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A317型、FA319型并条机通过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高华斌[1](2020)在《国际先进!天门纺机三款设备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文中研究表明去年12月17日,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委托,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在湖北天门组织召开了由湖北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TM3809Y、TM3817S型并条机以及TM5263E型细纱机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副会长杨纪朝,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名誉
贾滢[2](2016)在《高速并条机数字式电子调牙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并条作为纺纱工艺流程中重要的工序之一,其在改善棉条均匀程度、提高后续成纱质量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市面上普遍使用的并条机,其传动系统配备的是机械齿轮箱,在进行重不匀调节时需要频繁的更换机械齿轮。显然,这种调节方式在追求自动化程度的今天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对于国外高端并条机而言,其已完全省去传统机械齿轮箱,均配备有自调匀整装置,所采用的重不匀调节方式是全自动调节方式。但是,由于国产自调匀整装置技术上与国外仍有差距,同时,由于国外自调匀整装置的价格昂贵,使得带有自调匀整装置的并条机的性价比不高,所以目前并不能在国内普遍推广。本文基于现阶段国内外并条机重不匀调节方式的研究状况及市场需求,对并条机的重不匀调节工作原理及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一种不带自调匀整的重不匀数字调节模块——电子调牙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对相关软、硬件系统进行设计。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棉条不匀、并条机的牵伸机理及熟条定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分析了传统重不匀调节方式的弊端,研究分析了伺服电子齿轮技术的特点,重点探讨了以电子齿轮替换传统机械工艺齿轮组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并提出了电子齿轮的电子调牙系统的解决方案。(2)基于上述解决方案,分析设计了电子调牙系统的硬件构成,详细介绍了PLC控制单元、变频调速模块、伺服控制单元、前罗拉测速模块及人机界面(触摸屏)等部分的硬件特点与选型,并明确了系统伺服控制模式。(3)对软件功能模块进行了划分并对上位机和下位机进行了编程。下位机采用WPLSoft 2.40进行PLC程序设计,实现了对各个部分的运动控制。上位机则采用DOPSoft进行触摸屏中各显示画面的编辑设计,实现了人机交互功能。(4)在完成本系统分析设计基础上,将本电子调牙系统安装于合作企业的某型号高速并条机上进行调试与生产实验。通过分析采集的相关数据,其结果表明该电子调牙系统在重不匀调节方式上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其重量调整的时间及次数相比传统方式下降许多,且能够使输出棉条在重量不匀及定量控制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同时系统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均能达到设计要求。最后,本文对数字式电子调牙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进行总结,并就其中的不足之处探讨了后续的研究方向。
张敏聪[3](2010)在《并条牵伸过程建模及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纤维材料加工是材料加工的重要分支,并条又是纤维材料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并条机自调匀整控制是指对并条过程中输出棉条的重量不匀进行自动调整,它对并条工序及后续工序的产品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这是因为在并条过程中,输出棉条断面粗细不匀的变化是一种随机过程,它包括着各种形式的不匀。如果不对棉条不匀加以控制,所加工棉条的不匀将会被带入后续的各道工序,最终导致纱线品质指标下降,严重影响织物的质量,因此并条机自调匀整研究成为纤维材料加工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由于并条机的牵伸机理十分复杂,参数多变,几乎不可能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给并条机自调匀整调节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只是少数几家国际企业掌握并条机的自调匀整技术,并且作为保密技术不对外公开。在国内,尽管已有多家企业开发了自己的并条机自调匀整装置,但是匀整效果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对并条过程进行建模与仿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开发高性能并条机自调匀整控制装置,对我国棉纺织技术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作了如下研究:综合运用棉纺工艺学理论、动力学建模技术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对并条机牵伸机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棉条在牵伸区的变化情况入手,首次将棉条厚度在牵伸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看成为增益可变的牵伸环节,提出了牵伸增益曲线,并利用Matlab仿真环境,建立了并条机变牵伸模型。