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学生对症下药(论文文献综述)
杜元社,邹立珍,王花琴,李梦丽,苏青[1](2021)在《基于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力度越来越大,并越加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学生在课堂中培养的综合素质。计算教学应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的获得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计算教学的价值取向应朝多元化拓展,数学观念、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和创造性、对问题解决过程的体验等都应成为计算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增加对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可以让学生活跃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解题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李科蒙[2](2021)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新课程改革注重通过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掌握有关化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理论实践能力,而这种创新开始于问题。但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批判性思维不强,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不强,不敢提问、不愿意提问、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等问题意识缺失的现象仍然没有大改观。本文基于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工作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立足于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情景认知理论,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其培养策略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内容涵盖了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特色方法及思路。第二部分主要对问题、问题意识、化学问题意识进行概念界定,对相关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情景认知理论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为初中生化学问题意识的现状调查,通过文献法、调查法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学生批判式思维不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不强;学生不敢提问、学生不愿意提问、学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并从教师以及学生的角度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学生方面的因素有: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学生普遍存在从众惰性心理、学生知识基础较薄弱;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在于:教师的角色认定有待明确、教师营造的课堂气氛有待改善、教师评价方式不恰当、教师的学习方法指导有待提升。第四部分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依据相关理论基础提出了开发训练学生的批判式思维;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打造学生提问的自由平等的内在心理环境;建立合作与竞争的良性机制;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等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并应用有关策略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曹语涵[3](2021)在《基于朱迪思·朗格文学教育理论的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朱迪思·朗格(Judith Langer)的文学教育理论强调学生是进行文学理解的主体。从尊重学生理解差异性的角度思考,朱迪思文学教育理论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内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对于个性化阅读教学具有启发意义。通过问卷调查,本文发现当前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仍存在问题。为了推动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发挥小说文体优势,本文以朱迪思文学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策略,并以《孔乙己》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期进一步完善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朱迪思的文学教育理论,阐明“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概念,分析个性化阅读教学特征,探究文学教育理论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从语文课程标准、小说文体特征、初中生心理特点和教学现状四个角度剖析以初中小说为载体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首先从促进小说教学程序的优化和推动小说教学意识的更新两个角度探讨个性化阅读对于初中小说教学的重要性,接着立足于语言能力、文学思维、审美想象力和文化理解力四个方面,探讨个性化阅读对于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第四部分在朱迪思文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从多元阅读实践以夯实学生想象构建的基础、教师适时指导以消除学生想象构建的阻碍、课堂多重对话以探索小说的可能性视域、不间断评估法以评价学生想象构建的成果和课堂实时互动以完善不合理的个性化见解五个方面提出实施策略,以推动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第五部分基于朱迪思文学教育理论,以《孔乙己》为例,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设计,以期为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新思路。结论部分再次强调朱迪思文学教育理论对于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启发意义。
