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城市经营”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南楠[1](2018)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理论和方法》文中研究表明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承担着统筹安排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合理布局各类绿地的重要功能,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城市绿地被其他类型的建设行为侵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情况不佳,影响城市绿地发挥生态和服务功能。而开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是发现规划实施中的问题、改善规划实施的重要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质性研究法、深入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四种方法,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情况和部分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对城乡规划编制、规划实施管理、园林建设管理等方面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进行访谈,并对城市绿地未成功实施的典型案例进行回溯性分析,综合提出研究结论。论文认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是一个以相关法律法规等为实施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实施内容,有关制度和实施运作机制为实施方式的体系。论文从“一致性”评估思路出发,总结提出法律法规体系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的基础性要求,以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分类、内容要求特征、表达形式特征和强制性特征。从“执行力”评估思路出发,开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过程维度分析,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方式归纳为三项核心制度和四个实施运作机制,总结了完备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公正性四种基本特征。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是是基于规划对比和实施过程分析等基本方式,对已经实施一段时间或实施期满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结果、实施过程等方面内容开展的评估评价工作,目的是通过评估查找问题和不足,改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最终推进规划实施、实现规划目标。其基本理论包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价值选择、目标、任务、原则、对象、内容、指标和评估途径等内容。针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核心内容,即评估对象、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论文提出以“建设管控状况”(结果评估)和“实施制度机制”(过程评估)为基础性评估对象:其中,建设管控状况评估以“目标—方案一致性”为评估内容,按照性质、数量、结构、位置、边界五种类型进行评估;实施制度机制评估以完备性、合法性、有效性、公正性为评估内容,并针对以上内容提出了评估指标和评估途径。此外,本论文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发展策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策略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组织策略建议。本论文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体系的论述,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理论和方法的论述,特别是对于评估对象和评估内容的系统性构建,具有创新性;同时,研究也为构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制度,开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提供了借鉴参考。
胡华杰[2](2018)在《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功效研究 ——对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的反思》文中提出世界城市发展史表明,城市是现代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社会活动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发展是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前进的主要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从薄弱的基础开始,有计划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1978年,随着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结束了“文革”以来城市建设的倒退和停滞局面,进入了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改革开放新阶段。显然,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本质上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也就是市场体制对计划体制不断渗透和替代的过程。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给我国的城市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此同时,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深度广度逐渐加大,不仅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融合正在加速进行,而且城市也逐渐成为区域和国际竞争力较量的舞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的发展不仅要处理好城市内部自身各要素禀赋的协调开发,而且更需要站在区域乃至全球竞争的角度,系统地审视城市内外的各种因素,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赢得城市发展的先机。按照历史的脉络审视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线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重大问题。自从1988年实务界提出城市经营理念并揭开城市经营的实践以来,历经近20个年头,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经营成为推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但与此同时,因强政府带来的资源浪费、土地财政、市场机制扭曲等负面问题日益暴露,成为理论界诟病的主要内容。也正是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城市经营实质是计划经济思维在市场经济转轨中的延续,是不符合中国经济转型的要求。在这样背景下,2006年以来,学术界以大量密集的研究抨击城市经营,抨击政府主导的城市经济发展思路。继之而来的是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关注,认为城市政府的本质就是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好发展环境的优化,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主要内容。