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3例报告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3例报告

一、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13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陈秋莲,许春丽,沈珠花[1](2021)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健康教育和护理配合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选自于2019年1—4月我院白内障科诊断为"白内障"患者,总共选取10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以个性化健康教育为主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患者则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对比不同护理方式对术后房水闪辉值、遵医依从性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7 d内房水闪辉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P <0.05);观察者干预后遵医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8.0%,对照组为74.0%,存在差异(P <0.05)。结论研究明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采取以个性化健康教育为主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提升患者遵医依从性,改善患者的房水闪辉值,减轻炎症反应,提升患者满意度。

张雁南[2](2021)在《改良Ex-PRESS引流钉植入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改良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收集于本院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且入院后接受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患者67例(88眼),根据手术切口大小的差异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术中制作6mm长的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和3.5mm×3.5mm大小的等腰三角形板层巩膜瓣,改良组制作3.5mm×1.5mm大小的“L”型结膜瓣和2.5mm×2.5mm大小的等腰三角形板层巩膜瓣。比较两组术后1d、1w、1mon、3mon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种数、手术成功率、滤过泡情况、再次手术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眼别、性别、平均年龄、术前平均眼压、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各类型青光眼数量、抗青光眼手术史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种数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术后3mon时的眼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降眼压效果优于常规组;两组间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除术后3mon时,其余各时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较常规组在术后1d-1mon期间最佳矫正视力有更显着的提高;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青光眼的术后眼压在组间和组内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组间术后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种数、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各随访时期的手术成功率均>80%,改良组均>90%,且改良组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大于常规组。结论:两组Ex-PRESS引流钉植入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均有较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相比常规组,改良组手术操作更简便、眼组织创伤更小,中短期(术后3mon)降眼压效果更好。

肖璐璐[3](2020)在《影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因素》文中提出青光眼是目前世界范围第二大致盲因素,全球的发病率约在3.5%。白内障是目前全球致盲的首要因素。青光眼和白内障随年龄发病率增高,一项2002至2020年的大样本研究显示,白内障患者中有19.1%左右有伴发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el-closure glaucoma,PACG)和白内障这两大类疾病在临床上易伴发。其机制或是因为青光眼患者病程自然发展的过程中,晶状体较正常群体更易出现变性增厚的情况,最终发生瞳孔阻滞导致青光眼的发作。目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有几种主流的治疗方式,其中有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传统的小梁切除及滤过手术和几种术式的联合等。其中,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因其具有切口小,不破坏小梁网结构与房角,手术并发症少等优势,已成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主要治疗选择之一。该手术因直接摘除了患者变性的晶状体,直接从解剖结构上去除了该类患者青光眼的重要发病因素,开放患者狭窄的房角从而有效控制了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同时伴随人工晶体的植入,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明显改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的满意度。虽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工作中仍然发现部分患者在术后的屈光度数跟术前预留的屈光度数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偏差。毫无疑问这种偏差会直接降低患者的术后视力,使手术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综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现,关于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误差的偏移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推测有很多。研究人员认为手术对眼部解剖学结构改变是造成这一结果主要原因。最新研究中国内外团队将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AS-OCT)运用到了该类患者术前术后的生物学参数测量中,可以很准确的测量出患者眼前节的各项解剖生物学参数从而深入探究解剖结构改变的影响。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晶状体拱高(lens vault,LV)值的改变。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误差的相关影响因素概括来说目前认为有以下几点:患者术前的晶状体拱高(LV)值、手术对患者眼轴长度的影响、患者前房深度的变化以及术前IOL计算公式的选用等,但其导致术后屈光偏差的具体机制尚在进一步探索中。本研究旨在分析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群体术后的屈光状态分布及导致这种分布规律的因素,探究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准确更合理的方案,提高患者术后的视觉满意度。

