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把“两高”项目拉下马(论文文献综述)
王华[1](2021)在《大娄山》文中提出楔子2010年的某一天,大娄山下某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被告多达近40人的案件,近40名被告,共被指控30宗罪:非法开采黄金、非法占用农田、瞒报重大安全事故、非法买卖枪支及危险物资、故意杀人、洗钱等。因为涉及的被告人数多、犯罪时间长、犯罪行为也多,公诉机关宣读诉状就花了两个半小时,庭审时间长达一周之久。这是一个在大娄山横行了十多年的犯罪团伙,从1997年以来,他们通过行贿、拉拢腐蚀娄山县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将组织成员安插到党政部门和公安机关任职,建起"以黑敛财、以财贿官、以官护黑"的黑社会组织。这帮人垄断着当地黄金开采和经营,霸占着整个娄山县的黄金矿山,称霸一方。以至于号称"中国金山"的大娄山长期乌云滚滚,民怨沸腾,悲声载道。
梁俊山[2](2020)在《农村党支部选举制度创新研究 ——以D村“两票”制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以来,先后经历革命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重要发展阶段,各阶段都是党为实现人民利益而不断奋斗的过程。农村基层组织在党的实践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制度创新是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的核心机制。厘清农村基层党支部制度创新的内在机理,对于实现以制度创新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党支部领导,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H县D村是一个位于晋、陕、蒙交界处具有悠久历史的小型村庄,其处于“鸡鸣三省”的边缘地理环境、“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和“民歌海洋”的艺术氛围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独特时空场域中,为基层党的制度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撑。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民经历了组织化的三个重要时期,即从分散个体到组织集体的农民协会时期,从原子化小农到合作化社员的合作化时期和从非正式合作到政权化行动的人民公社时期。组织化实践中农民的民主意识得到启蒙并对农村制度形成初步认知,为改革开放后有序参与村民自治并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奠定了基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全国推行村民自治的宏观背景下,由于党的制度安排尚未明确村“两委”关系,为村民自治实践预留了基层制度创新空间。D村在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演化成为干群关系紧张、基层组织涣散的矛盾复杂村,群众在坚持党的领导制度认知下提出“选书记”的制度创新诉求。地方党委基于“人民中心”的价值遵循对诉求积极回应,与人民互动中创造了“两票”制选举党支部书记的新做法,强化了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权威,有效解决农村现实问题。“两票”制经验在党组织支持和实践检验下不断扩散和深化,最终演化为具有全国普适性的“两推一选”制度。D村“两票”制经验及其“跨村选人”、“一肩挑”的制度创新实践展示了完整的制度创新脉络和经验链条,形成较为丰富的研究资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本文试图通过对D村“两票”制创新的典型案例进行实证调研,结合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场域理论对其内在规律进行剖析,形成对农村党支部选举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研究发现党支部选举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保障下、农民发展内驱力推动下,遵循理法合一的价值路线,通过内生外嵌的实现路径进行耦合创新的过程。其中制度场域是创制发生的空间环境,四维一体是制度创新的体系结构,系统协同是制度创新的合力机制,耦合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实现机制。在把握党的基层制度创新逻辑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以制度创新强化党的基层领导、满足农民发展需求、引领农村“三治融合”和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的作用,从而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的最终目标。
