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0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姜诺[1](2019)在《成峰500kV变电站二次系统分析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变电站二次系统是整个变电所控制和监视的神经系统,二次回路是否合理可靠,直接关系到整个变电所甚至系统能否可靠运行。变电站的建立已成为电力系统的一个不可或缺部分,伴随着世界电力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变电站经历从老设备向新型设备转变,有人值守向无人值守转变,交流传输向直流传输转变,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变电站已经成为电网发展的大趋势,实时采集和数据处理的数字化应用对电网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而二次系统在变电所安全生产、运行维护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它能实时的将站内一次设备所有数据进行监控,故障缺陷即时通知相关人员采取措施及时消除缺陷。本课题主要针对站内二次系统的原理、设计以及有关配置作详细的分析。在对变电站进行数据调研以及分析后,本课题首先提出了成峰变电站的设计依据,对整个站的概况简单进行了介绍,说明了邯郸电网的现状以及建设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二次继电保护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现状以及各系统的设计原则,通过对变电站二次系统中的两大主要系统的分析,给出了总体设计方案以及实现的功能,重点研究了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结构,通过对两种网络方案进行对比以及考虑变电站的实际情况,最终选择了保护直采直跳+500kV GOOSE组网+220kV SV/GOOSE双网合一的网络方案;简单介绍了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应用,以及自动化系统的一些高级应用;最后介绍了二次设备组柜及布置与变电站运行效果分析,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独立的继电保护功能、经济的可靠性。
邹信勤[2](2015)在《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自1999年国内第一座50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投入运行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大数据网络技术的发展,加上设备老化、软硬件快速升级等因素,国内大量500kV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进入了更新换代期。而电网“三集五大”建设的逐步推进,也造成大量500kV变电站将进行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并接入集中监控中心。本文针对目前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的意义,探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数据网络结构的改造、IEC61850数据协议规约的应用等问题。研究江西电网500kV永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的方案,设计了模拟试验对改造后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试验分析,从而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及确保新、旧系统平稳过渡。探讨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的实施过程,分析探讨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施工中的技术措施、危险点及应对措施。结合500kV永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分析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数据接入集中监控中心、一次设备的在线监测、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新技术在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实施等内容。通过对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的研究,进行了500kV永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的实践应用,初步实现了500kV变电站的智能化运维。
杨立[3](2015)在《500kV智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现今,中国智能电网的逐步崛起已引起世界瞩目。我国已经迈入全面建设智能电网的时代。综合自动化是电网智能化的核心内容,是智能电网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作为500kV智能站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综自系统的数字化应用研究对智能电网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500kV常规变电站和500kV智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定义、组成、功能和应用特点,分析500kV常规站和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优势和劣势,探讨综合自动化系统智能化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对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系统的监控系统模型原理和关键技术分析和基于IEC61850标准的智能站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通过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系统中间隔层与站控层的通信接口和协议问题的研究,实现全站无缝通信;以电子式互感器的原理及特性分析为基础,通过在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系统中的应用分析,实现电子式互感器取代传统电磁式互感器在500kV智能站的应用;以交流采样原理的分析为理论基础,探讨交流采样算法的选择,结合同步采样技术研究合并单元在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对工程案例的实证研究解决了同步采样技术在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分析智能终端的工作原理、功能、运行特点,研究智能终端在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系统中的工程应用,基于智能终端柜的典型模型设计,解决了相关的缺陷问题,实现了智能组件的稳定运行。本文通过对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用研究,解决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智能化技术,保证智能电网的可靠运行。
