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科学利用与加工(论文文献综述)
王焕斌,汪智云,刘敏杰,杨傲,王亚楠,刘耘,张再明,齐德生[1](2021)在《乌克兰产葵花籽粕营养价值分析》文中认为乌克兰产葵花籽粕产量大、供应充足,是补充我国蛋白质饲料原料不足的重要渠道,但对其营养物质含量及氨基酸表观利用率并不太清楚。此次试验测定乌克兰产葵花籽粕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以及其氨基酸表观利用率,以期能为乌克兰产葵花籽粕在配合饲料中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各类营养物质含量;利用蛋鸡作为试验动物,测出了该批葵花籽粕中氨基酸的表观利用率。试验结果显示,该批葵花籽粕中粗蛋白质的含量为42.27%,粗纤维的含量为14.81%,钙、磷元素含量分别为0.37%和0.99%;试验所测的15种氨基酸总量高达34.8%,氨基酸的表观利用率除甘氨酸和蛋氨酸以外,整体都达到了80%以上。根据试验结果得出结论:乌克兰产葵花籽粕中粗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较高,氨基酸表观利用率整体上与菜籽粕相当,是较优异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但部分氨基酸不平衡现象也比较明显。
杨树梅[2](2021)在《发酵花生粕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文中认为为缓解鱼粉对国外进口的依赖,降低饲料成本,本文研究用酶菌协同发酵花生粕替代仔猪常规日粮中鱼粉,通过动物试验探明发酵花生粕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肠道微生物、养分和氨基酸利用率、血清免疫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8日龄断奶“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共200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对照组:饲喂不添加发酵花生粕的常规日粮;试验组:饲喂用3%酶菌协同发酵花生粕替代3%优质鱼粉的日粮,试验期全长28天。在中间阶段(试验第15天早晨),空腹从仔猪的直肠中取粪便,用来测定仔猪肠道中微生物情况;试验结束第二天(第29天早晨),仔猪空腹静脉抽血,测定血清免疫和血液生化指标;在试验的第三周(第14天—第21天),测定养分和氨基酸利用率。研究结果:1.与饲喂不添加发酵花生粕日粮的对照组相比,用添加3%发酵花生粕的日粮饲喂仔猪,在本次试验结束后,试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和日均采食量基本无变化(P>0.05),试验组料重比小幅降低约1.53%(P>0.05),腹泻率大幅度降低约30%(P<0.05)。2.试验的第三周,用AIA方法测定对照组和试验组日粮养分和氨基酸利用率,试验组日粮中粗蛋白(CP)提高了约9.2%(P<0.05),其他养分的利用率有所提高;试验组日粮中赖氨酸利用率增加了5.24%(P<0.05),其他种类的氨基酸利用率变化不明显(P>0.05)。3.试验第15天,分别测定对照组和试验组仔猪肠道微生物指标,数据对比发现,试验组大肠杆菌总量减少约8%(P<0.05),乳酸杆菌总量增加约7.4%(P<0.05)。4.试验结束后,依次对比对照组和试验组仔猪血清免疫和血液生化指标,试验组仔猪Ig A增加约3.3%,Ig G、Ig M分别增加8.7%和7.1%(P<0.05),试验组仔猪血清免疫指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仔猪血液中TCHO、TG、AST、ALT含量适当降低幅度较小(P>0.05),URFA含量降低了11.3%(P<0.05),TP、ALP含量分别增加了8.7%和9.5%(P<0.05)。研究结果得出:酶菌协同发酵花生粕能部分替代常规日粮中的优质鱼粉,可以有效提升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促进肠道中微生物的平衡、增强仔猪免疫力,提高日粮中养分利用率。
杨傲[3](2021)在《环丙烯类脂肪酸对蛋鸡肝脏脂质代谢和蛋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棉籽饼粕作为一种经济且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白质饲料,可部分替代饲料中的豆粕或鱼粉用以降低饲料成本。但棉籽饼粕因其含有各种抗营养因子,如棉酚、环丙烯类脂肪酸(Cyclopropenoid fatty acids,CPFAs)等,导致在蛋鸡生产使用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产蛋率下降、死淘率上升、出现“橡皮蛋”等。橡皮蛋是一种以蛋黄煮熟后变硬为特征的异常鸡蛋,严重影响蛋品的口感和商品价值。过去橡皮蛋的形成被认为与棉酚中毒有关,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可能与CPFAs导致蛋鸡肝脏脂质代谢变化有关,关于棉酚和CPFAs在橡皮蛋形成中所起的作用长期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棉籽饼粕中的抗营养因子CPFAs和棉酚对蛋鸡肝脏健康、脂质代谢及橡皮蛋形成的影响,明确棉籽饼粕中导致橡皮蛋形成的主要抗营养因子,并阐明不良生理效应产生的机制,为蛋禽生产中合理利用棉籽饼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分为4个试验,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如下。试验一:日粮中棉粕和棉油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脂质组成的影响以24周龄海兰褐蛋鸡作为试验动物,高酚棉粕(游离棉酚含量693.81 mg/kg)和脱酚棉油(环丙烯类脂肪酸含量0.20%)作为试验材料,分别以0%、6%、12%和0%、2%、4%的比例替代基础日粮中的豆粕和豆油配制试验日粮,采用两因素三水平交叉试验设计将162只蛋鸡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饲喂试验日粮。预饲1周,正式试验8周。研究了棉粕和棉油对蛋鸡生产性能、肝脏组织学形态、胆固醇和脂肪酸组成等的影响。主要试验结果如下:日粮中的棉油显着降低蛋鸡的生产性能(P<0.05),尤其是4%棉油添加组,在试验中后期产蛋率均未超过90%,最后两周产蛋率下降到85%以下。棉油组蛋重在试验最后两周出现降低(P<0.05),同时蛋鸡采食量也持续减少。肝脏切片观察发现,棉油诱发蛋鸡肝脏组织学形态结构改变,而棉粕导致肝脏脂滴增多。日粮中添加棉油显着改变蛋鸡体内脂肪酸组成,并存在组织间差异。与0%棉油组相比,4%棉油添加组的蛋鸡肝脏硬脂酸含量升高了15%,而油酸降低了10.3%,并且必需脂肪酸DHA也显着减少(P<0.05);4%棉油添加组的蛋鸡胸肌中的肉蔻油酸、棕榈酸、珍珠酸、硬脂酸、花生三烯酸和花生四烯酸显着升高(P<0.05),而棕榈油酸、油酸、α-亚麻酸显着降低(P<0.05);棉油添加组的腹脂中脂肪酸变化与胸肌变化规律一致,而腿肌脂肪酸变化不明显。此外,棉油还增加了蛋鸡胸肌和腿肌中胆固醇的含量(P<0.05)。由此可见,棉油可以改变蛋鸡体内脂质代谢,影响肝脏功能,并造成蛋鸡生产性能降低。试验二:CPFAs和棉酚对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以45周龄海兰褐蛋鸡为试验对象,采用两因素两水平交叉试验设计将96只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他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350 mg/kg CPFAs、200 mg/kg棉酚以及同时添加350 mg/kg CPFAs和200 mg/kg棉酚的日粮。