刘庆军[3](2020)在《现代汉语动宾式惯用语扩展情况研究》文中提出惯用语虽属于固定短语,却往往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插入一些成分。如“碰钉子——碰了个大钉子”“打交道——打过几次交道”。学界对此已有初步探索,但对于动宾式惯用语扩展使用的范围、扩展形式的种类和扩展的规律迄今尚无充分的考察。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现代汉语中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的扩展情况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全面考察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成分的类型。通过大规模语料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和语感判断,按可插入成分类型在动宾式惯用语中所作的句法成分归成三类,助词、动词的补语和宾语的定语。助词有“了、过、着、的”四个;动词的补语有趋向补语、数量补语、结果补语、表程度义补语和可能补语五种;宾语的定语有数量定语、涉指示词语、性状义定语、格关系定语、“什么”和其他定语六种。第二部分对动宾式惯用语扩展中插入助词的情况进行考察。我们发现“了”能够插入具有“实现过程”的动宾式惯用语中;“过”的表义特点“离散性质”要求所搭配的动宾式惯用语能够重复进行,有明确的“终结点”;能插入“着”的动宾式惯用语必有“时段持续”的语义特征;能插入“的”,动宾式惯用语本身必有“开始、持续、结束”等时间界限的特征。第三部分考察了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动词的补语的五种情况。趋向补语作为动宾式惯用语的扩展形式时,表示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所以要求动宾式惯用语应该具有某种与之相配的语义特征。数量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数量和时间,所以一些表示状态的动宾式惯用语不能插入此类。动宾式惯用语的动作行为可以持续或可以终结,可以插入结果补语“完”;当同时具备[+自主]的语义特征和“获得”之类的积极价值意义,可插入结果补语“好”。表程度义的补语要求动宾式惯用语在范围、数量上有程度意义。插入可能补语的动宾式惯用语,一般不能是结果已经确定或者是对事件发生后的评价。第四部分考察了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宾语的定语的六种情况。一部分动宾式惯用语的整体意义或者名词可以被量化,则可以插入数量定语。从语感上动宾式惯用语均可以插入涉指示词语限制宾语范围,基本属于开放类。插入性状义定语时,若动宾式惯用语的宾语部分是修饰语和名词构成,则插入的可能性较小。能插入格关系定语的动宾式惯用语,一般要兼有[+多向][+损益]两个语义特征。插入“什么”有两种,一种表示实义的疑问,存在限制条件;一种表示虚义,基本属于开放类。插入其他定语时,其组成成分主要有“非格关系的名词”“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和主谓短语,扩展使用频率较低。本文详尽地考察了289条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扩展情况,包括动宾式惯用语扩展的范围,每一个动宾式惯用语的扩展形式,以及扩展形式的限制条件,分析表达的语义以及内在规律。这一研究成果对汉语惯用语词典编撰和对外汉语教学均有参考意义。
朴洗俊(Park sejun)[4](2018)在《现代《红楼梦》韩译本熟语翻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韩国不少人都翻译过《红楼梦》。在翻译过程中,一个难题是中文熟语翻译。因为中文熟语蕴含着中文和中国文化特有的性质。这里的“熟语”先限定为成语、俗语和歇后语。那么1945年韩国光复以后出版的现代《红楼梦》韩译本如何翻译《红楼梦》里的熟语?本论文的问题以此为主,逐个探求韩译本对熟语翻译的特征以及评价每个韩译本。本文把研究对象决定为现代《红楼梦》四种韩译本。首先这本论文定义的“现代”意味着韩国1945年光复以后。韩国脱离外国的殖民统治后,社会慢慢恢复起来,也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慢慢开展起来了。从此以后,几位翻译家翻译过《红楼梦》。本文在此翻译本当中选择四种译本,因为这些既是“单译本”又是“完译本”。“单译本”指的是直接把中文版《红楼梦》翻译成韩文版的,就不是重译本。“完译本”指的是从《红楼梦》第1回到第120回都翻译好的译本。四种翻译本分别是,(1)“(?)(崔溶澈),(?)(高旼喜)翻译.《(?)(红楼梦)》1-5.韩国:(?)(nanam)出版社,2009.”、(2)“(?)(洪尚勳)翻译.《(?)(红楼梦)》1-7.韩国:(?)(sol)出版社,2012.”(3)“一、延边大学红楼梦翻译小组翻译.《(?)(红楼梦)》1-4.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78.(以下简称“《1978延边本》”)/二、延边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小组翻译.《(?)(红楼梦)》4册.韩国:(?)(olje)出版社,2016.(以下简称“《(?)本》”)”和(4)“一、(?)(安义运),(?)(金光烈)翻译.《(?)(红楼梦)》1-5.北京:外文出版社,1978.(以下简称“《外文本》”)/二、(?)(安义运),(?)(金光烈)翻译.《(?)(红楼梦)》12册.韩国,首尔:(?)(清溪)出版社,2007.(以下简称“《(?)本》”)”。本文先根据(?)(Choi,Kwang Sun)《<红楼梦>熟语研究》,把《红楼梦》里的熟语分类成成语,俗语和歇后语。然后本人分析每个翻译本如何翻译了成语、俗语和歇后语。在观察翻译内容时,本人记录有特点的地方,以方便分析四种翻译本的特征。分析结果,四种翻译本的熟语翻译有五个特征,分别是“用韩文熟语来代替”、“特殊直译”、“注释”、“省略”和“错”。