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砖砌体的施工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马龙[1](2021)在《房屋建筑中砖砌体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现代建筑项目施工中,砖砌体结构属于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整个应用过程中可以发挥出非常大的优势。在对砖砌体结构应用的基础上,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主要是因为砖砌体结构可以在整体上提升建筑工程抗震性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满足一定的安全性。本论述主要针对房屋建筑汇总的砖砌体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有效的应用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荆磊[2](2021)在《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加固砖砌体柱/墙力学性能与计算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砌体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具有较大的易损性,加固是提高其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之一。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Reinforced Concrete,TRC)是一种连续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且与砌体材料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砌体结构加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试验、理论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界面、构件两个层次对TRC与砖砌体界面黏结性能、TRC约束砖砌体柱抗压性能以及TRC加固砖砌体墙抗剪性能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获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对TRC与砌体界面黏结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研究了界面失效机理,分析了界面黏结长度、纤维编织网类型及其表面处理方式对界面承载力和延性系数的影响,确定了相应的界面有效黏结长度。试验研究表明:对于本研究使用的TRC材料,与Basalt-TRC相比,Carbon-TRC与砌体界面具有更好的黏结性能,且碳纤维编织网表面涂层后与基体界面的应力传递机制更为有效,Carbon-TRC与砌体的界面黏结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2)在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收集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分析,明确了TRC与砌体界面的破坏模式及分布情况,对发生界面脱黏和滑移破坏的TRC与砌体界面承载力进行了影响分析,给出了界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了设计目的,基于概率统计方法进一步获得了界面承载力的设计特征值。针对TRC与砌体界面发生纤维编织网与基体界面的滑移破坏,基于断裂力学方法分析了相应的界面断裂能,并给出了其计算公式。(3)对TRC约束砖砌体柱抗压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纤维编织网类型及层数、额外FRP端部约束以及TRC基体强度等级对约束后砖砌体柱抗压承载力、变形能力和能量耗散的影响,研究了不同TRC约束方式对砖砌体柱抗压性能的增强效果。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收集的测试结果研究了TRC约束砖砌体柱抗压强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了TRC约束砖砌体柱抗压强度预测模型,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基于概率统计方法进一步获得了相应的设计特征值。(4)抗压性能的研究表明:TRC约束砖砌体柱主要发生角部区域的纤维编织网断裂破坏;增加纤维编织网层数会提高TRC约束砖砌体柱的抗压性能,但超过2层后进一步的提升效率不明显;对于本研究使用的TRC材料,相较于Basalt-TRC,Carbon-TRC约束砖砌体柱具有更好的抗压性能,且额外的FRP端部约束会进一步提升抗压承载力和能量耗散,但变形能力有所降低;基体强度等级对TRC约束后砖砌体柱抗压承载力具有一定影响,但对变形能力和能量耗散的影响不明显。