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头鲂池塘高产养殖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胡建勇,李晓东,翟旭亮,高攀,薛洋[1](2021)在《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效益评估》文中研究表明养殖模式能够显着影响渔业生产经济效益,通过评价干旱地区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效益,以推动基于鱼菜共生模式的干旱地区池塘原位尾水治理。论文以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按照目标分类建立的目标数据及其计算方法,采用直线型标准化法评价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综合效益。结果发现:试验池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得分分别为0.5044、0.2504、0.1289,较对照池塘提高31.66%、28.15%和12.28%;在综合效益评价中,试验池塘得分(0.8837)高于对照池塘(0.6933)的27.46%。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的提高表明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在改善环境和提高效益方面作用明显。
李顺,刘宁[2](2021)在《鲈鱼、黄颡鱼池塘综合养殖新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县在芳桂老五合作社、丰泽园合作社、卫国合作社等重点养殖基地进行了鲈鱼、黄颡鱼综合养殖试验示范。在试验示范过程中,对鲈鱼、黄颡鱼的生活习性进行细致的观察,对鲈鱼、黄颡鱼池塘综合养殖技术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在池塘的条件(面积、深度等),鱼种放养方案(鱼种规格、鱼种放养比例、放养密度及时间),
王宏玉[3](2021)在《黄颡鱼和长吻鮠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
冯具攀[4](2021)在《谷胱甘肽、黄芪多糖和维生素C对克氏原螯虾抗高温应激能力及生长的影响》文中指出克氏原螯虾是我国淡水养殖虾类中的重要品种。在养殖和运输等过程中会遭受到各种强烈应激的影响,其中高温应激最常见,危害最大。本实验研究旨在通过向克氏原螯虾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谷胱甘肽(GSH)、黄芪多糖(APS)、维生素C(Vc)来探讨其对克氏原螯虾抗高温应激能力的影响。具体实验方法即是参照相关类似研究将实验虾分成6个浓度组,5个添加组和1个空白对照,并设置3个平行,每个平行32尾虾。空白对照投喂市售商品饲料,另外5组分别投喂添加有不同浓度梯度谷胱甘肽、黄芪多糖、维生素C的药饵。饲养6周后,测定各实验组的增重率和饵料系数,并进行抗应激实验。将水温升高到35℃,进行连续48小时的高温应激,分别于0h、6h、12h、24h、48h采集血淋巴,测定实验虾血淋巴中几种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转移酶GSH-T、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的水平变化情况。以此来评价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黄芪多糖、维生素C对克氏原螯虾抗高温应激能力的影响。1谷胱甘肽对克氏原螯虾抗高温应激及生长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后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0.24 g/kg和0.30 g/kg浓度组显着增强了克氏原螯虾在高温应激下血淋巴中T-SOD、T-AOC、CAT、GSH-T的水平(P<0.05),并显着降低了MDA水平,这就表明饲料中添加量为0.24g/kg、0.30 g/kg的GSH能显着提高克氏原螯虾的抗高温应激能力。生长方面:0.12 g/kg、0.18 g/kg、0.24 g/kg、0.30 g/kg添加组的增重率比空白组显着提高(P<0.05),其中0.30 g/kg添加组增重率最高。综合结果得出,添加量为0.24 g/kg、0.30 g/kg的谷胱甘肽不仅能显着提高克氏原螯虾机体的抗高温应激能力,还对其生长具有显着性促进效果。2黄芪多糖对克氏原螯虾抗高温应激及生长的影响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后与对照组相比,2.0 g/kg和2.5 g/kg浓度组显着增强了克氏原螯虾在高温应激下血淋巴中T-SOD、T-AOC、CAT、GSH-T的水平(P<0.05),并显着降低了MDA水平,这就表明添加量为2.0 g/kg、2.5 g/kg的黄芪多糖能显着提高克氏原螯虾的抗高温应激能力。生长方面:1.0 g/kg、1.5 g/kg、2.0 g/kg、2.5 g/kg添加组的增重率比空白组显着提高(P<0.05),其中2.0 g/kg和2.5 g/kg添加组增重率最高。综合结果得出,添加量为2.0 g/kg、2.5 g/kg的黄芪多糖不仅能显着提高克氏原螯虾机体的抗应激能力,还对其生长具有显着性促进效果。