仇冬[4](2021)在《平凉市四十里铺镇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40余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乡村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对乡村人居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在关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提质升级的同时,也要加强乡村基层设施的建设,培育村民的人居环境保护意识。目前国内关于乡村人居环境的相关研究较多停留在乡村建设标准上,对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较多,对县域和村域层面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较多,但对西北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尤其是镇域层面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较少。本文选取位于黄土高原泾河川地的甘肃省平凉市四十里铺镇乡村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际规划项目为研究基础,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分析该区域乡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从整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特征、乡村人居环境特征等出发,研究其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乡村人居环境的自然、社会、文化、居住、设施五个方面的现状问题,提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规划策略,以期为黄土高原泾河川地区域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对乡村人居环境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对国内外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通过国内外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案例,为平凉市四十里铺镇的乡村提供理论及实践支撑。其次选取三种类型的乡村作为典型研究对象,通过层次分析法、村民访谈记录和调研问卷法,对平凉市四十里铺镇的三种类型乡村的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城镇带动服务型的乡村、园区依附型的乡村以及农业发展型的乡村人居环境均呈现出不同现实问题的研究结论。最后,结合现状调研与指标量化分析,提出平凉市四十里铺镇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框架思路,并分析不同类型乡村的人居环境影响因素、发展类型方向与整治模式,提出适用于不同类型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策略与实证研究。以期为平凉市四十里铺镇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指导,并为同类型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整治规划思路。
黄鹤[5](2021)在《高一数学学困生运算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育人价值的集中表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包括数学建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学运算以及数据分析。其中数学运算能力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因素,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运算能力不容乐观,是致使其成为学困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首先了解学困生的运算能力现状如何,归纳影响因素,并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上海某高中的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和测试研究,深入了解学生当前数学运算能力。在提出研究背景和意义后,查阅文献了解数学运算能力研究现状,选定“学困生”这个研究主体,查阅资料编制调查问卷和测试卷,总结出学困生运算能力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态度和运算习惯的影响;(2)未能正确理解运算算理,概念混淆;(3)题目信息解读不完整,忽视隐藏条件;(4)思维定势的影响,未能正确选择解题方法。采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从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以及师生访谈中综合分析出影响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提取影响因子,包含数学思维和专注程度、学习态度和运算习惯,并针对这些因素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提出以下四点教学策略:(1)解决学生心理障碍问题;(2)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3)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4)树立教师的影响作用。
道日那[6](2021)在《小学数学蒙语授课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影响越来越突出。我国正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目前,蒙语授课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仍处于简单应用层面,与国家能力标准存在差距,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从教育信息化1.0迈向教育信息化2.0的关键时期,蒙语授课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的提升应受到关注。然而,当前蒙语授课教师的教师培训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有效策略几乎没有。笔者通过质性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法,以内蒙古西部地区小学数学蒙语授课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跟踪分析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变化,总结个案教师的成长路径,并从中提炼有效提升策略,为小学数学蒙语授课教师及相同领域教师的能力提升提供可参考的案例。本研究在相关政策文件及文献阅读的基础上,细化补充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与发展测评规范,梳理出了蒙语授课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指标,并且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选取了三位小学数学蒙语授课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前期通过深度访谈、课堂观察、评析教学设计,分析个案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理念、数字化资源编制能力、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及自我学习与发展能力,确定了个案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初始能力。