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电解液冻结原因分析

蓄电池电解液冻结原因分析

一、蓄电池电解液结冰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干能强,李帆,张伟[1](2021)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低温充电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低温充电策略进行研究,首先从铅酸蓄电池的化学机理分析低温下蓄电池性能下降的原因,包括容量、充电接受能力等,然后实际测试不同温度和不同充电电压下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电流和充电容量,最终提出低温下提高充电接受能力的建议,供企业参考。

侯康,孙言行,邓亮,赵杰,翁伟[2](2021)在《关于商用车蓄电池使用条件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具有逆变输出功能的商用车蓄电池的失效模式分析和使用条件的分析验证,提出了蓄电池类型的选择、容量要求、逆变器报警电压、三段式充电方法等改进措施。

安成荣[3](2021)在《拖拉机冬季驾驶及保养措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随着现代农业产业模式的不断推进也有了明显的加快,农用拖拉机是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占比较大的一种机械类型,在农业生产中,拖拉机的使用数量越来越多,由于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温度较低,拖拉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需要加强对于拖拉机冬季的合理驾驶以及全面保养的重视,因此就此类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吴怀侠[4](2020)在《拖拉机蓄电池的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蓄电池常见的极板硫化、自行放电、活性物质脱落、电解液消耗过快等故障的分析,提醒用户使用中注意预防,以延长拖拉机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左广宇[5](2020)在《极区独立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地球的南极与北极地区被称为“极区”或“极地”,分别位于地球的最南、最北两端。虽然极区相对地理位置偏远、封闭,但是极区会对全球环境的变化产生巨大影响,直接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在极区气候快速变化的趋势下,人类需要提高对极区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与影响的认识,对极区海冰、冰盖、大气、海洋等进行全方位研究。现阶段极区现场观测数据的获取存在极大的挑战,主要依赖于常年考察站有人值守观测以及小型自动设备的无人观测。在南极大陆上的各国考察站,无论是夏季考察站还是具有保障考察队员越冬的常年站,站区的科研设备运行、常规照明、房屋供暖、日常饮用水净化、废物处理等过程,以及后勤保障中飞机、陆基车辆、雪地摩托、工程机械等动力均需大量能源供给。南极大陆地理位置偏远,崩解的冰川、覆盖在南大洋上的海冰以及特殊的极夜现象,导致考察站在南极冬季漫长的几个月中处于孤立的状态,人类无法进入南极。对于小型自动设备的供电主要依靠电池技术,但是极区长期低温的环境对电池性能影响较大,而且考察站与小型自动设备的运行过程均对极区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在极区使用可持续的清洁能源的新需求应运而生。但是面向极区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与装置的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高效可行的极区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与运行策略已成为国家极地考察建设的重大科研课题。本文通过对极区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现阶段研究进展以及发展趋势的深入调研,围绕极区自动设备以及南极中山站站区用电需求,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对中国南极中山站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以及极区小型装备供电系统进行研究,以解决极端环境的能源供应难题,降低人类活动对极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成果对提升人类在南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活动的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进一步研究极区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反馈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本文完成的特色及独创性的工作概括如下:(1)基于极区复杂多变的极端环境特点,针对极端天气下考察站应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极端天气的极区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能量匹配方法,为极区考察站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方法考虑低温环境下极昼、极夜现象对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的影响,将极区风机叶片覆冰生长消融模型嵌入能量匹配中,提出了相应的能量匹配算法,结合不同规格的风力发电机与光伏阵列的组合,获得优化配置。引入技术可靠性与经济性两个指标,可以有效评估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组合配置的结果,为极区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与方法。根据技术可靠性指标来看,不同规格的风力发电机与光伏阵列的组合均可达到要求;从经济学指标来看,额定功率较大的风力发电机带来较小的用电成本以及较短的回收周期。(2)我国南极中山站曾建设风-光独立供电测试系统,存在极昼极夜下供电可靠性较低、维护成本高、不能直接用于整个站区供电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基于现阶段中国南极中山站传统能源供电系统,本课题提出了中山站混合能源供电系统的概念,为从传统能源向100%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良好过渡提供了可能。中山站混合能源供电系统供电方面以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电能供应方式,柴油发电机辅助;供热方面以电热器作为热能供应主要方式,柴油发电废热利用为辅助,且建筑之间可通过管线共享热能。提出了中山站混合能源供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与建模方法,该多目标调度模型以调度期内电力损失率、能源成本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加权之和最小为目标,在整个调度期内保持目标的一致性,并考虑了覆冰对风力发电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调度与建模方法经过仿真验证,能够可靠稳定实现中山站现有负荷下全年供电,引入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传统发电模式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以电加热为主废热利用为辅的供热模式,对未来中国南极中山站实际调度运行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为极区含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3)针对极区小型装备供电系统中储能电池长期暴露于低温环境导致其放电效率大大降低的问题,本课题基于理论分析与模拟试验研究,研究分析了低温下(-50°C至20°C)储能铅酸蓄电池的特性规律,包括电池容量的温度特性以及电池容量的倍率特性。基于电池容量温度特性的低温试验结果,建立了低温环境下储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剩余容量的相关性模型,并将模型扩展至连续温度区间。基于电池容量倍率特性的低温试验结果,提出了低温下极区小型装备供电系统的充电策略,以降低低温环境对于供电系统运行的不利影响。(4)针对极区低温环境对供电系统检测电路与ADC电路性能的潜在影响,对极区小型装备供电系统的风-光混合充电电路进行低温性能的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为极区小型装备供电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的低温下电路输出校正算法。该算法可以校正电路的输出,使电路输出量的误差在低温环境下(-50°C至30°C)保持在0.0061A至0.0015A之间,确保了系统的运行效果以及可靠性。光伏阵列以及风力发电机在南极的运行稳定,表明可再生能源在极区小型供电系统中具有应用潜力;极区小型装备供电系统的电池SOC的范围在40%至100%之间,大部分时间处于90%至100%的高容量水平,有助于延长电池寿命并保证高能效。南极试验结果表明了极区小型装备供电系统的适用性,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用性,表明本研究所设计极区小型装备供电系统可以用于支撑自动观测系统的实际需求。