预饲1周,正式试验4周。研究了CPFAs和棉酚对蛋鸡生产性能、肝脏健康、脂肪酸组成、血液参数和脂质代谢等的影响。在明确CPFAs是影响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的主要因素后,借助多组学联合分析的方法,分析了CPFAs导致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和产生脂质毒性的可能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日粮中添加350 mg/kg CPFAs显着(P<0.05)降低了蛋鸡采食量。蛋鸡肝脏切片观察发现,日粮中CPFAs导致蛋鸡肝脏中大量脂滴积累,并且伴随TG(甘油三脂)含量增加(P<0.05),同时血清中TG水平显着下降(51.1%)(P<0.05),说明肝脏中TG分泌受阻。并且,CPFAs显着提高了蛋鸡血清中AST(谷草转氨酶)活性(49.7%)(P<0.05)。蛋鸡肝脏脂肪酸组成表明,CPFAs抑制硬脂酰Co A脱氢酶活性,导致肝脏饱和脂肪酸增加(P<0.01),而单不饱和脂肪酸降低(P<0.01),其中硬脂酸和油酸变化幅度较大,分别提高46%和降低了23.4%(P<0.05)。蛋鸡红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变化规律与肝脏一致,CPFAs增加了其中硬脂酸含量(24.1%)(P<0.05),而降低了棕榈油酸(66.7%)和油酸(22.1%)的含量(P<0.05)。同时,CPFAs改变了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显着下调(P<0.05)了蛋鸡肝脏中脂质组装和转运相关基因APOB100、APO VLDL-(?)、APOA1、LPL、GRP78和VTG,抑制了VLDL的合成和转运。然而,棉酚对蛋鸡脂质的组成和脂质转运无明显影响。这部分结果说明CPFAs是影响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的主要因素,而并非棉酚。肝脏转录组和脂质组数据分析发现CPFAs组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物分布和相关基因转录表达水平发生了显着变化。脂质组分析结果表明,CPFAs增加了蛋鸡肝脏中TG、PC(磷脂酰胆碱)、LPC(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含量(P<0.05),而减少了DG(甘油二脂)、LPE(溶血磷脂酰乙醇胺)含量(P<0.05)。与对照组先比,CPFAs组DG、TG、LPC、LPE、CER(神经酰胺)侧链脂肪酸的不饱和度也出现降低。CPFAs组显着变化的甘油酯有15种,甘油酯侧链脂肪酸C16和C18脱氢指数随CPFAs添加也出现降低(P<0.05)。CPFAs组显着变化的PC脂质分子有20个,PE有38个,CPFAs显着提升了蛋鸡肝脏PC/PE的比率。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CPFAs组差异表达的基因有1423个(Q<0.001,fold change>1.5)。其中KEGG显着富集(Q<0.05)的通路中与脂质代谢相关的包括:PPAR信号通路、胆固醇代谢通路和丙酮酸代谢通路。此外,CPFAs的添加导致蛋鸡肝脏甘油酯和甘油磷脂通路多个基因和脂质代谢物发生显着变化。值得注意的是,CPFAs还下调了内质网伴侣分子的表达。因此,推测CPFAs主要通过激活PPAR通路调节脂质转运、改变磷脂组成和饱和度影响细胞膜功能、减弱内置网上蛋白质加工折叠的能力来抑制VLDL的合成和分泌,最终造成肝脏脂质积累,产生脂质毒性。试验三:鸡蛋储藏条件在橡皮蛋形成中的作用在试验二的基础上,收集第2周和第4周鸡蛋作为试验材料,按照试验二设计将鸡蛋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首先通过研究棉酚和CPFAs对鸡蛋品质、蛋黄脂肪酸、胆固醇、棉酚残留、熟蛋黄质构和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确定CPFAs是造成橡皮蛋形成的主要因素后,将试验期结束时收集的正常蛋(对照组)和橡皮蛋(CPFAs组)在不同温度(4℃和25℃)下储藏不同时间(0,14和28天),观察蛋黄物理化学特性和外观等的变化。主要实验结果如下:CPFAs显着改变了蛋黄脂肪酸组成和胆固醇含量,体现为饱和脂肪增多(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减少(P<0.01),胆固醇含量降低(P<0.01)。并且CPFAs显着增加了蛋黄硬度(P<0.01)等质构指标,导致形成橡皮蛋。微观结构观察发现,蛋黄卵黄球结构改变、轮廓模糊、有融合的趋势,从而导致橡皮蛋出现切面光滑,质地紧实的现象。以上结果说明CPFAs是导致橡皮蛋形成的主要因素,而并非是棉酚。不同条件储藏后,CPFAs组橡皮蛋黄物理化学特性变化明显,而正常鸡蛋变化不大。室温下储藏后橡皮蛋硬度急剧下降(P<0.05),而低温下储藏的橡皮蛋硬度先降低后增大。橡皮蛋胶黏性、咀嚼性呈现与硬度同样变化规律。蛋黄黏性温度扫描曲线发现,新鲜橡皮蛋蛋黄黏性显着大于正常鸡蛋(P<0.001)。在室温和低温下储藏28天后,橡皮蛋和正常鸡蛋蛋黄黏性曲线的初始黏性、渐近线均显着下降(P<0.05),其中橡皮蛋变化幅度较大。在室温或低温储藏过后,橡皮蛋蛋黄重量、水分和蛋黄指数均显着增加(P<0.05),且橡皮蛋水分在室温下转移较低温下更多。此外,橡皮蛋的蛋黄室温下储藏出现面粉样糊状斑块,低温下储藏呈现半凝固状态;蛋清在储藏过后发生褐色污斑,室温下储藏变色更加严重。而正常蛋在储藏后未出现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CPFAs是橡皮蛋形成的基础,而长期储藏并不影响橡皮蛋的形成,但室温和低温储藏均会加剧橡皮蛋品质的进一步恶化。试验四:L-半胱氨酸和大豆磷脂缓解橡皮蛋形成及CPFAs肝脏脂质毒性的研究以55周龄海兰褐蛋鸡为试验动物,共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添加200 mg/kg CPFAs(CPFAs组)、基础日粮添加200 mg/kg CPFAs和1000 mg/kg L-半胱氨酸(半胱氨酸组)以及基础日粮添加200 mg/kg CPFAs和5000 mg/kg大豆磷脂(大豆磷脂组)。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和大豆磷脂无法有效缓解CPFAs造成的蛋黄脂肪酸不饱和度和胆固醇含量的降低。但L-半胱氨酸可一定程度降低CPFAs导致的蛋黄变硬(P<0.05),而大豆磷脂能有效改善CPFAs导致的蛋鸡肝脏脂质积累(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日粮中4%棉油可以降低蛋鸡生产性能和影响蛋鸡肝脏脂质代谢。(2)350 mg/kg CPFAs可造成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紊乱。CPFAs通过抑制肝脏硬脂酰Co A脱氢酶的活性改变脂肪酸组成,调节肝脏脂质转运相关载脂蛋基因的表达,削弱内置网蛋白质加工折叠能力,从而导致VLDL合成和分泌减少,造成脂质在肝脏中积累。(3)CPFAs是导致橡皮蛋形成的主要因素,它通过降低蛋黄脂肪酸不饱和度,改变卵黄球结构,来增加蛋黄硬度。储藏过程对橡皮蛋的形成没有影响,但会导致橡皮蛋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进一步加剧橡皮蛋品质的恶化。(4)L-半胱氨酸可以缓解橡皮蛋变硬,大豆磷脂可以改善肝脏脂质积累。