根据个案对象的现状能力水平及蒙语授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指标,设计改善型干预策略并实施于研究对象。研究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师的能力变化调整或更改干预策略。干预策略实施了长达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实施过程中全程跟踪、观察,从中收集干预实施后的效果资料。通过分析效果资料发现,蒙语授课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升路径呈现螺旋上升趋势。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干预策略实施后个案教师的能力有显着提升但在提升过程中存在回归现象。针对教师的能力回归现象采取专项培训进一步干预强化使之提升,因此个案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是经过几轮循环干预后提升的。通过研究的实施及实践效果分析提炼出五项有效提升策略,即“经验教师分享优秀案例+信息化教学专家讲座”、跟进式指导、线上协同教研与入校指导相结合、项目引领、专项培训。每个干预策略由具体实施方法和内容组成,其对教师的能力提升有很大的作用。提升策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体化的指导策略,对小学数学蒙语授课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的提升起显着影响。
于晨[7](2020)在《印尼高中生汉字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以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为例》文中认为汉字学习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由于文化背景和文字之间的巨大差异,汉字成了印尼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难点和易错点。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处于汉语学习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的印尼高中生在汉字书写过程中出现的书写偏误。本文以印尼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高中部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他们的汉字书写偏误进行调查分析,将印尼高中生的汉字书写偏误分为笔画偏误、笔顺偏误、部件偏误和整字偏误四大类,并对各类偏误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和调查研究,找出其偏误产生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并据此提出关于改进崇德三语学校汉字教学现状的教学策略和建议,希望为印尼的汉语教学提出更有效的汉字教学方法,让印尼高中生觉得汉字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认为学写汉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对学生汉字偏误的分析,包括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崇德三语学校高中部汉语教师的深度访谈,并对收集到学生的偏误语料进行分类,旨在了解崇德三语学校高中生的汉字学习与教学情况。第三部分是对学生汉字偏误原因的分析。根据学生平时书写中出现的偏误,进一步分析导致学生书写出现偏误的原因。第四部分是教学策略和建议。首先提出针对各种偏误类型的具体策略,再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角度提出建议。第五部分是结语。总结本文内容并提出不足和展望。
黄琛[8](2020)在《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类型及成因分析》文中提出错误常常伴随着学习的进程而产生,学生在数学学习与解题中发生错误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有效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将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错误具有顽固性,不少教师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常反复出现同类错误,成为颇难治愈的“顽疾”。对此,不能简单归结为粗心、基础不扎实、学习不认真等因素,而应对学生出错时的知识理解、思维状况、心理特征等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诸如学生经常在哪些问题上反复犯错?这样的错误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学生为什么总是犯相同或相似的错误?等等。鉴于此,本文致力于研究学生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顽固性错误,即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在不同时间表现出一致性的错误,具体定义为学生个体在数学学习与解题中反复出现三次及以上的同样或相似类型的错误,以及经教师讲解后仍然再犯的错误。本文通过现象观察和文献梳理,明确顽固性错误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对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和对学生个体的个案跟踪研究,根据大量的经过拍照留存和整理的学生顽固性错误错题资源,结合调查研究成果,探讨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常见类型及主要成因,并提出若干矫正建议。文献研究表明:目前针对学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专门研究比较少,但有不少一般解题错误研究涉及此方面。现有对学生错题反复的实践研究着眼点比较具体,只是指出了部分原因,探索还不够深入全面,尚有研究空间。调查研究表明: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真实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师生对顽固性错误具有广泛的关注度和价值认同。教师对顽固性错误的分类尚不统一,成因分析可分为六个方面;高中生对自己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归因则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对于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常见类型和主要成因,本文主要通过个案研究方法进行质性研究,辅以调查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顽固性错误,按错误发生的时间分,可以分为过程性错误和长期性错误两类;按错误表现的形式分,可以分为知识型错误、计算型错误、考虑不周型错误和规范型错误。顽固性错误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四个方面:(1)情绪、态度与习惯方面的原因;(2)认知、思维与心理方面的原因;(3)错题处理方式方面的原因;(4)客观方面的原因。基于此,本文提出顽固性错误的矫正原则及若干矫正建议。矫正原则:“找准错因,对症下药”。矫正建议:(1)在学生初次接触某些知识时就给予正面强化;(2)适当应用模块化教学,促进学生图式的构建;(3)适当应用个别辅导等针对性强的错题处理方式;(4)培养学生高效的错题管理方式。