与两个已有的抗压强度计算模型比较了模型预测的准确性,本文获得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一般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获得的设计特征值可以满足抗压强度的设计要求。(5)对TRC加固砖砌体墙抗剪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利用DIC测试技术分析了TRC加固砖砌体墙的失效过程以及应力传递机制,研究了纤维编织网类型、表面处理方式及层数,TRC加固施加于墙体单侧或双侧以及墙体厚度对加固后砖砌体墙抗剪强度、延性系数以及能量耗散的影响,分析了不同TRC加固方式对砖砌体墙抗剪性能的增强效果。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TRC加固砖砌体墙抗剪承载力计算与设计方法的研究,分析了ACI 549.4R建议方法导致保守性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抗剪承载力计算与设计方法的优化。(6)抗剪性能的研究表明:TRC加固后砖砌体墙破坏时的整体性得到有效保证,且破坏模式具有延性特征;与未加固砖砌体墙相比,不同TRC加固方式砖砌体墙的抗剪强度、延性系数以及能量耗散均得到显着提升,其中TRC双侧加固的提升效果优于单侧加固;对于本研究使用的TRC材料,与Carbon-TRC加固相比,Basalt-TRC加固砖砌体墙的裂缝控制能力较差,且抗剪性能的提升效果较低;对于墙体厚度较大的24墙,TRC加固后的抗剪性能也获得了显着提升。DIC测试结果显示,Carbon-TRC加固砖砌体墙在受力过程中具有2-3条应力传递路径,而Basalt-TRC加固仅存在1条应力传递路径。与ACI 549.4R建议的方法相比,优化后TRC加固砖砌体墙抗剪承载力设计值的保守性得到有效缓解。
陈博,李志强[3](2021)在《小庭院砖砌体高质量施工技术探究》文中指出在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市场对园林景观项目的生态目标、景观品质等要求不断提高,倒逼园林行业加速升级、创新发展。园林施工是园林方案的深化与最终呈现,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园林作品质量的高低。小庭院施工与人们的生活感受息息相关,庭院中砖砌体形式多样,形成了硬质景观的核心。以小庭院砖砌体作为载体,从生态化、创新化和精细化三个维度剖析高质量施工的内涵和策略,提出符合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具体施工技术。
洪朝辉[4](2021)在《房屋建筑中砖砌体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中对砌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发现砖砌体工程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施工解决方案。
蔡先杰[5](2021)在《房屋建筑中砖砌体施工技术探析》文中研究表明文中论述了砖砌体的施工准备与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沉降控制、标高控制、洞口留设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孙伟华[6](2021)在《建筑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探讨》文中认为建筑施工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砖砌体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施工效果。纵观现阶段的砖砌体施工,仍存在施工参与人数少,无法有效保证施工质量,从而导致各种不同的质量问题,这些都会自身安全性产生安全隐患。因此,本文就主要针对建筑砖砌体施工及其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王丽欣[7](2020)在《沈阳地区砖砌体结构历史建筑的检测与加固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历史建筑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与建筑艺术价值往往不能拆除重建。保护和加固再利用历史建筑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因此历史建筑的检测和加固的应用研究十分必要。旧有的历史建筑因服役时间过长,建筑结构不能满足现行建筑结构规范,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对历史建筑进行合理和科学的检测鉴定,再对其进行加固设计,达到再利用历史建筑的目的。