所以本文在概括四种翻译本特征的时候,根据这些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四种翻译本在翻译上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点。一个值得注意的共同点是,四种翻译本的翻译者都尝试采用“用韩文熟语来代替”。如果韩文熟语能直接代替《红楼梦》中文熟语的话,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因为“用韩文熟语来代替”既能表现出该熟语的意思,也能给韩国读者带来“熟语”的气氛。这可以是在韩译本翻译《红楼梦》熟语上的一个成就。差异点也体现在主要五个翻译特征上面。就是说,有些翻译本多做过“用韩文熟语来代替”,但有些翻译本却不是。并且,有些翻译本把注释插入得多,但是有些翻译本却不是。关于“特殊直译”、“省略”和“错”,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这些区别直接影响到每个翻译本的评价。因为这主要五个特征存在与否与翻译本的优劣密切有关。“用韩文熟语来代替”自然是最好的翻译方法,也是韩语《红楼梦》翻译的一个特色。所以在结论再梳理了“《红楼梦》熟语翻译”当中出现了哪些“用韩文熟语来代替”,分析在四种韩译本之间有没有继承的地方。在四种翻译本当中两种是70年代出版的,另外两种是21世纪以后出版的。分析结果显示,21世纪以后出版的两种韩译本,对于有些熟语翻译采用跟70年代的两种版本一样的用韩文熟语来翻译中文熟语。但是对于有些韩文熟语,最近的两种韩译本没采用以前版本的成果。因此,可以说明前代的翻译者和后代的翻译者之间缺乏有关《红楼梦》翻译的经验交流。或者说后来的《红楼梦》翻译者没能对前辈译着所取得的成就加以继承。也许,翻译者之间也许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后起者不承认上一代出版的翻译本成就。总之,通过这份论文,本人希望后代的翻译者能从此研究得到启发,期待出版更完善以及更易懂的《红楼梦》韩译本。
阚世恩[5](2017)在《受贿罪基本构成要素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受贿罪一直是近年来学界和实务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其研究视角既有立法修改的变化,又有刑事政策的影响,也有中外立法设置的比较,但更多的是受贿罪适用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的分析探讨。通过这些多角度的研究使受贿罪理论基础更加厚实,使受贿罪的认知广度和维度更加全面,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受贿罪构成要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从司法实践的情况来看,受贿罪自身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国家层面运用法治手段治理腐败的决心坚定不移,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受贿罪的司法解释文件越来越多,增设的构成要素不断膨胀壮大;另一方面,受贿罪对当前腐败行为的遏制似乎作用甚小,入罪的限制性条款增多,指控机关证明难度不断增加,贿赂犯罪的行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呈现严重化的趋势,学界和实务界修改受贿罪构成要素的呼吁越来越强。面对如此格局,笔者结合长期从事反贪工作的实践体会,绕开就事论事的问题研究方法,不再具体分析罪名适用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围绕受贿罪保护法益,从受贿罪的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入手,分析受贿罪具体构成要素的相关学说,并与域外多数国家的设置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把我国关于受贿罪构成要素的设置模式置于国际视野中进行考量,总结相关构成要素的存在价值功能,并试图提出一些突破困境的思路。全文共分为三个部份。第一部份总结介绍我国受贿罪构成要素的现状特点。把受贿罪置于整个刑法罪名体系中进行比较,从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当前我国受贿罪构成要素的特点。第二部份主要是对受贿罪具体构成要素的分析研究。笔者立足于受贿罪保护的法益,从“国家工作人员”、“贿赂范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不正当利益”等5个具体构成素入手,着重解读了前述5个构成要素的司法实践情况,并横向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及英、美、德、意、日、俄、新加坡等主要域外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关于受贿罪的相同构成要素进行比较分析,阐述当前我国受贿罪构成要素设置优点长处,剖析存在问题,为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做好铺垫。第三部份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受贿罪构成要素的思考。笔者认为,从受贿罪的实践运行情况来看,增设或简单调整受贿罪的构成要素并不能解决受贿罪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反而有突破罪刑法定原则的冲动,进一步造成新的适用混乱。因此,笔者主张,要从受贿罪的保护法益出发,积极转变治理腐败的理念,从传统的被动式、修复式的治理模式,转向积极治理的预防主义模式,在受贿罪的构成要素的设置体现“治本”的要义。同时,着眼增加受贿罪的打击力度和提高司法效率,一方面,扩张要坚守罪刑法定的法治底线,不能用破坏法治的手段去惩治犯罪行为;另一方面,要对受贿罪构成要素的设置模式进行修订,要从“列举式”的具体构成要素向“包容性”的构成要素转变,及时减少阻碍入罪条件的冗余性要素,使受贿罪构成要素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