经过几年的理论反思和实践沉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科学调控作用的论断。笔者认为,这一论断并不是自由市场经济的胜利,相反应该理解为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主导思想。事实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非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至少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中已经证明市场与政府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政府对市场的模拟是按照市场规律来操作的,而不是违背市场规律进行的,另一方面,市场也不可能不受政府的顶层设计而无序发挥作用的。在此背景下,研究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功效,就不是仅仅就政府谈政府,实质是立足市场规律看政府的作用,也即是在不违背市场功效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发挥政府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何更有利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本论文中,笔者以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功效应当被视为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层级代理显着的大国经济体系中,国家治理最终要依靠城市载体来实现,而城市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挥程度,以及对市场决定性作用的促进水平,直接决定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进程,也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安全。由此来看,本项研究具有较为强烈的现实性和战略感。在篇章结构中,论文重点聚焦政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一命题,以政府功效作为研究的立足点,在这里,功效一词特指作用和效果。也即是说,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发挥的作用到底如何?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功效不强的问题。通过理论建模,详尽地阐释了地方政府在层级代理中的困境,揭示了制约城市政府功效的根源。进而,通过对288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测段与排名,运用计量统计模型验证了政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发现在地区经济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政府功效是不同的,特别是欠发达城市的政府功效作用更为显着。为了进一步解释城市政府功效的因子变量,笔者对河南省18个地市进行了数据采集和问卷调查,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及分类验证方法,详尽地剖析了政府间代理关系、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冲动、政府工作满意度、政府工作能力、地区的市场化水平对城市经济发展质与量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在城市经济发展总量方面,政府的功效是值得肯定的,但与市场化的作用存在相互替代关系;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质的方面,政府功效在被政府特别划定的区域内显着且与市场化相互补充,而在非政府划定区域内则不显着,市场化理论占据主导地位。在此实证判断基础上,笔者结合实地调研的结论,提出有为经营的理念。这这种观念即是对前期政府主导的政府经营的发展和提升,也内含了对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内容。因此,有为经营是有为政府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手段,也隐含地指出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思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西方成熟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即完全排斥政府的功效。也正是因此,本文提出有为经营的逻辑起点是政府功效,而央地关系及其考核机制则是影响城市政府功效的关键因素。说到底,有为经营是提高政府功效的最主要的手段,实施有为经营要全面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可以肯定的说,本论文的探索是初步的,许多观点也是不成熟的,还有待实践的验证。但笔者认为,立足中国国情,遵照中国实践,直面中国问题,就需要对中国样本进行全面剖析,从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经营到政府与市场双主导的有为经营,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手段。基于此,本论文的探索尽管是不足的,但提出的问题却不容回避。当然,鉴于本人的学识和能力有限,在此恳请专家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王兴中,王立,崔维,赵刚[3](2015)在《公正思潮下社会与空间价值统一的新区域经营理念──基于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目标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论文从"新社会经济发展思潮"的社会公正角度提出"新区域经营"的理念。该理念的提出依据新人本主义方法论,从社会普适性角度审视国内管理区域"范式"公正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学社会解构公正价值的取向规律并耦合到人文地理学建构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目标提出。首先,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分析中国区域管理通行的"城市经营"实践公正性及其区域发展管理问题,又从学科主流研究的视角综述了区域公正发展的趋势性思潮与原理,及其政府管理耦合区域同步发展的公正经营理念。其次,论述"新区域经营"的运作机理是体现社会公正的社会价值与空间价值在区域空间体系耦合的统一价值性。该统一价值性应是区域或城市公正性发展的结构性推动力,又是指引政府"行政公正"的人本性价值方向。它既能构建市场经济的经济公正性,又能构建体现社会生活的质量公正目标性。其后,提出将社会与空间价值耦合到区域的空间单元体系的理念,即构建没有社会单元"剥夺"与生活场所"剥夺"的区域社会生活质量空间结构体系的理念。它们的机理构建应是新区域经营进一步探讨的命题。
王晓楠[4](2009)在《常熟市城市经营中的政府行为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载体,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成为城市之间争夺的对象。各地政府一方面要对城市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却普遍面临建设资金紧缺的问题。城市要发展,光靠地方政府财政的自然积累,城市建设的效率得不到提高;长期举债建设又存在巨大的风险,可持续发展得不到保证。为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地方政府逐步走向公共资源配置的市场化道路,通过公共资源的市场化运作来发展城市基础设施。许多城市通过对现有城市国有资产资源的重组、拍卖、租赁、转让、抵押、有偿使用、冠名等多种经营运作方式,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资产,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城市建设,促进城市财富的增长。以政府主导,政府经营,政府收益为主要的特征的城市公共资源市场化运作产生了大量的货币收益,并极大地支持了政府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投入。随着政府主导的城市经营实践在我国城市深人展开,其弊端也日益显现,我国的城市建设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对城市政府在城市经营中的行为进行合理的定位,理清政府在经营过程中的作用,为常熟市地方政府在城市经营中能够发挥出更科学、更规范的作用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本文首先回顾与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城市经营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城市经营的内涵,包括城市经营的概念、主客体、特征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分析科特勒的国家营销理论、迈克尔·波特的“钻石体系”理论和新奥斯本与盖布勒的新公共管理理,并以上述理论为支撑,分析了常熟市城市经营中政府行为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政府在城市经营中行为的转变策略。