智瑞腾[9](2019)在《偃师县校园足球试点学校教学问题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自上而下地不断深入,从省会城市到地级城市再到县级城市的不断推进与普及,意味着足球事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中期阶段。自古就有“郡县治,天下安”的说法,县域在足球事业深化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足球振兴与推动的重要基石。偃师属于河南省洛阳市管辖内的一个县级市,校园足球试点学校的建设是《洛阳校园足球行动计划》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校园足球建设几年来,足球运动在校园中得到了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但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着偃师校园足球试点学校的快速发展。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等,以偃师第二实验小学、偃师伊洛中学、偃师高中三所足球试点学校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情况、教学氛围等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调查,来挖掘3所试点学校的经验与特色,并以其中1所相对成功的学校进行典型案例佐证,探索出当前偃师县足球试点学校发展的不足并进行具体成因分析。汲取偃师校园足球发展的经验,在试点学校的特色和个案佐证的优化策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为偃师县校园足球试点学校长远发展提供合理的科学的优化策略。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偃师县当前校园足球试点学校的研究现状:偃师县三所校园足球试点学校的建设差距比较悬殊,从近几年整体发展水平来看,偃师县足球试点学校建设并未达到国家颁布的《建议》标准,发展仍滞留在初步建设阶段,存在问题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2)通过对偃师县校园足球试点学校全面的教学问题调查,针对偃师县校园足球试点学校的经验、特色和个案进行分析,对校园足球开展的不足主要归纳为教学目标、教学情况、和教学氛围三个方面问题,即学校定位当前现状的矛盾;基本保障与现实需求的矛盾;家长观念与足球发展的矛盾。(3)针对制约偃师县校园足球试点学校的三大矛盾的现实困境,汲取偃师县校园足球发展经验,结合试点学校的特色和个案分析的成功优化策略,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提出促进校园足球改革的优化策略。教学优化策略:加强理念的引领;教学情况优化策略:一方面转变思路:构建足球俱乐部、中小学一体化的教师进修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合作共享:走“校园足球”“社会足球”的结合道路;教学氛围优化策略:一方面体教融合:学训矛盾解决的必然,另一方面转变观念: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先导。
李维意,赵英杰[10](2018)在《高校“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核心理念和实现方式》文中提出高校"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农业滴灌技术在高校育人过程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本质特征看,高校"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是点滴指导、细致入微的精细化教育,是循序渐进、持续滋润的渗透性教育,是对症下药、求真务实的高效化教育。从核心理念看,高校"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德育为先的品德教育理念、尊重差异的个性教育理念。从实现方式看,高校"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采用以德为根的因材施教方式、主动贴近的点滴指导方式、潜移默化的环境育人方式。
二、分析学生对症下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析学生对症下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计算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
三、小学数学教学计算中容易出错的几大原因 |
1. |
2. |
3. |
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
1. 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
2. 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投放 |
3.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出计算错误之处 |
4. 对错题目进行分析,做到对症下药 |
5.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掌握力度 |
6.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提升自身计算能力 |
7.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使计算效率提高 |
8. 布置合理的作业,打好基础 |
结语 |
(2)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 |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关于学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特色方法及思路 |
(一)研究特色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问题 |
(二)问题意识 |
(三)化学问题意识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五)社会凝聚力理论 |
(六)情景认知理论 |
第三章 初中生化学问题意识现状的调查 |
一、调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初期准备 |
(二)研究工具的设计 |
(三)调查研究的实施 |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一)学生的质疑精神 |
(二)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
(三)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
三、初中生化学问题意识现状 |
(一)学生批判式思维不强 |
(二)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不强 |
(三)学生不敢提问 |
(四)学生不愿意提问 |
(五)学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
四、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学生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第四章 初中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及应用 |
一、初中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
(一)开发训练学生的批判式思维 |
(二)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
(三)打造学生提问的自由平等的内在心理环境 |
(四)建立合作与竞争的良性机制 |
(五)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