许祚禄[6](2016)在《小县城》文中研究表明一省委第一巡视组刚进入金山县境内,就遇到一场规模空前的警民冲突,把他们堵在了大路上。这是处于三省交界大别山深处的金山县唯一的一条通向外面的公路,道路是依山而建,弯曲向前,一边是高耸连绵的山峰,一边是一条宽阔的溪流。从路面铺设的沥青来看,这还是刚通车不到一年的新路,但是路面上已经出现了许多大洞小坑,颠簸难行。在路旁的一个检查站前,多放了一块崭新的宣传牌,上写"严查超载超限,确保道路安全",几辆警车闪着警灯停在路旁,十几个交警正在路上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
袁媛[7](2016)在《论网络反腐 ——基于若干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八大以后,随着“刘铁男”案、“表哥”杨达才案等腐败案件的不断出现,“网络反腐”走入了我们的视线。网络反腐应用网络本身的互动性、透明性和低门槛性等特点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青睐。但同时人肉搜索侵犯他人隐私权,语言暴力涉及人身攻击等各种网络侵权问题也饱受诟病。本文通过新浪网、凤凰网、腾讯网、案发地主流媒体等媒介,搜集了2008年——2013年中发生的35个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网络反腐现状,梳理网络反腐的概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网络反腐应坚持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传统反腐与网络反腐科学有效的对接、建立网络反腐专门立法和网络反腐预防性立法等相关法律建议。
王涛[8](2015)在《饕餮综合征》文中认为柳兰芽的风月一在我母亲"从良"之前,我就已经开始记事了。但母亲显然忽略了这点,她一定认为一个年仅四岁的小女孩就是一张白纸,还不可能明白男女之间是怎么回事,所以当她热火朝天地干"那些事"的时候,一点也没有想到要回避我。自然,母亲在那些日子里的行为便记在了我脑子里,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我的生活。没错,我的母亲是一个妓女,而且是在旧政府的某个部门里领过执照的
嵇亦工[9](2014)在《狂犬病》文中研究表明卷首:旧学故友谁这么早打来电话……陆小兵,我们回家了……列车轰鸣着穿越田野河流一路向南奔驰,我倚窗而坐,将脸庞贴近身旁那只篾篓,不停地对着里面的小维斯纳亲昵说着:陆小兵,我们回家了,我们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夏寡妇遵照陆小兵的嘱托,将这条法国名犬送给了我。我按照西方人给心爱宠物取名的惯例,用他的姓氏称谓,为这条毛发金亮且具有王者风度的狗崽
赵瑜[10](2011)在《篮球的秘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为什么要写篮球这部书?亲爱的读者们,当然包括更多的网民们,你摸过篮球吗?你参加过篮球运动吗?你喜欢观看篮球比赛吗?我想,大部分读者特别是男士们,回答是肯定的。即便你是一位少女,你也喜
二、要把“两高”项目拉下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要把“两高”项目拉下马(论文提纲范文)
(1)大娄山(论文提纲范文)
楔子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农村党支部选举制度创新研究 ——以D村“两票”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基本问题与反思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二、研究基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一)文献综述 |
(二)问题提出 |
三、研究进路:视角选择与理论假设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四)理论视角 |
四、研究样本:村庄选取与典型特征 |
(一)样本选取原则 |
(二)样本基本概况 |
(三)样本典型特征 |
第一章 地理交汇与文化交融:“两票”制探索的时空场域 |
1.1 “鸡鸣三省”之边缘地理 |
1.1.1 H县沿革与县域区位 |
1.1.2 D村由来与村庄区位 |
1.1.3 边缘地理的交集与自立 |
1.2 “十年九旱”之古渡经济 |
1.2.1 天与地:传统农业根基薄弱 |
1.2.2 福与祸:黄河泊来利弊 |
1.2.3 破与立:挣扎的渡口经济 |
1.3 “民歌海洋”之艺术之乡 |
1.3.1 “二人台”:艺术的地域根基 |
1.3.2 民风活跃:曲艺塑造下的地方文化 |
1.3.3 走西口:艺术与社会的互动 |
1.4 “自治示范”之民主金石 |
1.4.1 《村组法》试行与H县试点 |
1.4.2 《村组法》落实与H县示范 |
1.4.3 突破:自治精神萌动农民诉求 |
第二章 民主启蒙与制度认知:“两票”制探索前的民主习得 |
2.1 农民协会时期:从分散个体到组织化集体 |
2.1.1 清末的农会组织 |