马如凤[6](2020)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回送车蓄电池火灾分析与防范措施》文中指出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回送车蓄电池火灾事故原因,确定了适用于回送车蓄电池安全防范的方法及措施,提出了回送车蓄电池的维修工艺方法和质量管控注意事项。

汤传琦[7](2020)在《氢混合燃料汽车车载制氢系统的设计、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氢气被认为是内燃机最理想的替代燃料之一,尤其是作为燃料添加剂使用时节能减排效果显着,因此氢能汽车也被广泛研究。然而现阶段加氢站的建造和运营成本高昂,系统产业布局存在欠缺,纯氢汽车的推广和发展因加氢困难而受到阻碍。氢混合燃料汽车的氢气消耗量相对较少,可通过车载制氢的方式来解决氢气来源问题,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但是车载制氢的相关规律和低温使用问题还有待研究和解决。本文通过试验的方法探究了操作条件对车载电解水制氢机的性能影响规律,并基于该结果为氢混合燃料汽车设计了一套插电式车载电解水制氢系统,该系统通过结构优化解决了水在低温环境下结冰致使制氢机无法使用的问题。最后,将该系统实际搭载到一台氢混合燃料汽车上进行了整车标定和测试。本文首先搭建了车载制氢机性能测试系统,利用该系统研究了电解液温度以及电源电压对车载制氢机的性能影响规律。实验时保持环境温度恒定为25°C,电解液温度试验范围为10~70°C,电源电压试验范围为11~15 V。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电解液温度可改善电化学反应,增加制氢速率,降低制氢装置能耗;提高电源电压虽可以大幅增加制氢速率,但同时也导致了制氢效率的快速下降。对于本系统中的制氢机来说,电解液的最佳工作温度应不低于50°C,而在满足制氢需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电源电压。通过对车载电解水制氢的能源消耗以及实际应用可行性的简单分析,选择引入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电能来完成车载制氢过程。基于车载制氢机的技术参数和试验得出电源电压的参数范围,对充电插座以及车载充电机进行选型。充电插座选择国标慢充插座,车载充电机可将交流电转化至制氢机工作需要的直流电压范围。整个插电制氢的过程通过一套自主开发的氢气系统电子控制单元来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为了解决车载电解水制氢机在冬季使用时水容易结冰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制氢机防冻系统。通过对制氢机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可在制氢结束后将电解槽中的电解液全部排出到制氢机内部水箱中,同时引入外部空气对电解槽进行吹扫以降低其含湿量,此方法可有效保证制氢机低温使用安全。此外,通过一套可控温加热系统,使制氢机在再次使用时快速恢复到工作状态。最后,基于北汽绅宝D50轿车将其改装成为氢混合燃料汽车,对其在各个运行工况下的氢气/汽油喷射参数进行标定,并在整车转毂测功机上对其进行NEDC循环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氢混合燃料汽车所采用的纯氢冷启动、部分负荷掺氢以及大负荷适当降低掺氢比例甚至纯汽油运行相结合的运行模式,节能减排效果显着。与原车相比,氢混合燃料汽车在整个NEDC循环下的HC、CO和NOX排放分别降低了70.27%、47.70%和58.62%,油耗降低了13.74%。