二、应用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的教学案例 |
(一)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学案例 |
(二) 《钢铁的锈蚀及其防护》教学案例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一、结论 |
二、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情况简介 |
(3)基于朱迪思·朗格文学教育理论的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1.选题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关于朱迪思·朗格文学教育理论的文献综述 |
2.关于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文献综述 |
3.关于初中小说教学的文献综述 |
(三)创新之处 |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一、朱迪思·朗格文学教育理论与个性化阅读教学 |
(一)朱迪思·朗格的文学教育理论 |
1.想象构建 |
2.探索可能性视域 |
3.不间断评估法 |
4.文学素养与文学思维 |
(二)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阅读教学 |
1.个性化阅读的概念界定 |
2.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 |
3.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征 |
(三)朱迪思·朗格文学教育理论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系 |
1.想象构建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 |
2.探索可能性视域体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 |
3.不间断评估法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保障 |
4.文学素养与文学思维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目标 |
二、以初中小说为载体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
(一)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
1.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要求 |
2.为高中阶段的个性化阅读活动奠定基础 |
(二)符合小说文体教学的需要 |
1.小说叙事的虚构性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呼唤 |
2.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呼唤 |
3.故事情节的曲折性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呼唤 |
4.人文主题的多元性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呼唤 |
(三)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
1.自我意识的增强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 |
2.抽象逻辑思维的锻炼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 |
3.社会高级情感的培育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 |
(四)符合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现状的要求 |
1.学生想象构建基础薄弱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 |
2.个性化解读固化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 |
3.个性化解读随意化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 |
4.阅读指导有待加强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 |
5.课堂即时评价缺乏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 |
三、基于朱迪思文学教育理论的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
(一)促进小说阅读教学的完善 |
1.促进小说教学程序的优化 |
2.推动小说教学意识的更新 |
(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
1.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
2.锻炼学生的文学思维 |
3.提升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
4.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力 |
四、基于朱迪思文学教育理论的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
(一)多元阅读实践以夯实学生想象构建的基础 |
1.多维课外阅读以拓宽学生想象构建的基础 |
2.多向分享活动以奠定学生想象构建的基础 |
3.多元实践活动以巩固学生想象构建的基础 |
(二)教师适时指导以消除学生想象构建的阻碍 |
1.巧设试探性问题 |
2.精选针对性问题 |
3.提供合适的资料 |
4.联系叙事学知识 |
5.超越已构建想象 |
(三)课堂多重对话以探索小说的可能性视域 |
1.生本对话以促进合理化解读 |
2.师生对话以深化个性化解读 |
3.生生对话以丰富个性化解读 |
4.自我对话以完善个性化解读 |
(四)不间断评估法以评价学生想象构建的成果 |
1.设计个性化评估目标 |
2.确定立体化评估内容 |
3.选择多元化评估主体 |
(五)课堂实时互动以完善不合理的个性化见解 |
五、基于朱迪思文学教育理论的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设计 |
《孔乙己》教学设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小说篇目统计 |
附录 B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名着导读模块推荐的小说篇目统计 |
附录 C 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篇) |
附录 D 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教师篇) |
致谢 |
(4)平凉市四十里铺镇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背景:新时代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具有更高要求 |
1.1.2 学科背景:黄土高原泾河川地乡村人居环境相关研究急待完善 |
1.1.3 实践背景:四十里铺镇乡村人居环境受城镇化影响明显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1.3.1 国外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现状 |
1.3.2 国内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空间范围与对象界定 |
1.4.1 研究空间范围界定 |