3 Vc对克氏原螯虾抗高温应激及生长的影响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后,实验结果显示:1.0 g/kg、1.2 g/kg浓度组T-SOD、T-AOC、CAT、MDA、GSH-T含量在应激后12h、24h、48h比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综合实验结果得出1.0 g/kg和1.2 g/kg浓度组对克氏原螯虾抗高温应激能力增强效果最佳。较对照组而言添加组的实验虾的末均质量和增重率均有显着性增加(P<0.05);饲料系数亦有显着降低(P<0.05)。除0.4 g/kg浓度组外,其他浓度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增加或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其中1.0 g/kg添加组的增重率最高,饲料系数降低幅度最大,而1.2 g/kg浓度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反而较1.0 g/kg浓度组低或高。综合结果分析得出添加量为1.0 g/kg左右促生长效果最佳。
何绪刚,侯杰[5](2021)在《池塘圈养模式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最主要的生产方式。针对传统散养池塘养殖废弃物过度积累、养殖水环境劣化等关键瓶颈问题,提出了能时时清除养殖固形废弃物、实现清洁养殖的圈养模式。该模式自成体系,包含圈养桶、圈养平台和尾水分离与处理等养殖装备,以及圈养池塘水体净化能力提升措施等,是一种养殖尾水零排放、节水、节地、节约饲料和人力成本、高产、高效的绿色健康养殖方式。圈养平台集成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装备后,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厂化池塘绿色高效养殖模式。本文系统介绍了圈养模式提出的缘由、设施结构组成、实际圈养效果及养殖废弃物收集与处理效率、圈养综合效益等,展望了圈养模式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圈养模式研究和应用推广提供思路和参考。
马文辉,杨娟,王晓[6](2021)在《武昌鱼池塘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武昌鱼俗称团头鲂、鳊鱼,其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是甘肃省大宗淡水鱼主要养殖品种之一。近两年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白川水产综合养殖试验场开展了池塘精养武昌鱼试验,在产量、品质、效益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结出了一套操作性强、适合在西北地区推广的武昌鱼池塘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模式。
刘玥[7](2021)在《嘉陵江中游鱼类资源与垂钓渔业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20年起,长江流域将开始长达十年的全面禁渔,渔民全部上岸并转业,不允许任何的生产性捕捞行为,力求恢复长江鱼类资源。在此之前,开展鱼类资源调查、积累水域鱼类本底资料的工作很重要。嘉陵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一级支流,中游是嘉陵江鱼类最丰产的江段,然而有关嘉陵江中游鱼类资源的系统调查已经是十年前的工作。目前嘉陵江干流梯级水利工程已建设完成15个,梯级水电站的修建使得嘉陵江的河道和流域状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都会造成影响。此外,虽然垂钓活动对江河原生鱼类资源的影响较小,但是如果垂钓者的垂钓行为不规范甚至不合法,也将对鱼类资源造成较大破坏。本文以此入手,探究嘉陵江中游鱼类资源以及垂钓渔业现状,以期为嘉陵江中游鱼类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为了探究嘉陵江中游鱼类资源和垂钓渔业现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于2017-2019年间对嘉陵江中游展开了相关调查,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鱼类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调查,共统计鱼类标本22560尾,重约1914 kg,鉴定有鱼类94种,隶属于7目18科58属,其中有中国特有种44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6种。根据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划分,有易危种8种,包括方氏鲴(Xenocypris fangi)、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小眼薄鳅(Leptobotia microphthalma)等;近危种1种,为汪氏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wangi),其余鱼种皆为无危或数据缺乏。