欧阳丹[4](2014)在《500kV汕头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超高压甚至特高压输电项目的不断投入,500kV枢纽变电站不断增多,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连续性就显得更加重要。变电运行行业有着聚集电能、升压、降压和分配电力的作用,它是电网运行的支架,是电网的心脏,是联系供电用户和发电厂的中间环节,在整个电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只有做好变电安全运行,电网才能安全稳定运行。本文依托汕头供电局变电部500kV汕头变电站为研究对象,针对500kV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改善措施,提出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论文首先对国内外高压变电站的运行现状展开讨论,就500kV汕头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进行研究。从500kV汕头变电站工作的实际经历出发,探讨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系统的建设。综合运用多种管理和技术措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变电站运行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变电站运行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论文还研究了提高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水平的措施,包括加强设备运行、巡视和维护安全管理工作,对设备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运用变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完善变电站的监控操作系统、遥视系统、智能巡检系统、红外线测温系统和防火系统等,建立完整的500kV安全运行管理系统。论文最后将安全运行管理系统的设想运用于实际建设中,通过500kV汕头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系统的建设,验证方法和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论文研究成果可为其他500kV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
李俊辉[5](2014)在《500KV变电站监控系统无人值班改造及调试》文中指出随着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变电站无人值班、集中监控模式已成为电网运行管理的趋势。变电站监控系统及时向站端和调度人员提供详实的设备运行信息,并通过其控制变电站设备运行方式,是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控制中心,如何安全、高效、科学地对老旧变电站监控系统进行改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从变电站监控系统无人值班改造的实时性和安全性出发,系统地分析了提高数据传输实时性、工程施工安全性的解决策略和性能验收测试方法。首先,基于无人值班模式讨论了变电站监控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主要功能、目前主流数据传输方式。特别地,对湖南省500kV集控中心远程监控体系结构和受控站监.控系统改造所涉及的数据通信及技术指标进行分类。其次,结合湖南500kV复兴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工程,针对工程系统改造的复杂情况,分析该变电站监控系统运行工况、改造约束条件及常规改造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种解决策略。通过性能评估选取改进型远动装置并列过渡作为施工方案,解决了常规改造方法施工量大、安全可靠性低的不足,并对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施工风险防范、事故应急措施进行总结。进一步地,针对当前国内监控系统改造在极限情况下性能测试盲区,采用IEC标准推荐数据雪崩模型(Reference Data Avalanche, RDA),通过计算机仿真复兴变电站严重故障状态下的数据流,建立符合该变电站实际情况的数据模型用于改造系统性能测试。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与变电站实际故障拟合度高、收敛性好,同时测试效果证明了改造后复兴变CSC-2000监控系统在极端情况下的性能可靠性。
王大海[6](2014)在《河北南网廉州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国内各项生产技术得到日新月异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支柱的电力行业建设力度也得以不断加大。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国家电网公司推出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其中“大运行”体系建设的需要,使得在500kV变电站实施以“集中监控、无人值守”为标志的运行管理模式转变成为必然。国网河北分公司为顺应国家电网公司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需求,对河北检修分公司所管辖的500kV变电站,尤其是针对早期建设的以廉州500kV变电站为代表的各站,进行重新设计与改造。本文以运行已达14年的位于石家庄南部地区的廉州500kV变电为例,研究了国内外500kV超高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情况及方向,阐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基本结构、运行模式及数据通信等,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硬件结构、监控系统、微机保护装置、数据通信等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并结合研究内容给出了廉州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监控系统、继电保护、通信系统的改造方案。监控系统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文中结合“集中监控、无人值守”要求下的运维模式的变化,侧重于变电站监控系统图形界面的规范进行研究,给出了廉州站监控系统图形界面相关的图元、标识、标注、数据、颜色、布局的具体要求。通过对500kV变电站进行综合自动化技术改造,将改造现有的电力设备,对现有的继电保护、通信装置等自动化装备进行针对性的更新换代,从而实现对全站的主设备的测量、控制、保护、监视以及信息传输,达到提高安全运行水平的目的。本研究课题对目前的电网运行维护有着典型性、普遍性、实践性意义,对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贾建明[7](2014)在《500kV丹溪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全寿命周期研究》文中指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变电站实现自动化的核心是监控系统的自动化,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于监控系统后,变电站自动化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近年来,500kV超高压变电站的规模日益扩大,采用计算机实现变电站监控是一个发展趋势。本文以西门子提供的全球性返修数据、设计参数,丹溪变投运以来的缺陷统计三类数据为基础,确定评估采用的基础数据源以及遵循的评估标准。