石循刚[5](2009)在《城市科学发展中城市经营问题的研究 ——以东营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处理好城市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关系,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城市经营的首要问题。城市经营应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应用市场手段将可经营性资源资本化运作,减少对可经营性公关产品的支出,降低半经营性领域公关产品的成本,使城市有限的财政资本集中投入非经营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提高行政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实现城市可持续全面协调发展。我国城市经营的概念形成较晚,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城市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但是,我国的城市经营往往从解决城市建设资金问题入手,以资金获取为价值取向,在片面的政绩观的驱动下,突出了城市建设,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出现了许许多多问题,造成人们对“城市经营”问题褒贬不一。这实际上是一些城市政府在没有成熟理论的指导下,对市场化有意无意的曲解从而导致的行为扭曲,其实质是对城市经营的误解以致误用。本文从分析探讨城市经营内涵和理念入手,以东营市城市发展中城市经营的问题为例,分析了中国城市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根源,着力探讨建立一个平衡城市建设与居民需求关系、提高行政效能、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城市经营理念、途经和方法。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以提高行政效能为价值取向的城市经营理念,并对实施城市经营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次,在分析我国城市经营普遍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以资金获取为价值取向城市经营中问题产生的根源进了剖析。最后,在分析借鉴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经验的基础上,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城市科学发展为目标,按照用创新思维推进城市科学发展、用市场手段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用竞争机制促进公共服务提升、用公众参与保障人本目标实现的原则,从建立科学的导向机制、合理的支持机制、规范的运作机制、完善的监管机制四个方面,提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城市经营的基本对策。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和对科学发展认识的深入,对城市建设与以人为本关系认识的加深,会逐步还原城市经营本来的面貌,这就对城市经营赋予了新的更深的内涵。本文基于对城市经营中资金获取价值取向的剖析,提出城市经营应当以提高行政效能为价值取向,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应当看到,鉴于城市经营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提点,以获取资金为取向的做法一时还很难彻底改变,一些提法和想法还有待于实践去检验,实践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去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翁勖文[6](2008)在《城市经营策略研究—兼论海口市城市经营战略》文中研究指明城市经营是在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城市建设发展现象,是体制改革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层面的延伸。城市经营可以以最小的成本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长远来看城市经营提高了城市的竞争力,更能促进城市繁荣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在充分掌握城市经营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和借鉴国内外经营管理经验,结合海口市城市经营战略的实际特点,通过对海口市近几年来城市经营现状的深入调查,采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的方法,分五章对海口市城市经营的各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并对搜集的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城市经营过程中存在经济总量小、综合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层次低、自主创新能力弱,中心城市聚集辐射能力弱、城市特色不突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三农”问题仍较严重,就业压力较大,居民收入不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差距较大,体制、观念创新不够,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进一步搞好海口市城市经营、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创造性地提出把握处理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扩张经济总量、扩大消费需求与扩大投资需求、协调发展与重点推进三个重大关系,提出了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热带海岛,绿色温馨中心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四大措施。
朱彦刚,胡石元,张奇,刘胜华[7](2007)在《城市经营与土地储备的耦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经营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政府所关注和实践。城市土地储备是城市经营的基础条件和实现手段,城市经营对城市土地储备的区位、数量、方式等起指导和控制作用。二者的耦合互动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但二者的互动机制并不十分完善,其耦合关系还亟待改进。在分析城市经营与土地储备涵义的基础上,理顺了城市经营和城市土地储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二者耦合互动的意义与作用,最后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的建议。
