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95/98点对点网络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

WIN95/98点对点网络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

一、WIN95/98对等网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维修(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敏[1](2019)在《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污染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噪声污染是世界四大环境污染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城市建设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建设项目中普遍存在噪声超标现象。施工噪声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工作和休息,甚至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严峻的问题。本文结合实地调研测试与理论研究,对建筑施工噪声的产生和传播机理进行研究,探索施工噪声的控制指标与控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了解了目前对施工噪声污染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长沙市四个处于不同阶段的施工项目进行调研,了解其各阶段的施工内容以及用到的机械设备。利用声级计监测场界的噪声排放值,监测内容包括噪声大小、峰值、波动特征及频谱,总结噪声排放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同时走访工地周边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室内声压级并调查了居民对施工噪声的主观感受。其次,以声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对施工场地的实地调研及噪声监测,详细分析了施工噪声的概念、来源和危害,探讨建筑施工噪声的声源特征、各阶段噪声排放特征和噪声传播的影响因素,探索从不同方面控制施工噪声的可行性。再次,对国内外施工噪声标准进行梳理,根据现有标准的优缺点,以环境需求和技术条件为依据,分为选择评价量指标、确定指标划分方法、确定指标限值三个步骤,提出施工场界噪声的控制指标,为施工噪声的控制提供目标依据。最后,通过分析建筑施工噪声超标的成因,对施工场地提出七项布局策略和控制方法,结合不同施工阶段特点,对各阶段的噪声控制提出建议,并形成完整的控制流程。论文为施工噪声的控制目标提供有效依据,并为控制方法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策略,有利于施工噪声控制治理工作的开展。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2](2016)在《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文中研究指明为了促进中国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从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道路交通安全、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管理、交通设计、交通服务设施与机电设施、地面公共交通、城市停车交通、交通大数据、交通评价11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交通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交通流理论方面综述了交通流基本图模型、微观交通流理论及仿真、中观交通流理论及仿真、宏观交通流理论、网络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方面综述了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与可持续发展、交通出行行为特征、交通调查方法、交通需求预测等;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综述了交通安全规划、设施安全、交通安全管理、交通行为、车辆主动安全、交通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等;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综述了交通信号控制、通道控制、交通控制与交通分配、车路协同系统、智能车辆系统等;交通管理方面综述了交通执法与秩序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非常态交通管理;交通设计方面综述了交通网络设计、节点交通设计、城市路段交通设计、公共汽车交通设计、交通语言设计等;地面公共交通方面综述了公交行业监管与服务评价、公交线网规划与优化、公交运营管理及智能化技术、新型公交系统;城市停车交通方面综述了停车需求、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停车管理与政策、停车智能化与信息化;交通大数据方面综述了手机数据、公交IC卡、GPS轨迹及车牌识别、社交媒体数据在交通系统分析,特别是在个体出行行为特征中的研究;交通评价方面分析了交通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交通影响评价。

卢小军[3](2013)在《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发生的一切已经并正在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伴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中国的对外传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误解和偏见仍然存在,对我国的片面、不实甚至歪曲报道、对我国政策意图的误读现象依然严重。这种障碍的产生,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和矛盾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大多数西方人不熟悉中国的语言、文化,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不能正确解读中国的政策和主张等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向世界说明中国、介绍中国,是一项长期、艰巨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翻译特别是外宣翻译工作,对于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了解和合作,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外宣翻译是一种门面工作,其中的错误与缺陷会被放大来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外宣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翻译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反映在外宣翻译的效果上。1我国各级各类对外宣传材料(如政府工作报告、白皮书等政府文件,地方对外宣传报道、对外宣传画册、会展资料和公共场所告示标牌等等)的翻译中,错误或不规范的外文随处可见,翻译质量令人堪忧。不合格或是错误的译文不仅达不到对外宣传、告知的目的,还极易造成混乱和误导,直接影响我国的对外形象,不利于对外传播与交流,甚至可能产生影响深远、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本论文探讨了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并在维护和提升国家形象的视角下提出了若干外宣翻译策略。作者首先厘定了外宣及外宣翻译的相关概念,明确了外宣翻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及其与文学翻译的区别性特征。为了对我国外宣翻译的历史和现状有个整体的认识,作者在仔细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我国外宣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可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领域。论文对我国外宣翻译中常见的误译类型进行了分类,简要剖析了造成各类误译的原因。本论文的重点是在国家形象视阈下探讨我国的外宣翻译策略。为了廓清研究思路,夯实论文的理论根基,作者对国家形象理论进行了阐述。从“形象”一词的历史来源和内涵入手,探讨了国家形象的定义和内涵,列举了相关学者对国家形象的界定和理解,较全面地把握了国家形象的本质和内涵。作者紧接着概述了国家形象的特点,阐释了我国意欲构建的“和平、民主、文明、进步、富强、正义、负责、合作”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国家形象及其我国的国家形象战略。国家形象和对外传播,国家形象和外宣翻译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这看似很显然的问题,成了本论文亟需论证的两个核心问题。为此,作者专辟章节,分别以国家形象和对外传播,国家形象和外宣翻译为题,较为深入和系统地探讨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本文指出,国际传播生态环境依旧是西强我弱,我国的对外传播实力和影响力与我国日益发展的政治和经济大国地位极不相称。西方传媒大国主宰着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对中国的各种偏见、误解,对中国的妖魔化严重地影响了并将继续影响着我国的国家形象。此外,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和传播的严重逆差,不但不利于我国向世界说明和介绍中国,而且不利于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国家文化形象的塑造。处境尴尬却重任在肩的对外传媒该如何摆脱如此现状呢?作者提出了更新传播观念、调整传播战略(具体包括调整外传播宣传内容、改进对外传播模式、改进对外传播技巧与艺术),提升对外媒体公信力,加强公共外交,打造对外传媒的“航母”,主动设置中国议题,建立应急处理机制,自觉进行对外文化传播、打好“中国牌”等七条建议。对外传播之于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重要性亦凸显了外宣翻译的重要性。在“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一节中,作者指出,外宣翻译的文本内容、翻译策略、译文质量、传播效果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我国在国际传媒中的国家形象。具体来说,外宣翻译策略、译文质量、传播效果(受众认知)与国家形象之间存在如下这种关系:翻译策略→译文质量→传播效果(受众认知)→国家形象{维护、提升、破坏}本论文认为,外宣翻译是否讲究准确性、是否讲究可读性,是否讲究政治性,将会影响翻译质量、受众认知、传播效果和国家形象。为了佐证这一论断,作者从准确性与国家形象、可读性与国家形象、政治性与国家形象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外宣翻译策略与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作者强调指出,采取或不采取(适当的)外宣翻译策略以及采取怎样的外宣翻译策略,不仅会直接影响译文质量,对于国家形象的构建和传播也会产生维护、提升和破坏等三种效果。外宣翻译策略的探究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在探讨外宣翻译策略之前,作者从制约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文本内和文本外的诸多因素中,选取了意识形态、翻译目的、文本类型和读者意识四个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其中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并阐述了上述因素与外宣翻译策略的关系。此举主要出于两个目的:一方面,避免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变成一种理性的、自觉的行为。另一方面,旨在使译者选择的翻译策略服从并服务于国家形象的构建和传播,在外宣翻译策略与国家形象之间搭建联系的纽带。在做好这番理论铺垫之后,本文提出了五种外宣翻译策略,即编译策略,语用等效翻译策略、平行文本比较分析策略、译释并举策略和语义结构起伏性策略等。论文从策略理据、表现形式、实例分析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这五种外宣翻译策略。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明了选题背景、(主要的)研究问题、(主要)创新之处、研究方法、论文构成及研究意义等等。第二章:我国外宣翻译研究的历史及现状。首先概述了外宣翻译的定义、(主要)特点、原则、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等等,继而对我国外宣翻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我国外宣翻译研究存在的五点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作者紧接着概述了我国外宣翻译常见的误译类型,并剖析了造成这些误译的原因。第三章: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作为本论文的理论基础,作者厘定了国家形象的相关术语,明确了国家形象的概念、内涵和主要特点,说明了我国国家形象的现时定位及其国家形象战略。为了阐明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的关系,以利于从国家形象的视角下探究外宣翻译策略,论文从两个层面展开了论证:其一、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其二、外宣翻译与国家形象。通过这一环接一环的论证,外宣翻译和国家形象之间的关联得以廓清。借助于具体外宣翻译实例文章指出,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可能会造成维护、提升和破坏国家形象等三种效果。第四章: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本章是本论文研究的核心。第一节论述了国家形象视阈下影响译者选择外宣翻译策略的主要因素,如意识形态、翻译目的、文本类型、读者意识等等。第二节提出了为维护和提升国家形象可资采用的五种外宣翻译策略,即编译策略,语用等效翻译策略、译释并举策略、平行文本比较分析策略和语义结构起伏性策略。第五章:结语。简要回顾和总结了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对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并作了展望。本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注重理论阐述与翻译实践的结合,以定性研究为主,同时辅以适量的数据统计的定量研究,两者互为补充;既有宏观的理论视角,也有微观的翻译策略,力求从不同角度,使用恰当的研究方法,系统、客观地反映我国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对外传播,如何更好地做好外宣翻译工作,是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增强中国在全球传播体系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构建和传播中国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的必需途径。可以说,我国各种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都在某种程度上向世界说明着中国,展示着中国立体的、全方位的形象。在这层意义上,外宣翻译中出现的各种错译、漏译、胡译现象就绝不仅仅是语言转换和译者疏忽诸方面的问题,而是说明中国,传播中国,展示中国形象,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外宣翻译也绝不是一种个体行为,而是肩负着塑造、构建、传播国家形象的伟大使命。从国家形象构建和传播的视角切入研究外宣翻译及其翻译策略,毕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希望本文提出的五种翻译策略能为我国各级各类外宣文本的翻译提供指导,减少和规避各种误译,更好地服务于说明中国,展示中国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的时代使命。从这层意义上看,外宣翻译策略的探究凸显了实践层面的应用价值和指导价值。

