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合会国家石化发展机遇展望

海合会国家石化发展机遇展望

一、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石化发展机会的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徐曼[1](2021)在《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文中指出北极问题在21世纪伊始就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以及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高使该地区凸显出的经济价值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对北极地区巨大经济潜力和地缘政治地位的再认识使环北极国家和域外国家开始围绕北极发展勾织蓝图。在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北极地区的发展是环北极国家整体实力的综合表现,国家能否采用合理开发政策来适应经济变化趋势、充分发挥本国的要素禀赋优势是北极开发的关键问题。俄罗斯作为北极地区面积最大、拥有最长海岸线的国家,在北极开发问题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出台了积极的开发政策,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实际上,俄罗斯北极开发在21世纪初的酝酿阶段到至今的强化运行阶段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试图对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北极开发进行宏观性研究以窥探其开发路线与逻辑,并将重点放在21世纪以来的开发政策,主要研究对象为具有代表性的航道通行、油气资源开发以及“支撑区”建设领域。本文以要素禀赋、“增长极”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对俄罗斯北极地区十多年的开发演变进行归纳与剖析。本文发现,俄罗斯北极开发是在北极战略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核心实质上是安全与发展两大主题,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其中,北极地区核战略威慑的军事安全、北极大陆架划分的领土安全、北方航道通行控制的航道安全、自然资源开采的能源安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社会安全以及对气候环境进行保护的生态安全,都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在这种战略逻辑下,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路径主要表现在开发动因和现实目标指导下的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安全的政策实施。在这一路径下,俄罗斯北极开发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由笼统向重点领域展开、开发范围由宽泛向某些具体项目展开,开发方式由粗放向可持续发展展开,开发措施由单边管控向寻求国际合作展开。目前,北极开发的某些领域向良好的态势发展。21世纪以来,俄罗斯联邦在采取投资和税收等优惠经济政策,数字化医疗、住房安置和教育等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生态监控、消除积累污染物和保护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等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强化军事力量部署和应对开发中的紧急事故等地区安全政策的背景下,对北方航道通行、油气资源开采以及“支撑区”建设三个方面采取了既具共性也具特性的领域开发。共性主要体现在,首先,三个领域的开发与本国经济水平、世界格局和整个全球经济发展相关,经济的繁荣程度决定着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效果;其次,由于北方航道运输的主要货物集中在能源资源领域,能源资源开采程度以及“支撑区”项目建设的进展直接影响了航道通行的效率,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特性则主要表现在,航道通行、油气开采和支撑区建设的模式、方向和评估的方法完全不同。首先,在开发模式和方向上,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俄罗斯对航道进行了管理框架的构建、通航法律制度的规范以及发展一切与运行相关的运输工具、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支持。利用资源禀赋的特点对北极地区陆上和大陆架的油气资源进行分析,总结了油气综合体战略管理模式和国际勘探开发模式,并探究油气未来发展的方向。运用增长极理论方法继续对推进北方海航道建设和能源资源开发两个战略目标而规划出的重点建设区域,虽然区域轮廓模糊,但也是旨在实现俄罗斯北极战略利益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前瞻区域;其次,在评价方法上,北方航道采用了总货物运输量、过境货物运输量及货物、重要港口货运量以及破冰船运行时给俄罗斯带来的经济收入分析了航道的利用率。油气资源开发从北极地区资源开采所占份额、开采量、对主要合作伙伴国的运输量以及促进本国技术和设备进口替代化的角度分析开采效率。因“支撑区”概念落实较晚,仅取得了一些效果,而它是以总体规划的实施阶段和项目开发进程以及是否建立以矿产资源为核心的产业集聚为评判标准。通过对航道、油气和支撑区建设三个层面的开发过程和成效分析,俄罗斯北极的主要开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与取得的成果相比,实际上面临的阻碍因素更多,这些因素主要由整体上存在的短时间难以解决或调和的矛盾以及各领域在开发中面临的问题所组成。从整体来看,国际经济制裁的延长、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投资环境的持续恶劣、劳动力资源的不断减少、爆发地区冲突的预期以及生态环境的脆弱,这些都加大了俄罗斯北极开发难度,影响了北极开发进程。从重要领域来看,在航道通行方面,国际航运业危机、油气价格下跌、与传统航线的竞争以及气候条件的恶劣等降低了北极航道通行的红利;在油气资源开采方面,油气项目开采风险高以及俄联邦为保障能源安全而限制国内外企业参与油气使原本规划好的项目举步维艰;在“支撑区”建设方面,俄联邦对各支撑区投入的融资结构差距大、项目建设的资金筹措难度大和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太大使“支撑区”难以均衡发展。俄罗斯北极地区开发对本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为其他国家发展进行北极活动提供了依据,为了最大限度地营造有利于北极开发的国际环境和氛围,俄罗斯以和平、开放的姿态加强同北极域内外国家的合作,可以说,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效果和克服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取决于国际合作的发展。但受西方制裁影响,俄罗斯与美欧开发合作的项目或推迟或停滞。在此情况下,中俄北极合作存在着利益诉求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实现全方位战略对接的可行性以及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必要性,虽然两国合作存在一定的制约,但从长远来看,中俄北极合作不仅有利于成为两国关系中合作的新亮点,更有助于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时,树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大国典范。

