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泰国的社区卫生筹资(论文文献综述)
单翔翔[1](2021)在《中国湖区与老挝湄公河流域血吸虫病消除策略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应用卫生策略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中国湖区与老挝湄公河流域血吸虫病消除策略的异同,为促进中老两国血吸虫病防控合作提出合理的建议。方法:①文献研究。查询文献资料了解中国和老挝两国血吸虫病消除策略、防治措施、资金投入、政治经济、技术环境、社会人口、自然环境等现状。②系统分析法。将中国和老挝的血吸虫病消除策略都看作是一个系统,对涉及到的各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发现中国和老挝血吸虫病消除策略的异同。③比较研究法。比较中老两国消除血吸虫策略、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差异、宏观环境等,明确中国湖区与老挝湄公河流域血吸虫病消除策略的异同。④STEEPLE分析法。分析中老两国社会/人口、技术、经济、环境/自然、政治、法律、道德等宏观环境对血吸虫病消除策略有效实施的影响。⑤关键人物访谈法。通过访谈官员和专家,了解中老两国血吸虫病防治相关政策、措施及实施效果等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结果:中老两国宏观环境的差异。在与血吸虫病传播相关的生活行为上,中国和老挝有不同的地方,中国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在水田劳作也是感染血吸虫的主要途径之一,而老挝不存在这种现象,这是由于湄公血吸虫中间螺宿主的分布特点所决定;中国卫生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已成为支撑医疗卫生业务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是深化医改的新引擎;老挝经济总量远低于中国,产业结构也不如中国完善,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比例也低于中国。中国建立了近乎全人群覆盖的庞大医疗保障体系,老挝医疗保险覆盖率相对较低;老挝血吸虫病流行于湄公河流域的局部地区,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相对单一,消除策略上具有统一性。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地理生态环境差异较大,消除策略上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中老两国在卫生立法方面都作出了努力,中国在有关血吸虫病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相对更加完善,法律环境为消除血吸虫病策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宗教信仰对于老挝人民的精神、思想和道德观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老挝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差异分析。湄公血吸虫病的传播是季节性的,流行时间为3-5月,我国湖区血吸虫感染在4-6月和10-11月出现两个高峰;湄公血吸虫中间宿主开放拟钉螺只有在湄公河及其部分支流的浅水地区才有发现,在湖泊、水库、沟渠、灌溉渠、鱼塘和稻田中都没有发现过。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是两栖动物,与开放拟钉螺有着不同的栖息地,如沟渠、排水沟、稻田、湿地、湖岸和人工池塘的边缘;在老挝,儿童青少年有更大的暴露和感染风险。在典型的中国湖区,大多数感染发生在18至49岁的男性中,大多数人感染血吸虫是由职业驱动的。中国、老挝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比较分析。老挝的消除策略中没有提到针对螺的控制,我国实施的农业、林业和环境改造工程等尚不适用于老挝。湄公血吸虫的动物宿主目前确认的仅有犬和猪,而猪因进入湄公河水域可能性低,感染并不常见。鉴于中老两国血吸虫动物宿主的差异,我国实施的人畜化疗、封洲禁牧、家畜圈养、以机代牛等措施不适用于老挝的实际情况。因此,在针对动物宿主的控制策略上,中老两国有很大差异。老挝血吸虫病防治措施主要是群体化疗(mass drug administration,MDA)、水-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干预(Community-Led water,sanitation and hygiene interventions,CL-SWASH)、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这些领域,中老两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老挝经过多轮MDA的实施,血吸虫病患病率迅速降低,单独应用Kato-Katz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血吸虫病监测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老挝血吸虫病防治经费主要来源于WHO及其他国际组织和机构,本国政府财政投入非常有限。整体上,经费来源结构相对固定和单一。我国经费来源结构上相对多样化。结论:老挝消除血吸虫病面临的挑战包括:社区防病意识薄弱和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实用型新技术的研发及现场应用有待推广;政府资金投入有限;水利工程和气候变暖的影响;病媒控制困难等。中国消除血吸虫病面临的挑战包括:钉螺控制困难;动物传染源控制困难;生产和生活行为难以控制等。推动老挝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实施的建议包括:优化政府战略和政策的执行环境;完善卫生筹资体系,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保障相应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投入;应用实用型新技术提升疾病防治水平和监测能力;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升社区人群防病意识。深化国际合作推动老挝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一是深化与WHO等机构及其他国家的合作。二是加强中老血吸虫病防治与研究机构间合作。基于两国的实际情况,中老两国在血吸虫病防治领域的深入合作和交流主要应着眼于MDA、健康教育和CL-SWASH等,具体包括绘制风险地图、提高化疗覆盖率、优化诊断工具、强化监测和应对等。同时实用型新技术(包括检测技术、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的现场应用与推广也将是两国合作的重点领域。
李倩[2](2020)在《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在分析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对近几年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深入了解江苏省分级诊疗政策、双向转诊、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情况,寻找江苏省深化医疗改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将国外各国经验与江苏省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完善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也为全国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运用罗伯茨模型从控制项目、中间绩效措施以及绩效实施目标三方面共11维结构对各国医疗服务体系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泰尔系数和卫生资源密度指数(HRDI)对江苏省医疗卫生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进行公平性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对江苏省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率进行纵向、横向分析。研究结果:1.系统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本、古巴、泰国五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历史沿革以及现状,得出以下启示: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性;明确政府及市场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定位;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实行家庭医生制度,限制患者就医选择;重视医疗服务质量,亟须信息公开。2.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1)配置现状:江苏省各项资源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床位数量平稳上升,共增加99229张,增长率为25.3%;医疗机构数量上涨1233个,增长3.85%;卫生工作者共增加149696名,增长率为25.4%;政府财政补助收入增加171亿元,增长率为83.5%;医疗机构总支出费用5年内增长1074亿元,增长率达到56.2%;2018年医护比例为1:1.114;基层医疗机构占医疗机构总数的比例超过90%,医院拥有的床位数量及增速远超基层医疗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均在增加,但诊疗人次比例失衡加重;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率都低于1.5%。(2)配置公平性:江苏省基础医疗资源的配置整体上是公平的,按地域配置的公平性机构数>床位数>卫生工作者,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床位>卫生工作者>医疗机构,整体上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高于按地域配置的公平性,公平程度苏中>苏南>苏北。苏南、苏中、苏北的基础医疗资源密度指数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其中苏北地区的医疗机构密度指数最高,苏南地区床位数和卫生工作者密度指数最高。卫生财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不高,按地域分配相对不公平,按人口配置比较公平,苏北地区财政补助收入的公平性最差,苏南地区的总支出费用公平性最差。南京市的HRDI和增长速度都远高于省内平均水平和其他城市,苏北地区各市的HRDI值最低。