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荔枝开花结果的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荔枝开花结果的影响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荔枝开花结果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魏世林[1](2021)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节剂筛选》文中研究表明乙烯利、矮壮素和烯效唑是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的3种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生长发育的调控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较少。本试验以河北农业大学培育的高粱品种‘农大红1号’为试验材料,以3种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ETH)、矮壮素(CCC)、烯效唑(Uniconazole)分别采用3个浓度梯度在高粱拔节期均匀喷施,对照组用等量清水处理。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喷施浓度。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高粱株高降低(各处理株高分别较对照降低:乙烯利:10.7%、11.7%、17.5%;矮壮素:6.1%、8.3%、11.5;烯效唑:39.9%、44.7%、52.7%)、节间长度缩短、茎粗增加、抗折力增加,有效提高了高粱抗倒伏能力。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通过缩短叶片长度提高高粱抗倒伏能力。烯效唑对高粱茎秆和叶片影响显着高于乙烯利和矮壮素,乙烯利与矮壮素之间差异不显着。2.各处理叶面积、SPAD、Ci、Tr、Gs和Pn在不同生长时期均高于对照,且随处理浓度增加增加。Ci随生长发育进程先上升后下降,在开花期达到最高,之后下降。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低浓度下对Gs影响依次为烯效唑>矮壮素>乙烯利,且差异显着。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Pn影响依次为:烯效唑>乙烯利>矮壮素(C3浓度下高粱Pn分别较对照增加:烯效唑:44.2%;乙烯利:22.9%;矮壮素:19.3%。),烯效唑与乙烯利和矮壮素差异显着,乙烯利与矮壮素差异不显着。3.不同生长时期高粱SOD、POD、CAT活性、SP和SS含量均高于对照,MDA含量较对照降低。SOD和POD活性在拔节期至喇叭口期呈下降趋势,于喇叭口期至灌浆期上升。CAT活性随着生长发育进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于开花期达到最高,之后活性下降。SP含量于拔节期至开花期呈上升趋势,之后下降。3种植物生长调节对高粱抗逆性影响表现为:烯效唑>矮壮素>乙烯利。4.研究发现,各处理高粱GA和IAA含量较对照降低,ZT和ABA含量较对照增加。随处理浓度增加GA和IAA含量下降,ZT和IAA含量上升。GA含量随生长发育进程下降。ZT和IAA含量在拔节期至喇叭口期上升,之后下降。ABA含量在拔节期至灌浆期呈上升的趋势。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内源激素含量影响表现为:烯效唑>矮壮素>乙烯利,烯效唑与乙烯利和矮壮素差异显着,乙烯利与矮壮素差异不显着。5.试验对高粱产量指标分析后发现,高粱穗粒重除乙烯利在Cl浓度下与对照差异不显着外均显着高于对照(穗粒重分别较对照增加:烯效唑:27.9%;矮壮素:11.3%;乙烯利:9.0%),且随处理浓度上升而增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千粒重除矮壮素在C3浓度下显着高于对照外,均与对照差异不显着。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高粱穗粒数显着高于对照,且随处理浓度升高而增加。在不同浓度处理下,各处理穗粒数分别较对照增加:乙烯利:7.2%、13.5%、19.2%;矮壮素:10.2%、10.2%;18.6%;烯效唑:22.7%;28.8%;36.0%。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通过调节高粱产量系数,提高高粱产量。6.试验对高粱籽粒品质进行测量后发现,各处理高粱籽粒蛋白质、单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较对照增加,且随处理浓度增加上升。淀粉和脂肪含量较对照下降,且随着处理浓度上升含量下降。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调节高粱营养物质积累,改善籽粒品质。7.研究认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生长调节主要通过影响内源激素含量实现的:(1)株高与GA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ABA含量呈显着负相关,与ZT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节间长度与GA和IAA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与ABA和ZT含量呈显着负相关。茎粗与IAA含量呈显着负相关。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降低高粱GA和IAA含量,增加ABA和ZT含量,使株高降低,茎粗增加,茎秆抗折力提高,抗倒伏能力增强。(2)高粱光合指标与ABA和ZT含量呈正相关,与GA和IAA含量呈负相关。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提高高粱ZT和ABA含量来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指数,提高高粱光合能力,促进光合产物积累。(3)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性调节剂物质含量与ABA和ZT含量呈正相关,与GA和IAA含量呈负相关。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提高高粱ZT和ABA含量,降低GA和IAA含量,促进高粱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性调节剂物质含量增加,使MDA含量降低,提高高粱抗逆能力。综合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烯效唑对高粱影响显着大于矮壮素和乙烯利,乙烯利和矮壮素差异不显着。烯效唑浓度在1110mg/L-1665mg/L时能够显着降低高粱株高,有效提高抗倒伏能力,同时显着提高高粱产量,且对高粱生育期影响较小,能够适时收获。

邓全恩[2](2020)在《油茶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机制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南方特色木本油料树种,兼具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目前,我国油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面积逐年增加,区域间引种不可避免。作为秋冬季开花、虫媒授粉、自交不亲和的经济林树种,花期是油茶引种成败的关键。生产中发现油茶花芽对逆境敏感,高温干旱导致花期大幅延迟并影响成花质量。本研究在系统评价10个油茶品种适生性的基础上,以‘常德铁城一号’为材料研究油茶花器官发育对逆境的响应机制,并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器官发育的调控效应,旨在为油茶引种和生殖生长调控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0个油茶品种适生性评价。通过室内梯度低温胁迫和田间自然干旱胁迫,测定油茶品种耐寒和耐旱生理指标;通过田间观测、石蜡切片、生理实验、扫描电镜观测等方法获取油茶品种的花期、叶片结构、叶片生长势和花粉指标;通过对以上5大类(抗逆,花期,叶片结构,叶片生长势,花粉)指标的46个具体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关键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比较10个油茶品种在武汉地区的适生性。结果表明,油茶46个具体指标中始花期、耐寒、耐旱、栅海比、CTR、SR等11个指标具有代表性,10个油茶品种在武汉地区的适生性排序为:‘长林18号’‘XLC25’‘常德铁城一号’‘鄂油465’‘赣州油8号’‘XLC10’‘长林4号’‘赣州油6号’‘QY235’‘常林3号’。(2)油茶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的形态及生理研究。通过显微观测,比较正常年份(2018年)和高温干旱年份(2019年)的花芽分化过程,定位‘常德铁城一号’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的关键时期并分析响应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高温干旱年份花芽在雌雄蕊形成期开始出现生长停滞,在子房与花药形成期停滞减轻,在雌雄蕊成熟期开始恢复生长;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过程中花芽含水率、碳水化合物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激素含量也呈现出和休眠、抗逆反应一致的变化规律。(3)油茶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的转录组学研究。对‘常德铁城一号’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关键时期(幼嫩花药期,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成熟期)进行转录组分析,探索油茶花器官发育的逆境响应调控机制。结果表明,4个花芽时期的转录组共组装成162,621条unigene,平均长度为 795.78 bp,N50 长度为 972 bp,GC 含量为 37.67%,75.11%的 unigene 注释到GO、KEGG、KOG、NR、NT、SwissProt 6大数据库。差异表达基因中生长速度(CYC、EXP)、物质能量代谢(PIP、G6PDH)、逆境响应(HSP、WRKY)、激素代谢(GA20ox、GAI、NCED、SNRK2)等和休眠相关的生物调控过程基因呈现规律性表达,MADS-box基因SVP,开花途径(VRN1、VIN3、Col、ELF)和开花整合因子(FLC、SOC)等其它和休眠相关的基因表达规律不明显。DYT、bHLH10、SERL1/2等和花粉不育相关的基因在花芽生长停滞的阶段表达量较高。以上结果说明‘常德铁城一号’花芽的适应性生长介于内休眠和生态休眠之间,是保证生殖生长正常进行的一种进化策略。(4)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花器官发育调控技术研究。在花器官发育的不同时期进行外源激素处理,通过调查分析花期、成花质量和生理指标变化,探究外源激素对油茶花器官发育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400mg·L-1赤霉素处理始花期最早且盛花期集中,150mg·L-1脱落酸处理始花期最晚。200mg·L-1生长素和150 mg·L-1脱落酸处理可明显提高花粉活力。400 mg·L-1赤霉素和200 mg-L-1生长素处理可增加花器官尺寸和花药数量。外源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可提高花芽内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外源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可以提高内源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含量并降低脱落酸的含量。外源脱落酸处理可提高内源脱落酸的含量,降低内源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含量。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可提高赤霉素合成基因GA20ox表达量,降低DELLA蛋白编码基因GAI的表达量。脱落酸处理则抑制GA20ox表达,促进GAI和脱落酸的合成基因NCED、受体基因ABF的表达。外源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的花芽FLC和PHYA的表达量降低,而ABA处理的花芽中此两基因的表达量降低较慢。综上所述,油茶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发生在雌雄蕊形成期到雌雄蕊成熟期,响应机制中包含细胞生长、物质能量代谢、抗逆反应、激素调控等和休眠相关的生物调控过程,其中激素是重要的调控物质,外源赤霉素、脱落酸和生长素可调控‘常德铁城一号’花期、开花样式和花粉活力,并使花芽内部碳水化合物含量、激素含量、基因表达呈现与花器官发育进程一致的改变。