王东辉[4](2013)在《基于LABVIEW和AB控制技术的轮胎设备监控系统》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业技术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型轿车在人们生活中率也逐渐提高。与之相伴随的汽车配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轮胎是车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轮胎的质量直接影响汽车的驾驶性能及安全系数,所以我们对轮胎生产的数量及质量都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理对轮胎的相应的生产过程与轮胎生产设备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希望生产出的轮胎在高质量的基础上尽量满足社会的需求量,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轮胎的生产设备就成了其中十分关键的一环。因此,提高轮胎成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及实现设备的自动监控至关重要。在此课题中,设备监控系统下位机控制部分采用了RockWell自动化公司旗下的Allen-Bradley自动控制技术,硬件部分韦尔自动化Logix控制器系列中的ControlLogix控制器1756-L61,软件部分通过RSLogix5000编程软件对Logix控制器进行自动控制程序的编写。RSLogix5000编程软件结合输入、输出的I/O模块及数模和模数转换,通过软件本身的数据处理及逻辑运算功能来编写我们所需要的逻辑控制程序。所有Logix控制器组成了NetLinx架构体系,从而实现通过EtherNet/IP、ControlNet和DeviceNet网络进行通讯,来控制设备中的电动和气动元件实现设备的自动化生产。本设计的上位机部分采用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研制的开发平台LabVIEW,将OPC技术与具有网络化功能的DataSokect技术相结合,通过相应的通信协议与数据中心连接,构建了轮胎设备的监控系统,对相应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数据采集、远程传输和分析处理。结合罗克韦尔自动化系统中控制技术实现现场设备系统稳定可靠的自动运行,及对故障的快速处理。系统开发过程中突出设备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通用性及经济性。

