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肾癌的生物治疗

晚期肾癌的生物治疗

一、晚期肾癌的生物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孔丹丹,江龙委,郑劼,张启婷,张燕,艾月琴,张闯,赵华,高艳荣,李文明,胡建华,贾绍昌[1](2018)在《DC-CIK细胞治疗晚期肾癌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晚期肾癌患者生存率较低,对放化疗敏感性不高,本课题组回顾性分析自体DC-CIK细胞治疗肾透明细胞癌术后患者72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胆固醇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11-08-12-2016-04-28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72例肾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成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DC通过肾癌786-0细胞裂解物负载后与CIK分别回输到患者体内,观察DC-CIK细胞治疗肾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72例肾癌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数据不全及失访30例,剩余42例客观缓解率为33.33%,疾病控制率为73.81%;1年生存率为83%,2年生存率为55%,3年生存率为40%。与治疗前相比,甘油三酯水平升高[(1.58±0.74)mmol/L vs(2.46±1.94)mmol/L,t=-3.216,P=0.003],末次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CD8+细胞比例升高[(22.88±6.76)%vs (25.60±8.69)%,t=-2.760,P=0.009],CD4+CD25+细胞、CD3+CD4+细胞和CD4+CD8+比例下降,分别为[(3.51±1.23)%vs (3.05±1.27)%,t=2.318,P=0.026]、[(36.00±11.34)%vs(32.80±10.88)%,t=2.828,P=0.028]、[(1.76±0.88)vs(1.46±0.72),t=3.086,P=0.04]。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晚期肾癌患者血清甘油三酯与B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387,P=0.011,高密度胆固醇与NK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362,P=0.018),高密度胆固醇与调节性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303,P=0.049)。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细胞治疗周期、治疗前KPS评分为DC-CIK治疗肾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KPS评分是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对于肾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多次治疗可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血清胆固醇代谢水平可能参与肿瘤的免疫。

艾月琴,赵华,江龙委,贾绍昌[2](2015)在《自体DC-CIK细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4年3月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经传统治疗失败后的晚期肾癌患者24例,经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PBMCs经体外诱导培养成DC和CIK细胞。对患者进行自体DC细胞和CIK细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示CD3+为(67.80±8.50)%,CD4+为(40.40±7.71)%,CD4+/CD8+为(1.89±0.53)%,较治疗前[(55.97±11.71)%、(30.18±8.33)%、(1.08±0.60)%]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21、0.011)。而治疗后CD8+T淋巴细胞比例为(17.34±4.52)%,CD4+CD25+Treg细胞比例为(4.57±1.56)%,较治疗前[(25.41±6.22)%、(7.12±1.71)%]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34)。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例(8.3%),部分缓解(PR)4例(16.7%),病情稳定(SD)15例(62.5%),病情进展(PD)3例(12.5%);治疗有效率(RR)为25.0%,疾病控制率(DCR)为87.5%。结论索拉菲尼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晚期肾癌是安全的,即使在传统治疗疗效不佳或失败时也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获益。

周铭,宫敬,庄乾元,杨钧显,陈磊[3](2015)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吉西他滨和白介素-2治疗老年晚期肾癌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联合吉西他滨(G)和白介素-2(IL-2)治疗老年晚期肾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9例已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老年晚期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4例,采用RHE+G+IL-2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G+IL-2化疗。3个周期后对所有患者行CT复查,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和毒性反应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75.93%(41/54)和58.18%(32/55)(P<0.05)、临床受益率(CBR)分别为96.30%(52/54)和81.82%(45/55)(P<0.05);QOL改善稳定率分别为96.30%(52/54)和90.91%(50/55)(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1,P>0.05)。2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Ⅲ级以上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4.07%(40/54)和69.09%(38/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E+G+IL-2治疗老年晚期肾癌近期疗效明显提高,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并且安全性好。

许振胜,彭大为,符芳姿,李建旺,张玮芳[4](2014)在《DC-CIK治疗肾癌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一种高效、广谱杀瘤活性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免疫效应细胞。DC细胞与CIK细胞的有机结合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双重抗肿瘤作用。DC-CIK合理应用可有效提高机体抗肿瘤作用,能够杀伤清除不能用手术切除的极微小瘤灶或体内散存的肿瘤细胞,起到延缓或阻止肿瘤转移或复发的作用,为肾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现就DC-CIK治疗肾癌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巴图苏和,玉荣[5](2014)在《生物免疫治疗肾癌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癌症生物治疗是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提高癌症的免疫原性,激发和增强机体抗瘤免疫应答,提高癌症对机体抗癌症免疫效应的敏感性,增强放化疗耐受性,减少放化疗毒副作用。笔者阐述了我国肾癌的生物免疫治疗的现状,供临床参考。