赵曼丽[8](2007)在《我国城市经营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城市经营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理念逐步发展起来,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等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热门话题。但是由于城市经营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不够成熟,城市政府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和问题,反而阻碍了我国城市的发展,削弱了城市的经济带动作用,违背了城市政府经营城市的宗旨。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对现阶段城市政府在城市经营中的行为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之道,使政府在城市经营中能够发挥出更强劲、更有效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回顾与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城市经营的研究与实践,对城市经营的理论,包括城市经营的概念争论、主体、客体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行为涵义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以上理论分析总结了城市经营中政府行为的含义及行为原则。第二,以青岛市为例,对现阶段我国城市经营中的主要政府行为进行了描述,并对城市政府在经营城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第三,对造成城市经营中政府行为偏差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第四,针对城市经营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规范政府行为的相关理念和政策建议。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政府行为的一般理论对城市经营中的政府行为进行分析,描述了现阶段我国城市经营中政府行为的现状,总结了城市经营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行为理论角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规范政府行为的政策建议。本研究试图取得的创新是:在前人对城市经营和政府行为理论分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城市经营中的政府行为理论,找出现阶段城市经营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角度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具体问题和原因,从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规范城市经营中政府行为的若干政策建议。
张水平[9](2007)在《论城市经营中的政府行为》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市经营的概念进入了我国,十几年来城市经营运动在国内方兴未艾,取得了长足进步,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经营理念和各种不同的经营模式。虽然成效显着,但是问题也十分突出。目前理论界针对城市经营的内涵、主体、手段和特征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们可以把现有的关于城市经营的理念概括成以下四个主要问题进行阐述:“为什么要经营?”,“谁来经营?”,“经营什么?”,“怎么经营?”。围绕这四个主要问题,目前国内主要有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经营理念,即:1.以资金为目标导向的城市经营理念,2.以提高城市竞争力为目标导向的城市经营理念,3.以功能为目标导向的城市经营理念,4.以系统为目标导向的城市经营理念。实际上这些城市经营理念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它们都过于强调工具理性的效率而忽视了实质理性的价值观,城市经营虽然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果,但是这些经营成果老百姓需要不需要呢?是否对城市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利?过于注重城市资产的增加,而忽视了城市整体价值的增加,城市的固定资产规模确实增长了,但是城市的生态环境恶化和人居环境的恶化使城市的价值反而贬值了;只重物,不重人,城市变漂亮了,但是住在城市里的居民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和工作的喜悦;缺乏民主价值观念,城市经营由政府独揽一切,把民众排除在经营之外。实际上什么样的理念指导什么样的实践,所以亟需对政府在进行城市经营所要遵循的理念和价值取向进行梳理,以指导和规范政府的城市经营行为和城市经营实践。城市经营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尚未成熟,需要认真探讨,勇于创新,但同时,在实践上城市经营成为越来越多城市政府的现实选择,在当前城市经营的热潮中,城市却疾病缠身,畸形发展,逐渐走向了发展的反面,城市政府在城市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政府干预失败的现象。本文通过剖析城市经营中所产生的各种灾难性影响,并深究其原因,发现城市经营中政府行为的缺陷应对各种城市疾病负主要责任,并进一步在分析政府行为缺陷原因的基础上,对如何防止和防治城市政府在城市经营中的行为缺陷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不管理论界承不承认,城市经营是城市政府的必然选择,是城市竞争的必然途径。城市经营形式本身没有错误,之所以出现了诸多问题,关键责任在政府,正是政府的行为在城市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缺陷和偏差,才使原本可以避免的城市问题日益严重,规范政府行为是当务之急。本文力图在城市经营的实践领域和现实层面做一些探索。
张元[10](2007)在《经营城市:收益与风险》文中提出城市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聚集地,城市化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主要载体。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城市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经济发展的水平、市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日渐突出的主导地位越来越迫切地要求政府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上来,着眼于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主要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调整和配置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改变实现政府职能的手段和方式,健全和完善新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及运行机制。城市化浪潮汹涌澎湃,“高水平的基础设施、高质量的生态环境、高科技的产业群体、高素质的人才结构、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是每个城市追求的目标。但是,长期负债建设使得每个城市的每一届政府都陷入还贷和筹措新一轮建设资金的困境。经济必须发展,建设不能停顿,资金又难以筹措,解决建设需要和资金短缺的难题,要求城市政府以业主管理的身份,将城市的土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本推向市场,走城市资本运营的经营之路。经营城市,就是要求城市政府一把城市视为大型国有资产,通过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运营,使之不仅仅是政府管理行为,更是一种经济行为。实施城市经营战略,是城市政府适应国家经济体制变化所走的一条建设城市完善城市功能和发展城市经济的必由之路。在经营城市理论体系中,城市政府是经营城市的组织者,城市功能发挥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政府履行职能的情况,城市政府通过运用经济规律和制定政策来引导投资者的经济活动,从而有计划地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土地资本和地域空间是城市经营的对象。