郭红兵[5](2009)在《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下的场内垄断及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6年底的开瓶费争端经过媒体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论。在争论中,开瓶费问题并未在理论上得到很合理的解释,而是在“消费者权益”和“经营者权益”的角逐和碰撞中,陷入了一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境地。开瓶费争端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饭店禁止消费者自带酒水进店消费,否则收取开瓶费的行为到底是不是一种垄断行为?对这种行为的垄断性质的判断符合消费者的感知,但似乎与饭店的竞争性行业特征不相符,消费者这种垄断行为的感知和饭店行业是竞争性行业的事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可能意味着在事实背后存在着尚不被人们了解的经济规律。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我们还可以看到,类似的定价现象在现实生活和理论文献中比比皆是。所有这些现象引发了本文从互补品两部定价角度研究和解释这些现象的学术兴趣。无论是从两部定价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互补品定价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涉及互补品的两部定价现象都没有从理论上得到合理的解释。在两部定价文献中被数次提及的产品互补关系,实际上是一个重要的、但又被忽视的定价影响因素。本文从产品互补关系入手,从消费者对互补品的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行为特征和互补品销售中的顾客锁定效应两个维度解释了竞争市场上互补品两部定价法的适用性,并提出在顾客锁定下厂商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势力,这种市场势力可能导致厂商在与消费者交易关系内部的场内垄断行为的发生。这种理论架构可以较好地解释厂商实施两部定价的原因,以及竞争市场上的垄断行为的存在。论文共分为8章,具体内容如下:第0章绪论。主要对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进行了阐述。第1章两部定价理论的发展。本章对两部定价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指出在两部定价文献中实质上存在着单产品两部定价问题和两产品两部定价两种情形,并强调指出在两部定价理论研究中,对于两产品两部定价问题的忽视。第2章竞争市场两部定价理论的提出及其原理分析框架。本章比较了两产品两部定价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两种情形,区分了垄断市场条件下搭配销售中的两部定价和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互补品两部定价这两种类型,指出互补品关系是厂商在缺乏垄断势力的条件下,实施两产品两部定价的必要条件,竞争市场两产品两部定价的实质是互补品两部定价,并提出从消费者行为基础和顾客锁定效应两个维度建立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原理的分析框架。第3章互补品两部定价的消费者行为基础。本章基于文献研究,提出了消费者的互补品购买行为特征——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并尝试提出了互补品相对重要性的成因,指出了互补品相对重要性对消费者和厂商的意义和影响。第4章互补品两部定价对消费者的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行为特征的适应性分析。本章在提出消费者的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消费者感知福利概念,基于这一概念建立了互补品两部定价原理分析模型,从对消费者购买行为适应性的角度,解释了竞争市场两部定价的典型定价特征,进而提出,消费者对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这一购买行为特征,是竞争市场两部定价的消费者行为基础。之后对这种典型定价特征的作用和两部定价法的适用情形进行了分析。这一分析是对第5章厂商实施顾客锁定策略进行分析的一个铺垫,在第4章末尾做这样一个分析,保持了分析思路的连贯性。第5章顾客锁定策略。本章在回顾顾客锁定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顾客锁定的成因、转移成本的类型和顾客锁定的类型,提出了互补品销售中,消费者在购买产品1之后,由于不得不从同一厂商继续购买产品2而带来的顾客锁定情形,指出在这种顾客锁定情形下的厂商定价策略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互补品两部定价,并描述了这种典型互补品两部定价策略的实现途径。第6章场内垄断及其规制。本章讨论了顾客锁定和垄断的关系,提出了场内垄断的概念、成因、特征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指出在缺乏规制的情况下,这种潜在的垄断势力会转化成厂商的现实垄断行为,并尝试提出了对这种场内垄断行为的规制措施。第7章案例部分。在第7章中,本文列举了两个案例,对互补品两部定价和场内垄断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印证。案例一是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的典型案例——富于争议的酒店开瓶费问题,以酒店对菜肴和酒水的两部定价,以及在这一定价下,酒店为维护产品2——酒水带来的高利润而禁止消费者自带酒水进店消费,从而引起社会广泛争议、招致“垄断行为”批评的整个案例细节,印证了竞争市场上互补品两部定价下场内垄断的存在;案例二则介绍了吉列公司对剃须刀架和刀片的经典定价案例,以及由此产生的“剃刀加刀片模式”,并简要介绍了国内打印机市场的互补品两部定价案例。论文提出以下创新点:1.提出研究“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的命题基于两产品两部定价理论的提出,本文提出了“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这一命题。尽管没有学者专门说明,但在两部定价理论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对单产品两部定价进行了研究。其中,虽然也有一些研究把涉及两种产品的类似定价也称为两部定价,但这些研究并没有明确提出两产品两部定价理论的存在。本文指出了两产品两部定价在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上与单产品两部定价存在的区别,提出了两产品两部定价这一概念,并进一步通过与垄断厂商搭配销售下的两部定价相比较,提出竞争市场上两产品两部定价的实质就是互补品两部定价。这一认识对于解释竞争市场上存在的场内垄断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本文在两产品两部定价的基础上,进而提出“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这一命题的原因。2.基于消费者对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提出消费者感知福利概念,构建数学模型解释了互补品两部定价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适应性Manjit S. Yadav(1994)和别传武、陈丽珍(2001)间接或直接地提出了消费者的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这一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讨论了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的产生原因,提出了消费者在互补品组合的购买决策中的决策依据——感知福利(以消费者剩余表示消费者福利水平),并基于感知福利概念,构建了互补品两部定价原理分析模型,解释了互补品两部定价对消费者行为的适应性。3.定义并系统分析了互补品销售中的顾客锁定和场内垄断问题顾客锁定理论文献中提到了在互补资产或互补品销售中的顾客锁定现象,但没有对顾客锁定的形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本文认为,产品之间的互补品关系并不能天然地促成顾客锁定的形成,厂商之所以能够基于互补品关系对顾客进行锁定,是因为在互补品关系的基础上,厂商实施了一些差异化的产品设计或强制性的要求,使得不同厂商之间的产品2无法兼容,从而消费者在购买产品1之后,只能从同一厂商继续购买产品2,因而导致顾客锁定。基于文献,本文指出在缺乏规制和存在厂商机会主义行为的条件下,顾客锁定下的潜在垄断势力能够转化为厂商的实质垄断行为。这种垄断行为发生在消费者与厂商之间关于互补品组合的连续交易过程中,本文称之为场内垄断。场内垄断具有较高的隐蔽性,不易从理论上进行识别,而这也正是在开瓶费问题中,争论双方在饭店收取开瓶费是否是垄断行为这一问题上争执不下的关键原因。4.从对消费者行为的适应性和厂商的顾客锁定策略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互补品两部定价原理的理论分析框架竞争市场的厂商互补品两部定价的典型定价特征是,厂商在对互补品组合的两部定价中,降低产品1的价格,而提高产品2的价格。从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的适应性和厂商的顾客锁定策略两个维度来看,互补品两部定价一方面适应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使消费者的感知福利水平提高,促使更多消费者参与消费,并促进了顾客锁定的形成;另一方面基于顾客锁定效应,实现对这些消费者的锁定,并支持产品2较高定价的实现。这样就解释了厂商的互补品两部定价的原理。从上述两个维度对互补品两部定价原理的理论解释,构成了论文的主体框架。5.论文提出了规制场内垄断行为的政策建议论文指出,从国内外反垄断规制案例来看,各国政府反垄断部门一般都能够注意得到在捆绑销售和搭配销售中存在的显性垄断现象,并根据反垄断法规进行规制,但却并没有关注到场内垄断这种隐蔽的垄断行为。场内垄断的形成需要一些因素共同促成,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还是顾客锁定的形成。在顾客锁定条件下,厂商具有了一定垄断势力,它和消费者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在交易中的地位并不均衡,消费者在双方的关系中处于弱势,因此对场内垄断的规制原则,就是引入制度干预,使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和交易地位趋于对等和均衡。当然,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从研究方法上来看,本文对于两产品两部定价理论的研究,以理论推演为主要方法,在理论推演中使用了归纳和演绎、比较研究等方法。而前两者的运用虽然在逻辑上没有缺陷,但未经实证结果的验证,就难免有不严密之处。例如,本文把Yadav(1994)的互补品捆绑估值的实证研究结果解读为,消费者对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的差异来自于互补品关系本身。虽然理论推理过程尽量做到逻辑严密,但毕竟没有实证的支持,这一缺陷使得本文通过对Yadav(1994)的研究结论进行解读,得到消费者对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这一结论,显得不是足够严谨。