高燕华[6](2014)在《肾癌患者手术前后及免疫治疗前后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在整个泌尿、男生殖系统中,肾肿瘤是较为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排在系统第二的位置,其中又以肾癌最为常见。由于肾癌具备有多种药物的耐药基因,所以其对化学治疗不敏感,而放射治疗的疗效也很差。与绝大多数恶性肿瘤一样,手术治疗也是目前肾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是其较为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段。目前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在临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分子靶向治疗费用昂贵,并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以IL-2联合IFN-α为主的免疫治疗因其治疗费用低,副作用小,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手术结合免疫治疗肾癌尚无明确的监测指标,对于肾癌患者手术前后及免疫治疗前后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的变化情况尚未有研究报道。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结合弱阳离子(WCX)磁珠技术在寻找小分子量差异蛋白上的优势明显,其简单、快速、高纯、高收率等优势适合于临床实际应用。本研究是采用MALDI-TOF结合WCX磁珠技术对早期肾癌(局限性肾癌、局部进展性肾癌)术前、术后和免疫治疗后进行血清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筛选用于评价手术和免疫治疗效果的蛋白,进而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的评估提供一种可靠监测指标。目的通过分析早期肾癌患者手术前后、免疫治疗前后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来构建用于早期肾癌疗效监测的血清差异蛋白模型,并评估该模型的效能。方法本研究方案分为四组,分别是肾癌术前组、术后组、免疫治疗后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术前组为肾肿瘤患者手术前2-5天抽取血清标本,术后组为术后半个月抽取血清标本,免疫治疗后组为免疫治疗后抽取血清标本,均包括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患者28例,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55:1,年龄跨度在36岁~70岁,其中位年龄为51.5岁。术后病理证实28例均为肾透明细胞癌,26例分期在T1-T2期,2例肿瘤侵及肾包膜,为T3a期,未见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正常对照组样本为32例健康成年人的血清,供血者男女比例为1.46:1,年龄跨度在35岁~69岁,其中位年龄为53岁。免疫治疗方案:术后1月行免疫治疗,即:IL-2每日一次200万单位皮下注射,联合IFN-ɑ每日一次30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周5次,4周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后间歇期为半个月,再行下次治疗,连续4个疗程。应用WCX磁珠技术富集肾癌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免疫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人员的血清蛋白,用MALDI-TOF-MS技术构建肾癌患者不同治疗时期与健康人的蛋白指纹图谱,并应用有监督以及无监督的化学计量学模式识别方法做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并对差异蛋白质的分组效能进行评价,最后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各治疗期肾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差异蛋白的诊断效能。结果采用四种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遗传算法(GA),支持向量机算法(SVM),有监督神经网络算法(SNN),快速分类法(QC))构建四种未知样本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遗传算法(GA)对各治疗期的肾癌患者及正常人的总识别率达到了97.7%(其中正常对照组100%,术前组95.2%,术后组100%,免疫治疗后组95.2%)。对蛋白相对含量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术前组和术后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有12种(m/z分别为682.02,759.52,786.77,797.24,812.73,824.8,986.85,1076.45,1866.17,1866.4,1979.4,3952.38);术前组和免疫治疗后组之间存在11种差异蛋白(m/z分别为666.27,720.33,759.52,786.77,812.73,824.8,948,1175.66,1546.22,1570.11,3952.38);术后组和免疫治疗后组之间存在8种差异蛋白(m/z分别为666.27,786.77,849.17,1076.45,1570.11,1866.17,1979.4,2279.5);正常组和术前组之间存在12种差异蛋白(m/z分别为650.2,666.27,704.29,741.58,797.24,824.8,849.17,1061.08,1402.98,1856.8,2105.7,2310.69);正常组和术后组之间存在12种差异蛋白(m/z分别为637.66,650.2,666.27,704.29,741.58,797.24,824.8,849.17,895.15,1402.98,2105.7,4091.9);正常组和免疫治疗后组之间存在7种差异蛋白(m/z分别为650.2,704.29,797.24,824.8,849.17,2105.7,4091.9)。对各组差异蛋白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m/z为637.66、650.20、666.27、720.33、948、1175.66、1402.98、1856.8、2310.69的9个蛋白峰其平均值自术前、术后、免疫治疗后不断下降趋近正常对照组,部分甚至在免疫治疗后低于正常对照组值。而m/z为741.58、759.52、786.77、797.24、824.8、849.17、1546.22的7个蛋白峰其平均值自术前、术后、免疫治疗后不断上升趋近正常对照组,部分还在免疫治疗后高于正常对照组值。这些差异蛋白可以区分术前、术后以及免疫治疗后的肾癌患者和正常人群,为肾癌手术及免疫治疗的临床监测提供了依据。无监督模式识别分析(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术前组、术后组以及免疫治疗后组和正常对照组四组样本差异无统计学显着性。结论肾癌患者经过免疫治疗后血清蛋白质和术前、术后及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应用遗传算法建立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差异蛋白预报模型可有效的识别术前、术后、免疫治疗后以及正常对照组,对肾癌手术及免疫治疗的临床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彭晓峰[7](2014)在《利肾化浊汤联合生物制剂治疗下焦湿热型晚期肾癌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药利肾化浊汤联合生物制剂治疗下焦湿热型晚期肾癌的临床疗效,为晚期肾癌的治疗提供经验。方法:将入选的62例晚期肾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生物制剂干扰素a和白细胞介素2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生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利肾化浊汤内服,6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生物制剂的毒副作用。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1)在瘤体大小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1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6.13%,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效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卡氏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治疗组在升高CD3+、CD4+值,降低CD8+值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减轻生物制剂的毒副反应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辨证给予中药利肾化浊汤治疗下焦湿热型晚期肾癌,可改善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Karnofsky评分,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患者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导致的毒副反应。