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划分,嘉陵江中游的优势鱼种为蛇鮈(Saurogobio dabryi)、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和光泽拟鲿(Pseudobagrus nitidus)5种。嘉陵江中游鱼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845,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9.278,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26,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C为0.117。与十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嘉陵江中游鱼类群落的多样性上升、优势种的优势地位弱化。鱼类群落结构聚类分析显示,在50%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将10个江段划分为3个群组,群组Ⅰ为草街库区,群组Ⅱ为亭子口库区,群组Ⅲ包括沙溪库区、金银台库区、新政库区等8个江段;组间相似性检验结果显示Global R=0.878,P=0.002<0.05,表明各群组间存在显着差异;群组Ⅲ的组内平均相似性为57.93%,鲫、黄尾鲴、蛇鮈、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大鳍鳠(Hemibagrus macropterus)和鲤是对组内相似性有贡献的主要物种;群组Ⅰ与群组Ⅱ、群组Ⅰ与群组Ⅲ、群组Ⅱ与群组Ⅲ之间的组间平均相异性分别为57.74%、56.02%、53.19%,方氏鲴、蛇鮈、光泽拟鲿和黄尾鲴是对各组间相异性贡献度较高的几个分歧种。鱼类生态类型统计分析显示,嘉陵江中游鱼类繁殖类型以产粘性卵鱼类为主,食性类型以肉食性和杂食性为主,鱼类栖息水层类型占比较大的是底层生活的鱼类。共发现9种外来鱼类,其中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已在此形成稳定种群,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和镜鲤可能已形成一定的种群,其余种类仅采到少数几尾个体,应为养殖逃逸。(2)嘉陵江中游主要经济鱼类调查,共统计单船渔获物138船,测量17 959尾鱼,重约1 594 Kg,由5目13科47属76种鱼类组成。根据渔获物信息确定水域主要经济鱼类种类,运用FiSATⅡ软件分析了鲤、鲫、黄尾鲴、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蒙古鲌(Chanodichthys mongolicus)、黄颡鱼、蛇鮈7种主要经济鱼类的生物学参数和生长特性;通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尾/(船×天)]计算每种鱼的年捕捞量,从而利用FiSATⅡ软件初步估算其资源量,并以此推算嘉陵江中游鱼类的总资源量。结果显示,7种鱼的生长指数b在2.86-3.03之间,均为匀速生长;7种鱼的生长系数K皆大于0.2,为快速生长型;生长性能指数φ′在4.40-5.30之间;仅蛇鮈的E值小于Emax,资源利用不足,其余鱼种E值皆大于Emax,资源过度开发;黄颡鱼的拐点年龄ti最大(4.26龄),蛇鮈最小(1.58龄),其余大多在3龄以内;鲤、鲫、黄尾鲴、翘嘴鲌、蒙古鲌、黄颡鱼和蛇鮈的年资源重量依次为3 883 t、9 246 t、2 469 t、1 259 t、862 t、376 t、1 391 t,嘉陵江中游鱼类的年总资源量为37 400 t。研究发现,嘉陵江中游主要经济鱼类因遭到过度捕捞而同时存在群落结构和种群结构层面的小型化;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开发过度,开捕体长应控制在拐点体长以上。(3)垂钓渔业调查结果显示,嘉陵江中游垂钓活动有以下特征:垂钓者年龄跨度大、职业组成多样,但以退休人员和中老年人为中坚力量;秋季垂钓活动最旺盛,阴天是垂钓者最偏爱的天气;各种钓具、饵料丰富多样,钓具以手竿为主,饵料以商品饵料为主;垂钓者对钓具、饵料等投入较高,所选择的垂钓地点一般都与居住地相隔不远,因此在交通费、住宿费、餐费等其他方面上几乎不产生消费;垂钓对象以鲤和鲫为主,也有蒙古鲌、鲴类、翘嘴鲌、(?)类、黄颡鱼类等多种鱼类;大部分垂钓者最大单次垂钓量在5 kg以内,平均单次垂钓量在0.5 kg以内;渔获物的处理以自留为主,只有不到10%的垂钓者会出售渔获物,不到2%的垂钓者选择放生;垂钓者密度平均约为6.4人/km,估算嘉陵江中游垂钓者数量约为4 041人,年垂钓总量约为279 t。研究发现,嘉陵江中游垂钓者就近开展垂钓活动以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未发现违法垂钓行为,垂钓鱼种皆为常见经济鱼类,渔获量尚不会对鱼类资源构成较大威胁。