葛立忠[6](2008)在《聚合物配注过程远程联动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认为聚合物驱油作为一种有效的强化采油技术已经在进入高含水后期的大庆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保证聚驱效果,配套发展了以保持聚合物溶液粘度为核心的地面工艺流程,本论文阐述了SCADA系统建设的一般原则,并针对聚驱地面工艺及过程控制系统在实践中不适应生产过程的因素,从过程控制系统、远程监控、分布式控制等几方面详细论述了聚合物配制过程综合控制系统建设的相关问题,通过对原系统的调整和改造,开发与完善了聚合物配制站和注入站的过程控制系统,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及聚合物注入液配比的精确调节,探讨了进一步简化聚合物母液输送工艺流程、降低地面投资的技术措施,描述了系统实施获得运行效果,证明该系统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控制系统,简化工艺流程,改善设备运行状况,进一步提高聚合物注入质量,节省基建和生产运行费用,同时对于推动生产过程管理的的科学化以及实现减员增效都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易章均[7](2005)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企业生产调度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自动化领域的不断扩展,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的日益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原料、能源消耗信息、产品产量信息、生产过程信息已成为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主要资源。对生产过程、材料消耗、能源消耗以及产品产量和质量等信息的有效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而且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对外经营的组织响应能力。基于这一原因,企业信息化,特别是生产调度信息化就显得格外重要。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物理介质连接在一起的两台或多台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它可以提供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联络、资源共享以及分步计算,是实现生产调度信息化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及其组建过程,并针对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长征机械厂各个设备控制室和生产管理科室之间通讯设备落后、主要依靠人工传送生产数据所存在的缺点,以长征机械厂生产调度管理网络建设为应用实例进行了详细阐述。本论文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介绍了局域网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及其组建过程;2)建立长征机械厂生产调度系统骨干网,形成以生产科和调度室为中心的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以适应快速高效生产的发展;3)建立厂级计算机通讯网络,构筑过程计算机与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桥梁,实现各生产数据的自动传输,代替人工传送生产数据;4)生产科及各生产车间实时监控各个设备生产状况,根据各设备生产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实现各设备稳定运行,以提高产量,节能降耗,降低成本,避免事故发生为主要目标;5)实现生产数据统计功能,包括各设备及全厂的各种产品产量统计,生产消耗统计,各个设备工作台时统计等,以提高管理效率;6)由于本系统是长征机械厂信息管理系统的一子系统,所以该主干网的建立除考虑与企业现场过程管理系统的互联扩展能力以外,还要充分考虑与企业其他信息网络系统的互联扩展能力,保证各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资源数据共享的要求。

周德照[8](2005)在《基于JSP的旋转机械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设备故障诊断是一门交叉工程学科,在工业企业的成功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使得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都有迅速的发展。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普及,它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互联网(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为设备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条件和基础。而JSP技术的良好性能使其在现代网络应用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访问Web数据库的特性为我们开发远程故障诊断系统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 本论文集中讨论了基于JSP的旋转机械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论文重点介绍了以下几个部分:(1)利用改进的LZSS压缩算法实现获取数据的压缩和远程传输;(2)基于JSP技术的远程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利用频谱分析和远程匹配的方法实现故障诊断。 针对远程数据传输,本文利用改进的LZSS压缩算法进行数据压缩,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使客户端能获取远端的实时数据。在远程状态监测系统中,利用JSP在动态网页方面的特性,采用Java数据库连接池技术,实现机械设备各运行参数的在线实时显示。在远程故障诊断系统中Web服务器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在浏览器端获得设备的故障特征。基于这些技术,本文开发了基于JSP的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陈新宇[9](2005)在《基于因特网的远程监测及故障诊断平台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保证设备安全、稳定、长周期优质运行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机械设备逐渐趋向于大型化、自动化、高速化和复杂化,一方面使得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使得其越来越专业化,对一般技术人员越来越难以掌握,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远程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分析以及故障诊断技术的结合,是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充分利用该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异地的物质和智力资源,例如进行网上专家会诊、异地设备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以及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等。因此该技术对机电工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十分深远意义。 本文分析了远程信号分析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功能需求,着重研究了系统的结构模式和总体方案,其中就Client/Server和Browser/Server两种结构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比较,最终选择了Client/Server模式作为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式。另外经过分析比较,选择了Windows 2000 Server+SQL Server 2000作为系统的服务器软件平台,以LabWindows/CVI为开发工具。 本文将系统中所实现的常规分析方法从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时频域分析三个角度分类进行了说明,重点介绍了小波分析方法,探讨了基于小波分析的信号消噪及故障信号特征提取的实现。最后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开发了设备远程信号分析与故障诊断平台,实现了信号分析与故障诊断的网络化,为远程用户提供了一个统一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平台。

樊卫[10](2003)在《WT8820 Windows终端的设计及其研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Thin-Client/Server网络体系中的基于Windows 2000 Server/Advance Server系列服务器的新型终端——Windows终端(WBT,Windows-base Terminal,又称视窗终端)进行了全面地阐述。首先,讲述了Windows终端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并指出了现有的Windows终端存在串口数量较少、输出电平单一、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不足之处;接着,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具有4个串口的WT8820 Windows终端;然后,分别介绍了Windows终端的网络、硬件体系和软件体系;其后,提出了WT8820 Windows终端的设计思想、性能指标和大致的硬件研制过程,简要介绍了用ORCAD Capture进行硬件原理图设计和用PADS PowerPCB进行印制板布线设计,从硬件角度讲述了WT8820的工作原理;最后,通过实验对WT8820进行了详细而又全面地测试。实验主要对WT8820进行了主板功能测试、网络连通性测试和网络功能与软件测试,其中,在主板功能测试中详细地验证了WT8820的四个串口的输出电压、串口数据的发送/接受和带RS232/TTL电平串口设备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WT8820的研制是成功的,通过对WT8820 Windows终端的研制,解决了现有Windows终端存在的不足之处,满足了用户对串口的需求,同时也丰富了Windows终端的产品类型,是一款性能优越的Windows终端。

二、WIN95/98对等网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维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IN95/98对等网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维修(论文提纲范文)