朱正鹏,谭会泽,何健,冯光德,李彬,古长松[4](2020)在《饲料无抗时代动物生产的营养策略与饲养管理》文中研究指明饲料工业中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已有70年多年的历史,随着抗生素残留和细菌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峻,国家农业农村部发布194号公告,规定自2020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针对抗生素禁用后畜牧行业面临的畜禽生长性能降低、死淘率升高等问题,本文就禁抗后在动物生产的营养策略、饲养管理等方面需注意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地阐述和总结,以期在严峻的禁抗形势下为畜牧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隋景巍[5](2020)在《重组二硫键还原酶与内源酶活性互作降解植物源原料及羽毛条件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常规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因此可通过提高植物源原料的消化利用率,优化羽毛资源的处理工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蛋白质资源短缺问题。本实验室的二硫键还原酶分离提纯于地衣芽胞杆菌CP-16,经枯草芽孢杆菌WB600异源表达,具有广泛pH和温度适应性的高还原二硫键活性的蛋白酶,可对原料蛋白的二硫键结构进行破坏,具有巨大的肠道添加剂应用潜质。但畜禽的消化过程是多酶协同处理的过程,因此本试验深入研究二硫键还原酶活性与内源酶活性的互作效应和剂量关系,测定添加不同剂量二硫键还原酶对胰蛋白酶、糜蛋白酶降解饲料原料(豆粕、花生粕、菜籽粕、玉米蛋白粉和棉籽粕)产物的酪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以及结合体外法评价添加二硫键还原酶对后在40 min、80 min、120 min、160 min内促进植物性蛋白饲料可溶性蛋白含量、小肽含量以及游离巯基的变化规律,推测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此外,本研究还探讨二硫键还原酶对角蛋白酶促进剂量作用,针对羽绒加工副产物的加工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经过正交试验并优化。试验结果如下:1.试验一,深入研究了不同剂量的二硫键还原酶与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互作关系。结果显示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酶活损失率随二硫键还原酶的添加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添加二硫键还原酶后,糜蛋白酶活性的损失率(15.68%)远大于胰蛋白酶活性的损失率(2.96%);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均对二硫键还原酶的活性存在降解作用,分别为67.03%和72.52%,但4 h范围内经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处理过的二硫键还原酶均存在酶活。2.试验二,研究添加二硫键还原酶对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水解豆粕、花生粕、菜籽粕、棉籽粕及玉米蛋白粉的剂量关系,并探讨添加二硫键还原酶对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水解羽毛的作用。结果显示,二硫键还原酶具有增溶的作用,有利于饲料蛋白与液体充分接触,有利于蛋白酶的结合;添加二硫键还原酶对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水解饲料原料均有促进作用(P<0.05),其促进最适剂量以及效果因原料种类和酶的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添加二硫键还原酶可以促进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水解羽毛的能力;结合肉仔鸡参数模型体外法评价二硫键还原酶在肠道中水解豆粕的作用,添加二硫键还原酶可促进内源酶消化水解豆粕,但作用有限。3.试验三,研究添加二硫键还原酶对角蛋白酶降解羽毛的剂量和效果的关系,角蛋白酶和二硫键还原酶浓度比例、压力处理羽毛时间、添加酶终浓度、酶解时间的条件均显着作用于羽绒加工废弃物(P<0.05),并采用压力热-酶解法对组合酶处理羽毛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角蛋白酶和二硫键还原酶终浓度比例为80:1、压力处理羽毛2 h、添加酶终浓度为90 u/mL、酶解时间为48 h时,上清液可溶性蛋白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此工艺的影响因素为压力处理时间>酶解时间>酶剂量。综上所述,添加二硫键还原酶有利于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水解植物源饲料和羽绒加工副产物。
赵帅奇[6](2020)在《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生长性能及肠道发育的影响》文中认为日粮中蛋白质的来源可以影响到动物的生产性能与消化酶分泌,本论文研究的是育成期蛋鸡饲粮中添加杂粕是否会对动物的生产性能及消化酶分泌产生影响。试验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对照组,在等能、等蛋白、总可消化氨基酸相等的条件下,以棉粕、菜籽粕蛋白取代10%的豆粕蛋白饲喂8周龄的海兰褐蛋鸡,在饲养的第13周、15周、18周进行屠宰,对其生产性能与肠道发育进行评定。选取378只8周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3个处理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对照组,SBM),玉米-棉粕-豆粕型日粮(CSM),玉米-菜籽粕-豆粕型日粮(RCM)。通过在育成期蛋鸡中使用棉粕与菜籽粕等蛋白替代豆粕蛋白,研究杂粕对育成期蛋鸡生产性能及消化酶分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第13周,与对照组相比,棉粕组的试验鸡体重有下降趋势(P=0.0662)。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内容物中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在3个处理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饲喂状态下,与对照组和菜籽粕组相比,棉粕组的试验鸡胰腺组织内的胰脂肪酶活性显着升高(P<0.05),而胰淀粉酶、胰蛋白酶与糜蛋白酶活性在3个处理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肠道形态没有显着性影响(P>0.05)。15周龄时,与对照组相比,棉粕组和菜籽粕组的回肠器官指数显着降低(P<0.05),棉粕组的试验鸡回肠的淀粉酶活性升高,差异显着(P<0.05);与棉粕组相比,菜籽粕组回肠的淀粉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棉粕组和菜籽粕处理组十二指肠的脂肪酶活性显着升高(P<0.05),菜籽粕组的试验鸡十二指肠中的糜蛋白酶活性升高显着(P<0.05),棉粕组回肠内容物中的糜蛋白酶活性显着增加(P<0.05)。饲喂状态下菜籽粕组胰腺中的淀粉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与禁食状态的胰腺组织相比,饲喂状态下胰腺组织的淀粉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不同日粮蛋白源未对15周育成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肠道形态产生显着性影响(P>0.05)。