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王报辉[1](2021)在《CAFe装置的服务器及网络系统设计与监控》文中研究指明CAFe(the China ADS Front-end demo)直线加速器样机属于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项目ADS(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的技术预研系统,也是十二五大科学装置的关键部分。其中控制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控制系统中服务器系统与网络系统作为控制软件运行和数据交互的支撑平台,其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对控制系统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现有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基于群集技术、光纤网络技术和Zabbix系统监控技术,对服务器和网络系统从系统设计、方案实施到运行状态监控等多方面做了技术改进和功能优化,提高了CAFe控制系统的服务器与网络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维护性。论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针对目前服务器单机系统在现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分布式私有云平台Open Stack的技术方案,取代传统单服务器系统的运行模式。Open Stack平台与传统的服务器系统相比,有以下三个优点:1.整合多台服务器的硬件资源和磁盘阵列,实现计算资源的在线可分配;2.图形化显示服务器硬件资源的使用状态和所有虚拟机实例;3.利用虚拟机的在线热迁移技术,使服务器平台的运行稳定性与数据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次,对现有网络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造。针对频繁断网和维护困难的问题,对CAFe的网络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与以前的网络系统相比,现在的网络系统有两个新特点:1.采用三层结构,使用两台冗余核心交换机,主数据通道采用光纤传输;2.利用SNMP协议自动获取网络交换机的运行状态数据。最后,针对装置运行现场存在的服务器软件失效与网络失联的故障现象,设计并部署了基于Zabbix的监控系统。对设计完成的服务器集群与网络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了分布式远程监控功能,这为CAFe控制系统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私有云平台和网络系统的相关现场改造工程已经完成,Zabbix监控系统在实际运行环境中已完成功能测试,并已投入现场使用一年时间。Open Stack平台和网络系统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表现出良好的预期效果,为CAFe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2](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李为[3](2019)在《无线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及移动应用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是将监控系统与无线网络相结合,通过无线网络将监控场景的视频信息和数据传输到监控终端并进行显示的一种新型监控系统。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普通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已无法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监控的需求,各安防企业也开始着重实现可在移动端使用的无线视频监控产品。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采集端/服务端/客户端三层结构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采集端负责与图像采集设备进行对接,将采集数据处理后上传至服务端;服务端负责进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和视频流数据的分发;客户端向用户提供监控可视化服务。在采集端,本系统主要使用的OpenCV、FFmpeg技术实现图像视频报警处理和推流两种功能;在服务端,使用轻量级开发框架SpringBoot,数据库为PostgreSQL使用Nginx作为流媒体分发服务器,同时,为满足报警功能的实时性,本文使用了腾讯推出的XGPush推送服务;在客户端方面,本系统在iOS操作系统上使用ijkplayer流媒体库实现了流的接收、解码和渲染。本文首先完成了系统的需求分析,并结合系统拓展性、兼容性等因素,完成了系统设计,根据各端职责划分完成三端结构设计。最后,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具体实现、操作逻辑和测试结果,并给出部分系统的功能截图。经测试后,本文实现的系统能够实现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所有功能、拥有良好的用户操作体验,并兼容了iPhone系列移动设备的所有机型,系统达到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要求。