邱爽[3](2020)在《生长调节剂和有机钙对板栗花芽性别分化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针对板栗雌雄花比例失调的现象,本试验以河北地区“遵化短刺”为试材,于萌芽期和新梢生长期分别喷施生长调节剂,探究板栗花芽性别分化影响因子及果实品质调控因子,以达到增雌减雄的效果。研究结果如下:1.萌芽期喷施50mg/L 6-BA能显着提高雌雄花数量,促进板栗雌花分化。与对照组相比,每结果母枝增加了1.56个;与150mg/L 6-BA的处理相比,雌花增加了0.42个。50mg/L GA3显着提高了结果母枝上雌花数量,达到了3.08个,同时显着降低了雄雌比例。2.萌芽期各种喷施处理后,果实单果重、着蓬率、实蓬率以及每总苞坚果个数均有所提升,且存在显着性差异;而对板栗的高、横纵径无显着影响。150mg/L 6-BA处理显着增加了板栗单果重,使之从10.694g提高到了12.897g。0.02nmol/L SA更有助于提高板栗的着蓬率和实蓬率,分别为98.33%、97.92%。250mg/L GA3和稀释1100倍的有机钙明显提高了每总苞栗实数,果实数达到了2.90个。3.在板栗花芽分化过程中,低含量的GA3、IAA、ABA有利于板栗上部花芽的性别分化。而高水平的内源ZT有助于花芽性别分化。低水平的GA3/IAA、ABA/IAA促进花芽性别分化;ZT/IAA含量高有利于花芽的性别分化。4.萌芽期喷施处理后,均能提高板栗花序中N、P、K、Ca元素含量,促进矿质元素的积累。50mg/L GA3促进了N、P的积累,使N含量从2.513%升至2.822%。0.2nmol/L SA的处理K含量显着升高,与对照相比提升了0.245%。喷钙处理显着增加了Ca含量,使之从0.978%升至1.028%。5.萌芽期外施50mg/L 6-BA和稀释1100倍的有机钙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效果显着,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383%和2.290%。50mg/L GA3处理显着提高粗蛋白含量,使之由15.706%升至17.639%。6.不同时期喷施处理后对板栗果实可溶性糖、淀粉、蛋白无显着影响;而同一时期喷施不同种类的生长调节剂可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萌芽期喷施50mg/L 6-BA,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增长为25.304%。外施50mg/L 6-BA处理最有利于果实可溶性淀粉含量的提高,达到了39.754%。低浓度的GA3更能促进可溶性蛋白质的积累,使其升至了10.356%。

高媛[4](2020)在《无患子树体高光效构型与源库营养的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作为我国“林油一体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生物质能源树种之一,是集生物质能源、日用化工、生物医药、园林绿化、生态修复、木材生产、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树种。目前,福建、浙江、贵州、湖南等地已发展了40余万亩人工原料林。但现有原料林普遍存在产量较低、树形乱、树体高、落花落果严重等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园艺化的集约培育技术体系。目前,国内外对无患子原料林高效培育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几近空白。因此,本研究主要于福建省建宁县基地围绕无患子高光效树形及花果营养调控等方面开展研究,解决其花果发育规律不清、树体光利用原理及源库营养调控路径不明等科学问题,建立高效标准化培育技术体系。主要方法、结果和结论如下:1.采用全年追踪测定林分生长指标等方法对其物候、花果发育规律、结果枝组分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患子物候分休眠期、萌动期、初花期、盛花期等9个关键时期;在福建建宁,春季日均温>10℃的8~10 d后进入萌动期,在>18℃后抽生花序,在>22℃后进入初花期;可孕花在末花期到初果期之间的落花率高达49.02%;坐果后,初果期到果实膨大期间的落果率高达72.74%;初果期后的70天为无患子鲜果重的迅速增长期,70-110天为稳定变化期,110天后由于失水转色导致鲜果重下降;果肉占整个果实重的60%~65%,种子重占果重的34%~39%,种仁占整个果实重的6%~7%;无患子结果枝可分为短果枝(10~34cm),中长果枝(35~57 cm)及长果枝(58~82 cm),结果母枝的基径在>15mm时,产量逐渐升高;花序果序越短越紧凑,其营养调运能力越强,源库调运的核心在于种子的调运能力(R2=0.61)。2.通过设置不同的骨干枝数目(留3、4、5骨干枝)、开张角度(30°、45°、60°及90°),以及单位投影面积留枝量(8~20个结果枝),并结合双因素交互试验,分别测定冠型特性因子、光照特性因子及光合特性因子,利用可视化三维扫描技术研究了较为理想的树体结构及其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自然树冠光环境不合理,内膛光照度仅为空地光照的10~15%;(2)经骨干枝处理后外围光照度达到空地光照度的40~54%,中部为32~35%,内膛为27~31%;单位投影面积保留16~18个结果枝时以347g/m2的产量显着高于其余处理;(3)控制骨干枝角度主要是调整光分布,当角度为60°或90°时可以保证垂直方向光吸收率提高2~3倍,A90°N3的光截获力比其余处理高出16%;控制骨干枝数目可以减缓8月份落叶量,A90°N3有最高的累积叶面积指数为19.57,其分形维数达到最高值1.988,中部叶片量高达7000余片,保证了最大的空间占比;A60°N3的净光合速率都比其他处理高出1-2倍;(4)叶面积指数与光截获力呈正相关关系,花序数与产量间相关性极低,但是在开花前的光截获力是影响当年开花数的主要因子,而产量与生理落果期(8月)的全株光合有相关性(R2=0.5)。综上,高光截获力能解决落叶问题,LAI与光合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因此,A60°N3和A90°N3为初步筛选出来的无患子理想高光效高产株型。3.通过喷施蔗糖、赤霉素、2,4-D及综合调节剂,进行产量、碳水化合物、内源激素以及矿质元素测定,并采用13C标记等方法进行源库营养调运能力分析。结果表明:(1)喷施100ppm的赤霉素可使产量比其余处理高出6倍;喷施10-20ppm的2,4-D,坐果数比CK显着提高1~2倍;采果前喷施综合调节剂0.3%Ca2++20ppm 2,4-D的产量较CK高出75%;(2)外源喷施蔗糖后,1.5%与3%浓度处理下可有效提高坐果率和产量3~5倍;花期喷施3次3%蔗糖后花序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CK 3~4倍,库的调运能力提升3倍,促使花序里的脱落酸含量从16μg/g下调致4μg/g;生理落果前期喷施1.5%的蔗糖,能使果实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CK增加1.5~2.0倍,明显降低叶片和果实的脱落酸含量到CK的50%,能保证源库之间的势能差提升近2倍;高浓度蔗糖喷施提升了N、P、K的含量;(3)营养运移路径表明叶片总糖与果实总糖通过磷诱导关系建立相关性;果实糖与果实的正向生长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有正相关关系;叶片的总糖与叶片的细胞分裂素、叶片的氮含量以及果实的脱落酸有正相关关系。综上研究主要从树体上进行光照分配调控及叶量分布调节,并在结构上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营养补充旨在从内在光合产物合成上进行调控,并在生理水平上提升库-源的调运能力。两者结合为建立无患子高效培育技术体系提供支撑,并为无患子树体的营养运移与吸收反馈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黄运鹏[5](2020)在《越南青柚反季节促花及其相关生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越南青柚是从越南引进的柚类品种,原产地具有一年多次开花特性,但目前对广西引种的越南青柚的开花坐果习性尚未清楚,难以指导栽培和产期调节利用。为了解越南青柚在广西的成花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探究越南青柚反季节开花的可行性,为越南青柚类引种栽培和反季节开花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三年生越南青柚为试材,2019年6月~2020年1月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亚山镇民富村丰和进农业基地进行越南青柚促花试验研究。共设A(环剥)、B(环割)、C(多效唑2g)、D(多效唑3g)、E(多效唑4g)、F(环剥+多效唑2g)、G(环剥+多效唑3g)、(H环剥+多效唑4g)、I(环割+多效唑2g)、J(环割+多效唑3g)、K(环割+多效唑4g)、L(无处理)等12个促花处理,观测果园温湿度、不同处理的结果母枝粗度、成花、坐果、内源激素、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叶片营养元素等,分析不同因素对成花坐果的影响和越南青柚反季节成花的生理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2个处理中环剥、3g多效唑、环剥+2g多效唑和环剥+3g多效唑的结果母枝平均粗度分别为6.767mm、5.18mm、6.46mm和6.04mm,这4个处理均显着高于对照3.56mm,环剥处理的结果母枝平均粗度最大。2.不同处理成花效果不同。12个处理中环割+4g多效唑处理和对照的成花株率为0,其余处理都可使越南青柚成花,其中环剥和环剥+2g多效唑的开花株率均为100%,极显着高于对照。3.各处理前后的GA3含量均显着降低,其中2g多效唑处理的GA3下降幅度最显着,从123.05ng/g FW降低到10.13ng/g FW,;说明施用多效唑、环剥等促花能一定程度抑制GA3合成,促进成花。4.