(1)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污染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噪声的测量与模拟
        1.2.2 噪声的评价方法
        1.2.3 噪声的评价标准
        1.2.4 噪声的控制策略
    1.3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1.3.1 研究意义
        1.3.2 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施工场地噪声现状调研
    2.1 测试目的和方案
        2.1.1 测试目的
        2.1.2 测试方案
    2.2 施工场界噪声监测分析
        2.2.1 某住宅1 项目土方阶段
        2.2.2 某住宅2 项目桩基阶段
        2.2.3 某医院项目主体阶段
        2.2.4 某宾馆项目装修阶段
    2.3 测试总结
    2.4 建筑施工场地噪声主观评价分析
        2.4.1 基本信息
        2.4.2 调查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施工场地噪声声源特征和传播机理分析
    3.1 施工噪声基本概念
        3.1.1 施工噪声的概念
        3.1.2 施工噪声的来源
        3.1.3 施工噪声的危害
    3.2 施工机械的噪声成分分析
        3.2.1 噪声的频谱
        3.2.2 施工机械的频谱分布
    3.3 不同施工阶段的噪声特点分析
        3.3.1 土石方阶段
        3.3.2 桩基阶段
        3.3.3 主体阶段
        3.3.4 装修阶段
        3.3.5 施工噪声的特点
    3.4 施工场地噪声传播机理与影响因素
        3.4.1 声的传播基础理论
        3.4.2 施工噪声的叠加
        3.4.3 施工噪声的衰减
    3.5 施工噪声控制的可行性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施工场地噪声污染的控制指标优化
    4.1 现有标准及不足点
        4.1.1 国外相关标准
        4.1.2 国内相关标准
        4.1.3 存在的问题
    4.2 施工场界控制指标制定的依据
        4.2.1 环境需求
        4.2.2 技术条件
    4.3 确定评价量指标
        4.3.1 噪声的评价量指标
        4.3.2 评价量指标分析与选择
    4.4 确定指标划分方法
        4.4.1 指标划分方法
        4.4.2 指标划分方法分析与选择
    4.5 确定指标限值
        4.5.1 指标限值的确定思路
        4.5.2 监测站数据分析
        4.5.3 降噪可行性分析
        4.5.4 基于多因素的指标调整
    4.6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控制指标(建议)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施工场地噪声污染的控制方法研究
    5.1 施工噪声超标成因和控制原则
        5.1.1 施工噪声超标成因
        5.1.2 施工噪声控制原则
    5.2 噪声控制方法
        5.2.1 合理规划施工场地
        5.2.2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5.2.3 规范工人施工行为
        5.2.4 减少施工现场作业
        5.2.5 控制机械设备噪声
        5.2.6 利用声屏障与隔声罩
        5.2.7 改造外窗隔声性能
    5.3 不同阶段控制方法应用
        5.3.1 土石方阶段
        5.3.2 桩基阶段
        5.3.3 主体阶段
        5.3.4 装修阶段
    5.4 施工场地噪声控制步骤
        5.3.1 预测噪声值
        5.3.2 确定降噪量
        5.3.3 选择控制方法
        5.3.4 评估与调整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B 调研中各监测点噪声频谱统计
附录 C 长沙市施工场地噪声影响调查问卷
附录 D 长沙市施工噪声调研主观感受数据整理
致谢

(3)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主要研究的问题、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1.2.1 主要研究的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2.3 主要创新之处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构成 第二章 我国外宣翻译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2.1 外宣翻译概述
    2.1.1 外宣翻译的界定
    2.1.2 外宣翻译的区别性特征
    
2.1.2.1 注重传播效果
    
2.1.2.2 受众内外有别
    2.1.3 “外宣翻译”的英译
2.2 我国外宣翻译研究综述
2.3 我国外宣翻译常见的误译类型
    2.3.1 单词拼写和语法错误
    2.3.2 译名不统一
    2.3.3 中式英语
    
2.3.3.1 对号入座和想当然套译
    
2.3.3.2 语言习惯的差异
    
    2.3.3.2.1 多余强化语
    
    2.3.3.2.2 语言夸张华丽
    
2.3.3.3 文化习俗的差异
    2.3.4 政治性误译
    2.3.5 语用失误
    
2.3.5.1 语用失误的概念
    
2.3.5.2 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2.3.5.2.1 语用语言失误
    
    2.3.5.2.2 社交语用失误
2.4 外宣误译产生的主要原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
3.1 国家形象:内涵及其他
    3.1.1 国家形象的定义
    3.1.2 国家形象的特点
    3.1.3 中国国家形象的时代定位
    3.1.4 国家形象战略
3.2 国家形象与对外传播
    3.2.1 中国对外传播的现状:尴尬的窘境
    
3.2.1.1 西强我弱的国际传媒格局
    
3.2.1.2 妖魔化中国
    
3.2.1.3 跨文化传播生态严重失衡
    3.2.2 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3.2.2.1 更新传播观念、调整传播战略
    
    3.2.2.1.1 调整对外传播宣传内容
    
    3.2.2.1.2 改进对外传播模式
    
    3.2.2.1.3 改进对外传播技巧与艺术
    
    
3.2.2.1.3.1 讲求灵活的传播手法和策略
    
    
3.2.2.1.3.2 讲究写作方法,增强可读性
    
    
3.2.2.1.3.3 对外传播渠道多样化
    
    
3.2.2.1.3.4 增强对外报道的时效性
    
3.2.2.2 提升对外媒体的公信力
    
3.2.2.3 加强公众外交
    
3.2.2.4 打造对外传媒的“航母 ”
    
3.2.2.5 主动设置中国议题
    
3.2.2.6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3.2.2.7 自觉进行对外文化传播,打好“中国牌”
3.3 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
    3.3.1 外宣翻译在国家形象构建与传播中的战略地位
    3.3.2 外宣翻译策略与国家形 象
    
3.3.2.1 准确性与国家形象
    
    3.3.2.1.1 报道事实准确无误
    
    3.3.2.1.2 语言翻译准确
    
    3.3.2.1.3 文化翻译准确
    
3.3.2.2 可读性与国家形象
    
    3.3.2.2.1 添加背景说明
    
    3.3.2.2.2 慎用政治术语
    
    3.3.2.2.3 避免华丽辞藻
    
3.3.2.3 政治性与国家形象
    3.3.3 传播效果与国家形象
    
3.3.3.1 维护国家形象
    
3.3.3.2 破坏国家形象
    
3.3.3.3 提升国家形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
4.1 影响外宣翻译策略的主要因素
    4.1.1 意识形态与翻译策略
    
4.1.1.1 意识形态的定义及内涵
    
4.1.1.2 意识形态与翻译策略
    
4.1.1.3 意识形态与外宣翻译策略
    4.1.2 翻译目的与翻译策略
    
4.1.2.1 功能派翻译理论
    
4.1.2.2 翻译目的与外宣翻译策 略
    4.1.3 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
    
4.1.3.1 赖斯的文本类型论和纽马克的文本功能分类说
    
4.1.3.2 文本类型与外宣翻译策略
    4.1.4 读者意识与翻译策略
    
4.1.4.1 翻译中的读者意识
    
4.1.4.2 读者意识与外宣翻译策略
4.2 国家形象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策略
    4.2.1 编译策略
    
