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WEB的手语新闻虚拟主持人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何颖[1](2021)在《面向聋哑人影视字幕识别的手语翻译平台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
王彦,曹芮[2](2020)在《寻找理想的听障手语主播:探讨1978年以来中国无障碍电视及其研究之政策、实践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自1978年首个电视手语节目录播至今,以手语播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中国无障碍电视已走过四十年发展历程,与改革开放同步。同时空的核心历史文献聚焦于政策环境、节目质量、手语主播三个视角。总体而言,中国已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障碍传播政策体系且彰显了其优越性,相应的手语节目及人才培养实践发展迅速。电视媒体已成为视听障碍受众最倚重的专业信源,同时在内容供给、概念厘清、播报语境等方面多有努力空间。理想的手语节目的制胜关键在于寻找集职业性、规范性、可接近性于一身的聋人手语主播,相应的理论建构也可依此范式进行整合。
刘祎航[3](2020)在《基于《人民日报》媒介矩阵的听障群体形象研究》文中认为大众媒体对听障群体的报道,反映着听障群体的社会地位和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中国作为听障人口最多的国家,厘清听障群体的媒体报道内容和媒介形象呈现十分重要。《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有极高的影响力和完善的媒介矩阵,其新闻内容影响着公众对听障群体的认知。本文基于框架理论对《人民日报》1946年至2019年的纸质刊载、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号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媒介矩阵内容进行分析,结合梵·迪克的话语分析理论解读《人民日报》的文本话语变迁,以期从媒体角度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路径。从报道内容看,听障群体的报道数量较少;报道主题以政府为主,由医疗向社会、慈善转向;报道对老年听障者关注不足,性别比重从侧重男性变为男女平衡,新媒体平台报道存在男女偏见。在听障群体的媒介话语变迁中,关键词出现从“聋哑”到“听障”的渐变;修辞风格经历从“铁树开花”到“天线宝宝”的转变;话语叙事呈现出医治模式、关怀模式和情感模式三种叙事风格。通过内容和文本的呈现规律,本文发现,听障群体的媒介形象呈现出集中出现的边缘群体、有突出成就的典型人物、被帮扶救助的弱势群体、存在生理歧视的刻板印象等四类突出特征。这些媒介特征背后反映的是《人民日报》对听障群体的议程设置、污名和隐喻及知识权力的运作和规训。在对听障群体的议程设置上,《人民日报》呈现出信息议程设置和属性议程设置两种机制模式,加重了听障群体的边缘地位。在对听障群体的污名和隐喻中,显性语言符号暴力已不复存在,但部分报道依然存在无意识歧视和隐喻问题。在知识权力的运作和规训上,由于听障群体的新闻信息资源有限且与普通民众接触较少,使得新闻制作者获取听障群体的新闻信息成本增加,进而使报道形成异构同质的现象。听障群体在媒介生态的生产环节中话语权变弱,导致受众接收不到完整信息,其他媒介或个人反馈信息不够全面,进而形成对听障群体话语权的多重剥夺。但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人民日报》开始转变传统话语形式,积极建立与公众的协商对话,听障群体也出现多个阶层的报道,反映着听障群体社会地位的提高。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去二元对立视角的叙事框架和去医疗关怀视角的赋权框架两个建议。通过去残疾人和非残疾人、身心二元对立的视角,来进行更宏观的叙事方式。通过去医治模式和关怀模式的视角,来进行更深度的赋权报道。
李朵朵[4](2019)在《我国手语电视新闻传播发展的思考》文中提出海伦·凯勒说:"盲,隔绝了人与物;聋,隔绝了人与人。"①聋,伴随着人类的出现,从来没有消亡过。因为聋,听障人士丧失了学习有声语言的能力。然而,聋人灵巧的双手和丰富的表情形成了思维和语言的物质外壳——手语。由于听力的障碍,聋人获得信息的途径有限,手语电视新闻成为这个群体了解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帮助聋人实现无障碍信息交流和提升他们参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反映
袁伟[5](2018)在《中国电视手语主持发展40年》文中认为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国电视手语主持发展40年。40年来,电视手语主持经历了萌芽、发展和成型三个时期。本文通过梳理电视手语主持40年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不同发展阶段电视手语主持的特征,探讨了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电视手语主持发展的路径。
屈鹏飞[6](2018)在《多语者之路:语言爱好者的人类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语现象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十分常见且历史悠久的现象。自然地,拥有多种语言能力的个人(亦即“多语人”)古往今来亦不鲜见。尤其在全球化、人口的跨国流动与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等因素的推动下,多语人的数量较之过往还在大幅增加。近年来,“多语现象”与“多语人”吸引了大量学术关注,来自不同学科不同视角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巨细靡遗。尽管如此,该领域仍然留有一块尚待深入开发的处女地一一“多语者”。与传统观念中打小即习得多门语言的多语人不同的是,多语者不仅拥有多语能力,而且还以语言学习为爱好,甚至将之作为毕生追求。常人视为畏途的外语学习,他们却乐在其中。甚至一门接一门地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嗜好,同时学习多门语言的人比比皆是。