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之上,通过实例沈阳帅府,对砖砌体结构历史建筑的检测鉴定和加固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深入研究。本文具体内容如下:(1)总结国内外建筑的检测及加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明确了历史建筑因具有特殊性,所以检测鉴定和加固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同时也明确了历史建筑前期的检测鉴定对后续加固设计的重要意义。(2)概括了沈阳地区历史建筑目前的情况以及分类,提出保护和加固历史建筑的原则,总结了妥善保护和加固再利用历史建筑的方法。(3)历史建筑的情况往往比一般建筑复杂,所以对历史建筑提前进行检测鉴定尤为重要。应在不影响建筑风貌的情况下对建筑进行检测。本文简单总结了对历史建筑检测的常用方法。(4)因历史建筑需在不损伤保护的内容的前提下,使建筑结构在加固后满足现行规范,所以加固的方法往往有所限制。本文总结了历史建筑在加固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注意事项。概括了历史建筑加固设计中常用的加固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5)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以沈阳地区砖砌体结构帅府舞厅为例,采用PKPM鉴定加固模块对历史建筑结构进行安全性鉴定受压计算以及抗震验算,以最小改造并满足建筑功能为前提,借鉴验算结果进行合理的加固设计,使其在加固后满足现行规范。因历史建筑的加固所涉及结构力学、加固技术、建筑历史保护等多方面学科,所以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随着新工艺和新材料的陆续出现,为砖砌体结构历史建筑的检测以及加固带来新的理念和机遇。本文对实际工程案例的检测鉴定与加固,可以为相同地区同类工程提供一定的思路及参考。
杨广[8](2020)在《页岩多孔砖工程应用及力学性能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粘土实心砖是最常见的砌体材料,由于生产粘土实心砖存在浪费资源、毁坏耕地以及建筑能耗高等问题,21世纪以来,国家一直在出台各种政策限制其使用,2012年,国家实行“限粘禁实”工作,第一批要求国内183个城市“限粘”,397个县城实现“禁实”,2016年,国内实行第二批“限粘禁实”政策,在巩固第一批成果的基础上,要求实现186个城市“限粘”,411个县城“禁实”。然而在国内一些城市的郊区、县城、乡镇、农村等地区,粘土实心砖依然拥有广阔的市场。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做了两个方面的研究:第一至第四章以绿色建筑理念为基本指导,深入分析墙体改革部门推广发展的墙体砌材,寻求粘土实心砖最优替代品。免烧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存在大面积裂缝的质量通病且难以控制。小型混凝土砌块和陶粒砌块造价高、运输成本高。石膏板不能用于承重。煤矸石、粉煤灰等原料由于粘结能力差,生产时必须混入一定量粘土,同时粉煤灰、煤矸石的建筑性能相对于页岩弱。页岩多孔砖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是其烧结生产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考虑到目前国家墙体发展方向以限粘为主,最终选取页岩多孔砖作为替代品。轻质、高强是新型墙体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最核心的特点,目前我国评价建筑节能主要依据墙体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根据以上特点,第五章到第七章对页岩多孔砖砌体和粘土实心砖砌体进行了承压、抗剪、抗震、保温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页岩多孔砖比粘土实心砖承重性能有30%的提升;两种材料墙体的抗剪性能基本一样;由于页岩多孔砖质量轻,在水平地震作用下,页岩多孔砖承受更小的地震作用力,从而拥有更佳的抗震性能;由于页岩良好的热工性能,在相同条件下,粘土实心砖的热流密度是页岩多孔砖的1.51倍。研究结果证明:相比粘土实心砖,页岩多孔砖拥有更优秀的建筑材料性能。图[51]表[15]参[99]
陈贤龙[9](2020)在《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预防措施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房屋建筑工程的砖砌体出现裂缝的根本原因是相关原材料所具备的自身质量所影响的,所以砖砌体产生裂缝属于物理反应,因为砖砌体的裂缝是无法通过人为产生的。砖砌体产生裂缝的现象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为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要对砖砌体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以便提出合理的应对和解决方案。