育成期蛋鸡在第18周时,与对照组相比,棉粕组的胰腺器官指数显着增加(P<0.05);与对照组和菜籽粕组相比,棉粕组空肠内容物中的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升高,差异显着(P<0.05)。在禁食状态下,与对照组相比,棉粕组和菜籽粕组的胰腺组织中的淀粉酶活性显着性降低(P<0.05);试验鸡在饲喂条件下与对照组和菜籽粕组相比,棉粕组的试验鸡胰脂肪酶活性显着升高(P<0.05);与禁食状态下的胰腺组织相比,饲喂时胰腺组织的淀粉酶活性、胰蛋白酶活性和糜蛋白酶活性降低,差异显着(P<0.05)。日粮中添加棉粕、菜籽粕取代10%的豆粕蛋白对育成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隐窝的比值没有显着性影响(P>0.05)。综合结果分析,日粮中以棉粕、菜籽粕代替10%的豆粕蛋白,对育成期蛋鸡的生产性能、器官指数、肠道发育和消化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李莹[7](2020)在《不同来源蛋白质饲料品质评价及其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文中指出饲料中蛋白质的数量及质量影响进入仔猪后肠中进行发酵的蛋白质数量,进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及其肠道健康。目前已证明蛋白质水平对仔猪生长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但关于蛋白质来源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不同来源蛋白质饲料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及肠道微生物影响尚不清楚的问题。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两个部分开展相关研究:试验一:豆粕与发酵豆粕中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及体外消化率的比较分析试验采集了不同来源的具有代表性的10种豆粕与发酵豆粕样品,测定粗蛋白、氨基酸、酸溶蛋白等主要营养成分,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低聚糖等抗营养因子含量,通过聚类分析选择了4种发酵豆粕,对其干物质、能量、粗蛋白、氨基酸体外消化率进行了测定。与豆粕样品比较,发酵豆粕中粗蛋白质和酸溶蛋白的平均含量分别升高7%、2.69%,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的平均含量降低67%、62%。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发酵豆粕和豆粕的营养价值存在差异,且发酵豆粕的品质优于豆粕。试验二:不同来源蛋白质饲料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指标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24头体重为8.58±0.44 kg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一头仔猪。饲料蛋白质水平为16%,蛋白质来源分别是前一章比较分析得到的发酵豆粕(FSBM)、鱼粉(FM)、发酵豆粕+鱼粉(FSBM+FM)。28 d时,与FSBM组和FM组相比,FSBM+FM组的仔猪日增重、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显着提高(P<0.05),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显着下降(P<0.05)。结肠内容物中,FSBM+FM组和FSBM组unidentifiedClostridiales和Terrisporobacter的相对丰度显着增加(P<0.05),FM组肠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FSBM+FM组和FSBM组(P>0.05)。其中,部分肠道内容物的微生物丰度与免疫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另外,FSBM+FM组的乙酸、丁酸含量显着高于FSBM组和FM组(P<0.05)。综上所述,发酵豆粕和鱼粉复合作为饲料蛋白质来源与单一蛋白来源的饲料相比,可以增强断奶仔猪的血清免疫功能,调节肠道菌群。此外,本试验研究结果能够为不同蛋白质资源在畜牧生产上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也能够为提高我国现有蛋白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于涛[8](2020)在《河北省常用饲料原料中矿物元素含量分布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旨在研究河北省畜禽主要饲料原料中常量元素钙、磷、钠、钾、镁(Ca、P、Na、K、Mg),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硒(Fe、Mn、Zn、Cu、Se),重金属铬、砷、镉、铅(Cr、As、Cd、Pb)的含量分布。由于河北省各个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差异较大,不同地区的元素分布差异较大,元素利用不均容易造成动物营养性疾病和重金属的污染,因此合理利用各个地区的矿物元素非常重要。根据河北省畜禽资源分布情况,将采集204份的样品粉碎,使用高通量密闭微波消解系统进行微波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样品中14种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1种原料中Ca含量与成分表中对应原料Ca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6种原料中Ca含量偏低(P<0.05),其他6种原料中Ca含量偏高(P<0.05);7种原料中K含量与成分表中对应原料K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6种原料中K含量偏低(P<0.05),其他6种原料中K含量偏高(P<0.05);4种原料中Mg含量与成分表中对应原料Mg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2种原料中Mg含量偏低(P<0.05),其他9种原料中Mg含量偏高(P<0.05);除玉米蛋白粉和石粉中Na含量与成分表中对应原料Na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其他13种原料中Na含量均偏低(P<0.05);6种原料中P含量与成分表中对应原料P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3种原料中P含量偏低(P<0.05),其余14种原料中P含量均偏高(P<0.05)。(2)3种原料中Cu含量与成分表中对应原料Cu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其他11种植物性原料中Cu含量均偏低(P<0.05),只有鱼粉中Cu含量偏高(P<0.05);4种原料中Fe含量偏高(P<0.05),6种原料中Fe含量偏低(P<0.05),其他6种原料中Fe含量与成分表中对应原料Fe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7种原料中Mn含量偏高(P<0.05),3种原料中Mn含量偏低(P<0.05),其他6种原料中Mn含量与成分表中对应原料Mn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3种原料中Zn含量偏高(P<0.05),5种原料中Zn含量偏低(P<0.05),其他11种原料与成分表中对应原料Zn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5种原料中Se含量偏高(P<0.05),4种原料中Se含量偏低(P<0.05),其他6种原料与成分表中对应原料Se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3):稻谷、米糠、玉米蛋白粉、花生粕、所有饲草秸秆类、鱼粉和磷酸氢钙的Cr超标率均达到100.0%,除麦麸,菜籽粕外Cr均超标;米糠、鱼粉,石粉As超标;磷酸氢钙,花生粕Cd超标;谷物、米糠、麦麸、玉米DDGS、喷浆玉米皮、膨化大豆和棉籽粕中Pb超标。