1.4.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4.3 相关基础概念的界定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借鉴 |
2.1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
2.1.1 乡村人居环境理论 |
2.1.2 乡村空间规划理论 |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4 其他相关理论 |
2.2 乡村人居环境的系统解析 |
2.3 国内外相关案例解读 |
2.3.1 国外乡村人居环境案例解读 |
2.3.2 国内乡村人居环境案例解读 |
2.4 国内外相关实践经验总结 |
2.5 本章小结 |
3 平凉市四十里铺镇乡村人居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平凉市四十里铺镇现状特征研究 |
3.1.1 区域空间资源特征 |
3.1.2 自然生态资源特征 |
3.1.3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
3.1.4 土地资源利用特征 |
3.2 四十里铺镇乡村现状特征研究 |
3.2.1 乡村建设基本情况 |
3.2.2 乡村建设空间特征 |
3.2.3 乡村配套设施现状特征 |
3.3 四十里铺镇乡村人居环境的现状调研分析 |
3.3.1 典型村的选择 |
3.3.2 典型村自然环境现状调研分析 |
3.3.3 典型村社会环境现状调研分析 |
3.3.4 典型村文化环境现状调研分析 |
3.3.5 典型村居住环境现状调研分析 |
3.3.6 典型村设施环境现状调研分析 |
3.4 四十里铺镇乡村人居环境的现状问题 |
3.4.1 典型村一——清街村人居环境现状问题 |
3.4.2 典型村二——马坊村人居环境现状问题 |
3.4.3 典型村三——军张村人居环境现状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4 平凉市四十里铺镇乡村人居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
4.1 乡村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1 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
4.1.2 乡村“人居环境”要素相关指标 |
4.1.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1.4 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结果分析 |
4.2 乡村人居环境现状居民满意度评价 |
4.2.1 问卷描述性分析 |
4.2.2 村民对乡村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
4.2.3 村民对乡村居住环境的满意度 |
4.2.4 村民对乡村设施环境的满意度 |
4.2.5 结果分析 |
4.3 乡村人居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4.3.1 政策制度影响 |
4.3.2 规划发展影响 |
4.3.3 内生动力及外部驱动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平凉市四十里铺镇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策略与实证研究 |
5.1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 |
5.1.1 城镇带动服务型乡村 |
5.1.2 园区依附型乡村 |
5.1.3 农业发展型乡村 |
5.2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策略 |
5.2.1 区域协调的乡村空间规划总体框架 |
5.2.2 城镇带动服务型乡村 |
5.2.3 园区依附型乡村 |
5.2.4 农业发展型乡村 |
5.3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证 |
5.3.1 城镇带动服务型乡村——清街村实证 |
5.3.2 园区依附型乡村——马坊村实证 |
5.3.3 农业发展型乡村——军张村实证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创新点 |
6.2.1 研究区域创新 |
6.2.2 研究层次创新 |
6.2.3 研究方法创新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3.1 研究不足 |
6.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的成果 |
图表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附录 |
附录一:村民走访调研 |
附录二:村委会走访调研 |
附录三:实地调研概况 |
致谢 |
(5)高一数学学困生运算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意义 |
2 理论基础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数学运算能力 |
2.1.2 数学学困生 |
2.2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2.2.1 研究现状 |
2.2.2 运算能力研究综述 |
2.2.3 “数学学困生”研究综述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工具 |
3.4.1 调查问卷的制定 |
3.4.2 测试卷的编制 |
4 调查研究分析 |
4.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1.1 信效度分析 |
4.1.2 因子分析与维度的正式确定 |
4.1.3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析 |
4.1.4 测试成绩在不同维度上的回归分析 |
4.2 测试卷的分析 |
4.2.1 样本整体成绩的分布情况 |
4.2.2 各个小题的典型错误分析 |
4.3 个案访谈与分析 |
4.3.1 学生访谈 |
4.3.2 教师访谈 |
4.4 调查结论 |
5 影响高一学困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因素 |
5.1 学生因素 |
5.1.1 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
5.1.2 智力因素的影响 |
5.2 教师因素 |
5.2.1 教师对培养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视 |
5.2.2 教师自身行为的影响 |
5.3 家庭因素 |
6 培养高一数学学困生的运算能力策略 |
6.1 解决学生心理障碍问题 |
6.2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6.2.1 抓牢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掌握 |
6.2.2 关注运算技能的形成与发展 |
6.2.3 布置综合性作业,加强运算训练 |
6.3 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 |
6.3.1 掌握典型例题,设置变式训练 |
6.3.2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生取巧 |
6.4 树立教师的影响作用 |
7 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1:调查问卷 |
附录2:测试卷 |
附录3: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4: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6)小学数学蒙语授课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小学数学蒙语授课教师 |
1.5.2 能力 |
1.5.3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 |