鲍宁[10](2020)在《竖向钢板带-砖砌体受压力学性能与破坏机理试验研究》文中指出砖砌体结构房屋目前在我国分布仍然面广量大。由于存在强度不足、抗震性能差等问题,砖砌体结构一直是土木工程加固领域的研究热点。钢板带-砖砌体组合加固技术(通过螺栓连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且具有施工便捷、价格低廉、可逆性好等优点。此外,在竖向钢板带中施加预压应力还可以使钢板带提前参与工作。长期以来,各国学者针对钢板带-砖砌体组合构件的相关研究偏重于整体的宏观分析,只是给出了荷载或变形等技术参数提升的幅度范围,或者提出简化的承载力预测模型。为了更好地掌握钢板带与砖砌体之间的协同工作性能,尤其是易发生局部屈曲的竖向钢板带。本文以竖向钢板带为研究重点,对其与砖砌体之间协同工作的受压力学性能和破坏机理展开详细研究。本文以钢板带厚度、宽度、预压应力大小为研究参数,设计并完成了1个未加固砖砌体试件和9个竖向钢板带-砖砌体试件的轴心受压性能试验。采集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特征、开裂荷载、峰值荷载、钢板带中应变等信息。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对比砖砌体试件,竖向钢板带-砖砌体加固试件的峰值荷载提高幅度为17%38%,未施加预压应力的加固试件开裂荷载变化不大,施加预压应力的加固试件开裂荷载可提高8%33%;加固试件在受压过程中,竖向钢板带最先达到峰值承载力,随后砖砌体部分达到峰值承载力;增大预压应力后,竖向钢板带的初始变形和最终变形均有所增大。在试验研究基础上,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竖向钢板带-砖砌体试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比试验和数值模拟得到的荷载-位移曲线,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在拓展试验研究参数的基础上,补充了竖向钢板带端部螺栓约束强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竖向钢板带中预压应力越大,试件的轴向刚度退化时间越早,峰值荷载越低;在施加相同预压应力条件下,竖向钢板带截面宽度和厚度的增大均可提高试件轴向刚度和峰值荷载;同等条件下,竖向钢板带中螺栓的约束效果越强,竖向钢板带的承载力越大。此外,本文基于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将竖向钢板带-砖砌体的受压过程分为弹性阶段(第Ⅰ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第Ⅱ阶段)、钢板带强化阶段(第Ⅲ阶段)和破坏阶段(第Ⅳ阶段),并给出了该加固方式的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最后,本文讨论了竖向钢板带的长厚比、截面宽度对承载力的影响,并给出了钢板带尺寸的设计建议。
二、浅析砖砌体的施工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砖砌体的施工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房屋建筑中砖砌体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砖砌体施工流程 |
1.1 抄平与放线 |
1.2 摆砖样 |
1.3 立皮数杆 |
1.4 盘角与挂线砌砖 |
1.5 砌筑砖砌体砌筑方法的不同 |
1.5.1 三一砌砖法 |
1.5.2 满口灰法 |
1.5.3 挤浆法 |
1.6 清理与勾缝 |
2 目前砖砌体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
2.1 水平砂浆灰缝饱满度差 |
2.2 砖浇水的湿润度不足 |
2.3 砖强度、砂浆强度对建筑墙体的影响 |
2.4 建筑体的抗震效果分析 |
3 砌筑体施工控制分析 |
3.1 混凝土构造柱的施工分析 |
3.2 砖砌体与墙体的加固处理分析 |
3.3 人员管理以及现场管理分析 |
4 结束语 |
(2)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加固砖砌体柱/墙力学性能与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概述 |
1.2 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思路 |
2 TRC与砌体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设计 |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4 界面滑移破坏失效机理与断裂能分析 |
2.5 结论 |
3 TRC与砌体界面黏结性能的统计分析 |
3.1 引言 |
3.2 收集的试验结果 |
3.3 界面破坏模式分析 |
3.4 TRC与砌体界面承载力 |
3.5 界面断裂能的影响分析 |
3.6 结论 |
4 TRC约束砖砌体柱抗压性能试验研究 |