赵子龙[4](2019)在《嘉苑饭店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楼宇的建造数量越来越多,楼宇内部的安防与管理事务日趋复杂与多样化。嘉苑饭店是一家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星级宾馆,随着嘉苑饭店入住顾客的逐年增多,嘉苑饭店管理人员对监控突发状况与高效指挥调度工作人员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基于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的嘉苑饭店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具有视频监控、语音呼叫、视频呼叫、文本传输、调度台等功能,使管理人员能够精确的监控紧急状况,并高效指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保证入住顾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完成嘉苑饭店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嘉苑饭店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嘉苑饭店当前监控系统与指挥调度系统的现状,分析了嘉苑饭店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覆盖需求、功能需求与性能需求,给出了嘉苑饭店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组成;2.通过分析常见的WLAN越区切换技术,在无线控制器(Wireless Access Point Controller,AC)上配置相应参数,使用漫游导航的方式动态地改变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发送管理报文的功率,使终端主动发起切换,解决了指挥调度系统的智能终端在跨越不同AP过程中的通话延迟问题;3.设计了嘉苑饭店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总体架构,分别给出了监控系统和指挥调度系统设备的选型方案。根据摄像机镜头焦距与可视距离的计算,确定了监控系统摄像机点位的部署方案;规划AP信道频率,并根据室内与室外AP覆盖的计算,确定了指挥调度系统AP部署方案,对无线网络进行了配置。监控系统实现了录像回放、画面切换、抓拍、录像保存、系统管理等功能,指挥调度系统能实现单呼、组呼、视频、文本传输、图片传输、调度台、网络管理等功能;4.利用SecureCRT与Wi-Fi Inspector分析仪,对嘉苑饭店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其性能和功能均可达到嘉苑饭店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总体设计要求,可满足嘉苑饭店的安防与管理需求。
曾莉[5](2019)在《多媒体教室无线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在监测和监控方面发挥出了巨大作用。并且由于视频监控系统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快捷性,因此被广泛应用到了各领域当中。但就现阶段而言,仍有一些学校在使用多媒体教室有线监控系统。这种监控系统的拓展性相对较差,布线比较复杂,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且维护的难度也很大。而使用无线网络监控系统就能够有效解决此问题。
林思远[6](2018)在《汽车黑匣子可信平台模块芯片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汽车黑匣子作为新一代道路交通安全设备,用于记录汽车的各类行驶信息。TPMSoC作为其安全核心,用于保障车主隐私。低功耗设计,网络监控通信,图像智能分析作为其关键应用,用于提升续航能力,记录及分析行驶信息,故对汽车黑匣子可信平台模块芯片及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汽车黑匣子产品的数据安全,续航能力,监控通信及智能分析功能需求,依次对TPM加解密实现,低功耗SoC设计,网络监控通信三个关键技术进行探索。对自研及实验室成果进行整合与改进,设计了汽车黑匣子低功耗TPM SoC模块;通过嵌入式技术,设计了具备权限管理,会话管理,实时传输功能的汽车黑匣子网络监控通信模块;此外,受业界车载产品的主流方案之启发,对智能驾驶进行探索并设计了具备车牌识别功能的汽车黑匣子图像智能分析模块。本文的主要技术成果及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点:(1)设计AES,ECC,SHA2等安全算法IP核,对AES列混合进行复用设计,降低了硬件消耗,对ECC模乘,模除进行算法优化,提高了运算速度,通过 Virtex-5 平台进行实现,AES-128/192/256 的吞吐率达 1.702/2.189/2.533Gbps,ECC-163/233 吞吐率达 2.605/2.589Mbps,SHA-256/512 吞吐率达 0.846/1.377Gbps。(2)采用UPF设计方案,将SoC的电源网络信息转化为Power Intent进行实现,对AES,ECC,PRNG,SHA2安全算法,RTC,PMU低功耗模块进行IP复用集成,为其分配AHB及APB总线接口 R/W寄存器及硬件资源,设计了具备Clock Gating及Power Gating功能的汽车黑匣子低功耗TPM SoC。(3)针对ARM9系列硬件平台进行嵌入式应用开发,基于C/S架构,以开发板作为UAC/UAS,以MiniSIPServer作为代理服务器,结合Socket编程,SIP及RTP协议库,设计了具备Registrar Server权限管理,Proxy Server会话管理及实时传输功能的汽车黑匣子网络监控通信模块。此外,本文还对智能驾驶领域进行了相关探索,对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研究,基于OpenCV计算机视觉库,设计了具备车牌检测,字符识别,分类器训练功能的图像智能分析SDK,进而丰富了汽车黑匣子的功能内涵。
