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颅内“无颈”动脉瘤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姚金龙[1](2016)在《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CT血管成像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CTA资料,着重探究该畸形的好发部位、CTA特征及其开窗畸形的临床意义。结果:30例颅内动脉开窗畸形(单发28例,双发2例)共发现了32处开窗畸形,位于基底动脉12处,前交通动脉9处,椎动脉颅内段4处、枕骨大孔段1处,大脑前动脉3处(A1段2处、A2段1处),大脑前与前交通动脉复合体2处,大脑后动脉P1段1处。开窗血管分支2条的30处,3条的2处;形态呈裂隙状24处(开窗血管长度≤5 mm),凸透镜状8处(5 mm<开窗血管长度≤12 mm)。1例合并2枚动脉瘤。32处开窗畸形CTA均能从多角度清晰显示它们的位置、形状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A可无创诊断颅内动脉开窗畸形,了解该畸形可提高经血管颅内动脉介入治疗或头颈联合区手术的成功率。
张天,付凯,陈加源[2](2002)在《颅内“无颈”动脉瘤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
二、颅内“无颈”动脉瘤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颅内“无颈”动脉瘤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CT血管成像诊断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 CT检查 |
2 结果 |
3 讨论 |
3.1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发生机制 |
3.2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好发部位 |
3. 3 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CTA诊断及鉴别诊断 |
3.4 CTA诊断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优势及临床意义 |
(2)颅内“无颈”动脉瘤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2 讨 论 |
四、颅内“无颈”动脉瘤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CT血管成像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 姚金龙.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6(02)
- [2]颅内“无颈”动脉瘤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 张天,付凯,陈加源. 四川医学, 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