刘景珍[2](2021)在《英语在海湾阿拉伯国家的传播》文中研究表明英语是迄今为止人类语言史上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强的语言,它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相互交织,已经成为塑造世界的力量之一。鉴于语言传播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行为,目前语言传播领域的研究尚未能对此提供有力的解释和指导。但研究者们仍在不断地探索,结合不同的对象国/地区进行挖掘,旨在找到英语传播背后的动因机制。本研究在完善Cooper(1979,1982)的语言传播研究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语言政策与规划学、传播学、语言经济学等相关理论,通过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沙特和伊拉克这7个海湾阿拉伯国家的英语传播以历时与共时、整体与个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和剖析。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英语在海湾阿拉伯地区的传播历经铺垫期、兴盛期和矛盾期。英保护国体制并不是影响英语传播的主要因素。石油经济的兴起才真正促发了英语传播,向知识经济的转型为英语传播接力,而海湾阿拉伯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本土语言文化的重视和回归成为英语进一步传播的阻力;(2)各对象国个案研究的结果印证了经济和文化是影响英语在海湾阿拉伯国家传播的主导因素,但在人口、历史、政治和地缘因素的调节和制约下,英语在海湾阿拉伯国家的传播又表现出各自的特色;(3)综合历时与共时、整体与个案的分析结果,笔者提出了英语传播的“经济驱动-文化互化模式”。“经济驱动-文化互化模式”不但验证了 Quirk(1988)语言传播“经济文化模式”的宏观传播思想,还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出具体的英语传播机制。“经济驱动-文化互化模式”的提出不仅为语言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些新思路,而且给国际中文传播实践也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田冉冉,杨言洪[3](2021)在《全球能源变局下海湾产油国的战略选择》文中认为当前,能源问题与气候变化问题高度融合,全球能源系统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加剧了能源转型的不确定性和石油市场供需失衡的影响,世界能源前景面临巨变。高度依赖石油财政的海湾国家亟需寻求适应性战略,以应对经济难局。财政紧缩政策和产油国联合减产等纾困措施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政压力,但要实现经济自主和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快重塑地区国家经济结构。长期来看,经济多元化仍应是海湾产油国应对全球能源变局的战略方向,而重视发挥石油产业在转型期间的战略作用,将碳循环经济作为多元化转型跨越发展的基石,依然是海湾产油国实现经济良性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马小东[4](2021)在《萨勒曼国王执政以来沙特阿拉伯社会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会改革是萨勒曼国王执政以来沙特国家整体转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沙特国家转型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社会改革服务于经济改革。沙特社会改革有其深刻推动因素。经济因素方面,世界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导致沙特经济下滑并急于实现经济多元化,经济改革需要配套的社会改革支撑;人口因素方面,沙特年轻人口膨胀,他们对国家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期待促进沙特社会改革;宗教因素方面,长期以来教权相对王权地位的不断下降、宗教的政治依附性是社会改革的有利条件;政治因素方面,萨勒曼上台打破王室原有权力结构,需要改革成果支撑以巩固其统治合法性。萨勒曼国王执政以来,社会改革举措频繁,效果较为明显。宗教方面,通过重塑部分宗教机构职能,倡导宗教温和化助力经济发展,进一步解放劳动力,营造对外开放的良好社会氛围,但以教立国、政教联盟的根基没有变;生活娱乐方面,通过充分开放旅游业,打造本土娱乐业等措施发展非石油行业,创造就业机会,营造宽容多元社会氛围,建设更有活力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弱化泛伊斯兰主义转而强化沙特国家意识、沙特民族意识;妇女权利改革成效显着,放宽妇女社会限制,为其充分参与经济建设创造条件,增加妇女就业、鼓励妇女创业,充分利用另一半国民劳动力。沙特社会改革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石油价格持续低迷、疫情的冲击和对“投资立国”的依赖导致经济改革的曲折,经济改革是否成功决定社会改革成果是否能够巩固;沙特教育体系,尤其是高等教育目前无法为沙特经济转型、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提供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庇护社会体系的僵化和旧政治制度的历史惯性一定程度上阻碍改革措施的落地;深度融入国际社会也会冲击沙特传统文化,或引发文化混乱,导致传统和现代的对立;中东地缘政治持续动荡,间或影响沙特国内改革顺利进行。

黄宇豪[5](2020)在《伊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以来,各类合作项目扎实启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世界经济复苏和沿线国家民生改善注入了新鲜动力。倡议发展至今,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提升。然而作为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伊朗参与“一带一路”的进程却相对缓慢。伊朗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中伊之间的友好交往拥有丰厚的历史积淀。作为中东地区能源大国,伊朗与中国在发展需求上存在较高互补性,在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施压和制裁下,中伊合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加突显。“一带一路”倡议是当前中国最主要的外交和经济合作计划,中伊之间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成果却低于外界期待,探究伊朗各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至关重要。本文对伊朗政界、媒体、学术界涉及“一带一路”的相关表态、报道、报告以及学术文章进行了梳理分析,认为伊朗政界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总体积极,其认知阶段经历了观望期、期待迟疑并存期和认知深化期,目前已进入积极合作期。然而经过深层分析后发现,当前伊朗政界在参与倡议时仍存在矛盾心态。美国对伊的“极限施压”、伊朗经济发展规划与“一带一路”倡议契合是伊朗参与倡议合作的推力;“抵抗型经济”的排外性、伊朗“不要东方、不要西方”的外交基调、伊方对倡议在政治和安全方面的过度期许是阻碍合作的分力。伊朗官方通讯社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重点关注倡议的经济类报道和政治类报道,注重对“一带一路”的结果和评价进行建构。伊通社在报道中对倡议既有赞同也有批驳,在肯定“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经济利好的同时,又间接报道了他国猜忌,反映了伊通社对“一带一路”的基本态度是支持,但也力图通过全面性的报道,获取各方对“一带一路”的真实看法以作参考。伊朗学术界对倡议的研究全面,认知较为客观。伊朗学术界普遍认为倡议对伊朗的机遇大于挑战,机遇主要体现在经济机遇和安全机遇,伊朗可以利用“一带一路”,打破美国“极限施压”,缓解经济困境。然而,伊朗学术界对于挑战的解读主要基于传统的地缘理论,担忧倡议会使伊朗地缘经济落入中国控制,可能潜移默化使伊朗对中国形成依附,加剧地区竞争甚至侵蚀伊朗原有的地区市场。在倡议前景方面,认为域内外大国的干预是影响“一带一路”成功推行的主要因素。综合来讲,伊朗政界、媒体和学术界对“一带一路”基本持支持态度,但伊朗在参与“一带一路”时仍存在不确定因素,伊方比较关注合作过程中的中巴经济走廊以及瓜达尔港和恰巴哈尔港的关系、数字丝绸之路的安全问题等。中方首先需正视中伊在“一带一路”上的需求差异,并向西延展中巴经济走廊,实现走廊与伊朗对接。资金融通是影响中伊拓展合作的主要障碍,中伊应合力在倡议框架下解决资金流动困难。其次,中方必须加强媒体建设,提高宣传力度,掌控国际话语权,形成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战略叙事,尽量消除伊朗在“一带一路”尤其是数字丝绸之路上的担忧,提升两国在各领域的对话与交流。