黄丹丹[4](2020)在《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对比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远期疗效》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研究,通过微切口(2.2mm)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观察其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compound trabeculectomy,Trab)进行比较。方法:在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对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50例(60眼)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观察与分析。对24例(30眼)患者进行微切口(2.2mm)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phaco-ECP组),26例(30眼)患者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phaco-Trab组)为对照组。由同一位临床和手术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实施上述手术,随访术后36个月内术眼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心视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降眼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采用t检验、x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从而探究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对比小梁切除术在青白联合手术中的远期疗效。结果:1、眼压:phaco-ECP组除了在术后第1天,术后其他随访时间点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其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phaco-Trab组在术后所有随访时间点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6个月内,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视力:两组在术后36个月时的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在手术前后,该两组间的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在手术前后,两组间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相比,两组在术后36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4、中心视野:在手术前后,两组间的视野平均缺损(MD)值和模式标准差(PS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在术后36个月的视野MD值和PS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RNFL厚度:两组在术后36个月的RNFL厚度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在手术前后,两组间的RNFL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并发症:phaco-ECP组的并发症(20%,2种)比phaco-Trab组(26.7%,4种)少。phaco-ECP组包括术后一过性高眼压、前房纤维性渗出。phaco-Trab组包括术后浅前房、前房纤维性渗出、滤过泡渗漏、低眼压。7、降眼压药物使用及手术完全成功率:两组手术前后降眼压药物使用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完全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aco-ECP联合手术与phaco-Trab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远期临床效果相似,能有效降低眼压,改善视力,延缓视野损害,减少降眼压药物使用。phaco-ECP联合手术比phaco-Trab联合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另一安全有效的选择。

段志辉[5](2020)在《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LOL)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2月-2019年6月7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各38例。对照组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行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视力,术前及术后2周泪膜破裂时间(BUT),术前及术后7 d眼压,术前及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相关指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角膜厚度),并发症。结果:术后1 d,观察组视力较对照组优(P<0.05);术后7 d,观察组眼压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2周,观察组BUT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角膜厚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能提高患者视力,减轻对患者泪膜、眼压、角膜内皮损伤程度,且安全性好。

王青[6](2020)在《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对眼表影响及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同轴微切口(1.8 mm,2.2 mm)和小切口(3.0 mm)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及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96例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96眼)。所有患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根据角膜切口大小不同,随机分为三组:3.0 mm切口组:30眼采用3.0 mm透明角膜切口;2.2 mm切口组:34眼采用2.2 mm透明角膜切口;1.8 mm切口组:32眼行1.8 mm透明角膜切口。检查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眼压(IOP)和并发症。检测时间点为术前和术后1d,1mo和3mo。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术后1d,1mo和3mo时,2.2 mm切口组和1.8 mm切口组的BCVA明显高于3.0 mm切口组(P<0.05)。在术后1d时,3.0 mm切口组的角膜散光明显高于2.2 mm切口组(P<0.05),2.2 mm切口组的角膜散光度明显高于1.8 mm切口组(P<0.05)。在术后3mo时,3.0 mm切口组的角膜散光度仍明显高于术前(P=0.003)。术后1mo,3mo时,2.2 mm切口组和1.8 mm切口组的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3.0 mm切口组(P<0.05)。术后1d时,2.2 mm切口组的CECC显着高于3.0 mm切口组(P=0.020),1.8 mm切口组的CECC显着高于2.2 mm切口组(P=0.034)。在术后1mo,3mo时,2.2 mm切口组和1.8 mm切口组的CECC均明显高3.0 mm切口组(P<0.05)。术后各组的眼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三组眼压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在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方面比传统的小切口联合手术更具有优势。在术后早期1.8 mm微切口比2.2 mm微切口有更好的疗效。目的:研究同轴1.8 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40人(45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4眼行1.8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1眼行3.0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于术前、术后1w、术后1mo、术后3mo时测量眼表疾病指数评分(OSDI)、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 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 BUT)、泪河高度(TMH)、角膜荧光染色评分(CFS)等指标。结果:1.OSDI:术后1w时,两组的OSDI均较术前增加,对照组比观察组增加更明显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mo,3mo时,两组的OSDI逐渐降低,两组均未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1mo时,对照组仍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2.Nif BUT,Nia BUT:术后1w时,两组的Nif BUT和Nia BUT均显着下降,与术前比较均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1mo,3mo时,两组的Nif BUT,Nia BUT逐渐恢复,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1mo时,对照组的Nif BUT,Nia BUT仍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3.TMH:术后1w时,两组的TMH均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MH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3mo时两组的TMH逐渐恢复,与术前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CFS:术后1w时,两组的CFS均增加,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3mo时,两组的CFS逐渐降低,两组均未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时,对照组仍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采用同轴1.8 mm微小切口的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较采用3.0 mm切口小。目的:探讨兔眼模型的微切口晶状体摘除术对泪膜及眼表炎性指标IL-6,TNF-α的影响。方法:31只新西兰兔(31眼),随机分为微切口组10只(10眼)、常规切口组9只(9眼)、正常对照组12只(12眼)。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微切口组和常规切口组做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摘除术模型。微切口组实施2.2 mm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摘除术,常规切口组实施3.2 mm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摘除术。在术前及术后1w,2w检测微切口组、常规切口组兔子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并在上述时间点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兔泪液中TNF-α,IL-6的含量。术后2w时将三组兔子处死,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组兔子角膜的TNF-α,IL-6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1w时,微切口组、常规切口组的BUT都明显减小,常规切口组减小更明显,与微切口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时,两组的BUT均有所恢复,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微切口组的BUT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2w时,微切口组和常规切口组泪液的TNF-α,IL-6都明显升高,常规切口组的数值升高更多,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时,常规切口组、微切口组的角膜组织中TNF-α、IL-6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微切口组与常规切口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切口行晶状体摘除术比采用常规切口对泪膜稳定性的破坏减少,而二者的眼表炎症反应程度无明显差异。

