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滚塑加工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王冰洋[1](2019)在《不同舱壁形式滚塑船结构强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滚塑船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的船舶,它以稳性好、无污染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与其它材料形式渔船不同的是滚塑船船体材料弹性模量较小,滚塑船体在海面行驶时,在波浪水压力的作用下船体的应力和变形较大,同时在停泊靠岸时,渔船会发生挤压,变形问题严重。横向舱壁不仅将船体划分出了不同的舱室,同时也提高了船体抵抗横向压力与变形的能力。因此,为解决船体压力与变形较大的问题,本文以一艘10.1米的滚塑渔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其舱壁的结构形式,对其船体结构强度和横向变形进行计算、分析、比较,进行的主要工作有:通过查阅文献对现有舱壁的结构形式进行总结,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的舱壁形式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在保证舱壁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对不同形式的舱壁进行尺寸上的设计;参考《沿海小船入级与建造规范》,确定船舶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计算工况、计算载荷,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舱壁的整船模型,并对不同舱壁形式下的全船模型进行有限元直接计算;对比不同舱壁形式下计算结果的应力云图和变形云图,得到不同舱壁形式对其船体结构的影响规律,并得出合理的舱壁设计形式。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舱壁形式的改变可以降低滚塑船的应力与变形,但这种方式只能降低船体相近部分应力与变形,离船体较远处的部位影响效果较小,主要是降低船体舱壁与甲板处的应力与变形量;改变平面舱壁上扶强材的布置形式与槽形体的布置形式可以降低船体横向承受的力,但要注意船体甲板处受力的大小,否则船体的变形与所受应力会变得更大。同时,槽形体与扶强材沿哪个方向布置,该方向上承受的应力与变形能力更强;通过数据的对比,在所有计算的数据中梯形槽形体水平布置舱壁降低船体应力与变形的效果最好。
汪超[2](2019)在《汽车挡泥板折弯半径可调装备设计》文中提出汽车挡泥板是重要的汽车装饰件之一,不仅起有装饰美观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保护车身免受路面石子等杂物的划伤、保护车辆的行驶安全。由于重型车辆的批次产量一般为数千台,故其生产工艺常为卷板成型。应企业需求,研制一型具有一定柔性的挡泥板成型设备,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挡泥板材质成型机理的研究。根据挡泥板生产商提供的一种新型挡泥板加工技术参数,及其材质为304不锈钢的要求,研究304不锈钢成型的机理;并据此分析挡泥板生产所需要的设备类型和工艺过程。建立方案设计的评价体系,据此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初步筛选;通过运动学分析,确定最终方案。以成型质量、制造成本、维护成本、占地面积等多种综合指标,建立挡泥板柔性成型设备的总体方案设计评价体系;并据此对5种挡泥板专用加工设备的相关方案进行评估,初选出比较合理的两种方案进行下一步运动学分析;利用MATLAB软件的数学分析功能,建立了曲率半径和移动副行程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对传动方案进行数学分析,最终优选出设备的总体方案和传动方案。设计虚拟样机、校核关键零部件、编制加工工艺。运用SolidWorks三维软件设计功能绘制了虚拟样机;并在此基础上使用有限元软件对该专用设备关键的零部件进行强度校核;绘制工程图,编制了关键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控制电路,编程相应的程序。对重型车辆金属挡泥板专用加工设备拟采用的控制系统做了选型研究;在详细分析了常见的机械设备控制系统的优缺点的基础上选择了 PLC作为控制单元。设计了专用加工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对相应配套的电气元件做了选型设计,并编制了专用加工设备所需要的PLC控制程序。