4.1 引言 |
4.2 试验设计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4 结论 |
5 TRC约束砖砌体柱抗压强度的计算方法 |
5.1 引言 |
5.2 数据和预测模型 |
5.3 抗压强度的计算 |
5.4 结论 |
6 TRC加固砖砌体墙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
6.1 引言 |
6.2 试验设计 |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6.4 结论 |
7 TRC加固砖砌体墙抗剪承载力的计算与设计方法 |
7.1 引言 |
7.2 抗剪承载力计算与设计的分析方法 |
7.3 抗剪承载力计算结果分析 |
7.4 抗剪承载力计算与设计方法的优化 |
7.5 算例分析 |
7.6 结论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小庭院砖砌体高质量施工技术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小庭院砖砌体施工方法与流程 |
1.1 砖砌体施工方法 |
1.2 砖砌体施工流程 |
1.3 发展高质量的契合点 |
2 生态化施工技术 |
2.1 使用环保材料 |
2.2 减少材料运输 |
2.3 减少材料浪费 |
2.3.1 准确计算和排砖 |
2.3.2 施工材料重复利用 |
3 创新化施工技术 |
3.1 施工工艺创新 |
3.2 施工工具创新 |
4 精细化施工技术 |
4.1 精准施工确保精度 |
4.1.1 定位放线 |
4.1.2 标高计算 |
4.1.3 数据复测 |
4.2 细致施工保证效果 |
4.2.1 墙体清洁 |
4.2.2 防返碱处理 |
5 结语 |
(4)房屋建筑中砖砌体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砖砌体的施工工艺流程 |
2.1 砖砌体施工中的抄平及放线工艺 |
2.2 砖砌体施工中的摆砖样工艺 |
2.3 砖砌体工程施工中的立皮数杆 |
2.4 砖砌体中的盘角和挂线工艺 |
2.5 砖砌体的砌筑方法 |
2.6 砖砌体工程完工后的清理和勾缝工艺 |
3 提高砖砌体施工质量的具体技术 |
3.1 砌块排列时的技术控制 |
3.2 房屋建筑设计施工期间的技术控制 |
3.3 房屋轴线标注方面的技术控制 |
3.4 房屋建筑特殊工程施工的技术控制 |
4 结语 |
(5)房屋建筑中砖砌体施工技术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施工前的准备 |
2.1 机具准备 |
2.2 砖的准备 |
2.3 砂浆的准备 |
3 砖砌体的施工工艺流程 |
3.1 找平和放线 |
3.2 摆砖样 |
3.3 立皮数杆 |
3.4 盘角和挂线 |
3.5 砌筑方法 |
3.6 清理和勾缝 |
4 砖砌体施工中的技术要求 |
4.1 减少不均匀沉降 |
4.2 楼层标高的传递及控制 |
4.3 施工洞口的留设 |
5 结语 |
(6)建筑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建筑砖砌体施工工艺概述 |
1.1 放线 |
1.2 摆砖样 |
1.3 立皮数杆 |
1.4 盘角和挂线 |
1.5 砌砖 |
2 砌筑砂浆对砌体强度影响 |
2.1 减水剂、外加剂的使用影响 |
3 砖砌体建筑施工控制及质量控制策略 |
3.1 保证砖砌墙灰浆饱满 |
3.2 要注意对灰缝厚度的控制 |
3.3 增设腰梁、构造柱等措施保证对后序施工质量 |
3.4 对施工材料的选择进行严格的把控 |
3.5 加强对于施工细节的关注 |
3.6 强化施工工艺控制以及检测 |
结语 |
(7)沈阳地区砖砌体结构历史建筑的检测与加固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建筑物检测鉴定与加固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 本文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沈阳地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加固再利用 |
2.1 沈阳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加固再利用原则 |
2.1.1 沈阳历史建筑现状及分类 |
2.1.2 历史建筑保护原则 |
2.1.3 历史建筑加固再用原则 |
2.2 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加固再利用价值讨论 |
2.2.1 历史价值决定如何保护和加固再利用建筑 |
2.2.2 以建筑物类型和风格决定如何保护和加固再利用建筑 |
2.2.3 周边环境决定如何保护和加固再利用建筑 |
2.3 沈阳地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加固再利用 |
2.3.1 建立起地区专门的历史建筑检测评估机构 |
2.3.2 建立起专门的保护体系 |
2.3.3 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
2.3.4 有目的,有计划的保护和加固再利用历史建筑 |