谢成[7](2018)在《混合网络高效内容分发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是解决网络带宽小、用户访问量大、网点分布不均等问题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构建CDN网络架构,能够将网络内容发布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边缘,使得用户可以就近获取请求的内容,提高用户的服务质量。然而,在无线混合网络中,根据网络的状况分发内容往往可以获得更高的分发效率,这要求对内容进行动态分发,传统的在单一网络环境下的内容分发方法并不适用于混合网络这样复杂的网络环境。我们有必要针对混合网络环境,研究一种更加高效的动态内容分发架构。本文首先根据混合网络监控结果,提出一种基于变异系数求权重值的网络性能评价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不同信道的物理特征和不同性能指标之间的差异。同时,设计了用HTML5网页的形式对系统整体进行呈现与管理的方法。通过网页展示,可以更加直观的发现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和性能变化趋势。然后,本文在混合网络监控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的CDN架构动态性不足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Storm的高效内容分发架构,在该架构中,内容可以根据服务器节点的性能情况,更加动态、更加高效地分发内容。此外,我们还研究了NDN这种新型的高效内容分发架构,并且提供了一种通过区块链解决内容分发网络安全和认证问题的方法。
吴春祥[8](2015)在《基于uClinux的实时网络监控服务器开发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一种基于u Clinux的实时网络监控服务器开发方法,该服务器能对实时对远程网络终端、监控摄像头等进行控制管理和数据访问。将其应用到大型网络监控系统中,用户可访问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网络监控服务器集群,实时读取数据然后将其存写到大容量存储设备中,增加并发式连接的用户数量,提高远程实时网络监控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刘康洁[9](2014)在《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多机器人协作控制研究是当今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目前大多数的研究工作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多机器人协作控制的研究及应用涉及到通信、控制、计算机等多领域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挑战性。本文以ROBONOVA-AI双足人形机器人为控制对象,搭建了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系统,并进行了两个双足机器人摆臂一致性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系统实现了预期的功能。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基于TeeChart控件图表绘制技术和Windows Sockets网络编程技术,使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C++,结合MFC编程框架,开发了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平台软件。2.确定了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系统的工作模式,编写了系统自有的通信协议。结合开发的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平台软件,搭建了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系统。3.结合离散系统一致性控制协议在两个双足机器人摆臂一致性控制过程中的实现方案,在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系统上进行了实验,实验过程表明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平台软件能够很好的完成预期的功能。4.使用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平台软件对两个双足机器人摆臂一致性控制实验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网络监控平台软件的历史数据分析功能为优化一致性控制协议提供了依据。
姜培培[10](2013)在《校园网络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信息化的提出距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已经在我国各个高校内陆续的展开,并已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程度不断深入,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的环境建设,其重要性愈发突显。同时,在环境建设中对整个校园的安全监控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伴随着校园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采用科学合理的防范及管理技术对整个校园进行行之有效的监控已成为各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紧迫需求。本文以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为研究背景,从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建设的角度出发,研究目前流行的网络监控的视频采集技术、视频压缩技术、视频传输技术,提出了校园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构架,包括应用客户端、管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转发存储服务器、报警处理服务器五部分。