马雪莲,张丽阳,王良治,刘东元,吕林,廖秀冬,罗绪刚[9](2019)在《我国畜禽饲料资源中微量元素铁含量分布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本调查旨在研究我国不同地区间各种饲料原料中铁含量分布情况,以及我国畜禽基础饲粮中铁含量,从而为饲粮中合理添补铁提供科学依据。采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37种共3 719个主要畜禽饲料原料,经微波消解后,用IRIS IntrepidⅡ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其中铁含量。结果表明:这37种饲料原料的平均铁含量为21.3~2 472.0 mg/kg,而各类饲料原料铁含量平均值分布规律为:矿物质饲料(1 178 mg/kg)>动物性蛋白质饲料(1 030 mg/kg)>牧草饲料(433 mg/kg)>秸秆饲料(404 mg/kg)>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260 mg/kg)>植物性蛋白质饲料(181 mg/kg)>谷物籽实饲料(71.2 mg/kg)。通过比较不同省(自治区)的玉米、小麦和豆粕的铁含量发现,不同省(自治区)同一种饲料原料的铁含量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根据全国各地猪、鸡常用的142个饲料配方所计算出的基础饲粮中铁含量为70.6~86.1 mg/kg,如按我国猪、鸡饲养标准(2004)或NRC(1994)畜禽铁营养需要量的要求,基础饲粮中总铁含量可提供猪、鸡生长前期约4/5的铁营养需要量,可提供猪、鸡生长后期的铁营养需要量,但上述估算尚未考虑不同饲料原料中铁的利用率。由此可见,不同种类和不同地区饲料原料中铁含量差异较大;全国各地猪、鸡常用的基础饲料配方中总铁含量可提供猪、鸡整个生长期大部分的铁营养需要量。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基础饲粮中的总铁含量及其利用率,精准配制饲粮,以满足畜禽高效生产的需要,同时减少铁的添加及其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高丽[10](2018)在《养殖生产中蛋白质饲料的种类及加工要点》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总结了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饲料、单细胞蛋白饲料以及非蛋白氮饲料的种类及加工要点,蛋白质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超过20%,粗蛋白质的主要组成物质为多肽、硝酸盐、氨基酸、酰胺以及蛋白质等。
二、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科学利用与加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科学利用与加工(论文提纲范文)
(1)乌克兰产葵花籽粕营养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葵花籽粕营养成分分析 |
1.1.1 试验材料 |
1.1.2 试验仪器 |
1.1.3 分析项目及方法 |
1.2 蛋鸡代谢试验 |
1.2.1 试验动物 |
1.2.2 试验方法 |
1.2.2. 1 强饲试验及粪样采集 |
1.2.2. 2 氨基酸表观利用率的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常规营养物质含量(见表1) |
2.2 微量元素含量(见表2) |
2.3 氨基酸含量(见表3) |
2.4 氨基酸表观利用率(见表4) |
3 讨论 |
3.1 葵花籽粕中常规营养物质含量 |
3.2 葵花籽粕中微量元素含量 |
3.3 氨基酸含量及表观利用率 |
4 小结 |
(2)发酵花生粕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相关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蛋白质饲料现状 |
1.1.1 动物性蛋白饲料 |
1.1.2 植物性蛋白饲料 |
1.2 花生粕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 |
1.2.1 花生粕的营养特点 |
1.2.2 限制花生粕饲用的因素 |
1.2.3 花生粕品质的改善 |
1.3 花生粕固态发酵工艺 |
1.3.1 发酵菌种 |
1.3.2 发酵方式 |
1.4 发酵花生粕品质评价 |
1.4.1 营养成分 |
1.4.2 抗营养因子 |
1.4.3 黄曲霉毒素含量 |
第二章 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发酵花生粕来源 |
2.2.2 试验设计 |
2.2.3 试验动物与分组 |
2.2.4 饲养管理 |
2.3 测定项目 |
2.3.1 仔猪生产性能指标 |
2.3.2 日粮养分利用率指标 |
2.3.3 日粮氨基酸利用率指标 |
2.3.4 仔猪肠道微生物指标 |
2.3.5 仔猪血清免疫抗体指标 |
2.3.6 仔猪血液生化指标 |
2.4 数据统计和分析 |
2.5 试验结果 |
2.5.1 仔猪生产性能结果 |
2.5.2 日粮养分利用率结果 |
2.5.3 日粮氨基酸利用率结果 |
2.5.4 仔猪肠道微生物结果 |
2.5.5 仔猪血清免疫结果 |
2.5.6 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
2.6 讨论 |
2.6.1 发酵花生粕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2.6.2 发酵花生粕对断奶仔猪日粮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
2.6.3 发酵花生粕对断奶仔猪日粮氨基酸利用率的影响 |
2.6.4 发酵花生粕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2.6.5 发酵花生粕对断奶仔血清免疫抗体的影响 |
2.6.6 发酵花生粕对断奶仔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
(3)环丙烯类脂肪酸对蛋鸡肝脏脂质代谢和蛋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Abbreviated words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前言 |
2 棉粕和棉油的资源与利用 |
2.1 棉粕和棉油的资源现状及其营养价值 |
2.2 棉粕和棉油在生产中的利用 |
3 棉粕和棉油中主要抗营养因子 |
3.1 棉酚 |
3.2 环丙烯类脂肪酸 |
3.3 其他抗营养因子 |
4 禽类脂质代谢 |
4.1 脂质的分类 |
4.2 家禽肝脏脂质的合成与转运 |
4.3 蛋黄脂质的转运和沉积 |
4.4 蛋禽脂质代谢紊乱 |
4.5 日粮因素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
5 鸡蛋的品质与构成 |
5.1 鸡蛋的结构和组成 |
5.2 鸡蛋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