(3)配置效率: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较高,2018年综合效率达到0.947,DEA有效的城市共有9个,分别是南京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徐州市、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DEA结果弱有效的城市有镇江市、扬州市,DEA结果无效的城市有无锡市和连云港市。2014-2018年江苏省tfpch均小于1,技术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在降低,除南京市和扬州市其余11座城市的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的情况,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的趋势。研究结论:1.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1)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2)卫生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合理性欠缺;(3)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地域间差异较大;(4)卫生资源效率整体较高,部分城市需要调整;(5)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效率亟待提高。2.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2)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3)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4)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5)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库,推进“互联网+医疗”;(6)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分级诊疗根基;(7)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苏巍巍[3](2020)在《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为保障药品公平可及,药品全额保障制度被认为是一项有效的解决途径。本研究拟通过梳理分析我国药品全额保障政策的历史沿革和实施现状,借助实地调研和问卷调研,探究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归纳政策的可行性及实践经验,为中国提高药品公平可及、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证据和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检索和政策梳理,系统总结分析了国际上药品全额保障政策的实施概况和国内基本药物全额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践。之后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调研部分典型地区方式获得了相关政策实施资料,归纳相关政策的政策目的、历史沿革与实施现状。在此基础上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结合各地调研结果,借助专家研讨,设计了调查问卷和拟定调研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分析了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在政策目标、实施时间、筹资方式、保障方式、保障数量、覆盖疾病、覆盖人群、配套措施等的合理措施,对比政策实施实际现状,分析制度存在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自2001年上海市外冈镇对高血压患者提供免费药物起,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16个省份,47个市(县)试点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台州市、西宁市、山东省等6个代表地区的重点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自实施以来,促进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疾病的临床控制效果、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在问卷调研中,共回收来自全国20个省份的163位相关专家的有效问卷。其中,98.2%的受访专家支持基本药物全额保障制度的实施。多数专家认为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应致力于提高药品的可及性,进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超过55%的专家认为政策应覆盖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等基层常见的慢性疾病。88.3%的专家认为遴选药品时需充分考虑患者医疗需求。同时,受访专家们普遍认为应由乡镇卫生院(78.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9.1%)等基层医疗机构发放全额保障药品。93.9%的受访专家认为需采取定期随访或管理政策以确保药品使用合适性。此外,当前政策实施仍存在一些问题,如83.4%的专家认为患者对政策的知晓率和了解程度偏低,77.9%的专家认为药品配送到位率偏低,63.8%的专家认为基层医生整体素质偏低,另有66.9%的专家认为存在药品使用不当、浪费、过度医疗、权力寻租和腐败等。结论:结合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认为我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应以促进公平可及为主要目标,协同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完善。在保障内容方面,以重点人群或重点疾病为抓手,逐步实现所有疾病、全部人群的覆盖;在筹资体系方面,政策应建立独立筹资体系,提高资金统筹层次与保障水平,确保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在药品遴选方面,以满足大部分患者需求为主,并建立定期调整和动态调整全额保障药品目录的机制;同时契合于现有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全额保障药品供应体系和有效过程监管机制;并完善政策配套管理措施,提升患者合理用药水平。
陈礼豪[4](2020)在《资讯、援助和规则 ——国际因素影响泰国卫生治理的三种途径》文中提出跨国贸易和人口流动等全球化要素的出现,既为全人类的健康福祉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随着世界各地的联系变得日益紧密,全球卫生形势也正变得日益复杂。因应这种变化,世界各国纷纷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卫生治理之路。泰国是中低收入国家中开拓卫生治理道路最成功的代表。国内发展和国际推动,被认为是泰国卫生治理获得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中,国际推动的本质,是国际行为主体参与泰国卫生治理,为其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国际推动因素影响泰国卫生的具体途径有三种,分别是卫生资讯全球化、卫生援助国际化和卫生规则跨国化。首先,卫生资讯的全球化,既使泰国借助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医学教育合作、现场流行病学合作和传染病研究合作,获得先进的疾病认识和医疗知识;又使泰国通过与全球和区域疾病监测网络的互动,获得各种突发卫生事件的情报。其次,卫生援助的国际化,丰富了泰国卫生援助的国际供应,为泰国干预突发卫生事件和建设长期卫生项目,提供了更充足和优质资金、人力、药品和设备等帮助。最后,卫生规则的跨国化,则为泰国的卫生治理提供建议,并对其特定的卫生行为进行规定,从全球、区域和国家的不同层次制定统一标准、规划发展目标、提供政策建议、限定政策选择、充当法理依据和行动框架。
苏亚莉[5](2020)在《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道德风险控制研究 ——以广西A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道德风险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保险领域中广泛的存在着道德风险,医疗保险由于其特殊性,在众多保险中,道德风险的表现得尤为突出,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直接影响了医疗保险制度健康持续地发展。近年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改革中的道德风险控制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因此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对医疗保险道德风险控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以A市为例,从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近年来在医疗保障管理单位的工作经验,采用定性和比较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公共管理学、管理学的理论对医疗保险服务市场的各方道德风险表现进行剖析,指出医疗服务市场中产生道德风险的原因是医疗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难以平衡等,从而探讨广西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行的道德风险的控制策略。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到医疗服务市场的各主体,主要分为供方和需方,医疗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医疗服务市场各主体掌握到的信息不一致,道德风险产生有一定的隐蔽性,而在目前医疗保险的第三方付费情况下,需求方有了过度消费的倾向,道德风险由此产生。医疗服务市场各主体的利益主体复杂,利益格局不一致,在医疗保险中追求不同的利益,医疗保险的道德风险难以规避。2.医疗服务市场道德风险难以规避,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一致以外,还包括了疾病治疗的不确定性和医疗保险的第三方支付机制等原因。在医疗服务市场各方中,其中供方的道德风险比其他方都严重得多,且处于关键的地位。通过相关数据的整理和案例分析发现,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主要面临着难以平衡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和难以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困境。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重点控制供方的道德风险,增强医疗保险机构谈判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尽量缩小各方的信息不对称的差距,同时切断道德风险产生的利益链条,控制和规避道德风险。3.建立权责清晰的医疗保障体系,就是以共建共享为目标,政府、医疗保险机构、医疗机构、药品机构、参保人、参保单位等各主体都要各尽其责,协同推进。除此之外,社团组织、社区组织等各类组织也需要在医疗保险体系建设和完善中“出一份力”、“尽一份责”,各行业、各部门也要发挥联动作用。通过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解决部门不协调、数据孤岛等问题,从而有效抑制医疗保险道德风险,加强防范。