孙小杰,王珂,梁文斌,朱鹤翔[3](2018)在《滚塑用交联聚乙烯材料及其在化学品储运领域的应用》文中认为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的用于化学品储运的滚塑级交联聚乙烯材料的加工及性能特点,重点对比了交联聚乙烯(PE-XL)和普通聚乙烯的分子构性、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性、力学性能和综合使用性能。对PE-XL化学品储运容器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滚塑加工PE-XL化学品储运容器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温原,郑燕峰,史春才,邓正勇[4](2018)在《滚塑行业标准现状研究》文中提出滚塑成型在热塑性塑料加工中有其别于其他加工工艺的独特性,国外相关标准均将其独立建标或使用独立章节约束其技术条件,国内现有滚塑行业标准零散且不成体系,中国标准化协会成立滚塑技术委员会,为推进建立健全滚塑行业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提供了平台支持。
邵明贤[5](2017)在《连续进料滚塑成型工艺及制品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滚塑成型是生产大中型中空复杂制品的一种常用成型加工方式,其特征在于能够生产具有复杂几何形状和不同尺寸的单壁或双壁模制品,且所得模制品几乎无残余应力,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优势。然而,滚塑成型技术并不像其他塑料加工方式一样发展迅速,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限制:成型过程控制困难,适用的成型原料范围狭窄,成型循环周期长,模制品表面光洁度差等不足。本文基于液态反应性聚合物成型时间短,可操作温度较低,具有更宽的材料选择范围等优势,将其应用于滚塑成型;并通过实验的手段得到合适的成型工艺参数。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设计了一种连续进料装置。以单轴绕水平线旋转的模具为基础,通过使用旋转接头单元,能够在模具持续旋转的情况下以不同时间间隔添加预定体积的材料,用于分析确定不饱和聚酯树脂与己内酰胺树脂的成型性能,为该成型方法运用于工业生产中提供了结构参考依据。(2)分析模制品内、外表面的表面质量,确定合适的加工参数。反复进行实验,通过改变成型过程中进料量、模具温度、模具转速等工艺条件,得到不同质量的模制品。通过对得到的制品的表面、组分、热性能的分析,确定较优制品的加工参数,为该成型方法运用于工业生产提供加工工艺的参考依据。理论和实验的结果表明,液态反应性聚合物在滚塑成型的生产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江财明[6](2016)在《国内滚塑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文中指出近年来滚塑行业成为了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的滚塑技术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在观念落后;滚塑设备普遍落后;滚塑模具质量较低;滚塑产品质量欠佳;滚塑人才匮乏等。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滚塑行业的现状和目前滚塑发展的技术瓶颈,然后介绍了本公司近年来在滚塑设备研发方面的技术革新,最后介绍了国内滚塑行业的发展趋势。
王晓乐[7](2016)在《交联聚乙烯滚塑成型工艺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聚乙烯交联改性后可以显着提高其滚塑制品的抗冲击、耐高温等性能。但是聚乙烯交联使成型工艺复杂;目前对交联影响结晶等问题理解还不系统,阻碍了工程广泛应用。本论文基于热学、流变学和显微观察系统研究了交联聚乙烯(XLPE)的交联行为、结晶行为及交联对结晶的影响;通过改变加热和冷却规程进行滚塑试验,优化了成型工艺。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应用DSC测得滚塑用XLPE的热学参数,定量分析了XLPE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得到Avrami指数为3-4,晶体是近三维生长,半结晶时间随降温速率增大而减小;利用旋转流变仪测试滚塑用XLPE的复数黏度等参数,通过与仅加入DCP的HDPE的复数黏度对比,说明了XLPE的开始交联温度提高10℃左右,拓宽了加工窗口;增大升温速率和交联温度可缩短交联反应时间,提高制品的交联度,当升温速率大于7℃/min,交联温度在190℃以上时可以得到较高交联度的制品。2、利用偏光显微镜、DSC对XLPE和凝胶(gel)的结晶行为进行研究。