6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6.1 选题依据 |
6.2 研究内容 |
6.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日粮中棉粕和棉油对蛋鸡脂质组成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1.1 主要仪器及设备 |
2.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
2.2 试验设计及日粮处理 |
2.3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
2.4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的方法 |
2.4.1 样品采集 |
2.4.2 生产性能的测定 |
2.4.3 脏器指数及肝脏组织切片制作及观察 |
2.4.4 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
2.4.5 组织常规养分含量的测定 |
2.4.6 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
2.4.7 胆固醇含量的测定 |
2.4.8 棉酚残留的测定 |
2.5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蛋鸡生产性能 |
3.2 蛋鸡脏器的指数及肝脏组织结构的观察 |
3.2.1 脏器指数 |
3.2.2 肝脏组织结构的观察 |
3.3 蛋鸡血清抗氧化能力 |
3.4 蛋鸡肌肉常规营养成分 |
3.4.1 胸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 |
3.4.2 腿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 |
3.5 蛋鸡组织中脂肪酸的组成及胆固醇含量 |
3.5.1 胸肌脂肪酸组成 |
3.5.2 腿肌脂肪酸组成 |
3.5.3 肝脏脂肪酸组成 |
3.5.4 腹脂脂肪酸组成 |
3.5.5 胆固醇含量 |
3.6 蛋鸡肌肉中棉酚残留量 |
4 讨论 |
4.1 棉粕和棉油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 棉粕和棉油对蛋鸡脏器指数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
4.3 棉粕和棉油对蛋鸡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4.4 棉粕和棉油对鸡肉和肝脏中脂质成分的影响 |
4.5 蛋鸡脂质代谢变化的原因分析 |
5 小结 |
第三章 环丙烯类脂肪酸和棉酚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1.1 主要仪器设备 |
2.1.2 主要化学试剂 |
2.2 试验设计与日粮处理 |
2.3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
2.4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方法 |
2.4.1 样品采集 |
2.4.2 生产性能的测定 |
2.4.3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
2.4.4 透射电镜观察 |
2.4.5 血清和肝脏中脂质成分的测定 |
2.4.6 EOFT测血细胞渗透脆性 |
2.4.7 红细胞膜脂肪酸组成测定 |
2.4.8 血液红细胞参数测定 |
2.4.9 肝脏RNA的提取和q-PCR定量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蛋鸡生产性能 |
3.2 蛋鸡脏器指数 |
3.3 蛋鸡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 |
3.4 蛋鸡肝脏组织学观察和细胞结构 |
3.5 蛋鸡肝脏和血清脂质含量 |
3.6 蛋鸡肝脏脂肪酸组成 |
3.7 蛋鸡红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及红细胞渗透脆性 |
3.8 蛋鸡血液红细胞参数 |
3.9 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 |
3.9.1 肝脏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 |
3.9.2 肝脏脂质组装和转运相关基因表达量 |
3.9.3 肝脏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 |
4 讨论 |
4.1 棉酚和CPFAs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 棉酚和CPFAs对蛋鸡肝脏健康的影响 |
4.2.1 棉酚和CPFAs对蛋鸡脏器指数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
4.2.2 棉酚和CPFAs对蛋鸡脏血清生化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4.3 棉酚和CPFAs对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
4.4 棉酚和CPFAs对蛋鸡血液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影响 |
5 小结 |
第四章 多组学解析环丙烯类脂肪酸致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的机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 试验设计 |
2.3 肝脏脂质组分析 |
2.4 肝脏转录组测序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蛋鸡肝脏脂质组分析 |
3.1.1 蛋鸡肝脏脂质主成分分析结果 |
3.1.2 蛋鸡肝脏脂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 |
3.1.3 蛋鸡肝脏不同种类脂质成分含量的比较 |
3.1.4 蛋鸡肝脏甘油酯的变化 |
3.1.5 蛋鸡肝脏磷脂的变化 |
3.2 蛋鸡肝脏转录组分析 |
3.2.1 蛋鸡肝脏转录组差异表达的基因 |
3.2.2 蛋鸡肝脏DEGs的 COGs功能分类 |
3.2.3 蛋鸡肝脏DEGs的 GO功能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 |
3.3 蛋鸡肝脏甘油酯和磷脂代谢通路 |
4 讨论 |
4.1 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物变化 |
4.2 肝脏基因转录水平变化 |
5 小结 |
第五章 鸡蛋储藏条件在橡皮蛋形成中的作用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1.1 主要仪器设备 |
2.1.2 主要试剂 |
2.2 实验设计 |
2.3 样品采集及指标的测定方法 |
2.3.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3.2 蛋品质的测定 |
2.3.3 蛋黄物理性状的测定 |
2.3.4 蛋黄微观结构观察 |
2.3.5 水分分析和pH的测定 |
2.3.6 蛋黄重量和蛋黄指数 |
2.3.7 蛋黄脂肪酸组成、胆固醇含量和棉酚残留的测定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鸡蛋常规品质 |
3.2 鸡蛋蛋黄脂肪酸组成 |
3.3 鸡蛋蛋黄胆固醇含量 |
3.4 鸡蛋蛋黄棉酚残留 |
3.5 熟蛋黄质构特性 |
3.6 熟蛋黄切面和微观结构 |
3.7 不同温度条件下储藏后蛋黄质构特性的变化 |
3.8 不同温度条件下储藏后蛋黄黏性的变化 |
3.9 不同温度条件下储藏后蛋黄常规物理化学指标的变化 |