龚雪蕾[6](2020)在《中国云南省与柬埔寨的卫生体系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 的]通过中国云南省与柬埔寨卫生体系的比较,识别异同,找出柬埔寨和云南省卫生体系的优势和薄弱点,为两者相互借鉴和学习提供依据,并提出改进两者卫生体系的建议,以促进各自的居民健康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方 法]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的卫生体系的定义和模块框架,通过现有资料收集和分析、专家访谈、趋势外推预测法和One Health Tool成本测算法比较研究云南省和柬埔寨卫生体系的领导/组织与治理、卫生筹资、卫生人力资源、卫生服务提供和健康结局的异同,预测两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中健康目标的情况,并测算各自实现SDGs中健康目标所需的卫生体系运行成本。[结 果]云南省的社会经济状况总体来说优于柬埔寨。卫生体系中领导/组织与治理方面,柬埔寨的卫生部(Ministry of Health,MOH)受柬埔寨皇家政府(Royal Government of Cambodia,RGC)的授权,全权负责和管理整个国家的卫生事宜;而云南省的省、市、县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卫生行政管理工作。卫生筹资方面,云南省的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比重最大,而柬埔寨则是个人卫生支出(Out of Pocket,OOP)占比最大,达到60%以上;2015年云南省人均卫生支出为2309.65元,远高于柬埔寨的69美元(约483元);两者都是城镇人均卫生支出高于农村;云南省的社会卫生保障体系日趋成熟,2015年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而柬埔寨的社会卫生保障体系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靠政府、捐助者和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健康公平基金(Health Equity Funds,HEF)、社区医疗保险(Community Based Health Insurance,CBHI)、生殖健康代金券计划等卫生保障计划在不同程度上提供服务覆盖和财务风险保护,所有上述卫生保障计划在2016年覆盖率仅为23%。卫生人力资源方面,云南省2017年每千人口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注册护士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执业医师数和全科医生数分别是5.72张、5.91人、2.7人、2人、1.6人和1.09 人,医护比为1:0.8;而柬埔寨仅有2011年公布的公立卫生机构卫生人员的数据,其中每千人口床位数为0.72、每千人口注册护士(registered/professional nurses)数为0.383、每千人口助理医师/卫生官员(physician assistants/Health officers)数是 0.057、每千人口专科医师(specialist medical practitioners)数是 0.025、每千人口全科医生(general medical practitioners)数是0.152,医护比为1:3.47,并且柬埔寨至少56%的公立部门卫生人员在私立部门兼职;两者均是城市的卫生人员密度远高于农村,女性占比大于男性。卫生服务提供方面,两者均是公立和私立卫生机构并存的混合医疗服务体系。云南省的预防、治疗和药品服务等均优于柬埔寨。2014年云南省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和产后访视率分别为98.5%、98.9%和97.8%,同年柬埔寨的相同指标分别为95%、83.2%和90.3%;2013年云南省儿童免疫接种率为94%,柬埔寨2014年相同指标为73.4%;2013年云南省应就诊而未就诊比例为51.2%,2014年柬埔寨同一指标高达92.9%;柬埔寨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为14.7%,是云南省的2倍;云南省将药品纳入医保,制定并更新药品报销目录,而柬埔寨的药品服务令人担忧,假药或不合格药品的流通非常普遍。两者不同卫生体系影响下的健康结局也大不相同,云南省的平均预期寿命、妇幼健康和传染病等大多数居民健康状况指标优于柬埔寨,但儿童和成人的肥胖情况以及未成年人吸烟率较柬埔寨高。根据预测结果,云南省可以实现SDGs中孕产妇死亡率的目标,但实现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和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伤人数4个目标有一定困难;预计柬埔寨除了新生儿死亡率可以实现SDGs目标外,其他目标都难以实现。通过成本测算发现,两者的实际卫生费用投入低于实现SDGs健康目标所需的成本。预测2020年两者重点投入的领域均是慢性病防治,两者可就实现目标的措施和经验互相学习借鉴。[结 论]云南省和柬埔寨都存在医疗卫生投入不足、重治轻防、偏远农村地区卫生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除此之外,柬埔寨还存在社会保障体系承保范围太小和药品服务及管理不到位等诸多薄弱点。两者可以在传染病联防联控、卫生人力教育与培训和医药流通贸易方面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云南省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康扶贫和传染病防治等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值得柬埔寨借鉴学习。
陈菲[7](2020)在《基于全民健康覆盖的基本公共卫生公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全民健康覆盖视角,构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理论框架,为基本公共卫生系统公平性评价提供理论工具。基于理论框架分析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实,探讨消除导致不公平的对策和途径,为政府提升基本公共卫生公平覆盖政策决策提供多维路径。【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CNKI和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系统收集关于全民健康覆盖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相关文献和国家层面公开发布的相关政策文本,为本研究理论基础及实证方法提供依据。(2)定性定量多重论证:基于全民健康覆盖目标、罗尔斯正义理论、医疗保健公正理论,对文献内容进行逻辑归纳推导,明确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所应包含的关键要素、关键环节,构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理论分析框架。选取10名来自高校从事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的专家和卫生行政管理工作岗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公共卫生管理专家通过函调方式进行论证。(3)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变异系数、艾肯森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各地区基本公共卫生财政支出负担差异,运用Arc GIS软件绘制集聚形态图,揭示财政支出负担布局差异性的空间机制。(4)公平评价方法:运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评价服务提供中的公共卫生人力分布公平及地区内和地区间的不公平性贡献率。(5)受益归属分析:运用集中指数、Kakwani指数、利用需要比测量不同社会经济群体间受益分布,分析政策目标人群的受益情况。(6)回归分析法: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人群的个体特征,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脆弱人群不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利用影响因素。(7)关键人物访谈法:设计半结构化访谈提纲与地方基本公共卫生相关实践工作者进行深度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实践工作中的不公平情况产生的原因,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与利用中不公平现象的解释、判断与印证。【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以下结果:(1)基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逻辑流程,建立基本公共卫生公平理论框架,确定了财政投入覆盖、服务提供覆盖、人口健康覆盖三个维度的内涵,维度间和维度内子维度间的相互机制。(2)中央政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转移支付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总筹资水平的比重东部为3.98%-10%,中部60%,西部80%,中央政府承担了中西部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的主要责任,省市政府承担了东部地区筹资的主要责任,体现了筹资责任的纵向公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支出负担Moran指数0.3208,区域上呈现同质聚集,其中西北部地区低值区分布,东南部地区高值区分布;地区流动人口财政支出负担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以东部和西部地区较为显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带来的财政投入的不均衡性,可能导致地区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进一步拉大以及健康结果的不公平。