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沈佳聪,李小鹏,程晓宇,车媛梅,雷弯,周观林,张伦理[1](2022)在《不同HBeAg状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后肝炎复发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情转归差异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NUC)抗病毒治疗后肝炎复发致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临床病情转归的差异及可能的原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停用NUC后致HBV-ACLF的CHB患者。根据HBeAg状态分为HBeAg阳性组(n=57)和HBeAg阴性组(n=51),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体征和入院时TBil、DBil、ALT、AST、PT、活化部分PT(APTT)、PT/INR、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以及并发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等)情况、HBV-ACLF病情转归差异。同时,选取48例持续NUC抗病毒治疗>2年且HBV DNA<20 IU/mL的CHB患者,收集并检测其血清HBV pgRNA水平,探讨影响停药时不同HBeAg状态患者HBV-ACLF预后差异的可能原因。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在108例停药复发HBV-ACLF患者中,HBeAg阳性组好转率49.1%,HBeAg阴性组好转率74.5%。HBeAg阴性组的好转率高于HBeAg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1,P=0.006)。HBeAg阳性组入院时HBV DNA水平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8,P=0.002)。在48例长期NUC抗病毒治疗达到病毒学应答的CHB患者中,HBeAg阳性组HBV pgRNA载量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H=2.814,P=0.049)。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停用NUC抗病毒治疗后肝炎复发致HBV-ACLF的病情好转率高于HBeAg阳性患者。基线HBV pgRNA水平差异可能与不同HBeAg状态HBV-ACLF的病情转归存在差异有关。
张敏,李静,王福生[2](2021)在《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与临床治愈:进展与挑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乙型肝炎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是关注的重点。本文就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同时就是否治疗、治疗时机、治疗方案、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进行分析, 并探讨影响儿童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相关因素, 希望为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愈提供科学依据。
崔丽娜,韩英[3](2021)在《转氨酶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是否应该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国内外指南关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阳性、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需要抗病毒治疗的人群范围尚有争议。2017年欧洲肝脏病协会指南建议只要年龄>30岁便可以启动抗病毒治疗;2018年美国指南建议只要符合年龄>40岁和有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家族史中的一项即开始抗病毒治疗。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1]更为严格:建议有肝硬化/肝
廖雪姣,孙丽琴,董京科,张丽娜,马拯华,韦秋煜,郑国琴,刘甲野[4](2021)在《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V再激活及其临床特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 Ag)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随访的64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为研究对象,6~12个月随访1次,收集HBV再激活发生情况、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及肝组织病理学结果、HBV再激活发生后的临床结局等。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累积HBV再激活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与基线相比,发现HBV再激活时研究对象的ALT[7.69%(2/26)vs 0%(0/26)]、AST [0%(0/26)vs 0%(0/26)]、TBil [19.23%(5/26)vs 19.23%(5/26)]和GGT [3.85%(1/26)vs 0%(0/26)]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基线和发现HBV再激活时研究对象HBV DNA≥2000 IU/ml比例分别为0%(0/26)、46.15%(1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00,P<0.001);HBV再激活者基线HBeAg均为阴性,发现HBV再激活时有1例HBeAg复阳(P=1.000)。HBV再激活后共6例进行了肝脏穿刺病理检查,4例为G1S1,1例为G1-2S2,1例为G1S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基线HBVDNA≥100IU/ml者发生HBV再激活的风险是基线HBV DNA<100 IU/ml者的2.62倍(HR=2.62,95%CI:1.04~6.58,P=0.041)。随访12个月时累积HBV再激活率为37.1%(26/64,95%CI:21.4%~49.6%)。基线HBVDNA≥100IU/ml者随访12个月时累积HBV再激活率(43.8%,95%CI:22.4%~59.3%)显着高于基线HBV DNA <100 IU/ml者(24.3%,95%CI:2.9%~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4.50,P=0.03)。HBV再激活后的2次随访发现,累积3例未经抗病毒治疗实现病毒学抑制,5例启动抗病毒治疗后实现了病毒学抑制,1例实现HBsAg自发清除;随访患者ALT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非活动性HBs Ag携带者可出现HBV再激活,基线较高的HBV DNA水平(≥100 IU/ml)是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对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应加强随访,及时发现HBV再激活,并对HBV再激活者采取更积极的组织学检查和抗病毒治疗策略。