2.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组织 |
2.1.3 解放区的农民协会重建 |
2.2 合作化时期:从分散小农到合作化社员 |
2.2.1 农民所有制下的个体经营尝试与缺陷 |
2.2.2 传统变工下的互助生产 |
2.2.3 初级合作社下合作意识的萌动 |
2.3 人民公社时期:从非正式合作到政权化行动 |
2.3.1 高级合作社:从自发合作到集体行动 |
2.3.2 集体化社员:从生产社员到政治成员 |
2.3.3 运动化社员:从政治参与到群体乱序 |
2.4 包产到户:从秩序缺位到民主自治 |
2.4.1 退潮与反思:农民乱序参与的折返 |
2.4.2 探索与首创:包产到户的农民实践 |
2.4.3 民主与权利:村民自治的制度构建 |
第三章 民主探索与制度创新:“两票”制产生与实践的内在动因 |
3.1 “村民自治”:两票制创新的制度前提 |
3.1.1 村民自治顶层设计为制度创新提供机制保障 |
3.1.2 村民自治实践开启制度创新窗口 |
3.1.3 村民自治使农村基层党建产生新“需求” |
3.2 “为利抗争”:两票制创新的工具理性 |
3.2.1 依法举揭:政治认同下农民维权的路径选择 |
3.2.2 创制扩权:农民诉求表达的行动策略 |
3.2.3 以势易权:农民诉求实现的精神取向 |
3.3 “人民中心”:两票制创新的价值回应 |
3.3.1 诉求回应: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必然要求 |
3.3.2 互动创制:两票制创新的实践路径 |
3.3.3 农民中心:两票制的价值遵循 |
3.4 “政治实验”:两票制创新的探索路径 |
3.4.1 政治实验与政治学实验 |
3.4.2 中国的“政治实验”范式 |
3.4.3 两票制:政治实验的基层实践 |
第四章 民主落实与制度拓展:“两票”制发展与深化的路径选择 |
4.1 实践检验与制度成型:D村试选到W镇推行 |
4.1.1 制度诉求:“信任票”的产生缘由 |
4.1.2 制度供给:实践检验下的诉求回应 |
4.1.3 创制成效:制度创新绩效的现实反映 |
4.2 经验推广与制度发展:从X地区现场会到山西培训班 |
4.2.1 组织领导:制度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 |
4.2.2 农民实践:制度创新发展的驱动力量 |
4.2.3 制度风险:制度创新的宏观考量 |
4.3 全国借鉴与制度变体:从“两票”制到“两推一选” |
4.3.1 有限效度:“两票”制昙现与折返 |
4.3.2 水波效应:“两票”制的后创制时代 |
4.3.3 制度变体:“两推一选”创制与全国落地 |
4.4 民主深化与制度超越:从村支部选举到乡镇直选 |
4.4.1 民主上升:公推直选由乡村走向乡镇 |
4.4.2 民主拓展:由村内选举走向多村联选 |
4.4.3 民主深化:制度创新的持续动力 |
第五章 耦合创新:农村党支部选举制度创新的内在机理 |
5.1 党的领导:制度创新的组织保障 |
5.1.1 农村党建催生制度创新需求 |
5.1.2 地方党组织推动制度创新实践 |
5.1.3 党中央确认制度创新结果 |
5.2 农民发展: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 |
5.2.1 农民逐利:制度创新的经济动因 |
5.2.2 农民维权:制度创新的政治追求 |
5.2.3 农民参与:制度创新的文化场域 |
5.2.4 农民发展:制度创新的核心动力 |
5.3 理法合一:制度创新的价值遵循 |
5.3.1 合法性:制度创新的外部边界 |
5.3.2 合理性:制度创新的内在准绳 |
5.3.3 人民性:理法合一的创制精神 |
5.4 内生外嵌: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 |
5.4.1 诉求萌发:制度创新的起点 |
5.4.2 以势抗争:制度议程的设置 |
5.4.3 价值嵌入:制度创新的实现 |
5.4.4 党的引领:制度创新的扩散 |
5.5 耦合效应:制度创新的协同机制 |
5.5.1 制度场域:创制发生的空间环境 |
5.5.2 四维一体:制度创新的体系结构 |
5.5.3 系统协同:制度创新的合力机制 |
5.5.4 耦合机制:制度创新的实现机理 |
第六章 党的制度创新引领农村发展的未来走向 |
6.1 以制度创新强化党的基层领导 |
6.1.1 跨村选人:创新党的基层选举制度 |
6.1.2 跨级用人:创新党员干部管理制度 |
6.1.3 跨委育人:创新党员人才培养制度 |
6.2 以制度创新满足农民发展需求 |
6.2.1 问题:农民需求的现状分析 |
6.2.2 归因:农民需求的制度成因 |
6.2.3 策略:农民需求的制度供给 |
6.3 以制度创新引领农村“三治融合” |
6.3.1 党的领导制度创新:三治融合的基本前提 |
6.3.2 农村制度耦合创新:三治融合的协同机制 |
6.3.3 党领民治体制创新:三治融合下的农村善治 |
6.4 以制度创新推进乡村振兴 |
6.4.1 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助推产业兴旺 |
6.4.2 创新农村生态保护制度,建设宜居乡村 |
6.4.3 创新村规民约惯习制度,培育文明乡风 |
6.4.4 创新农村社区治理制度,实现农村善治 |
6.4.5 创新农民收入分配制度,创造富裕生活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现代汉语动宾式惯用语扩展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范围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五、语料来源 |
第一章 动宾式惯用语中可插入成分的类型 |
第一节 助词 |
一、助词“了” |
二、助词“过” |