土地是一切经济活动最基本的载体,城市政府必须搞好国有土地资本运营,以土地所有者代表的身份通过运作土地资本实现整个城市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土地资本效益的最人化。科学规划是城市经营的基础。城市规划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龙头,是城市建设的依据。政府以规划为先导,对城市建设进行定性、定量、定型、定向、足位研究,把城市规划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引导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投资主体多元化与融资渠道的多样性是城市经营的核心。经营城市的实质就是从根本上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城市建设的多元投资体系,改变投资主体单一化,城市建设由政府包揽的格局,变单纯依靠政府投资为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广泛吸引民间资本进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城市管理社会化、产业化是城市经营的动力。城市政府探索符合实际城市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实行城市长效管理,增强公众参与意识,促进市政公用事业管理社会化、产业化,改革城建管理体制,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城市管理中,保证管理的协调性和有效性,减轻财政负担,保障社会安全和稳定。城市形象是经营城市的重要资源。城市形象既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同时还是对内创造城市凝聚力对外创造城市辐射力和良好影响的核心要素。加强城市的硬件、软件的建设,推销城市、推广城市形象是城市竞争发展的需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虽然在我国“经营城市”理念还没有被正式提出来,但我国的许多城市实际上都不同程度上进行着经营城市的实践。1998年9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汪道涵在上海召开的纪念第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研讨会上提出“今后城市现代化建设要走经营城市的新路”。于是,“经营城市”的口号和理念首次在公开会议上被正式提出。此后,学术界召开了多次研讨会,相关学者、专家和政府管理者各抒己见,关于经营城市的讨论随之也成为热门话题。从那以后,各城市的经营城市实践和对经营城市的必要性、意义等的讨论和研究从未停过。现阶段国内对经营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经营城市的内涵、经营城市的主体、经营的范围(即经营城市的客体)及经营城市的意义等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二是对某个城市的经营城市政策、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三是对经营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方向等进行研究。目前,在这些问题的讨论上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经营城市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提出的,应该说,经营城市是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服务的。实践证明,经营城市是把“双面刃”,搞得好,极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相反,搞得不好,会阻碍城市的发展。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思考,人们对“经营城市”有了更深刻、更理性的认识。本文在对经营城市一些基本理论、实践的陈述基础上,先是谈了一下经营城市的收益,即经营城市的许多积极意义:经营城市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种新思路;经营城市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经营城市有利于建立集约经济;经营城市有利于人们重新认识城市资产,开发城市资产,盘活城市资产;经营城市有利于城市摆脱建设资金的困境;经营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经营城市有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等等以及当前我国经营城市所取得的一些成效:实施商业运作,做大城市市场;创新机制,盘活城市资源;打造城市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改革垄断体制,发展公用事业等等。但毕竟经营城市是一新事物、是一种新模式,在实践中难免会面临许多风险。本文接着又谈了一下经营城市容易引起的诸多风险:政府管理职能“越位”风险;城市建设规模失控风险;土地资本和耕地资源枯竭风险;地方保护主义风险;加重企业税费负担风险等等以及经营城市容易引发风险产生的原因:政府主导经营城市,其职能定位不明确;对经营城市的客体认识不全面;市场主体缺位;经营城市的资金导向不合理;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步伐滞后;经营城市的约束与监管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等等。进而,通过对经营城市的收益和风险正反两面研究,构建出经营城市的绩效评价体系,即如何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经营成本最低;经营效率最高;经营效益最佳;经营风险最小。其中经营效益最佳包括经济效益最佳、社会效益最佳、生态效益最佳三个方面。最后,通过对发达国家经验借鉴,提出我国有效经营城市的政策建议。
二、关于“城市经营”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城市经营”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 |
1.1.2 规划认知发展的拉力 |
1.1.3 解决实施问题的推力 |
1.2 研究对象、内容与研究框架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2 有关概念和理论研究综述 |
2.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有关概念 |
2.1.1 基础概念 |
2.1.2 核心概念 |
2.1.3 其他相关概念 |
2.2 国外规划实施评估研究综述 |
2.2.1 主要理论 |
2.2.2 实践案例 |
2.2.3 主要特点 |
2.3 我国城乡规划实施评估研究综述 |
2.3.1 发展历程 |
2.3.2 研究领域 |
2.3.3 研究对象 |
2.3.4 主要方法 |
2.3.5 主要问题 |
2.4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研究进展 |
2.4.1 对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实施评估 |
2.4.2 对绿地相关规划的实施评估 |
2.4.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上一版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 |
2.5 现代城市规划有关理论综述 |
2.5.1 不确定性理论 |
2.5.2 程序规划理论 |
2.5.3 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启示 |
2.6 公共政策有关理论综述 |
2.6.1 公共政策概念、构成要素和政策模型 |
2.6.2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 |
2.6.3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 |
2.6.4 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启示 |
2.7 本章小结 |
3 “一致性”思路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
3.1 “一致性”评估的前提条件 |
3.2 法律法规要求分析 |
3.2.1 法律法规的基本体系 |
3.2.2 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
3.3 规划空间层次分析 |