环割处理的ABA含量在成花过程中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其余处理的ABA含量呈上升趋势。各处理ABA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其中环剥+4g多效唑处理的ABA含量最高,为25.92ng/g FW。5.不同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环剥+2g多效唑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16.21mg/g,显着高于对照的7.7 mg/g。环割处理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环剥处理,但两者之间无显着性差异。6.不同处理均可使总氨基酸的含量提高,其中,3g多效唑处理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959.09mg/100g,显着高于对照的514.25mg/100g。环剥的总氨基酸含量为872.25mg/100g,显着高于环割的总氨基酸含量686.79mg/100g。7.不同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除了2g多效唑处理,其余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其中,3g多效唑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4.74%,显着高于对照的3.87%。8.在12个促花处理中,环剥+2g多效唑处理的磷(P)、锌(Zn)、钾(K)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5.41 mg/g、0.0123mg/g和0.0053mg/g,显着高于对照;2g多效唑处理的铁(Fe)含量最高,为0.189mg/g,显着高于对照。越南青柚叶片中一定量的P、Zn、K、Fe有利于促进成花。综合本研究结果,环剥+2g多效唑处理对越南青柚反季节促花效果最佳,其原理是环剥和多效唑处理能抑制GA3合成,使ABA含量提高,ABA/GA3值增加,同时,可增加叶片K、Zn、P、Fe、可溶性糖与蛋白质含量,为越南青柚反季节成花提供能量和成花激素,有利于越南青柚反季节成花。

袁雅琪,王丽云,袁小军,卢园生,钟秋平,厉月桥[6](2020)在《南方红豆杉雌株叶片碳氮营养对喷施生长调节剂的响应》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雌株叶片碳氮营养的影响,旨在明晰其生殖生长调控机制,为研发促花促果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13年生南方红豆杉雌株为研究对象,2018年7月下旬开始每隔半个月连续3次叶面喷施系列浓度的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和复硝酚钠(CSN),于8—9月定期测定叶片内的碳氮营养物质含量变化,揭示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生殖生长的调控作用。【结果】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叶片中的淀粉含量和碳氮比值,使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减缓了叶片中可溶性糖随时间变化的幅度,总体表现为先升后降;对可溶性蛋白的影响较小,总体趋势较平稳。叶面分别喷施1 500 mg·L-1 PP333(P3)、450 mg·L-1 CCC(C3)和2 000 mg·L-1 CSN(S1)均显着增加了8月下旬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提升了56.42%、14.01%和23.75%;且促进了8—9月的淀粉含量和碳氮比值,其中P3处理的淀粉含量在8月上旬、9月上旬和下旬较对照分别增加了46.86%、48.71%和25.18%,C/N相应地增加了57.03%、48.42%和30.19%;C3处理的淀粉含量在8月上旬和9月上旬增加了13.65%和26.26%,C/N则在9月上旬增加19.37%;S1处理的淀粉含量在4次采样中增加了28.75%~59.57%,C/N提升了36.22%~60.03%,且均达显着水平(P <0.05)。【结论】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处理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南方红豆杉叶片中碳氮的含量和比值,喷施1 500 mg·L-1 PP333、450 mg·L-1 CCC和2 000 mg·L-1 CSN增加了8月下旬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以及8月、9月整个时期的淀粉含量和碳氮比值。

张丽霞[7](2020)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中的残留检测及对麦冬、三七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PGR)是根据植物激素的结构、功能和作用原理,经人工提取、合成的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化学物质。现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生产中,它在促进中药材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中药材不同于一般作物,决定PGR能否在中药材中推广使用的重要前提是评价其对中药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无负面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壮根灵”类PGR或含PGR的农肥在中药材生产中的盲目使用,导致一些中药材的质量明显下降,同时造成对中药材和栽培环境的双重残留危害,给人类健康带来安全隐患。基于此,本研究在开展道地药材PGR应用情况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中药材中多种PGR残留联合检测技术,并对34种480批次常用中药材进行了 PGR残留检测分析;筛选生产中PGR使用最普遍的大宗道地药材麦冬和三七,开展了多效唑(Paclobutrazol,PP333)和芸苔素内酯(Brassinolide,BR)对两种药材质量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为PGR在中药材中的科学使用、中药材中PGR限量标准的制订、中药材使用PGR的风险评估和监管,以及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限制使用PGR的法规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成果如下:1.通过实地调研摸清了 9种道地药材PGR的应用现状。调查发现,根茎类药材栽培中普遍使用PGR或含PGR的农肥。通过对四川、云南、山西、甘肃、河南、宁夏、广西等7个道地产区包括12个县市9种道地药材的实地调查,发现麦冬、三七、当归、党参、地黄、黄芪等根茎类药材中普遍使用PGR,如麦冬栽培中普遍大量喷施多效唑达15年以上,三七栽培中普遍喷施芸苔素内酯也达15年之久等。特别是“壮根灵”一类的PGR或含PGR的农肥在根茎类药材中应用更是广泛。“壮根灵”类药剂在生产中多以农肥形式登记,基本不标示有效成分。显着的增产效果使该类药剂备受种植户青睐,但“以肥代药”的不规范问题又给种植户带来潜在风险,使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得不到保障。PGR或含PGR农肥的盲目使用已导致原本道地药材的质量含义失去了意义。2.建立了基于HPLC-MS/MS法测定中药材中23种PGR的多残留联合检测技术。通过对34种480批次常用中药材的检测,发现中药材中PGR残留普遍。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高通量的可同时测定中药材中23种PGR和12种农药的多残留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简化的一步萃取法和稀释预处理,基于HPLC-MS/MS法进行测定。将其应用到从全国11个中药材市场和5个道地产区收集的34种480批次中药材样品中的PGR残留检测,结果显示,所有中药材中均检测出多种PGR,尤其是麦冬、三七、党参、当归、地黄、白术、川芎、西洋参等根茎类药材检出PGR种类较多(7~10种)。480批次中药材中共检出14种PGR,其中5-硝基愈创木酚钠(73.75%)、4-硝基苯酚钠(53.12%)、矮壮素(40%)和烯效唑(39.58%)等PGR检出率较高。麦冬药材中检出PGR种类最多,达10种,其中多效唑的检出率为100%,且大部分样品中残留量较高。此外,对中药材栽培中普遍使用的14种农用化学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登记为农肥的样品中均检出多种PGR。以上结果表明,中药材生产中普遍应用PGR。3.首次发现使用芸苔素内酯会改变三七药材中多种皂苷成分如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Rd、Re、Rg1含量的比值。三七栽培过程中普遍喷施芸苔素内酯,以促进三七提苗快速生长。通过研究芸苔素内酯对三七生长发育和质量的影响,发现适宜浓度的芸苔素内酯对三七植株的生长发育、成活率和产量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在有效成分调控方面,芸苔素内酯对三七皂苷R1含量的积累有显着促进作用,而对其它4种皂苷成分影响不显着。中药的功效是多种有效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喷施芸苔素内酯后三七多种有效成分含量比值发生了变化,这对三七的质量和药效是否会产生影响尚不明确。基于此,在三七生产中喷施芸苔素内酯的科学性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4.首次发现使用多效唑后麦冬药材中25种皂苷和黄酮类代谢物会发生显着变化。多效唑会显着降低麦冬皂苷D、麦冬皂苷D’、麦冬皂苷Ra和Ophiopojaponin C等麦冬皂苷的含量。麦冬栽培过程中普遍大量喷施多效唑,以促进麦冬药材增产。系统研究评价了多效唑对麦冬药材中4种麦冬皂苷、5种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会显着降低麦冬皂苷D、麦冬皂苷D’、麦冬皂苷Ra和Ophiopojaponin C及麦冬黄烷酮C的含量,特别是对麦冬皂苷D影响最大,其含量降低50.92%~79.09%。进一步采用UPLC-ESI/Q-TOF-MS/MS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来源麦冬样品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多效唑后麦冬药材中25种皂苷和黄酮类代谢物发生了显着变化,其中有8种差异代谢物含量比对照增加,17种差异代谢物含量比对照降低,包括麦冬皂苷D、麦冬皂苷D’和麦冬皂苷C等多种麦冬皂苷,进一步证实了使用多效唑会影响麦冬皂苷含量积累。多效唑残留分析结果表明,麦冬样本、土壤样本和水样中均含有不同程度的多效唑残留,且部分麦冬药材中的残留超过了GB2763-2019规定的食品中最大残留限量2倍以上。综上,多效唑对麦冬药材有效成分的负调控可能影响药效,且多效唑残留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建议麦冬生产中限用多效唑。