三、助词“着” |
四、助词“的” |
第二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动词的补语 |
一、趋向补语 |
二、数量补语 |
三、结果补语 |
四、表程度义补语 |
五、可能补语 |
第三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宾语的定语 |
一、数量定语 |
二、涉指示词语 |
三、性状义定语 |
四、格关系定语 |
五、“什么” |
六、其他定语 |
第二章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助词情况研究 |
第一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了”的情况研究 |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
二、插入“了”的规律分析 |
第二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过”的情况研究 |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
二、插入“过”的规律分析 |
第三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着”的情况研究 |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
二、插入“着”的规律分析 |
第四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的”的情况研究 |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
二、插入“的”的规律分析 |
(一)插入时制助词“的”的规律分析 |
(二)插入结构助词“的”的规律分析 |
第三章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动词的补语情况研究 |
第一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趋向补语的情况研究 |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
二、插入趋向补语的规律分析 |
(一)插入趋向补语“起(起来)”的规律分析 |
(二)插入趋向补语“上”的规律分析 |
(三)插入趋向补语“下”的规律分析 |
(四)插入趋向补语“出”的规律分析 |
第二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数量补语的情况研究 |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
二、插入数量补语的规律分析 |
(一)插入通用量词的规律分析 |
(二)插入自主量词“(一)下”的规律分析 |
(三)插入情态量词的规律分析 |
第三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结果补语的情况研究 |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
二、插入结果补语的规律分析 |
(一)插入结果补语“完”的规律分析 |
(二)插入结果补语“好”的规律分析 |
第四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表程度义补语的情况研究 |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
二、插入表程度义补语的规律分析 |
(一)插入表程度义补语“尽”的规律分析 |
(二)插入表程度义补语“足”的规律分析 |
(三)插入表程度义补语“够”的规律分析 |
(四)插入表程度义补语“透”的规律分析 |
第五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可能补语的情况研究 |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
二、插入可能补语的规律分析 |
(一)插入“得/不+C(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的规律分析 |
(二)插入“得/不+了(liǎo)”的规律分析 |
(三)插入“不得”的规律分析 |
第四章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宾语的定语情况研究 |
第一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数量定语的情况研究 |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
二、插入数量定语的规律分析 |
(一)插入数词的规律分析 |
(二)插入“(一)+通用量词(个)”的规律分析 |
(三)插入“(数词)+专用量词”的规律分析 |
(四)插入数量词的规律分析 |
第二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涉指示词语的情况研究 |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
二、插入涉指示词语的规律分析 |
(一)插入指示词的规律分析 |
(二)插入“这/那+量词”的规律分析 |
第三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性状义定语的情况研究 |
一、性状义定语的构成情况 |
二、语料及语感考察 |
三、插入性状义定语的规律分析 |
第四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格关系定语的情况研究 |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