李燕玉[6](2020)在《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资源形势的不断变化,世界各国围绕着全球资源控制权进行着激烈博弈,部分国家则制定实施了相应的海外资源开发战略。战后,日本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际资源供求形势的不断变化,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外资源开发战略及配套措施体系,在高效开发利用海外资源的过程中成效显着。在政府、独立行政法人机构、企业三方组成的良性互动机制下,日本政府主导的海外资源开发支援体系发挥着对内稳定资源供给、保证资源安全,对外增强日本资源开发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这对于中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制定及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近年来,中国资源开发国际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以石油、天然气为主,逐步扩展到了煤炭、电力、风能、生物质燃料、核能、能源科技等领域,合作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西方国家恶意狙击、资源民族主义影响以及国际资源市场剧烈波动的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了特点鲜明、成效显着的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作为研究对象,以国际投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外交理论、国际地缘政治理论为支撑,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背景、特征、实施过程及体系构成,重点研究了日本实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组织、经济、外交、技术等措施,并通过评价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措施的成效,总结其经验,并对我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简要回顾了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形成历程,系统梳理了日本海外资源开发现状及战略体系实施现状,分析得出,日本获取海外资源的形式从单纯购买,逐渐转变为融资开发、合作开发及自主开发,且自主开发比率在不断上升,在战略布局上通过几十年的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动和政策演变,已经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海外资源布局,其海外资源的开发和并购遍布世界各大洲。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体系经过形成、确立、完善阶段,目前已形成扶持领域全面无缝隙、扶持力度强;政府引领、行政法人协调、企业组织实施,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资源外交全方位的战略体系特点。(2)重点探讨了日本实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分析得出,作为组织措施,具体包括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加强各参与机构的内部协作;作为经济措施,具体包括实施海外资源基地补贴政策、建立海外资源风险勘查补助金制度等财政援助措施,投融资、债务担保等金融援助措施,实施备用金制度、税费特别扣减制度、税收抵免制度、资源开发亏损准备金制度等税收援助措施,以及设立资源能源综合保险、海外投资保险等保险援助措施;作为外交措施,包括推行综合性、多层次性资源外交策略,实施发挥技术、产业优势的资源外交策略,以及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组织加强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作为技术措施,包括针对不同资源改良和提高开发技术,对资源开发作业现场进行技术援助,实施技术支持与咨询及技术人才培养,向资源国提供技术援助,以及大力支持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3)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理性评估了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推进措施的成效,研究证明,推进措施的有效实施拓宽了海外资源开发范围、提升了资源自主开发比率、增加了企业参与海外资源开发项目与权益。在提高资源开发效率方面,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得出的结果是,在总效率分析上,1995、2005、2012这三个年份效率最高,此外,从2013年到2018年也体现出规模报酬递增,说明资源产出的增加比例是大于政府的投入增加比例,即政府的政策措施达到了提高资源开发效率的效果,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中也可以发现除了2016年之外,其它年份都表现出较高水平。(4)借鉴日本海外资源战略推进措施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海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建议。建立一套包括政府、独立行政法人机构、企业三方有效联动的海外资源开发国际化战略体系,以政府牵头做好开发前期合作关系的确立,做好人力资本、技术安全、基础设施服务等方面的政策保障;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海外资源开发活动,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除产业链上的行政垄断现象,加速市场化改革进程;提高资源开发企业的公关能力建设,加强与资源国的深度合作,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做好长期、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孙德刚,王亚庆[7](2020)在《整体对接:论中国与沙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文中指出沙特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资金和区位优势;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中国与沙特建交30年来,两国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经历了能源合作伙伴、战略性友好伙伴和全面战略伙伴三个阶段,形成相互依存的整体合作关系。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目标契合,两国合作受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东地缘政治剧烈变动和中沙优势互补等因素影响,具有顶层设计、全球布局、机制对接和多维合作的特点。展望未来,中沙关系的发展需处理好"中国—美国—沙特"大三角和"中国—伊朗—沙特"小三角的关系,统筹旧平台与新机制,加强中沙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中沙整体合作促进了东亚与西亚的互联互通,有助于亚洲大国探索符合各自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进而增强亚洲共同体意识。

王煜[8](2020)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探析》文中指出本文以美国与联合国的互动为分析框架,从联合国成立以来美国不同时期多边外交政策与联合国自身角色演变及主要机构改革两条线索出发,分析了冷战结束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特点,并对两者互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绪论部分提出研究对象和主要问题。首先提出本文研究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及相关理论工具。然后对国内外学术界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大致梳理,以此为基础提出本文的研究重点问题。第一章回顾冷战前美国与联合国的历史渊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理论流派。第二章分析冷战终结对美国的联合国政策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并由此明确贯穿全文的两条分析线索,一是美国国别线索,重在析清冷战终结对美国国内外政局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美国对待多边外交工具的态度演变及其国际组织战略特点。二是联合国发展演变线索,重在分析冷战终结对联合国角色的影响及联合国面临的改革压力。