3.10 不同温度条件下储藏后蛋黄和蛋清外观的变化 |
4 讨论 |
4.1 棉酚和CPFAs对鸡蛋常规品质的影响 |
4.2 棉酚和CPFAs对蛋黄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
4.3 棉酚和CPFAs对蛋黄棉酚残留的影响 |
4.4 棉酚和CPFAs对熟蛋黄物理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
4.5 橡皮蛋物理化学特性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化 |
5 小结 |
第六章 L-半胱氨酸和大豆磷脂缓解橡皮蛋的形成及CPFAs肝脏脂质毒性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仪器和试剂 |
2.1.1 主要仪器设备 |
2.1.2 主要试剂 |
2.2 动物试验 |
2.3 样品采集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鸡蛋常规品质 |
3.2 鸡蛋蛋黄脂肪酸组成和胆固醇含量 |
3.3 鸡蛋蛋黄物理特性 |
3.4 蛋鸡肝脏和血清脂质含量 |
3.5 蛋鸡肝脏组织学观察 |
3.6 蛋鸡血清生化指标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致谢 |
(4)饲料无抗时代动物生产的营养策略与饲养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无抗条件下的营养策略 |
1.1 饲料原料 |
1.1.1 谷物及其加工副产物 |
1.1.2 饼粕类 |
1.1.3 动物性饲料 |
1.2 抗生素替代物 |
1.3 饲料加工工艺 |
1.4 液体饲料 |
1.5 饲粮配方设计 |
2 无抗条件下的饲养管理 |
2.1 生物安全 |
2.2 环境控制 |
2.3 群体免疫力改善 |
2.4 饲养管理精细化 |
2.4.1 猪饲养管理 |
2.4.2 禽饲养管理 |
2.5 水质管理 |
3 小结 |
(5)重组二硫键还原酶与内源酶活性互作降解植物源原料及羽毛条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资助 |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绪论 |
1.蛋白饲料资源的化学结构 |
2.蛋白酶的蛋白结构 |
3.饲用酶添加剂的意义 |
4.角蛋白的处理方式及应用 |
5.本研究目的与意义、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二硫键还原酶菌的发酵、酶液的制作及与内源酶的互作研究 |
1.试验材料 |
2.试验步骤 |
3.结果与分析 |
4.讨论 |
5.小结 |
第三章 二硫键还原酶对内源酶水解植物蛋白饲料和角蛋白的作用 |
1.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2.试验方法 |
3.结果与分析 |
4.讨论 |
5.小结 |
第四章 二硫键还原酶对羽绒加工副产品处理工艺的研究 |
1.试验材料 |
2.试验方法 |
3.结果与分析 |
4.讨论 |
5.小论 |
第五章 结论 |
1.全文结论 |
2.创新点 |
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1.对硝基苯胺标准曲线 |
2.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商品酶的测定 |
3.L-酪氨酸含量标准曲线 |
4.0.04U二硫键还原酶体外试验操作流程 |
5.BCA蛋白浓度的标准曲线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
导师简介1 |
导师简介2 |
(6)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生长性能及肠道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的现状 |
1.2 限制棉粕、菜籽粕利用的原因 |
1.3 棉粕与菜籽粕在家禽日粮中的应用现状 |
1.4 家禽消化道消化酶的分泌规律 |
1.4.1 内源酶的分泌变化规律 |
1.4.2 日粮结构对内源酶活性的影响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2.1.2 试验育成期蛋鸡的饲养管理 |
2.2 试验试剂与仪器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4 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5 消化酶活性测定方法 |
2.6 肠道组织切片的制作 |
2.7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
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器官指数的影响 |
3.3 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3.4 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3.5 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6 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消化道形态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 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4.3 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4 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肠道结构的影响 |
5 结论 |
6 课题创新点与展望 |
6.1 课题创新点 |
6.2 课题展望 |
7 参考文献 |
8 致谢 |
(7)不同来源蛋白质饲料品质评价及其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主要植物性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
1.1.1 豆粕和发酵豆粕作为饲料蛋白源在仔猪上的应用 |
1.1.2 鱼粉作为饲料蛋白源在仔猪上的应用 |
1.2 低蛋白日粮的概述 |
1.3 低蛋白日粮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
1.3.1 低蛋白日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1.3.2 低蛋白日粮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及其菌群结构的影响 |
1.4 不同来源蛋白质饲料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
1.4.1 不同来源蛋白质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1.4.2 不同来源蛋白质饲料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
1.4.3 不同来源蛋白质饲料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及其菌群结构的影响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豆粕与发酵豆粕中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及体外消化率的比较分析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样品采集 |