1.6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6.1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
1.6.2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研究 |
1.6.3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
1.6.4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
第2章 相关指导理论 |
2.1 TPACK理论 |
2.2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阶段理论 |
2.3 成人学习理论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法与范式 |
3.1.1 个案研究法 |
3.1.2 访谈法 |
3.1.3 观察法 |
3.1.4 内容分析法 |
3.2 技术路线 |
3.3 研究对象的选取原则 |
3.4 研究者本身 |
3.5 研究信效度 |
3.6 研究推广度 |
3.7 蒙语授课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 |
第4章 研究过程 |
4.1 研究对象的确定 |
4.2 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
4.2.1 访谈资料的分析 |
4.2.2 教学设计的分析 |
4.2.3 课堂观察的分析 |
4.2.4 其他研究资料的收集 |
4.3 个案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初始能力 |
4.3.1 A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初始能力 |
4.3.2 B教师与C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初始能力 |
4.3.3 个案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初始能力画像 |
4.4 蒙语授课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干预策略 |
4.4.1 “信息化教学专家+学科经验教师”讲座干预 |
4.4.2 跟进式指导干预 |
4.4.3 线上协同教研干预 |
4.4.4 入校指导干预 |
4.4.5 “对症下药”干预 |
4.4.6 远程直播互评干预 |
4.4.7 项目引领干预 |
4.5 蒙语授课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干预策略的实施 |
4.5.1 A老师的成长故事 |
4.5.2 B老师的成长故事 |
4.5.3 C老师的成长故事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1.1 蒙语授课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呈现螺旋上升状态 |
5.1.2 蒙语授课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评析表 |
附录2: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科研成果 |
(7)印尼高中生汉字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以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4 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印尼崇德三语学校高中生汉字偏误分析 |
2.1 问卷调查 |
2.2 语料来源 |
2.3 偏误界定 |
2.4 偏误分类 |
第三章 崇德三语学校高中生汉字书写偏误原因分析 |
3.1 客观原因 |
3.2 主观原因 |
第四章 教学策略与建议 |
4.1 针对各种汉字偏误类型的教学策略 |
4.2 对学校的建议 |
4.3 对教师的建议 |
4.4 对学生的建议 |
第五章 结语 |
附录1 《印尼汉字教学情况调查》(学生卷) |
附录2 《印尼汉字教学情况调查》(教师卷) |
附录3 请写出下列字的笔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注释 |
(8)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类型及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 |
1.1.1 为什么关注数学解题错误 |
1.1.2 为什么关注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 |
1.2 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实践意义 |
1.3.2 理论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数学解题错误 |
2.1.2 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行为主义 |
2.2.2 建构主义 |
2.2.3 认知负荷理论 |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3.1 关于数学解题错误的分类、归因与对策 |
2.3.2 关于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 |
2.3.3 相关研究述评 |
第3章 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调查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1.1 对教师访谈的目的 |
3.1.2 对学生问卷调查的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2.1 访谈对象 |
3.2.2 问卷调查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3.1 访谈提纲 |
3.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4 研究结果分析 |
3.4.1 访谈结果分析 |
3.4.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5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4章 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个案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过程 |
4.4 研究结果分析 |
4.4.1 学生甲的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常见类型与主要成因分析 |
4.4.2 学生乙的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常见类型与主要成因分析 |
4.4.3 学生丙的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常见类型与主要成因分析 |
4.5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5章 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归因与矫正 |
5.1 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常见类型 |
5.1.1 按顽固性错误发生的时间分 |
5.1.2 按顽固性错误表现的形式分 |
5.2 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成因分析 |
5.2.1 情绪、态度与习惯方面的原因 |
5.2.2 认知、思维与心理方面的原因 |
5.2.3 错题处理方式方面的原因 |
5.2.4 客观方面的原因 |