通过两条线索交织互动分析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双重性特点。第三章重点运用历史和比较分析方法,对冷战结束后美国各届政府对联合国政策进行逐一梳理。在回顾各届政府多边外交政策的理论渊源和现实背景的基础上,总结出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表象特征和内在动力。第四章重点运用案例分析,以美国对联合国具体事务的政策(包括秘书长人选、安理会改革、发展与人权问题,联合国会费等)为案例展开研究,一方面分析了美国的联合国政策对联合国机构的直接影响和效力,另一方面研究了美国与联合国互动中后者对前者存在的反作用,以及前者对此做出的反应。第五章尝试展望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重在分析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外交政策目标的调整及其制约因素,以及现阶段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一系列变化可能对二者互动带来的深远影响。本文分析研究表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存在较为明显的功能性定位,从政策表层看,美国对联合国政策在不断调整变化;但分析其内在动因则发现,美国从联合国擭取权力与利益的的本质从未改变,变化的只是维护利益的方式和手段。本文尝试梳理冷战结束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变”与“不变”,揭示美国利用联合国服务其国家利益的内在本质,探寻未来多边格局的走向与应对之策。

苏航[9](2020)在《基于竞争情报的化工企业风险预警体系研究》文中指出受益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进步以及国内外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我国的化工产业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化工产品市场化的高速发展以及商品交易信息的高度透明化,化工产品的竞争形势和市场发展状况日趋复杂,化工企业的风险也日趋增大。因此,客观、及时地识别化工企业风险影响因素,建立统一的基于竞争情报的化工企业风险预警体系,科学评价化工企业潜在风险,分析并控制和防范化工企业风险,对于我国化工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就此展开研究,以期为化工企业的风险预警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本文对企业风险预警研究、企业竞争情报研究和化工企业风险预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和说明,并对竞争情报和企业风险预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包括两者的契合以及竞争情报在风险预警中的特征。其次,结合化工企业特点、风险因素识别程序、原则和方法以及前文的研究从化工企业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接下来构建了基于竞争情报的化工企业风险预警体系,主要包括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风险预警情报收集、风险预警情报评价、风险预警情报分析与传递以及风险预警警情应对整个过程,最后,对青岛海湾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案例分析,以验证该体系中情报收集和情报评价环节的可行性。这样,使本文在理论上有所创新的同时,在实践中也能够发挥重要的现实作用,为基于竞争情报的化工企业风险预警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Al-Soufi Ali Raed Ali Nasser[10](2020)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也门双边贸易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一名也门留学生,笔者始终关注中国与也门的双边贸易。在当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世界上众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都在变得日趋密切。“一带一路”倡议与政策的提出,让中国更加重视位于自身与海湾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也门在海湾阿拉伯国家中处于经济较不发达的地位,近年来由于陷入内战,经济水平长期低迷,急需寻求经济重建的帮助与动力。为了长远的发展,加强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中国和也门两国之间贸易发展的历史、现况以及贸易具备的特点展开了研究。对近年贸易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知,目前中国和也门之间的进出口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中国主要从也门进口以石油为主的能源产品,同时向也门出口机电、化工、建材等产品。本文提出观点认为,中国和也门在当代有着友好的贸易往来,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存在诸多机遇,但同样的,也存在诸多制约贸易发展的因素。结合当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国际环境,本文论述了两国产品进出口贸易过程中应该克服的问题,并重点论述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与丝绸之路基金这两项基于“一带一一路”倡议的国际公共产品能够为中国与也门之间贸易所提供的助力。之后,笔者进一步结合“一带一路”政策的发展与未来,论述了中也两国加强双边贸易的具体方针。总体来说,本文研究认为将来中也两国之间有着很好的长远的经贸发展前景,能够在经济合作方面有非常多的空间,未来中国和也门能够在更多门类、更多领域的产品贸易之间达成合作。两国需要由政府加强互信,企业深化合作,遵循平等尊重、互利互惠的原则,发扬自身的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在经济上实现有效的合作与发展。

二、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石化发展机会的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石化发展机会的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北极地区开发的研究
        1.2.2 关于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总体研究
        1.2.3 关于俄罗斯北极开发具体领域的研究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相关概念
        2.1.1 北极地区范围及开发概念
        2.1.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范围
        2.1.3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范畴
    2.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动因
    3.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历史沿革
        3.1.1 探索发现-奠定基础阶段(1917-1990)
        3.1.2 机制重组-机制转型阶段(1991-1999)
        3.1.3 政策酝酿-实际启动阶段(2000-2011)
        3.1.4 政策强化-全面开展阶段(2012-至今)
    3.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现实动因
        3.2.1 北极开发的经济利益动因
        3.2.2 北极开发的社会环境动因
        3.2.3 北极开发的政治安全动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目标与政策
    4.1 俄罗斯北极开发目标
        4.1.1 促进俄罗斯北极地区经济增长
        4.1.2 推动俄罗斯北极地区社会发展
        4.1.3 保护俄罗斯北极地区生态环境
        4.1.4 保障俄罗斯北极地区国家安全
    4.2 俄罗斯北极开发政策
        4.2.1 北极开发的招商引资政策
        4.2.2 北极开发的财政税收政策
        4.2.3 北极开发的社会保障政策
        4.2.4 北极开发的环境保护政策
        4.2.5 北极开发的地区安全政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重点领域及推进措施