(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存在服务人力分布和服务质量的不均衡以及服务成本的补偿不匹配现象。服务机构规模Moran指数-0.031,空间覆盖均衡,基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和按经济发展水平分布公平性较好,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0.67,非常不公平。差异主要来自地区间和地区内部的综合影响,东部和西部地区内部对于差异的贡献率达到65.12%。各地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存在异质化。各地区补助经费与服务成本的存在偏离,各地区偏离指数区间为-0.19-3.31,差异较大。(4)全人群服务利用机会均等,但受益分布存在差异,不同人群受益程度不同。脆弱人群健康可行能力欠缺影响其受益公平,不同收入孕产妇产前检查及产后访视服务的集中指数为-0.0067,-0.0041,表明该服务利用倾向于收入低的人群。Kakwani指数为-0.4303,-0.4277,相对于人群贫富状况而言,政府补助发挥了缩小社会相对贫富差距的作用,相对公平性较好。不同收入老人高血压访视服务与流动人口健康档案服务集中指数为0.6018,0.0333,表明两项服务利用均倾向于高收入居民。而Kakwani指数分别为0.5798,0.2935,政府补助在缩小社会相对贫富差距方面发挥作用有限,相对公平性较差。城乡儿童预防接种服务受益程度基本一致。【结论】基本公共卫生公平理论框架将全民健康覆盖的核心内涵体现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起始到过程到结果的各环节,相互机制显性,突破了片段化的研究范式,提供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研究路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的改进需要一系列制度设计的再优化,通过完善公平筹资机制,促进不同地区财政支出负担公平。通过优化基层组织资源组合方式,综合人口分布和地理空间因素多维度设置区域基层公共卫生人力配置方案,促进基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分布均衡,缩小地区内部差异,增进服务提供公平;根据服务需求的变化,增加服务内容供给的适配性、完善政策制度支撑,保障服务提供的主动性,从制度设计上改善服务提供的异质化;推动支付方式的优化及选择,激励服务提供行为;通过提高公众参与意愿,增进服务受益公平;通过对脆弱人群赋权和赋能增进其自身健康可行能力的提高和改善,促进服务结果公平。【创新与不足】本文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1)构建了系统性基本公共卫生公平分析的理论框架。理论框架突破了既往片段化的研究范式,将既往关于公共服务公平的要素进行了整合,一方面清晰地反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平起点、过程、结果逻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和与全民健康覆盖内涵高度的关联性;另一方面有助于认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均衡的客观差异,并以差异的系统性和层次化作为促进公平的出发点。理论框架的内部逻辑、作用路径的初步探索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借鉴,而各公平要素关键变量会加强后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分析等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该框架既可以作为基本公共卫生公平研究框架,又可以作为政府均等化进程监测的评价框架,还能为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提供多维路径。(2)本研究基于健康可行能力视角分析了脆弱人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受益不公平的影响因素,突破了脆弱人群健康防御能力低下现象研究层面,转向深入探讨其防御能力低下背后健康可行能力低下的实质层面,提出赋权与赋能相结合的提升脆弱人群健康可行能力以增进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受益公平的策略建议,可以为政府提高脆弱人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受益公平的途径提供科学依据。在增进全民健康覆盖的结果公平研究视角方面有所创新。(3)本文将区域经济学空间全域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方法引入本研究的区域差异性分析中,全域自相关用于分析要素整体空间分布情况,判断各要素在空间上是否具有集聚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则可以发现高值聚集区与低值聚集区。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用象限图和地图形式展示区域公平要素相关和集聚情况,对筹资责任的分担、资源覆盖的聚集程度、公共卫生人力的区域集聚程度的空间关联性机制进行揭示,可以为政府卫生区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方法学方面有所创新。本研究的不足主要有:本研究构建框架时主要考虑系统内公平的关键环节及要素为主,未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研究除了考虑系统内部的公平要素之外,还要考虑系统外环境的公平要素推动对系统公平的影响。限于资料获取的限制,在定量研究方面,服务受益分析的数据仅为某直辖市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仅能代表该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受益分布情况,若进行下一步研究,还需增加更多城市数据的分析以更全面地体现全国的情况。
廖爱梅[8](2020)在《中国云南省与缅甸卫生体系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 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卫生体系的概念,比较分析云南省和缅甸在卫生体系的领导/治理、卫生筹资、卫生人力资源及卫生服务提供方面的异同,描述云南省和缅甸的健康结果现状及妇幼保健指标现状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差距并预测两者妇幼健康指标到2030年实现SDGs目标的情况,找出两者的特色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强两者的卫生体系提供相互借鉴的依据。[方 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现有资料收集与分析、访谈法和趋势外推法。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卫生体系框架,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总结出本文的研究内容框架,通过访谈法收集相关定性资料,利用中国国家统计局、缅甸卫生与体育部等权威网站及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缅甸健康年报等收集卫生筹资、卫生人力资源、卫生服务提供、孕产妇、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定量数据;利用趋势外推法预测两者孕产妇、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到2030年实现SDGs目标的情况。[结 果]云南省卫生服务结构主要是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等组成,单独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而缅甸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包含较多的私立医疗机构,其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一体化的且没有单独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在卫生筹资方面,2016年,云南省、缅甸的卫生总费用分别为1313.85亿元、233.74亿元,云南省的卫生总费用是缅甸的5.6倍;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分别为8.88%、5.1%,云南省高出缅甸3.78%;人均卫生总费用分别为2754.12元、441元,云南省是缅甸的6.2倍;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分别为36.03%、20.1%,云南省高出缅甸15.93%;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分别为28.72%、74.0%,缅甸是云南省的2.6倍;2014年,云南省社会医疗保障经费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41.02%,而缅甸在2012-2016年间维持在0.2%-0.3%。在卫生人力资源方面,2017年,云南省、缅甸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别为2.00、0.9,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分别为2.70、1.0,云南省均高于缅甸。云南省卫生技术人员学历以大专、中专及中技为主,分别占39.07%、29.91%;2018年,云南省城乡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13.00、5.00,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别为4.50、1.60,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分别为6.30、2.20,三项指标城乡差距均较明显。2016年,缅甸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Chin邦最高为5.73,Rakhine邦最低为1.05,两者相差4.68;每千人口医生数Kayah邦最高为1.23,Sagaing省最低为0.18,两者相差1.05,省邦之间差距明显。在卫生服务提供与利用方面,云南省的产前检查率、早孕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及住院分娩率均高于缅甸。儿童预防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接种率均高于缅甸。云南省居民对治疗服务的利用率高于缅甸,但存在城乡差距。云南省的药品供应服务好于缅甸,缅甸药品服务还存在药品数量不够,药品质量有待改善及药品的存储能力不足等问题。云南省的精神卫生服务人员数量高于缅甸,但缅甸的精神卫生服务人员中有社会工作人员。2017年,缅甸孕产妇、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高出云南省158.35/10万、19.74‰、31.80‰、39.81‰,云南省和缅甸城市地区的几项妇幼健康指标水平均好于农村地区。2017年,云南省孕产妇、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已达到SDGs所规定的目标值,但孕产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中国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预测结果显示,到2030年,云南省三项妇幼健康指标均可以实现《国别方案》目标;2017年,缅甸孕产妇、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SDGs目标值分别相差108.0/10万、12.10‰、23.60‰;预测结果显示,到2030年,缅甸的这三项妇幼健康指标不能实现SDGs目标。[结论与建议]从所研究的卫生体系的四个方面来看,云南省的卫生体系要优于缅甸,云南省的居民健康指标也好于缅甸,但缅甸卫生体系仍然有云南省值得借鉴学习之处,两者卫生体系各有优缺点。因此,云南省和缅甸政府应该优势互补,互相借鉴,共同强化各自的卫生体系。