肖艳[8](2016)在《谈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液及其密度调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解液(也叫电解质),在启动用铅蓄电池中是以水溶液状态的稀硫酸作为电解液的。使用前将电解液从注液孔注入电池内部,与极板的活性物质发生作用产生电能。所以,电解液的多少、纯度,将直接影响到铅蓄电池的电气性能和使用寿命。

石殿义,于皋方[9](2015)在《蓄电池常见故障原因分析》文中提出蓄电池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机械的正常工作。但由于有些车主及维修人员对蓄电池的使用维护不了解或不重视,从而造成蓄电池早期损坏,甚至损坏其他电气设备。(一)随意添加蒸馏水。在蓄电池日常维护中,当电解液不足时,一般应补加蒸馏水。但有时电解

蔡滨,李斐如,马巍,付康[10](2014)在《高原高寒环境对军用特种车辆蓄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其维护》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军用特种车辆装备在高原高寒地区的使用要求,运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分析了高原高寒环境对军用特种车辆蓄电池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原高寒环境下军用特种车辆蓄电池的维护措施,以提高蓄电池的维护效率和军用特种车辆装备的完好率。

二、蓄电池电解液结冰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蓄电池电解液结冰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关于商用车蓄电池使用条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蓄电池的失效模式及分析
    1.1 蓄电池失效模式
    1.2 失效模式分析
2 改进措施与讨论
    2.1 蓄电池选型
    2.2 放电深度
        2.2.1 放电深度对蓄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
        2.2.2 放电深度的控制
        2.2.3 蓄电池容量的选择
    2.3 充电方式
        2.3.1 现有的充电方式
        2.3.2 现有充电方式的适宜性验证
        2.3.3 三段式充电的优点和控制参数
3 结论

(3)拖拉机冬季驾驶及保养措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拖拉机冬季驾驶技巧
2 拖拉机冬季保养使用技巧
3 结语

(4)拖拉机蓄电池的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常见故障
    1.1 极板硫化
    1.2 自行放电
    1.3 极板活性物质脱落
    1.4 电解液损耗过快
    1.5 蓄电池不充电
    1.6 蓄电池壳破裂或爆炸
2 蓄电池使用维护要点