为了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将并条机变牵伸模型模拟得到的输出数据与实际采集的并条机输出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比较了牵伸增益曲线的不同选取形式对并条机变牵伸模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并条机变牵伸模型能较真实的反映实际并条机的运行情况。针对并条机变牵伸模型精度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系统辨识中的线性离散动态模型,用并条机的实际输入和输出棉条信号进行系统辨识,建立并条机的辨识模型。对现场采集的棉条输入和输出数据进行预处理后,采用以信号分析为基础的相关法计算出辨识模型中的延迟时间。根据模型得到的仿真输出数据与实际采集到的棉条输出数据相比较,辨识模型的精度高于理论模型,且结构简单,调试方便,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在分析并条机自调匀整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从系统辨识的角度将并条机的工作过程分为控制通道和牵伸通道两部分,将伺服系统的控制量和喂入棉条厚度作为系统输入信号,将输出棉条厚度作为系统输出信号,建立了可以应用于并条机自调匀整控制的辨识模型。在所建立的控制系统辨识模型的基础上,对自调匀整开环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比较了加入自调匀整控制后输出棉条的仿真数据和未加入自调匀整控制时输出棉条的仿真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自调匀整控制的效果较好,达到了降低棉条片段不匀率的目的。建立了并条机自调匀整混合环控制系统,在混合环控制系统中采用了一种新的差时控制方法。该方法对开环前馈控制和闭环反馈控制采用不同的控制周期。在所建立的并条机自调匀整系统的应用中,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重点解决了输出棉条定量波动的影响。对并条机自调匀整控制系统的组成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介绍了并条机自调匀整系统硬件的一些选取原则及选择结果,并对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进行了设计分析,重点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对软件的构架进行了设计,并深入分析了主程序与中断服务程序各自的功能和实现方法。对所建立的并条机自调匀整控制系统在并条机FA398A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输出棉条的质量和匀整效果均有明显提高。
天门纺机[4](2005)在《天门纺机注重产品开发》文中认为在 ShanghaiTex 2005上,湖北天门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展出了优质高效并条机。出条速度高、机电一体化水平高、机械性能稳定的 FA 317型并条机和双眼带短片段自调匀整装置的 FA319型高速并条机,是在汇集 FA 303A、FA 305C、FA 315等并条机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刚打入市场时,就受到国内众多棉纺企业的青睐。
徐红[5](2005)在《寻访远嫁的“天鹤”》文中研究说明$F相关链接$E: $T天门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位于湖北天门市,是中国纺机行业前50强企业,天门市大型骨干企业。连续两届蝉联湖北省“纳税信用百佳企业”,先后被省政府等部门授予“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04年?
傅新绪[6](2005)在《天门纺机实现跨越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报讯:新年伊始,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天门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传出喜讯,该公司研制开发的单眼带短片段自调匀整装置的FA381高速并条机,在无锡正式通过由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梅自强等国内知名纺织、纺机专?
二、FA317型、FA319型并条机通过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FA317型、FA319型并条机通过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先进!天门纺机三款设备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纺织是永远发展的产业 |
好团队让天门纺机一枝独秀 |
?相关链接 |
(2)高速并条机数字式电子调牙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并条机概述 |
1.3.1 并条机工序概述 |
1.3.2 并条机的发展历程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6 本文的结构安排 |
2 并条机熟条定量调节原理及数字式解决方案 |
2.1 引言 |
2.2 棉条不匀的分析 |
2.2.1 棉条不匀的形成原因 |
2.2.2 棉条不匀的类型 |
2.3 并条机的牵伸机理分析 |
2.3.1 牵伸的原理 |
2.3.2 牵伸倍数的确定 |
2.4 熟条定量控制问题 |
2.4.1 熟条定量控制的概念 |
2.4.2 熟条重量的调整与控制 |
2.5 熟条定量控制数学模型的建立 |
2.6 并条机熟条定量电子调牙系统 |
2.6.1 电子传动技术的发展 |
2.6.2 伺服电子齿轮技术 |