4.2.1.1 编译的概念及其他
    
4.2.1.2 编译策略的常用方法
    4.2.2 语用等效翻译策略
    
4.2.2.1 语用翻译:概念及其他
    
4.2.2.2 语用等效翻译策略的常用方法
    4.2.3 平行文本比较分析策略
    
4.2.3.1 平行文本:概念及其他
    
4.2.3.2 平行文本比较分析策略:个案分析
    
    4.2.3.2.1 语料
    
    4.2.3.2.2 Werlich文本语法与平行文本比较模式
    
    4.2.3.2.3 文本内部构成的对比与分析
    
    4.2.3.2.4 平行文本对企业概况外宣英译的启示
    4.2.4 “译+释” 并举翻译策略
    
4.2.4.1 需作“译+释”并举的常见情形
    
4.2.4.2 “译+释” 并举策略的常用形式
    4.2.5 语义结构起伏性策略
    
4.2.5.1 “竹竿”结构和“大树”结构
    
4.2.5.2 起伏性常用的八种结构
    
4.2.5.3 实现语义结构起伏性的三个步骤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内容总结
5.2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5.3 建议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4)基于LABVIEW和AB控制技术的轮胎设备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智能诊断技术和状态检测技术概述
    1.2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本课题的特色和关键问题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
2 轮胎设备概述
    2.1 国内外轮胎成型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1.1 轮胎的基本属性
        2.1.2 轮胎成型机的发展
    2.2 轮胎成型机的分类
        2.2.1 全钢子午线轮胎成型机简述
        2.2.2 半钢轮胎成型机简述
    2.3 轮胎一二段成型机结构及工艺简介
        2.3.1 一二段成型机结构简述
        2.3.2 一二段成型机的生产工艺
3 控制系统硬件选型与结构设计
    3.1 控制系统硬件选型
        3.1.1 Allen-Bradley PLC控制系统简介
        3.1.2 ControlLogix控制系统简介
    3.2 控制系统网络构架
        3.2.1 ControlLogix通信模块
        3.2.2 SERCOS通信模块
4 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任务
    4.2 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
    4.3 自控系统的程序框架
        4.3.1 Controller
        4.3.2 Tasks
        4.3.3 Motion Groups
        4.3.4 I/O Configuration
    4.4 自控系统的软件程序设计
        4.4.1 总体的急停安全程序设计
        4.4.2 一段主机供料架程序设计
        4.4.3 一段主机前导轨程序设计
        4.4.4 二段辅机带束鼓程序设计
        4.4.5 二段辅机成型滚压程序设计
5 监控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5.1 虚拟仪器技术
    5.2 数据通信
        5.2.1 数据库的访问
        5.2.2 OPC通信协议
        5.2.3 DataSocket通信
        5.2.4 KepServer驱动软件
    5.3 监控程序设计
        5.3.1 软件开发的样式
        5.3.2 软件开发结构
        5.3.3 状态机思想
        5.3.4 错误簇处理机制
        5.3.5 软件可靠性设计
6 监控软件的设计实现
    6.1 系统初始化设计
    6.2 数据存储设计
    6.3 报表存储设计
    6.4 图形显示设计
    6.5 上位机界面功能设计
        6.5.1 用户管理
        6.5.2 参数设置
        6.5.3 手动操作
        6.5.4 产量管理
        6.5.5 系统配置
    6.6 在线帮助
7 总结
8 展望
9 参考文献
1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1 致谢