    5.1 挖掘地理禀赋:完善北方海航道运营管理体系
        5.1.1 构建联邦、区域、公司三级管理架构
        5.1.2 遵循无害通行和过境通行的法律制度
        5.1.3 建设“北方海航道”通行的运营模式
    5.2 利用资源禀赋:加强油气资源开发
        5.2.1 北极陆上及大陆架的油气资源开发现状
        5.2.2 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模式
        5.2.3 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方向
    5.3 培育新增长极:建设“北方发展支撑区”
        5.3.1 “支撑区”构想的政策出台
        5.3.2 基于经济地理方法探究的“支撑区”内项目选择标准
        5.3.3 “支撑区”的规划:打造北极开发增长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成效及制约因素
    6.1 俄罗斯“北方海航道”通行的效果评估
        6.1.1 “北方海航道”的物流运输成效显着
        6.1.2 “北方海航道”开发面临的困境
    6.2 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开采的效果评估
        6.2.1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占比逐年提升
        6.2.2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6.3 俄罗斯北极“支撑区”建设的效果评估
        6.3.1 北极“支撑区”建设实施效果尚未明显体现
        6.3.2 北极“支撑区”建设面临的局限性
    6.4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制约因素
        6.4.1 投资环境较差影响北极项目运行潜力
        6.4.2 劳动力潜力弱难以支撑北极开发力度
        6.4.3 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加大“资源诅咒”风险
        6.4.4 生态环境脆弱增加可持续发展难度
        6.4.5 西方国家制裁严重延缓北极开发进程
        6.4.6 对北极地区爆发冲突的担忧降低合作意愿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
    7.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国际化趋势
        7.1.1 俄罗斯北极开发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7.1.2 俄罗斯北极开发国际合作的可行性
    7.2 中俄北极开发的重点合作领域
        7.2.1 依法并合理利用北极资源的合作
        7.2.2 建设并开发北极航道通航的合作
        7.2.3 开拓并实现北极旅游休闲的合作
        7.2.4 保护北极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合作
        7.2.5 积极探索并认识北极科考的合作
    7.3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制约因素
        7.3.1 中俄关于“冰上丝绸之路”概念的分歧
        7.3.2 航道通行问题制约合作项目的收益
        7.3.3 积极寻求北极合作的国家间竞争带来的压力
    7.4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模式探索
        7.4.1 本国资金投入与多方资本参与相结合
        7.4.2 北极项目开发与生态理念相结合
        7.4.3 选择可行建设项目与模块化架构相结合
        7.4.4 支撑区建设与中俄“冰上丝绸之路”相结合
        7.4.5 中俄北极“公域”合作与参与俄罗斯国内建设相结合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2)英语在海湾阿拉伯国家的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
        1.1.1 语言传播研究中英语的凸显
        1.1.2 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区域国别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语言传播的理论研究
        1.2.2 海湾阿拉伯国家的英语传播研究
        1.2.3 本节小结
    1.3 研究问题与方法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语言传播研究分析框架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语言传播
        2.1.2 英语传播
        2.1.3 海湾阿拉伯国家
        2.1.4 地租经济
        2.1.5 知识经济
        2.1.6 文化互化
    2.2 语言传播研究的五大要素
        2.2.1 传播背景
        2.2.2 传播主体
        2.2.3 传播内容
        2.2.4 传播模式
        2.2.5 传播成效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英语在海湾阿拉伯地区的现状
    3.1 海湾阿拉伯地区复杂的语言环境
        3.1.1 多元文化汇集下的多语共存
        3.1.2 阿拉伯语的双言及式微现象
    3.2 英语的多面角色
        3.2.1 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2.2 外籍人口的沟通桥梁
        3.2.3 国民就业的制约筹码
        3.2.4 教育改革的焦点
        3.2.5 外宣和外交的工具
        3.2.6 西方文化的象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英语在海湾阿拉伯地区的传播历程
    4.1 英语传播的铺垫期(1820s~1910s)
        4.1.1 奥斯曼帝国时期英语传播的萌芽
        4.1.2 英国保护国体制下英语的缺席
        4.1.3 阿英双语者的出现
    4.2 英语传播的兴盛期(1920s~1990s)
        4.2.1 促发英语传播的石油经济
        4.2.2 现代化建设中兴起的英语传播
        4.2.3 西方文化助推英语传播
    4.3 英语传播的矛盾期(2000s~现在)
        4.3.1 “9.11”事件后英语的强势传播
        4.3.2 经济转型对英语传播的影响
        4.3.3 本土语言民族主义的觉醒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湾阿拉伯各国的英语传播
    5.1 阿联酋
        5.1.1 语言社区概述
        5.1.2 缺乏语言接触的英保护体制
        5.1.3 经济驱动的英语传播
        5.1.4 助推英语传播的四次教育改革
        5.1.5 本土文化回归与英语传播的制衡
    5.2 阿曼
        5.2.1 语言社区概述
        5.2.2 契约关系下有限的英语输入
        5.2.3 石油催生的英语传播
        5.2.4 强调英语交际的教育改革
        5.2.5 英语传播带来的社会与文化冲击
    5.3 巴林
        5.3.1 语言社区概述
        5.3.2 保护体制对巴林行政英语的影响
        5.3.3 石油和外籍劳工共助英语传播
        5.3.4 通过教育改革提升英语能力
        5.3.5 国家发展战略中英语的淡化
    5.4 卡塔尔
        5.4.1 语言社区概述
        5.4.2 保护国时期英语外来词的传播
        5.4.3 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对英语的矛盾需求
        5.4.4 以英语为中心的教育转向
        5.4.5 阿拉伯语回归中的语言平衡
    5.5 科威特
        5.5.1 语言社区概述
        5.5.2 保护国时期的行政和外交语言
        5.5.3 随着石油经济兴起的英语
        5.5.4 助推英语传播的教育体制
        5.5.5 亲美文化下英语的流行
    5.6 沙特
        5.6.1 语言社区概述
        5.6.2 英国与英语的到来
        5.6.3 石油业带动的英语传播
        5.6.4 从自发到被迫的英语教育