然后结合郑州经贸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目前其校园的结构和职能,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其进行安全监控的需求,综合在此期间研究的监控方面的相关技术,设计了一个结合管理、监控于一体的系统。此系统具有存储可靠,组网简单,部署灵活,简单易用,管理方便及具有较好的扩展性等特点。在针对郑州经贸职业学院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中主要包括前端设计、传输系统设计、监控中心的主要设备、前端设备的选择及结合校园情况进行合理布点设计等内容。同时本文对这个监控系统的特色和功能作了进一步的简述,并在最后对监控在教育信息化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了简单地总结。此网络监控系统的实现不但为郑州经贸职业学院师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教学和科研环境,而且对推动郑州经贸职业学院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CAFe装置的服务器及网络系统设计与监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技术调研及发展趋势 |
1.2.1 服务器集群系统的发展与特点 |
1.2.1.1 服务器集群概述 |
1.2.1.2 负载均衡 |
1.2.1.3 分布式系统 |
1.2.2 监控技术的类型及其特点 |
1.2.2.1 模拟监控系统 |
1.2.2.2 多媒体数字监控系统 |
1.2.2.3 分布式监控系统 |
1.2.3 加速器装置中监控系统的发展 |
1.3 主要工作与论文结构 |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服务器集群系统的设计与测试 |
2.1 现场实际需求与设计目标 |
2.1.1 需求分析 |
2.1.2 集群设计目标 |
2.2 软件系统的选型 |
2.2.1 软件选型 |
2.2.2 OpenStack简介及工作原理 |
2.2.3 分布式集群Openstack云平台运行优势 |
2.3 集群系统设计 |
2.3.1 集群设计原则 |
2.3.2 集群设计方案 |
2.3.3 集群系统网络设计 |
2.4 集群系统Openstack云平台搭建 |
2.4.1 集群搭建布局 |
2.4.2 云平台搭建 |
2.4.3 云平台远程图形化操作 |
2.5 分布式集群系统性能测试 |
2.5.1 数据归档系统简介 |
2.5.2 性能测试 |
2.5.2.1 稳定性测试 |
2.5.2.2 数据流量测试 |
2.5.2.3 安全性测试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监控系统设计与搭建 |
3.1 CAFe装置监控现状与需求 |
3.1.1 监控现状 |
3.1.2 需求分析 |
3.2 监控系统选型 |
3.2.1 监控预期效果 |
3.2.2 监控软件系统选型 |
3.2.3 Zabbix的工作原理 |
3.3 监控系统设计 |
3.3.1 设计原则 |
3.3.2 设计方案 |
3.4 监控平台搭建 |
3.4.1 搭建环境 |
3.4.2 监控架构 |
3.4.3 Zabbix服务平台搭建 |
3.4.4 监控系统图形化显示 |
3.5 监控平台运行测试 |
3.6 服务器集群监控系统搭建 |
3.6.1 服务器信息采集平台搭建 |
3.6.2 服务器监控添加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控制网络设计与监控 |
4.1 网络现状与需求分析 |
4.1.1 网络现状 |
4.1.2 需求分析 |
4.2 建设规划及其设备选型 |
4.2.1 建设规划 |
4.2.2 现场网络设备统计 |
4.2.3 网络改造设备选型 |
4.3 网络方案设计 |
4.3.1 方案设计要求 |
4.3.2 方案设计 |
4.3.3 网络拓扑结构 |
4.4 网络综合布线 |
4.4.1 接入层设备综合布线 |
4.4.2 核心层至接入层综合布线 |
4.4.3 VLAN的重新划分 |
4.5 控制网络监控系统搭建 |
4.5.1 网络串口助手。 |
4.5.2 SNMP配置 |
4.5.3 控制网络监控主机添加 |
4.6 网络系统运行测试 |
4.6.1 核心交换机双冗余系统测试 |
4.6.2 网络速率与系统故障率对比 |
4.6.3 核心交换机数据转发测试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3)无线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及移动应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2 相关技术 |
2.1 iOS系统及其框架概述 |
2.1.1 iOS系统及其框架 |
2.1.2 Objective-C语言简介 |
2.1.3 Xcode简介 |
2.2 音视频编码及传输相关技术 |
2.2.1 H264 视频编码技术 |
2.2.2 流媒体传输协议 |
2.2.3 FFmpeg音视频框架 |
2.3 采集端相关技术 |
2.3.1 Qt程序开发框架 |
2.3.2 Open CV视觉库 |
2.4 服务端相关技术 |
2.4.1 Spring Boot服务器框架 |
2.4.2 Mybatis持久层框架 |
2.4.3 Posgre SQL数据库 |
2.4.4 Nginx服务器 |
2.5 客户端相关技术 |
2.5.1 Realm数据库 |
2.5.2 ReactiveCocoa |
2.5.3 Core Animation |
2.5.4 APNs推送 |
2.6 本章总结 |
3 需求分析 |
3.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 系统用例分析 |
3.3 系统架构分析 |
3.4 非功能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设计 |
4.1 各结构模块功能设计 |
4.1.1 采集端功能设计 |
4.1.2 服务端功能设计 |
4.1.3 客户端功能设计 |
4.2 系统架构设计 |
4.2.1 采集端架构设计 |
4.2.2 服务端架构设计 |
4.2.3 客户端架构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设计要求 |
4.3.2 数据库模型设计 |
4.3.3 数据库表设计 |
4.4 系统开发环境简述 |
4.4.1 采集端开发环境 |
4.4.2 服务端开发环境 |