定量分析得到XLPE交联后提高了分子链的表面折叠自由能,晶核减少、晶体粒径增大,结晶速率和结晶度降低;gel和HDPE的混合物结晶DSC曲线会出现双结晶峰,说明结晶过程HDPE的分子链不能穿插到gel的网络中;同一交联度下,gel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均低于XLPE;定量测算了XLPE的微晶尺寸和交联网络密度,增大交联度,晶面间距减小;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测XLPE片晶结构,交联使片晶从有序排列变得无序,缺陷增多;应用超声测试分析表明,增大压力可以促进结晶,提高XLPE的结晶起始温度和结晶结束温度。3、以模具内部空气温度为指标将XLPE滚塑成型分为物料预热、物料熔融、排除气泡密实、交联、冷却结晶和凝固等阶段;得到加热温度270℃~290℃、加热时间28min~32min为较优XLPE滚塑成型工艺。在一定的加热温度与加热时间范围,加热温度升高10℃和加热时间延长1min存在时温等效关系;定量了XLPE滚塑制品沿厚度方向交联度、结晶度及晶体粒径的分布,发现制品最内层交联度最低;由外层到内层制品的晶体粒径逐渐增大;结晶度与交联度呈负相关关系分布。4、分析了XLPE制品力学性能与交联度、结晶度、晶体粒径的关系。结晶度对制品的弯曲模量和拉伸模量的影响最大;调整交联度可以明显改变制品的冲击强度;制品的拉伸强度与拉伸应变则由交联度与晶体粒径共同起决定性作用;聚乙烯交联后明显提高了耐高温性能,交联度越大,在高温下抵抗变形的能力越强。本论文加深理解了聚合物交联-结晶相互影响机理,优化工艺对其工程应用有参考价值。
温原,王傅延[8](2013)在《我国滚塑行业的历史、现状及研究状况》文中研究表明简要介绍了我国滚塑行业的发展历史,对目前我国滚塑行业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主要介绍了我国滚塑技术的研究状况。我国滚塑技术至少落后欧美工业发达国家20年,基础研究的缺乏是制约我国滚塑技术发展的瓶颈。
《国外塑料》编辑部[9](2013)在《滚塑成型技术及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滚塑成型是塑料加工工艺的一个分支,近几年来,全球滚塑行业的发展很快,其发展速度高于整个塑料行业的平均发展速度,越来越受到塑料加工商的青睐,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滚塑成型是塑料加工工艺的一个分支,与其他塑料加工工艺相比,具有设备投资少、模具成本低、产品设计形式灵活多样、可一体化成型等优势。近
任永华[10](2013)在《新型滚塑船艇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船舶对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滚塑船作为一种航速快、稳性好、节能环保型船舶越来越受欢迎,它的研发已被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我国的滚塑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滚塑船艇制造水平在5m以内,与国外可以制造30m滚塑船艇的水平还存在着巨大差距。本文对小型滚塑船进行了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回顾了滚塑工艺和船舶发展的历史,通过分析船舶制造材料的发展,提出了滚塑船具有很好的前途;(2)校核了小型滚塑船830型滚塑水产运输船的稳性,在稳性校核过程中分析了自由液面的选取;(3)对船舶结构进行了规范设计;利用有限元法,对船舶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还对在波浪中行进时的船舶进行了动力分析;(4)介绍了小型船舶模具设计,剖析了船舶成型模具设计的特点;(5)分析了滚塑成型工艺的原理、优缺点和成型工艺中的关键技术,研究了明火加工工艺,并提出了改进。
二、滚塑加工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滚塑加工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舱壁形式滚塑船结构强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3 滚塑船的优势和特点 |
1.4 国内外现状 |
1.4.1 国内滚塑船发展现状 |
1.4.2 国外滚塑船发展现状 |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有限元模型创建与计算条件 |
2.1 概述 |
2.2 有限元法 |
2.2.1 有限元方法基本思想与原理 |
2.2.2 有限元分析流程 |
2.2.3 有限元建模工具 |
2.3 有限元模型创建 |
2.3.1 船体结构介绍 |
2.3.2 模型计算范围 |
2.3.3 坐标系 |
2.3.4 单元 |
2.4 计算结构强度条件 |
2.4.1 材料属性 |
2.4.2 边界条件 |
2.4.3 载荷 |
2.5 许用应力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平面舱壁滚塑船有限元模型分析 |