        5.6.5 西方文化与瓦哈比思想的悖逆
    5.7 伊拉克
        5.7.1 语言社区概述
        5.7.2 委任统治下英语教育的推广
        5.7.3 英语从二语到外语的变迁
        5.7.4 伊拉克战争后英语的流行
        5.7.5 牵制英语传播的多方因素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经济驱动-文化互化传播模式
    6.1 经济驱动-文化互化模式的构成
        6.1.1 五大传播要素的特征
        6.1.2 传播机制的多维双重结构
    6.2 经济驱动与文化互化在语言传播中的互动
        6.2.1 经济驱动是语言传播的源动力
        6.2.2 文化互化是语言传播的博弈场
        6.2.3 经济驱动与文化互化的辩证统一
    6.3 经济驱动-文化互化模式的意义
        6.3.1 对语言传播理论研究的推进
        6.3.2 对中文国际传播实践的启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
    7.3 研究局限
参引文献

(3)全球能源变局下海湾产油国的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 全球能源发展新态势
    (一) 能源转型趋势
    (二) 能源转型速度
    (三) 国际石油市场变局
二、 海湾产油国的短期应对路径: 财政紧缩与联合减产
三、 海湾产油国的长期战略选择: 碳循环经济与经济多元化
    (一) 发挥石油产业在能源转型中的战略作用
        1. 石油需求前景
        2. 碳循环经济
        3. 可行性措施及现实挑战
        第一,新型技术投入。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创建新型商业模式。
        第四,建立支持性政策。
    (二) 推动经济多元化转型
四、 结语

(4)萨勒曼国王执政以来沙特阿拉伯社会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沙特社会改革的动因和背景
    第一节 世界能源供需变化与沙特经济下滑
    第二节 沙特年轻人口膨胀与社会治理压力
    第三节 王室权力更替与巩固统治需要
    第四节 宗教的政治依附性为社会改革提供有利条件
第二章 沙特社会改革举措和效果
    第一节 宗教温和化助力经济发展
    第二节 建设更有活力的社会
    第三节 强化国家民族意识
    第四节 改革成果显着
    第五节 其他公共福利提升
第三章 沙特社会改革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 经济改革的曲折性影响社会改革进程
    第二节 高等教育转型困难
    第三节 庇护型社会体系僵化
    第四节 深度融入国际社会冲击传统文化
    第五节 地缘政治持续动荡置沙特于“安全困境”
结语
参考文献

(5)伊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论文结构及理论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
第一章 伊朗政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第一节 伊朗政界关于“一带一路”的表态
        一、宗教领袖关于“一带一路”的表态
        二、总统关于“一带一路”的表态
        三、伊斯兰议会关于“一带一路”的表态
        四、财经部关于“一带一路”的表态
    第二节 伊朗政界对“一带一路”的认知特点
        一、全局性认知为主,缺乏深入分析
        二、总体认知积极
    第三节 伊朗政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变化
        一、伊朗政界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变化的四个阶段
        二、当前伊朗政界参与“一带一路”的矛盾心态
    小结
第二章 伊朗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第一节 伊朗媒体研究样本采样
    第二节 样本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认知
        一、高层框架分析
        二、中层框架分析
        三、低层框架分析
    小结
第三章 伊朗学术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第一节 伊朗学术界样本选择及数据概况
        一、伊朗智库研究采样
        二、伊朗学术期刊采样
        三、样本对“一带一路”的基本态度
    第二节 伊朗学术界样本对“一带一路”的综合认知
        一、样本对“一带一路”的性质与逻辑认知
        二、样本对“一带一路”的目的与意图认知
        三、样本对“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认知
        四、样本对“一带一路”的前景与可行性认知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基本内容和框架
    1.5 创新与不足
        1.5.1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5.2 主要不足
第2章 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一般分析和理论基础
    2.1 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一般分析
        2.1.1 资源的概念界定及分类
        2.1.2 海外资源开发的概念界定及形式
        2.1.3 资源外交的概念界定
    2.2 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
        2.2.2 国际投资理论
        2.2.3 资源外交理论
        2.2.4 国际地缘政治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背景及海外资源开发现状
    3.1 日本实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背景
        3.1.1 对海外资源依赖度不断加大
        3.1.2 海外资源开发面临新的挑战
    3.2 战后日本海外资源开发现状
        3.2.1 战后30年海外资源开发情况
        3.2.2 20世纪90年代之后海外资源开发现状
    3.3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布局现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确立及实施现状
    4.1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4.1.1 1950~1960年代:探索阶段
        4.1.2 1970~1980年代:初步形成阶段
        4.1.3 1990年代:确立阶段
        4.1.4 21世纪后:完善阶段
    4.2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体系的特点
        4.2.1 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体系
        4.2.2 政府、独立行政法人机构和企业三者良性互动体系
        4.2.3 全方位资源外交体系
    4.3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现状
        4.3.1 在中东地区的实施现状
        4.3.2 在非洲地区的实施现状
        4.3.3 在其他地区的实施现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组织措施
    5.1 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
        5.1.1 领导机构
        5.1.2 服务机构
        5.1.3 推进机构
        5.1.4 执行机构
    5.2 加强各职能机构的内部协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经济措施
    6.1 财政政策措施
        6.1.1 实施海外资源基地补贴政策
        6.1.2 建立海外资源风险勘查补助金制度
    6.2 金融政策措施
        6.2.1 金融政策的具体内容
        6.2.2 金融政策的具体成果
    6.3 税收政策措施
        6.3.1 实施备用金制度
        6.3.2 实施税费特殊减免制度
        6.3.3 实施税费抵扣制度