赵克开,江军,王德扬[5](202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启动抗病毒治疗的ALT阈值评价及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内外诊疗指南均将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作为评估治疗指征的关键指标之一。但是关于启动抗病毒治疗的血清ALT阈值, 不同指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从ALT > 40 U/L到ALT > 80 U/L不等。近年来国外一些指南已结合临床研究结果将慢性乙型肝炎启动治疗的ALT阈值修订为男> 30 U/L和女> 19 U/L, 国内也有相关专家对此展开探讨[1,2,3]。我国庄辉院士在近期的一次会
韩宁,严丽波,唐红[6](2021)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低病毒血症的临床意义和管理策略》文中指出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并发症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尽管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等一线核苷(酸)类似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复制, 延缓或阻止疾病进展, 降低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发生率, 但在临床实践中部分患者血清中仍持续或间歇地检测出HBV DNA阳性。由此, 低病毒血症被大家广泛关注和讨论, 成为当下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难点和热点。因此, 本文讨论了各大指南和研究中低病毒血症的定义和发生率, 总结了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控制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汇总了目前低病毒血症患者的治疗方案, 以期为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伴低病毒血症患者的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刘璐璐[7](2021)在《HBV-DNA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治疗的HBV感染患者300例。依据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将其分为5组,A组92例(HBsAg、HBe Ag、抗-HBc阳性,"大三阳")、B组132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小三阳")、C组38例(抗-HBs、抗-HBe、抗-HBc阳性)、D组(HBsAg、抗-HBc阳性)、E组6例(抗-HBs阳性)。观察各组HBV-DNA载量及与临床治疗价值。结果 HBV-DNA载量:A组HBV-DNA(5.12×107)copy/mL,B组(9.13×104)copy/mL、C组(1.40×104)copy/mL、D组(8.36×104)copy/mL、E组(1.13×102)copy/mL;HBV-DNA阳性检出率:A组(100.00%),B组(40.91%)、C组(10.53%)、D组(37.50%)、E组(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需临床抗病毒治疗:162例(54.00%),其中A组92例(30.67%),B组54例(18.00%),C组4例(1.33%),D组12例(4.00%)。结论 HBV标志物无法对乙型肝炎患者HBV复制情况进行准确判定,而结合HBV-DNA检测有助于乙型肝炎诊断的准确率,为乙型肝炎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刘祖春[8](2021)在《浅谈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最终将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据统计,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2.4亿人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韩国荣,陈超,周冠伦,江红秀[9](2021)在《育龄期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管理及母婴传播防治措施和成效》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正同全球一起努力到2030年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感染高发区,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从源头消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十分重要。乙型肝炎母婴阻断已走过近30年的历程,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妇产科在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工作中的成效为例,近20年通过对 30 000多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及婴儿实施全程管理防治,其中完成了4000余例乙型肝炎孕妇的抗病毒治疗,2010-2015年完成了4820例乙型肝炎孕妇的母婴阻断随访,2016-2019年完成了3607例乙型肝炎孕妇的母婴阻断随访,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成功率达到99.7%。依据循证医学证据率先建立并完善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管理流程、母婴阻断规范化治疗和婴幼儿长期随诊专诊系统,从生育咨询、妊娠乙型肝炎筛查评估、抗病毒治疗、婴儿联合免疫等环节,使乙型肝炎母婴感染率从2010年的8%~10%降至2020年的0.3%,研究成果作为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写入国内外各大妊娠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并获得美国Antiretroviral Pregnancy Registry(APR)杰出贡献奖。临床研究成果已在全国近百家医院中推广应用,培训医师5000余人,为我国建立了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典型范例,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育龄女性慢性乙型肝炎全程管理和乙型肝炎母婴阻断规范流程,可促进消除乙型肝炎目标的最终实现。