本刊讯[8](2021)在《“十三五”科技创新发挥引领作用助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文中指出本刊讯渔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渔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水产品供给充足、价格平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渔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十三五"以来,渔业科技在遗传育种、健康养殖、疫病防控、加工流通、节能环保、设施装备、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渔业信息化等领域提供支撑保障,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国际并跑、领跑阶段,一批生态、绿色、高效渔业技术模式得到广泛应用,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5年的58%提高至2020年的63%。全国渔业科研、教学、推广等机构和团队聚焦科技创新,五年来有多项渔业科技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发明奖)二等奖8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16项、范蠡科学技术奖33项。
杨秀,张旭彬,孔令杰[9](2020)在《黑龙江省漂浮式流水槽养殖虹鳟鱼技术试验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自2013年由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引入国内,经过不断改进和优化,应用于草鱼、鲤鱼、鲫、团头鲂、斑点叉尾鮰、青鱼等鱼类的绿色养殖,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效益,是渔业技术创新的典型之一。黑龙江省宁安市钻心湖虹鳟鱼场应用漂浮式流水槽养殖虹鳟鱼取得了成功,丰富了池塘循环水养殖鱼类品种,也为冷水性鱼类开拓了新的养殖方式。
付鹏[10](2020)在《从“八字精养法”来谈水产健康养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种、饵、密、混、轮、防、管"这八字精养法是水产养殖科学生产不可或缺的八大要素,在养殖实践中,掌握"八字精养法"的要点,对发展水产健康养殖,促进增产增收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1水水是指调控好水质,是水产健康养殖的基础。一是应及时掌握水体中藻类的组成。注意观察水色,有经验的养殖场户可以根据水色的变化来判断水质情况,最好是镜检观察水体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类,避免暴发蓝藻或发生倒藻;应及时注换新水,
二、团头鲂池塘高产养殖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团头鲂池塘高产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效益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一)试验地点与条件 |
(二)试验鱼放养 |
(三)浮床制作 |
(四)蔬菜移植 |
(五)水质监测 |
(六)日常管理 |
(七)分析方法 |
1. 鱼种放养、收获参数 |
2. 养殖鱼类生长速度评价方法包括: |
3. 不同养殖鱼类价值增值评价方法 |
4. 饲料效率评价 |
5. 经济效益分析 |
6. 综合效益评价 |
三、结果与分析 |
(一)试验池塘养殖投入与产出统计结果 |
1. 养殖鱼种放养、收获与生长速度分析 |
(二)养殖鱼经济价值的增值效益 |
(三)饲料效益、池塘整体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分析 |
(四)养殖综合效益比较分析 |
1. 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
2. 综合效益评价结果 |
四、讨论 |
(2)鲈鱼、黄颡鱼池塘综合养殖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取得的技术成果情况 |
1. 关键技术 |
2. 技术难点 |
3. 创新点 |
二、技术要点: |
1. 池塘的条件 |
2. 鱼种放养方案(以20亩水面为例) |
3. 水质调节 |
4. 日常管理 |
5. 病虫害防治 |
6. 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加工 |
7. 饲料鱼处理、野杂鱼的利用 |
三、效益分析 |
1. 芳桂老五合作社养殖基地: |
2. 丰泽园合作社养殖基地: |
四、结论与分析 |
(4)谷胱甘肽、黄芪多糖和维生素C对克氏原螯虾抗高温应激能力及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 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征 |
1.1 形态特性 |
1.2 生态习性 |
2 水产动物应激的研究 |
2.1 应激和应激反应 |
2.2 水产养殖中的主要应激因子 |
2.3 虾类应激的研究 |
3 水产动物抗应激药物的研究 |
3.1 谷胱甘肽营养性及对水产动物抗应激作用的研究 |
3.2 黄芪多糖营养性及对水产动物抗应激作用的研究 |
3.3 维生素C营养性及对水产动物抗应激作用的研究 |
4 小结 |
