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M7.0深源地震前地下流体加卸载响应比人口异常变化特征

珲春M7.0深源地震前地下流体加卸载响应比人口异常变化特征

一、珲春7.0级深源地震前地下流体加卸载响应比群体异常的变化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于伟[1](2012)在《宁晋井水位潮汐因子响应比异常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应用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对宁晋井水位数据进行加卸载响应比计算,结果表明,在2002年4月22日邢台M4.8级地震前存在加卸载响应比异常,该方法可作为今后邢台及邻区一项中短期地震趋势预测异常依据。

陈化然[2](2006)在《断裂相互作用和地震预测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首先,在“断层间相互作用、强震间相互影响”方面,从现象到理论,研究强震的成组孕育、成组活动特征,特别是针对川滇这一特定地区,应用地质构造和深部地球物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强震成组活动的机制,为地震分析预测研究搭建了一个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平台,探索了地震物理预测的一些途径。对川滇地区初步搭建了一个地震分析预测研究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平台,尽管还有许多待完善之处,但本文的研究方向是有益的,对将数值模拟研究应用于实际地震预测有理论上的启迪意义,对地震从经验预测向物理预测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其次,在“重、磁构造反演”方面,收集了天津及邻近地区大量的、宝贵的重力、航磁资料;对重点资料进行了数字化,积累了较全面的天津及邻近地区最新的数字化重、磁资料;采用分频及延拓计算,对研究区内重力及航磁资料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了不同方法在划分不同深度场源异常方面的效果;根据已知的新生代盖层深度,模拟出全区新生代盖层密度界面,在消除掉此盖层的影响之后,得出深部界面的反演计算结果;通过跨越深大断裂若干条剖面的正反演计算,对研究区内深大断裂深部延展所表现的密度、磁性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资料的综合分析解释,对研究区内地壳不同深度上结构构造特征给出了解释;综合给出了天津断层、沧东断层深部延展状态,并讨论了断层的深部孕震特征。

李富,焦伟,王小坤,张兴科[3](2003)在《珲春7.0级深源地震前地下流体加卸载响应比群体异常的变化特征》文中研究说明用加卸载理论对珲春7 0级深震前加卸载响应比群体异常随时空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响应比群体异常项次具有配套性,在时间上具有突变性,在空间上具有迁移性,是中期异常阶段向短期异常阶段过渡中的标志,是非线性系统失稳的过程。

马文静[4](2002)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主要异常及预报过程反思》文中提出在综合分析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前震 (前 )兆异常及时空演化特征的基础上 ,总结并分析了本次巨震的预报过程及存在的问题。

二、珲春7.0级深源地震前地下流体加卸载响应比群体异常的变化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珲春7.0级深源地震前地下流体加卸载响应比群体异常的变化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2)断裂相互作用和地震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引言
第二篇 断层间相互作用、强震间相互影响研究
    第一章 背景
    第二章 强震情况
    第三章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模拟结果
    第四章 断层间相互作用模拟结果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三篇 重磁构造反演研究
    第一章 资料的搜集、数字化与分析
    第二章 重、磁异常特征及其与主要构造的关系
    第三章 重、磁异常的分离及不同深度界面的反演
    第四章 重力、航磁综合剖面研究
    第五章 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第四篇 地震预测指标体系研究
    第一章 背景
    第二章 天津市地震预报基础信息库建设
    第三章 天津地区中短期预报方法指标研究
    第四章 天津地区地震中短期预报指标效能评价
    第五章 中短期预报的综合标志和综合预报方法
结束语
诚挚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博士期间论文(1999-2003 年)
博士后期间论文和项目(2003-2006 年)

(4)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主要异常及预报过程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0 前 言
1 8.1级地震的震 (前) 兆异常
    1.1 8.1级地震发生的地震活动背景
    1.2 8.1级地震前青海地区出现的主要前兆异常
    1.3 同震效应
    1.4 异常特征分析
        1.4.1 异常的幅度大, 但数量不多
        1.4.2 地下流体异常不显着
        1.4.3 异常的分布范围广, 远场异常突出
2 对8.1级地震预报过程的反思
    2.1 在地震大形势的研究中对于8级大震的紧迫性估计不足
    2.2 对东昆仑地震带的强震危险性有所估计
    2.3 短临预报可能性的探讨
        (1) 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带给我们的有限信息。
        (2) 异常幅度对未来地震震级的估计。
        (3) 震 (前) 兆异常给出的发震时间的信息。

四、珲春7.0级深源地震前地下流体加卸载响应比群体异常的变化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宁晋井水位潮汐因子响应比异常特征分析[J]. 于伟. 华北地震科学, 2012(01)
  • [2]断裂相互作用和地震预测方法研究[D]. 陈化然.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6(05)
  • [3]珲春7.0级深源地震前地下流体加卸载响应比群体异常的变化特征[J]. 李富,焦伟,王小坤,张兴科. 东北地震研究, 2003(04)
  • [4]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主要异常及预报过程反思[J]. 马文静. 高原地震, 2002(01)

标签:;  ;  ;  ;  

珲春M7.0深源地震前地下流体加卸载响应比人口异常变化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