这样一群人在国际上有一个统一的称呼——“polyglot”,直译为中文即“多语者”。本文的研究对象即是这一多语人中的特殊群体。本研究的首要目的是想了解多语者个体的生活经历、多语学习历程与学习方法,以便回答“是什么造就了多语者”这一核心议题,其次是由有限的个体例证出发,尝试分析、验证并充实二语习得领域的经典理论,并对多语者群体的形成过程、社会属性、社会边界与文化特征加以探讨。本研究采取的是深度访谈法,访谈对象主要是来自五个国家的七位多语者,其中四位为关键报道人。对关键报道人的访谈内容最终会以“访谈式自传”的形式呈现在正文中,以便为结论部分的撰写奠定资料基础。在访谈式自传中,报道人将在研究者的问题引导下以多语学习为主题做自传式陈述,以便其丰富而细腻的主观感受与内心体验得以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传统的学术笔调对报道人主体性的侵蚀。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三个方面:(1)增加了人们对多语者的了解;(2)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并丰富了 S.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输入假说”);(3)就多语者的个体成因与多语者群体的边界问题得出了如下结论:天性与机运是造就多语者的两大根本原因;“语言极客文化”与“语言学习哲学”等文化特征是多语者群体借以廓清并强化其社会边界、表现群体认同、维系群体存续的工具和手段。
史玉凤[7](2018)在《国内服务听障人士的电视手语节目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对中国期刊网进行搜索,以"电视手语"和"手语新闻节目"为关键词,对国内自1987年至2017年30年来有关电视手语节目的文章进行分类和总结,共搜索到63篇文章。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已有研究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电视手语节目相关概念研究、电视手语节目现状研究、电视手语节目质量及收看情况研究、电视手语节目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电视手语主持人研究、电视手语节目制作研究、电视手语节目社会意义研究。
袁伟[8](2016)在《电视手语新闻主持语速调查及对手语主持培养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就聋人受众对电视手语新闻主持语速的认同度、满意度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受众普遍认为,语速是决定电视手语新闻主持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对当前电视手语新闻主持的语速普遍持不满意态度;我国电视手语新闻主持语速的分布范围是每分钟75个手势到每分钟114个手势,且不同层级电视台呈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文章最后综合考虑了手语的工具性和文化性两大特点,认为电视手语新闻主持的语速规范应分层次、分阶段逐步展开;对手语主持人的培养、培训应制定符合手语主持自身规律的语速标准。
杨小义[9](2015)在《“互联网+”思维及其与聋哑人教学改革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传统聋哑人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教学活力与交流实践的问题,探讨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学改革思路。剖析了传统聋哑人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讨论了互联网思维的本质,以及基于视觉识别认知对聋哑人教学的可行性。以聋人辅助识别软件系统开发为例,实验应用效果验证了提高聋人识别认知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初步试验表明,在聋哑人教学改革中,引入"互联网+"的思想有助于提高聋哑人的教学效果。
高宇翔,刘艳虹[10](2015)在《中国电视新闻手语翻译:现状与展望》文中指出电视新闻手语翻译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话题,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基于对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调研数据的描述和分析,从政策演进、演播现状、收视现状、研究概况四个方面梳理了1982年至2014年中国电视新闻手语翻译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基于WEB的手语新闻虚拟主持人的研究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WEB的手语新闻虚拟主持人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人民日报》媒介矩阵的听障群体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第2章 理论背景与研究设计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框架 |
2.3 研究问题 |
2.4 研究设计 |
2.4.1 《人民日报》媒介矩阵概述 |
2.4.2 《人民日报》样本选取内容 |
2.4.3 类目建构与编码说明 |
第3章 《人民日报》媒介矩阵的听障群体形象呈现 |
3.1 纸质报道样本内容分析 |
3.2 微博样本内容分析 |
3.3 微信公众号样本内容分析 |
3.4 短视频平台样本内容分析 |
3.5 小结 |
第4章 听障群体的媒介话语变迁与形象特征 |
4.1 听障群体的媒介话语变迁 |
4.1.1 由“聋哑”向“听障”渐变的关键词 |
4.1.2 修辞与叙事的媒介话语风格 |
4.2 听障群体的媒介形象特征 |
4.2.1 集中出现的边缘群体 |
4.2.2 有突出成就的典型人物 |
4.2.3 被帮扶救助的弱势群体 |
4.2.4 存在生理歧视的刻板印象 |
第5章 从听障群体媒介形象透视社会文化和反思意识 |