5.3 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矫正原则与建议 |
5.3.1 矫正原则 |
5.3.2 矫正措施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调查研究结论 |
6.1.2 个案研究结论 |
6.1.3 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常见类型 |
6.1.4 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主要成因 |
6.1.5 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矫正原则与建议 |
6.2 反思与展望 |
6.2.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6.2.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6.2.3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9)偃师县校园足球试点学校教学问题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一)选题依据 |
1.国家政策的支持 |
2.校园足球中期阶段建设的需要 |
3.洛阳市足球试点学校建设的需要 |
4.笔者兴趣所致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1.研究难点 |
2.研究创新点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内关于校园足球的研究 |
2.国外关于校园足球的研究 |
(二)概念界定 |
1.校园足球 |
2.试点学校 |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资料法 |
2.问卷调查法 |
3.专家访谈法 |
4.比较分析法 |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偃师县校园足球试点学校教学问题调查 |
1.偃师县校园足球试点学校的教学目标问题 |
(1)偃师县校园足球教学目标的设定问题 |
(2)偃师县校园足球试点学校教学目标的设定问题 |
2.偃师县校园足球试点学校的教学情况问题 |
(1)足球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情况问题 |
(2)校园足球校内外活动开展情况问题 |
(3)校园足球试点学校的师资情况问题 |
(4)校园足球试点学校学生参与足球活动情况问题 |
(5)校园足球试点学校场地保障情况问题 |
(6)校园足球试点学校的器材保障情况问题 |
3.偃师县校园足球试点学校的教学氛围问题 |
(1)行政部门相关政策支持情况问题 |
(2)社会相关政策支持情况问题 |
(3)学校单位相关政策支持情况问题 |
(4)家长态度支持情况问题 |
(二)偃师县校园足球试点学校优化策略分析 |
1.试点学校的经验 |
(1)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氛围 |
(2)科学规划:提高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
(3)规范管理:完善校园足球规章制度 |
2.试点学校的特色 |
(1)因地制宜:偃师第二实验小学特色分析 |
(2)教学普及:偃师伊洛中学特色分析 |
(3)竞赛提高:偃师高中特色分析 |
3.典型案例佐证——以偃师县伊洛中学为例 |
(1)校园足球优化现状 |
(2)校园足球优化策略的落实与推进 |
4.校园足球开展的不足及成因: |
(1)教学目标问题:学校定位与当前现状的矛盾 |
(2)教学情况问题:基本保障与现实需求的矛盾 |
(3)教学氛围问题:家长观念与足球发展的矛盾 |
(三)偃师县校园足球试点学校的优化策略 |
1.教学目标优化策略 |
(1)学校价值追求:办学理念的确定 |
(2)学校目标制定:分阶段层层深入 |
2.教学情况优化策略 |
(1)转变思路:构建足球俱乐部、中小学一体化的教师进修培养体系 |
(2)合作共享:走“校园足球”“社会足球”的结合道路 |
3.教学氛围优化策略 |
(1)体教融合:学训矛盾解决的必然 |
(2)转变观念: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先导 |
五、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访谈提纲 |
附录3 |
附录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高校“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核心理念和实现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 |
(一) 点滴指导、细致入微的精细化教育 |
(二) 循序渐进、持续滋润的渗透性教育 |
(三) 对症下药、求真务实的高效化教育 |
二、高校“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 |
(一) 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
(二) 德育为先的品德教育理念 |
(三) 尊重差异的个性教育理念 |
三、高校“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方式 |
(一) 以德为根的因材施教方式 |
(二) 主动贴近的点滴指导方式 |
(三) 潜移默化的环境育人方式 |
四、分析学生对症下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A]. 杜元社,邹立珍,王花琴,李梦丽,苏青. 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 2021
- [2]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D]. 李科蒙.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1)
- [3]基于朱迪思·朗格文学教育理论的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 曹语涵.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平凉市四十里铺镇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策略研究[D]. 仇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5]高一数学学困生运算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D]. 黄鹤.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6]小学数学蒙语授课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的个案研究[D]. 道日那.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7]印尼高中生汉字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以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为例[D]. 于晨. 暨南大学, 2020(04)
- [8]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类型及成因分析[D]. 黄琛.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9]偃师县校园足球试点学校教学问题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D]. 智瑞腾.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10]高校“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核心理念和实现方式[J]. 李维意,赵英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