4.4.3 客户端开发环境 |
4.5 本章总结 |
5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采集端相关实现 |
5.1.1 视频推流推流 |
5.1.2 音频推流 |
5.1.3 报警检测实现 |
5.1.4 采集端实现展示 |
5.2 服务端相关实现 |
5.2.1 流媒体服务器搭建 |
5.2.2 报警服务器实现 |
5.3 客户端相关实现 |
5.3.1 基本信息管理 |
5.3.2 设备信息管理 |
5.3.3 流媒体播放 |
5.3.4 报警管理 |
5.3.5 好友管理 |
5.3.6 消息反馈 |
5.4 系统测试 |
5.4.1 功能测试 |
5.4.2 兼容性测试 |
5.5 本章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嘉苑饭店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概述 |
1.2 国内外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发展状况 |
1.2.1 国外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发展状况 |
1.2.2 国内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发展状况 |
1.2.3 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发展趋势 |
1.3 论文结构 |
2 嘉苑饭店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嘉苑饭店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现状 |
2.1.1 监控系统的现状 |
2.1.2 指挥调度系统的现状 |
2.2 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覆盖需求 |
2.2.1 地上楼层 |
2.2.2 地下楼层 |
2.2.3 嘉苑饭店周边区域 |
2.3 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性能需求 |
2.3.1 监控系统的性能指标 |
2.3.2 指挥调度系统的性能指标 |
2.4 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功能需求 |
2.4.1 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 |
2.4.2 指挥调度系统的功能需求 |
2.5 嘉苑饭店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组成 |
2.5.1 监控系统 |
2.5.2 指挥调度系统 |
2.6 本章小结 |
3 关键技术的研究 |
3.1 WLAN漫游技术概述 |
3.2 漫游方法 |
3.3 漫游导航 |
3.4 本章小结 |
4 嘉苑饭店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设计 |
4.1 监控系统总体架构 |
4.2 监控系统设备的选型 |
4.2.1 前端设备 |
4.2.2 存储设备 |
4.2.3 解码设备 |
4.3 指挥调度系统有线网络拓扑设计 |
4.4 指挥调度系统通信模块设计 |
4.5 AP无线覆盖范围的计算 |
4.5.1 室外无线信道传输损耗模型 |
4.5.2 室内无线信道传输损耗模型 |
4.6 嘉苑饭店指挥调度系统的设备选型 |
4.6.1 无线接入点 |
4.6.2 无线控制器 |
4.6.3 交换机 |
4.7 本章小结 |
5 嘉苑饭店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实现 |
5.1 嘉苑饭店监控系统的实现 |
5.1.1 设备命名规则 |
5.1.2 监控点位部署方案 |
5.2 嘉苑饭店指挥调度系统的实现 |
5.2.1 设备命名规则 |
5.2.2 无线AP部署方案 |
5.3 无线网络的配置 |
5.3.1 VLAN配置 |
5.3.2 无线模板的配置 |
5.3.3 WLAN安全配置 |
5.4 本章小结 |
6 嘉苑饭店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测试 |
6.1 监控系统的测试 |
6.1.1 监控系统的覆盖测试 |
6.1.2 监控系统的功能测试 |
6.1.3 监控系统的性能测试 |
6.2 指挥调度系统的测试 |
6.2.1 指挥调度系统的覆盖测试 |
6.2.2 指挥调度系统的功能测试 |
6.2.3 指挥调度系统的性能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多媒体教室无线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媒体教室无线网络监控系统概述 |
2 多媒体教室无线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 |
2.1 硬件方面的设计 |
2.2 软件方面的设计 |
2.2.1 要创建交叉编译的环境 |
2.2.2 移植相应的嵌入式系统 |
2.2.3 终端软件的设计 |
2.2.4 监控端的设计 |
3 结束语 |
(6)汽车黑匣子可信平台模块芯片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相关产品研究现状 |
1.3 关键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1.3.1 TPM加解密实现技术 |
1.3.2 低功耗SoC设计技术 |
1.3.3 网络监控通信技术 |
1.4 论文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原理 |
2.1 可倍平台模块算法原理 |
2.1.1 密码学概述 |
2.1.2 AES算法 |
2.1.3 ECC算法 |
2.1.4 Hash算法 |
2.2 低功耗SoC设计原理 |
2.2.1 门控时钟 |
2.2.2 门控电源 |
2.2.3 SoC集成 |
2.3 网络监控通信原理 |
2.3.1 SIP协议 |
2.3.2 RTP协议 |
2.3.3 Socket编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可信平台模块算法硬件设计 |
3.1 AES算法硬件设计 |