5.1 从听障群体媒介形象透视社会文化 |
5.1.1 对边缘群体的议程设置 |
5.1.2 对听障群体的污名和隐喻 |
5.1.3 对知识权力的运作和规训 |
5.2 从听障群体媒介形象透视新闻框架反思 |
5.2.1 去二元对立视角的叙事框架 |
5.2.2 去医疗关怀视角的赋权框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我国手语电视新闻传播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深刻把握手语新闻的语言特性 |
注意手语新闻播报采用的几种形式 |
注意手语新闻播报员的选择和培训 |
结语 |
(5)中国电视手语主持发展40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视手语主持的萌芽期 (1978~1988年) |
1. 电视手语主持萌芽期的标志性发展 |
2. 电视手语主持萌芽时期的基本特征 |
二、电视手语主持的发展期 (1989~2011年) |
1. 电视手语主持节目的发展 |
2. 电视手语主持模式及形态的发展 |
3. 电视手语主持人队伍的发展 |
三、电视手语主持的成型期 (2012年至今) |
1. 电视手语主持地位得到确立 |
2. 电视手语主持传播力增强 |
3. 电视手语主持教育发展 |
四、关于电视手语主持发展的思考 |
(6)多语者之路:语言爱好者的人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框架与写作方式 |
第二章 相关研究与理论回顾 |
第一节 多语现象、多语人与多语者 |
一、多语现象的多个维度 |
二、多语现象的研究主题 |
三、多语者、《消逝的巴别塔》及其“超多语者”研究 |
第二节 人类学的族群理论 |
第三节 社会学的群体理论 |
一、群体的结构水平 |
二、群体的亲密程度 |
三、群体边界 |
四、群体的功能 |
五、线上社群:新型社会群体 |
第三章 “如何成为多语者”:Alex的三个步骤 |
第四章 从阅读到听力:Alex的“技巧” |
第五章 “为啥学”与“怎么学”:Alex的海外学习经验 |
第六章 环境、心智与多语学习:Moses的非裔美国人经验 |
第七章 从顺到逆:Vladimir的多语学习之路 |
第八章 “汉语,一门真正的外语”:Vladimir的汉语学习经验 |
第九章 “靠自己学语言”:Lydia的自主学习之路 |
第十章 S.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与多语者的例证分析 |
第一节 理论背景 |
第二节 输入假说及其例证分析 |
一、习得与学习假说 |
二、自然之序假说 |
三、监视器假说 |
四、输入假说 |
五、情感过滤假说 |
第三节 结语 |
第十一章 多语者的个体成因与多语者社群的边界 |
第一节 多语者的个体成因 |
一、天性 |
二、机运 |
第二节 多语者社群的形成 |
第三节 多语者社群的社会属性 |
第四节 多语者社群的群体边界与文化特征 |
一、语言极客文化 |
二、语言学习哲学 |
第五节 结语 |
附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8)电视手语新闻主持语速调查及对手语主持培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方法 |
1.1 语料库分析 |
1.2 问卷调查 |
2 受众对电视手语新闻主持语速重要性的认同度分析 |
2.1 不同受众群体对语速重要性的认同度分析 |
2.2 不同听力等级聋人受众群体对语速重要性的认同度分析 |
3 电视手语新闻主持语速现状分析 |
4 不同受众群体对电视手语主持语速的理解程度及满意度 |
5 讨论 |
5.1 从手语的工具性和文化性对手语语速进行思考 |
5.2 对电视手语新闻主持的语速规范性建议 |
5.3 对手语主持人培养和培训的建议 |
(9)“互联网+”思维及其与聋哑人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聋哑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三、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及应用 |
( 一) 互联网思维本质 |
( 二) 互联网思维的应用思考 |
四、聋人教学软件开发实例 |
五、结束语 |
(10)中国电视新闻手语翻译: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视新闻手语翻译的政策演进 |
(一) 零星初创, 丰富聋人生活 |
(二) 普及提高, 营造社会环境 |
二、电视新闻手语翻译的演播现状 |
(一) 拍摄与编辑现状 |
(二) 手语翻译员现状 |
三、电视手语新闻的收视情况 |
四、电视新闻手语翻译的研究概况 |
五、反思与展望 |
(一) 政策法规:与时俱进的有力保障 |
(二) 聋人看不懂:瓶颈与出路 |
1. 演播者因素 |
2. 制作者因素 |
3. 信息载体因素 |
4. 收看者因素 |
四、基于WEB的手语新闻虚拟主持人的研究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聋哑人影视字幕识别的手语翻译平台研究与实现[D]. 何颖. 新疆大学, 2021
- [2]寻找理想的听障手语主播:探讨1978年以来中国无障碍电视及其研究之政策、实践与展望[J]. 王彦,曹芮.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0(06)
- [3]基于《人民日报》媒介矩阵的听障群体形象研究[D]. 刘祎航. 吉林大学, 2020(08)
- [4]我国手语电视新闻传播发展的思考[J]. 李朵朵. 青年记者, 2019(06)
- [5]中国电视手语主持发展40年[J]. 袁伟.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8(12)
- [6]多语者之路:语言爱好者的人类学研究[D]. 屈鹏飞. 厦门大学, 2018(07)
- [7]国内服务听障人士的电视手语节目研究综述[J]. 史玉凤. 现代特殊教育, 2018(10)
- [8]电视手语新闻主持语速调查及对手语主持培养的思考[J]. 袁伟. 中国特殊教育, 2016(10)
- [9]“互联网+”思维及其与聋哑人教学改革的思考[J]. 杨小义.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5(07)
- [10]中国电视新闻手语翻译:现状与展望[J]. 高宇翔,刘艳虹. 现代特殊教育,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