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对西门子提供的全球性返修数据进行拟合后,推断丹溪变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故障分布属于指数分布。根据参数估计的方法通过MTBF对故障概率进行估计,根据故障概率和板件数量,计算作为可修复和不可修复系统的故障数目,从而推断出备件数量。依据装置在监控系统中功能的不同,结合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对装置按照不同的可用率要求进行划分。根据可用率的不同,和板件在装置中的重要性,确定板件数量不同的取整数量,并根据确定的备件数量,反验证是否满足可用率要求。根据备件数量、备件成本、厂家支持费用确定延长寿命至各年份的经济成本,将成本超过新建变电站固定资产折旧的年度,确定为改造年度。本文不仅对500kV丹溪变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寿命、改造年份进行系统化的分析研究,还提出了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改进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他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冯新民[8](2012)在《南通检修分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将变电站由常规站改为综自站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和集中监控也是变电站运行监控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及时地向变电站值班人员和调度人员提供详细的信息,甚至可以提供改变系统运行参数的各种参考性意见,对变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不但可实现减人增效,而且可适应电网快速发展的需要。南通检修分部管辖三官殿、泰兴变电站采用RTU型自动化系统和微机监控系统实行当地监控。显然不能适应企业发展、技术发展、安全生产、减人增效的改革需要。本课题主要对三官殿、泰兴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改造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三官殿、泰兴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的技术方案。根据变电站的主接线、一次、二次设备情况提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备配置和设备组屏方案。同时考虑现场运行人员的实际使用需求,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图形、曲线等提出明确要求。根据综自改造需要对变电站五防逻辑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分部管辖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现状,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提出技术改进的建议。
谢志武[9](2012)在《500kV交流变电站综自改造探索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系统是由电能的生产、输送、消耗及各种相关的一、二次设备构成的整体,而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中心环节,尤其是现在大容量发电机的不断投运和超高压远距离输电和大网的出现,使电力系统的完全控制更加复杂,如不对早期建设的变电站进行技术改造将无法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变电站位置一般介于发电厂和用户之间,起着汇集电能、分配电能的作用。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系统整体的运行状况,在整个电力系统中位置十分重要。500kV交流变电站是目前国内电力主网络的重要枢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早期建设的500kV交流变电站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运用新的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高科技已经成为电网技术改造的重要内容,这有利于改进变电运行管理模式,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本文以运行超过16年的“粤东第一站”500kV惠州变电站为例,阐述了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的技术应用、施工方案以及安全管控措施等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重点论述了在早期建设变电站中使用新的电力设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并针对改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合理性分析、并进一步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500kV交流变电站通过综合自动化技术改造后,将改进现有电力设备,更新现有继电保护、通信装置等自动化装备,实现了对全站的主要设备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保护以及远动信息传递,提高了全站的安全运行水平。本研究课题对现有电网有着普遍性和实践性,对500kV交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黄滢芳[10](2011)在《关于500kV罗洞变电站监控系统改造实施的研究》文中提出500kV罗洞变电站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门户,在广东电网乃至南方电网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罗洞站原监控系统只是部分实现了自动化微机管理,是半常规半综自的变电站。这种模式的监控系统存在着操作、调试麻烦,维护工作量大,扩容灵敏性差且功能有限,不能满足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设备设置复杂、重复,使用了大量电缆、屏柜和占地面积。罗洞站的监控系统实施全面微机化的综合自动化改造,是势在必行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在结构上主要可以分成:集中式、分散式、分层分布式、集中分散式四种。其中分层分布式结构模式占地面积少,各装置功能独立,组态灵活,可靠性高,而且便于分步调试和投运,满足倒送电的要求,有利于厂用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检修,罗洞站的监控系统适宜选择此结构模式。从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方式的比较,以太网在带宽、可扩展性、可靠性、经济性、兼容性等方面的优势使其逐渐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因此本站的监控系统采用工业以太网的通信方式,并以双以太网的方案保证监控系统各层间通信的可靠性。本文结合罗洞站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新监控系统的硬件、软件配置及系统功能,改造后的系统功能强,稳定性、可靠性好。由于改造过程中会对原有闭锁方式造成破坏,而且新改造的部分又会与未改造部分失去联锁功能,因此,在改造前建立了一套独立的微机五防系统,根据罗洞站实际情况编写独立完备的防误闭锁逻辑,用于保证在改造期间不会出现某个间隔或某个设备无闭锁操作的情况。对运行中设备的处理,原则上做到“三不”:不停电施工;五防系统不串入设备的二次回路;不在安装地点钻孔。500kV罗洞站监控改造工程工期长、危险点多、风险大,本文对变电站的危险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的施工计划、可行的改造方案及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并根据现场实施情况,本文提出了关于施工安全的合理化建议,并在施工现场实施,真正做到事前预控,落实风险预控措施,加强监督,消除管理盲区,达到罗洞站监控系统改造工程可控、能控、在控。