3.3.1 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层次 |
3.3.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层次 |
3.4 规划内容构成和内容要求分析 |
3.4.1 总则类内容 |
3.4.2 布局类内容 |
3.4.3 用地类内容 |
3.4.4 生态类内容 |
3.4.5 保障类内容 |
3.4.6 内容要求特征 |
3.5 规划表达方式分析 |
3.5.1 形式特征分析 |
3.5.2 强制性特征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执行力”思路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管控过程分析 |
4.1 核心管理制度 |
4.1.1 城市绿线制度 |
4.1.2 绿色图章制度 |
4.1.3 生态控制线制度 |
4.2 实施运作机制 |
4.2.1 规划制定机制 |
4.2.2 计划落实机制 |
4.2.3 项目管控机制 |
4.2.4 实施监督机制 |
4.3 制度机制的基本属性 |
4.3.1 完备性 |
4.3.2 合法性 |
4.3.3 有效性 |
4.3.4 公正性 |
4.4 制度机制的典型问题 |
4.4.1 完备性问题 |
4.4.2 合法性问题 |
4.4.3 有效性问题 |
4.4.4 公正性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理论和方法 |
5.1 价值选择 |
5.1.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的利益主体及价值取向 |
5.1.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价值选择 |
5.2 评估目标 |
5.2.1 宏观目标 |
5.2.2 微观目标 |
5.3 主要任务 |
5.3.1 评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情况 |
5.3.2 分析规划实施中的问题 |
5.3.3 提出改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建议 |
5.4 评估原则 |
5.4.1 系统性原则 |
5.4.2 有限理性原则 |
5.4.3 关键性聚敛原则 |
5.5 评估对象 |
5.5.1 选取建设管控状况和规划实施制度机制为评估对象 |
5.5.2 建设管控状况评估对象 |
5.5.3 实施制度机制评估对象 |
5.6 建设管控状况评估的评估内容 |
5.6.1 建设管控状况的评估内容 |
5.6.2 评估内容的具体评估分类 |
5.6.3 五种评估类型 |
5.7 实施制度机制评估的评估内容 |
5.7.1 实施制度机制的评估内容 |
5.7.2 完备性评估 |
5.7.3 合法性评估 |
5.7.4 有效性评估 |
5.7.5 公正性评估 |
5.7.6 小结 |
5.8 评估指标 |
5.8.1 指标选取原则 |
5.8.2 建设管控状况评估指标 |
5.8.3 实施制度机制评估指标 |
5.9 评估途径 |
5.9.1 规划方案—实施影像对比分析 |
5.9.2 行政管理过程资料研究 |
5.9.3 规划对比分析 |
5.9.4 访谈调研 |
5.9.5 问卷调查 |
5.9.6 实地勘查 |
5.10 与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的衔接 |
5.11 本章小结 |
6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发展策略建议 |
6.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的宏观发展策略 |
6.1.1 发展理念论 |
6.1.2 两大关系论 |
6.1.3 实施方法论 |
6.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策略 |
6.2.1 提升规划编制理念 |
6.2.2 完善绿地系统规划体系 |
6.2.3 优化规划成果表达 |
6.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组织策略 |
6.3.1 评估主体:“政府+第三方” |
6.3.2 评估程序:五个核心评估环节 |
6.3.3 保障措施:法制、技术和机制保障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余论 |
7.1 结论 |
7.1.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的体系 |
7.1.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理论框架 |
7.1.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评估对象、内容和方法 |
7.1.4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发展策略 |
7.2 研究创新点和局限性 |
7.2.1 创新点 |
7.2.2 局限性 |
附录 |
附录A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办法》编制初探 |
附录B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规范 |
附录C 论文研究的案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列表 |
附录D 论文研究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的城市 |
附录E 论文研究访谈人员列表和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博士在读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2)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功效研究 ——对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 |
1.5.2 不足 |
第二章 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经营:理论综述与反思 |
2.1 政府城市经营论:1978-2006年 |
2.1.1 产生背景 |
2.1.2 理论基础 |
2.1.3 主要内容 |
2.2 服务型政府论:2006年-至今 |
2.2.1 产生背景 |
2.2.2 理论基础 |
2.2.3 主要内容 |
2.3 述评与反思:有效政府论的提出 |
2.3.1 城市经营论:经济增长而非经济发展 |
2.3.2 有为经营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理念 |
第三章 城市经济发展中政府功效的理论概括 |
3.1 功效的概念界定 |
3.1.1 几对概念的比较 |
3.1.2 功效的含义 |
3.2 政府功效的理论由来 |
3.3 政府功效的内涵与外延 |
3.3.1 基本内涵 |
3.3.2 外延体现 |
3.3.3 政府行为:探究地方政府功效的核心 |
3.4 政府功效的理论内核 |
3.4.1 政府功效理论内核框架 |
3.4.2 政府功效理论内核阐释 |
3.5 政府功效的作用机制与实践模式 |
3.5.1 作用机制剖析 |
3.5.2 城市功效模式:政府有为经营 |
第四章 城市发展中的政府功效扭曲:央地关系的理论建模 |
4.1 既有研究文献的回顾与评价 |
4.2 理想状态下的地方政府最优选择 |
4.3 从理想状态向现实转变的约束 |
4.4 现实状态下资源投入选择与城市政府功效 |
第五章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功效的关系 |
5.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变迁回顾 |
5.1.1 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阶段(1978—1992) |
5.1.2 市场化改革推动的快速发展阶段(1992—2012) |
5.1.3 新型城镇化建设阶段(2008—) |
5.2 中国城市发展水平与城市政府的关系 |
5.2.1 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与城市政府 |
5.2.2 中国城市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的主要特征 |
5.3 中国城市发展水平与政府功效的关系 |
5.3.1 中国城市发展水平的评估模型 |
5.3.2 中国城市发展水平的差异 |
5.3.3 城市发展水平与政府功效的基本关系 |
第六章 政府行为对政府功效的影响:以河南省为例 |
6.1 指标选择与理论模型 |
6.1.1 主要变量和识别策略 |
6.1.2 样本来源说明 |
6.1.3 地市GDP增长速度描述 |
6.2 各地市全要素生产率描述 |
6.2.1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