(5)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下的场内垄断及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0.1.1 问题的缘起:关于开瓶费现象中垄断行为的争论
        0.1.2 进一步的思考:与互补品销售有关的两部定价和顾客锁定
        0.1.3 研究的理论脉络:互补品两部定价、顾客锁定和场内垄断
        0.1.4 两产品两部定价法的研究意义
        0.1.5 核心概念的界定
    0.2 主要内容、逻辑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0.2.1 主要内容和逻辑分析框架
        0.2.2 本文的研究方法
    0.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0.3.1 主要创新点
        0.3.2 不足之处
1. 两部定价理论的发展
    1.1 垄断厂商两部定价理论的系统提出
        1.1.1 W. A. Lewis 的开创性研究
        1.1.2 Water Y. Oi 以迪斯尼公园为例的经典研究
        1.1.3 Richard Schmalensee 以宝丽来相机为例的经典研究
        1.1.4 垄断厂商两部定价研究简评
    1.2 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两部定价
        1.2.1 Beth Hayes 对竞争市场两部定价的研究
        1.2.2 Luis Locay 和Alvaro Rodriguez 对完全竞争市场两部定价的研究
        1.2.3 2000 年之后的新进展
    1.3 被忽视的两部定价研究:两产品两部定价
        1.3.1 对两种类型两部定价的比较
        1.3.2 两产品两部定价中的互补品现象
        1.3.3 对两产品两部定价实例的分析
        1.3.4 对两产品两部定价原理的理论分析
        1.3.5 关于“隐性捆绑”和“虚拟搭售”的研究
    1.4 两部定价理论发展简评
        1.4.1 研究现状简评
        1.4.2 两产品两部定价理论被忽视的原因及其存在性
        1.4.3 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
2. 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的提出及定价原理分析框架
    2.1 与两产品两部定价相关的多产品销售实现机制
        2.1.1 垄断市场多产品销售的实现机制——杠杆效应
        2.1.2 竞争市场多产品销售的实现机制——产品互补性
        2.1.3 相对应的两种多产品销售方式:搭配销售和竞争市场互补品关联销售
    2.2 两种多产品销售方式下的两产品两部定价
        2.2.1 适用于垄断市场结构——搭配销售下的两部定价
        2.2.2 适用于竞争市场结构——互补品两部定价的提出
        2.2.3 竞争市场两产品两部定价的实质:互补品两部定价
        2.2.4 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的典型定价特征——产品1 的相对低价和产品2 的相对高价
    2.3 两个研究角度下互补品两部定价原理的研究现状
        2.3.1 互补品定价角度的研究
        2.3.2 两产品两部定价角度的研究
    2.4 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原理分析框架的构建——从厂商和消费者两个角度入手
        2.4.1 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的适应性
        2.4.2 互补品两部定价促成厂商对顾客锁定效应的利用
        2.4.3 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原理分析框架
3. 互补品两部定价的消费者行为基础:互补产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
    3.1 互补品两部定价的消费者行为基础问题的提出
    3.2 互补产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文献述评
        3.2.1 别传武、陈丽珍的研究
        3.2.2 Manjit S.Yadav 对商品捆绑估值的研究
        3.2.3 文献简评
    3.3 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成因
        3.3.1 互补产品关系性质的影响
        3.3.2 需求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
        3.3.3 信息搜寻成本和信息搜寻努力程度差异
        3.3.4 消费者对产品2 价格不确定性的预期
        3.3.5 两种产品需求产生时间的不一致
        3.3.6 消费者未能意识到互补产品之间在决策上的联系
    3.4 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的意义及影响
        3.4.1 对消费者行为的意义及影响
        3.4.2 对厂商行为的意义及影响
    3.5 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下的互补品购买决策过程特征
        3.5.1 消费者购买过程一般模式
        3.5.2 消费者对产品2 需求的预见性及其购买行为类型
        3.5.3 消费者对可变比例互补品的购买过程特征
        3.5.4 消费者互补品购买过程特征的意义
    3.6 消费者的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的表现
4. 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对消费者的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行为特征的适应性分析模型
    4.1 核心概念:消费者决策依据——感知福利水平
        4.1.1 感知福利水平的提出
        4.1.2 感知福利水平的意义
    4.2 模型设置:消费者互补品购买过程的特征和厂商策略
        4.2.1 消费者的互补品购买过程特征
        4.2.2 厂商策略
    4.3 适应性分析结论及讨论
        4.3.1 适应性分析及结论
        4.3.2 对θ值的讨论:影响、意义和一个比较
        4.3.3 模型的意义
    4.4 厂商实施互补品两部定价的作用
        4.4.1 产品1 的低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消费
        4.4.2 厂商有意识地利用顾客锁定效应实现产品2 的高定价
        4.4.3 价格歧视效应:以产品2 衡量异质消费者在消费量上的差异
        4.4.4 在异质消费者条件下,吸引低消费量消费者参与消费,扩大市场容量
        4.4.5 对消费者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行为特征的适应性
    4.5 互补品两部定价的适用
        4.5.1 市场结构
        4.5.2 产品类型
5. 互补品两部定价的厂商策略基础:顾客锁定策略
    5.1 顾客锁定文献回顾
        5.1.1 顾客锁定的含义
        5.1.2 顾客锁定的成因
        5.1.3 转移成本的类型
        5.1.4 顾客锁定的类型
        5.1.5 顾客锁定下厂商的典型定价特征
    5.2 可变比例互补品销售中的顾客锁定
        5.2.1 一般特征
        5.2.2 可变比例互补品销售中顾客锁定的一些新特征
    5.3 互补品销售中顾客锁定下的典型两部定价特征
    5.4 典型互补品两部定价的实现
        5.4.1 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消费,实现顾客锁定
        5.4.2 顾客锁定支持产品2 高价格的实现
6. 互补品销售中顾客锁定下的场内垄断及规制
    6.1 顾客锁定和垄断的关系
        6.1.1 顾客锁定导致垄断的产生
        6.1.2 顾客锁定并非垄断产生的充分条件
        6.1.3 顾客锁定导致垄断行为的条件
    6.2 互补品两部定价和顾客锁定下垄断的形成
        6.2.1 产品1 的购买导致顾客锁定和垄断势力的产生
        6.2.2 被加强的产品互补性
        6.2.3 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的降低是垄断形成的重要原因
        6.2.4 厂商的机会主义和规制的缺失是垄断形成的主客观原因
    6.3 可变比例互补品销售中场内垄断的提出
        6.3.1 场内垄断的定义
        6.3.2 场内垄断的实质
        6.3.3 场内垄断的特征
        6.3.4 场内垄断的特点:场内垄断的隐蔽性
        6.3.5 提出场内垄断问题的意义
    6.4 场内垄断的规制
        6.4.1 反垄断理论中对垄断的认定问题
        6.4.2 对多产品销售的垄断规制实践——关于搭售
        6.4.3 对多产品销售的垄断规制——关于捆绑销售:以微软公司与美国司法部之间的斗争为例
        6.4.4 多产品销售中的垄断规制——管理部门对捆绑销售的担心:以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为例
        6.4.5 被忽略的场内垄断及其规制问题
        6.4.6 场内垄断规制建议
7. 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案例
    7.1 饭店对菜品和酒水的两部定价及场内垄断现象
        7.1.1 引人注目的开瓶费现象
        7.1.2 关于开瓶费的正反观点的交锋
        7.1.3 关于开瓶费问题争论的结果
        7.1.4 基于场内垄断视角的分析
    7.2 经典案例:互补品两部定价下的“剃刀加刀片”业务模式
        7.2.1 “剃刀加刀片”模式的起源
        7.2.2 国内市场打印机和墨盒的互补品两部定价现象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6)聚合物配注过程远程联动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聚合物驱油地面工艺概述
    1.1 聚合物驱油对地面工艺的基本要求
    1.2 聚合物驱油地面工艺流程
    1.3 聚合物母液自动控制
第二章 聚合物配注综合控制系统建设
    2.1 聚合物注入站SCADA 设计原则
    2.2 聚合物注入站SCADA 系统建设
        2.2.1 操作系统软件
        2.2.2 SCADA 系统软件
        2.2.3 控制方案设计
        2.2.4 硬件设备选型及开发
        2.2.5 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
        2.2.6 软件选择及功能
        2.2.7 聚合物注入混配比的自动调节
    2.3 配注站间远程数据传输的实现
        2.3.1 远程数据传输技术的应用
        2.3.2 分布式应用系统
        2.3.3 分布式实时数据库技术
        2.3.4 分布式数据库在远程控制中的应用
    2.4 聚合物配制站外输系统改造
        2.4.1 一泵两站流程的应用及流量调控系统的构成
        2.4.2 流量自动调控过程中的数据引用与交换
        2.4.3 流量自动调控系统的控制算法
    2.5 配注站数据远程网络发布技术
        2.5.1 配注站数据远程网络发布的优势及技术基础
        2.5.2 配注站数据远程网络发布系统的实施
第三章 系统运行与改进
    3.1 系统运行经济效益分析
    3.2 系统存在不足与改进方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7)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企业生产调度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3 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意义
    1.4 局域网的技术发展及展望
        1.4.1 从速度看局域网的发展
        1.4.2 从使用的传输介质看局域网的发展
        1.4.3 从网络工作机制看网络的发展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2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2.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2.2 局域网简介
    2.3 局域网中的相关概念
    2.4 局域网的组成及特点
    2.5 局域网的常见结构
    2.6 本章小结
3 网络通信协议
    3.1 常见的三中网络协议
        3.1.1 NetBEUI 协议
        3.1.2 IPX/SPX 协议
        3.1.3 TCP/IP 协议
    3.2 本章小结
4 网络安全
    4.1 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4.2 网络安全的目标
    4.3 企业生产调度系统网络安全对策简介
    4.4 本章小结
5 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长征机械厂生产调度管理网络建设的解决方案
    5.1 课题背景
    5.2 主要工作内容
    5.3 解决方案概述
    5.4 网络的结构类型选择
    5.5 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选择
        5.5.1 总线型拓扑结构(Bus)
        5.5.2 星型拓扑结构(Star)
        5.5.3 环型拓扑结构(Ring)
        5.5.4 物理拓扑结构的确定
    5.6 网络的数据传输方式(逻辑拓扑)选择
        5.6.1 总线型逻辑拓扑
        5.6.2 环型逻辑拓扑
    5.7 网络通信协议的选择
    5.8 本章小结
6 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长征机械厂生产调度管理网络软件解决方案
    6.1 网络软件总解决方案
        6.1.1 Windows NT
        6.1.2 IIS
        6.1.3 ASP
        6.1.4 SQL Server 数据库
    6.2 数据库软件
        6.2.1 数据表
        6.2.2 存储过程
        6.2.3 定时任务
    6.3 应用程序软件
        6.3.1 相关概念
        6.3.2 数据采集程序
        6.3.3 动态监控程序
        6.3.4 数据报表程序
    6.4 动态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6.4.1 概述
        6.4.2 动态数据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
        6.4.3 两种监控软件的DDE 功能介绍
        6.4.4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6.4.5 产品生产调度模块设计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授权书