2.3.5 对沈阳地区历史建筑统一进行综合现状评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砖砌体结构历史建筑的检测与鉴定 |
3.1 砖砌体结构历史建筑的检测概述 |
3.1.1 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流程 |
3.1.2 历史建筑检测与鉴定的要点 |
3.1.3 砖砌体结构历史建筑的检测原则 |
3.2 混凝土构件的检测 |
3.2.1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 |
3.2.2 混凝土裂缝检测 |
3.2.3 混凝土碳化深度的检测 |
3.3 砌体结构的检测 |
3.3.1 砂浆强度检测 |
3.3.2 块材强度检测 |
3.3.3 砌体缺陷检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砖砌体结构历史建筑的加固方法 |
4.1 砖砌体结构历史建筑的加固原则 |
4.2 砖砌体结构历史建筑常用的加固方法 |
4.2.1 减小地震荷载--基础隔震 |
4.2.2 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 |
4.2.3 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法 |
4.2.4 增大截面加固法 |
4.2.5 外粘型钢加固法 |
4.2.6 置换混凝土法 |
4.2.7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 |
4.3 加固技术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历史建筑检测鉴定实例分析 |
5.1 工程概况 |
5.1.1 历史建筑价值评估 |
5.1.2 保护工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5.1.3 工程区划 |
5.1.4 建筑概况 |
5.1.5 历史沿革及历史修缮情况 |
5.1.6 修缮加固原则及指导思想 |
5.2 鉴定的内容以及依据 |
5.2.1 荷载的取值 |
5.2.2 工程设计依据 |
5.3 工程的现场勘测检查 |
5.4 损伤和病害成因分析 |
5.5 工程结构材料强度检测 |
5.5.1 砖强度检测 |
5.5.2 砂浆强度的检测 |
5.6 PKPM软件在砖砌体结构鉴定加固中的应用 |
5.7 第一级抗震鉴定 |
5.8 第二级抗震鉴定 |
5.9 本章小结 |
第6章 历史建筑加固设计实例分析 |
6.1 加固方案 |
6.1.1 混凝土梁的加固 |
6.1.2 墙体加固方法 |
6.1.3 施工及其他要求 |
6.2 加固后的抗震检验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8)页岩多孔砖工程应用及力学性能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 |
1.2.2 国外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2 绿色建筑基本内涵 |
2.1 绿色建筑概论 |
2.2 绿色建筑评价 |
2.3 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 |
2.4 本章小结 |
3 新型墙体材料 |
3.1 实心粘土砖替代品 |
3.2 本章小结 |
4 页岩多孔砖生产过程及质量监控 |
4.1 页岩多孔砖生产过程 |
4.2 质量检验 |
4.3 本章小结 |
5 页岩多孔砖力学性能研究 |
5.1 Ansys简介 |
5.2 建立模型 |
5.3 参数确定 |
5.4 抗压性能研究 |
5.4.1 受压分析 |
5.4.2 重力作用下的结构荷载响应 |
5.5 抗剪性能研究 |
5.5.1 风荷载作用下墙体抗剪分析 |
5.5.2 抗剪计算 |
5.5.3 抗剪模拟 |
5.6 本章小结 |
6 抗震性能研究 |
6.1 反应谱分析 |
6.2 抗震验算 |
6.3 位移计算 |
6.4 本章小结 |
7 墙体保温 |
7.1 保温性能研究 |
7.2 本章小结 |
8 结论及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预防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裂缝表现形式 |
1.1 水平裂缝 |
1.2 斜裂缝 |
1.3 垂直裂缝 |
1.4 竖向裂缝 |
2 砖砌体裂缝产生的原因 |
2.1 地基沉降引起裂缝的产生 |
2.2 特殊砌体材料产生的裂缝 |
2.3 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砌体裂缝分析 |
3 砖砌体裂缝预防措施 |
3.1 预防温差裂缝 |
3.2 施工质量所导致裂缝的防治措施 |
3.3 科学选用施工材料 |
3.4 预防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方法 |
3.5 做好墙体后期保养维护 |
3.6 设置控制缝 |
4 结束语 |
(10)竖向钢板带-砖砌体受压力学性能与破坏机理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试验设计 |