韩冰,张佳佳,刘文华[10](2021)在《脂肪肝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脂肪肝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脂肪肝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为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根据观察组患者的肝脂肪病变程度评估分为轻度组(n=56)和中重度组(n=34),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比较各组患者HBe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ALT/AST复常率及血清学与生化学指标等。结果观察组HBeAg转阴率、HBs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和ALT/AST复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患者HBeAg转阴率、HBs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和ALT/AST复常率均高于中重度组(P<0.05);治疗前,轻度组患者ALT、AST、GGT、ALP水平均低于中重度组(P<0.001)。结论脂肪肝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随着肝脂肪病变程度加重,阿德福韦酯的抗病毒治疗效果越差。
二、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HBeAg状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后肝炎复发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情转归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观察指标 |
1.2.2 病情转归评估标准 |
1.2.3 HBV前基因组RNA(HBV pgRNA)检测 |
1.3 伦理学审查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病毒学、生化学指标 |
2.3 HBeAg状态和HBeAg、抗-HBe及抗-HBc水平与病情转归的关系 |
2.4 长期NUC治疗后HBeAg阳性/阴性组患者HBV pgRNA水平 |
3 讨论 |
(4)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V再激活及其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资料收集及随访 |
1.3 实验室检查 |
1.4 病理检查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HBV再激活者基线与发现HBV再激活时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 |
2.3 HBV再激活时患者肝组织病理 |
2.4 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 |
2.5 不同基线HBV DNA水平研究对象的HBV再激活率 |
2.6 HBV再激活者的临床转归 |
3 讨论 |
(7)HBV-DNA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HBV-DNA水平 |
2.2 各组HBV-DNA阳性检出率 |
2.3 需临床抗病毒治疗 |
3 讨论 |
(8)浅谈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不同情况的抗病毒策略 |
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 |
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 |
(9)育龄期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管理及母婴传播防治措施和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乙型肝炎现状 |
2 国内外消除乙肝策略 |
3 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发展历程 |
4 我院在妊娠慢性乙型肝炎诊治和母婴阻断临床及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
5 育龄期慢性HBV感染女性妊娠的全程管理 |
5.1 孕妇人群中HBV感染状况的筛查和评估 |
5.2 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抗病毒治疗 |
5.3 分娩和停药 |
5.4 婴儿免疫和母乳喂养 |
5.5 母亲产后随访 |
5.6 婴儿免疫接种效果评价 |
6 回首与展望 |
(10)脂肪肝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转阴率和复常率比较 |
2.2 轻度组和中重度组转阴率和复常率比较 |
2.3 轻度组和中重度组血清学、生化学指标比较 |
3 讨论 |
四、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HBeAg状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后肝炎复发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情转归差异分析[J]. 沈佳聪,李小鹏,程晓宇,车媛梅,雷弯,周观林,张伦理.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
- [2]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与临床治愈:进展与挑战[J]. 张敏,李静,王福生.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12)
- [3]转氨酶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是否应该治疗[J]. 崔丽娜,韩英.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12)
- [4]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V再激活及其临床特征[J]. 廖雪姣,孙丽琴,董京科,张丽娜,马拯华,韦秋煜,郑国琴,刘甲野.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21(04)
- [5]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启动抗病毒治疗的ALT阈值评价及建议[J]. 赵克开,江军,王德扬.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12)
- [6]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低病毒血症的临床意义和管理策略[J]. 韩宁,严丽波,唐红.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12)
- [7]HBV-DNA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刘璐璐. 西藏医药, 2021(06)
- [8]浅谈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J]. 刘祖春. 家庭医学, 2021(12)
- [9]育龄期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管理及母婴传播防治措施和成效[J]. 韩国荣,陈超,周冠伦,江红秀.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1(04)
- [10]脂肪肝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 韩冰,张佳佳,刘文华. 当代医学, 2021(33)
标签:药品论文; 乙肝病毒论文; 乙肝论文; hbv-dna论文; hbv-dna定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