二、50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0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成峰500kV变电站二次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成峰500KV变电站简介 |
2.1 邯郸电网现状 |
2.2 成峰500kV变电站建设的必要性 |
2.3 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 |
2.3.1 变电站的设计依据 |
2.3.2 一次主接线设计 |
2.3.3 短路电流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计原则 |
3.1 设计依据 |
3.2 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原则 |
3.3 监控系统主要设计原则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的分析与设计 |
4.1 继电保护装置的分析与设计 |
4.1.1 现状分析 |
4.1.2 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案 |
4.1.3 继电保护设计对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 |
4.2 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4.2.1 现状分析 |
4.2.2 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
4.3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4.3.1 应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必要性 |
4.3.2 系统组成 |
4.3.3 系统功能要求 |
4.3.4 一体化电源系统总监控装置 |
4.4 高级应用 |
4.4.1 顺序控制 |
4.4.2 智能告警 |
4.4.3 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决策 |
4.4.4 设备状态可视化 |
4.4.5 支撑经济运行与优化控制 |
4.4.6 保护运行状态实时显示、控制和管理 |
4.4.7 信息分层分类实现方式 |
4.4.8 源端维护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变电站系统网络结构分析与设计 |
5.1 设计原则 |
5.2 站控层网络设计方案 |
5.3 过程层网络设计方案 |
5.4 间隔层网络设计方案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二次设备组柜及布置与变电站运行效果分析 |
6.1 二次设备室设计方案 |
6.2 组柜方案 |
6.3 二次设备接地、防雷、抗干扰设计方案 |
6.4 光缆/网线/电缆选择 |
6.5 变电站运行效果分析 |
第七章 结论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概述 |
1.2 500 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概况 |
1.2.1 国外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发展概况 |
1.2.2 我国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概况 |
1.2.3 运行中的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介绍 |
1.3 500 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1 变电站当地监控系统软件的结构 |
1.3.2 IEC61850标准 |
1.3.3 500 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技术问题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江西电网500kV永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方案的研究 |
2.1 系统运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1 系统运行现状 |
2.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3 系统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2.2 改造总体方案研究 |
2.2.1 综合自动化系统局部改造方案(总体方案1) |
2.2.2 综合自动化系统全站改造方案(总体方案2) |
2.2.3 总体方案分析及选择 |
2.2.4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2.3 IEC61850规约模型转换 |
2.3.1 传统电力通信规约无缝接入IEC61850通信体系 |
2.3.2 IEC61850规约模型转换流程 |
2.3.3 传统电力通信规约向IEC61850的映射 |
2.4 站控层改造方案研究 |
2.4.1 监控系统及远动系统的改造分析 |
2.4.2 五防系统的改造 |
2.4.3 故障信息系统的改造 |
2.5 间隔层改造方案研究 |
2.5.1 测控装置的改造 |
2.5.2 继电保护装置的改造 |
2.5.3 通信装置的改造 |
2.6 接入集中监控中心的分析 |
2.7 智能化运维设备接入的分析 |
2.7.1 智能化运维设备接入工作 |
2.7.2 智能化运维设备接入工作分析 |
第3章 智能巡检机器人接入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 |
3.1 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 |
3.1.1 导航技术分析 |
3.1.2 结构介绍(以无轨导航为例) |
3.1.3 巡检功能 |
3.1.4 人工智能 |
3.2 智能巡检机器人接入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分析 |
3.2.1 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安装(以无轨导航为例) |
3.2.2 智能巡检机器人接入综合自动化系统 |
3.3 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化运维功能的实现 |
第4章 在线监测装置接入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 |
4.1 变电站在线监测装置 |
4.2 在线监测装置接入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分析 |
4.2.1 在线监测装置的安装 |
4.2.2 在线监测装置接入综合自动化系统 |
4.3 在线监测装置智能化运维功能的实现 |
第5章 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工程的实践应用 |
5.1 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工程的实施 |
5.1.1 改造施工前期工作 |
5.1.2 改造工程的施工实施 |
5.1.3 接入集中监控中心的实施 |