(8)基于JSP的旋转机械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设备诊断技术的目的和内容
    1.2 故障诊断技术的方法体系
    1.3 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1.4 课题的背景及任务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体系结构
    2.1 远程故障诊断系统分类
        2.1.1 C/S(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2.1.2 B/S(浏览器/服务器)技术
        2.1.3 基于B/S的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2.2 JSP技术概述
        2.2.1 Java的发展概况
        2.2.2 JSP的特点
        2.2.3 JSP与其它服务器端脚本语言的比较
    2.3 本系统的开发环境和开发技术
        2.3.1 操作系统、服务器及数据库的选择
        2.3.2 构建JSP的运行环境
        2.3.3 系统的开发技术
    2.4 远程诊断系统的体系结构
        2.4.1 系统的体系结构
        2.4.2 系统的三层结构组成
        2.4.3 系统各部分的技术实现
第三章 远程诊断系统中的数据远程传输
    3.1 诊断系统中监测数据信息压缩的必要性
    3.2 数据压缩的几种常见算法
    3.3 利用改进的LZSS压缩算法实现故障信息远程传输
        3.3.1 监测数据的特点及其适用的压缩算法
        3.3.2 LZSS算法的改进
        3.3.3 游程编码算法思想
    3.4 故障诊断系统中的数据压缩及远程传输
第四章 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远程监测系统结构
        4.1.1 监测信息数据库模块
        4.1.2 监测服务器模块
    4.2 远程监测系统软件实现
    4.3 JSP数据库连接池
        4.3.1 几种JSP数据库连接方式的比较
        4.3.2 数据库连接池的解决方案
    4.4 基于Java Applet绘制分析图
        4.4.1 Java Applet绘图原理
        4.4.2 利用振动数据绘制分析图
    4.5 设备远程状态监测系统的实现
        4.5.1 系统登录页面
        4.5.2 监测振动的历史趋势
        4.5.3 监测振动的实时趋势
        4.5.4 设备运行状态
第五章 旋转机械的远程故障诊断
    5.1 转子的故障机理与故障类型
        5.1.1 转子的故障机理
        5.1.2 旋转机械常见故障类型及其振动特征
    5.2 几种较有效的振动特征分析方法
        5.2.1 转子振动相位分析法
        5.2.2 轴心轨迹分析法
        5.2.3 转子升降速过程中的振动特征分析法
    5.3 旋转机械故障的远程分析与诊断
        5.3.1 远程实例匹配
        5.3.2 利用轴心轨迹分析法实现故障诊断
        5.3.3 频谱分析实现故障诊断
    5.4 远程专家诊断系统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基于因特网的远程监测及故障诊断平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远程故障诊断系统概述
    1.2 远程故障诊断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1.3 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2 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系统设计要求
    2.2 系统模型
    2.3 系统网络体系结构选型
        2.3.1 C/S模型
        2.3.2 B/S模型
        2.3.3 C/S和B/S两种结构的比较
    2.4 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
    2.5 软件平台的选择
        2.5.1 操作系统
        2.5.2 数据库的选择
        2.5.3 TCP/IP协议及DataSocket技术
3 基于虚拟仪器的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实现
    3.1 虚拟仪器技术
        3.1.1 虚拟仪器的概念
        3.1.2 虚拟仪器的构成
        3.1.3 虚拟仪器的网络化
        3.1.4 LabWindows/CVI
    3.2 软件设计
        3.2.1 现场工作站的设计
        3.2.2 网络传输模块
        3.2.3 数据库管理模块
        3.2.4 远程诊断工作站
4 基于Internet的远程信号分析平台的研究
    4.1 信号分析与处理概述
    4.2 常规分析方法
        4.2.1 时域分析方法
        4.2.2 频域分析方法
        4.2.3 时频分析方法
    4.3 小波变换
        4.3.1 引言
        4.3.2 离散信号的正交小波Mallat快速算法
        4.3.3 小波包分析
        4.3.4 小波变换在信号消噪中的应用
        4.3.5 小波变换在故障特征提取中的应用
    4.4 LabWindows/CVI与MATLAB的接口
5 系统的标定
    5.1 现场数据采集
    5.2 数据传输
    5.3 信号分析处理
6 结论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1 小波消噪程序代码
附录2 小波特征信号提取程序代码

(10)WT8820 Windows终端的设计及其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Windows终端及其网络
    2.1 三种网络架构
    2.2 Windows终端网络的特点与优势
    2.3 本章小节
第三章 Windows终端硬件体系
    3.1 Windows终端的总线结构
    3.2 Windows终端的硬件平台
    3.3 Windows终端仿真卡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Windows终端软件体系
    4.1 Windows终端上的操作系统Windows CE.NET
    4.2 Windows终端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
    4.3 Windows终端的系统软件
    4.4 Windows终端的网络通信协议和终端通信协议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WT8820 Windows终端的硬件研制
    5.1 WT8820 Windows终端的设计思想、性能指标及研制过程
    5.2 WT8820 Windows终端的工作原理
    5.3 WT8820 Windows终端的实验研制结果
    5.4 本章小节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WIN95/98对等网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维修(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污染控制策略研究[D]. 王亚敏. 湖南大学, 2019(07)
  • [2]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J].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2016(06)
  • [3]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D]. 卢小军.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08)
  • [4]基于LABVIEW和AB控制技术的轮胎设备监控系统[D]. 王东辉. 天津科技大学, 2013(05)
  • [5]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下的场内垄断及规制研究[D]. 郭红兵. 西南财经大学, 2009(02)
  • [6]聚合物配注过程远程联动控制系统研究[D]. 葛立忠. 大庆石油学院, 2008(04)
  • [7]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企业生产调度系统研究与实现[D]. 易章均. 重庆大学, 2005(12)
  • [8]基于JSP的旋转机械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D]. 周德照. 北京化工大学, 2005(07)
  • [9]基于因特网的远程监测及故障诊断平台的研究[D]. 陈新宇. 天津科技大学, 2005(04)
  • [10]WT8820 Windows终端的设计及其研制[D]. 樊卫. 湖南大学, 2003(03)

标签:;  ;  ;  ;  ;  

WIN95/98点对点网络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