(5)极区独立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极地考察的重要意义
        1.1.2 极地考察的主要模式
    1.2 极地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研究现状
        1.2.1 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
        1.2.2 南极考察站供电系统
        1.2.3 极区装备小型供电系统
        1.2.4 中国南极中山站现阶段供电系统
        1.2.5 极区小型观测系统现阶段供电模式
    1.3 极区环境要素分析
    1.4 极区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技术难点
        1.4.1 极区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优化配置技术
        1.4.2 极区混合能源供电系统调度策略
        1.4.3 适用于极区长期低温环境下的蓄电池储能技术
        1.4.4 电路输出性能低温校正技术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2章 考虑极端天气的中山站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能量匹配方法研究
    2.1 极区风机叶片覆冰生长与消融模型及参数化方案
        2.1.1 极区风机叶片覆冰生长模型
        2.1.2 极区风机叶片覆冰生长模型参数的确定
        2.1.3 基于再分析数据的液态水含量(LWC)分析
        2.1.4 极区风机叶片覆冰消融模型
    2.2 考虑极端天气的南极中山站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能量匹配
        2.2.1 南极中山站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能量匹配模型目标函数
        2.2.2 南极中山站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能量匹配模型约束条件
    2.3 南极中山站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能量匹配算法
    2.4 结果分析
        2.4.1 光伏阵列及风机的选型
        2.4.2 液态水含量及叶片覆冰分析
        2.4.3 风机输出功率分析
        2.4.4 光伏阵列输出功率分析
        2.4.5 技术可靠性指标
        2.4.6 经济性指标
        2.4.7 匹配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极区混合能源供电系统多目标调度方法研究
    3.1 极区混合能源供电系统多目标调度模型
        3.1.1 目标函数
        3.1.2 约束条件
    3.2 模型参数设置
        3.2.1 中山站场景
        3.2.2 主要技术参数
    3.3 调度结果
        3.3.1 总体调度结果
        3.3.2 典型场景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极区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蓄电池储能技术研究
    4.1 电池储能技术研究
        4.1.1 铅酸蓄电池
        4.1.2 锂离子电池
        4.1.3 钠硫(NaS)电池
        4.1.4 极区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电池的选择
    4.2 储能装置(电池)低温性能研究
        4.2.1 低温实验装置
        4.2.2 低温实验介绍
        4.2.3 13.6V75Ah铅酸电池低温性能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极区小型装备供电系统的设计与低温校正技术研究
    5.1 极区小型装备供电系统设计
        5.1.1 新型极区观测系统与极区小型装备供电系统
        5.1.2 极区小型装备供电系统光伏阵列的选型
        5.1.3 极区小型装备供电系统小型风机的选型
    5.2 极区小型装备供电系统电路设计
        5.2.1 风-光混合充电电路
        5.2.2 驱动电路
        5.2.3 状态监测电路
        5.2.4 ADC与辅助电路
    5.3 极区小型装备供电系统的温度相关性试验研究
        5.3.1 状态监测电路的温度相关性试验研究
        5.3.2 ADC电路的温度相关性试验研究
        5.3.3 极区装备小型供电系统校正算法研究
    5.4 极区小型装备供电系统现场试验分析
        5.4.1 极区小型装备供电系统的年际运行状况的评估
        5.4.2 极区小型装备供电系统与观测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回送车蓄电池火灾分析与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蓄电池火灾原因分析
    1.1 蓄电池本身质量问题
    1.2 电解液问题
    1.3 回送车检修问题
    1.4 蓄电池使用期限过长
    1.5 蓄电池检修维护问题
2 蓄电池防火方法及措施
    3.1 日常检查及维护措施
        3.1.1 蓄电池外观月度检查
        3.1.2 蓄电池箱季度检查
        3.1.3 蓄电池年度检查(冬季进行)
    3.2 蓄电池质量控制
    3.3 蓄电池修程匹配
4 结语