二、插入格关系定语的情况 |
(一)插入格关系定语的定性分析 |
(二)插入格关系定语的句法语义关系分析 |
(三)插入格关系定语的规律分析 |
第五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什么”的情况研究 |
一、插入的“什么”表实义的情况 |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
(二)插入的“什么”表实义的规律分析 |
二、插入的“什么”表虚义的情况 |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
(二)插入的“什么”表虚义的规律分析 |
第六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其他定语的情况研究 |
一、插入非格关系的名词作定语的情况 |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
(二)插入非格关系的名词的规律分析 |
二、插入动词及动词性短语作定语的情况 |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
(二)插入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规律分析 |
三、插入主谓短语作定语的情况 |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
(二)插入主谓短语的规律分析 |
四、插入“人称代词+的”的情况 |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
(二)插入“人称代词+的”的规律分析 |
第五章 总结 |
第一节 内容总结 |
第二节 本文创新之处 |
第三节 本文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助词的语料实例 |
附录二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动词的补语的语料实例 |
附录三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宾语的定语的语料实例 |
后记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4)现代《红楼梦》韩译本熟语翻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起 |
二 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
一.历来的《红楼梦》韩文翻译的研究 |
二.关于《红楼梦》熟语翻译研究 |
三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红楼梦》里的熟语概述 |
第一节 介绍《红楼梦》里的熟语 |
第二节 分类《红楼梦》里的熟语 |
第二章 成语 |
第一节 翻译情况与特征 |
1.崔溶澈、高玟喜 译本 |
2.洪尚勋译本 |
3.安义运、金光烈译本 |
4.延边人民出版社小组译本 |
第二节 版本评价 |
第三章 俗语 |
第一节 翻译情况与特征 |
1.崔溶澈、高玟喜译本 |
2.洪尚勋译本 |
3.安义运、金光烈译本 |
4.延边人民出版社小组译本 |
第二节 版本评价 |
第四章 歇后语 |
第一节 翻译情况与特征 |
1.崔溶澈、高玟喜 译本 |
2.洪尚勋译本 |
3.安义运、金光烈译本 |
4.延边人民出版社小组译本 |
第二节 版本评价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熟语翻译概况 |
第二节 与《红楼梦》熟语对等的韩文熟语-“用韩文熟语来代替” |
一 成语 |
二 俗语 |
第三节 对未来翻译的借鉴 |
参考文献 |
附录 熟语分类以及四种韩译本熟语翻译的再翻译 |
表1,成语分类 |
表2,俗语分类 |
表3,歇后语分类 |
致谢 |
(5)受贿罪基本构成要素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我国受贿罪构成要素的现状 |
(一) 构成要素的多元性 |
(二) 构成要素的争议性 |
(三) 构成要素的滞后性 |
二、对我国受贿罪构成要素的比较分析 |
(一) 国家工作人员的界定 |
1. 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争议 |
2. 域外实践 |
3. 比较分析 |
(二) 贿赂范围 |
1. 关于贿赂的争议 |
2. 域外实践 |
3. 比较分析 |
(三) 利用职务便利的标准 |
1、关于职务便利的争议 |
2、域外实践 |
3、比较分析 |
(四) 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争论 |
1、关于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争议 |
2、域外实践 |
3、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的理由 |
(五) 不正当利益的认定 |
1、关于不正当利益的争议 |
2. 域外实践 |
3、不正当性的理解 |
三、完善我国受贿罪构成要素的路径 |
(一) 以罪刑法定原则限定构成要素内容扩张 |
(二) 以受贿罪之法益考量构成要素设置必要 |
(三) 以扩大构成要素的包容度减少实践争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论网络反腐 ——基于若干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网络反腐概述 |