王莹,李真,宋鑫[8](2013)在《转移性肾癌靶向治疗研究新进展》文中认为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泌尿系统肿瘤的第2位,其发生率以每年2%3%的频率增加[1]。约25%30%的肾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2],20%30%的患者术后可发生复发或转移[3]。转移性肾癌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10%[4]。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

许崇安,邢丽丽,王小杰,昌子又[9](2012)在《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肾癌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肾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ce)等,同时追查纳入的参考文献,收集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肾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0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共29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干扰素相比,靶向药物单药虽未能提高晚期肾癌的有效率,却显着提高了晚期肾癌的疾病控制率(OR=2.89,95%CI:2.22-3.77,P<0.001)。靶向药物联合干扰素不但显着提高了晚期肾癌的疾病控制率(OR=2.14,95%CI:1.70-2.69,P<0.00001),还显着提高了有效率(OR=2.52,95%CI:1.90-3.33,P<0.00001)。与干扰素相比,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尤以3/4级心血管不良事件(OR=6.29,95%CI:1.77-22.27,P=0.004)、3/4级皮肤不良事件(OR=8.28,95%CI:3.91-17.56,P<0.0001)以及重度疼痛(OR=2.41,95%CI:1.38-4.24,P=0.002)的发生率增加最为明显。靶向药物与干扰素联用组的3/4级胃肠道反应(OR=2.08,95%CI:1.56-2.78,P<0.00001)、心血管(OR=8.67,95%CI:1.86-40.41,P=0.006)不良事件以及疲劳、无力等全身症状(OR=1.48,95%CI:1.20-1.83,P=0.0002)的发生率显着高于干扰素组。结论:与干扰素相比,靶向药物单用能更有效地控制晚期肾癌的进展,靶向药物联合干扰素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是晚期肾癌较好的解救方案,但也伴随更多不良反应的发生。

郑振东,屈淑贤,刘永叶,郝辉,章国晶,谢晓冬[10](2012)在《晚期肾癌一线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不同治疗方法对晚期肾癌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方法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2006-2011年收治的82例晚期肾癌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吉西他滨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A组,n=30)、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B组,n=30)及单药索拉非尼治疗(C组,n=22)。结果 76例患者有完整的数据资料,A、B、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39.3%(11/28)、37.0%(10/27)、38.1%(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9;P=0.986);中位疾病无进展期(PFS)分别为9.1个月(95%CI:7.9~10.3个月)、7.5个月(95%CI:5.5~9.5个月)、10.9个月(95%CI:10.5~1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日均治疗费用分别为人民币490、498、501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240)。因毒性反应退出研究:A组2例,B组3例,C组0例。结论对于不能一线选择索拉非尼的晚期肾癌患者,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可取得与吉西他滨联合IL-2治疗相似的早期疗效,而且在患者耐受度上也相似。

二、晚期肾癌的生物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晚期肾癌的生物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DC-CIK细胞治疗晚期肾癌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
    1.2 主要材料与仪器
    1.3 DC-CIK细胞培养及表型测定
    1.4 免疫治疗方案
    1.5 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治疗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6 疗效评价标准
    1.7 安全性评价标准
    1.8 随访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总生存时间及生存率
    2.3 对免疫指标的影响
    2.4 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2.5 血脂水平与淋巴细胞亚群中的相关性
    2.6 预后的危险因素
    2.7 安全性分析
3 讨论

(2)自体DC-CIK细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 DC及CIK细胞的制备及回输方法
    1.3治疗方法
    1.4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1.5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1.6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DC和CIK培养结果
    2.2免疫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免疫学指标变化
    2.3临床疗效观察
    2.4生活质量
    2.5不良反应
3讨论