袁雅琪,王丽云,袁小军,周幼成,钟秋平,厉月桥[8](2020)在《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大孢子叶球和内源激素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和开花特性的影响,为优化栽培方式、提高种子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3年生南方红豆杉雌株为研究材料,连续3次叶面喷施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生长调节剂,通过测定叶片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和统计标准枝上生殖枝比例和大孢子叶球数量,分析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的影响规律。【结果】叶面喷施1 500 mg·L-1多效唑、450 mg·L-1矮壮素和2 000 mg·L-1复硝酚钠均能有效促进南方红豆杉的大孢子叶球数量(P <0.05)。三者降低了叶片中GA3含量(除9月上旬的450 mg·L-1矮壮素处理外),提升了9月上旬ZR含量,同时降低了IAA含量,且均达显着水平。另外,1 500 mg·L-1多效唑升高了8月上下旬、9月上旬叶片中ABA/IAA、ABA/GA3、ZR/IAA、ZR/GA3比值;450 mg·L-1矮壮素则增加了9月上下旬ABA/IAA、ZR/IAA和ZR/GA3以及8月、9月的ABA/GA3比值;2 000 mg·L-1复硝酚钠提升了8月下旬、9月上旬的ABA/IAA、ZR/GA3,9月上旬的ZR/IAA和9月下旬的ABA/GA3比值,且均达显着水平。【结论】叶面喷施1 500 mg·L-1多效唑、450 mg·L-1矮壮素和2 000 mg·L-1复硝酚钠均能显着增加南方红豆杉的大孢子叶球数量,这可能是由于处理改变了内源激素的含量和比值,特别是增加了ZR含量和ABA/IAA、ABA/GA3、ZR/IAA、ZR/GA3比值,降低了IAA和GA3含量。在生产中,可以据此结论进行适当的栽培管理。

秦雅琪[9](2019)在《‘黑叶’荔枝体细胞胚胎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转基因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荔枝(Litchi chinesis Sonn.)是无患子科荔枝属的南亚热带木本果树,荔枝的品种选育主要依靠常规育种,随着生物技术等手段的不断进步,利用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现代育种方法对荔枝进行品种改良已成为荔枝育种的趋势。本研究以‘黑叶’荔枝品种为实验对象,分别利用‘黑叶’荔枝花药和花后不同天数的幼胚为外植体,诱导出大量愈伤组织,之后以‘黑叶’幼胚诱导出的状态较好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原始材料,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方式初步建立起‘黑叶’荔枝再生体系,并利用GUS基因瞬时表达的方式初步优化了‘黑叶’荔枝的胚性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黑叶’荔枝花药为外植体,探索出诱导愈伤组织发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1 mg/L 2,4-D+0.5 mg/L TDZ+30 g/L蔗糖+7 g/L琼脂,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效果最好的培养基为MS+1 mg/L 2,4-D+0.5 mg/L 6-BA+30 g/L蔗糖+7 g/L琼脂。‘黑叶’花药诱导获得的愈伤组织状态不好,呈乳白色且含水量较多,多次继代后,增殖能力降低。(2)‘黑叶’荔枝花后25 d幼胚较适合作为外植体,其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和继代培养基均为MS+2 mg/L 2,4-D+30 g/L蔗糖+7 g/L琼脂。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呈两种状态:颜色为灰白色、含水量较高的愈伤组织增殖能力弱,为非胚性愈伤组织,其细胞结构疏松、细胞壁明显可见;颜色呈淡黄色或明黄色、含水量适中的愈伤组织增殖能力强,为胚性愈伤组织,其由大小均一且排列整齐的细胞组成,细胞间隔明显。(3)以‘黑叶’幼胚愈伤组织为材料,确定了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g/L AC+30 g/L蔗糖+7 g/L琼脂,体细胞胚胎诱导率可达到100%,大部分为正常胚,正常体胚率高达79.11%;确定体细胞胚胎成熟培养基为1/2MS+1.0 g/L AC+20 g/L蔗糖+8 g/L琼脂,在此培养基上体细胞胚胎既可以生根又可以萌芽,成苗率为0.6%;确定体细胞胚胎萌芽培养基为MS+1.0 g/L AC+1.0 mg/L ZT+30 g/L蔗糖+7 g/L琼脂,在此培养基上已生根的成熟体细胞胚胎的成苗率为0.9%。(4)石蜡切片结果显示愈伤组织细胞形状不规则,结构疏松,排列不整齐,细胞体积较大,细胞壁明显可见。体细胞胚胎由圆形,大小近似,排列整齐,结构紧密且有浓厚细胞质的胚性细胞构成,其发育形态主要可分为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及子叶形胚等。(5)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GUS基因遗传转化‘黑叶’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初步确定了较适宜进行遗传转化的侵染时间为2h、农杆菌浓度为OD600=0.8,遗传转化率最高可达到85.28%。

李洁[10](2019)在《生长调节剂对壶瓶枣(Ziziphus jujuba ‘Hupingzao’)果实转色调控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壶瓶枣裂果多发生在果实转色期,调控壶瓶枣果实发育过程使其转色期避开多雨季节是防控枣裂果的一条新途径。本试验以壶瓶枣为试材,在确定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A3)和多效唑(PP333)可有效调控壶瓶枣果实转色期的基础上,结合转录组测序分析,重点研究了赤霉素和多效唑处理在调控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对果实色素物质、内源激素和糖类代谢的影响,以探究壶瓶枣果实转色调控机制,为枣果实生长发育调控以及在生产上更加有效的防治枣裂果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赤霉素减缓了壶瓶枣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的降低,在成熟期显着降低了果皮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果实转色期间,赤霉素处理降低了壶瓶枣果实内源GAs、IAA和ZR含量,提高了ABA含量;在果实发育后期显着提高了壶瓶枣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代谢酶净酶活性在壶瓶枣果实糖积累中起着重要作用。赤霉素处理的壶瓶枣果实差异表达基因总数为1565个,其中上调860个,下调705个,KEGG通路注释到的261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淀粉和糖代谢通路(19个,占7.28%)、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13个,4.98%)以及与色素合成密切相关的苯丙素类生物合成通路(6个,2.3%)。赤霉素处理对花青素、黄酮等色素物质合成通路的关键基因均表现为下调作用。2.多效唑分别在果实转色前期和末期显着提高了壶瓶枣果皮类胡萝卜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降低了内源IAA、GA、ABA含量始终,处理浓度不同对内源ZR含量影响效果不同;显着提高了壶瓶枣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多效唑处理条件下,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以及中性转化酶对壶瓶枣果实可溶性糖积累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多效唑处理的壶瓶枣果实差异表达基因总数为2,169个,其中上调820个,下调1,349个。注释到KEGG代谢通路的362个差异表达基因,首先集中在淀粉和糖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均为19个,占5.25%),其次是苯丙素类(17个,4.70%)、类黄酮(13个,3.59%)及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通路(10个,2.76%)。多效唑处理对花青素、黄酮等色素物质合成的关键基因均表现为上调作用。3.比较多效唑与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期的调节过程,发现多效唑调控壶瓶枣果实提前转色的作用途径主要体现在类黄酮等色素物质生物合成通路,而赤霉素处理在延迟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对壶瓶枣果实淀粉和糖代谢通路的影响最大。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荔枝开花结果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荔枝开花结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节剂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所用缩略词与中文对照(按照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
        1.2.1 乙烯利
        1.2.2 矮壮素
        1.2.3 烯效唑
    1.3 植物生长调节对植物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1.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株型的影响
        1.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开花期的影响
        1.3.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物光合的影响
        1.3.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1.3.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1.3.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产量的影响
        1.3.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籽粒品质的影响
        1.3.8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品种
        2.1.2 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栽培管理
        2.2.2 农艺性状调查
        2.2.3 光合指标测定
        2.2.4 生理生化测定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生理生化的影响
        3.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光合的影响