第2章 谷胱甘肽对克氏原螯虾抗高温应激能力和生长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及养殖实验 |
1.2 应激试验 |
1.3 血淋巴采集与各项指标测定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GSH对克氏原螯虾血淋巴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2 GSH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 |
3 讨论 |
3.1 饲料中添加GSH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 |
3.2 饲料中添加GSH对克氏原螯虾血淋巴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第3章 黄芪多糖对克氏原螯虾抗高温应激能力和生长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及养殖实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APS对克氏原螯虾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2 APS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 |
3 讨论 |
3.1 饲料中添加APS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 |
3.2 饲料中添加APS对克氏原螯虾血淋巴中抗氧化酶指标的影响 |
第4章 维生素C对克氏原螯虾抗高温应激能力和生长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Vc对克氏原螯虾血淋巴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2 饲料中添加Vc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 |
3 讨论 |
3.1 饲料中添加Vc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 |
3.2 饲料中添加Vc对克氏原螯虾血淋巴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总结 |
1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池塘圈养模式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圈养模式的提出 |
1.1 圈养缘由及工作原理 |
1.2 发展历程 |
2 圈养设施 |
2.1 圈养系统 |
2.2 圈养桶 |
2.3 尾水分离塔 |
2.4 尾水处理桶 |
2.5 圈养平台 |
2.6 增氧、排污等其他设施 |
3 圈养效果 |
3.1 排污及尾水净化效果 |
1) 排污率。 |
2)尾水净化效果。 |
①尾水分离塔沉淀效果。 |
②人工湿地去除效果。 |
3.2 养殖效果 |
4 圈养综合效益 |
1)显着节约水资源。 |
2)显着节约饲料。 |
3)增产、增效效果显着。 |
4)能耗下降空间较大。 |
5)降低人力成本效果显着。 |
5 展 望 |
(6)武昌鱼池塘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和方法 |
1. 池塘条件 |
2. 放养前准备 |
3. 鱼种放养 |
二、饲养管理 |
1. 饲料投喂 |
2. 水质管理 |
3. 日常管理 |
4. 鱼病防治 |
三、养殖结果 |
1. 规格及产量 |
2. 经济效益 |
四、讨论 |
(7)嘉陵江中游鱼类资源与垂钓渔业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 研究区域概况 |
1.2 嘉陵江鱼类资源调查史 |
1.3 鱼类生物多样性及聚类分析 |
1.3.1 鱼类生物多样性分析 |
1.3.2 聚类分析 |
1.4 鱼类生长、开发和资源量的估算 |
1.4.1 鱼类生长方程 |
1.4.2 鱼类开发率的估算 |
1.4.3 鱼类资源量的估算 |
1.5 我国休闲垂钓渔业研究状况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嘉陵江中游鱼类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
2.1 研究方法 |
2.1.1 调查方法 |
2.1.2 数据分析方法 |
2.2 结果 |
2.2.1 鱼类物种组成 |
2.2.2 鱼类分布特征及多样性分析 |
2.2.3 鱼类群落结构聚类分析 |
2.2.4 鱼类生态类型 |
2.2.5 外来鱼类种类及分布 |
2.3 讨论 |
2.3.1 历史记录种此次未调查到原因分析 |
2.3.2 鱼类生物多样性现状 |
2.3.3 鱼类群落结构聚类分析 |
2.3.4 不同江段鱼类繁殖类型 |
2.3.5 防范外来鱼类入侵 |
2.3.6 增殖放流对于补充嘉陵江中游鱼类资源所起到的作用 |
2.4 结论 |
第3章 嘉陵江中游7 种主要经济鱼类的生长特性及资源量 |
3.1 研究方法 |
3.1.1 调查方法 |
3.1.2 数据分析方法 |
3.2 结果 |
3.2.1 渔获物的总体情况 |
3.2.2 嘉陵江7 种主要经济鱼类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