2.2.2 仪器与试剂 |
2.2.3 样品测定 |
2.2.4 数据分析 |
2.3 结果 |
2.3.1 豆粕与发酵豆粕中的营养成分 |
2.3.2 豆粕与发酵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 |
2.3.3 豆粕与发酵豆粕中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的聚类分析 |
2.3.4 发酵豆粕中干物质、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体外消化率 |
2.4 讨论 |
2.4.1 不同来源豆粕与发酵豆粕样品中营养成分的差异 |
2.4.2 不同来源豆粕与发酵豆粕样品中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差异 |
2.4.3 不同来源发酵豆粕体外消化率的差异 |
2.5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来源蛋白质饲料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3.2.2 试验设计 |
3.2.3 饲养管理 |
3.2.4 样品采集 |
3.2.5 指标测定 |
3.2.6 数据分析 |
3.3 结果 |
3.3.1 不同来源蛋白质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3.2 不同来源蛋白质饲料对断奶仔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3.3.3 不同来源蛋白质饲料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
3.3.4 不同来源蛋白质饲料对断奶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微生物的影响 |
3.3.5 不同来源蛋白质饲料对断奶仔猪肠道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3.3.6 血清免疫指标与主要肠道菌群的皮尔森相关分析 |
3.4 讨论 |
3.4.1 不同来源蛋白质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4.2 不同来源蛋白质饲料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
3.4.3 不同来源蛋白质饲料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3.4.4 不同来源蛋白质饲料对断奶仔猪肠道内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4.1 结论 |
4.2 本论文创新点 |
4.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河北省常用饲料原料中矿物元素含量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矿物元素的营养作用 |
1.2 畜禽饲料中矿物元素含量 |
1.3 矿物元素过量的危害 |
1.4 有害重金属 |
1.5 立题依据 |
第二章 河北省畜禽饲料成分中常量元素含量分布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样品采集与制备 |
2.1.2 样品分析 |
2.1.3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饲料原料中的Ca含量 |
2.2.2 饲料原料中的K含量 |
2.2.3 饲料原料中的Mg含量 |
2.2.4 饲料原料中的Na含量 |
2.2.5 饲料原料中的P含量 |
2.3 讨论 |
2.3.1 饲料原料中Ca的含量 |
2.3.2 饲料原料中的K含量 |
2.3.3 饲料原料中的Mg含量 |
2.3.4 饲料原料中的Na含量 |
2.3.5 饲料原料中的P含量 |
2.4 小结 |
第三章 河北省畜禽饲料资源中微量元素含量分布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样品采集与制备 |
3.1.2 样品分析 |
3.1.3 数据处理 |
3.2 结果 |
3.2.1 饲料原料中的Cu含量 |
3.2.2 饲料原料中的Fe含量 |
3.2.3 饲料原料中的Mn含量 |
3.2.4 饲料原料中的Zn含量 |
3.2.5 饲料原料中的Se含量 |
3.3 讨论 |
3.3.1 畜禽饲料原料中Cu元素含量分布 |
3.3.2 畜禽饲料原料中Fe元素含量分布 |
3.3.3 畜禽饲料原料中Mn元素含量分布 |
3.3.4 畜禽饲料原料中Zn元素含量分布 |
3.3.5 畜禽饲料原料中Se元素含量分布 |
3.4 小结 |
第四章 河北省畜禽常用饲料中重金属污染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样品采集与制备 |
4.1.2 样品分析 |
4.1.3 限量标准 |
4.1.4 数据分析 |
4.2 结果 |
4.2.1 饲料原料中的Cr含量 |
4.2.2 饲料原料中的As含量 |
4.2.3 常用饲料中的Cd含量 |
4.2.4 饲料原料中的Pb含量 |
4.3 讨论 |
4.3.1 饲料原料中有害重金属污染情况 |
4.3.2 不同原料中有害重金属的污染情况 |
4.4 小结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养殖生产中蛋白质饲料的种类及加工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
2 动物性蛋白饲料 |
3 单细胞蛋白饲料 |
4 非蛋白氮饲料 |
四、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科学利用与加工(论文参考文献)
- [1]乌克兰产葵花籽粕营养价值分析[J]. 王焕斌,汪智云,刘敏杰,杨傲,王亚楠,刘耘,张再明,齐德生. 饲料工业, 2021(12)
- [2]发酵花生粕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相关指标的影响[D]. 杨树梅.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3]环丙烯类脂肪酸对蛋鸡肝脏脂质代谢和蛋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杨傲.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
- [4]饲料无抗时代动物生产的营养策略与饲养管理[J]. 朱正鹏,谭会泽,何健,冯光德,李彬,古长松. 动物营养学报, 2020(10)
- [5]重组二硫键还原酶与内源酶活性互作降解植物源原料及羽毛条件优化[D]. 隋景巍. 甘肃农业大学, 2020
- [6]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生长性能及肠道发育的影响[D]. 赵帅奇.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7]不同来源蛋白质饲料品质评价及其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D]. 李莹.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8]河北省常用饲料原料中矿物元素含量分布研究[D]. 于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
- [9]我国畜禽饲料资源中微量元素铁含量分布的调查研究[J]. 马雪莲,张丽阳,王良治,刘东元,吕林,廖秀冬,罗绪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9(08)
- [10]养殖生产中蛋白质饲料的种类及加工要点[J]. 高丽. 养殖与饲料,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