        3.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MDA含量的影响
        3.1.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渗透性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3.1.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1.7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光合指标与抗氧化酶活性、渗透性调节物质和内源激素的相关性分析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农艺性状的影响
        3.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叶片的影响
        3.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开花期的影响
        3.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株高的影响
        3.2.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抗倒伏指标的影响
        3.2.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株型的影响
        3.2.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产量性状的影响
        3.2.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籽粒品质的影响
        3.2.8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籽粒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3.2.9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高粱株型和穗粒数与内源激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3.2.10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抗倒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4 与抗折力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5 抗倒伏指标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生理生化的影响
    4.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光合的影响
    4.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
    4.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产量的影响
    4.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籽粒品质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件

(2)油茶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机制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油茶概述
        1.1.2 课题的提出
    1.2 油茶引种适生性评价研究
    1.3 油茶开花生物学对环境的响应
        1.3.1 油茶开花生物学研究
        1.3.2 油茶花期对环境的响应
        1.3.3 油茶花期及花期环境对产量的影响
    1.4 植物芽休眠的研究进展
        1.4.1 植物芽休眠类型
        1.4.2 植物芽休眠的机制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开花生物学的调控
        1.5.1 油茶花器官激素含量研究
        1.5.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花芽生长的影响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10个油茶品种的适生性评价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花期观测
        2.2.2 耐寒(旱)性评价
        2.2.3 叶片抗逆表型指标
        2.2.4 叶片生长势指标
        2.2.5 花粉指标
        2.2.6 10个油茶品种引种后生长量观测
        2.2.7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品种花期
        2.3.2 耐寒、耐旱性评价
        2.3.3 叶片抗逆表型指标
        2.3.4 叶片生长势指标
        2.3.5 花粉指标
        2.3.6 多指标相关性分析
        2.3.7 油茶品种适生性的模糊综合评价
        2.3.8 10个油茶品种引种后生长量观测
        2.3.9 油茶花芽分化后期适应性生长机制研究试验材料筛选
    2.4 结论与讨论
        2.4.1 油茶花期
        2.4.2 油茶耐寒性评价
        2.4.3 油茶耐旱性评价
        2.4.4 叶片抗逆表型指标
        2.4.5 叶片生长势指标
        2.4.6 花粉指标
        2.4.7 10个油茶品种引种后生长量观测
        2.4.8 品种推广建议
    2.5 小结
第三章 油茶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形态及生理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采样方法
        3.2.2 指标检测方法
        3.2.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花芽形态指标
        3.3.2 花芽生理指标
    3.4 结论与讨论
        3.4.1 花芽形态指标
        3.4.2 花芽生理指标
    3.5 小结
第四章 油茶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转录组学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RNA(Ribonucleic acid)提取与转录组测序
        4.2.2 转录组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
        4.2.3 差异基因表达验证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油茶花芽的reads质量
        4.3.2 油茶花芽转录组组装与拼接
        4.3.3 油茶花芽基因功能注释
        4.3.4 ‘常德铁城一号’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时期划分
        4.3.5 ‘常德铁城一号’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机制研究
        4.3.6 qRT-PCR
    4.4 结论与讨论
        4.4.1 转录组unigene功能注释
        4.4.2 ‘常德铁城一号’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调控机制
    4.5 小结
第五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花器官发育的调控技术研究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处理及采样日期
        5.2.2 处理方法
        5.2.3 调查指标
        5.2.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花期及成花质量
        5.3.2 生理指标
        5.3.3 基因表达
    5.4 结论与讨论
        5.4.1 花期及成花质量
        5.4.2 生理指标
        5.4.3 基因表达
    5.5 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6.1 本文研究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会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3)生长调节剂和有机钙对板栗花芽性别分化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引言
    1.1 板栗花芽性别分化生物学特性
        1.1.1 板栗概述
        1.1.2 板栗花芽性别分化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板栗花芽性别分化的影响因子
        1.2.1 植物激素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1.2.2 矿质营养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1.3 板栗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4.3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生长调节剂及钙质剂调控试验设计
        2.3.2 生长调节剂及有机钙对板栗雌雄花序数量的影响
        2.3.3 生长调节剂及有机钙对板栗花序生理指标的影响
        2.3.4 生长调节剂对板栗结实情况的影响
        2.3.5 生长调节剂对板栗果实品质的影响
    2.4 试验方法
        2.4.1 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2.4.2 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2.4.3 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
        2.4.4 外观品质的测定
        2.4.5 试验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时期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板栗雌雄花数量的影响
        3.1.1 萌芽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对板栗雌雄花数量的影响
        3.1.2 新梢生长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对板栗雌雄花数量的影响
    3.2 喷施生长调节剂对板栗形态指标、结实情况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3.2.1 对板栗果实形态指标和结实情况的影响