于梦根,袁蓓蓓,孟庆跃[9](2019)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整合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典型国家基层卫生服务提供中实现医防整合的经验,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整合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结果:在个人层面,英国、泰国、古巴培养全科医生作为"守门人"并将其作为提供医防整合服务的主体;在机构层面,各国基层机构组成服务网络,内部强调跨学科合作;在体系层面,通过横向合作和有序的首诊与转诊协调服务;国家立法保障和健康保险筹资等引导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整合。结论:培养和配置高质量的医防一体的全科医生、促进机构跨学科融合、通过立法和筹资体系予以保障是各国提供基层整合型服务的核心,值得我国基层医防服务整合借鉴。
牟岩[10](2011)在《建立和完善妇幼卫生营养保障之初探》文中指出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是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妇女儿童的生存、健康状况,反映一国人口的总体素质和文明程度,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志。从这个角度看,提高妇幼卫生与营养水平既事关对人类最基本的生存与健康需求的满足,又是提升一个国家整体人口素质、人力资源水平以及发展潜力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在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筹资与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已经逐渐明晰。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是整体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框架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政府应进一步明确其在基本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领域的职责,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筹措必需的资金,加大保障力度,确保全体妇幼人员的基本卫生营养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实现健康公平。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幼卫生与营养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政府在这一领域还存在一定缺位,公共部门提供的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很多基本服务还是由妇女儿童个人支付,从而造成了不同人群在利用服务水平和健康水平等方面存在不公平。因此,当前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明确现阶段政府应保障的基本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政府应该如何主导筹资以及合理引导投入方向,各级政府间应如何配置资金,如何对提供服务者进行支付,以及如何管理公共部门,从而实现提高健康水平与改善公平的目标。本文尝试从上述问题入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分析与总结,力图寻找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在绪论中对研究范畴、方法、所做的创新尝试与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概述。第二章中论述了政府保障基本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提供的理论依据,包括基本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属于政府保障范畴的理论基础,满足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妇幼卫生营养需求的社会公平理论,妇幼卫生与营养筹资及管理的基本模式选择理论,以及由此引出的提供服务中的问责机制等。本文第三章从公平视角通过对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妇幼营养不良等情况的分析,探讨了当前我国妇幼群体的健康状况现存的主要问题:一是我国妇幼健康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孕产妇及儿童死亡率、营养不良发生率等主要指标都还有不同幅度的下降空间。二是我国妇幼健康水平在不同地域间、不同人群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孕产妇死亡率与儿童死亡率方面,指标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欠发达地区死亡率指标偏高;在儿童营养方面,政府对营养不良的纠正性政策措施和营养健康工程(即营养干预)不系统、不到位,不仅落后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不良形势堪忧,而且营养不良也存在显着的地域性不公平,且近年来有加重的趋势。总的来看,当前一些简单有效、价格低廉的妇幼卫生与营养支持措施尚未建立健全,对广大妇女儿童健康的保障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妇幼群体主要依靠个人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妇幼健康水平的差异。第四章分析了造成妇幼健康结果不公平的体制因素,指出卫生公共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和低效,是造成妇幼健康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本文揭示了各省之间,各省内的地市之间、区县之间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普遍存在不公平的现状。政府资源配置并不能充分体现当地居民的卫生营养需求,而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且,在过去几年间这种趋势不仅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有所加强。另一方面,政府资源在人群间的配置也存在不小的差异。上述状况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在资源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具体表现为:一是公共卫生资源在不同地区与人群间配置的差异较大;二是政府资源在卫生机构之间配置效率有待提高——公共资源向高端医疗机构倾斜,未能按成本效益原则更多补偿初级保健服务;三是政府间财政关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的财力与事权不匹配,卫生支出责任下移,以及对专项转移支付过度依赖等。本文接下来梳理了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筹资和公共管理(包括对服务提供机构进行支付)的国际经验。首先,从全球范围看,在筹资模式选择上,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典型的、与中国有可比性的发展中国家,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都以税收为主要筹资模式,辅以社会保险筹资(主要应对妇幼的基本医疗需求,必要时针对妇女儿童在健康保险中的保费和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部分给予减免等)。在妇幼卫生与营养筹资模式选择中,为了不给贫困家庭造成灾难性支出,很多国家对妇女儿童及人口中其他弱势群体都实行了服务费用的减免。完全依赖个人付费的筹资模式,主要针对满足特殊需求的私人服务。在这方面,国际上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其次,我们要充分认识营养干预对于国民健康素质与整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总结国际上切实有效的营养干预方案,制定全国性的规划与实施战略。最后,国外关于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的供方支付模式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借鉴。服务提供方行为直接影响到服务利用者的经济负担,目前我国还普遍使用按服务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不仅导致了卫生资源的浪费,还会加重患者负担,影响了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很多国家针对初级保健、医院服务等不同类型服务,对供方补偿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如上所述,在对国内妇幼卫生与营养保障的现状、问题与成因进行分析后,借鉴相关国际经验,本文最终提出了现阶段保障我国妇幼卫生与营养筹资及提供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1、在服务筹资方面,坚持以税收筹资为主。在公共服务筹资模式中,税收筹资模式更具公平性,也更适合我国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的状况和发展需要;同时可辅以社会保险筹资,但对贫困妇女儿童要设置必要的保费和自付部分的减免措施;个人付费筹资模式的使用,应仅限于满足个人特殊需求的非基本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2、基于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与资金筹集能力的判断,依据国内妇幼卫生与营养现状,参考国际最佳做法,现阶段我国基本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包应主要包括孕产妇保健与营养类、儿童保健与营养类、孕产妇与新生儿医疗类、生育期妇女保健服务类、全民性妇幼健康促进类等五大类服务。3、为改善服务提供的公共管理机制、纠正政府资源配置不公与低效,今后一个时期,应重在建立完善政府问责制、改革地方服务提供的绩效考评、加强包括妇幼在内的公众参与等。4、现阶段要进一步改革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的供方支付方式,允许不同服务机构选择不同的方式,强调应因地制宜,注重效果评价,并保障充分的调整空间。5、要加强并进一步完善当前妇幼卫生与营养的监测和数据信息体系建设。