2.1 试验概况 |
2.1.1 试件设计 |
2.1.2 砖砌体部分制作 |
2.1.3 砖砌体加固 |
2.2 材料性能 |
2.2.1 砖块 |
2.2.2 砂浆 |
2.2.3 钢板 |
2.2.4 M10螺栓 |
2.3 试验加载方法与测量内容 |
第三章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1 试验现象 |
3.1.1 试件UW-1 |
3.1.2 试件 SW-1 |
3.1.3 试件 SW-2 |
3.1.4 试件 SW-3 |
3.1.5 试件 PW-1 |
3.1.6 试件 PW-2 |
3.1.7 试件 PW-3 |
3.1.8 试件 PW-4 |
3.1.9 试件 PW-5 |
3.1.10 试件 PW-6 |
3.2 试件破坏特征 |
3.3 开裂与峰值荷载 |
3.4 荷载-位移曲线 |
3.5 竖向钢板带受力特征 |
3.5.1 试件SW-1 |
3.5.2 试件SW-2 |
3.5.3 试件SW-3 |
3.5.4 试件PW-1 |
3.5.5 试件PW-2 |
3.5.6 试件PW-3 |
3.5.7 试件PW-4 |
3.5.8 试件PW-5 |
3.5.9 试件PW-6 |
3.6 参数影响分析 |
3.6.1 无预压应力钢板带厚度 |
3.6.2 竖向预压应力 |
3.6.3 预压应力大小 |
3.6.4 竖向预压应力钢板带厚度 |
3.6.5 竖向预压应力钢板带宽度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钢板带-砖砌体轴压有限元分析 |
4.1 ABAQUS介绍 |
4.2 试件有限元模型 |
4.2.1 试件模型选取 |
4.2.2 砌体材料本构关系选取 |
4.2.3 钢材本构关系参数取值 |
4.2.4 单元选取 |
4.2.5 网格划分 |
4.2.6 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 |
4.3 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4.3.1 试件UW-1 有限元对比分析 |
4.3.2 试件SW-2 有限元对比分析 |
4.4 有限元参数分析 |
4.4.1 竖向钢板带预压应力影响分析 |
4.4.2 竖向钢板带厚度影响分析 |
4.4.3 竖向钢板带截面宽度影响分析 |
4.4.4 螺栓约束作用影响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理论分析与设计建议 |
5.1 竖向钢板带受力分析 |
5.1.1 试件SW-2 中钢板带受力计算 |
5.1.2 试件PW-3 中钢板带受力计算 |
5.2 破坏机理分析 |
5.3 竖向钢板带-砖砌体承载力计算模型 |
5.3.1 薄板理论 |
5.3.2 能量法求解薄板稳定简介 |
5.3.3 竖向钢板带弹性临界屈曲应力求解 |
5.3.4 竖向钢板带预压应力的影响 |
5.3.5 钢板带承载力F_y |
5.3.6 砖墙承载力F_c |
5.3.7 确定砌体承载力系数φ_c |
5.4 竖向钢板带设计尺寸建议 |
5.4.1 钢板带长厚比 |
5.4.2 钢板带截面宽度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浅析砖砌体的施工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房屋建筑中砖砌体施工技术研究[J]. 马龙. 甘肃科技纵横, 2021(09)
- [2]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加固砖砌体柱/墙力学性能与计算方法研究[D]. 荆磊.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
- [3]小庭院砖砌体高质量施工技术探究[J]. 陈博,李志强.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1(03)
- [4]房屋建筑中砖砌体施工技术研究[J]. 洪朝辉. 江西建材, 2021(04)
- [5]房屋建筑中砖砌体施工技术探析[J]. 蔡先杰. 江西建材, 2021(02)
- [6]建筑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探讨[J]. 孙伟华. 中国住宅设施, 2021(01)
- [7]沈阳地区砖砌体结构历史建筑的检测与加固应用研究[D]. 王丽欣. 沈阳大学, 2020(06)
- [8]页岩多孔砖工程应用及力学性能模拟研究[D]. 杨广.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9]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预防措施探讨[J]. 陈贤龙. 四川水泥, 2020(10)
- [10]竖向钢板带-砖砌体受压力学性能与破坏机理试验研究[D]. 鲍宁. 东南大学, 2020(01)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论文; 建筑加固论文; 混凝土裂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