3.1 概述 |
3.2 平面舱壁简介 |
3.3 平面舱壁的形式 |
3.4 计算结果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槽形舱壁滚塑船模型有限元分析 |
4.1 概述 |
4.2 槽形舱壁简介 |
4.3 槽形舱壁的形式 |
4.4 计算结果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双舱壁滚塑船模型有限元分析 |
5.1 概述 |
5.2 双舱壁简介 |
5.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5.4 舱壁形式选择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2)汽车挡泥板折弯半径可调装备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
1.1.2 专用加工设备设计理论 |
1.1.3 汽车挡泥板功能简介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成型理论分析 |
2.1 客户图纸及分析 |
2.2 304不锈钢材料学研究 |
2.3 卷板机成型机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设备机械部分设计 |
3.1 总体方案设计 |
3.1.1 方案设计相关理论 |
3.1.2 总体方案设计 |
3.2 三维虚拟样机设计 |
3.2.1 主成型部分机械设计 |
3.2.2 主成型部分运动学分析 |
3.2.3 原动、传动部分设计 |
3.2.4 主要部装结构图 |
3.2.5 设备整体设计 |
3.3 关键零部件有限元校核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设备电控部分设计 |
4.1 常用电气控制单元 |
4.1.1 继电器控制电路 |
4.1.2 PLC控制电路 |
4.1.3 单片机控制电路 |
4.1.4 工控机控制电路 |
4.2 主成型部分电路设计 |
4.3 主电机电路设计 |
4.4 上辊部装油路、电路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论文工作总结和展望 |
5.1 论文工作的总结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滚塑用交联聚乙烯材料及其在化学品储运领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滚塑用PE-XL技术及材料 |
2 化学品储运用PE-XL的优异性能 |
2.1 滚塑用PE-XL的分子构性 |
2.2 PE-XL的耐化学腐蚀性 |
2.3 PE-XL的耐温性能 |
2.4 PE-XL的力学性能 |
2.5 ESCR |
2.6 抗裂纹扩展 |
3 滚塑PE-XL在化学品储运领域的应用 |
4 结语 |
(4)滚塑行业标准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滚塑行业现状 |
2 国外滚塑行业标准情况 |
3 我国滚塑标准现状 |
4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5)连续进料滚塑成型工艺及制品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滚塑成型工艺概述 |
1.1.1 滚塑成型工艺流程 |
1.1.2 滚塑成型发展 |
1.1.3 滚塑成型设备 |
1.1.4 滚塑成型用材料 |
1.1.5 滚塑成型优缺点 |
1.2 液态原料滚塑成型研究进展 |
1.3 液态原料滚塑成型理论分析 |
1.3.1 滚塑周期 |
1.3.2 滚塑成型热传递控制方程式 |
1.3.3 过程监测与控制系统 |
1.3.4 气孔的形成和消除与制品表面质量 |
1.3.5 聚合物降解 |
1.3.6 尺寸稳定性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单轴旋转连续进料装置设计 |
2.1 引言 |
2.2 单轴旋转连续多进料装置设计 |
2.2.1 成型及温度控制部分 |
2.2.2 原料混合与进料部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单轴旋转连续进料装置实验探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原材料 |
3.3 实验用仪器 |
3.4 样品制备步骤 |
3.5 制品性能表征 |
3.5.1 表征用设备 |
3.5.2 方法与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单轴旋转连续进料装置成型制品性能的影响因素 |
4.1 引言 |
4.2 制品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 |
4.2.1 进料量对制品表面质量的影响 |
4.2.2 温度对制品表面质量的影响 |