6.2.2 河南省18地市DEA分解 |
6.3 实证检验 |
6.3.1 面板数据模型 |
6.3.2 计量模型 |
本章附表 |
第七章 政府功效的制约因素与有为经营趋向 |
7.1 研究设计 |
7.1.1 研究方法 |
7.1.2 样本选取 |
7.2 调查结果 |
7.2.1 应变能力相对较弱 |
7.2.2 职能定位与部门交叉 |
7.2.3 领会上级精神且有效贯彻 |
7.2.4 纵向支持与横向合作 |
7.2.5 政府作用的优势 |
7.2.6 城市发展战略的有效性 |
7.3 归纳总结:政府功效的主要问题 |
7.4 政府功效的发展趋向:有为经营 |
第八章 政府有为经营:提升中国城市政府功效的建议 |
8.1 转变理念:从“管理式”经营到“服务式”经营 |
8.1.1 政府职能的转变 |
8.1.2 树立服务式城市理念 |
8.2 关键路径:构建城市有为经营网络式组织架构 |
8.2.1 网络式组织架构:内涵与特征 |
8.2.2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网络式组织架构 |
8.2.3 搭建网络信息平台 |
8.3 重点抓手:品牌战略主导的政府有为经营战略体系 |
8.3.1 构建政府有为经营战略体系 |
8.3.2 以城市品牌战略为核心 |
8.3.3 城市品牌战略管理体系 |
8.4 实施保障:创新城市政府有为经营体制机制 |
8.4.1 基于新的组织架构创新体制机制 |
8.4.2 基于城市群开发完善城市间合作机制 |
8.5 加快财政、土地和产权制度改革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表一: 18地市公务员学历占比 |
附表二: 18个地市的相关数据 |
(3)公正思潮下社会与空间价值统一的新区域经营理念──基于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目标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新社会经济发展思潮”的区域彰示 |
一、呼应“社会公正”方向引领国内区域管理导向的探讨与实践 |
(一)政府先导的城市经营理念与实践发展 |
1. 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垄断行政性向市场性经营的实践性试探 |
2. 人本理念引入下对区域经济、生态与社会功能及其价值认知性试探 |
(二)学术跟进的城市经营的观点与理念引导 |
1. 政治体制思维 |
2. 市场经济思维 |
3. 公共管理思维 |
二、呼应“社会公正”发展的国外区域管理的先验及其指引 |
(一)区域行政管理理论的推进,揭示了公正潮流下的社会功能与管理目标耦合的公共行政重构思想 |
(二)新公共管理学的进展,创立了“当代市民社会”导向的公正行政(价值)管理理念 |
(三)新公共经济学发展,“重塑政府”“生活质量导向”的制度(价值)管理的变革方向 |
(四)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经济学聚焦于区域的解释共生了城市治理规则 |
三、试论“新区域经营” |
(一)新区域经营概念的提出 |
1.新区域经营的时代责任 |
2. 新区域经营概念 |
(二)新区域经营思想下社会与区域价值统一的理念 |
1. 社会公共管理公正学理下“市民社会”的社会平等和谐价值目标理念 |
2. 社会公共经济公正原理下“市民社会”的社会平等效益价值目标理念 |
3. 区域统筹与社会同步发展学理下区域空间体系公正价值目标理念(即空间公正价值) |
4.“社会与区域价值统一”的公正机制 |
5.实现“社会与区域价值统一”的管理价值目标的行动控制 |
四、讨 论 |
(4)常熟市城市经营中的政府行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节 论文的意义 |
一、为常熟市的城市经营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
二、有利于改善常熟市城市经营中政府的不合理行为 |
三、有助于常熟市政府提升城市经营水平 |
第三节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城市经营研究理论进展 |
第一节 国外有关城市经营的研究 |
一、“城市经营”概念的提出 |
二、民营化思想的发展 |
三、公共管理的变革 |
四、新公共服务理念的提出 |
五、城市经营理论的发展 |
第二节 国内有关城市经营的研究 |
第三章 城市经营的内涵、特征及其阶段 |
第一节 城市经营的概念 |
第二节 城市经营的主客体 |
一、城市经营的主体 |
二、城市经营的客体 |
第三节 城市经营的特征 |
一、非赢利性 |
二、公共利益性 |
三、空间效益性 |
第四节 城市经营的发展阶段 |
第四章 西方城市经营理论的启示 |
第一节 科特勒国家营销理论 |
一、健康发展的经济 |
二、稳定和谐的社会 |
三、高效开明的政治体制 |
第二节 迈克尔·波特的“钻石体系” |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 |
一、政府的管理职能转变 |
二、政府职能以市场为导向 |
三、采用授权或分权的管理方式 |
四、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 |
五、引入竞争机制 |
六、注重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
七、实施绩效目标控制 |
第五章 常熟市城市经营中政府行为的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常熟市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常熟市的城市经营模式 |
一、建立土地储备中心盘活存量资产 |
二、发展专业市场带动城市发展 |
三、建设“两区两园”,筑巢引凤 |
四、改造老城、发展新城 |
第三节 常熟市城市经营中政府行为的问题 |
一、城市经营主要还以资金收益为导向 |
二、城市经营受行政干预因素影响较强 |
三、政府角色界定不清 |
第四节 城市经营中政府行为不当的原因分析 |
一、以 GDP 为中心的增长方式 |
二、政府职能定位模糊 |
三、约束机制缺失 |
第六章 常熟市城市经营中政府行为转变策略 |
第一节 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机制 |
一、实行政企分开,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
二、引入竞争机制 |
第二节 政府职能和政府行为边界的重新定位 |
第三节 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
一、调整和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与任免制度 |
二、健全城市经营的决策体制 |
三、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城市科学发展中城市经营问题的研究 ——以东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城市经营的基本问题 |
1.1 城市经营的概念辨析 |
1.2 城市经营内涵的认识 |
1.3 城市经营的基本观点 |
第2章 城市经营的可行性与风险分析 |
2.1 城市经营的可行性分析 |
2.2 城市经营的风险分析 |
第3章 我国城市经营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我国城市经营的现状 |
3.2 我国城市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
3.3 我国城市经营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章 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启示 |
4.1 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基本观点 |
4.2 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主要做法 |
4.3 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几点启示 |
第5章 加快城市科学发展的对策 |
5.1 建立科学的价值导向机制 |
5.2 建立合理的支撑机制 |
5.3 建立规范运作机制 |
5.4 建立制约监督机制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城市经营策略研究—兼论海口市城市经营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1.3 论文内容结构与创新点 |
第二章 国内外城市经营研究综述 |
2.1 城市经营的基础理论 |
2.2 国外主要城市经营模式 |
2.3 我国城市经营的主要实践模式 |
2.4 我国城市经营的做法概述 |
2.5 经营城市的风险 |
第三章 城市经营与城市竞争力 |
3.1 城市竞争力概述 |
3.2 城市竞争力与经济实力、城市综合实力的区别 |
第四章 城市经营的策略 |
4.1 按竞争对象划分的竞争策略 |