3.1.1 AES模块设计 |
3.1.2 AES功能验证 |
3.2 ECC算法硬件设计 |
3.2.1 ECC模块设计 |
3.2.2 ECC功能验证 |
3.3 Hash算法硬件设计 |
3.3.1 Hash模块设计 |
3.3.2 Hash功能验证 |
3.3.3 PRNG设计与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低功耗可信平台模块SoC设计 |
4.1 低功耗设计方案 |
4.1.1 系统设计流程 |
4.1.2 功耗意图分析 |
4.1.3 UPF单元规划 |
4.2 片上系统集成设计 |
4.2.1 SoC总体架构 |
4.2.2 功能模块配置 |
4.2.3 IP复用集成 |
4.3 SoC系统级仿真验证 |
4.3.1 可信平台模块验证分析 |
4.3.2 门控时钟技术验证分析 |
4.3.3 门控电源技术验证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网络监控通信系统设计 |
5.1 系统整体架构 |
5.1.1 协议栈分析 |
5.1.2 开发配置及移植 |
5.1.3 系统设计流程 |
5.2 功能模块设计 |
5.2.1 注册模块设计 |
5.2.2 会话模块设计 |
5.2.3 实时传输设计 |
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5.3.1 注册功能验证 |
5.3.2 会话功能验证 |
5.3.3 实时传输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汽车黑匣子原型及应用设计 |
6.1 汽车黑匣子原型方案 |
6.1.1 原型功能分析 |
6.1.2 相关技术应用 |
6.2 原型设计及功能验证 |
6.2.1 硬件开发平台 |
6.2.2 TPM SoC功能验证 |
6.2.3 监控通信功能验证 |
6.3 图像智能分析应用实现 |
6.3.1 应用设计流程 |
6.3.2 车牌识别功能验证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7)混合网络高效内容分发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说明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混合网络监控与评估 |
1.2.2 内容分发系统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2章 混合网络分发关键问题分析 |
2.1 引言 |
2.2 网络监控常见技术架构 |
2.3 无线网络评价常见技术方案 |
2.3.1 无线网络评价指标 |
2.3.2 无线网络评价方法 |
2.4 内容分发网络 |
2.4.1 内容分发网络的网络架构 |
2.4.2 内容分发网络的关键技术 |
2.4.3 CDN环境下的MDI服务指标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混合网络监控评估 |
3.1 引言 |
3.2 单向广播网络的信道状态监控 |
3.3 混合网络性能评估 |
3.3.1 评价模型相关定义 |
3.3.2 网络性能定量评价模型 |
3.3.3 网络性能定量评价模型分析 |
3.4 数据呈现与管理方法 |
3.4.1 数据呈现于管理意义 |
3.4.2 数据呈现与管理常见方法 |
3.4.3 数据呈现于管理实现效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效内容分发系统架构设计 |
4.1 引言 |
4.2 基于STORM的高效内容分发系统架构 |
4.2.1 混合信道的无线内容分发架构 |
4.2.2 Storm框架介绍 |
4.2.3 Storm默认调度算法 |
4.2.4 基于Storm的内容分发算法设计 |
4.3 基于NDN的高效内容分发系统架构 |
4.3.1 NDN概述 |
4.3.2 NDN工作机制 |
4.3.3 NDN网络与CDN网络比较 |
4.4 内容分发网络中的安全与认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主要工作与贡献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8)基于uClinux的实时网络监控服务器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总体设计 |
2 功能实现 |
2.1 驱动层 |
2.2 数据封装层 |
2.3 数据发送层 |
3 系统应用构建 |
4 结束语 |
(9)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多机器人网络监控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3.1 课题来源 |
1.3.2 课题研究意义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多双足机器人一致性控制理论及应用 |
2.1 一致性理论基础 |
2.1.1 一致性理论的基本概念 |
2.1.2 图论基础 |
2.1.3 图的矩阵表示 |
2.2 多机器人一致性问题 |
2.2.1 一致性的数学描述 |
2.2.2 连续系统一致性控制协议 |
2.2.3 离散系统一致性控制协议 |
2.3 一致性协议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平台 |
3.1 面向对象软件开发 |
3.2 MFC 编程剖析 |
3.2.1 MFC 微软基础类库 |
3.2.2 MFC 的特点 |
3.2.3 MFC 的关键技术 |
3.3 TeeChart 图表控件 |
3.3.1 TeeChart Pro ActiveX 控件的介绍 |
3.3.2 TeeChart 控件的注册和使用 |
3.4 Socket 通信原理 |
3.4.1 TCP/IP 协议介绍 |
3.4.2 套接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3.4.3 Windows Sockets 通信技术应用 |
3.5 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平台设计与开发 |
3.5.1 网络监控平台建模及架构设计 |
3.5.2 网络监控平台模块介绍 |
3.6 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平台运行效果 |
3.6.1 网络监控平台运行主界面 |