二、简述泰国的社区卫生筹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述泰国的社区卫生筹资(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湖区与老挝湄公河流域血吸虫病消除策略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1 血吸虫病是全球范围亟待控制和消除的重要疾病 |
1.1 血吸虫病概述 |
1.2 血吸虫病在全球的流行现状 |
1.3 WHO《血吸虫病2012—2020行动计划》为全球提出血吸虫病防治目标 |
2 进一步优化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是当前我国与老挝同样面临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
2.1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策略 |
2.2 老挝血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治策略 |
2.3 中国与老挝卫生合作现状与展望 |
3 国内外消除血吸虫病策略研究现状与展望 |
4 研究目标与意义 |
5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
1 资料来源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方法 |
3.1 文献研究法 |
3.2 系统分析法 |
3.3 比较研究法 |
3.4 STEEPLE分析法 |
3.5 关键人物访谈法 |
4 指导思路 |
4.1 卫生政策与体系 |
4.2 全球卫生 |
5 技术路线 |
6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中国与老挝STEEPLE比较分析 |
1.1 社会人口环境 |
1.2 技术环境 |
1.3 经济环境 |
1.4 环境和自然 |
1.5 政治环境 |
1.6 法律环境 |
1.7 道德环境 |
1.8 宏观环境对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实施影响总结 |
2 中国、老挝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差异分析 |
2.1 时间分布差异 |
2.2 地区分布差异 |
2.3 人群分布差异 |
3 中国、老挝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比较分析 |
3.1 中老两国血吸虫病防治战略规划 |
3.2 中老两国血吸虫病防治措施 |
3.3 中老两国血吸虫病防治监测体系 |
3.4 中老两国血吸虫病防治经费投入 |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 |
1 中国、老挝消除血吸虫病面临的挑战 |
1.1 老挝消除血吸虫病面临的挑战 |
1.2 中国消除血吸虫病面临的挑战 |
2 推动老挝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实施的建议 |
2.1 优化政府战略和政策的执行环境 |
2.2 完善卫生筹资体系,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
2.3 保障相应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投入 |
2.4 应用实用型新技术提升疾病防治水平和监测能力 |
2.5 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升社区人群防病意识 |
3 深化国际合作推动老挝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
3.1 深化与WHO等机构及其他国家的合作 |
3.2 加强中老血吸虫病防治与研究机构间合作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
附件 |
(2)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1.2.2 分级诊疗 |
1.2.3 家庭医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
1.2.4 医疗机构 |
1.2.5 医联体 |
1.2.6 卫生资源配置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简要评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
1.5.1 研究方法 |
1.5.2 资料来源 |
1.6 创新性与不足 |
1.6.1 创新性 |
1.6.2 不足 |
第2章 国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
2.1 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
2.1.1 美国 |
2.1.2 英国 |
2.1.3 日本 |
2.2 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
2.2.1 古巴 |
2.2.2 泰国 |
2.3 五个国家的特点及经验启示 |
2.3.1 特点 |
2.3.2 经验启示 |
第3章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
3.1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 |
3.2 江苏省分级诊疗制度研究 |
3.2.1 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历程 |
3.2.2 分级诊疗政策措施分析 |
3.3 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
3.3.1 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
3.3.2 医疗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
3.3.3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
3.4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障碍 |
3.4.1 医疗服务参与者角度 |
3.4.2 现有政策措施角度 |
3.4.3 医疗资源配置方面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1.1 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
4.1.2 卫生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合理性欠缺 |
4.1.3 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地域间差异较大 |
4.1.4 卫生资源效率整体较高,部分城市需要调整 |
4.1.5 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效率亟待提高 |
4.2 建议 |
4.2.1 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 |
4.2.2 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
4.2.3 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
4.2.4 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 |
4.2.5 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库,推进“互联网+医疗” |
4.2.6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分级诊疗根基 |
4.2.7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政策实施现状研究 |
1.2.2 政策实施效果研究 |
1.2.3 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4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分析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 |
1.4.1 国际药品全额保障政策经验梳理 |
1.4.2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总结与分析 |
1.4.3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优化策略分析 |
1.4.4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问题与对策研究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和资料来源 |
2.2 研究对象 |
2.2.1 文献研究 |
2.2.2 问卷调查 |
2.2.3 专家访谈 |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4 技术路线 |
第3章 结果 |
3.1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调查分析 |
3.1.1 台州市——“免费药品,全额保障” |
3.1.2 西宁市——“免费药品,精准扶贫” |
3.1.3 山东省——“多种模式,综合并存” |
3.1.4 启东市——“住院药品,全额保障” |
3.1.5 上海市——“医保资金,全额报销” |
3.1.6 广州市花都区——“一元看病,免费用药” |