5.1.4 智能化运维设备的接入 |
5.1.5 改造施工的危险点及应对 |
5.1.6 模拟试验验证系统正确性 |
5.2 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工程的验收 |
5.2.1 基本功能验收 |
5.2.2 监控后台验收 |
5.2.3 远动功能验收 |
5.2.4 保护信息子站验收 |
5.2.5 智能化运维设备的验收 |
5.3 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后的监控系统并行运行 |
5.3.1 并行运行方案分析 |
5.3.2 并行运行方案的实施 |
5.3.3 新系统正式运行的条件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500kV智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500kV常规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特点分析 |
1.3 完善现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行性研究 |
1.4 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系统的应用特点研究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基于IEC61850的500kV智能站监控系统的应用分析 |
2.1 概述 |
2.2 基于IEC61850的500kV智能站监控系统的原理分析 |
2.2.1 基于IEC61850标准的关键技术分析 |
2.2.2 基于ISO/OSI参考模型进行信息交互 |
2.2.3 基于实时以太网的监控一体化信息系统 |
2.3 500kV智能站监控系统的结构特点 |
2.4 500kV智能站监控系统的工程应用研究 |
2.4.1 监控系统遥控 |
2.4.2 500kV智能站监控系统的实时远动通信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子式互感器在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3.1 概述 |
3.2 电子式互感器的原理及特性分析 |
3.2.1 电子式互感器的原理分析 |
3.2.2 电子式互感器的特性分析 |
3.3 电子式互感器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分析 |
3.4 电子式互感器在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发展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合并单元在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
4.1 概述 |
4.2 交流采样算法的原理分析和选择 |
4.3 合并单元在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4.3.1 概述 |
4.3.2 合并单元的工作原理 |
4.3.3 合并单元的功能 |
4.3.4 合并单元的同步采样 |
4.3.5 合并单元实际应用异常处理 |
4.4 同步采样技术应用 |
4.4.1 同步向量测量 |
4.4.2 线路保护采样同步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终端在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5.1 概述 |
5.2 智能终端应用研究 |
5.2.1 智能终端的工作原理 |
5.2.2 智能终端的功能 |
5.2.3 智能终端的运行特点 |
5.3 智能终端的工程实证分析和研究 |
5.3.1 500kV某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的运行情况分析 |
5.3.2 基于典型设计模型的智能终端柜缺陷处理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结论 |
6.2 论文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工程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成果 |
(4)500kV汕头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500kV 有人值班变电站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500kV 变电站运行概况 |
2.1 国内 500kV 变电站运行现状 |
2.2 500kV 汕头变电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2.2.1 电网薄弱 |
2.2.2 员工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
2.2.3 变电站设备可靠性有待提高 |
2.2.4 自动化系统可靠性有待提高 |
2.2.5 目前设备的管辖权以及归属权问题较复杂 |
第三章 建立健全的安全运行管理体系 |
3.1 相关理论概述 |
3.1.1 安全运行管理系统 |
3.1.2 标准化管理 |
3.1.3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
3.2 加强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基础管理工作 |
3.3 加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
3.4 建立健全设备技术档案 |
3.5 充实变电运行维护岗位的人力资源 |
3.6 实行 500 kV 变电站的集中控制 |
3.7 加强操作队的建设和运行 |
3.8 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
第四章 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 |
4.1 一次设备 |
4.2 二次设备 |
4.3 提高 500kV 汕头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安全运行水平的措施 |
4.3.1 加强电网和电气主接线建设 |
4.3.2 使用国内外优良设备 |
4.3.3 建立健全变电站一次设备的状态检修系统 |
4.3.4 加强设备巡视、检修和维护工作 |
4.3.5 合理进行风险评估 |
第五章 完善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 |
5.1 系统需求分析 |
5.2 系统的功能规划 |
5.2.1 变电站信息采集系统 |
5.2.2 在线诊断及专家系统 |
5.2.3 监控系统 |
5.2.4 智能巡检系统 |
5.2.5 其他变电站系统 |
5.3 小结 |
第六章 运行安全现代管理取得的成绩 |
6.1 标准化建设取得绩效 |
6.2 安全风险管理取得绩效 |
6.3 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系统取得绩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500KV变电站监控系统无人值班改造及调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500KV变电站管理模式的发展状况 |
1.3 500KV变电站监控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及趋势 |
1.3.1 500kV变电站监控自动化系统应用研究发展概况 |
1.3.2 500kV变电站监控自动化系统应用研究发展趋势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基于无人值班模式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分析 |
2.1 变电站监控自动化系统功能及体系结构 |
2.1.1 集中式结构监控自动化系统 |
2.1.2 分布分散式结构监控自动化系统 |