一、腐败、反腐败及网络反腐的概念 |
二、网络反腐特点与功能 |
第二章 我国网络反腐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实证研究 |
一、典型案例 |
二、我国网络反腐现状 |
三、我国网络反腐及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完善我国网络反腐的法律建议 |
一、完善网络反腐的总体构想 |
二、完善网络反腐的具体路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9)狂犬病(论文提纲范文)
卷首:旧学故友 |
谁这么早打来电话 |
他就是那时排里的“王” |
美得就像一只燕子 |
卷一:世界是你们的 |
这家伙日后一准是个人物 |
这是课堂,不是你家 |
女娃的手心不能让男娃摸 |
整个就是一个瞎子 |
最后的一脸微笑 |
非得把王婆拉下马 |
我早就看出疤头这小子心怀鬼胎 |
那个村子叫和尚庄 |
我们就要去拥抱自己的世界了 |
卷二:绫子巷九号 |
不过是刀枪戳出来的几朵花 |
我大清早睁开眼睛就上班了 |
我是我妈亲生的 |
其实连张结婚证都没领过 |
这是谁定的条例,简直狗屁不通! |
我们自己养一条 |
你就等着瞧吧 |
是谁弄死了我的花 |
你狗日的你说话呀 |
阿奇在疼痛与饥饿的折磨中死去 |
卷三:激情与骚动 |
你又有了一毛钱 |
我只是给你们想到了一项工作 |
以后我们的摊点就设在这地方 |
别看这间棚子小 |
我们的事业真正开始了 |
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
我何尝不想告诉你们 |
那地方是我的一个秘密仓库 |
你还是到乡下避避风 |
卷四:相距但并不遥远 |
不思量,自难忘 |
我爸爸死得很开心 |
你嫂子还在丈母娘肚里 |
那女娃有趣死了 |
他说他元旦举行婚礼 |
她叫梅洁芳 |
其实她早就熟悉我这个名字 |
他俩之间不是一见钟情 |
再玩一次盯梢游戏 |
她连条狗都不如 |
天皇老子也拦不住 |
卷五:与狗同欢的日子 |
东南亚太贸易公司 |
养狗专业户 |
我还指望你给我写本书 |
关爱它们就是关爱我们自己 |
二连四排同学会 |
假如有一天我死了 |
夏寡妇名叫夏水芹 |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看看我 |
卷尾:了结葬礼 |
他就要离开“人间”这座村庄了 |
夏水芹,我在这儿哩 |
陆小兵,我们回家吧…… |
(10)篮球的秘密(论文提纲范文)
1.为什么要写篮球这部书? |
2.怎样理解篮球是永恒的这个说法? |
3.中国古代有类似篮球的运动吗? |
4.篮球运动是怎样诞生的? |
5.篮球何时进入中国? |
6.我们为什么挚爱篮球? |
7.我为什么要来东莞考察? |
8.中国篮球为什么发展缓慢? |
9.体育与教育该不该合为一体? |
10.打篮球可以提高智商和情商吗? |
11.东莞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宜打篮球吗? |
12.东莞的人文历史环境适宜打球吗? |
13.对东莞的人文历史还有哪些话说? |
14.东莞的体育传统厚不厚? |
15.东莞篮球是如何起步的? |
16.早年的球星有多酷? |
17.篮球何以成为老一代共产党人的最爱? |
18.怎样看待计划经济时代的篮球历程? |
19.80年代的中国篮球为何普遍降温? |
20.80年代的东莞篮球为何没有降温? |
21.袁李松先生怎样支持农民打篮球? |
22.常平农民是怎样逼近全国冠军的? |
23.常平农民是怎样夺取“丰收杯”桂冠的? |
24.卢元镇先生如何看待篮球文化之根? |
25.东莞的篮球环境变成啥样了? |
26.CBA冠军奖杯为何以牟作云命名? |
27.篮球人到底有没有出路? |
28.篮球人到东莞有出路吗? |
29.河北队郝焕新为啥要来宏远? |
30.马永忠一家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
31.我为啥喜欢张冠豪式的本土球王? |
32.中学生篮球队志在何方? |
33.宏远男篮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
34.中国篮球会不会重蹈足球覆辙? |
35.宏远男篮是怎样夺取CBA总冠军的? |
36.中国篮球职业化距离NBA还有多远? |
37.篮球改革为什么上冷下热? |
38.东莞篮球对中国篮坛变革是何作用? |
39.为什么要以大朗考察报告结束全书? |
40.新世纪俱乐部的希望在哪里? |
后记 |
四、要把“两高”项目拉下马(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娄山[J]. 王华. 民族文学, 2021(07)
- [2]农村党支部选举制度创新研究 ——以D村“两票”制为例[D]. 梁俊山. 山西大学, 2020(07)
- [3]现代汉语动宾式惯用语扩展情况研究[D]. 刘庆军. 沈阳师范大学, 2020
- [4]现代《红楼梦》韩译本熟语翻译研究[D]. 朴洗俊(Park sejun).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2)
- [5]受贿罪基本构成要素分析研究[D]. 阚世恩. 云南大学, 2017(07)
- [6]小县城[J]. 许祚禄. 参花(上), 2016(10)
- [7]论网络反腐 ——基于若干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D]. 袁媛. 甘肃政法学院, 2016(12)
- [8]饕餮综合征[J]. 王涛. 百花洲, 2015(06)
- [9]狂犬病[J]. 嵇亦工. 江南, 2014(06)
- [10]篮球的秘密[J]. 赵瑜. 中国作家,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