        3.2.2 对板栗果实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3.3 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板栗花序内源激素含量的对比分析
        3.3.1 板栗花序中GA3含量变化
        3.3.2 板栗花序中IAA含量变化
        3.3.3 板栗花序中ABA含量变化
        3.3.4 板栗花序中ZT含量变化
        3.3.5 板栗花序中内源激素平衡状况的变化
    3.4 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板栗混合花序矿质元素含量的对比分析
        3.4.1 板栗花序中N含量对比分析
        3.4.2 板栗花序中P含量对比分析
        3.4.3 板栗花序中K含量对比分析
        3.4.4 板栗花序中Ca含量对比分析
    3.5 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板栗花序营养元素含量的对比分析
        3.5.1 板栗花序中可溶性糖含量对比分析
        3.5.2 板栗花序中可溶性淀粉含量对比分析
        3.5.3 板栗花序中粗蛋白含量对比分析
    3.6 板栗雌花数量、营养物质以及内源激素的相互关系分析
        3.6.1 板栗内源激素与结果母枝上雌花数量的关系
        3.6.2 板栗营养物质与结果母枝上雌花数量的关系
        3.6.3 板栗营养物质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生长调节剂与板栗花芽性别分化关系
        4.1.2 生长调节剂与板栗果实品质关系
    4.2 结论
        4.2.1 板栗花芽性别分化影响因子
        4.2.2 板栗果实品质调控因子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4)无患子树体高光效构型与源库营养的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1.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无患子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2.1 无患子的基础生物学特性
        1.2.2 无患子主要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3 树体冠型调控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
        1.3.1 基于光分布的整形修剪理论
        1.3.2 基于生物生态学特性的整形修剪技术
        1.3.3 三维数字扫描仪在冠型构建上的应用
    1.4 花果调控机理及技术研究进展
        1.4.1 落花落果机理
        1.4.2 矿质营养及光合产物分配
        1.4.3 花果调控技术
    1.5 树体管理研究上的对策及建议
    1.6 研究内容
        1.6.1 无患子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1.6.2 无患子高光效树体结构调控及其光分配机理研究
        1.6.3 无患子外源调控技术及源库营养调控研究
2.研究地概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1 研究地概况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无患子花果发育规律及枝组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无患子物候期分析
        3.2.2 无患子花果发育规律
        3.2.3 无患子结果枝组特征
    3.3 讨论
        3.3.1 闽江源气候因子对无患子主要物候期及果实发育的影响
        3.3.2 无患子落花落果现象分析
        3.3.3 结果枝组对营养调运及产量的影响
        3.3.4 光照度测定对无患子整形修剪的意义
    3.4 小结
4.无患子树体高光效构型机理及技术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4.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无患子自然树体光特性因子年度变化规律
        4.2.2 单因子控型对光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4.2.3 复合冠型结构调整对树体光截获及光吸收的影响
        4.2.4 复合冠型结构调整对冠层分形维数及分层叶量的影响
        4.2.5 复合冠型各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4.3.1 生长发育时期与光照的关系
        4.3.2 冠型因子对骨干枝数目及角度调整的响应
        4.3.3 光照因子对骨干枝数目及角度调整的响应
        4.3.4 光合因子对骨干枝数目及角度调整的响应
        4.3.5 形成无患子高光效树体管理技术
        4.3.6 光分布、截获及利用率对树体的影响
        4.3.7 三维结构分布对树体冠层调控的指导性
        4.3.8 花序数和产量对相关因子的响应
    4.4 小结
5.无患子花果调控及源库营养分配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研究材料与设计
        5.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5.1.3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几种外源物质对无患子坐果的影响
        5.2.2 外源蔗糖补充对源库营养的影响
        5.2.3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内源激素及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性
    5.3 讨论
        5.3.1 源库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内源激素及矿质元素对外源补充蔗糖的响应
        5.3.2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内源激素及矿质元素的关系路径构建
        5.3.3 无患子生理落果机制推理
    5.4 小结
6.综合结论与讨论
    6.1 讨论
        6.1.1 树体高光效构型与源库营养调控的关系
        6.1.2 开花结果特性、枝组特性对树体管理的影响
        6.1.3 无患子高产稳产综合措施
    6.2 结论
        6.2.1 无患子花果发育规律、枝组特性影响树体管理措施开展
        6.2.2 无患子树体高光效构形与营养补充体系构建
    6.3 展望
    6.4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5)越南青柚反季节促花及其相关生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及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柑橘成花坐果、产期调节研究进展
    1.2 成花影响因素
        1.2.1 外界因素对成花的影响
        1.2.2 内源激素对成花的影响
        1.2.3 果树成花机理假说
        1.2.3.1 激素平衡假说
        1.2.3.2 激素信号调节假说
        1.2.3.3 碳氮比假说
    1.3 果树促花研究进展
        1.3.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2 果树反季节成花坐果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树冠温度和湿度的测定
        2.2.2 促花试验方法
        2.2.3 采样方法
        2.2.4 物候期观察记录
        2.2.5 成花和坐果情况观察计算
        2.2.6 叶片蛋白质含量测定
        2.2.7 叶片N元素
        2.2.8 叶片微量元素测定
        2.2.9 叶片GA_3、ABA测定
        2.2.10 叶片可溶性糖测定
        2.2.11 叶片淀粉测定
        2.2.12 叶片氨基酸测定
        2.2.13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生长开花结果的影响
        3.1.1 不同处理对秋梢生长的影响
        3.1.2 不同处理对开花期的影响
        3.1.3 不同处理对坐果率的影响
    3.2 越南青柚反季节成花适宜树冠温度和湿度
    3.3 不同处理ABA和GA_3含量比较分析
        3.3.1 不同处理与赤霉素(GA_3)含量变化分析
        3.3.2 不同处理与脱落酸(ABA)含量变化分析
        3.3.3 叶片ABA/GA_3与成花的相关性
    3.4 不同处理与碳、氮代谢关系
        3.4.1 不同处理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
        3.4.2 不同处理与全氮含量变化
        3.4.3 不同处理与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变化
        3.4.4 不同处理与碳氮比相关性分析
    3.5 不同处理与氨基酸含量变化相关性
    3.6 不同处理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处理对结果母枝的影响
    4.2 不同处理对开花期的影响
    4.3 不同处理对成花和坐果率的影响
    4.4 不同处理对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4.5 不同处理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6 不同处理对碳氮比的影响
    4.7 不同处理对氨基酸的影响
    4.8 不同处理对叶片营养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南方红豆杉雌株叶片碳氮营养对喷施生长调节剂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及试验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淀粉含量的影响
    2.2 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3 生长调节剂对对南方红豆杉蛋白含量的影响
    2.4 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C/N比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7)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中的残留检测及对麦冬、三七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概述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中的应用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中药材质量及安全性影响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限量标准和检测技术