3.2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问卷调查 |
3.2.1 受调查者基本情况 |
3.2.2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制度实施关键问题 |
3.2.3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制度存在问题与建议 |
第4章 讨论 |
4.1 效果与存在问题 |
4.1.1 台州市 |
4.1.2 西宁市 |
4.1.3 山东省 |
4.1.4 启东市 |
4.1.5 上海市 |
4.1.6 广州市花都区 |
4.2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调查结果分析 |
4.3 对策与建议 |
4.3.1 政策应以促进公平可及为主要目标,协同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完善 |
4.3.2 政策应以重点人群或重点疾病为抓手,逐步实现所有疾病、全部人群的覆盖 |
4.3.3 政策应以满足大部分患者需求为主,定期动态调整全额保障药品目录 |
4.3.4 政策应保障药品供应的体系,建立有效过程监管机制 |
4.3.5 政策应完善政策配套管理措施,提升患者合理用药水平 |
4.3.6 政策应建立独立筹资体系,提高资金统筹层次与保障水平 |
4.4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
4.4.1 研究创新 |
4.4.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4)资讯、援助和规则 ——国际因素影响泰国卫生治理的三种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假设 |
第一章 卫生资讯全球化与泰国卫生治理 |
第一节 洛克菲勒基金会与泰国的国际医学教育合作 |
第二节 美国疾控中心与泰国卫生部的国际医学研究合作 |
第三节 全球性疾病监测平台与泰国的联系 |
第四节 区域性疾病监测平台与泰国的联系 |
小结 |
第二章 卫生援助国际化与泰国卫生治理 |
第一节 泰国“抗艾”获得的国际卫生援助 |
第二节 泰国“抗疟”获得的国际卫生援助 |
第三节 泰国“控糖”获得的国际卫生援助 |
第四节 泰国“控烟”获得的国际卫生援助 |
小结 |
第三章 卫生规则跨国化与泰国卫生治理 |
第一节 世卫组织规定与泰国卫生治理 |
第二节 世贸组织与卫生相关的规定与泰国卫生治理 |
第三节 东盟卫生文件与泰国卫生治理 |
第四节 双边卫生文件与泰国卫生治理 |
小结 |
结论 |
一、全文回顾 |
二、不足与反思 |
三、延伸思考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道德风险控制研究 ——以广西A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的来源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的来源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1.2.1 基本概念 |
1.2.2 理论工具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评述 |
1.3.3 研究简要评论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道德风险及成因 |
2.1 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 |
2.2 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道德风险表现形式 |
2.2.1 医疗服务需方道德风险表现形式 |
2.2.2 医疗服务供方道德风险表现形式 |
2.3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道德风险产生的影响 |
2.3.1 导致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
2.3.2 破坏医疗市场诚信机制 |
2.3.3 影响医疗保险健康发展 |
2.4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
2.4.1 基本因素:信息不对称 |
2.4.2 体制因素:医保制度不完善 |
2.4.3 技术性因素:疾病治疗的不确定性 |
2.4.4 制度性因素:第三方支付方式 |
第3章 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道德风险控制措施及困境 |
3.1 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道德风险控制措施 |
3.1.1 政策措施 |
3.1.2 扩面措施 |
3.1.3 监管措施 |
3.2 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道德风险控制面临的困境 |
3.2.1 双向转诊实际实施的效果有限 |
3.2.2 医疗供方控费效果不明显 |
3.2.3 医保监管难度大 |
3.2.4 医保监控效果差 |
3.3 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道德风险控制的制约因素 |
3.3.1 利益结构不均衡 |
3.3.2 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 |
3.3.3 医疗机构薪酬结构不合理 |
3.3.4 医保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4章 国外医疗保险道德风险控制经验 |
4.1 国外的经验 |
4.1.1 发达国家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及其道德风险控制的经验 |
4.1.2 发展中国家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及其道德风险控制的经验 |
4.2 国外经验启示 |
第5章 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道德风险控制的建议 |
5.1 调整医疗服务市场各方的利益关系 |
5.2 建立协同治理机制 |
5.3 改善内部薪酬结构 |
5.4 完善医保管理机制 |
5.5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国云南省与柬埔寨的卫生体系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背景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建议 |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基于全民健康覆盖的基本公共卫生公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2.基本公共卫生公平理论框架构建 |
2.1 理论基础 |
2.2 界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内涵 |
2.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的关键要素确定 |
2.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关键环节确定 |
2.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理论框架构建 |
3.基于财政投入覆盖维度的基本公共卫生公平 |
3.1 不同层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支出成本负担公平性分析 |
3.2 不同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支出成本负担公平性分析 |
3.3 跨地区流动人口财政支出负担差异分析 |
4.基于服务提供覆盖维度的基本公共卫生公平 |
4.1 服务资源覆盖的公平分析 |
4.2 服务过程的公平分析 |
4.3 服务成本的公平分析 |
5.基于人口健康覆盖维度的基本公共卫生公平 |
5.1 全人群服务利用的机会公平 |
5.2 脆弱人群服务利用的受益公平分析 |
6.结论与讨论 |
6.1 基本公共卫生公平理论框架提供系统性的研究范式 |
6.2 地区财政支出负担公平的改进需要财政支出补偿制度设计的再优化 |
6.3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地理面积分布不公平与配置政策有关 |
6.4 改善服务提供的异质化需要制度上的支撑和完善 |
6.5 补偿支付方式通过影响服务提供行为进而影响服务公平性 |
6.6 脆弱人群的健康可行能力欠缺影响其受益公平 |
7.实现增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的策略建议 |
7.1 进一步完善筹资公平机制,促进不同地区财政支出公平 |
7.2 优化基层组织资源组合方式,增进服务提供公平 |
7.3 推动支付方式的优化及选择,激励服务提供行为 |
7.4 提高公众参与意愿,增进服务受益公平 |
7.5 提升脆弱人群的健康可行能力,促进服务结果公平 |
8.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基于全民健康覆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研究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件 2 基于全民健康覆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研究专家论证表 |
附件 3 基于全民健康覆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研究访谈提纲 |
(8)中国云南省与缅甸卫生体系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1.1 卫生体系的内涵 |
1.2 全球健康与卫生体系 |
1.3 “一带一路”与卫生体系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5 云南省、缅甸总体情况概括 |
2 研究目标 |
2.1 总目标 |
2.2 具体目标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方法 |
4.1 文献研究法 |
4.2 现有资料收集与分析 |
4.3 访谈法 |
4.4 预测方法 |
4.5 对比分析的指标选择与说明 |
5 研究结果 |
5.1 云南省、缅甸卫生体系领导/治理比较分析 |
5.2 云南省、缅甸卫生筹资比较分析 |
5.3 云南省、缅甸卫生人力资源比较分析 |
5.4 云南省、缅甸卫生服务提供比较分析 |
5.5 云南省、缅甸健康结果比较分析 |
6 讨论 |
6.1 云南省和缅甸的卫生体系结构存在差异,两者各有优缺点 |
6.2 缅甸卫生筹资指标年均增长速度高于云南省,两者卫生筹资差距将越来越小 |
6.3 缅甸急需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云南省医疗保障制度效果显着 |
6.4 云缅卫生人员分类不同,云南省的卫生人员分类较粗,缅甸的分类较细 |
6.5 云缅卫生人员标准不一致,如按缅甸卫生人员标准计算,云缅卫生人员数量差距减小 |
6.6 缅甸强制要求部分卫生人员到边远地区服务一定年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境地区卫生人员不足的问题 |