4.2 按内容划分的竞争策略 |
4.3 按地位划分的竞争策略 |
第五章 海口市城市经营战略分析及对策建议 |
5.1 海口市城市经营现状分析 |
5.2 海口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经营的战略定位和目标 |
5.3 海口市城市经营存在问题与措施研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我国城市经营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4 研究工具与方法 |
1.5 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内容框架 |
1.6 创新点 |
2. 城市经营中的政府行为理论 |
2.1 城市经营概念 |
2.1.1 城市经营概念的界定 |
2.1.2 城市经营的主体 |
2.1.3 城市经营的客体 |
2.2 政府行为理论 |
2.2.1 政府行为的涵义 |
2.2.2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2.3 城市经营中的政府行为 |
2.3.1 城市经营中政府行为的涵义 |
2.3.2 城市经营中政府行为的原则 |
3. 现阶段我国城市经营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
3.1 现阶段我国城市经营中城市政府的主要行为——以青岛市为例 |
3.1.1 制定城市规划 |
3.1.2 经营城市土地 |
3.1.3 提供地方公共产品 |
3.2 政府在经营城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1 土地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
3.2.2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问题 |
3.2.3 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的问题 |
3.2.4 市场建设方面的问题 |
3.2.5 城市经营概念的异化与误用 |
4. 现阶段我国城市经营中政府行为偏差的理论分析 |
4.1 行政化目标对经济社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弱化 |
4.2 政府部门及其组成人员的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博弈 |
4.3 资金收益导向下对全社会长期利益及社会公平的忽视 |
4.4 城市政府的多重角色诱发弊端 |
4.5 中央政府行为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冲突 |
5. 我国城市经营中政府行为的规范之道 |
5.1 转变城市经营理念 |
5.1.1 遵从构建和谐城市的经营方针 |
5.1.2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营之路 |
5.2 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
5.2.1 改革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 |
5.2.2 建立科学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 |
5.2.3 构建合理高效的城市经营决策机制 |
5.2.4 健全多方位的城市经营监督体系 |
5.3 不断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 |
5.3.1 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
5.3.2 推行股份制,改革产权制度 |
5.3.3 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 |
5.4 加快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制化建设 |
5.4.1 政府行为的主体应纳入法制化轨道 |
5.4.2 政府行为的客体应在法律的约束与监督下运行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论城市经营中的政府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一 研究的背景 |
二 研究的意义 |
三 研究框架 |
四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部分 国内城市经营观点综述 |
一 我国城市经营理念的内涵及其发展 |
二 城市经营之我见 |
第三部分 我国城市经营现状概述 |
一 我国城市经营现状 |
二 中山市的经营实践 |
三 当前城市经营所导致的社会成本 |
第四部分 政府的角色定位和职能界定 |
一 城市经营的性质首先要求市场在城市经营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 |
二 政府在城市经营中应发挥主体性作用 |
三 政府在城市经营中的职能转变 |
第五部分 城市经营中政府行为失范和缺陷的原因分析 |
一 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价值观、动机等意识形态出现了缺失和偏差 |
二 政府职能定位不科学 |
三 约束机制缺失 |
第六部分 规范城市经营中政府行为的措施与建议 |
一 树立正确的城市经营理念和价值观 |
二 科学确定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行为边界 |
三 城市经营的制度安排与完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经营城市:收益与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经营城市理论概述 |
2.1 经营城市的内涵及要素 |
2.2 我国经营城市的溯源及发展现状 |
2.3 我国经营城市的特征、主要模式及运作方式 |
3 经营城市的收益 |
3.1 经营城市的积极意义 |
3.2 当前我国经营城市所取得的成效 |
4 经营城市的风险 |
4.1 经营城市容易引发巨大的风险 |
4.2 经营城市引发风险产生的原因 |
5 经营城市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5.1 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
5.2 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 |
6 我国有效经营城市的政策建议 |
6.1 发达国家经验借鉴 |
6.2 我国有效经营城市政策建议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四、关于“城市经营”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理论和方法[D]. 南楠.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2]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功效研究 ——对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的反思[D]. 胡华杰.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8(12)
- [3]公正思潮下社会与空间价值统一的新区域经营理念──基于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目标的构建[J]. 王兴中,王立,崔维,赵刚. 创新, 2015(04)
- [4]常熟市城市经营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 王晓楠. 上海交通大学, 2009(S2)
- [5]城市科学发展中城市经营问题的研究 ——以东营市为例[D]. 石循刚. 山东师范大学, 2009(09)
- [6]城市经营策略研究—兼论海口市城市经营战略[D]. 翁勖文. 天津大学, 2008(08)
- [7]城市经营与土地储备的耦合研究[J]. 朱彦刚,胡石元,张奇,刘胜华.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7(06)
- [8]我国城市经营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赵曼丽. 郑州大学, 2007(05)
- [9]论城市经营中的政府行为[D]. 张水平. 安徽大学, 2007(01)
- [10]经营城市:收益与风险[D]. 张元. 西南财经大学, 2007(04)
标签:城市经济论文;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社会风险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