        1.5 展望
    2 芸苔素内酯应用研究概况
        2.1 芸苔素内酯概述
        2.2 芸苔素内酯的应用
        2.3 芸苔素内酯的安全性评价
        2.4 展望
    3 多效唑应用研究概况
        3.1 多效唑概述
        3.2 多效唑的应用
        3.3 多效唑的安全性评价
        3.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道地药材栽培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调查
    1 调查产地及药材品种
    2 调查方法
        2.1 药材种植地调查
        2.2 农药销售店调查
        2.3 相关人员调查
    3 调查结果
        3.1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调查
        3.2 道地药材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常用中药材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检测
    1 实验材料
        1.1 供试样品
        1.2 试剂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标准溶液的制备
        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3 LC-MS/MS分析条件
        2.4 方法学验证
    3 实验结果
        3.1 质谱条件的优化
        3.2 色谱条件的优化
        3.3 提取条件的优化
        3.4 方法学验证结果
        3.5 样品测定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芸苔素内酯对三七生长发育和质量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供试样品
        1.2 试剂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生物学性状及产量测定
        2.3 皂苷含量测定
        2.4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芸苔素内酯对三七农艺性状的影响
        3.2 芸苔素内酯对三七成活率和产量的影响
        3.3 芸苔素内酯对三七药材皂苷成分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多效唑对麦冬生长发育和质量的影响
    第一节 多效唑的残留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供试样品
        1.2 试剂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标准溶液的制备
        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3 LC-MS/MS分析条件
        2.4 方法学验证
        3 实验结果
        3.1 LC-MS/MS条件优化
        3.2 提取条件的优化
        3.3 方法学验证结果
        4 样品测定
        5 讨论
    第二节 多效唑对麦冬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供试样品
        1.2 试剂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指标测定
        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多效唑对麦冬株高性状的影响
        3.2 多效唑对麦冬块根性状的影响
        3.3 多效唑对麦冬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第三节 多效唑对麦冬药材皂苷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供试样品
        1.2 试剂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标准溶液的制备
        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3 LC-MS/MS分析条件
        2.4 方法学验证
        3 实验结果
        3.1 LC-MS/MS条件的优化
        3.2 提取条件的优化
        3.3 方法学验证结果
        3.4 样品测定
        4 讨论
    第四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多效唑对麦冬药材代谢物影响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供试样品
        1.2 试剂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标准溶液的制备
        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3 LC-MS/MS分析条件
        2.4 非靶向代谢组数据处理
        2.5 代谢物定性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麦冬代谢图谱的建立
        3.2 代谢组学数据评估
        3.3 麦冬药材代谢物的鉴定
        3.4 鉴定过程及裂解途径的推测
        3.5 不同来源麦冬药材代谢物差异分析
        4 讨论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与展望
附录
    表S1 道地药材栽培中PGR应用调查
    表S2 480批中药材样品PGR和农药残留测定结果
    表S3 中药材PGR残留分析方法学实验数据
    表S4 不同来源麦冬药材样品中代谢物的峰面积
作者简历与研究成果
致谢

(8)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大孢子叶球和内源激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与布置
    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1.4 野外统计测量
    1.5 内源激素的测定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生殖枝比例和大孢子叶球数量的影响
    2.2 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内源激素的影响
        2.2.1 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叶片ZR含量的影响
        2.2.2 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叶片IAA含量的影响
        2.2.3 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叶片GA3含量的影响
        2.2.4 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叶片ABA含量的影响
    2.3 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内源激素比值的影响
        2.3.1 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叶片ABA/IAA的影响
        2.3.2 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叶片ABA/GA3的影响
        2.3.3 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叶片ZR/IAA的影响
        2.3.4 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叶片ZR/GA3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9)‘黑叶’荔枝体细胞胚胎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转基因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荔枝育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 荔枝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
        1.2.1 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
        1.2.2 器官发生途径
        1.2.3 胚性细胞悬浮系
        1.2.4 原生质体培养
    1.3 荔枝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1.3.1 农杆菌侵染转化法
        1.3.2 基因枪法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仪器设备
        2.1.3 药品及试剂
        2.1.4 菌株、载体及引物
        2.1.5 培养基
        2.1.6 溶液的配制
    2.2 方法
        2.2.1 外植体的消毒
        2.2.2 愈伤组织诱导
        2.2.3 愈伤组织的继代
        2.2.4 体细胞胚胎的诱导
        2.2.5 体细胞胚胎的成熟与再生
        2.2.6 体胚的细胞学观察
        2.2.7 根癌农杆菌介导胚性愈伤组织转化体系的建立
        2.2.7.1 冻融法转化根癌农杆菌
        2.2.7.2 阳性克隆的验证
        2.2.7.3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黑叶’胚性愈伤组织
        2.2.7.4 胚性愈伤组织的GUS染色检测
        2.2.8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培养基对‘黑叶’荔枝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1.1 ‘黑叶’荔枝花药愈伤组织诱导
        3.1.2 ‘黑叶’荔枝幼胚愈伤组织诱导
    3.2 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3.2.1 ‘黑叶’花药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3.2.2 ‘黑叶’幼胚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3.2.3 ‘黑叶’愈伤组织的观察