2.7 电子调牙系统方案设计 |
2.8 本章小结 |
3 电子调牙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
3.1 引言 |
3.2 电子调牙系统控制需求分析 |
3.3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
3.4 可编程控制器选型 |
3.5 变频器与主电机 |
3.5.1 变频调速技术 |
3.5.2 变频器和主电机的选型 |
3.6 伺服控制单元 |
3.6.1 伺服控制模式的确定 |
3.6.2 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的选型 |
3.7 一罗拉测速模块 |
3.7.1 测速方法的确定 |
3.7.2 测速方法的实现 |
3.8 人机界面——触摸屏 |
3.8.1 触摸屏的简介 |
3.8.2 触摸屏的选型 |
3.9 本章小结 |
4 电子调牙系统软件设计 |
4.1 引言 |
4.2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
4.3 编程环境介绍 |
4.4 系统主流程设计 |
4.5 一罗拉测速模块软件设计 |
4.6 触摸屏界面的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5 电子调牙系统在并条机上的试验 |
5.1 引言 |
5.2 系统的调试与生产实验 |
5.3 试验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并条牵伸过程建模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并条工艺及并条机概述 |
1.2.1 并条机的发展历程 |
1.2.2 并条机的在线监测系统 |
1.3 自调匀整概述及研究现状 |
1.3.1 自调匀整概述 |
1.3.2 并条机自调匀整的分类 |
1.3.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1.4.1 本文研究的意义 |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并条机变牵伸模型与Matlab仿真 |
2.1 引言 |
2.2 并条机的结构与原理 |
2.2.1 并条机的工序概述 |
2.2.2 并条机的牵伸机理 |
2.2.3 并条机特征分析 |
2.3 并条机牵伸模型分析 |
2.3.1 并条机系统分析 |
2.3.2 现有的并条机牵伸模型 |
2.3.3 并条机变牵伸模型机理 |
2.4 并条机变牵伸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
2.4.1 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简介 |
2.4.2 基于Matlab的并条机仿真模型 |
2.5 并条机变牵伸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并条机系统辨识模型与Matlab仿真 |
3.1 引言 |
3.2 系统辨识建模方法概述 |
3.2.1 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 |
3.2.2 动态系统的差分方程描述方法 |
3.2.3 最小二乘辨识法概述 |
3.3 并条机模型辨识及Matlab仿真 |
3.3.1 棉条输入输出数据预处理 |
3.3.2 系统辨识延迟时间的确定 |
3.3.3 一阶模型辨识及仿真 |
3.3.4 二阶模型辨识及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基于系统辨识的并条机自调匀整控制 |
4.1 引言 |
4.2 并条机自调匀整系统结构分析 |
4.3 并条机自调匀整系统的控制方式 |
4.3.1 自调匀整控制方式 |
4.3.2 自调匀整牵伸调节方式 |
4.4 并条机自调匀整控制系统辨识模型 |
4.4.1 并条机自调匀整控制系统的建模方案 |
4.4.2 并条机控制系统模型辨识 |
4.5 并条机自调匀整开环控制系统分析 |
4.5.1 开环控制系统原理图 |
4.5.2 控制算法 |
4.5.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4.6 并条机自调匀整混合环控制系统分析 |
4.6.1 混合环控制系统原理图 |
4.6.2 混合环差时控制算法研究 |
4.6.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并条机自调匀整系统的设计 |
5.1 引言 |
5.2 自调匀整系统的硬件设计 |
5.2.1 硬件系统结构与控制方法 |
5.2.2 自调匀整控制计算机 |
5.2.3 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 |
5.2.4 主电机(变频电机) |
5.2.5 信号检测系统 |
5.2.6 触摸屏 |
5.3 自调匀整系统的软件设计 |
5.3.1 软件功能描述 |
5.3.2 软件开发方法 |
5.3.3 主程序 |
5.3.4 中断服务程序 |
5.3.5 人机界面 |
5.4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并条机自调匀整系统的试验验证 |
6.1 引言 |
6.2 并条机数据采集 |
6.3 试验验证 |
6.3.1 匀整效果评估原则 |
6.3.2 试验验证 |
6.4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四、FA317型、FA319型并条机通过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先进!天门纺机三款设备通过科技成果鉴定[J]. 高华斌. 中国纺织, 2020(01)
- [2]高速并条机数字式电子调牙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贾滢. 武汉纺织大学, 2016(08)
- [3]并条牵伸过程建模及控制研究[D]. 张敏聪. 上海交通大学, 2010(09)
- [4]天门纺机注重产品开发[J]. 天门纺机. 纺织导报, 2005(07)
- [5]寻访远嫁的“天鹤”[N]. 徐红. 中国纺织报, 2005
- [6]天门纺机实现跨越发展[N]. 傅新绪. 中国纺织报,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