刘延晶[7](2019)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分析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选取在我院自2017年0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有80例(80眼)。根据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断裂的程度和范围选择三种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三组。即包含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三组。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三组患者的角膜、前房、晶状体等眼前节情况,采用Snellen视力表测定三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采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对患者进行眼压检测,通过超生生物显微镜对患者眼前段进行扫描,测量中央前房深度,检查虹膜睫状体与晶状体悬韧带的情况。参照超声生物显微镜数据内容以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小于1个象限为轻度组的标准,以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在12象限之间无玻璃体嵌顿者为中度组的标准,以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在12象限之间合并玻璃体嵌顿者为重度组的标准。其中轻度组33例(33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度组29例(29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重度组18例(18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进行联合治疗。统计三组80例患者术前与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变化情况、中央前房深度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年后,随访期间三组80例(80眼)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前提高,眼压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其中轻度组眼压为9.114.8mmHg,中度组为5.216.1mmHg,重度组为10.218.1mmHg。治疗前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其中轻度组前房深度为1.823.28mm,中度组前房深度为1.24.1mm,重度组前房深度为2.24.5mm。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治疗前,其中重度组患者眼压均在22mmHg以内,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最佳矫正视力恢复到0.31.2不等。重度组中18例(18眼)人工晶状体悬吊患者中,1例患者1眼出现人工晶体偏位,视力及眼压均未受到明显影响。轻度组以及重度组成功率均100.00%,中度组1例手术治疗后眼压未得到明显改善,药物治疗无效后利用青光眼引流阈植入术后患者眼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应用囊袋张力环、人工晶状体悬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较为优秀,安全性较高,根据临床患者的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断裂的程度和范围等具体病情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张爱慧,朱灵,张金枝,张伟[8](2013)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比率,分析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及手术对AM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300眼并检查裸眼视力、眼前节及眼底,必要时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术后第1天,BCVA<0.3者45眼(15.00%),≥0.3者255眼(85.00%);术后3个月,BCVA<0.3者18眼(6.00%),≥0.3者282眼(94.00%);②术后眼底正常者215眼,AMD 56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3眼、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7眼、视网膜静脉阻塞3眼、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视神经萎缩各2眼、黄斑裂孔和黄斑前膜各1眼;③白内障术后AMD以早中期患者多见,晚期较少,较术前视力均有提高;④白内障术前确诊合并AMD者11眼,术后3个月复查有1眼从早期发展至中期,余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4,P=0.890)。结论 AMD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眼底疾病,其次为DR和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手术患者合并AMD的比率为18.67%,其中以早中期最为常见。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AMD的发生发展没有明显影响,且能提高术后视力。

张斌[9](2007)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87例(92眼)糖尿病性白内障(PHACO组)与94例(102眼)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Control组)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以及21例(23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ECCE组)行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比较它们视力恢复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PHACO组和Control组比较近期和远期视力恢复无差异,P>0.05;PHACO组的近期视力恢复明显好于ECCE组,P<0.05,但两组远期视力恢复差异无显着性,P>0.05。PHACO组和Control组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相似,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ECCE组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HACO组,P<0.05,主要表现在术中虹膜色素播散发生的不同,术后纤维膜性渗出和虹膜后粘连的发生率在ECCE组明显高于PHACO组。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愈合快、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经合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处理,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靠的。

姜文浩[10](2006)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100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100只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00只眼中顺利完成超声乳化术88只眼(88%),12只眼转为ECCE+IOL手术。术中后囊破裂21例(21%),其中撕囊失败11例(11%);虹膜损伤6例(6%),其中3例(3%)伴有人工膜出血。未能植入晶体2例(2%);术后角膜水肿28例(28%),一过性高眼压6例(6%),人工晶体后皮质残留3例(3%),瞳孔变形3例(3%),无张力性扩瞳3例(3%),后房型人工晶体半脱位1例(1%),玻璃体积血3例(3%)。结论:手术过程中每一步规范操作是顺利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保证。