        6.3.4 实施资源开发亏损准备金制度
    6.4 保险政策措施
        6.4.1 设立海外事业资金贷款保险
        6.4.2 设立海外投资保险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外交措施
    7.1 推行综合性、多层次性资源外交策略
        7.1.1 以加强高层往来为引领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7.1.2 以技术资金援助为手段树立良好国家友好形象
        7.1.3 积极利用国际合作平台拓展开发空间
    7.2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外交措施的效果
        7.2.1 中东地区资源开放程度及合作模式
        7.2.2 日本在中东地区的资源外交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技术措施
    8.1 针对不同资源改良和提高开发技术
        8.1.1 石油天然气资源
        8.1.2 金属矿产资源
    8.2 对资源开发作业现场进行技术援助
        8.2.1 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作业现场
        8.2.2 金属矿物资源开发作业现场
        8.2.3 煤炭资源开发作业现场
    8.3 技术支持及国内技术人才培养
        8.3.1 技术支持
        8.3.2 开放技术中心实验室
        8.3.3 国内技术人才培养
    8.4 向资源国提供技术援助与人才培养
        8.4.1 提供技术方面的解决方案
        8.4.2 实施技术转移
        8.4.3 举办产油气国技术人员研修
        8.4.4 向资源国提供资源信息
        8.4.5 提供专门面向海外的技术教材
    8.5 大力支持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8.5.1 采取节能激励政策
        8.5.2 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
        8.5.3 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责任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推进措施的成效
    9.1 资源开发权益方面的成效
        9.1.1 拓宽了海外资源开发范围
        9.1.2 提高了资源自主开发比率
        9.1.3 增加了企业参与海外资源开发项目与权益
    9.2 资源开发效率方面的成效
        9.2.1 模型与方法介绍
        9.2.2 变量的选择与数据收集
        9.2.3 结论与分析
    9.3 本章小结
第10章 日本推进海外资源开发战略对中国的启示
    10.1 日本推进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经验教训
        10.1.1 经验
        10.1.2 教训
    10.2 中国海外资源开发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10.2.1 中国海外资源开发实施现状
        10.2.2 中国海外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10.3 积极推进中国海外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10.3.1 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10.3.2 行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10.3.3 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10.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7)整体对接:论中国与沙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 从单维到多维: 中沙构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历程
二、 凝聚共识: 中沙构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政治基础
    第一,中沙双方均辩证地看待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第二,中沙倡导符合各自国情的发展模式。
    第三,中沙一致认为应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
    第四,中沙共同倡导求同存异的国际关系准则。
三、 战略规划: 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路径选择
    (一) 顶层设计
    (二) 全球布局
    (三) 机制对接
    (四) 多维合作
四、 增量拓展: 中沙构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动力
五、 战略谋划: 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前景
六、 结语

(8)冷战结束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主要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架构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历史和理论渊源
    第一节 冷战结束前的美国与联合国
    第二节 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理论渊源与权力诉求
第二章 冷战终结对美国联合国政策的影响
    第一节 冷战结束后初期美国外交政策大辩论
    第二节 联合国地位与角色的变化
    第三节 冷战结束后美国联合国政策演变的双重逻辑
第三章 冷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对联合国政策之比较分析
    第一节 老布什政府:保守主义的有限合作
    第二节 克林顿政府:积极的多边主义
    第三节 小布什政府:“美国式的国际主义”
    第四节 奥巴马政府:实用的多边主义
    第五节 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
    第六节 冷战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变”与“不变”
第四章 美国对联合国具体事务的政策
    第一节 美国对联合国秘书长选举的政策主导和博弈
    第二节 美国对安理会改革的政策演进
    第三节 美国对联合国发展机构及发展议程的政策
    第四节 美国对联合国人权等社会事务的政策
    第五节 美国的联合国预算政策
第五章 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未来走向
    第一节 美国外交政策目标及其可能受到的制约
    第二节 联合国改革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美国联合国政策的未来走向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竞争情报的化工企业风险预警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企业风险预警研究
        1.2.2 企业竞争情报研究
        1.2.3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研究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竞争情报
        2.1.2 企业风险预警
    2.2 企业竞争情报的收集和加工
        2.2.1 企业竞争情报主要来源
        2.2.2 情报收集的要求
        2.2.3 风险情报加工
    2.3 企业风险预警与竞争情报的契合
    2.4 竞争情报在企业风险预警中的特征
3 化工企业风险影响因素识别分析
    3.1 化工企业特点
    3.2 化工企业风险因素识别的原则和程序
        3.2.1 化工企业风险因素识别原则
        3.2.2 化工企业风险因素识别程序
    3.3 化工企业风险因素识别设定条件
    3.4 基于竞争情报的化工企业风险因素分析
        3.4.1 化工企业风险外部因素分析
        3.4.2 化工企业风险内部因素分析
4 基于竞争情报的化工企业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4.1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与情报收集