4.2.3 转速对制品表面质量的影响 |
4.2.4 二次进料量与模具形状对制品表面质量的影响 |
4.3 影响制品厚度均匀性的因素 |
4.3.1 进料量对制品厚度均匀性的影响 |
4.3.2 温度对制品厚度均匀性的影响 |
4.3.3 转速对制品厚度均匀性的影响 |
4.3.4 模具形状和第二次进料量对制品厚度均匀性的影响 |
4.4 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品热性能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6)国内滚塑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滚塑行业现状 |
1.1 观念落后 |
1.2 滚塑设备普遍落后 |
1.3 滚塑模具质量较低 |
1.4 滚塑产品质量欠佳 |
1.5 滚塑人才匮乏 |
2 滚塑行业技术瓶颈 |
3 滚塑设备的技术革新 |
4 滚塑行业的发展趋势 |
4.1 模内测温控制技术 |
4.2 自动化技术 |
4.3 电加热技术和热油加热技术 |
4.4 国家政策 |
4.5 人才培养 |
5 总结 |
(7)交联聚乙烯滚塑成型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滚塑成型技术概述 |
1.2 滚塑成型技术的研究进展 |
1.2.1 滚塑成型物料的发展 |
1.2.2 聚乙烯的交联过程 |
1.2.3 交联聚乙烯的交联对结晶影响 |
1.2.4 滚塑成型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标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案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案 |
1.5 小结 |
第二章 交联聚乙烯的交联与结晶过程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样品的制备 |
2.1.3 实验设备 |
2.1.4 实验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滚塑用交联聚乙烯的交联特点 |
2.2.2 交联聚乙烯流变行为 |
2.2.3 交联温度及加热冷却速率对XLPE结晶的影响 |
2.3 小结 |
第三章 聚乙烯的交联对结晶影响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样品的制备 |
3.1.3 实验设备 |
3.1.4 实验方案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XLPE交联后对结晶过程的影响 |
3.2.2 HDPE交联后对结晶过程的影响 |
3.2.3 XLPE、HDPE和凝胶部分结晶的对比研究 |
3.2.4 XLPE结晶微观结构的表征 |
3.2.5 XLPE和HDPE结晶过程的超声波在线表征 |
3.3 小结 |
第四章 交联聚乙烯滚塑成型实验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原料 |
4.1.2 实验样品的制备 |
4.1.3 实验设备 |
4.1.4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交联聚乙烯滚塑加工各阶段温度分布 |
4.2.2 加热条件对交联聚乙烯滚塑制品性能的影响 |
4.2.3 冷却条件对交联聚乙烯滚塑制品性能的影响 |
4.3 小结 |
第五章 交联聚乙烯制品力学性能的测试分析 |
5.1 实验部分 |
5.1.1 实验原料 |
5.1.2 实验样品的制备 |
5.1.3 实验设备 |
5.1.4 实验方法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XLPE、HDPE、LLDPE三种物料滚塑加工制品性能比较 |
5.2.2 交联度、结晶度、晶体粒径对制品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
5.2.3 XLPE滚塑制品力学性能 |
5.2.4 不同交联度XLPE样品的热机械性能 |
5.2.5 不同交联度XLPE样品的高温拉伸性能 |
5.3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8)我国滚塑行业的历史、现状及研究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滚塑行业的历史 |
2 我国滚塑行业的现状 |
3 我国滚塑技术的研究状况 |
3.1 文献发表状况 |
3.2 滚塑原材料的研究状况 |
3.3 滚塑设备和模具的研究状况 |
3.4 滚塑工艺的研究状况 |
4 结论 |
(9)滚塑成型技术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滚塑技术进展 |
1.1 滚塑成型设备趋于自动化 |
1.2 滚塑发泡成型技术 |
1.3 交联聚乙烯用于滚塑成型 |
1.4 新型树脂 |