(7)氢混合燃料汽车车载制氢系统的设计、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氢能汽车研究现状
        1.2.1 纯氢汽车
        1.2.2 氢混合燃料汽车
    1.3 氢气的制取方式
        1.3.1 天然气转化制氢
        1.3.2 甲醇转化制氢
        1.3.3 电解水制氢
    1.4 车载制氢的研究进展
    1.5 本文研究内容
        1.5.1 现有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5.2 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电解水制氢过程理论分析
    2.1 SPE电解槽
        2.1.1 SPE膜
        2.1.2 活性电极
        2.1.3 扩散层
        2.1.4 槽体结构
    2.2 SPE电解水制氢原理
        2.2.1 电解水过程原理
        2.2.2 理论制氢量及电解能耗计算
        2.2.3 电解电压及超电位
    2.3 降低电解槽能耗的方法
        2.3.1 降低电极超电位
        2.3.2 降低电解电阻
        2.3.3 降低水的理论分解电压
    2.4 制氢过程的相关参数计算
        2.4.1 电解效率
        2.4.2 理论制氢速率
        2.4.3 制氢效率
第3章 车载电解水制氢机的性能研究
    3.1 制氢实验系统设计
    3.2 实验方法
        3.2.1 电解液温度试验
        3.2.2 电源电压试验
    3.3 电解液温度试验结果与讨论
        3.3.1 电解液对电解电流的影响
        3.3.2 电解液温度对制氢速率的影响
        3.3.3 电解液温度对电解槽温度的影响
        3.3.4 电解液温度对电化学反应总电阻的影响
        3.3.5 电解液温度对电解电压的影响
        3.3.6 电解液温度对制氢效率的影响
    3.4 电源电压试验结果与讨论
        3.4.1 电源电压对电解电流的影响
        3.4.2 电源电压对制氢速率的影响
        3.4.3 电源电压对电解槽温度的影响
        3.4.4 电源电压对电化学反应总电阻的影响
        3.4.5 电源电压对电解电压的影响
        3.4.6 电源电压对制氢效率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车载插电式制氢系统的设计
    4.1 车载在线制氢的能耗分析
    4.2 插电制氢系统的设计
    4.3 插电制氢系统的组成
        4.3.1 充电插座
        4.3.2 车载充电机(OBC)
    4.4 插电制氢的控制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车载制氢装置防冻系统的设计
    5.1 低温危害及解决措施
        5.1.1 低温对SPE电解槽的危害
        5.1.2 解决措施
    5.2 防冻系统的设计
        5.2.1 防冻方法的选择
        5.2.2 防冻系统设计
        5.2.3 加热系统的设计
    5.3 防冻系统的控制策略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氢混合燃料汽车整车排放标定
    6.1 在线标定
        6.1.1 标定工具
        6.1.2 测试循环
        6.1.3 标定策略
    6.2 整车试验测试
        6.2.1 整车试验流程
        6.2.2 整车试验设备
    6.3 整车试验结果
        6.3.1 HC排放
        6.3.2 CO排放
        6.3.3 NOX排放
        6.3.4 整车经济性分析
    6.4 本章小节
全文总结及展望
    主要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8)谈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液及其密度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 电解液对蓄电池使用性能的影响
2. 电解液的性质
3. 电解液比重与放电
4. 电解液密度的调整

(10)高原高寒环境对军用特种车辆蓄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其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原高寒环境对军用特种车辆蓄电池性能的影响
    1.1 对蓄电池容量的影响
    1.2 对蓄电池充电接收能力的影响
    1.3 对蓄电池极板的影响
2 某型特种车辆在高原使用时蓄电池的故障现象与实验分析
3 高原高寒环境下军用特种车辆蓄电池的维护措施
    3.1 日常使用中蓄电池的维护
    3.2 长时间不使用时蓄电池的维护
    3.3 封存时蓄电池的维护
    3.4 换季时蓄电池的维护
4 结语

四、蓄电池电解液结冰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低温充电策略研究[A]. 干能强,李帆,张伟. 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21年论文汇编, 2021
  • [2]关于商用车蓄电池使用条件的探讨[J]. 侯康,孙言行,邓亮,赵杰,翁伟. 汽车电器, 2021(05)
  • [3]拖拉机冬季驾驶及保养措施分析[J]. 安成荣.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04)
  • [4]拖拉机蓄电池的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J]. 吴怀侠.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0(10)
  • [5]极区独立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左广宇.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回送车蓄电池火灾分析与防范措施[J]. 马如凤.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0(04)
  • [7]氢混合燃料汽车车载制氢系统的设计、研究及应用[D]. 汤传琦.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8]谈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液及其密度调整[J]. 肖艳. 中国自行车, 2016(04)
  • [9]蓄电池常见故障原因分析[J]. 石殿义,于皋方. 山东农机化, 2015(05)
  • [10]高原高寒环境对军用特种车辆蓄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其维护[J]. 蔡滨,李斐如,马巍,付康.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4(08)

标签:;  ;  ;  ;  ;  

蓄电池电解液冻结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