2.1.3 分层分布式结构综合自动化系统 |
2.1.4 分层分布式和集中结合式结构综合自动化系统 |
2.2 数据通信传输模式 |
2.2.1 变电站监控自动化系统数据通讯模式 |
2.2.2 变电站监控自动化系统数据传输方式及接口技术 |
2.2.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规约 |
2.3 无人值班-集中监控模式下典型远程监控体系结构 |
2.3.1 500kV无人值班变电站典型监控系统 |
2.3.2 湖南500kV集控中心监控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考虑安全性和实时性的变电站监控无人值班改造解决策略 |
3.1 监控系统常规改造策略 |
3.1.1 基于修改新远动规约库的监控改造策略 |
3.1.2 基于旧远动装置转发数据的监控改造策略 |
3.2 改造约束条件 |
3.3 复兴500KV变电站综自系统目前运行工况及存在问题 |
3.4 改进型远动装置并列过渡的监控改造新方法 |
3.4.1 监控后台及五防改造方法 |
3.4.2 改进型远动装置并列过渡方案设计 |
3.4.3 改造流程及数据通讯配置方法 |
3.4.4 改造效果评估 |
3.5 改造工程实施与事故应急措施 |
3.5.1 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
3.5.2 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雪崩模型的监控系统调试与验收方法 |
4.1 信号调试及检测理论 |
4.1.1 几种典型信号调试及检测方法 |
4.1.2 数据雪崩试验理论 |
4.1.3 基于数据雪崩试验的调试及常规检测方法 |
4.2 基于变电站参考数据雪崩模型的监控系统测试及验收方法 |
4.2.1 整体思想 |
4.2.2 500kV复兴变电站信号量统计分析 |
4.2.3 故障状态与正常状态数据流统计 |
4.2.4 故障状态数据仿真 |
4.2.5 500kV复兴变电站参考数据雪崩模型构建 |
4.2.6 通信仿真测试软件设计 |
4.2.7 现场测试 |
4.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河北南网廉州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概况 |
1.2.2 廉州500kV变电站概况 |
1.3 课题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廉州500kV变电站概况 |
2.1 廉州50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 |
2.2 廉州500kV变电站电气设备情况 |
2.2.1 廉州500kV变电站设备沿袭 |
2.2.2 廉州500kV变电站设备概况 |
2.3 廉州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必要性分析 |
2.3.1 设备存在的问题 |
2.3.2 造成问题原因分析 |
2.3.3 对电网设备或系统的影响 |
2.3.4 改造的意义和实际功效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廉州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设计与实施 |
3.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 |
3.1.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
3.1.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的结构原理 |
3.1.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
3.2 廉州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方案 |
3.2.1 一次设备 |
3.2.2 继电保护设备 |
3.2.3 监控系统 |
3.2.4 五防开票系统 |
3.2.5 通信系统 |
3.2.6 视频系统 |
3.2.7 电源系统 |
3.2.8 二次接线及其他 |
3.3 廉州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措施 |
3.3.1 组织措施 |
3.3.2 现场安全措施 |
3.3.3 现场技术措施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廉州变电站监控系统图形界面规范的研究 |
4.1 基本要求 |
4.2 图形设计要素 |
4.2.1 画面比例 |
4.2.2 画面颜色 |
4.2.3 画面图元 |
4.2.4 标注字体 |
4.2.5 接线布局 |
4.2.6 遥测标注 |
4.2.7 遥信标注 |
4.3 索引画面 |
4.3.1 基本要求 |
4.3.2 变电站首页索引图 |
4.3.3 光字牌索引图 |
4.4 主接线图 |
4.4.1 画面布局 |
4.4.2 画面要求 |
4.5 间隔分图 |
4.5.1 画面布局 |
4.5.2 画面要求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廉州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效益评估 |
5.1 直接经济效益 |
5.2 间接经济效益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500kV丹溪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全寿命周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计算机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
1.2.2 全生命周期理论理论 |
1.2.3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总体思路 |
2.1 工程项目管理理论 |
2.1.1 工程项目的基本内涵 |
2.1.2 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常用模式 |
2.1.3 当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
2.2 全寿命周期理论 |
2.2.1 全寿命周期相关概念 |
2.2.2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分类与计算 |
2.3 全寿命周期评估总体思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500kV丹溪变电站运行现状研究 |
3.1 丹溪变电站现状 |
3.2 设备运行现状 |
3.3 丹溪变电站历年设备改扩建情况 |
3.4 变电站监控系统运行现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丹溪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寿命周期评估 |
4.1 评估遵循的标准 |
4.1.1 常用可靠性评估标准 |
4.1.2 IEEE 1413标准体系介绍 |
4.2 评估的数据源选择及评估指标 |
4.2.1 数据源的分析 |
4.2.2 评估指标 |
4.3 评估方法的确定 |
4.3.1 问题特征分析 |
4.3.2 评估考虑的因素 |
4.3.3 评估方法组成 |
4.4 数据与分析 |
4.4.1 丹溪变西门子监控系统缺陷分布曲线 |
4.4.2 根据缺陷计算的板件更换间隔时间 |
4.4.3 丹溪变对应的计算机监控设备的预估MTTR值 |
4.5 寿命周期评估 |
4.5.1 指标 |
4.5.2 寿命周期评估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丹溪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改进建议 |
5.1 延长寿命周期的技术方案 |
5.2 提高软件运行监控及自诊断功能 |
5.3 加强对变电站计算机监控设备的管理 |