3.6.2 登录网络监控平台 |
3.6.3 网络监控平台菜单栏 |
3.6.4 网络监控平台与双足机器人建立连接 |
3.6.5 双足机器人参数设置 |
3.6.6 双足机器人远程网络控制 |
3.6.7 网络监控平台实时监控 |
3.6.8 实验数据分析 |
3.6.9 历史数据文件打印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系统搭建 |
4.1 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
4.2 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系统硬件平台 |
4.2.1 双足机器人介绍 |
4.2.2 双足机器人的控制 |
4.2.3 通信网络搭建 |
4.3 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4.3.1 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系统工作模型 |
4.3.2 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系统通信协议制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多双足机器人摆臂一致性实验 |
5.1 两个双足机器人摆臂一致性控制实验目的 |
5.2 两个双足机器人摆臂一致性控制协议 |
5.3 两个双足机器人摆臂一致性控制实验 |
5.4 摆臂一致性控制实验数据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校园网络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教育信息化 |
1.1.2 校园网络监控 |
1.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3 选题内容及本人的相关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网络监控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 |
2.1 视频采集技术 |
2.1.1 CCD图像传感器 |
2.1.2 CMOS Image Sensor图像传感器 |
2.2 视频编码技术 |
2.2.1 JPEG压缩 |
2.2.2 MJPEG压缩 |
2.2.3 MPEG标准 |
2.2.4 H.264编码标准 |
2.3 视频传输技术 |
2.3.1 RTP协议和RTCP协议 |
2.3.2 RTSP协议 |
第三章 校园网络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校园网络监控系统设计的原则 |
3.2 校园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依据 |
3.3 校园网络监控系统的整体构架 |
3.4 校园网络监控系统的模块构成 |
3.4.1 应用客户端 |
3.4.2 数据库服务器 |
3.4.3 管理服务器 |
3.4.4 转发存储服务器 |
3.4.5 报警处理服务器 |
3.4.6 中心控制台 |
第四章 校园网络监控系统的应用实例 |
4.1 系统的需求分析 |
4.2 系统的前端设计 |
4.3 系统中监控中心的设计 |
4.4 系统中传输系统的设计 |
4.4.1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 |
4.4.2 控制信号的传输方式 |
4.4.3 管槽的铺设方法 |
4.4.4 监控系统的传输原理 |
4.5 主要设备选择与布点 |
4.5.1 IDRS混合型网络数字硬盘录像机IDRS-NVR2000-16-1 |
4.5.2 红外夜视网络摄像机IDRS-IPC4-3Q和IDRS-IPC4-0QIR |
4.5.3 红外夜视网络高速球IDRS-IPC4-IR6QC和IDRS-IPC4-IR6QB |
4.5.4 双鉴探测器DT725A |
4.5.5 系统设备布点设计 |
4.6 系统特色与功能 |
4.6.1 系统特色 |
4.6.2 系统功能 |
4.7 系统评价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CAFe装置的服务器及网络系统设计与监控[D]. 王报辉.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2021(01)
-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3]无线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及移动应用设计与实现[D]. 李为.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7)
- [4]嘉苑饭店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赵子龙.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5]多媒体教室无线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J]. 曾莉.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02)
- [6]汽车黑匣子可信平台模块芯片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 林思远. 厦门大学, 2018(07)
- [7]混合网络高效内容分发关键技术研究[D]. 谢成.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8]基于uClinux的实时网络监控服务器开发与应用[J]. 吴春祥. 电子设计工程, 2015(16)
- [9]多双足机器人网络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康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11)
- [10]校园网络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D]. 姜培培. 郑州大学, 201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