    3.3 不同培养基对‘黑叶’荔枝体细胞胚胎诱导的影响
    3.4 不同培养基对体细胞胚胎成熟与植株再生的影响
    3.5 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组织学观察
    3.6 利用GUS基因研究农杆菌介导的荔枝遗传转化
        3.6.1 侵染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3.6.2 农杆菌菌液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3.6.3 愈伤组织的GUS染色结果检测
4 讨论
    4.1 ‘黑叶’荔枝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体系的建立
        4.1.1 TDZ对‘黑叶’荔枝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1.2 2,4-D对‘黑叶’荔枝愈伤组织诱导及其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
        4.1.3 活性炭对‘黑叶’荔枝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
    4.2 ‘黑叶’荔枝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4.2.1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愈伤组织的特点
        4.2.2 农杆菌侵染时间对‘黑叶’荔枝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生长调节剂对壶瓶枣(Ziziphus jujuba ‘Hupingzao’)果实转色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前言
    1 枣生产概述
    2 果实发育与成熟研究进展
        2.1 果实发育成熟的生理生化研究
        2.2 果实发育成熟的分子水平研究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实发育成熟调控中的应用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5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壶瓶枣果实延迟转色机理
    第一章 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及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转色期的影响
        2.2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2.3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果皮色素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皮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2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皮总酚含量的影响
        2.3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皮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2.4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皮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2.5 赤霉素处理的壶瓶枣果实色素相关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生长转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2.2 赤霉素处理的壶瓶枣果实激素相关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糖代谢的影响
        第一节 壶瓶枣果实糖积累类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糖含量的影响
        2.2 赤霉素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相关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壶瓶枣果实糖积累
        3.2 蔗糖代谢相关酶在枣果实糖积累中的作用
        4 小结
        第二节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糖积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生长转色过程中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2.2 赤霉素处理对壶瓶枣果实生长转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2.3 赤霉素处理条件下壶瓶枣果实糖含量与相关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2.4 赤霉素处理的壶瓶枣果实淀粉和糖代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壶瓶枣果实提前转色机理
    第一章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实转色及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实转色期的影响
        2.2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2.3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实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果皮色素物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皮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2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皮总酚含量的影响
        2.3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皮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2.4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皮花色苷的影响
        2.5 多效处理的壶瓶枣果实色素相关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效唑处理对壶瓶枣果实生长转色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2.2 多效唑处理的壶瓶枣果实激素物质的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实转色过程中糖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实生长转色过程中糖含量的影响
        2.2 多效唑对壶瓶枣果实生长转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2.3 多效唑处理条件下壶瓶枣果实可溶性糖和相关代谢酶的关系
        2.4 多效唑处理的壶瓶枣果实淀粉和糖代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壶瓶枣果实转色调控的RNA-Seq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BMKCloud有参转录组分析(www.biocloud.net)
    2 结果与分析
        2.1 RNA质检和文库质检
        2.2 转录组数据与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
        2.3 SNP分析
        2.4 基因结构优化分析
        2.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2.6 关键候选基因筛选及qRT-PCR验证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结论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四、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荔枝开花结果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节剂筛选[D]. 魏世林.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2]油茶花器官发育逆境响应机制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技术研究[D]. 邓全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
  • [3]生长调节剂和有机钙对板栗花芽性别分化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D]. 邱爽.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4]无患子树体高光效构型与源库营养的调控研究[D]. 高媛. 北京林业大学, 2020
  • [5]越南青柚反季节促花及其相关生理机制研究[D]. 黄运鹏. 广西大学, 2020(02)
  • [6]南方红豆杉雌株叶片碳氮营养对喷施生长调节剂的响应[J]. 袁雅琪,王丽云,袁小军,卢园生,钟秋平,厉月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0(10)
  • [7]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中的残留检测及对麦冬、三七质量的影响研究[D]. 张丽霞.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8]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大孢子叶球和内源激素的影响[J]. 袁雅琪,王丽云,袁小军,周幼成,钟秋平,厉月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0(06)
  • [9]‘黑叶’荔枝体细胞胚胎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转基因初步研究[D]. 秦雅琪. 华南农业大学, 2019
  • [10]生长调节剂对壶瓶枣(Ziziphus jujuba ‘Hupingzao’)果实转色调控机制研究[D]. 李洁. 山西农业大学, 2019

标签:;  ;  ;  ;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荔枝开花结果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