5.4 加强缺陷统计分析,进行定期校验 |
5.5 统一通信协议,克服信息传输瓶颈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南通检修分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发展历程 |
1.3 论文的背景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及其改造 |
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功能 |
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结构 |
2.2.1 集中式系统结构 |
2.2.2 分布式系统结构 |
2.2.3 分层分布式结构 |
2.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设计原则 |
2.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
2.5 本章小结 |
3 三官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 |
3.1 三官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具体方案 |
3.1.1 三官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 |
3.1.2 三官殿综合自动化系统站控层设备配置 |
3.1.3 三官殿综合自动化系统间隔层设备配置 |
3.2 三官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具体实施 |
3.2.1 三官殿综合自动化系统间隔层测控柜设备配置 |
3.2.2 500kV间隔层设备 |
3.2.3 220kV间隔层设备 |
3.2.4 联变及35kV间隔层设备 |
3.3 配合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工程的进行的保护技改工程 |
3.3.1 5012、5013开关保护改造工程 |
3.3.2 三秀2668、三通2667线路保护改造工程 |
3.3.3 三通4645、三通4646、三银4643、三银4644线路保护改造工程 |
3.3.4 母联2630、分段2500开关保护改造工程 |
3.3.5 220kV母差保护改造工程 |
3.4 综合自动化系统屏柜的现场布置 |
3.4.1 变电站目前屏柜布置图 |
3.4.2 2010-2013年基建工程保护屏柜布置 |
3.4.3 2010-2013年保护技改工程保护屏柜布置 |
3.4.4 综合自动化系统屏柜的现场布置 |
3.5 五防闭锁回路改造 |
3.5.1 五防闭锁升级改造原则 |
3.5.2 改造前变电站五防闭锁系统介绍 |
3.5.3 改造后变电站五防闭锁系统情况 |
3.5.4 变电站电气接线简况 |
3.5.5 五防闭锁规则设置 |
3.5.6 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中两套防误系统的共同运行问题及解决办法 |
3.6 本章小结 |
4 泰兴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 |
4.1 泰兴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具体方案 |
4.1.1 泰兴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站控层设备配置 |
4.1.2 泰兴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站控层设备配置 |
4.2 泰兴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具体实施 |
4.2.1 泰兴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间隔层测控柜设备配置 |
4.2.2 500kV间隔层设备 |
4.2.3 220kV间隔层设备 |
4.2.4 联变及35kV间隔层设备 |
4.3 配合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工程的进行的技改工程 |
4.3.1 凤泰线路搭接工程 |
4.3.2 #1联变保护改造工程 |
4.3.3 500kV母线保护改造工程 |
4.3.4 旁路23K保护改造工程 |
4.3.5 220kV母线保护改造工程 |
4.3.6 5021、5023开关保护改造工程 |
4.3.7 兴徐Ⅰ线、兴徐Ⅱ线线路保护改造工程 |
4.3.8 兴园Ⅰ线、兴园Ⅱ线线路保护改造工程 |
4.4 综合自动化系统屏柜的现场布置 |
4.4.1 变电站目前屏柜布置图 |
4.4.2 综合自动化系统屏柜的现场布置 |
4.5 五防的改造 |
4.5.1 五防闭锁存在的问题 |
4.5.2 泰兴变电站电气接线情况 |
4.5.3 五防闭锁升级改造原则 |
4.5.4 五防闭锁逻规则设置 |
4.6 本章小结 |
5 其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进 |
5.1 海门、海安及金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目前情况 |
5.1.1 系统构架积软件 |
5.1.2 变电站五防闭锁存在的问题 |
5.2 海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进 |
5.2.1 系统设备增加 |
5.2.2 系统软件改进 |
5.2.3 海门变电站电气接线简介 |
5.2.4 五防闭锁升级改造原则 |
5.2.5 五防闭锁逻辑表 |
5.3 金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进 |
5.3.1 系统增加设备 |
5.3.2 系统软件改进 |
5.3.3 金城变电站电气接线简介 |
5.3.4 五防闭锁升级改造原则 |
5.3.5 五防闭锁逻辑 |
5.4 海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进 |
5.4.1 系统设备增加 |
5.4.2 系统软件改进 |
5.4.3 海安变电站电气接线简介 |
5.4.4 五防闭锁升级改造原则 |
5.4.5 五防闭锁逻辑 |
5.5 本章小结 |
6 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分析及其总结 |
6.1 三官殿变电站220kV母线扩建、220kV母差保护更换工作分析 |
6.1.1 220kV母线及其差动保护改造的总体思路 |
6.1.2 220kV母线及其差动保护改造的总体原则 |
6.2 泰兴变电站防误闭锁功能验收 |
6.2.1 改造前后五防闭锁系统配置 |
6.2.2 改造过程存在的问题 |
6.2.3 五防闭锁调试、验收方法 |
6.2.4 验收工作经验 |
6.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体会 |
7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1:三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图 |
附图2:500kV三官殿变电所主接线图 |
(9)500kV交流变电站综自改造探索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工作主要内容 |
第二章 500kV 惠州变电站概况 |
2.1 变电站现状 |
2.1.1 一次设备概况 |
2.1.2 二次设备概况 |
2.1.3 其它设备概况 |
2.2 改造的必要性 |
2.2.1 110kV及以上变电站技术改造总体原则 |
2.2.2 110kV及以上变电一次设备技改原则 |
2.2.3 自动化设备技改原则 |
2.2.4 500kV惠州变电站设备改造必要性分析 |
2.3 短路电流分析 |
2.4 技术要求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改造方案的设计 |
3.1 系统设计改造原则 |
3.2 改造技术方案 |
3.2.1 主要设计思路 |
3.2.2 改造主要内容 |
3.2.3 改造目标与功能 |