6.7 云南省和缅甸居民延迟寻求治疗服务的原因存在较大差异 |
6.8 云缅妇幼健康结果城乡差异明显,缅甸妇幼健康状况较差,两者均需要为实现SDGs妇幼健康目标作出努力 |
7 建议 |
7.1 云南省和缅甸应该完善各自的卫生体系结构,实现垂直管理与水平管理相结合 |
7.2 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缅甸需要扩大医疗保障覆盖范围 |
7.3 云南省和缅甸均需加强农村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 |
7.4 剖析居民延迟就医的各项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满足居民医疗服务需求 |
7.5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提高妇幼健康水平 |
8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国云南省和缅甸的卫生状况及卫生体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整合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
1.1 文献资料来源 |
1.2 筛选标准 |
1.3 资料整合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个人层面的整合 |
2.2 机构层面的整合 |
2.3 体系层面的整合 |
2.4 实现三层次整合的支持性环境 |
3 讨论和启示 |
3.1 主要发现与政策启示 |
3.2 创新和局限性 |
(10)建立和完善妇幼卫生营养保障之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范畴的界定与研究现状概述 |
1.2.1 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的界定 |
1.2.2 国外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关于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包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结构安排 |
1.4 初步探索 |
1.5 未来研究展望 |
第二章 政府保障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的理论框架 |
2.1 基本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属于政府保障的范畴 |
2.1.1 基本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具有公共品属性 |
2.1.2 部分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具有显着外部性 |
2.1.3 妇幼健康教育与促进能够减少对服务的认知偏差 |
2.1.4 妇幼卫生医疗服务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亟需纠正 |
2.2 保障妇幼卫生与营养需求得到公平满足符合社会公平理论 |
2.3 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筹资的主要模式 |
2.3.1 政府税收应是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筹资的主要来源 |
2.3.2 健康保险是妇幼基本医疗服务筹资的重要渠道 |
2.3.3 个人付费是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筹资的补充渠道 |
2.4. 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的公共管理模式选择 |
2.4.1 管理服务提供的"命令与控制"模式 |
2.4.2 管理服务提供的"类市场"模式 |
2.4.3 管理服务提供的"网络"模式 |
2.5 建立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问责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我国妇幼卫生与营养现状的公平性分析 |
3.1 妇幼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不公平 |
3.1.1 妇幼健康结果指标的差异 |
3.1.2 妇幼健康结果指标差异的成因分析 |
3.2 妇幼死亡率结构分析 |
3.2.1 儿童死亡年龄分布集中在新生儿期 |
3.2.3 儿童与孕产妇死亡原因在不同地区有不同表现 |
3.3 妇幼卫生服务利用有明显改善但依然不足 |
3.3.1 住院分娩率显着提高但利用限制依然存在 |
3.3.2 农村地区产前检查整体尤其不足 |
3.3.3 儿童计划免疫扩大但西部偏远地区依然有待加强 |
3.4 我国儿童营养现状分析 |
3.4.1 营养不良状况在落后农村依然严峻且地域不均衡加剧 |
3.4.2 微量营养缺乏性营养不良形势不容乐观 |
3.4.3 母乳喂养倡导与实施不足 |
3.5 儿童营养面临的主要挑战 |
3.5.1 全面改善儿童营养任重道远 |
3.5.2 很多国际公认的儿童营养干预措施在国内尚未开展 |
3.5.3 改善儿童营养不良要克服城乡与地域差异 |
3.5.4 欠发达农村地区严重的营养不足与城市过剩型营养不良并存 |
3.5.5 母乳喂养、微量营养素补充方面干预不足 |
3.5.6 面向需方的营养干预手段还不发达 |
3.6 服务供给不足导致服务筹资中的个人付费比例高 |
第四章 政府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益分析 |
4.1 政府资源配置存在多重不公平 |
4.2 保障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是实现医改目标的必要条件 |
4.3 各级政府卫生资源配置的地域性不公平 |
4.3.1 省际政府资源配置存在普遍不公平 |
4.3.2 省内地市、区县间卫生资源配置同样不公平 |
4.4 政府卫生资源在人群间配置存在不公平 |
4.5 政府卫生保障项目在促进卫生公平方面作用有待提高 |
4.5.1 针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 |
4.5.2 对不同医疗保险项目作用的评价 |
4.6 政府卫生资源配置效益偏低 |
4.6.1 政府资源配置向高级医疗机构倾斜 |
4.6.2 政府资源配置未能按成本效益原则分配 |
4.6.3 政府资源配置对供方的激励机制扭曲——以卫生服务支付为例 |
4.7 政府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问题 |
4.7.1 卫生支出责任下沉 |
4.7.2 转移支付体制需要改善 |
第五章 妇幼卫生营养服务筹资与管理的国际经验 |
5.1 妇幼卫生服务筹资与管理的国际经验 |
5.1.1 来自发达国家的经验 |
5.1.2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
5.1.3 国际经验的启示 |
5.2 早期儿童营养服务筹资与管理的国际经验 |
5.2.1 儿童营养公共干预的重要性 |
5.2.2 经济、有效的营养干预政策 |
5.2.3 儿童营养典型干预模式案例一——营养校餐项目 |
5.2.4 儿童营养干预典型模式案例二——有条件现金救助 |
5.2.5 儿童营养干预典型模式案例三——以社区为基础的的儿童营养干预 |
5.2.6 国际儿童营养政策的启示 |
5.3 妇幼卫生营养服务供方支付模式的国际经验 |
5.3.1 国际上对供方支付激励的一般做法 |
5.3.2 初级保健服务提供的支付方式 |
5.3.3 住院服务提供的支付方式 |
5.3.4 对国际上供方支付方式经验的总结 |
第六章 我国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保障的政策建议 |
6.1 确立政府保障妇幼卫生营养服务的基本思路 |
6.2 现阶段基本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包的确立与实施 |
6.2.1 确定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包应遵循的原则 |
6.2.2 基本服务包的具体内容 |
6.3 进一步完善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的筹资体系 |
6.3.1 改革完善以税收为主导的多元筹资模式 |
6.3.2 社会保险筹资应针对弱势人群设置必要的费用减免 |
6.3.3 个人付费仅限于非基本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 |
6.4 纠正政府资源配置不公平与低效的公共管理改革 |
6.4.1 建立各级政府的问责机制 |
6.4.2 改革地方政府的绩效考评 |
6.4.3. 加强民众参与 |
6.5 改革妇幼卫生与营养服务的供方支付方式 |
6.5.1 调整我国初级保健机构的供方支付方式 |
6.5.2 改革对医院的供方支付方式 |
6.5.3 积极开展多种支付方式的尝试 |
6.6 加强妇幼卫生与营养状况的监测与信息采集 |
6.6.1 健全妇幼卫生监测体系 |
6.6.2 建立完善妇幼营养监测体系 |
6.6.3 完善妇幼卫生与营养分类数据的采集 |
主要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后记 |
四、简述泰国的社区卫生筹资(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湖区与老挝湄公河流域血吸虫病消除策略比较研究[D]. 单翔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2]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D]. 李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分析与对策研究[D]. 苏巍巍. 吉林大学, 2020(01)
- [4]资讯、援助和规则 ——国际因素影响泰国卫生治理的三种途径[D]. 陈礼豪. 暨南大学, 2020(04)
- [5]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道德风险控制研究 ——以广西A市为例[D]. 苏亚莉. 广西大学, 2020(07)
- [6]中国云南省与柬埔寨的卫生体系比较研究[D]. 龚雪蕾.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7]基于全民健康覆盖的基本公共卫生公平研究[D]. 陈菲.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8]中国云南省与缅甸卫生体系比较研究[D]. 廖爱梅.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9]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整合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于梦根,袁蓓蓓,孟庆跃.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9(06)
- [10]建立和完善妇幼卫生营养保障之初探[D]. 牟岩.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