2 国内滚塑现状 |
3 滚塑应用领域的发展 |
3.1 农用机械 |
3.2 汽车及交通工具 |
3.3 工业容器 |
3.4 体育器材、玩具 |
3.5 大型或非标类制品 |
4 滚塑成型发展趋势 |
4.1 新型滚塑用树脂 |
4.2 现代加工成型技术 |
4.3 产品的设计和装饰 |
4.4 提高滚塑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精密程度 |
5 结语 |
(10)新型滚塑船艇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滚塑工艺发展史 |
1.2 国内外造船业的发展史 |
1.3 船舶制造原料的发展 |
1.4 滚塑船的前景 |
1.5 国外滚塑船现状 |
1.6 我国滚塑船的现状 |
第二章 滚塑水产运输船总体设计 |
2.1 滚塑水产运输船简介 |
2.1.1 艇型、航区及用途 |
2.1.2 主要尺度和船型系数 |
2.1.3 船舶总体布置概况 |
2.1.4 船舶干舷 |
2.2 稳性计算校核 |
2.2.1 各种装载状态排水量计算: |
2.2.2 计算并绘制稳性横截曲线 |
2.2.3 各种装载的纵倾吃水及初稳性计算表 |
2.2.4 稳性曲线计算 |
2.2.5 横摇角计算 |
2.2.6 风压倾斜力臂计算 |
2.2.7 稳性总结表 |
2.3 漂浮性 |
2.4 物理性能 |
第三章 滚塑水产运输船结构设计 |
3.1 船体规范设计 |
3.1.1 船体外板 |
3.1.2 干舷甲板 |
3.1.3 舱壁 |
3.1.4 肋板 |
3.1.5 龙骨 |
3.1.6 肋骨 |
3.1.7 横梁 |
3.1.8 主机基座 |
3.1.9 艏、艉柱 |
3.1.10 栏杆 |
3.1.11 尾封板 |
3.2 船体结构的模态分析 |
3.2.1 模型范围 |
3.2.2 坐标系以及材料参数 |
3.2.3 模态分析 |
3.3 船体结构的动载荷计算 |
3.3.1 船舶中段处于波峰(波谷)分析 |
3.3.2 船舶在波浪下强度分析 |
3.3.3 有限元结构结果分析 |
第四章 滚塑船的模具设计 |
4.1 船艇模具设计 |
4.1.1 滚塑成型模具设计要点 |
4.1.2 设计要求 |
4.2 模具制造方法 |
4.2.1 模具制造的选择 |
4.2.2 船艇模具前期制造 |
4.2.3 船艇模具后期制造 |
4.3 船艇滚塑成型模具设计 |
4.3.1 船体曲面二维图的绘制 |
4.3.2 8.3 米及以下船艇滚塑成型模具 |
第五章 滚塑成型工艺设计 |
5.1 滚塑成型工艺原理 |
5.1.1 滚塑成型工艺的物理原理 |
5.1.2 模具加热时间求解 |
5.1.3 聚合物颗粒的烧结和聚结 |
5.2 滚塑成型工艺的优势 |
5.3 滚塑成型工艺的缺点 |
5.3.1 滚塑工艺与其他成型对比 |
5.3.2 滚塑工艺与其他船舶建造工艺对比 |
5.3.3 滚塑工艺条件和性能的关系 |
5.4 船艇滚塑成型工艺流程 |
5.5 船艇滚塑成型工艺的关键技术 |
5.5.1 滚塑船艇壁厚均匀程度控制技术 |
5.5.2 消除滚塑船艇制品突出部位的气泡 |
5.6 船艇滚塑明火加热工艺 |
5.6.1 明火加热工艺的优点 |
5.6.2 明火加热工艺的缺点 |
5.6.3 研究对明火加热工艺的改进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图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四、滚塑加工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舱壁形式滚塑船结构强度研究[D]. 王冰洋.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2)
- [2]汽车挡泥板折弯半径可调装备设计[D]. 汪超. 扬州大学, 2019(02)
- [3]滚塑用交联聚乙烯材料及其在化学品储运领域的应用[J]. 孙小杰,王珂,梁文斌,朱鹤翔. 中国塑料, 2018(10)
- [4]滚塑行业标准现状研究[J]. 温原,郑燕峰,史春才,邓正勇. 中国标准化, 2018(07)
- [5]连续进料滚塑成型工艺及制品性能的研究[D]. 邵明贤.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3)
- [6]国内滚塑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J]. 江财明.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6(16)
- [7]交联聚乙烯滚塑成型工艺优化研究[D]. 王晓乐. 北京化工大学, 2016(03)
- [8]我国滚塑行业的历史、现状及研究状况[J]. 温原,王傅延. 工程塑料应用, 2013(08)
- [9]滚塑成型技术及应用进展[J]. 《国外塑料》编辑部. 国外塑料, 2013(05)
- [10]新型滚塑船艇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研究[D]. 任永华. 浙江海洋学院, 2013(10)