3.2.4 改造后的部分重要设备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改造工程实施与事故应急措施 |
4.1 现场施工的组织 |
4.2 现场施工的技术管理 |
4.2.1 施工技术、资料准备 |
4.2.2 专项技术措施 |
4.2.3 通用技术措施 |
4.2.4 变电一次设备 |
4.2.5 变电二次设备 |
4.3 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 |
4.3.1 停电设备安全措施 |
4.3.2 不停电设备安全措施 |
4.3.3 通用控制措施 |
4.3.4 大型机械作业控制措施 |
4.3.5 特殊工种安全措施 |
4.3.6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措施 |
4.4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
4.4.1 设备安装、连线 |
4.4.2 交接试验 |
4.5 事故应急措施 |
4.5.1 应急处理原则 |
4.5.2 突发人身伤害事件 |
4.5.3 设备损坏事故应急措施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关于500kV罗洞变电站监控系统改造实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概况 |
1.2 监控系统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
1.2.1 SCADA 系统 |
1.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SCADA 系统 |
1.3 500KV 罗洞站监控系统改造前的概况 |
1.4 500KV 罗洞站监控系统改造范围 |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分析 |
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
2.1.1 集中式综合自动化系统 |
2.1.2 分散式综合自动化系统 |
2.1.3 分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 |
2.1.4 集中和分散结合式综合自动化系统 |
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模式 |
2.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的任务 |
2.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数据通信传输方式 |
2.2.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接口 |
2.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
2.3.1 数据监测功能 |
2.3.2 监控功能 |
2.3.3 安全监控 |
2.3.4 运行记录 |
2.3.5 微机保护功能 |
2.3.6 远动功能 |
2.3.7 人机联系功能 |
2.4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要求 |
2.4.1 微机保护功能要求 |
2.4.2 后台监控系统要求 |
2.4.3 系统可靠性要求 |
2.4.4 操作和维护的要求 |
2.4.5 系统抗干扰性能要求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500KV 罗洞站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及设备配置 |
3.1 综自系统结构的选择 |
3.2 监控系统通信方式的选择 |
3.2.1 本站监控系统通信网络选择 |
3.2.2 嵌入式以太网方案比较 |
3.3 500KV 罗洞站监控系统的框架设计 |
3.4 500KV 罗洞站监控系统的硬件配置 |
3.4.1 总体配置概况 |
3.4.2 站控层设备配置 |
3.4.3 间隔层设备配置 |
3.5 500KV 罗洞站监控系统的通信网络配置 |
3.5.1 站控层与间隔层的通信 |
3.5.2 远动机系统的通信 |
3.5.3 保护管理机系统的通信 |
3.6 当地后台监控系统NSC-300UX 的介绍 |
3.6.1 NSC-300UX 系统特点 |
3.6.2 NSC-300UX 的体系结构 |
3.6.3 NSC-300UX 系统容量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500KV 罗洞站监控改造的防误闭锁问题分析 |
4.1 防误闭锁逻辑分析 |
4.1.1 全站防误闭锁结构分析 |
4.1.2 闭锁逻辑表示 |
4.2 防误闭锁改造的实现方案 |
4.2.1 改造期间全站防误闭锁的实现 |
4.2.2 改造间隔的防误闭锁增加 |
4.2.3 改造期间原防误闭锁的修复 |
4.3 罗洞站新监控系统防误闭锁的特点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500KV 罗洞站监控改造的施工技术及危险点预控 |
5.1 施工计划的编排 |
5.1.1 罗洞站监控系统改造计划编制原则 |
5.1.2 罗洞站监控系统改造实施计划 |
5.2 施工危险点分析 |
5.3 施工危险点预控措施 |
5.3.1 施工管理措施 |
5.3.2 现场作业危险点预控措施 |
5.4 典型危险点的特色策略和措施 |
5.4.1 作业现场环境的危险源点预控措施 |
5.4.2 关键环节的危险源点预控措施 |
5.4.3 风险控制管理措施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50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成峰500kV变电站二次系统分析与设计[D]. 姜诺.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2]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的研究与应用[D]. 邹信勤. 南昌大学, 2015(07)
- [3]500kV智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应用研究[D]. 杨立. 东南大学, 2015(08)
- [4]500kV汕头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系统研究[D]. 欧阳丹.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5)
- [5]500KV变电站监控系统无人值班改造及调试[D]. 李俊辉. 长沙理工大学, 2014(03)
- [6]河北南网廉州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设计与实现[D]. 王大海.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5)
- [7]500kV丹溪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全寿命周期研究[D]. 贾建明.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2)
- [8]南通检修分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研究[D]. 冯新民.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1)
- [9]500kV交流变电站综自改造探索与研究[D]. 谢志武.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10]关于500kV罗洞变电站监控系统改造实施的研究[D]. 黄滢芳.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标签:变电站论文;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 智能监控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