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13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13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房水闪辉值
    2.2 遵医依从性
    2.3 护理满意率
3 讨论

(2)改良Ex-PRESS引流钉植入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术前检查
    1.4 围手术期及个体化治疗
    1.5 手术指征
    1.6 手术方式
    1.7 观察项目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眼压
    2.2 BCVA
    2.3 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种数
    2.4 手术成功率
    2.5 再次手术率、并发症及滤过泡情况
3 讨论
    3.1 两种联合手术的有效性分析
    3.2 两种联合手术的安全性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微创青光眼手术联合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致谢

(3)影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深圳大学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4)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对比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远期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合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视力
    2.2 BUT
    2.3 眼压
    2.4 角膜内皮相关指标
    2.5 并发症
3 讨论

(6)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对眼表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第一部分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白内障和青光眼的临床特征
        1.2 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治疗
        1.3 PACG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现状
    2 材料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设备
        2.3 术前检查
        2.4 手术方法
        2.5 术后处理及随访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患者术前基本资料
        3.2 最佳矫正视力
        3.3 角膜散光度
        3.4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3.5 眼压
        3.6 并发症
    4 讨论
        4.1 PACG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法种类
        4.2 微切口手术的定义及优势
        4.3 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的影响因素
        4.4 微切口对CECC的影响
        4.5 眼压的控制
    5 结论
第二部分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眼表疾病的发病机制
        1.2 干眼症的临床特点
        1.3 手术源性干眼的意义及特点
        1.4 传统的泪膜稳定性检测方法
        1.5 Keratograph5M眼表综合分析仪的特色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设备
        2.3 研究方法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3.2 OSDI
        3.3 NifBUT
        3.4 NiaBUT
        3.5 TMH
        3.6 CFS
    4 讨论
        4.1 研究背景及意义
        4.2 检查方法的先进性
        4.3 手术对泪膜的影响
    5 结论
第三部分 兔眼微切口晶状体摘除术术后眼表炎症指标的研究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干眼的发病机制及炎症因子的作用
        1.2 炎症因子对术后干眼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BUT
        3.2 泪液TNF-α
        3.3泪液IL-6
        3.4 角膜组织中TNF-α,IL-6 蛋白表达
    4 讨论
        4.1 炎症因子TNF-α、IL-6 对术后眼表的影响
        4.2 微切口对术后炎症的缓解作用
    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一般资料以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矫正视力对比
        2.2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眼压对比
        2.3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前房深度对比
        2.4 三组80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3.1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优势
        3.2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囊袋张力环植入术的临床优势
        3.3 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晶状体悬吊术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治疗的临床优势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8)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术前检查及手术方式
        1.2.2 术后观察和随访
        1.2.3 AM D诊断和分期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术前眼底情况
    2.2 手术并发症
    2.3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底情况
        2.3.1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2.3.2 术后1周眼底情况
    2.4 术后AM D分布
        2.4.1 白内障术后1周AM D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分布
        2.4.2 白内障术后1周不同年龄组AM D患者的分期
        2.4.3 白内障术后不同时期AM D患者的分期变化
        2.4.4 白内障术后3月AM D患者的分期及最佳矫正视力分布
        2.4.5 白内障术前及术后3月AM D患者的BC-VA比较
        2.4.6 术前确诊合并AM D的白内障患者术后AM D的病情变化
3 讨论
    3.1 白内障术后影响早期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
    3.2 白内障术后影响晚期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
        3.2.1 AM D
        3.2.2 DR
        3.2.3 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
        3.2.4 其他眼底合并症
    3.3 白内障术后AM D患者的发生率及白内障手术与AMD的相关性

(10)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10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13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陈秋莲,许春丽,沈珠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12)
  • [2]改良Ex-PRESS引流钉植入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D]. 张雁南.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影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因素[D]. 肖璐璐. 深圳大学, 2020(10)
  • [4]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对比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远期疗效[D]. 黄丹丹.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效果[J]. 段志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0(10)
  • [6]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对眼表影响及机制的研究[D]. 王青.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7]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D]. 刘延晶. 青岛大学, 2019(03)
  • [8]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相关性研究[J]. 张爱慧,朱灵,张金枝,张伟.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3(05)
  • [9]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临床分析[J]. 张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16)
  • [10]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100例报告[J]. 姜文浩. 实用临床医学, 2006(04)

标签:;  ;  ;  ;  ;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3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