2 韬奋新闻奖及韬奋系列男女获奖者代表作品的报道领域研究 |
4.2.1 男性获奖者代表作品报道领域分析 |
4.2.2 女性获奖者代表作品报道领域分析 |
4.3 长江韬奋奖男女获奖者代表作品的报道领域的异同 |
4.3.1 长江韬奋奖男女获奖者代表作品报道领域的相同点 |
4.3.2 长江韬奋奖男女获奖者代表作品报道领域的不同点 |
第5章 女性媒体从业者发展原因及女性得主的优势运用 |
5.1 男女受教育水平差距的缩小增强了女性从业者优势基础 |
5.2 女性获奖得主性别优势在传媒领域的发挥 |
5.2.1 女性获奖得主特有的新闻敏感和表达方式 |
5.2.2 女性获奖得主采访中表达的亲和力 |
5.2.3 女性获奖得主特有的柔韧与执着 |
5.3 补偿模型 |
5.3.1 不同时期的补偿模型 |
5.3.2 补偿资本内容的变化 |
结论 |
1、主要结论 |
2、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3、研究的局限性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名单 |
附录2:范长江新闻奖及长江系列女性获奖者代表作 |
附录3:韬奋新闻奖及韬奋系列女性获奖者代表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媒介塑造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形象研究 ——以《科技日报》人物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问题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理论梳理 |
第一节 “媒介与性别”研究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主要领域 |
第三节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二章 科技日报呈现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形象研究——对兼具多重身份的女性科技精英的重构与再现 |
第一节 内容分析:女性科技精英的基本特征 |
第二节 文本解读:女性科技精英多元化形象的呈现与构建 |
第三节 结语 |
第三章 探讨与启示:大众传媒应更加关注传播中的性别平等 |
第一节 女性科技工作者媒介形象偏差的原因 |
第二节 媒介如何实现性别平等 |
第三节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党报科技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党报科技报道问题分析 |
第一节 改进党报科技报道意义重大 |
第二节 党报科技报道现状 |
第三节 党报科技报道受到重视,仍有不足 |
第二章 改进党报科技报道对策例证 |
第一节 改进党报科技报道的总体思路 |
第二节 搞好党报科技报道的传学意义 |
第三节 媒体改革科技报道经验谈 |
第四节 事件新闻举例: 载人航天报道 |
第五节 科技人物报道: 注重人的心灵 |
第六节 “责任造就公信力 |
第三章 改进党报科技报道理论概括 |
第一节 呼吁雅俗共赏,满足读者多种需求 |
第二节 党报科技报道提倡“生活化”“艺术化” |
第三节 党报科技报道需要“哲理化 |
第四节 环境新闻反映党报科技报道进步 |
参考文献 |
公开发表的新闻学专业论文目录 |
四、竞争力源于鲜明的特色——《科技日报》蝉联中国新闻奖版面一等奖的奥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性别差异的中国新闻奖项女性得主研究 ——以长江韬奋奖为例[D]. 陈佳美.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1)
- [2]媒介塑造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形象研究 ——以《科技日报》人物报道为例[D]. 毕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1(08)
- [3]党报科技报道研究[D]. 张晶慧. 中央民族大学, 2007(02)
- [4]竞争力源于鲜明的特色——《科技日报》蝉联中国新闻奖版面一等奖的奥秘[J]. 陈泉涌,阎新华. 新闻战线,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