(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吉西他滨和白介素-2治疗老年晚期肾癌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
2方法
    2.1治疗方法
    2.2疗效评价标准
    2.3统计分析
3结果
    3.1 2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3.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3.3 2组患者用药安全性比较
4讨论

(4)DC-CIK治疗肾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DC的生物学特性及抗瘤机制
2 CIK的生物学特性及抗瘤机制
3 DC-CIK的协同抗肿瘤作用
4 DC-CIK细胞治疗肾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5 DC-CIK细胞与肾癌常规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5.1 DC-CIK与手术的联合应用
    5.2 DC-CIK与化疗的联合应用
    5.3 DC-CIK与放疗的联合应用
    5.4 DC-CIK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
    5.5 DC-CIK与分子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
6 结语

(5)生物免疫治疗肾癌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肾癌生物治疗的优势
2 肾癌生物免疫治疗现状
3 小结

(6)肾癌患者手术前后及免疫治疗前后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说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及统计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论文撰写情况
致谢

(7)利肾化浊汤联合生物制剂治疗下焦湿热型晚期肾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分组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病例剔除与脱落
        1.7 剔除和脱落病例的处理
        1.8 不良事件
    2. 研究方法
        2.1 对照组
        2.2 治疗组
        2.3 疗程
    3. 观察指标
        3.1 安全性观察
        3.2 疗效性观察
    4. 疗效评价标准
        4.1 肾癌实体瘤
        4.2 中医证候
        4.3 免疫功能
        4.4 卡氏评分
        4.5 毒副反应
    5.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
    1 两组患者实体瘤疗效评价
    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疗效评价
    4 两组患者卡氏评分情况疗效评价
    5 两组患者生物制剂毒副反应疗效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肾癌的现代医学认识
        1.1 发病原因
        1.2 临床表现
        1.3 诊断
        1.4 治疗
    2. 下焦湿热型肾癌的体会
        2.1 肾脏功能
        2.2 下焦湿热型肾癌的形成
        2.3 下焦湿热型肾癌的治疗原则
        2.4 立方
        2.5 方解
    3. 利肾化浊汤的疗效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知情同意书
综述
    参考文献

(8)转移性肾癌靶向治疗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靶向治疗生物学基础:von Hippel-Lindau
2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2.1 索拉非尼(sorafenib)
    2.2 舒尼替尼(sunitinib)
    2.3 帕唑帕尼(pazopanib)
    2.4 阿西替尼(axitinib)
3 抗VEGF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bevacizumab)
4 m TOR抑制剂
    4.1 替西罗莫司(temsirolimus)
    4.2 依维莫司(everolimus)
5 靶向药物联合治疗
6 靶向药物序贯治疗
7 新的靶向药物的研发:tivozanib

(9)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肾癌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测量指标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疗效分析
        2.3.1 有效率
        2.3.2 疾病控制率
    2.4 不良反应
        2.4.1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4.2 贫血
        2.4.3 中性粒细胞减少
        2.4.4 血小板减少
        2.4.5 胃肠道反应
        2.4.6 心血管不良事件
        2.4.7 皮肤不良事件
        2.4.8 疼痛
        2.4.9 非特异性毒性反应
3 讨论

四、晚期肾癌的生物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DC-CIK细胞治疗晚期肾癌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 孔丹丹,江龙委,郑劼,张启婷,张燕,艾月琴,张闯,赵华,高艳荣,李文明,胡建华,贾绍昌.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8(21)
  • [2]自体DC-CIK细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效果[J]. 艾月琴,赵华,江龙委,贾绍昌. 中国医药导报, 2015(30)
  • [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吉西他滨和白介素-2治疗老年晚期肾癌的疗效观察[J]. 周铭,宫敬,庄乾元,杨钧显,陈磊. 中南药学, 2015(03)
  • [4]DC-CIK治疗肾癌研究进展[J]. 许振胜,彭大为,符芳姿,李建旺,张玮芳. 海南医学, 2014(20)
  • [5]生物免疫治疗肾癌的研究进展[J]. 巴图苏和,玉荣.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14)
  • [6]肾癌患者手术前后及免疫治疗前后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研究[D]. 高燕华. 第二军医大学, 2014(04)
  • [7]利肾化浊汤联合生物制剂治疗下焦湿热型晚期肾癌的临床疗效观察[D]. 彭晓峰.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4(09)
  • [8]转移性肾癌靶向治疗研究新进展[J]. 王莹,李真,宋鑫. 实用肿瘤杂志, 2013(06)
  • [9]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肾癌的meta分析[J]. 许崇安,邢丽丽,王小杰,昌子又. 现代肿瘤医学, 2012(12)
  • [10]晚期肾癌一线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J]. 郑振东,屈淑贤,刘永叶,郝辉,章国晶,谢晓冬. 中华医学杂志, 2012(42)

标签:;  ;  ;  ;  ;  

晚期肾癌的生物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