        4.1.1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4.1.2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指标选取与确定
        4.1.3 指标解释及情报收集途径
    4.2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情报评价
        4.2.1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指标权重计算与确定
        4.2.2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指标分值计算
        4.2.3 基于物元可拓法的化工企业风险情报评价
    4.3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情报分析和传递
        4.3.1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情报分析
        4.3.2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情报传递过程原则
        4.3.3 风险预警情报传递中的交流
    4.4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警情应对
        4.4.1 化工企业巨警与重警应对措施
        4.4.2 化工企业中警与轻警应对措施
        4.4.3 化工企业无警状态应对措施
5 基于竞争情报的化工企业风险预警案例研究
    5.1 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5.2 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风险预警情报收集和加工
        5.2.1 调查对象
        5.2.2 问卷调查设计
        5.2.3 问卷结果整理
    5.3 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风险预警情报评价
        5.3.1 经典域、节域及待评物元确定
        5.3.2 关联度确定
        5.3.3 风险警度综合判断
    5.4 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风险预警警情结论与对策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也门双边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内容、创新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相关国际双边贸易的理论
        2.1.1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2.1.2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经贸合作文献研究
        2.2.2 中国与也门经贸合作文献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也双边贸易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3.1 中也双边贸易的发展进程
        3.1.1 改革开放以前中也双边贸易关系
        3.1.2 改革开放后的中也双边贸易关系
        3.1.3 新时期的中也双边贸易关系
    3.2 中也双边贸易现状及特点
        3.2.1 中也贸易总额发展现状
        3.2.2 中也贸易特点总结
    3.3 中也双边贸易发展中存在的机遇分析
        3.3.1 两国企业形成结构性互补
        3.3.2 中国企业技术竞争力优势
        3.3.3 新时期两国外交战略提供宏观利好
        3.3.4 具备有利的对中国政治与舆论基础
    3.4 中也双边贸易的制约因素分析
        3.4.1 中国企业普遍欠缺“本土环境”风险识别
        3.4.2 中国企业“国际化”能力的差距
        3.4.3 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存在不足
        3.4.4 也门政治环境、经济政策和贸易保护潜在风险
        3.4.5 国际经济环境有较大不确定性
        3.4.6 国际政治格局存在诸多风险性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也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及新背景下合作模式
    4.1 中也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
        4.1.1 中也能源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4.1.2 中国企业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4.2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也双边贸易合作新模式
        4.2.1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模式
        4.2.2 丝绸之路基金模式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也双边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5.1 “一带一路”对中也双边贸易影响及展望
        5.1.1 “一带一路”对中也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
        5.1.2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也双边贸易的展望
    5.2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也双边贸易合作的政策建议
        5.2.1 重视对也贸易人才的培养
        5.2.2 利用好“一带一路”相关国际公共产品
        5.2.3 也门强化自身产业建设
        5.2.4 尽可能消除地缘政治的负面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石化发展机会的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D]. 徐曼. 吉林大学, 2021(01)
  • [2]英语在海湾阿拉伯国家的传播[D]. 刘景珍.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3]全球能源变局下海湾产油国的战略选择[J]. 田冉冉,杨言洪.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21(03)
  • [4]萨勒曼国王执政以来沙特阿拉伯社会改革研究[D]. 马小东.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5]伊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研究[D]. 黄宇豪.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12)
  • [6]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研究[D]. 李燕玉. 吉林大学, 2020(01)
  • [7]整体对接:论中国与沙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J]. 孙德刚,王亚庆.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20(04)
  • [8]冷战结束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探析[D]. 王煜. 外交学院, 2020(08)
  • [9]基于竞争情报的化工企业风险预警体系研究[D]. 苏航.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10]“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也门双边贸易研究[D]. Al-Soufi Ali Raed Ali Nasser. 苏州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海合会国家石化发展机遇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