3.2.3 生长方程和种群参数 |
3.2.4 生长特性与拐点年龄 |
3.2.5 资源量估算 |
3.3 讨论 |
3.3.1 嘉陵江中游主要经济鱼类的变化 |
3.3.2 嘉陵江中游主要经济鱼类的生长特性 |
3.3.3 嘉陵江中游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开发现状 |
3.4 结论 |
第4章 嘉陵江中游垂钓渔业现状调查 |
4.1 研究方法 |
4.2 结果 |
4.2.1 垂钓人员的人口学特征 |
4.2.2 垂钓人员的行为特征 |
4.2.3 垂钓对象和日渔获量 |
4.2.4 嘉陵江中游休闲垂钓人数和年垂钓量 |
4.3 讨论 |
4.3.1 嘉陵江中游垂钓者对季节和天气的选择 |
4.3.2 嘉陵江中游垂钓者的消费意愿分析 |
4.3.3 对垂钓者的建议 |
4.3.4 对休闲垂钓管理者的建议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Ⅰ 《渔民走访调查问卷》中各种鱼类出现频次 |
附录 Ⅱ 嘉陵江中游鲤的资源量 |
附录 Ⅲ 部分经济鱼类和外来鱼类采集照片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实践情况 |
致谢 |
(8)“十三五”科技创新发挥引领作用助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育种基础研究与品种创制有新突破 |
水产养殖绿色化技术模式有新进展 |
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技术创新有新成效 |
捕捞渔船渔具装备水平有新提升 |
水产精深加工产业化应用有新拓展 |
>>'>“十三五”时期有关渔业科技成果展示>>> |
01金枪鱼质量保真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02鱿鱼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
03长江口重要渔业资源养护技术创新与应用 |
04淡水鱼类远缘杂交关键技术及应用 |
05扇贝分子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 |
06草鱼健康养殖营养技术创新与应用 |
07水产集约化养殖精准测控关键技术与装备 |
08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 |
09哲罗鱼全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体系构建 |
1 0 草鱼种质资源遗传评价与种质创新关键技术 |
11团头鲂种质资源开发及分子辅助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12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的构建及示范应用 |
13海洋牧场生境修复和生物资源养护技术构建与应用 |
14稻渔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15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与推广应用 |
(10)从“八字精养法”来谈水产健康养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水 |
2 种 |
3 饵 |
4 密 |
5 混 |
6 轮 |
7 防 |
8 管 |
四、团头鲂池塘高产养殖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效益评估[J]. 胡建勇,李晓东,翟旭亮,高攀,薛洋. 中国渔业经济, 2021
- [2]鲈鱼、黄颡鱼池塘综合养殖新技术研究[J]. 李顺,刘宁. 渔业致富指南, 2021(15)
- [3]黄颡鱼和长吻鮠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D]. 王宏玉.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谷胱甘肽、黄芪多糖和维生素C对克氏原螯虾抗高温应激能力及生长的影响[D]. 冯具攀.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5]池塘圈养模式研究进展[J]. 何绪刚,侯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1(03)
- [6]武昌鱼池塘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J]. 马文辉,杨娟,王晓. 科学养鱼, 2021(05)
- [7]嘉陵江中游鱼类资源与垂钓渔业现状研究[D]. 刘玥. 西南大学, 2021(01)
- [8]“十三五”科技创新发挥引领作用助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J]. 本刊讯. 中国水产, 2021(02)
- [9]黑龙江省漂浮式流水槽养殖虹鳟鱼技术试验分析[J]. 杨秀,张旭彬,孔令杰. 中国水产, 2020(12)
- [10]从“八字精养法”来谈水产健康养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付鹏. 水产养殖,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